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的情结散文

2024-04-21

归乡的情结散文(精选13篇)

篇1:归乡的情结散文

归乡的抒情散文

临近的春节,带来更多的是喜悦。返乡的幸福,站台忙碌交焦急的背影,检票的奔跑。在外求学的学子,忙碌一年的他们,无论是满载收获,还是一无所获,都急切想回到那片故土!我总是想,什么时候我可以和相爱的他们,同在一屋檐下,享受家庭的温暖。我讨厌了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日子。背井离乡,一个没有人认识你的城市。除了金钱,还能去争取什么。不在一座城,谁都不懂谁的故事!当城市的喜悦蔓延,我却不会被感染,它只会属于那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小时候,妈妈总说没有上学的孩子是幸福的,不懂忧愁,不懂痛苦,他们的世界里快乐随时伴随。从入学的那刻,便开始欣然接受这世界给予的各种事情。那时,不会完全理解这话的启示,然,日子教会的却太多。

每个这样的日子,更加怀念年少仅有几次的温馨。即使,儿时的记忆少到模糊。却更加珍惜!记忆里,我们没有一次完整的春节。每个节日,家里总是我和妹妹,那些美食无法替代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没有人给予这些,从懂事以来,我便知道,这就是宿命。冰冷冷的家,盼及不到的人。他们总是以各种借口,在最美好的节日,撒手走开,徒留屋子里我一个伤悲! 我知道,流泪已经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没有人知道,眼泪的意义。直至现在,流泪是最好的发泄。没有脾气,不能发火,还好还可以找到流泪的方式。家人总是看不起我,只有姥姥,姥爷,妈妈,妹妹是我坚持生活的理由。因为什么,我懂。没有父亲的孩子,就是要命的弱点,总会拿来当笑柄说事!每每听到那些赞美父亲的言语,我找不到缺口。上学时的家长会,总是会看到孤独的小孩子抹着眼泪的身影。老师会怒斥道,你是没妈没爸么,没人来关心你的学习吗?伙伴们,重复一句,我从来不会见到你的爸爸。我会淡定的告诉他们,我爸爸出差,挣好多的钱。这始终是个笑话,秘密只有自己知道!慢慢的我更加可以被社会接受,即使没有父亲,还有别人,我得好好活着,为了他们。为了我想要的生活!

残缺的亲情,是磨练我最好的方式!少了更过避风的港湾,不会撒娇,不会懦弱。没有任何人可以帮我,没有搀扶的宽阔臂膀,每一步都是不平坦的,没有选择,一直走下去,缺少的我会弥补于而后的生活,我想象的生活,有他的温暖,不用太多惊喜,不用奢华的浪漫。只要在一起,一个和谐的家庭。遇到他,至少有了那个宽阔的臂膀,而我却再也找不到小时想要依赖的日子。事实证明,什么都会过去,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做一个独立的.女子,享受上帝带来的不公平,我没有含着金钥匙,没有高官爵位,世世代代身边的家人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伞的孩子,只是努力奔跑。梦里,我是最幸福的公主,现实,我是为了生活劳碌奔波的女子。

来到北城的半年 ,工作是最充实的日子。闲不住,走不开。孤独的日子很多,身边没有一个人朋友!失落至极,憋在肚子里的委屈,无法放空。还好,电脑,日志是治疗孤独良药。每天,都默默看着她们的勾心斗角,而我甘愿在平行幽静的时光里默数成长。得一知己,很是不易,直到今日,还是不会有一个懂我的人,她们不懂我的日志,不懂我的过往。所以,这些便是路过的风景,再美我都不愿停留。不然,也是她们教会你成长,这个道路很多人,所有人都是该感谢的。一路走来,得与失,我想我还是错过了那些掏心窝的朋友。

倒带,那些感动的画面,更加符合此刻的心境。每个离乡的你们,一路顺风!

篇2:归乡的情结散文

前几日想过几次要来写点东西,不过那个时候的脑子里,充满的不是现在这样的感情,这样复杂的感情。所以那个时候放弃了,感觉没必要什么大事小事都上来献丑。不过今晚,真的想敲敲键盘,说点什么吧。

让我有这股冲动的原因,就是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国庆节的前夕,学校里好多同学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其中多数是大一新生,他们想家,比我们更想家。此时已是夜幕降临,校园很安静,安静地弥漫着桂花的甜香。我打开电脑,点开电视机,看CCTV-1直播,新闻联播还有半个多小时,正在直播的是动画片《熊出没》,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安静认真投入地看这种动画片,熊出没之过年,很有意思,好看。突然发现其实我还是可以接受动画片的,并不是只看真人影视剧。

然后就是新闻联播,当然开篇一定是举国欢腾庆祝祖**亲生日的画面,很和谐。这种画面,多年以前应该是我和俺爸一起在家看的,虽然今天只能一个人看,但这种回忆感应该会被明天的回家冲淡的。祖国自豪感当然是有的,65周年了,应该是祖国奶奶了,关键是还能给我们学生带来一个星期的小长假,祖国奶奶带着儿孙们一起过生日,心情自然萌萌哒。

安静的校园,安静的宿舍楼,一定也有安静的操场。此刻我大三,没能如愿出国我一点也不怨,也许我现在就不舍得离开那片操场,留下来也许更好。在那片操场的跑道上,舞动着一段曾经属于我的梦想,弥漫着一缕我曾经梦想过的.回忆。那些人啊,那些事啊,占据了我大学四年的一半光阴,虽不够充实,却足够美好。

正在体验着秋天的凉爽,不久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武汉各大学校园里弥漫的浓浓桂花香和壮观梧桐黄。这种季节的变换也让我想到了另外三季。熊出没里,我看到了白雪覆盖整个村落,映衬火红鞭炮的春节景象。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在家过年,也是厚厚的白雪盖住了整个村子的屋顶,好像整个村子都睡着了一样,安静到极致,那个时候的春节,真温暖。我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不过如此了,只要有雪,我就喜欢。春天的好,就在于它的释放感吧,花草树木都开始萌发,春风温柔地吹,大地有了新的色彩,春天的阳光也是格外的清新温和,那种感觉也是我喜欢的。夏天,如果允许我忽略武汉难以忍受的酷热,我还是挺喜欢夏天的。唯有夏天,才可以让我有机会寻找冰爽感。冲个凉,喝一口冰镇雪碧,衣着轻松无拘无束的感觉,都是只有夏天才能给予我的。

大学已经过去了一半,那些前两年可以不想的问题,到了现在,都必须开始思考,开始准备面对了,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还是安静一些好,静下来想点事情,总比迷茫度日好。看着那些刚进大学的学弟学妹,那就是两年前的我,不是吗?我偏偏是一个耐不住长久寂寞的人,就算要面对的生活必须枯燥,我也总想找个借口,为生活穿插一小段广告。人生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给自己,给亲人多留一些美好的回忆吧。

那个能陪我散步很久的人,我还在等。所以我现在还是一个人散步。

又觉得我在发神经病了,明明写的什么都不是,却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样的文字,才足以表达心声。是好久没有写过的缘故,一定是。

人,一长大,很多心事就喜欢埋在心里了。

篇3:归乡的情结散文

捧读台湾的文学作品,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也是这种极具情感色彩的故土之思。台湾作家有一首叫作《乡愁》的诗说得十分到位:“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以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言浅意深的诗歌蕴涵着万千韵味, 思乡之情, 尽在其中。

与诗歌《乡愁》具有同样感触的还有许多文学作品, 陈映真的作品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记得第一次接触陈映真的文字是在九十年代初期, 那个时候可能因为年龄的缘故, 更喜欢纯文学或现代主义这些类型的作品, 喜欢那些讲究个性以及唯美的东西, 因而对他的作品印象并不深刻, 甚至有一种排斥的感觉, 总认为他的作品有着一种浓厚的现实主义成分, 或者敏感氛围似乎很浓。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面的扩展, 对于阅读的品位也在提高, 才逐渐发现陈映真的作品的可读性, 在陈映真的写作里, 你找不到媚俗的东西。然而, 他所给予读者的, 却并非一个高高在上的“精英”的印象。相反, 正是他那坚定的弱小者立场, 和非常平民化的热诚的文字, 清洗着被“精英”意识所污染的心灵。阅读陈映真, 除了一种反省和清洗自己的傲慢的灵魂之外, 便是被他的思想所折服。能够读到一部有思想的书, 就是我感觉最大的收获。而陈映真的《归乡》似乎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思想性的小说。虽然他的小说与其他台湾小说一样, 也是从不同的角度演绎着同一个主题与诉说着同一个心声, 那就是他的“中国情结”与祖国的统一。但陈映真的“中国情结”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他早期的作品中, 这种情结只是一个朦胧的渴望, 到了中期则逐渐明朗, 并创作实绩日益丰硕。晚年的陈映真在“台独”分子猖獗的情况下, 把这种情结酿得更加醇厚与浓烈, 他的《归乡》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这部小说里, 除了他天独一派的文字之外, 还抓住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时代的脉搏共振, 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归乡》是1999年9月陈映真向读者奉献的一部催人泪下的新作。作品中不仅主人公的乡愁达到了极致, 也把陈映真的中国情结推向了高潮。《归乡》即取材于两岸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讲述了两个老兵的故事。在台湾的大陆老兵老朱, 以及从大陆返回台湾故乡的台湾老兵杨斌, 在彼此回忆起来的中国内战史当中相遇。他们一同进人历史, 也共同面对现实的困境。“国民党溃败后他滞留在大陆, 经受了难以言表的思乡之痛”四十年后, 历尽坎坷的他们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台湾, 却发现自己又在挂念留在大陆的妻儿。海峡两岸的乡愁浓浓地郁结在他的心头, 使他愁肠寸断。另一个是从大陆去台湾的老兵老朱, 自从他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以后, 乡愁就在他的心头日益浓厚。当他终于圆了思乡梦之后, 对另一个故乡……台湾的亲人的思念又给他蒙上新的乡愁。于是, 历尽沧桑的老人禁不住自问:归乡的路, 何时是个头?台湾和大陆两头, 都是我的老家, “回到一个家, 魂牵梦绕的又是另一个家”。作者在作品中给我们的启悟非常明确, 这归乡的路, 就是祖国统一的路, “只有祖国的统一, 才能化解这浓浓的乡愁, 才能释然那结怨的心扉”。

陈映真在《归乡》中用两个对应的人物形象, 强化了他在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主题。他以前的乡愁之作, 包括许多别的作家的同类作品, 多是描写去台湾的游子如何思念大陆的亲人, 而陈映真在《归乡》中不仅写了这方面的内容, 还写了在大陆的游子如何思念在台湾的亲人, 这就像一个半圆续接上了另一个半圆, 填补了这方面描写的空白。不仅大陆人在时时盼统一, 台湾人也在刻刻祈回归, 这种双向的祈盼把陈映真的中国情结诠释得真切又强烈!

陈映真的笔墨, 一方面散淡地铺陈于两个老人的怀旧故事之中, 从而把小人物的命运与国家那充满了沧桑感的近代史紧密连接了起来, 另一方面更有意叙述归乡的杨斌所面对的已然陌生的环境:父亲和三弟去世后, 早弟和侄子共同谋夺他的财产, 他所渴望的亲情在物质的利害关系当中消失了。很显然, 陈映真的视野已经超越了八十年代围绕着国民党当局单向的“探亲政策”所引发的与内战相关的社会问题, 而更加深人地探讨了九十年代以后日益意识形态化的“省籍问题”, 台湾社会走向“富裕化”之后人性的异化问题。小说中的一些细节描写, 有着陈映真式的反讽的意味, 在近乎“平淡”的白描中, 暗藏着不露声色中的政治意识的“角斗”。譬如, 小说一开始就写卓镇三介宫后面的公园里的“早觉会”来了一个“太极拳打得极好的老头”, 这就是甫从大陆返回台湾, 打算定居的杨斌。他用娴熟的太极拳镇服了早觉会的领袖张清, 也赢得了许多同道的好感。“太极拳”作为一种大家认同的共同文化, 在这个政治意识分歧的“早觉会”里起到了一种“团契”、“和谐”的作用。然而, 当问题涉及政治的时候, 人们就开始“明争暗斗”起来:

“杨师父不知道打什么地方来?”郝先生说。

“远了。”杨斌老头笑了。他说, “不叫师父, 叫老杨。”

“能有多远”?台湾这么个巴掌大的地方。”郝先生笑着说, “最北, 基隆, 从咱这儿三个半小时的自强号火车。南到高雄, 一个多小时公路局国光号。”

“其实, 国家不在大小。”张清的灰色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不在乎大小啦, 只在于, 有没有那个……主体意识, 有没有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即使是外地来的杨斌老头, 这时也感觉到空气中有极轻微的僵硬感。郝先生没收起脸上的笑意, 却没说话。张清的女人素娇抬起带着精细金饰的素白的手, 在空中摇了摇, 说:“一刻钟不谈政治, 男人准会憋死。”

作者在这里刻意写了张清的女人素娇化解了因政治意识分歧造成的僵局。他写素娇“抬起带着精细金饰的素白的手”这一细节, 暗示了张清家境的优越。这与靠卖早点维生的外省老兵老朱等人的状况恰成对比。这种“阶级”差别对人的政治意识的影响, 实际上远甚于“省籍差别”所造成的分歧。因此, 被刻意包装、渲染、突出的所谓“省籍矛盾”, 未尝不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虚构”。这一暗示与小说渐渐揭示出来的杨斌与他的暴发户兄弟和侄子之间的矛盾, 实际上是相通的:省籍问题的背后, 暗藏的其实就是“阶级问题”。从这一点, 我们大致可以断定陈映真的小说依然延续着他自《将军族》以来的思想, 也依然保持着用小说艺术来探讨、反省“现实问题”的一贯作风。但是在《归乡》中, 主人公不再是走向“死亡”的结局, 这是与他的早期小说完全不同的。在小说的最后, 作者让主人公杨斌像他八十年代的塑造《夜行货车》的人物那样退出“现场”, 为了坚持做人的尊严而终于离开魂牵梦绕的故土返回大陆, “毕竟, 台湾和大陆两头, 都是我的老家”。

“乡”或“原乡”的观念, 在台湾文学中的确占有重要的位置, 这不仅与台湾的“移民”社会有关, 也与它的“遗民”性质有关。因此, “怀乡”, “乡愁”, 不只在具体可感的层面上去理解, 也可以在“隐喻”或“象征”的意义上解读, 把“乡”看作生养着自‘己的生命, 寄托着自己的梦想的“文化”或“理想”。对于陈映真这样思想家型的作家来说, “乡”似乎更带着“精神家园”的意味。陈映真也曾表示, 他的作品, 不仅是写给那些“对语言、文字特别敏锐、有训练的读者”, 而且“愿意写给那些基本上受过良好教养、但可能未必受过很好的文学教育的读者, 让他们也能够在这个故事里感受和理解我愿意让他感受的东西”。他一直认为, “文学艺术不应该只是作者自己的私事, 一个好的作品, 应该能让迷惑的人得到清醒的认识, 让优伤的人得到安慰, 让绝望的人重新点燃希望的灯火, 让受挫折的人有勇气再站起来, 让一个受尽侮辱的人得到一些尊严……让人对于生活的本质有清醒的把握”。有趣的是, 在现实生活中, 陈映真从来都不是“逃离”现场的人。相反, 他以自己罕见的道德勇气一直参与或见证了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台湾历史。八十年代中期创办的《人间》杂志, 更是积极投人“现场”, 用特有的“民间传播, ’来揭破被权力掌控的“大众传播”的欺阁, 把人间的真实—在台湾的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和他们的环境, 被侮辱和损害的状况, 一一揭示, 从不逃避。而他的小说, 却一再出规为了可以尊严地活着而离开“现场”的自我选择的倾向。

我想, 正因如此, 这也是陈映真的创作在今天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瞩目的原因所在。试想, 有一群陈映真这样的台湾作家在关心着台湾并且连同着祖国的命运, 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怕不能早日完成吗?

参考文献

[1]邓小平论文学艺术[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4.371。

[2]陈映真1自序[A]陈映真, 鞭子和提灯.知识人的偏执[M]119761。

篇4:缠绵悱恻的归乡路

《采薇》的缠绵悱恻,开篇即足以动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诗人远在征戍的途上,因思乡而忧闷傍徨。而念归之心,由岁暮初生之野豌豆苗触动。“采薇采薇”,是兴也,钟嵘说,四时之气赋万物以生机,而万物感发人的情感与神思,因此诗人才为诗为歌为舞(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而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深寒,是四时尤其使诗人感动(若乃春风春乌,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诗人目睹野薇的萌蘖,由物及心,发为此叹。“薇亦柔止,心亦忧止”,野薇一天天长大,而诗人思归之心悠长而莫绝。青绿嫩叶,微卷柔条,浅紫碎花,遍布初春田野的野薇,恰如诗人之忧心烈烈。“薇亦刚止,岁亦阳止”,诗人凝视野薇,野薇之时光流转,而诗人之时光停滞。诗人思归之心何曾一日一时而忘,而诗人之征戍久久未定,诗人之归期杳杳不来。诗人之悲哀,于此才写得极深了,又或者岂止是深而已,“一弹再三叹,悲叹有余哀”(《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于此一唱三叹之间,诗人之悲哀是摇曳而绕梁的了。

然而诗人之愁苦,还有作为在其中。戍途中的无室无家,不遑启处,诗人念念不忘的脚注是“金俨狁之故”。因此才有下两章将士戎车之整,服饰之盛。“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那样繁盛的是什么呢?是常棣的花。常棣花的热烈,由是作了“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的底色,我们不妨说军容也有了饱满的蓬勃与鲜艳之精神。“戎车既驾,四牡业业”的齐整与强壮,有自然而然的自信在其中。诗人念归不得之悲哀,其底色也由此不尽是晦暗,而只是婉转幽怨。然而这自信里,又有自慎在其中,“岂不日戒?俨狁孔棘。”一放一收之间,诗人的精神才有了足够丰厚的寄托之处。

然后诗人转身,到达了归乡之路。诗人跳宕开来,将这千回百折之结局猛掷于眼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十六字之间,赢得千古多少感慨赞叹?《世说新语·言语》卷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事虽不同,其柳为一,含英咀华,大略可以昧得其间相通的那一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王夫之说,这四句是用快乐的情景写悲哀的事情,以悲哀的情景写快乐的事情,如此它的欢乐与悲哀都一并加倍地增强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未尝不无道理,后世以乐写哀或以哀写乐的诗句,亦复不少,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烟月不知人事改,空照秦淮”,然而放到这里,终究嫌它隔了一层。“行道迟迟,莫知我哀”,诗人归乡之路仍是长远,“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终究只是游子一声浪漫的探问,却恐怕“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才是实情。《豳风·东山》里,“自我不见,于今三年”的士兵在回乡途中,在落着漾漾细雨的路上既兴奋又忧伤地想象着久别的家乡人事。葫芦藤也许已爬满了屋檐,屋里也许爬着地虱,门边也许结着蜘蛛网,而门口的场已变成野鹿盘旋之地,萤火虫的光熠熠发亮(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唾鹿场,熠耀宵行)。而他说,这些荒凉的物事并不可怕,它们是如此值得怀念呵(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妻子也许正在打扫着屋子,准备迎接他的归来(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新婚时那样幸福,久别重逢又该如何呢(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东山》里的这些怀想,才是真正充满家庭与生活细节的,每一个微小而具体的人,实在使人为之动容。《采薇》背后那些“莫知我哀”的“哀”,庶几与之相类乎?然而这“哀”,实在又是喜忧相加相成的,不单单是一个“以哀景写乐”的“乐”字。扬之水说,《东山》之好,“尤在于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即‘在路上’,即回乡的一条路。”(扬之水《先秦诗文史》)“在路上”于《东山》,是贯穿始终,反复咏叹的一根线,而于《采薇》,则是结束,亦是起始,不绝于几千年来游子的想象中。

篇5:风雪难挡归乡心情感散文

刚参加工作头一年,我被分配到偏僻的矿山实习,临近春节,下起了几场大雪,看着纷飞的大雪,心里忐忑不安起来。终于等到放假了,我们五个实习生回家心切,归心似箭,不顾没到脚踝深的积雪,毅然踏着厚厚的积雪下山。

等我们好不容易走到集镇,通往县城里的班车因为积雪的原因已经停运了,望着茫茫白雪,我和同伴横下一条心步行到县城去。小镇到县城也有二十多里地,由于积雪太深,我们走得气喘吁吁,步履维艰。短短二十多里的路程,竟然花了大半天时间。好不容易到达县城,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钟了。这时,我们的鞋袜全湿透了,又冷又饿。大街上饭馆早已关门歇业了。只好先赶到汽车站,我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到我们乡下的班车也已经停运了。县城到我家还有三十多里的路程,同伴早已各奔东西了,独自一人的我孤立无援。一筹莫展之际,我猛然想起住在县城里的表哥,遂直奔表哥家而去。表哥见了我,赶紧端来热饭热菜给我吃,又帮我烤干了鞋袜。表哥挽留我在他家过年,说等化了雪通车再回家。我谢绝了表哥的好意,告诉表哥说,我已经写信告诉爸妈了,说好一定回家过年的,要是没有回去,父母心里一定非常着急。表哥听了我的一番话,最终还是同意了我的想法。

我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路上行人稀少,厚厚的白雪覆盖了原野乡村,白茫茫的一片。我的家乡地处深山里头,平时也是人烟稀少,更何况这样的严寒雪天。越往深山里走,雪越来越厚了,脚踩着齐膝深的积雪,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稍不留神就会滑倒。走到半路上,天空又飘起鹅毛般的大雪,顿时白茫茫的一片。越往前走,越发吃力了。深山里不时响起“啪”的一声脆响,原来是积雪压断了树枝,在这深山中,更显得寂静而骇人。走着走着,冷不丁从树上“哗”的落下一坨雪,吓得我直冒冷汗。树影憧憧,朔风凛冽,白雪飘飘,我只有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默默念叨着温暖的家。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我心里更加着急,不由得加快了步伐。远方依稀传来一阵阵鞭炮声,我心里清楚,马上就要到家了。刚走到村口,远远的,我看见村口的树底下站着一个人,头戴竹笠。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谁家竖的稻草人。我刚走近,就听到对面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一听,是父亲的声音,我赶紧上前拉住了父亲的手。父亲接过我的背包,往家里奔去。

篇6:野花情结的散文

我对于野花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这种情结不能为一般人所理解,更不能为异性所理解。

这种情结源于童年。那时,我几乎天天提篮打猪草。要知道,地里除了长草也是长野花的,尤其田梗边的沟渠里,那沟渠里时常流淌着通往各个水稻地的汩汩水流。经水滋润,那沟渠两侧便长出无所动人心魄,惹人心怜的野花儿来。

好多野花在书上是见不到,在街上也是见不到的。只在那沟渠边,真是美极---小小的,细看那花瓣的构造,却是无一多余!

我曾不止一次的用眼细瞅过野花的“裙边”,那小小的裙边,非大自然之手,无以雕刻:很细小的,或圆或锥式的齿痕,把个小花边儿雕饰得那般精致!

我也曾不止一次地认真打量过我摘下来的小野花:天蓝色的、肉粉色的、浅紫色的、花色的等等。但是,我没有能力挑出合适的词汇去形容它们的美。

小的时候我常扎两个马尾巴。看到美极了的小野花,便忍不住摘几朵,夹进辫子里。花儿夹在辫子上,并无人去看,去欣赏。只是,自己知道辫子上有了花儿,心里美滋滋地:仿佛自己一下子美了起来!

长大后,发稍长的时候,我就爱买各种带花的.夹子或是发圈。见了有小碎花图案的裙子和衣服也都很喜欢。我的长相一点也不甜美,整个人也没有气质。她们说那样的服饰穿戴在我身上只会显得我更加俗气。

这使得我矛盾起来。这矛盾源自虚荣:我不希望被说成俗气。

我不能通过服饰来满足我对于小野花的喜爱,便只能藏在心里。然而,喜爱就是喜爱,有时是无法抑制的。终于我发现我可以通过袜子略微弥补我对小野花的喜爱---买来带小花的袜子。

妈妈还是姐姐或是其他人,我忘了,总之有一人告诉我:那样的袜子也俗气。

篇7:长发情结的散文

我对长发情有独钟,爱到了心灵极致。因为它是我最美丽的风景,也是我最为愉悦的心情,任凭岁月变化,我始终固执地留着我的长发。

我自幼就羡慕长发,而记忆中儿时的我却没有。母亲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也就不愿意给我留长发梳小辨,总是将我的头发剪成假小子。因了头型,为了贪玩,整天跟着邻居家的野小子野丫头们冲锋打仗,不滚成泥猴不回家,反倒让我从另一方面找到了乐趣。

我渐渐长大,直到上小学,性格在不知不觉中起着变化,连自己也不敢相信。一向如小大人风风火火、意气昂扬的野丫头慢慢变得腼腆、文静起来。看似开朗豪放、形止随意的外表,内心深处却有着古代娉娉婷婷的仕女风范,而骨子里对飘逸柔媚长发的厚爱更加强烈。我自主地留起了长发,也许真就是这般的神秘与不可思议!

到了初中,我那又多又密已盈尺高的秀发,日渐成了我心中的珍爱。那时,我大多都是将长发高高束起,扎成一个马尾,配上好看的头夹,走在路上左右摇摆着,是明媚的光阴,是豪放的岁月,在身后留下的是一道道灿烂的光影。丝丝秀发,在我的青春里吟歌、旋飞、轻舞。

时光飞逝如箭,等我上高中的那一年,长发已经及腰了。那时学校有要求,学生不留披肩发,我也只好梳成两个长长的大辨子。也许是遗传的因素,我的发质超好,黝黑光亮,头发底端从来不分叉,同学们都说我的`长发象黑绸缎。就是这两条长长的大辨子不知招来了多少爱慕和嫉妒的目光,而我的心情,也在某种淡淡的,美滋滋的愉悦里轻轻荡漾着……

后来不管身居何处,工作状态如何,以至女儿降生,我的长发再没剪短过,依旧是齐腰的秀发,如瀑布般自然潇洒。

虽然自己拥有一头齐腰长发,但每每行走在街头,仍然喜欢观赏留长发的女人,如同欣赏一件极美的艺术品,充满着遐想,从她们的长发里看到了如水的月光,象雾,象诗,又象歌……

平素极其喜爱自己长发的我,总认为,女性的美好仿佛都凝聚于这流动的三千青丝之中。花开花落自有时,漫飞红尘几许回,多少生活的烦恼,多少光阴的绮丽,都会在随风舞动的长发里,或淡然而逝,或翩然凝思。我真希望长发能绾住青春,永不衰老,即使上了年纪仍有一头古典的长发,仍有一颗年轻人现代的心情,在清风里潇洒吟唱,温婉多姿,飘逸吐芳!

发型与社会同步,近些年来东西潮流并进,一时流行卷发,一时流行直发,而且染得五颜六色、老少皆宜了,加上青年男士们推陈出新,五花八门的头型便成了这大千世界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古人对头发有特别的感情与尊重,许多朝代男人都是要留长发的,其中风俗、生理、政治等原因均有。但我始终认为长发是女人形象的标志,当女人拥有了一头黝黑的秀发,就多了一重美丽多了一份内涵,足以一俊遮百丑,一俊锦上添花了。

篇8:归乡的人在路上

大舅媽住得还不错,大表哥在外地打工,年头干到年尾,地里家里全靠大表嫂忙活。离春节还有一个月,大舅妈就开始唠叨了:“归乡的人在路上……”拽着当地民间小调的曲子,往下的声音小许多,家人也听不真切。一向乐观的她,此刻也表现出焦灼的心情。

是的,归乡的人在路上。二舅妈家的大孙女,前年春天考上了大学,因为学费负担重,舅妈不得不让大表哥到北京打工,跟着村里最有经验的包工头干活。听说工资开得还不错,就是春节回家太晚了,除夕将近,才能一身尘土地赶回来。二舅妈身体不太好,家里家外事,也由表嫂一人承担着。

年轻的在外地读书,中年的在外地打工,年老或体弱的都在村子里留守,这是村里人无奈的选择。他们盼亲人归乡的目光,望穿了朝霞,又望穿夕阳。山坡上的果树,半新的院门,成了她们长久的守望。而远方的游子,亦可谓归心似箭,恨不能与故里一步之遥,早日探望到白发苍苍的父母、稚语伊呀的孩儿、匆匆分别的妻子。

游子的心,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感觉要靠航;家中的亲人,只有在这个时候更加期待他们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在都市的车站上,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场面。那些思乡的情绪,那些望乡的目光!勒紧的腰带里,裹着一年来的积蓄,那是老母亲的营养品,那是小女儿的书本,那是媳妇的新衣裳,那是用汗水换来的希望!累过,付出的体力超越本身的负荷;痛过,粗大的手掌经常被砖头划破。然而,只要踏上归家的征程,所有的伤痛便刹时止住。一路辗转走来,愈来愈响的是心音;愈来愈近的,是盼望已久的家园故土。

新年,归乡的人在路上,村口,是谁在热切地张望?

篇9:篱笆情结的散文

篱笆,在北方称杖子(障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也渐渐地溶在了农村人的记忆里,由于篱笆的用途与院墙具有一样的功能,于是,在有的地方篱笆又名栅栏、护栏,一般都是由棍子竹子、芦苇、灌木或者石头等构成,是用来保护院子的一种防护设施,在我国北方广大农村是比较常见的!于是在我心里也形成一份别样的文字!

垒石缘流一迳斜,寺门幽似野人家。西风黄叶响篱笆。说道篱笆,这也是我人生里一段长长的文字。篱笆看似那么平凡、简陋,可是篱笆内外的人、事,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却大大超出了篱笆功能之外的意义,这也是我今天要写这篱笆的缘故之一!

许多年过去了,我记忆里的篱笆墙,在岁月的河流里渐渐模糊,于是我不停地在梦里寻觅那一个个丢失的字样,老人、小孩、小鸡、小狗、猪崽,还有夕阳下一个个长长的背影,都成为了我对这篱笆墙的`记忆!

一副多好的图画,一首多好的诗歌,可惜,我不是一个画家,不是一个诗人,在这错过的风景里,才突然明白,原来凭借记忆去存留往事,那多么是一个愚蠢的想法呀?

有的作品里,将篱笆,视为农村一份落后、愚蠢文字的见证,可是在篱笆墙内外形成乡人那份朴质、憨厚、平淡的人生,又是多么令人憧憬!

坐在篱笆院内,聆听着四季在院落里的奔走声,夕阳与日落,就像是这篱笆生命里的常客,一次次地从不高不矮的篱笆墙越过,直到在某一天离开篱笆,走进茫茫人海里,思念故里,才不自觉地想起曾陪伴我走过的篱笆、落日!

有时候,我似乎不敢相信,篱笆在自己生命旅途中留下的记忆,可是它却渐渐成为我生命里的一道风景,一份念想!

童年的我就在篱笆院内长大的,无论是祖母,还是我的父母,他们出去,或上地里干活的时候,就把我们这些孩子们放在院子里,坐在院落里,在仰望这天空上的白云时,我们心里唯一的渴望就是自己长大能长上像小鸟一样的翅膀,飞出这篱笆以外的世界,去看看看看和篱笆之内不一样的人生!

然而,这毕竟是一份人生的渴望,一如祖母讲给我的,在某一天某一日,我们永远长不出翅膀,可是,她却坚定地说,自己虽然长不出翅膀,但是我们的心不能停止飞翔,因而祖母的话给了我深深的记忆!

到了初中毕业,和我一块长大的伙伴,都跟着大人去外地做工,前面的路早已被长长的夜影淹没,我心里十分地纠结,坐在篱笆院落里,思索起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路……

夕阳西下,当最后一丝余晖和篱笆擦肩而过的时候,我才被周围一声夜鸟的声音惊扰,篱笆沿着月色,投下长长的影子,这份清静,只有坚守人生一份平淡的篱笆感受最深,我再也安奈不住那颗徘徊的心!

就在这个晚上,我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蓝天上的鹰,展开翅膀,在蔚蓝天空里翱翔,俯视大地,我看到了长城,看到了黄河,还看到了奔流不息的长江,走了一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村子里那一个个篱笆墙,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被这篱笆的朴质而触动,进而心跳!

直到母亲将我从梦中摇醒,这一天的太阳格外的明媚,虽然是初秋的天气了,而在我记忆深处一如是春天青色的延伸!

也从这天起,我便开始离开自己的家,到县城里上高中……

篱笆,从我记忆的时光里轻轻的走来,眼里盛满着我的记忆,心里孕育着我的期待,一根根棍子,犹如记忆里一行行诗句,给予着一份生命的纤巧与温婉,就像是一部童年的经典,深深地埋在我记忆深处!篱笆里那一根根枯萎的干木,在一次次像人们展示一份份生命的力量与信念!

于是,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到篱笆给我的力量,生命的距离不是走的路有多远,决定生命意义的是你在这条路上是否能走出一份属于自己的蓝天,这才是生命的本原!

篱笆,看似简单,它却还原了人间一份平淡的快乐,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的价值对于现在高高的围墙而言,一点都不会卑微,一点都不损色,一点都不简单!

社会发展了,农村人渐渐拆除了自家院子的篱笆,继之而来是换上了高高的围墙,然而,这能阻碍住盗者的心吗?

篱笆远去,高墙竖起,看似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这高墙与篱笆在有着相同用途的功能下,却丧失了农村人原有的一份朴实精神,从这一点而言,真的还不能让我们沉醉在“乐不思蜀”的高墙内!

篇10:玉的情结抒情散文

我喜欢玉,钟情于她,所带的配饰项链手镯都是玉的,黄金柜台络绎不绝人群我不屑一顾,而漫步珠宝店,总是不由自主在玉石柜台前停留,目光被熠熠闪亮的玉吸引,是翡翠,还是和田玉,亦或是我们家乡岫岩哪个品种的玉?我一眼就能分清,而且玉质的优劣,雕工的粗细,玉有否俏色、棉絮、裂痕等大体能辨认出。人们怕买专了,常警告说:“买玉要有内行人引领。”可我不用,一到玉市场,像个行家里手,又像遇见久别的恋人,急急地行走在玉石中,恨不能一下子把全城的玉都赏个够。

在玉石市场,买玉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玉遇有缘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玉好像有通天的灵性,当你一见钟情,即使囊中羞涩,也会久久难忘。

我最喜欢的事儿是看玉,岫岩产玉,在离我家100来里的山区,每次老公答应开车陪我看玉,我都乐得手舞足蹈。那里是玉的世界,更是我的乐园和天堂。

我为什么喜欢玉?从什么时候喜欢的我也不知。小时候,玉的名称引起我想往,她是多么纯洁有内涵而又浪漫啊!古代和氏璧的故事,秦王为得到和氏璧,佯称以十五座城池与赵国交换,遂有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玉是中国古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您走到哪里,各地的古文化博物馆都少不了玉的展厅。因玉集万物之精华,故很多人的名字都与玉有关,如《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宝钗、妙玉,浪漫小说家琼瑶等等。玉不仅寄托心怀,也是君子的代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玉不琢,不成器,故把修身至深的君子比喻成打磨的美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玉温润婉转,深不见底,集天地自然之灵气,有瑕也无法掩饰它的美丽,怎能不令我向往?

我爱玉,还因为她象征美丽浪漫纯洁的爱情。“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爱情常常礼物相赠,飞来飞去,因为报答吗?不是,是我喜欢你,愿永结同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来,子宁不来?”你赠给我的青青玉佩,牵动我悠悠情思,纵然我不能到你那里去,为什么你不能快点来?可知她站在城楼眺望,羞答答的`面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吗?

我选玉,不注重她的价值,看重的是她的个性和艺术。

那日,我和老公去岫岩买玉,无意中走上一个商场的三楼,这里几乎没有顾客,我们来到,令卖玉的商家眼睛一亮,家家把灯打到最美最亮迎接我们对玉观赏。信步其中,一家以人物雕刻为主的玉件把我吸引,那人物有一定的场景在里面栩栩如生,有拉磨的,有渔翁打鱼归来的,石玉天然混成,少有人工粘连。我当即选了两件,一个笔筒,一个是人物像。笔筒树根的形状,前面盛开俏色的梅花,韵味隽永。人物像刻的是古代一个打柴归来的老头,长长的胡须,宽大的袖子,下山像遇见了熟人,耸着肩憨憨地笑,嘴上还叼个烟嘴,身后的柴禾白灰相间,纹路自然清晰,啊,太美了!对着妙趣横生的老头,你怎能不生出各种神态与之打趣?不由得,我目光转向卖玉的主人,这是一对母子,母亲优雅风度,儿子诚实稚嫩。

“这雕工是谁做的?”

“是我和一个工人。”小伙子说。

我上下打量,真看不出,二十二岁的小伙子有这番手艺。“你雕刻的玉与其它家不同,不落俗套,有个性,我欣赏。”

小伙子憨憨笑着,帮我们把买的玉件送到车上。

“有机会,你要深造学习,好好努力多出精品,我还会来的。”临走,我摆手对他说。

“别看他们现在在一个不起眼费用低的地方卖,将来一定会做起来的。”回去的车上,老公预测。

玉市场,逢迎大众求富贵的玉件比比皆是,如玉白菜等,缺少有个性的精品。为此不少人惋惜,雕工粗糙,寓意平平,白瞎好玉料了。我也深刻体会了这一点,市场上,会说话的玉就是人们谋生工具,再好的玉都是筹码,是流通的商品。比如河磨玉昂贵,为赚钱,当地人把植被完好的河道翻个底朝天,迫使河水改道,时断时续,河石、沙子曝露于天,无人还原。于是市场上,玉价因稀少而疯涨。

“再买玉,我们不买炒得高的玉,就买自己喜欢的,摆在家,百看不厌,和她对话,那心情多好!”多次光顾玉市场,我和老公竟然想法一致。玉,使我们懂得什么是美,对以往的生活更加热爱,对所爱的人更加珍惜。

站在玉的面前,我能感受到玉的呼吸,玉的眼神,我看她脉脉含情,她看我温柔缠绵,她博大的内涵等待慧眼,等上千年,仍然默默无言。

篇11:我的江山情结散文

5月11日,经一位文友介绍,我入驻江山,成了一名江山正式会员,从此,我把江山当作家来经营,和江山广大文友一道,一边学习,一边交流,让自己感觉到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是一名基层乡镇的政府公务员,自小喜欢写作,工作之余,喜欢在电脑上敲击键盘,把一些平时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感受、见闻等变成文字,发表于报纸和杂志上,已累计在各类报章杂志上发文160余篇。

人的一生,学无止境。虽然大学时读的是中文专业,毕业后教过书,也曾在基层乡镇政府做过文秘工作,但是,我从没参加过有关写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写东西只是凭兴趣信手拈来,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更不知道写作还有章可循。自打来到江山后,接触到了很多知名作家、记者和文学爱好者,和他们一块儿认真交流文学创作技巧,他们现身说法,精心讲述自己一步步的创作经历和感受,跟他们学到了不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里豁然开朗,感触颇深。自己越来越感觉到自我知识的匮乏和浅薄,认识到人不学习就永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会落后和淘汰,特别是在网站交流的群聆听了诸多资深编辑、老师的精彩讲解后,感觉学有目标,写有方法,教学相长。这也激发了我决意入驻江山的信心和决心。

我喜欢文学由来已久。平时,除了工作和写作外,我最喜欢在网上欣赏那些精品文章。尤其特别喜欢散文,散文语言具有简洁,流畅,意深,完整,美感的`特点,形有序而神不散。无论写景、记人、抒怀、说理、论事,细节描写等,文章只要语句简洁、流畅、突出一个主旨,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是一篇力透纸笔的精品佳作。我自加入江山后,不断强化自己,认真学习各类文学写作技巧,千方百计的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接触到各类人士,采编和发表了一篇篇精美文章,经我之手,曾推出了一名全国劳动模范和一名全国十大爱心校长,他们的事迹最先在江山刊登,随后被媒体发现,并跟踪报道,引起地方政府重视,之后被竖为典型。这一切功绩都离不开江山,全是江山的功劳。

我自小有一个梦想,就是将来能成为一位作家。为了心中的梦想,我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按照江山创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加强学习,遇到问题多向江山编辑老师们请教,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力争达到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在江山的时间里,我跟着江山广大编辑老师和文友学到了不少知识,感觉变化很大,心胸也越来宽,胆子越来越大,目前,一本15万字的散文集已经成稿,正在酝酿构思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

篇12:我的拉芳情结散文

天气已经正式进入到了冬天,早晨的空气都渗透着寒冷。由于昨天晚上很累,在桌上趴着睡了一会,结果却很没本事地感冒了。打算要洗头的,只好拖到今天。

打了一桶温水,在水池边准备好好洗洗头。因为是在大学宿舍里,所以什么都是公共的。这里,每天中午有人洗衣,有人洗头。当我挤出洗发露,正在头上轻揉的时候,满头的泡沫发出了悠悠的清香。我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不仅可以去除头上的污渍,令人神清气爽,还可以闻闻这美妙的香气。突然旁边的一个同学说,你是用的什么牌子的洗发露?刚开始,听到这话,还有几分纳闷,这有什么好问的呢?但别人无恶意,我回答道,拉芳啊!她好像不信,放下手中的衣物,特意转到我边上来,端起我的洗发露,仔细地瞅了瞅,确定了是拉芳,这才信服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洗衣服。

其实,她不知道,我一直都用拉芳洗发露。在当今这个商业发达,各种物质充斥的市场上,好品牌的洗发露,可以说数不胜数。我却独独钟爱拉芳。我不是觉得拉芳有多么多么的好,其他商品无法匹敌。老实说,一方面,拉芳的洗发露效果确实还不错,而且价格也比较合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在我的心里,有着别样的意义。

三年前的那个冬天,天气也和今天差不多,虽然阳光普照,却还是寒冷干燥。我的外祖母她一个人在农村住着,其实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自从她踏上离开城市回归农村的的大巴,这就是在暗示说,外祖母身体不行了。回老家只是说在她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她的后人希望她能在自己的老房子里度过。这是传统的落叶归根思想。要说在医院就诊,直到离世,这是万万不可能的。只要医生说可以不治了,一般都会回到自己的老家,安详的度过余下的日子。可是那时我不知道,我不明白大人们的用意。我以为,她在老家会等我放假,等我回家,给我做好吃的。后来事实证明,这就是小孩子幼稚的想法。

也是一个中午,外祖母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袄,至于是什么颜色,我已然记不大清,只知道是一件深色的。她也是刚刚从城里回老家没几天,由于老家长期无人居住,更无人料理。所以,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不齐备。当时,她想洗洗头,在自己自制的布包里好不容易才翻出了一袋儿洗发露,这是很小的散包的洗发露。每一小包刚刚只够一个人的量。她很开心,赶忙烧了一壶热水,便在农院里忙活起来。架凳子,端盆,拿毛巾。我说我帮忙,外祖母不肯,她一生都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自己能干的事,坚决不让别人干。很快,她就洗完了头发,拿着干毛巾在拧。透过天上的太阳,我分明看见,在阳光背景下的外祖母,显得很神圣,温馨而祥和。阳光照耀着她的花白的头发,发梢的水珠,因为阳光的缘故,星星点点,亮晶晶的。外祖母边弄她的头发,边和我说话,问我要不要洗头,她舍不得用完一包洗发露,还剩一半,让我去洗洗,说洗了清爽很多。我想也好,就照着她的样子,拿着剩下的半包拉芳洗发露简单的洗了洗。我记得,那天的洗发露,显得很珍贵。

之后,外祖母就和我一起在农院里,晒太阳,一起等头发晾干。依稀记得,她抚弄我的头发,那双因农活而变得厚实而粗糙的`大手在我头上抚摸的感觉,很温暖很温暖。她的笑容,也在我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外祖母一生老实,大半辈子和土地打交道,她的性格似乎也受到这仁慈的大地之母的影响,实在谦和,纯朴真实。她笑的时候,总会露出一排洁白而整齐的牙齿,眼角的褶皱更深,额头的皱纹,也挤到了一起。所有这一切,是她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回忆。

我不知道,那个冬天之后,我再不能和她一起洗头发,一起晒太阳。

拉芳,是她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

后来,每次买洗发露,我都只买拉芳。护发素也是。以前,我喜欢什么都尝试下,各种牌子的洗发露,没用过的,都想试试。可是,关于洗发露,我想我是不会变的了。不是它多么多么完美无缺,仅仅因为,它像一根线,这一头连着我,那一头,连着那个冬天,外祖母和我一起的场景和她抚弄我发丝的温暖。

很多时候,我们会特别喜欢某个东西,别人不了解,会不理解。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明白,某些东西,不是别的可以替代的。它代表了另一种东西,一种深入我们情感的东西,维系着我们的某根神经,只要一看到,就会本能的联想到曾经的某个场景,一个难忘的场景或者情感。在我们的心里,它不再只是它,而是一种美好,是一种回忆。

篇13:我的斯文情结散文

斯文是一种形象还是一种精神,讨论起来我想是件费精神的事,但我相信大家都会知道斯文是怎么一回事儿。

这一辈子差不多都过去了,我还是在想着这件事儿,想着我的斯文情结,这是我的梦罢,没能实现,而且现在也没实现的任何迹象或者说希望了,总是有几分奥恼在,但后来再一想,这事儿跟我的能力好孬好象也没啥直接关系,总不能说是因为我不努力才没能完成我的斯文进程吧!

这总须是怪我不得!

从小好读书,三教九流,啥书都看,看得脑袋硕大如斗,却是眼睛贼亮,好象个练弓射的后翌,把个小小的虱子一样的字儿,看的大如车轮,什么秉烛夜读啊,连续数小时看书啊,对我来说就是经常的事,而且喜欢躺着看书,看了这么多年,那眼睛就是1.5,有时测测还能看到1.6,看着人家都弄幅眼镜挂着,不读书都显得那么知识,心里就直发闷,你说我急不急,读了这么多书,愣和没读书就是没啥区别!

记得那时有次在田里做事,邻居有个人就笑我说,你看你,读了这么多年书,眼镜也不戴一幅,活活的就不象读书人,干农活倒是前弓后马,挺象样子……你说这什么话呀,这不是成心闷我这是啥?

还有呢,那时有一段时间我在建筑队做事,有个小学时的同学,和我玩的挺好,他也在里面做事。他人好,会玩,就是不会读书,那时小学就五年制,好家伙,我都初中毕业了,他把小学五年级读了四年,楞是考不上初中,他老爸没办法,就让他毕业了,回家做农活。但我那时放学回家还是找他玩,他用铁丝做的小手扶拖拉机真的好玩,所以那时我一有空就跟着他屁股转。不过在建筑队做事时情形就不同了,他是建筑队的大师傅,一天可以赚二十元工资,而我上学学的东西任我怎么动心思,也用不到这搬砖和搅拌沙石中去,所以只能做小工,一天赚八块钱,不过那时我心态好,下班了不管多累还是搬本和砖一样厚的书看,那小子就笑我,得了吧,还看,看那玩艺做啥?人家读书人总得有点读书人的`斯文,我看你干活时蛮象样子的,一读书,就咋看咋不象!

就这,你说我会不会很渴望斯文!

我渴望斯文,可我要的斯文在哪呢?

从小,我生活在黄土漫漫的陕西关中农村,一地的黄土,我也是土色,而那长长的面条,大大的馒头,没让我长到五大三粗,精犷野性,却也没长到白晰细腻,奶油斯文。

来南方后找工作,让我对斯文的形象又有了一个更有高度的认识。找一些文职的工作,我总得带上一叠厚厚的证书,还老是被别人用狐疑眼睛看着,然后把那些证件看了又看,不过瘾,又拿到窗口对着光线看,每每在这种时候,就老是有一句粗话在我的嗓子眼里憋呀憋的,要不是我自制能力还不错的话,肯定当场给冒出来!所以我后来我想,我的广告词可能得是:您别看我形象,给我时间,让我表现!可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被形象拒于门外!

就前两天,我带着公司的一个职员去电子城和一家电脑商谈几台电脑的配置。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小姐,当我们坐下谈时,我才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带去的这个家伙长相太斯文了,太让女孩子狂爱了。本来人家长的斯文也不是人家的错,当然,这也更不关我屁事,可这个小姐就是把我凉在一边和我这个伙计谈,而且一脸色相死盯着人家,又让我长见识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呀!一生气,我换到旁边的电脑公司装了三台电脑,让他们去谈吧,如果谈成了朋友,那不又帮我们公司解决了一个光棍问题,说起来也是一桩好事。

上一篇:夜空守望者节目背景音乐【05-07】下一篇:《俺爹我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