读红色家书活动方案

2024-05-04

读红色家书活动方案(通用14篇)

篇1:读红色家书活动方案

【品读红色家书】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近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诵读学习了《红色家书》,重温了中国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感到深深的震撼,倍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汲取了奋发前行的力量,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充满信心。我认真参与党支部组织的读红色家书活动,学习了《红色家书》中的篇目,读后感受很深、触动很大。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这些家书,承载着人格和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道德风范,在人生道路上如何做人、做事的生动教材。《红色家书》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重现了历史。每封家书都充满了感情色彩,我深深感触到了家书的作者们对于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幕幕都是鲜活生动、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这些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一大共有13位代表,最后走上天安门城楼、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这些人之所以中途变节,就在于没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红色家书的主人公们,都具有坚定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认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认定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的出路,认定中国共产党定能成功,使得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血脉亲情是永远无法舍弃的,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于是,我们就从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个个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许多共产党员奋不顾身,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换得大地阳光灿烂,让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色家书》,读到他们的事迹,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

(上饶市皮肤病医院党支部书记齐伟)

篇2:读红色家书活动方案

——读《红色家书》有感

<引言> 在全市党校系统“传颂红色家书,传承红色经典”主题读书月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我校常务副校长陶东阳读《红色家书》体会文章在《南昌党建》发表,从学习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英雄气概等三个方面,抒发了对革命烈士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表达了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奋斗者的坚定决心。

家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沟通亲情、表露心绪、寄寓乡愁的一种常用形式。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尤显珍贵,故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流传千年。近日,细细品读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推荐的《红色家书》,不由得心潮澎湃,潸然泪下,仿佛斗转星移,时光回溯,自己也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与革命先烈们面对面交流,体会他们对家人的真挚情感,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执着信念。他们的感情,质朴而深沉;他们的信念,炽热而坚定;他们的精神,虽经岁月流逝,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砥砺前行。

品读红色家书,当学革命先烈“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的坚定信念。方志敏在狱中写道: “你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刘愿庵面对劝降者干脆地回答:“共产党人是最服从真理的,我除了服从真理之外,决不会服从于其他”;夏明翰在给大姐的信中写道:“我一生无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革命先烈的话语虽朴实无华,却铿锵有力,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磅礴力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必须以革命先烈为楷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的政治品格。

品读红色家书,当学革命先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陈觉在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王孝锡在诀别诗中写道:“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死则为正义,生则为人人”;刘伯坚在给兄嫂的遗书中写道:“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落红岂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革命先烈抛家舍业参加革命,非是无情,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最懂真爱、最讲真情,所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自由和幸福,用热血和生命奏响了精忠报国的时代强音。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大爱,与我国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基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总书记曾在给父亲的祝寿信中写道:“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当前,我们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必须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谋大局,讲奉献,敢担当,始终紧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跑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力赛”.品读红色家书,当学革命先烈“饮弹从容向天啸,长流浩气在人间”的英雄气概。翻开《红色家书》,一个个英雄人物跃然纸上。陈觉和他的战友们在被押上囚车去往刑场的路上,高歌道:“我们的革命有钢骨的意志,英雄的气魄。我们要斩断道路上的荆棘,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王孝锡被捕后作诗道:“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杨匏安在狱中写下《示难友》:“慷慨登车去,临难节独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面对严刑拷打,面对流血牺牲,革命先烈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心中所念的,唯有革命事业的成功。()毛泽建在就义前的遗书中写道:“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革命烈士慷慨赴义,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气概,令敌人胆寒。总书记曾引用屈原《九歌》中的慷慨激扬诗句赞颂英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更需要英雄精神的导航。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应继承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融入我们的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今天,这些革命先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签和价值标杆,是指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永恒灯塔。作为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理应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上走前列、做表率。为此,南昌市委党校与南昌市委组织部共同组织开展了“传颂红色家书,传承红色经典”主题读书月活动,通过举办读书会等“八个一”学习活动,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中营造阅读《红色家书》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革命先烈用生命照亮的道路继续坚定前行。

篇3:读红色家书活动方案

本刊讯2016年6月13日,北京市“东四—朝阳门—建国门”学区“读红色经典铸理想信念”—纪念建党95周年诵读活动在北京史家小学高年级部礼堂举行。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铁峰、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冯洪荣、东城区教委主任周玉玲、东城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付葵、东城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刘藻、东城区教育纪工委书记刘宏明、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尤娜、东城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段勇、东城区教委副处级调研员王守仙出席活动。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理论科,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东城区教委的领导以及东朝建学区内的16个单位的党员教师400余人参加活动。

整个诵读活动分为三个篇章: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经典的深度·革命的力度;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典的温度·建设的热度;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经典的亮度·改革的向度。16个单位的党员教师用朗诵、合唱、舞蹈等形式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此次活动的开展正值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同时积极响应根据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委相关工作要求和《东城区教育系统第二届书香文化节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旨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篇4:读《红色家书》有感

通过阅读《红色家书》。我看到每封家书都充满了感情,我深深感触到了家书的作者们对于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都是鲜活生动、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

在这些家书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它们涵盖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家书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

这些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血脉亲情是永远无法舍弃的,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于是,我们就从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个个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其中最直击我心灵深处的是方志敏同志英勇就义前狱中所写《我们临时以前的话》。方志敏是江西省弋阳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殉道者”。方志敏历经百战,打出了红红火火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他在1934年11月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时,遭国民党阻击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地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现在倍受欢迎的著作,次年,年仅36岁的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方志敏被捕后,蒋介石下达命令,不管用什么方法,尽量得让方志敏归顺国民党,敌军法处副处长钱协民提审方志敏时说“方先生,告诉你一个特大喜讯,上面有指示,你依然做你的方主席,不过……不过你得在报纸上登上你脱离共产党的消息!”方志敏听后,怒火万丈,大声地说:“哼,想让我投降于国民党,做梦、做梦!你只能砍掉我的头,绝不能丝毫动摇我对共产党的信仰。”他对共产党的信仰永远是铁一般坚定的。其中有一段是话催人奋进,为之动容,填写了他用热血和忠诚走向了立志报国、革命救国、以身殉国三部曲,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仰是贯穿其整个生命乐章不变的主旋律。

“在法西斯匪徒们拿枪向我们的头颅胸膛发射,或持刀向我们头上砍下之前,即在我们流血之前,我们将用最大的阶级愤怒,高呼下列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到卖国的国民党!红军最后胜利万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国际万岁!苏联万岁!

全世界无产阶级最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万岁!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胜利万岁!”

篇5:读《红色家书》有感

直到前些年我再从长辈手中瞧见它,我开始有些明白,那不仅仅是留下一些名字,苍淼的笔触下,记载的是一段岁月,可凝望的是一人一生的精神。

文字本身是不具备力量基础的,它并不似灵动的生物,可以宣泄活跃之美,也不像山川树木,体现静默的伟岸,但它,作为传承,交流的载体,随着历史的推移,一次又一次地记录了那些力量爆炸,思想喷发的阶段。

前些日子,借由五・四之际,和伙伴一同参与了上级组织的红色家书诵读活动。初来或觉仅是场单纯的朗诵活动罢了,可随着对家书的行行解读,句句揣摩,字字诠释,越发觉得,这完完全全的是一场精神洗礼,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似乎是自己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

篇篇家书,大凡在百八字,多则上千。文虽短,情确长。

牢锁、深墙。

我仿佛能够看见,漆黑的夜晚,寂静阴森的地牢,风阴冷地嚎叫着,树叶的沙沙声像是死神逼近的脚步。午夜时分,执笔从容,外面寂静的可怕,仿佛黑暗要吞噬一切,可期待黎明到来的炙热却始终盘旋、闪耀、跳跃在他们的双眸!

刚骨、柔情。

他们绝不知道,此刻,他们为后世镌刻出多少贯穿时空的力量。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胜利的无比坚定,对父母爱人的万千不舍。

王孝锡“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吉鸿昌“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史砚芬“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

满腔热血,浩然正气,慷慨赴死,气节永存。

翻看家书,一纸空白入帘,先是一楞,随即倒是不觉泪目了。陈毅安,一封无字信,一生未了情。

“我怕听流水澎湃的怒潮声,也怕看船头晶晶似的明月,更怕听旅客中谈论青春年少的乐趣,生别离的悲哀。”

放在如今,这或许便是一位感春伤怀的“诗人”生出的哀愁。可这条从上世纪传递过来的情愫,却承载着战火的记忆,也饱含着理性的纯情。身处那样的年度,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极好时代到来,他放下了。谁人无父母,谁人无爱慕,此刻便犹显心酸痛楚,却更令人心生敬畏。

一个人的家书,承载着写信人的真情实感;一群人的家书,则承载着一个时代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生逢盛世,我们更要缅怀先烈,居安思危。

篇6:读《红色家书》心得感悟

要明晰读这本书的意义。《红色家书》这些红色书信蕴含着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我们要将诵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结合起来,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让思想受到洗礼,让精神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触动,以赤子之心、以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通过认真学习《红色家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家书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努力争当有信仰、有担当、有气节、有情怀的好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要读懂字里行间的情感。这些家书,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它们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精神之粮。在革命战争中,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从这些红色家书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心怀感恩,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党员。

篇7:读红色家书活动方案

书店购《曾国藩家书》, 读之, 感触颇深, 再读, 受益匪浅。一部家书, 330多封, 编校整理成了七个部分, 分别是“修身篇, 劝学篇, 治家篇, 理财篇, 交友篇, 为政篇, 用人篇”。劝学篇的“恒心”之说, 对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启发。

读书要有恒心, 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 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在他的劝学家书里, 曾国藩以自己读书的心得告诉各位兄弟, 也告诉我们, 做学问的方法有很多, 但集中起来却离不开“有恒”二字。“予思朱子言, 为学譬如熬肉, 必须用猛火煮, 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功夫全未用猛火煮过, 虽有见识, 乃是从悟境得来, 偶用功, 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 遽用猛火温之, 将愈煮愈不熟矣。”只要有恒心, 上等才思之人可以成才, 中等才思之人亦可以成才。

曾国藩在“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里说:“我之大不教也!惟愿诸弟发奋立志, 念念有恒;以补我不孝不罪, 幸甚幸甚!”他把兄弟们的发奋立志, 持之以恒, 上升到了自己的“孝道”上, 他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人生惟有恒心为第一美德。”由此可见, 他对“恒心”重视到了极点。在他看来, 恒心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品德, 而对我们来说, 也当如此。古今中外的名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都是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 竺可桢、童第周、鲁迅、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爱迪生、贝多芬等等他们都是因为有一颗恒心, 才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 若能持之以恒, 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目标就可以达到。“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 不多读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 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 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 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 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 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 盖阅历一生深知之, 深悔之者, 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 (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 。滴水穿石, 非力使然, 恒也, 书法写字如此, 工作学习更是这样, 只要持之以恒, 就能有所作为。

“盖世人读书,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 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曾国藩告诉我们, 读书, 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 不敢以一得自满自足, 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 都是无知;求知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自己品德修养的过程, 以达到学以修身、学以养德、学以成仁的目的。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勤奋的态度, 坚韧的毅力。惟有持之以恒, 才是学习、读书最好的方法。做任何事情, 都需要恒心和毅力, 在任何困难中, 在任何情况下, 有恒心就绝没有不成功的事。

“凡人作一事, 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 做这样想那样, 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 终身一无所成” (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 。曾国藩告诉我们恒心要有正确的方向, 要抵御物质的诱惑和功利的驱使, 才能有所成就。

“虽极忙, 亦须了本日功课, 不以昨日耽搁, 而今日补做, 不以明日有事, 而今日预做。”恒心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靠的是对自己惰性的克制, 我们做什么事, 都应当如此, 学习, 工作, 都应该如此。

篇8: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于《家书》中,我读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冷少农牺牲时年仅34岁,在致其母的家书中说到“照理我应该把家庭中一切的责任负起来,努力地去完成我一个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亲的事业……这样我才能稍稍尽一点忠孝,这样才不算忘恩负义!”同样。杨洁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的“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让人不禁感觉到,这就如同我们的父母日常在耳边叨叨,你当努力勤奋、脚踏实地一样。此刻他在我们心中也不仅仅只是一位革命英雄,更是一位殷切叨念儿子,激发儿子能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普通父亲!再有,熊亨瀚在给妻子的遗书中第一句“余将别汝与父母兄弟去矣”,单就这与亲情不得不决绝的一句,就足以让人泪流满面。

于《家书》中,我读到了情深悱恻的爱情。《我在最后的一刹那,是念着你的名字》,刘愿庵在就义前写给妻子的遗书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与情深,但是更多是对妻子的期望。又如,王一飞写给妻子陆缀雯的信,向妻子表达了无比的关怀与爱恋,展现了革命者感情的细腻与真情。可是为了革命事业,他毅然放弃妻子朝夕共处的生活,奔赴革命的最前线。周恩来写给邓颖超的信中,也不仅有离别的思念,更有工作的支持,比起花前月下的爱情,多了一份令人敬仰的成熟而深沉。这一封封的家书,让人不禁感受到了革命夫妻之间相互帮助平等和谐的高尚境界,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革命前辈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情观。

于《家书》中,我读到了肝胆相照的友情。革命者从来都不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有太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并肩前行,他们一路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吴宪猷在给同志的信中,叮嘱“要努力的学习革命工作的经验和理论。我们工作必须要有理论,但必须要在革命工作中求得”。高君宇在写给石评梅的信中,鼓励他自信,让他用自己的力量破碎一切的不满,抢上前去迎未来的文化罢!在血缘上,他们是亲人,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们更是情比金坚的同志。

于《家书》中,我更读到炙热可感的爱国情。“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读到这句时,让人不禁热泪盈眶。刘伯坚在他生时是不断追求中国新的出路,追寻他心中和平、幸福温暖的中国,而牺牲时他也是无悔的、慷慨就义的,为了他心中的信仰,为了他心中期望的新中国!同样是冷少农,深深明白自己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责任的同时,在自己备受亲人恼恨弃绝自己时,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体及人民。“我是把我的孝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地为他们努力,同时我也是为社会豢养出来的一个分子,我受社会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不敢对他忘恩负义。我当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尽心竭力”

篇9: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当我拿起那本《红色家书》逐篇细读时,刚读完第一篇书信,是烈士王孝锡写给他父母亲的诀别信《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情绪不能控制,既血脉喷张又涕泪俱下。书信开篇一句“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道出了怎样的处境艰险,难以想象当时敌人是如何的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凶狠残忍。“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表达了王孝锡烈士对敌人对旧社会怎样的恨,“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展现了王孝锡烈士怎样的气吞万里长河的豪迈与雄壮。“儿去也,莫牵连!!”流露了王孝锡烈士怎样的孝心和亲情。

烈士王孝锡的诀别信,满信的文采和气魄,没有一定的学识和素养是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的,可以推知王孝锡肯定是高级知识分子、当时的社会精英,换到现在来讲,不是毕业于北大清华或海龟,也应该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吧,必定不会因为自身无法生计走投无路才投身革命,他本可以通过个人奋斗,过上端着玉杯喝着香茶使唤丫鬟、娶几房姨太太的生活,可他带着信念和忠诚投身了革命,置个人生死不顾,凛然就义。

我读烈士的书信会涕泪俱下,并非我多情和矫情,因为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实在感人,能催人泪下。生死本身是不感人的,那是自然规律自然现象,当一个人为了正义的事业、他人或社会的安危和前途,主动放弃个人的幸福,为之不懈奋斗,直至牺牲生命时就感人。英雄的精神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只要是人,内心良知还未泯灭,英雄的精神就可以打动他的心灵,让他内心心绪波涛汹涌。

烈士的书信带给我的这种涕泪俱下有点甜蜜也有点难受,我想是因为细读才使自己涕泪俱下吧,于是我又改成了浏览,如此应该心绪不会波澜壮阔了吧。可是还是没有用,主要是词句所传达的情感太浓烈太崇高了,像王器民就义前给妻子高慧根的遗书的标题“继我志呵!继我志呵!”,毛泽建烈士遗书的标题“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吉鸿昌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无不具有穿刺人心的震撼,催人泪下的威力。

敌人已经被歼灭,战斗的硝烟已经消散,血色渐渐淡去,旧世界不复存在,随着时间推移,我及我们善于遗忘的老毛病容易复发。我及我们在过着当下美好生活的时候,很少去思考美好安逸的生活是如何来的,多少是得益于自己的奋斗,多少是得益于社会的馈赠,多少得益于先辈烈士的恩泽。我虽然无法把先辈烈士对我们的恩泽加以评分量化,但我肯定先辈烈士的奋斗、付出、牺牲跟我及我们今天能过上的美好生活之间有因果关系。

篇10: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鲜红的封面,鲜红的热血,鲜红的豪情,一封封触动心灵的红色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这是无数仁人志士倾注笔尖的无限思念。通过对《红色家书》一书的学习,一封封感人的书信,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受到前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及对后人的敦敦教诲。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党员,我想谈谈学习之后的一些体会。

这些书信的作者都是胸怀国家民族大义的人,所以他们的文字,即使是给亲人的书信,也难免流露出改天换地创造新世界的雄心壮志。李立三在致父亲的信中说,他的志向是“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作一个幸福无比的新国民。”任弼时给父亲的信中也表达了相似的志向,他说,“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这些革命前辈的字字句句,无不饱含激情,气吞八荒,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闪耀在历史的黑暗地带,照亮后人的前进方向。如果说,这些先人当时面临的任务是推翻旧世界,那么我们这代人则面临着,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新时代,仍需我们矢志不渝的苦干和实干精神,仍需我们坚定执着的无限奋斗。我们应当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牢固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宗旨,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全局,思考和谋划工作,带领党政班子负重拼搏、开拓进取,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难事做起;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的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工作。特别是强化群众工作能力,在思想上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感情上贴近群众,为民谋利,切实维护群众的权益。我们应当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要打破常规,开拓创新,面对新的形势,以全新的思维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落实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措施,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我们应当廉洁自律,筑牢防线。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时刻从严要求自己,自觉抵制不良之风的侵蚀;进一步规范自身从政行为,增强自律意识和慎独意识,做到生活正派、勤政务实;管住自己,守住小节,自觉防微杜渐,以自身行动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和廉洁性,筑牢廉洁从政防线,树立勤政廉政的党员干部形象。革命先烈们在血与火的历史中,走过铺满荆棘的道路,用坚定不移的精神,留给了我们无比宝珍贵的宝藏。抚今追昔,但我们必将永远接受红色家书的精神洗礼,铭记这份柔情与豪情并存的感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实现新作为,争当新表率!

篇11:读红色家书·做忠诚卫士(定稿)

翻开《红色家书》这本朴实而珍贵的红色经典,认真品读一篇篇红色家书,每一篇都是一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都是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从这些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读懂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诵读《红色家书》,树立坚定理想信念。

“你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这是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发出的呐喊。面对死亡,他抬起头颅,诠释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痛惜的是不能用尽自己的体力和智力,继续为党工作。

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对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今天,我作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唯有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始终把脱贫攻坚的使命扛肩上,立足服务群众,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实干,努力寻求精准扶贫的办法,才能坚决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诵读《红色家书》,铸造忠诚灵魂。

“铡刀下,不变节,要杀就杀,要砍就砍,要我说党,我决不说。杀死我一人,革命杀不绝。”这是共产党员刘绍南在狱中写下的《壮烈歌》中的诗句。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和誓死不屈。正如陈然的《我的自白书》:“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力军,青山县林地面积1358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333万亩,森林覆盖率81%,名列全省第一。“打造生态样板,建设旅游胜地,做美山水城市,努力把青山建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样本”,这是我县的发展定位。作为一名林业干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以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做忠诚的森林卫士,为建设绿色青山而努力工作。

诵读《红色家书》,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毛泽建在就义前写下这这封遗书。她何尝不想留在亲人们身边,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是国难当头、神州涂炭,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家国大义面前,“他们”毅然舍小家为大家,不再偏安一隅、儿女情长。

篇12:读红色家书活动方案

——读《红色家书》有感

李毓涛

“我的主义,驱使我不能一刻停留。我的责任策励我不能一刻安寝。一腔热血要浇遍地球西东。”“平生从不受人怜,岂肯低头狱吏前!饮弹从容向天啸,长留浩气在人间!”“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干啊!只要干才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几日来革命英烈们的泣血誓词在脑海中不停回响,这是一个时代的急切呼唤。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颂读完《红色家书》,内心的震撼与揪心难以言表。虽隔着纸张,却依然能穿越时空,与英烈们来一次心灵共振,强烈感受革命英烈们在临危之际,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与执着,对生死考验的无畏与从容,对家人亲情的愧疚与眷恋。合上书内心非常沉重,久久不能平静,唯有仰天致敬英烈们,发出声声感叹…

感叹坚不可摧的信仰力量。《红色家书》中记录了31位革命英烈的书信和简介,他们有三个共同点:第一都是热血青年,平均牺牲年龄在28岁左右,最大40岁,最小仅21岁,如此年龄竟有如此觉悟和勇气,实是现在青年所不具备的;第二都接受了新思想新知识教育,他们中大多是知识青年,且接受了进步思想教育,许多人还被送往苏联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国际思想教育,具有先进的思想和灵魂;第三都是执念信仰、宁死不屈之士,他们都对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不移,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为了这个伟大的梦想,他们坚定信仰、前赴后继、至死不渝。书中,王孝锡写道:“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任何力量,不堪动我的情”,王器民在知道自己即将牺牲,在给自己妻子家信中还不忘反复写道“继我志呵!继我志呵!”要求妻子继承他的革命遗志,这是一种怎样的执念啊?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在狱中写道:“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饱受酷刑牢狱之苦,甚至牺牲生命也依然铁骨铮铮?答案是“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信仰,才让共产党人走过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等到了革命胜利的一天。今天虽然我们及其幸运地生在了和平年代,但信仰依然固不可丢,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才会有希望,一个有信仰的人才会有灵魂,只有为着信仰去拼搏去努力,才能不偏不倚、激发能量,才能舍小为大、为国发力!

感叹舍身忘我的大爱之情。王孝锡《永别》诗中前两句“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死则为正义,生则为人人。”“惟愿你能够践言,把儿女子态的死别的痛苦丢开,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不要一刻的懈怠、消极。”刘愿庵临终对妻子说。贺锦斋题诗“忠孝本来事两行,孝亲事望弟承当。眼前大敌狰狞甚,誓为人民灭虎狼。”从他们的书信中我们能够体会到,革命先烈们不是没有亲情,不是没有眷念,不是不想存活,只是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国家命运选择了牺牲自我,对亲人就只剩下愧对了。他们的这种大爱之情,磅礴胸怀,敢于担当的精神令我们感到汗颜,虽生于和平盛世却不懂珍惜,如今很多人丢失了革命传统的优良品质和精神气节,以私利为重、以享乐为主、以钻营为业。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指出的怕、慢、假、庸、散五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诵读《红色家书》正逢其时,是我们的指明灯,为我们树立了精神榜样,给出了我们为什么奋斗的答案,赋予了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感叹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从日侵到内战,14年的抗战岁月,是几万万人用头颅和鲜血换来的,胜利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倍加珍惜。有句话说得非常准确“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是生活在了和平国家。”纵观世界格局,目前处于战乱的国家还有很多,如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等,还有很多国家处于对峙状态,一触即发。我国虽然相对稳定,但来自周边国家的干扰和西方国家的虎视眈眈一日未消,使得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加强国防、加快发展是必由之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我们有责任且必须守护好、发展好,和平来之不易,守住和平同样不易,和平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和使命,我们要做和平发展的坚定守护者和捍卫者。

感叹幸福生活需砥砺奋进。站在新的起点,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跨越式发展阶段,迈入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新征程,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催人奋进,令人向往,美好幸福生活指日可待,但习总书记同样说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革命成功是干出来,幸福生活同样靠干。共产党是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党,共产党员也是敢闯敢干的。新时代,如何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相统一,如何使自己的个人事业融入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当中?我想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只有国家命运和民族兴旺与个人的理想追求高度融合之时,我们国家才能聚起磅礴力量,才能实现我们向往的幸福生活和强国目标。

篇13:读红色家书后感1000字左右

品读红色家书,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读红色家书,就是要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大的德、最根本的党性要求和终生必修课。“铡刀下,节不变......”革命先烈刘绍南就义前高唱在狱中写下的《壮烈歌》慷慨就义,这份用热血和生命坚守的革命理想与忠诚!坚守革命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是我们共产党人镌刻于心的政治本色。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更加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传承好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品读红色家书,做担当实干的先行者。每一篇红色家书都饱含着革命先烈执着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在艰苦卓绝的岁月,每一个选择为中国争自由、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共产党员,每分每秒都是在和生命赛跑。烈士裘古怀在被捕入狱后的一年零七个月中,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夜以继日的为党工作,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份对理想舍生忘死的奉献和执着,无悔无怨,触动灵魂!面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面对着新时代基层工作的新要求,我们重任在肩,我们必须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执着奉献、实干担当。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把镜头聚焦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以爬坡过坎的压力感,以奋勇向前的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党和群众喜爱的“精品”,干出一流业绩。

品读红色家书,做一身正气的模范者。花以芳香而美,干部以清廉而贵。我们要把“纯粹”“阳光”“规矩”放在案头、记在心间,树立过硬廉洁作风,始终保持“源头活水”的纯净。红军的高级干部fzm,被捕时身上只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这种一生质朴纯粹、一身清廉洁白的浩然正气,无私无欲,触动灵魂!在生活中,要常常清清朋友圈,多交一些农民之友、人才之友、交心之友;在工作上,要常常把工作置于党员群众监督之下,让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抹去“神秘之色”;在平常时,要常常以“畏己知”之心审视自我,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让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基层干部优良形象伴随始终。

篇14:宣传干部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周末得闲,小几凭窗,细细品读了《红色家书》。我读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还读到了牢不可摧的信仰,坚韧伟大的担当,磅礴崇高的气节,深沉炽热的情怀。

一封封家书,镌刻了先烈的坚定信仰。书中篇无长短,字字千钧,便如寂夜的呐喊,穿透薄薄的纸面,再次激荡起历史的回声。有些少时早已熟知的话语,接近中年重温,便有了全新的体认。我于窗下坐直身子,一字一字细读方志敏同志《我们临死以前的话》:“(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靠在椅背上,默默重温少时已背熟的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跨越少年的记忆与时光的阴霾,被俗尘点染的信仰再次擦亮。怀着激动而凝重的心情,在书中踽踽前行。烈士的头颅已被砍下,烈士的身躯也被毁去。但是,将近百年光阴,先辈的坚贞信仰,仍于此寂寂春夜,深深地感召着我。他们的身躯早毁,他们的信仰不亡。

一封封家书,标明了先烈的伟大担当。虽名家书,其实是最后时刻留下的信件了。通读全书,虽也有琐碎家事。但更多的,却是从大处着笔,倾吐了平生志气,标明了使命担当。如王孝锡同志在《永别》诗中言:“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死则为正义,生则为人人。”为大众而活,为正义而死,求仁得仁,死得其所!陈觉同志在写给他妻子赵云霄同志的信中也谈及:“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舍生忘死,舍小家而为大家。这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使命,也是最伟大的担当。

一封封家书,浸透了先烈的崇高气节。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执着坚守。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暗夜的枪声仍在回响,倔强的灵魂还在字里行间,或渊默、或咆哮,但从未屈服。邹子侃同志《给父亲的信》中说:“狱  中虽苦,尚幸灵魂洁白无服,故宁死而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大丈夫头可断,志不可屈。”寥家数字,镇定而通达。刘绍南的《壮烈歌》,则慷慨激昂,力透纸背:“要杀就杀,要砍就砍,要我说觉,我绝不说。杀死我一人,革命杀不绝。直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眼睛哪肯把敌瞥"读此绝唱,令我歌激良久,襟然泪下,也想起了刘禹锡的名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刘绍南烈士殉道未久,其英雄之气,烈士之节,愈加彻骨、更为真切。

一封封家书,饱含着先烈的炽热情怀。烈士的生命已然逝去,但他们的炽热情怀和高尚人格,永远为人们所怀念。一卷之中,虽然时有哀叹,但是绝不消沉。或沉雄、或豪迈、或凄美、或浪漫,都饱含着炽热的情怀。大量烈士就义前的热血篇章,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高扬的诗情。如邓雅声烈士诗云:“等闲戴得吾头去,留下微痕血海中。”将砍头视为“等闲”之事,亦止留“微痕”于“血海”,十四字间,写尽了对敌人的蔑视,对革命的忠贞,诗笔跳脱,造境凄美。又如夏明翰烈士《给母亲的信》:“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口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简直难以相信,满腔热血的烈士,会用如此深情如稚童般的语言,写下诗篇向母亲道别,充满着无尽的诗情与理想主义色彩。

上一篇:2024秋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下一篇:大学生村官考核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