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2024-04-18

浅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精选6篇)

篇1:浅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华民族声乐

作者: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08级声乐班 徐炜然 指导教师: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赵鹏程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民歌、曲艺说唱、戏曲、民族唱法

引言: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他民族文化现象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里素质和审美情趣,具有强烈的民族心里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世界上所有民族,无论大小,都以其独有的民族音乐,丰富着国际乐坛,使之色彩纷呈、绚丽多姿。

一、中国民间音乐

1、关于民族民间音乐

什么是民族音乐?从词义上解,民族的音乐就是民族音乐。从广义上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在中国,应该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西乐东渐”以后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专业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新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狭义的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是借其而衍生。“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摘自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

2、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

民间音乐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片,具有以下特性 ① 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从创作角度观察,民间音乐不同于专业音乐的是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音乐,都不用笔头书写成的。

集体性即集体创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人口头创作出“原型”后,在传播过程中经他人改造逐步定型,成为集体创作的成果。一种是在原创作时就有二人以上参与,一人一句凑合而成,在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中,二人对唱或集体歌唱的民歌,数人接唱的上个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变异性是民间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被再创作时,原型发生了变异,有时是局部变异,有时因变异较大,而由母体产生了子体。因此在民间音乐中,同一首民歌或乐曲在不同的演唱或演奏着的唱、奏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一曲多变,或许多曲调大同小异、小同大异的状况,这是民间音乐创作中变异性的体现。② 传承性和演变性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观察,民间音乐具有传承性和演变性。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性,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式、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先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演变性是指民间音乐的传承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在各历史时期政治、社会的变迁和战争、迁徒所引起的文化传播等影响下,在原有的传统中融入新的因素,因此民间音乐的传承是动态的,是处于不断更新和演变之中的。

民间音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演变,从而获得不间断的发展,从远古一直走到今天,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不断更新,始终焕发着旺盛的、富于活力的生命力。

③ 人民性和民俗性

从民间音乐反映的内容来观察,民间音乐具有人民性和民俗性。人民性指民间音乐直接反映人民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直接表达人民的心声、感情和愿望;成文人民表达情意最直接、最有效的艺术形式,人民的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从中得到鲜明的体现。民俗性指民间音乐因和民俗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体现的特性。

3、民间音乐的价值

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中作丰富的矿藏,其中蕴藏着历史上沉淀下来的无数宝贵音乐资料;它随历史进程发生、发展、演变,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价值: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① 人文价值

指民间音乐反映的历代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生活习俗等文人资料。对人文学科(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在编写地方或民族史、志时,民间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广西盛传的有关太平天国的民歌,是历史事件的有力佐证。四川九寨沟的《闹五更》是清代康熙年间“金川之役”的佐证„„ ② 学术研究价值

民间音乐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音乐观念、形态特征、风格特点等都是音乐理论研究的对象;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有利于建立中国音乐理论体系。诸如中国的音乐美学、律学、音乐形态学、音乐民俗学、音乐社会学、音乐考古学等等。③ 审美价值

民间音乐积累了丰富的优秀曲目,它们按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在流传中千锤百炼、凝聚成富有高度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有的催人泪下,令人肝肠寸断,有的令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兴奋、愉悦,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④ 音乐创作的素材价值

20世纪50年代至今,深受群众喜爱的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等,电影《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的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交响诗《嘎达梅林》„„以及大量脍炙人口的歌剧,无不从民间音乐资料库中吸收了有益的营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通俗音乐,由早期模仿港台、外国风格开始,之后相继刮起了“西北风”、“东北风”,至今已涌现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二、民间音乐的分类

中国民间音乐浩如烟海,形式多种多样。

(一)民歌

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穿创作、口头创作,在口头传播中不断变异,并能表达人民心声的特点。它源于生活,对人民生活有着广泛深入的作用。它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短小精干、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1、艺术特点 ① 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从诗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② 长于抒发人的内心感情,具有人民性

民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炼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2、分类

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根据认识或者研究民歌的不同要求和角度,可以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① 社会上常见的是按民族或者行政区划来分类。将民歌分成XX族、XX省、XX地区。② 按历史时期可分为传统民歌、革命民歌和新民歌等。③ 按民歌歌词内容,可将民歌分成劳动类、叙事类、爱情类、社会时政类、生活类、革命类、风俗类、儿童生活类等。④ 目前在民族音乐理论界,在汉族民歌分类上,常用的是地方色彩区分类法和体裁分类法。

(二)曲艺说唱

说唱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古已有之。1949年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成立的“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首次以“曲艺”一词概称我国的说唱艺术。

说唱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表演艺术的总称。它以带有表演的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包括说故事、说笑话、说唱故事和唱故事,其中前二类只说不唱,后二类有唱有音乐伴奏,具有音乐性,称说唱音乐,又称曲艺音乐。它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唱音乐和民歌的差别在于:民歌是人民自我抒发感情的自娱性艺术形式,而说唱音乐是以说、唱、做(即表演)来讲述故事供人们娱乐消遣的表演艺术。说唱和戏曲虽同为表演艺术,前者是不化妆为剧中人的、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唱故事;后者是多人分角色扮演故事。因此,说唱和民歌、戏曲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曲艺音乐的释文是:“中国音乐体裁的一种,具有以叙述性为主、兼有抒情性与语言音调密切结合的音乐特征„„”这是从音乐体裁的角度对说唱音乐的解释。

1、艺术特点

① 说唱音乐和民歌在创作、传播、传承方面有相似之处,即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只是说唱音乐的创作多为民间艺人的创作,并有部分文人的笔头创作。传承则以师徒相传为主。

② 长于叙事,在叙事中抒情,更多地反应市民生活情趣、意识和愿望。③ 文学与音乐的高度结合,说与唱的高度结合。④ 简便灵活的表演形式。

2、分类

① 1952年叶德均先生著《宋元明讲唱文学》,从文学角度将唐宋以来的说唱分为乐曲系与诗赞系两大类。

② 1960年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编《鼓曲研究》一书,将曲艺归为三大类:说故事、说笑话、唱故事。

③ 1964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一书,在《鼓曲研究》分类的基础上,将说唱音乐分为八类:鼓词、弹词、渔鼓、牌子曲、琴书、杂曲、走唱、版诵。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曲艺、戏曲卷》将汉族曲艺分为评话、相声、鼓曲、快板四大类。

(三)戏曲音乐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体,以音乐、舞蹈、表演(含武术、杂技、舞美)等为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戏曲音乐也是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戏曲音乐源于民歌、说唱、歌舞和器乐等,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1、艺术特点

中国戏曲艺术的主要特点是:高度的综合性、强烈的戏剧性、特殊的时空光和艺术手法上的程式性。

2、戏曲音乐的组成

戏曲音乐有声乐、器乐两部分。声乐包括念白和唱腔,器乐包括不同乐曲组合的小型民族管弦乐(又称文场)和打击乐(又称武场)。

三、中华民族声乐

1、民族唱法

何谓“民族唱法”呢?我个人认为,如今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同时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而民族唱法简单地说,就是发展更新,进步了的民间民歌演唱。它是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唱法。这种唱法强调真假声结合,要求有较深的呼吸支托,重视声音的统一,流畅和语言的清晰,字正腔圆,讲究混合共鸣的运用和演唱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民族艺术风格。

2、中国民间音乐对中华民族声乐的影响 民族声乐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它与传统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这处,既有联系又名有特点。① 民歌对专业音乐的影响

历史上,民歌曾哺育过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今天仍然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五四”以来优秀音乐家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曾从民歌中吸取了营养:聂耳的《塞外村女》、《码头工人》、《大陆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黄河谣》等。中国具有民族风格的歌剧更是和民歌有不解之缘: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河北民歌《小白菜》、《青阳传》、山西民歌《捡麦根》;《洪湖赤卫队》采用了湖北省洪湖地区的民歌《襄河谣》等。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的《冰山上的来客》成功地运用了塔吉克民族民歌《古丽别塔》;《五朵金花》成功地运用了云南民歌„„ ② 戏曲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在戏曲演唱的唱腔中有抒情的,叙事的,戏剧性的,但它与欧洲歌剧不同,很难区分哪段唱腔是宣叙调,哪段唱腔是咏叹调,而是将抒情性,叙事性和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民族声乐艺术中,戏曲演唱在声乐方面有着较高的专业化发展和完整的体系。而且戏曲演唱对语言表达要求严格,讲究轻重缓急适度,气息方面讲究深沉,持久、饱满。在发声共鸣上强调和体会头腔共鸣,对发声要求圆润,甜脆富有表现力。这正是民族声乐所要追求的发声方法。

四、结论

民族声乐艺术是以声乐(歌唱)形态存在的喜乐艺术,它是以人声的歌唱作为音乐信息的载体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动听的歌曲其风格,特征都要在演唱中被人感知,因此必须用一定的演唱方法去体现,才不会失去它的原生韵味。一切具有鲜明风格特点的戏曲,说唱民歌总是与其特定的唱腔,唱法相联系的,一方面必须努力学习和继承发扬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的优秀经验,学习传统唱法的真缔,提高和丰富民族唱法的演唱和表现方法,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融合、创造、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学习,借鉴美声唱法的方法和经验。学习美声的科学发声原理和发声技术方法,结合我国的民族音调和吐字行腔的特点,来训练声音的流畅,气息的深沉,持久、饱满,真假声的相互结合和音域的扩展,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民族的歌唱语言和风格特征。民族唱法的曲目是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而这些丰富多样的民族歌曲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使演唱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民族唱法的水平,丰富民族唱法的内容,形成一定的艺术特色和演唱风格。如果把民族唱法只局限于演唱地方民歌或戏曲,那就是把民族风格片面地理解为地方色彩,这样对演唱风格,特色的提高,演唱技巧的提高和演唱知识的丰富及表

现力的提调都是不利的。而只有在不断的,广泛的多样化的曲目学习,演唱和练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全面的演唱技巧,才能不断的掌握它的演唱规律,形成真正的民族艺术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演唱风格。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语言丰富多彩,民歌风格各异,因此我们在演唱中要认真的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总结,归纳民族声乐理论的语言规律和发声特点,使之达到一个较高的科学水平,来丰富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宝库。

参考资料: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肖常纬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中国民间音乐》

伍国栋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中国大百科全是出版社

1993年 《民族辞典》

施正一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曲艺、戏曲卷》

中国大百科全是出版社

1983年 《宋元明讲唱文学》

叶德均

上海出版社

《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音乐研究所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0年 《民间歌曲概论》

宋大能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79年

《努力创立中国声乐学派》

冯光钰

1996年10月中国声乐学会专刊第一期 《美学概论》

人民出版社

1981年 《歌曲集锦》

漓江出版社

1984年

《中华民族声乐教材》

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0年

篇2:浅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南京九中

张薇

一、设计理念: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教材选编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及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对美好音乐的热爱,也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

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的机会,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愿望,不断唤起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情感、思维、动作多维度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设计思路如下:

1、确立主题

以“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为主题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内容的选材

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本单元书上的内容比较单一,基本上只提到了几个地区的民歌,少数民族的音乐除了民歌外,他们的民间歌舞、各民族的乐器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因此,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部分音响外,我还补充介 绍了具有草原风格的乐器马头琴;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新疆“十二木卡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丰富多彩的新疆、藏族、西南少数民族歌舞音乐。

3、教学思想的体现

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是密切相关的。音乐的民族风格的重要标准又是建立在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要素上的,因此,本课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围绕感受、欣赏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音乐,力求凸现音乐与文化、风格与表现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多听、多感受,重视互动与讨论,然后根据音乐的有关要素,去归纳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4、活动与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阶段倡导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动员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表演体现个性化的特点。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需提前制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表演计划,让他们在课前搜集关于本课的少数民族资料,在课堂上做简单的交流;让全班同学一起合作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使他们更加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

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搜集一至两个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字、图片、乐谱、音像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

4.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感受、体验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2、难点:归纳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五、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音像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

欣赏与体验

(一)导入方式:

1.观看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西南)然后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课前布置)

2.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区、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

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可请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

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为狩猎歌、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多属长调类。短调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整齐,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属短调。

2005年11月我国与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和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被确认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欣赏《辽阔的草原》

(2)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教师补充讲解:《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来自于呼伦贝尔盟的歌曲。歌曲节奏自由,旋律悠扬宽广、深沉隽(juan)永,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歌曲。20世纪50年代初,蒙古族年轻的女歌手宝音德力格尔带着这首歌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为草原人民赢得了金奖。自此,这首歌便成为蒙古 3 族民歌的象征之一,传遍全国。此歌属蒙古族长调民歌。

3.欣赏《嘎达梅林》

(1)介绍或请同学讲讲嘎达梅林的故事:(2)欣赏感受(3)演唱感受

(4)分析歌曲: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体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此歌属蒙古族短调民歌。

4.听两首歌曲片段,辨别属于长调还是短调歌曲。5.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1)简介

蒙古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其中马头琴最具有代表性,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

(2)欣赏《八骏赞》片段,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6.总结蒙古族音乐特点

多为五声音阶。曲调起伏较大,音域也较宽,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缓的长音时加入一些装饰音或装饰性的颤音,以造成活泼的情绪或委婉的风格,并往往在长音后的短小上滑音上结束,曲调柔和圆润。

设计意图:蒙古族最有特色的是长调民歌与马头琴,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教师富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了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对比欣赏长短调民歌,分析曲调节奏,体会长调音乐特点 让学生从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中,去感受蒙古民族的勤劳与勇敢。

(三)欣赏藏族民间音乐作品:

1.导入:(以录象中的画面和音乐作背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世界之巅;这里有苍苍森林,茫茫草原,这里是动植物的乐园;这里有皑皑雪峰,蔚蓝的湖泊星星点点,这里是江河之源;凄厉的法号带来千古的呼唤,不绝于耳的“六字真言”渴望着千年的期盼;永远都转不够的庙,一生都还不完的愿,追随着朝圣的脚步,雪域之外的人们,这就是青藏高原„„欣赏《走进西藏》,首先将同学们的情感带入到那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

2.藏族音乐文化介绍

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藏族山歌称“鲁”。高亢悠长,节拍自由,音区宽广,起伏跌宕,优美而爽朗,最富高原乡土特色。

3.欣赏《酒歌》

(1)简介:酒歌是我国民歌的一种,各民族的酒歌有不同的名称。如:西北地区的回族、汗族等称“酒席歌”;瑶族称“酒歌”;藏族称“昌鲁”;壮族称“葫芦歌”;苗族称“恰酒”。每逢婚礼、节日、亲友相聚时,边唱边喝,歌词多为即兴编唱,内容多为祝福、赞美、劝酒等。这首歌又称《年轻的朋友》是我国藏族广为流传的酒歌。

(2)欣赏歌曲:

(3)启发学生分析歌曲特点:开始欢呼般的引子,四个不规整的长短乐句组成;五声调式;级进的旋法;细腻的装饰音;藏族人演唱特有的音色,歌曲清新、质朴、流畅,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韵味。

4. 介绍藏族的乐器

(1)介绍:藏族的传统乐器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有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常见的乐器有筒钦、根卡、雄林、热巴鼓等(2)欣赏藏族鼓舞《草原上的热巴》 5.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

藏族音乐的旋律线主要为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环绕的特点。藏族的音乐受语言、习俗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藏族音乐主要有三大方言区,康巴地区、安多地区和卫藏地区,藏族音乐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用富于情感的配乐朗诵,将学生首先带入到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通过欣赏《酒歌》与藏族特色乐器热巴鼓,启发学生感受、分析、讨论藏族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欣赏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作品

1.导入:欣赏《新疆好》片段,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哪个少数民族地区(新疆)

2.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绍:

(1)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新疆(地理位置、物产、民族、风土人情、音乐文化等)

5(2)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包括维吾尔族音乐文化、哈萨克族音乐文化、柯尔克孜族和乌孜别克族等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分别属于中国、波斯—阿拉伯、欧洲音乐体系,音乐体裁可以分为五大类:民歌、歌舞、器乐、说唱音乐、木卡姆等。

2.欣赏《一杯酒》:(1)聆听歌曲:

(2)讨论:歌曲风格特点及表达的内容?

乌孜别克族最初从中亚迁来,传统音乐也近中亚风格。这是一首热情豪放的新疆乌兹别克民歌。具有浓郁的舞蹈风格,歌词简朴,富有生活气息,它生动地表现了乌兹别克族人民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别比雅拉”意思为一杯酒,此处为欢呼之意。

(3)演唱、演奏(加入手鼓)、舞蹈来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

(4)归纳孜别克族音乐特点:结构严谨,乐段方整,常用起承转合的主句,多迂回级进,逐步展开,体现含蓄、深沉的性格特征,演唱时多用装饰性倚音、颤音、波音。旋律线常作反复和波浪式起伏,曲调委婉、深情和缠绵。

3.欣赏维吾尔族套曲“十二木卡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介绍新疆少数民族乐器。

A.导入:欣赏根据《玛依拉》改编的器乐小合奏的片段。听一听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回答:冬不拉。(投影一组乐器,让学生辨认哪个是冬不拉。)

B.观看新疆乐器图片并介绍:冬不拉、热瓦普、胡西塔尔、弹布尔、艾捷克、手鼓等。

(2)介绍《十二木卡姆》

(A)导入:西方文化离不开《圣经》、伊斯兰文化离不开《古兰经》、那么,我又要说,维吾尔族文化离不开《十二木卡姆》。“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胡西塔尔、弹布尔、热瓦甫、手鼓、都它尔等。

(B)欣赏维吾尔族套曲“十二木卡姆”,请同学分辨有哪些乐器。(胡西塔尔、弹布尔、热瓦普、艾捷克、手鼓等)

4.新疆音乐特点:结构严谨,乐段方整,常用起承转合的主句,多迂回级进,逐步展开,体现含蓄、深沉的性格特征,演唱时多用装饰性倚音、颤音、波音。旋律线常作反复和波浪式起伏,曲调委婉、深情和缠绵。

设计意图:这一地区最富于特色的是新疆歌舞及《十二木卡姆》,因此采用载歌载舞的《新疆好》作为导入。通过欣赏歌曲,启发学生分析、感受新疆地区的音乐特点,并用演唱、演奏、舞蹈来表现;通过观看、欣赏新疆地区各具特色的乐器,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

(五)欣赏朝鲜族民间音乐作品:

1.欣赏朝鲜民谣“阿里郎”,提问何民族?为什么?

朝鲜族有一部分定居在我国延边,他们的音乐有民歌、歌舞、器乐、说唱、戏曲五大类。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

2.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长鼓与伽倻琴(先投影乐器图,请说出是什么乐器?)

3.欣赏一首朝鲜民歌组合《梦之歌》

4.学跳朝鲜舞:放《桔梗谣》,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点 5.总结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

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多用三拍子,音乐稳重,一唱三叹。有数首鲜族民歌在我国家喻户晓。“桔梗谣”、“阿里郎”等是鲜族民歌的代表作。鲜族民歌少用大跳,因此显得端庄,多用环绕性旋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伽耶琴独特的音色中感受到朝鲜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通过学跳朝鲜舞,启发学生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民族特点。

(六)欣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 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绍:

可以先问同学们,西南地区有哪些少数民族(壮族、傣族、彝族、白族等)在错综复杂的民族分布和文化氛围中,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交错林立。既各有个性,又互相混融,呈现出局部单纯简约,整体斑斓多姿的风格格局,为祖国音乐文化增添了宝贵财富。黔桂滇有近30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大支脉,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宝库。

首先,让一曲“飞歌”把我们带进那山峦叠嶂的苗岭山寨。2.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1)介绍:“飞歌”苗语为“夏样”,高声歌唱的意思。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飞歌是苗歌中的一颗瑰丽的钻石,歌曲艺术的珍品。它音调高亢嘹亮,曲式短小,豪迈奔放,节奏自由,有强烈的感染力。唱起来声振山谷,山鸣谷应,几里外都能听见。

7(2)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3)讨论分析歌曲的特点:音调高亢嘹亮,曲调明快,节奏自由,热情奔放。3.欣赏《阿细跳月》(被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舞蹈经典)

观看思考:是哪个民族的?描绘了什么情景?音乐有何特点?

(2)分析: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的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手拿月琴、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跳,姑娘们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跳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全曲只由1、3、5、三个音组成,采用5/8拍,旋律活泼跳荡,富有动感,特色鲜明。

(3)舞蹈感受(放《阿细跳月》音乐)

4.介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乐器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许多传统的歌舞节日。如壮族歌圩、苗族芦笙节、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等,另还有许多特色乐器,如象脚鼓、口弦、巴乌、芦笙、葫芦丝等(图),因初中教材中介绍过,今天,我们欣赏一首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风尾竹》

设计意图: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在初中教材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因此,本节课通过欣赏歌、舞、乐,加深体会这一地区音乐特点。

活动与探究

1.少数民族歌曲连连看

(1)阿拉木罕

西 南

(2)北京的金山上

朝 鲜

(3)牧歌

新 疆(4)阿瓦人民唱新歌

西 藏(5)珍岛阿里郎

蒙 古 2.欣赏少数民族歌舞弹唱,请说出地区与乐器

(1)新疆克尔克孜族

《跳吧,我的库木孜》(东不拉)(2)藏族歌舞

《欢乐的热巴》

(热巴鼓)(3)朝鲜延边族伽椰琴弹唱

《九月的金风》

(伽椰琴)(4)内蒙古好来宝

《草原儿女的心愿》

(四胡)

设计意图:此活动是检查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即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扩大了音乐视野,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六.小结: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因此一节优秀欣赏课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觉到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取成功的前提,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呢?

篇3:浅谈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的优秀的民族文化音乐形式, 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海和丰富的民族音乐体系, 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民族音乐分为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1、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相对于专业创作歌曲而言的概念, 如同民间音乐是相对于专业创作音乐的概念。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 并在流传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 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日臻完美, 成为人民群众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 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 民间歌曲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2、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既是民歌发展的后形式, 也是戏曲音乐形成的基础。初时的戏曲音乐多是在说唱音乐《诸宫调》等曲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尤其《诸宫调》对后世戏曲音乐的影响极为深远。如宋杂剧、金院本就是由说唱音乐中的诸宫调、唱赚等融合舞蹈等表演艺术逐渐发展而来的。而元杂剧更是直接继承了《诸宫调》的音乐结构体制, 采取同一宫调若干曲牌联曲的套曲结构。总之, 说唱音乐是对民歌的升华, 同时也是戏曲的源泉, 它在自然而单纯的民歌艺术与完备而复杂的戏曲音乐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3、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是以唱腔为主, 有独唱、对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 是发展剧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 唱腔的伴奏, 过门和行弦起拖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过场和武场所用的打击乐器等则是渲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戏曲音乐综合了戏剧、音乐、表演、杂技、舞美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集中地表现戏剧的内容, 也是区分不同剧种的主要标志。它的发展历史悠久, 汉代的民歌、百戏音乐=唐代的歌舞音乐和宋代的说唱音乐是其发展的基础。

4、民族器乐

中国乐器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 从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河南舞阳骨笛与浙江河姆渡骨笛和埙来看, 至少可以上溯到七千至八千年前, 以后经过数千年的漫长历程以后经过数千年的漫长历程以后经过数千年的漫长历程,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音乐和乐器的交融, 直到近代和现代, 中国民族乐器已经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系列。目前, 传统民族乐器按照演奏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吹管乐器笛、箫、笙、唢呐、管子、葫芦丝, 等等;2、拉弦乐器二胡、板胡、高胡、京胡、坠胡、马头琴, 等等;3、弹拨乐器琵琶、柳琴、扬琴、月琴、阮、三弦、古琴、古筝, 等等;4、打击乐器鼓、板、梆子、木鱼、钹、云锣、大锣, 等等。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 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 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 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 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 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用历史追朔法分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

1、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 各种媒体播放

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 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 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 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 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 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 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2、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 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

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 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 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模式没有改变, 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长此以往, 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 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 “发展民族音乐教育, 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三、民族音乐的发展

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 陶冶学生情操, 增强民族意识, 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 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怎样落实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1、以情感教育为主线,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

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 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 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 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 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民歌浩若烟海, 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 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 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 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 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 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 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学生对这些民歌创作根源的追溯, 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 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 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2、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 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 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 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 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 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 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 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 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怀着由衷的喜悦去吸收民族音乐的营养, 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四、结语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我们的民族音乐恰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 来一段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音乐, 定会把人们的情绪调动到一个新的高潮, 而且定会使人们对某一民族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有可能就因为一首歌而使我们对此地永世难忘。另一方面, 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将我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播出去, 让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让世界通过我们的民族音乐而了解中国, 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 发扬光大, 为增进我们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参考文献

篇4:浅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音乐;民族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9-0060-02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弘扬民族音乐,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一、聆听民间歌曲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通过口头传唱逐渐形成的一种歌曲艺术。它倾注了人民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喜怒哀乐,是人民群众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有悠久的历史,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它伴随着人们摆脱了蒙昧,走向文明,它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和音乐形式,可以说它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受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音差异的影响,各地区、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歌。北方的汉族民歌大多具有激昂豪放、朴实单纯;南方的汉族民歌大多偏于细腻委婉。少数民族的民歌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蒙古族民歌具有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朝鲜族民歌音乐独具风韵、悦耳迷人,维吾尔族民歌感情炽热、色彩浓郁,哈萨克族民歌具有自由豪放,藏族民歌节奏规整,结构匀称,与舞蹈结合紧密……

民歌是人民群众生活经历代记录者,情感心声的代言者。民歌涉及的内容广泛,生产、生活、阶级压迫、爱情等方面,对大自然、人物的赞颂,尤其是谈情说爱的、祭祀的……。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歌,还具有记录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的作用,如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是叙事歌曲的代表作,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学生了解了嘎达梅林的历史事件,还将曲调简单、情绪凝重、富于赞颂性,代表嘎达梅林的音乐主题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在聆听丰富多彩民间歌曲,还要让学生了解民歌的不同类型,汉族民歌就有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各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与劳动关系紧密联系的号子,表现出简朴、坚毅、粗犷和律动性的特点,如《船工号子》。山歌也因地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的“花儿、少年”、江浙山歌、云南山歌等都极具地方特色。一般来说,山歌表现方法坦率、直露,音乐性格热情奔放,还常有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高亢的曲调,如山西河曲民歌《口不见妹妹,山挡住了》。小调又称“小曲”,具有叙事和抒情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特点是旋律曲折多样,节拍节奏规整均衡,对应式和起承转合是常见到结构,表现内容有情歌、生活歌、诉苦歌、嬉游歌等,如情歌《绣荷包》就有山东、山西、四川等不同风味。另外,我国的少数民族一般都能歌善舞,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歌曲,如内蒙古的长调和短调,以及被誉为“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蒙古族古老的原生态“喉音”艺术——呼麦、哈萨克的东不拉弹唱、维吾尔族的情歌、藏族的酒歌、爱情歌等以及真令人赞叹不已的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通过课堂上对民间歌曲的聆听,学生对我国多彩的民歌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有了一定的了解,民歌不再是难听的“山曲”,而是值得传承的“原生态艺术”。

二、鉴赏民族器乐

我国的民族音乐,尤其是民族器乐,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有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度的艺术水平。从神奇的原始乐器骨笛、埙,独特的古代乐器钟磬到清幽的古琴,再到今天逐渐形成的吹管、拉弦、弹拨、打击等不同类的乐器,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繁花硕果、绚丽多彩的局面。

欣赏民族器乐作品,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不同乐器的名称、形制、音色特点,还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器乐演奏形式,诸如独奏、重奏、协奏、合奏等。在欣赏时,要以听赏为主,将音乐与历史、文学、美术等相关学科协同呈现,把中国民族乐器的风貌和各种乐曲发展概括介绍,让枯燥的音乐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要让学生感受欣赏中国民族音乐的不同乐种,如吹打乐《将军令》、江南丝竹乐《欢乐歌》、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福建南音《八骏马》……

除此以外,我国少数民族的器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族人民创造了音色、形态各异的乐器,这些乐器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特点鲜明,光彩夺目,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哈萨克的东不拉弹奏的《白骆驼》、蒙古族常见的拉弦乐器马头琴演奏的《黄骠马》,藏族的特色弹弦乐器札木聂演奏的《风马旗》、广西壮族马骨胡演奏的《喜调》、以及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巴乌演奏的《渔歌》和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等都极富民族特色。学生通过感受和鉴赏各民族优美的音乐,培养学生理解尊重、热爱尊重各民族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文化价值观,是我们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目的所在。

三、品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歌舞音乐

我国民族音乐教学内容,除了民歌和器乐作品,还包括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歌舞音乐等内容。

说唱音乐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说唱间插于一体,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的说唱曲种十分丰富,约有二百多个曲种,包括鼓词、弹词、道情、琴书、牌子曲、走唱等,最为典型的是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由于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浓郁的泥土气息,因而在瑰丽多姿的艺术花园中独树一帜,深得广大听众的喜爱。在其形成与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异彩缤纷的地方语音上,它那沁透着泥土芳香的语音声调,给人以无限的亲切和美感,它那简要明了的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学神韵。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五大传统艺术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在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先秦时期的乐舞、俳优,汉代的角抵戏,隋唐代大面、拨头、参军戏,北宋代杂剧,南宋代南戏,明清的传奇,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构成了一部宏大的戏曲发展史。戏曲是综合性的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表演、人物造型、舞台美术等,共同给戏剧内容以优美的表现。歌舞诗的合一,具有浓郁的抒情味,表演动作和场景的虚拟性。表演行当、唱腔、伴奏等的程式化,是我国的戏曲的重要特征。

赡曲艺术桉其地域、风格、特色、声腔、方言的不同,形成与发展、品味不同剧种的风格特色,了解戏曲行当(生、旦、

净、丑)、表现形式(唱、念、作、打)、以及所用唱腔和伴奏乐队(也叫场面)。尤其要欣赏的是我国的“国粹”——京剧,欣赏经典的传统和现代戏曲剧目,了解京剧艺术发展史上著名的流派、代表人物,如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此外还要欣赏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如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音乐是以歌唱和舞蹈为主的表演形式。根据歌与舞的侧重不同,分为:(一)载歌载舞类型的:如(1)以歌为主的表演性歌舞有汉族的秧歌、采茶、花鼓、花灯等;(2)歌舞并重的抒娱性歌舞;如藏族歌舞果谐、西南民族的打歌、北方狩猎游牧歌舞等;(3)乐伴歌舞的如藏族歌舞堆谢、旋子舞、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以及汉族的凤阳花鼓、莲湘、莲花落,以及部分地区的小车舞、跑旱船等。(二)歌舞相间的类型:较为典型的有汉族的东北秧歌、冀东秧歌、南方的花鼓灯等,少数民族的有藏族的囊玛、卓舞、傣族的十二马舞、跟鼓调、佤族的水鼓舞等。

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瑰丽多姿,异彩纷呈,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能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艺术魅力。

四、国风新韵

传统的民族音乐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民族音乐随着世界音乐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新花盛开,民族音乐家创作改编了大量的、新的乐曲,以反映时代的精神和风貌,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歌颂新人、新事、新理念,如京胡《夜深沉》、月琴《百万雄师过大江》、琵琶《彝族舞曲》、笛子《帕米尔的春天》、二胡《江河水》、古筝《战台风》、唢呐《百鸟朝凤》等。赏析这些作品,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有一定的意义。

篇5: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讲座稿

作者:张薇 文章来源:教育资源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教学建议:

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是密切相关的。音乐的民族风格的重要标准又是建立在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要素上的,因此,在欣赏教学中,要围绕感受、欣赏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力求凸现音乐与文化、风格与表现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听、多感受,要重视互动与讨论,然后根据音乐的有关要素,去归纳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本单元书上的内容比较单一,基本上只提到了几个地区的民歌,少数民族的音乐除了民歌外,他们的民间歌舞、各民族的乐器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因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彩,品种繁多,建议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用三课时,将西南少数民族单独作为一课时。

(一)欣赏蒙古族、藏族民间音乐

(二)欣赏新疆地区少数民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朝鲜族的民间音乐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

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搜集一至两个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字、图片、乐谱、音像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

4.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欣赏蒙古族、藏族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方式:

1.教师语言导入:我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课前布置)

二.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

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蒙古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那时只是蒙古众多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这个部落的发祥地在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以后逐渐西移。各部落之间竞相掠夺人口、牲畜和财富,形成了无休止的部落战争。1206年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为狩猎歌、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多属长调类。短调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整齐,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属短调。

长调在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最有代表性,他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灵深处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是蒙古人听到长调,都会体味到其中那份独有的激动与苍凉。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作为草原上的民歌,蒙古族长调是一种历史遗存下来的口传文化,堪称蒙古族音乐的“活化石”。2005年11月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和我国与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确认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观看《辽阔的草原》的录象,感受作品。(2)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教师补充讲解:《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来自于呼伦贝尔盟的歌曲。歌曲节奏自由,旋律悠扬宽广、深沉隽(juan)永,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歌曲。20世纪50年代初,蒙古族年轻的女歌手宝音德力格尔带着这首歌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为草原人民赢得了金奖。自此,这首歌便成为蒙古族民歌的象征之一,传遍全国。此歌属蒙古族长调民歌。3.欣赏《嘎达梅林》

(1)介绍或请同学讲讲嘎达梅林的故事:蒙古族民族英雄,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1929年科左中旗扎萨克达尔罕王出卖旗地,并勾结东北军阀强行开垦,嘎达梅林至沈阳控告,反被捕入狱。同年越狱,在“打倒测量局、不许抢掠民财”的口号下,率众起义,转战于昭乌达盟、哲里木盟一带,起义队伍最多达千余人。后因寡不敌众,1931年战死于辽河。嘎达梅林的遭遇,是当时整个蒙古民族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也是蒙古族人民英雄性格的集中表现,因此,他受到蒙古族人民的深切怀念和尊敬。

(2)欣赏感受(可以聆听男中音演唱的录音,也可以观看富有蒙古族演唱风格的录象。)(3)演唱感受

(4)分析歌曲: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体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此歌属蒙古族短调民歌。

4.听两首歌曲片段,辨别属于长调还是短调歌曲。

5.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

(1)简介

蒙古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其中马头琴最具有代表性,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它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

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2)欣赏《八骏赞》片段,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

6.总结蒙古族音乐特点

(1)属中国音乐体系,多为五声音阶。羽、徵调式是蒙古族音乐最常用的调式。(2)旋律线以抛物线型为主,一首乐曲、一个乐句和乐汇的高点,往往是在中间部分。

(3)曲调起伏较大,音域也较宽,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缓的长音时加入一些装饰音或装饰性的颤音,以造成活泼的情绪或委婉的风格,并往往在长音后的短小上滑音上结束,曲调柔和圆润。

蒙古族音乐 的特点,可概括为两句:浓浓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蒙古人性格豪放洒脱,也善良仁厚;强悍霸道,也随遇而安。所以音乐才这样既柔肠百转又深邃壮阔。当然也有欢快的音乐,像飞腾的骏马,像姑娘蓝色的袍子,也像草原上的风,像盛放的花儿,总之像所有美好的事物,表达了蒙古人对草原的热爱,对爱情的憧憬。三.欣赏藏族民间音乐作品:

1.导入:(以录象中的画面和音乐作背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

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世界之巅;这里有苍苍森林,茫茫草原,这里是动植物的乐园;这里有皑皑雪峰,蔚蓝的湖泊星星点点,这里是江河之源;凄厉的法号带来千古的呼唤,不绝于耳的“六字真言”渴望着千年的期盼;永远都转不够的庙,一生都还不完的愿,追随着朝圣的脚步,雪域之外的人们,这就是青藏高原……欣赏《走进西藏》,首先将同学们的情感带入到那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2.藏族音乐文化介绍

藏族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历史上有两次中外文化大交汇,第一次是在晋唐间,上可追溯到汉代通西域,而汉唐输入的南亚次大陆文化、佛教文化影响深远,是我国外来文化的主体。藏族文化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是汉藏文化交融高峰般的路标。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藏族山歌称“鲁”。高亢悠长,节拍自由,音区宽广,起伏跌宕,优美而爽朗,最富高原乡土特色。

3.欣赏《酒歌》

(1)简介:酒歌是我国民歌的一种,各民族的酒歌有不同的名称。如:西北地区的回族、汗族等称“酒席歌”;瑶族称“酒歌”;藏族称“昌鲁”;壮族称“葫芦歌”;苗族称“恰酒”。每逢婚礼、节日、亲友相聚时,边唱边喝,歌词多为即兴编唱,内容多为祝福、赞美、劝酒等。这首歌又称《年轻的朋友》是我国藏族广为流传的酒歌。(2)欣赏歌曲

(3)启发学生分析歌曲特点:开始欢呼般的引子,四个不规整的长短乐句组成;五声调式;级进的旋法;细腻的装饰音;藏族人演唱特有的音色。全首歌曲清新、质朴、流畅,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韵味。它把对朋友的美好祝愿,通过优美的旋律酣畅地表达出来,情韵连绵。歌曲中的衬词意思为:“勉励不怕劳苦的年轻朋友,像坚实的耐寒的嫩苗一样茁壮成长,四季常青。”这些寓意深长的衬词,不仅深化了歌曲的主题,而且表现了藏族人民的不凡品格与精神。

4. 介绍藏族的乐器

(1)介绍:藏族的传统乐器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有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筒钦,藏族、蒙古族吹奏乐器。又名莽筒、大铜角。流行于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甘肃等地喇嘛寺庙中。在藏族地区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图)

根卡,藏族拉弦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等地。相传五世**时期(1642—1682)从拉达克地区传至拉萨,用于演奏宫廷音乐,在**的宫廷乐队中已用二

百余年。(图)

雄林,藏族吹口气鸣乐器。藏语“雄林”意为竖吹之笛。也称嘎尔巴雄林,意为嘎尔巴 用的竖笛,或称林布、久林。汉族称藏族竖笛。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图)

达玛,又名嘎阿。藏族打击乐器。由一人持木制双棰演奏。其音质坚实,音量宏大,用于宫廷歌舞嘎尔巴乐队或喇嘛寺院的仪礼活动中。在甘孜等地用于藏戏伴奏。(图)

热巴鼓,藏族、门巴族棰击膜鸣乐器。汉族称藏族手鼓。流行于西藏昌都、那曲、林芝、青海玉树、甘肃甘南、四川甘孜和云南迪庆等藏族地区。(图)(2)欣赏藏族鼓舞《草原上的热巴》

5.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

(1)多采用五声音阶,商调式和羽调式最为常见,调式和宫调式次之,角调式较罕见。(2)作品中往往包含有复杂的调式交替和调性转换。

(3)藏族音乐的旋律线主要为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环绕的特点。

藏族的音乐受语言、习俗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藏族音乐主要有三大方言区,康巴地区、安多地区和卫藏地区,藏族音乐丰富多彩。

四.欣赏一组少数民族歌舞

1. 《祝福酒歌》

2. 《天堂》

3. 《吉祥舞步》

4. 《北京的金山上》(可以自己编舞蹈动作,可请几个学生表演,也可全班同学集体作简单的表演。)

第二课时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欣赏新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朝鲜族的民间音乐

一、导入: 以下两种方式可选一种

(1)可以观看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

(2)欣赏《新疆好》片段,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哪个少数民族地区(新疆)。

二.欣赏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作品 1.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绍:

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新疆(地理位置、物产、民族、风土人情、音乐文化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总面积166万平方米,总人口1,93千万人,主要有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新疆的畜牧业发达,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等。新疆还是个旅游胜地,那里天山,吐鲁番,大阪城都是非常出名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艺。”新疆特有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一批自豪,朴实,爽朗,勤劳的新疆人。正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这种性格特点孕育出了具有新疆的艺术形式。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包括维吾尔族音乐文化、哈萨克族音乐文化、柯尔克孜族和乌孜别克族等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分别属于中国、波斯—阿拉伯、欧洲音乐体系,音乐体裁可以分为五大类:民歌、歌舞、器乐、说唱音乐、木卡姆等。2.欣赏《一杯酒》:(1)聆听歌曲:

(2)讨论:歌曲风格特点及表达的内容?

乌孜别克族最初从中亚迁来,传统音乐也近中亚风格。与维吾尔族音乐长期交流,有许

多共同之处,如艾捷克、弹拨尔、热瓦甫、都塔尔和手鼓,也是乌孜别克族常用乐器。

这是一首热情豪放的新疆乌兹别克民歌。具有浓郁的舞蹈风格,歌词简朴,富有生活气息,它生动地表现了乌兹别克族人民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别比雅拉”意思为一杯酒,此处为欢呼之意。(3)演唱感受:

(4)归纳孜别克族音乐特点:结构严谨,乐段方整,常用起承转合的主句,多迂回级进,逐步展开,体现含蓄、深沉的性格特征,演唱时多用装饰性倚音、颤音、波音。旋律线常作反复和波浪式起伏,曲调委婉、深情和缠绵。

3.欣赏维吾尔族套曲“十二木卡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介绍新疆少数民族乐器。

A.导入:欣赏根据《玛依拉》改编的器乐小合奏的片段。听一听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回答:冬不拉。(投影一组乐器,让学生辨认哪个是冬不拉。)B.观看新疆乐器图片,乐器介绍: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音箱木制,有扁平和瓢形两种。琴杆细长,张两根弦。一般用于自弹自唱。

热瓦普:(唯吾尔族)弹拨乐器。音箱木制半球型,琴头有装饰用的弯角,张五根弦。演奏时将乐器横置右肩,用拨子弹奏。

胡西塔尔:维吾尔族喜爱的弦拉乐器。外形和西洋乐器曼陀林相似。胡西塔尔琴头雕刻成百灵鸟形状,琴箱似瓢。整体造型非常优美,琴身漆为欢快的颜色,并由大量牛角碎片/骨片镶嵌出美丽的条纹图案。同时,胡西塔尔是难得一见的手工艺精品。

弹布尔:维吾尔族传统的指弹弦乐器,木制琴身,琴箱呈瓢形,琴杆长,张二弦。适合男女弹奏。手工艺人用切碎的牛角片在琴身上镶嵌出规则的条文图案。弹布尔造型别致,工艺精致,是家居装饰、娱乐的很好选择。

艾捷克:(唯吾尔族)拉弦乐器。音箱木制半球型,一面蒙羊皮。张四根弦,用马尾弓拉奏。

手鼓:(维吾尔族)打击乐器。汉语称手鼓。木制圆形鼓框,直径约40厘米,一面蒙羊皮或蟒皮,框内置许多小铁环。演奏时两手执鼓边,左右手指交替击鼓面,或摇动鼓身振响铁环。

鹰骨笛:(塔吉克族)吹管乐器。管身为鹰骨制成,开六个按孔,吹奏方法与汉族的笛相似。

都塔尔:维吾尔民间非常普遍的指弹弦乐器,木制琴身,琴箱呈瓢形,琴杆长,张二弦。适合男女弹奏。

木唢呐:由整块杏木掏制而成。手工艺人用牛角片/骨片在木唢呐上镶嵌出美丽的图案。木唢呐音质低沉,适合独奏。造型优美,工艺精制,木唢呐也是难得的手工艺品。(2)介绍《十二木卡姆》

(A)导入:西方文化离不开《圣经》、伊斯兰文化离不开《古兰经》、那么,我又要说,维吾尔族文化离不开《十二木卡姆》。“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胡西塔尔、弹布尔、热瓦甫、手鼓、都它尔等。

(B)欣赏维吾尔族套曲“十二木卡姆”,请同学分辨有哪些乐器。(胡西塔尔、弹布尔、热瓦普、艾捷克、手鼓等)

三.欣赏朝鲜族民间音乐作品:

1.欣赏朝鲜民谣“阿里郎”,提问何民族?为什么?

朝鲜族有一部分定居在我国延边,他们的音乐有民歌、歌舞、器乐、说唱、戏曲五大类。

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

古代的朝鲜民歌,它象征着朝鲜人民不屈的性格。略带悲哀的旋律,似螺旋式的升降,委婉缠绵,往往使人联想起朝鲜民族苦难的历史。

2.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先投影乐器图,请说出是什么乐器?)

“长鼓”又叫“杖鼓”历史悠久,构造独特,音色柔和,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

“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拔乐器。它的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在演奏时,一端着地,一端放于腿上,右手弹,左手弄,表演姿态稳雅别致。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情和情感的民间乐器。因此,伽倻琴弹唱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3.欣赏一首民歌组合《梦之歌》 4.学跳朝鲜舞:放《桔梗谣》,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点 5.总结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

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多用三拍子,音乐稳重,一唱三叹。有数首鲜族民歌在我国家喻户晓。“桔梗谣”、“阿里郎”等是鲜族民歌的代表作。鲜族民歌少用大跳,因此显得端庄,多用环绕性旋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四.欣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

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绍:

可以先问同学们,西南地区有哪些少数民族(壮族、傣族、彝族、白族等)

在错综复杂的民族分布和文化氛围中,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交错林立。既各有个性,又互相混融,呈现出局部单纯简约,整体斑斓多姿的风格格局,为祖国音乐文化增添了宝贵财富。西南少数民族多以本民族音乐文化因素为主与汉族和当地其他少数民族音乐因素相混融。黔桂滇有近30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大支脉,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宝库。

首先,让一曲“飞歌”把我们带进那山峦叠嶂的苗岭山寨。2.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1)介绍:“飞歌”苗语为“夏样”,高声歌唱的意思。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飞歌是苗歌中的一颗瑰丽的钻石,歌曲艺术的珍品。它音调高亢嘹亮,曲式短小,豪迈奔放,节奏自由,有强烈的感染力。唱起来声振山谷,山鸣谷应,几里外都能听见。(2)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3)讨论分析歌曲的特点:音调高亢嘹亮,曲调明快,节奏自由,热情奔放。3.欣赏《阿细跳月》(被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舞蹈经典)观看思考:是哪个民族的?描绘了什么情景?音乐有何特点?

(2)分析: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的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手拿月琴、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跳,姑娘们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跳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全曲只由1、3、5、三个音组成,采用5/8拍,旋律活泼跳荡,富有动感,特色鲜明。(3)舞蹈感受(放《阿细跳月》音乐)4.介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乐器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许多传统的歌舞节日。如壮族歌圩、苗族芦笙节、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等,另还有许多特色乐器,如象脚鼓、口弦、巴乌、芦笙、葫芦丝等(图),因初中教材中介绍过,今天,我们欣赏一首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风尾竹》 五.欣赏一组少数民族歌舞弹唱:

(1)新疆克尔克孜族《跳吧,我的库木孜》

(2)藏族歌舞《欢乐的热巴》

(3)朝鲜延边族伽椰琴弹唱《九月的金风》(4)内蒙古好来宝《草原儿女的心愿》

(注:好来宝是一种由一个人或者多人以四胡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六.小结: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篇6: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是一篇民族音乐欣赏课,本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我所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一节《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第一课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本单元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们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既平等又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辨别出本课3首音乐作品所属的少数民族,但在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的能力欠缺,部分学生认知能力不足,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不清楚,所以在辨别歌曲所属民族时有所障碍。

(二)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

找教案

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本课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能够辨别出音乐所属的民族及其该民族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学习音乐的不同民族和不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已经具备的音乐审美经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 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采用比较鉴赏法、亲身体验法等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 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出来。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找教案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一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我还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和拓展创编这两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自然、语文、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是鉴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主动式”学习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创造情景,兴趣导入

找教案

同学们课前已经多多少少地搜集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材料,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领域的民歌风格?或能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

待学生有所交流后,我接着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生演唱民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及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并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

2、整体感知,体验风格 初听:

通过多媒体播放《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想像„„

初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有要说的吗?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复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并提示学生注意听它们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并比较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复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纸上,以小组互动交流,再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并根据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风格特点。

再听:简介三个民族的音乐风格(课件展示)1.《辽阔的草原》

这是流行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一首传统的“长调”民歌。蒙古族长调旋律舒展悠扬,气息宽广绵长,感情深厚,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

找教案

2.《酒歌》

这首歌又名《年轻的朋友》,是在我国广为流传的藏族酒歌。它把对朋友的美好祝愿,通过优美的旋律酣唱的表达出来,情韵连绵。

藏族酒歌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喝酒时的民间歌曲,有时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是藏族城乡人民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其歌词内容包括祈祷、庆贺、喜庆、爱情等。

4.《牡丹汗》

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歌曲为小调式,具有浓郁的舞蹈风格。歌曲曲调前后统一,又有变化,歌曲简朴,富于生活气息,它生动的表达了维吾尔族族人民对家乡和祖国的无限热情。

4、拓展活动

课下老师已经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展示本民族的音乐特征,节目形式不限,个人集体都可以,三组进行评比。通过这个活动让全班同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表演欲望同时提高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5、结束语

如诗如画的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欣赏了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的民族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找教案

思想感情、历史文化影响等。但愿今天 的课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善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形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要求:能够分辨出所欣赏的歌曲所属的民族; 听作品简介其艺术风格及其该首作品所独具的特点。

根据聆听作品和自己日常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民族的民歌进行比较、分析

感受各民族音乐的韵味。进行课上互动表演。

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理论、学习方法做了全面的分析,自己感觉到自己备课太拘谨于课本,教学理论背诵的不够清晰有条,学习方法还可以,课上可以和学生有趣的进行讨论与探究。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的不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积极的融入到课

找教案

堂里面,原因可能是因为课堂气氛的僵硬,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可以在课堂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用更巧妙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音乐的欲望。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那么我会在课堂的中间环节,也就是学习气氛比较僵硬的时候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喜欢音乐热爱民族文化的兴趣。不管是教材要求表演的歌曲还是聆听的音乐,我都把听放在首要部位,以学生感受为先,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高中学生的想象是天真无邪、纯洁无瑕、自由自在的,犹如一张白纸,你一笔,我一笔,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在我的课堂上我从不用“谁想象得对,谁想象得错”来单纯地进行评价,也不用“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那样的”来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定势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安静地聆听一段音乐之后,我就会去鼓励学生: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觉得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心情,能把你的感受将给大家听一听,或者用用手中的彩色笔把它画出来让大家欣赏......以上是我结合一年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新理念的一些真实的感受,从中也说不出高深的理论,其中有收获也有遗憾。然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非常乐意给学生创设欣赏音乐的机会与环境,提供更良好更扎实的审美教育,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喜爱音乐,学会善于发现音乐的美,享受音乐的美,找教案

上一篇:广场舞健美操好吗下一篇:司机试用期的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