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的路口周记

2024-04-25

归乡的路口周记(共4篇)

篇1:归乡的路口周记

归乡的路口周记

他,抛弃了父母,踏上了不归路。

在他的故乡有一个路口,那也是回家的路口,当年,他毅然地离开了故乡 ,却不知家中年迈的父母一直在路口等着他的归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一直在等着他的归来。

在父母的等待中,他却来到了大城市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成家立业。而他的父母为了与儿子说上话,哪怕是一句话,竟每日不辞辛劳,到千里之外的小镇上给他打电话。电话里头则是无限的不耐烦与责怪。他的父母告诉他,人不能忘本,要常回乡看看,换来的是一声无情的‘嘀’。他的父母无奈地摇头,却依旧在路口等待着他。

几年后,他开始从商,开了自己的公司,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家庭也越来越美满。而家中的父母脸上的皱纹却越来越多,身体也越来越差。他已全然忘却了家中的父母,然而他的父母却照常到那指定的路口等待着他。路口旁的苹果花谢了,飘落了,飘在了老人的头上,脸上,手上。

久而久之,那路口的地上深深的留下了俩位老人的`足印。终于,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的母亲忍着悲痛,走了千里,只为告诉他回来看他父亲一眼。但换来的是听腻了的‘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后再拨’。她的母亲放下电话,嘴里喃喃自语地说:“已经是第n次了”。她艰难地行走着。在那个路口,苹果树经历了几年的岁月又开了花。她拿起刀,那鲜血滴在那已经深深印在大地的足印上,滴在那花瓣上,一滴一滴…

终于,他的公司倒闭了,妻离子散。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他想起了父母,于是为了不被饿死,他踏上了归家的路,却没有离家时的那种坚定。他回到了故乡,直冲家门,想吃饭,见到的却是久未打扫的破旧的屋子,在屋子的后面立着两座墓。他终于流下了离家后的第一次悔恨的泪水。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他来到了路口,抚摸着父母留下来的脚印,笑了哭了…

后来,他疯了,站在路口永不离开…

篇2:归乡的路口周记

我的小学生涯就这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我又将用一支笔给自己的生活点上新的一点。我即将跨入七年级这个过渡时期,这是繁忙而又紧张的初中生涯的开始啊!

正在向青春迈步,正在向新目标进军。崭新的青少年生活将代替美好的少年生活,我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

时间加快了脚步,每一秒都快了一拍,变得更加紧凑。我预习功课,眼睛随着笔尖移来移去,犹如朱自清的`作品《匆匆》中的时间节奏,这就是一分钟也不能怠慢的初中生涯。

蓦然回首,童年的碎片已复合得不完整,在时光的匆匆流逝中寻找不到;展望未来,不好好学习一切都岂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看今朝”四字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头。

是啊,都过去了,数英雄人物,还要看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祖国的希望以寄托给了我们,我们既已郑重地将这责任接来,就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我们长大了一岁,又像新的遥远路途迈进了一步,该懂事、理解他人了。国家的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正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吗?不要犹豫,别辜负了他们的殷切期望,在新的路口上向前阔步!

快了,快了!我快走进初中的大门了,也快体会到七年级的酸甜苦辣了。

只看眼前,不想将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理想终将成为现实!

篇3:缠绵悱恻的归乡路

《采薇》的缠绵悱恻,开篇即足以动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诗人远在征戍的途上,因思乡而忧闷傍徨。而念归之心,由岁暮初生之野豌豆苗触动。“采薇采薇”,是兴也,钟嵘说,四时之气赋万物以生机,而万物感发人的情感与神思,因此诗人才为诗为歌为舞(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而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深寒,是四时尤其使诗人感动(若乃春风春乌,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诗人目睹野薇的萌蘖,由物及心,发为此叹。“薇亦柔止,心亦忧止”,野薇一天天长大,而诗人思归之心悠长而莫绝。青绿嫩叶,微卷柔条,浅紫碎花,遍布初春田野的野薇,恰如诗人之忧心烈烈。“薇亦刚止,岁亦阳止”,诗人凝视野薇,野薇之时光流转,而诗人之时光停滞。诗人思归之心何曾一日一时而忘,而诗人之征戍久久未定,诗人之归期杳杳不来。诗人之悲哀,于此才写得极深了,又或者岂止是深而已,“一弹再三叹,悲叹有余哀”(《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于此一唱三叹之间,诗人之悲哀是摇曳而绕梁的了。

然而诗人之愁苦,还有作为在其中。戍途中的无室无家,不遑启处,诗人念念不忘的脚注是“金俨狁之故”。因此才有下两章将士戎车之整,服饰之盛。“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那样繁盛的是什么呢?是常棣的花。常棣花的热烈,由是作了“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的底色,我们不妨说军容也有了饱满的蓬勃与鲜艳之精神。“戎车既驾,四牡业业”的齐整与强壮,有自然而然的自信在其中。诗人念归不得之悲哀,其底色也由此不尽是晦暗,而只是婉转幽怨。然而这自信里,又有自慎在其中,“岂不日戒?俨狁孔棘。”一放一收之间,诗人的精神才有了足够丰厚的寄托之处。

然后诗人转身,到达了归乡之路。诗人跳宕开来,将这千回百折之结局猛掷于眼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十六字之间,赢得千古多少感慨赞叹?《世说新语·言语》卷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事虽不同,其柳为一,含英咀华,大略可以昧得其间相通的那一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王夫之说,这四句是用快乐的情景写悲哀的事情,以悲哀的情景写快乐的事情,如此它的欢乐与悲哀都一并加倍地增强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未尝不无道理,后世以乐写哀或以哀写乐的诗句,亦复不少,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烟月不知人事改,空照秦淮”,然而放到这里,终究嫌它隔了一层。“行道迟迟,莫知我哀”,诗人归乡之路仍是长远,“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终究只是游子一声浪漫的探问,却恐怕“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才是实情。《豳风·东山》里,“自我不见,于今三年”的士兵在回乡途中,在落着漾漾细雨的路上既兴奋又忧伤地想象着久别的家乡人事。葫芦藤也许已爬满了屋檐,屋里也许爬着地虱,门边也许结着蜘蛛网,而门口的场已变成野鹿盘旋之地,萤火虫的光熠熠发亮(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唾鹿场,熠耀宵行)。而他说,这些荒凉的物事并不可怕,它们是如此值得怀念呵(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妻子也许正在打扫着屋子,准备迎接他的归来(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新婚时那样幸福,久别重逢又该如何呢(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东山》里的这些怀想,才是真正充满家庭与生活细节的,每一个微小而具体的人,实在使人为之动容。《采薇》背后那些“莫知我哀”的“哀”,庶几与之相类乎?然而这“哀”,实在又是喜忧相加相成的,不单单是一个“以哀景写乐”的“乐”字。扬之水说,《东山》之好,“尤在于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即‘在路上’,即回乡的一条路。”(扬之水《先秦诗文史》)“在路上”于《东山》,是贯穿始终,反复咏叹的一根线,而于《采薇》,则是结束,亦是起始,不绝于几千年来游子的想象中。

篇4:归乡的人在路上

大舅媽住得还不错,大表哥在外地打工,年头干到年尾,地里家里全靠大表嫂忙活。离春节还有一个月,大舅妈就开始唠叨了:“归乡的人在路上……”拽着当地民间小调的曲子,往下的声音小许多,家人也听不真切。一向乐观的她,此刻也表现出焦灼的心情。

是的,归乡的人在路上。二舅妈家的大孙女,前年春天考上了大学,因为学费负担重,舅妈不得不让大表哥到北京打工,跟着村里最有经验的包工头干活。听说工资开得还不错,就是春节回家太晚了,除夕将近,才能一身尘土地赶回来。二舅妈身体不太好,家里家外事,也由表嫂一人承担着。

年轻的在外地读书,中年的在外地打工,年老或体弱的都在村子里留守,这是村里人无奈的选择。他们盼亲人归乡的目光,望穿了朝霞,又望穿夕阳。山坡上的果树,半新的院门,成了她们长久的守望。而远方的游子,亦可谓归心似箭,恨不能与故里一步之遥,早日探望到白发苍苍的父母、稚语伊呀的孩儿、匆匆分别的妻子。

游子的心,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感觉要靠航;家中的亲人,只有在这个时候更加期待他们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在都市的车站上,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场面。那些思乡的情绪,那些望乡的目光!勒紧的腰带里,裹着一年来的积蓄,那是老母亲的营养品,那是小女儿的书本,那是媳妇的新衣裳,那是用汗水换来的希望!累过,付出的体力超越本身的负荷;痛过,粗大的手掌经常被砖头划破。然而,只要踏上归家的征程,所有的伤痛便刹时止住。一路辗转走来,愈来愈响的是心音;愈来愈近的,是盼望已久的家园故土。

新年,归乡的人在路上,村口,是谁在热切地张望?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下一篇:那江烟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