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当好

2024-04-10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当好(共8篇)

篇1: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当好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当好“八大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当好“八大员”。

一是当好和谐文化的传播员。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是六中全会一个十分重要而充满新意的论断。建设和谐文化的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文化具有先导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党中央向全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任务。我们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我们的党员自然应该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共产党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首先就要成为和谐文化的传播员。要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意义、内涵和要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改革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当好带头发展的战斗员。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不发展、慢发展,老百姓难以安居乐业,和谐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要树立强烈的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意识,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展现党员的先进性。每一个党员,不论职位高低,其所做的工作其实都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都应当立足本岗,成为促进发展、带头发展的战斗员。比如,农村党员要成为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模范;企业党员要努力成为岗位能手、生产模范;下岗职工党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要敢于成为创业和再创业的模范……一句话,共产党员就是要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先锋战士。

三是当好文明风尚的示范员。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讲文明、讲科学、讲诚信、守纪律、风气正的社会。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形象,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他们的言行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风气的好坏。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当好文明风尚的示范员。要带头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用自己良好的“党德”和“官德”,带动民风,引导民风。要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家庭,用自己的文明言行教育子女、影响群众、带动社区。要带头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为树立文明新风尚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是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提高也很快。但由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限制、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加之人群中自身能力有强有弱,因此造成一部分人群生活困难。对于他们,我们没有理由成为旁观者。关心群众疾苦,为百姓分忧解难,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是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方面,每一个党员都大有可为。比如,农村党员、企业党员可以通过开展联系困难户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城镇社区党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各类义务服务组织,为居民群众生活提供各种方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用爱心为低收入困难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五是当好利益关系的协调员。按照“公平正义”原则处理好各方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和各种利益打交道。利益关系协调得好,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单位,和谐就能成为现实。反之,就会矛盾四起,和谐可望而不可即。要协调好利益关系,党员的作用不可少,需要党员当好利益的协调员——带头协调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为其他社会成员树立榜样。在处理物质利益关系时,要树

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时,要有宽阔的胸怀,要用真心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是当好矛盾的化解员。任何社会都有矛盾,有了矛盾并不可怕,怕的是得不到及时的化解。矛盾如果不能化解,势必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党员当好矛盾的化解员,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意义显而易见。党员要当好矛盾的化解员,首先要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要积极配合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意应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和风细雨地做好工作,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准确判断形势和事态发展趋势,关键时刻还要挺身而出,自觉为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

七是当好反映社情民意的情报员。党员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员大多身在基层,与群众打交道多,了解的社情民意自然也多。因此,党员有义务也有条件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情报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畅通利益诉求渠道,以便及时沟通民意,化解社会矛盾。党员应当成为这个渠道的一个重要“部件”,或者说重要一环。这就需要广大党员要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经常联系群众,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并将群众的呼声及时传达给党组织,为党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提供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情况。在当前,党员尤其要多与困难群众交朋友,并将他们的困难及时反映给党组织或有关部门。

八是当好构建和谐社会的指挥员。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着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挥员,其作用发挥得如何,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和谐构建的成败。要当好指挥员,必须做到“三个改进”:一是改进领导方式,善于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规律性的工作;二是改进群众工作方式,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三是改进决策和执行方式,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共产党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当好“八大员”,还有两个基础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好。

一个是根本意识问题。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宗旨意识和先进性意识。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这是个带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宗旨意识强,先进性意识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动力就强,反之则不然。因此,要当好“八大员”,首先要把这个根本问题解决好。当前,的确有一些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脑子里滋生了一些不健康甚至是错误的东西,比如只讲实惠而不讲奉献,重个人利益而轻集体、国家利益,甚至个别党员贪赃枉法、腐化堕落……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党员若丢弃了理想信念,就如同人丢失了灵魂,或为行尸走肉,或为人民所唾弃的硕鼠。因此,每一名党员都必须时刻牢记入党时的誓言,努力践行对党的承诺,真正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模范。

另一个是素质能力问题。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本领。对于广大党员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况且,我们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来进行这项伟业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各种本领。我们很难设想,一个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党员,能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共产党员必须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熟练掌握胜任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尽展先进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2: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当好

教学提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重大任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如何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此篇文章为自修教材,它从当好“八大员”的角度,为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设计了路径,或许能对您有所启示。建议您在自修这篇教材时,结合自己岗位的实际,思考一下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地区、和谐企业、和谐村镇等)中将如何尽一个党员的责任,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当好“八大员”。

一是当好和谐文化的传播员。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是六中全会一个十分重要而充满新意的论断。建设和谐文化的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文化具有先导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党中央向全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任务。我们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我们的党员自然应该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共产党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首先就要成为和谐文化的传播员。要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意义、内涵和要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改革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是当好带头发展的战斗员。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不发展、慢发展,老百姓难以安居乐业,和谐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要树立强烈的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意识,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展现党员的先进性。每一个党员,不论职位高低,其所做的工作其实都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都应当立足本岗,成为促进发展、带头发展的战斗员。比如,农村党员要成为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模范;企业党员要努力成为岗位能手、生产模范;下岗职工党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要敢于成为创业和再创业的模范„„一句话,共产党员就是要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先锋战士。

三是当好文明风尚的示范员。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讲文明、讲科学、讲诚信、守纪律、风气正的社会。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形象,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他们的言行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风气的好坏。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当好文明风尚的示范员。要带头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用自己良好的“党德”和“官德”,带动民风,引导民风。要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家庭,用自己的文明言行教育子女、影响群众、带动社区。要带头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为树立文明新风尚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是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提高也很快。但由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限制、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加之人群中自身能力有强有弱,因此造成一部分人群生活困难。对于他们,我们没有理由成为旁观者。关心群众疾苦,为百姓分忧解难,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是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方面,每一个党员都大有可为。比如,农村党员、企业党员可以通过开展联系困难户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城镇社区党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各类义务服务组织,为居民群众生活提供各种方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用爱心为低收入困难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是当好利益关系的协调员。按照“公平正义”原则处理好各方 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和各种利益打交道。利益关系协调得好,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单位,和谐就能成为现实。反之,就会矛盾四起,和谐可望而不可即。要协调好利益关系,党员的作用不可少,需要党员当好利益的协调员——带头协调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为其他社会成员树立榜样。在处理物质利益关系时,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时,要有宽阔的胸怀,要用真心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是当好矛盾的化解员。任何社会都有矛盾,有了矛盾并不可怕,怕的是得不到及时的化解。矛盾如果不能化解,势必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党员当好矛盾的化解员,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意义显而易见。党员要当好矛盾的化解员,首先要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要积极配合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意应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和风细雨地做好工作,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准确判断形势和事态发展趋势,关键时刻还要挺身而出,自觉为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

七是当好反映社情民意的情报员。党员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员大多身在基层,与群众打交道多,了解的社情民意自然也多。因此,党员有义务也有条件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情报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畅通利益诉求渠道,以便及时沟通民意,化解社会矛盾。党员应当成为这个渠道的一个重要“部件”,或者说重要一环。这就需要广大党员要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经常联系群众,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并将群众的呼声及时传达给党组织,为党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提供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情况。在当前,党员尤其要多与困难群众交朋友,并将他们的困难及时反映给党组织或有关部门。

八是当好构建和谐社会的指挥员。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着领导构建 和谐社会的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挥员,其作用发挥得如何,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和谐构建的成败。要当好指挥员,必须做到“三个改进”:一是改进领导方式,善于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规律性的工作;二是改进群众工作方式,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三是改进决策和执行方式,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共产党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当好“八大员”,还有两个基础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好。

一个是根本意识问题。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宗旨意识和先进性意识。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这是个带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宗旨意识强,先进性意识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动力就强,反之则不然。因此,要当好“八大员”,首先要把这个根本问题解决好。当前,的确有一些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脑子里滋生了一些不健康甚至是错误的东西,比如只讲实惠而不讲奉献,重个人利益而轻集体、国家利益,甚至个别党员贪赃枉法、腐化堕落„„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党员若丢弃了理想信念,就如同人丢失了灵魂,或为行尸走肉,或为人民所唾弃的硕鼠。因此,每一名党员都必须时刻牢记入党时的誓言,努力践行对党的承诺,真正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模范。

篇3: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文化,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崇尚自然规律, 爱护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以保持经济快速有效的发展。在当今“和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调的时期, 从各个领域把握“和谐社会”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句格言是这样说的:“什么是最智慧的——数”, “什么是最美的——和谐”。前句可视为“科学 (数) 是最智慧的”;后句可释为“艺术 (和谐) 是最美的”[1]。这就说明艺术创造了美, 而在创造美的过程当中也体现了对和谐精神的追求与探索。所以我们可以说, 艺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艺术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能丰富和陶冶人的情感。艺术活动是一种以象征性符号形成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另一方面艺术又凝集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鲁迅先生说过:“画家所画的, 雕塑家所雕塑的, 表面上是一张画, 一个雕塑, 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2]。德国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认为, 人即使练习作画, 情感的表达也是第一位的。艺术是以情感体验方式进行的审美活动, 这种高尚而丰富的情感能有效地丰富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得人文雅、明智、全面发展、造就完整的人格。艺术活动主体在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当中, 超越物质性的生产实践活动中的束缚, 让自由自觉意识得以充分的展现和张扬;在超越物质现实的状态中驰骋想象。

艺术能促进人格精神、人生价值的超越。艺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领域, 集中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于和谐精神的追求与探索。艺术活动所承担的使命是对于客体世界的认知、反映和创造, 以及实现人与客体世界各个方面的和谐与统一。人在社会实践中既充当着实践主体的角色, 又充当着实践客体的角色, 这一特性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艺术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情感化特征, 特别是艺术活动主体进行艺术创作过程当中, 艺术主体往往将艺术创造或欣赏视作自身情感体验和精神审视的过程。所以, 当处于这种状态时, 艺术活动主体同时也就成为客体与对象, 自身的精神意识、人生轨迹、生存状态、灵魂的真切与晦暗、生命的闪光与衰微, 均成为主体探寻和拷问的对象与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内省和自我剖析中, 人们才能做到对自身的认知和改造, 由精神的失衡与失谐不断走向新的平衡与和谐, 在人格精神、人生价值追求等方面实现更高的超越[3]。

二、艺术能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文化, 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 是其理想、价值观、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的总和, 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文化是创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满创造力、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利益关系得到全面协调的、稳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它可以创造生产力, 提高竞争力, 增强吸引力, 形成凝聚力。一个社会的和谐, 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艺术可以美化和优化人文环境, 形成一种文化共识, 从而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无论是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精神的传统艺术, 还是现当代的优秀艺术都是真善美的统一, 是一种自由和谐而又能给人们带来人生启示的综合体。当人们在欣赏这些优秀艺术的同时, 开拓了文化视野, 提审了审美能力, 使得自身素质得以提高。与此同时, 它还使得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烦乱浮躁的心情得以改善, 使人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得以提升, 从而有助于推动文化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艺术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和谐社会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 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形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艺术活动中, 艺术活动主体相当多的一部分审美感受源于自然。在艺术活动中, 人们面对的是人与世界的各种关系, 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话题。艺术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是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结果, 当人们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掌握了自然界的某些规律并开始为专门满足审美的需要而去进行创造和生产时, 审美意识便产生了, 自然也随之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人们在生活当中把审美情感投射与自然, 以情感体验的方式把握自然, 以艺术的方式看待自然, 从而提高了人们对自然整体的感知能力, 建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关系, 启发人们从艺术的角度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艺术创造了生活中的艺术美, 开拓了审美空间和精神空间, 让人欣赏美的同时, 引领其向更高的理想追求迈进。和谐的艺术一直遵循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这也正是对于和谐的最为民族的阐释。和谐, 是多样的;和谐, 是开放的;和谐, 在今天是科学的分析世界、观察世界的最为合理的界定。艺术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 不懈地探索并表达着真善美, 使人的人生价值、精神境界以及人生的终极关怀充分的体现出来, 从而形成巨大的精神动力以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孙雪涵.艺术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科教文汇, 2007 (6) :37.

[2].蔡克文.把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 2008 (5) :103-104.

篇4: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当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本质要求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组织的和谐相处以及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老年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有责任有义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作用。老年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呢?本文就东辛采油厂老年分校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东辛采油厂老年分校把握时代的脉搏,围绕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本素质教育,不断完善思想教育工作机制,积极发挥老年大学教育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桥梁作用。通过标语、宣传栏、座谈会、影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邀请有关领导、专家举行民主法制和时事政治报告会,引导和帮助学员转变观念,调整思想,摆正心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促成学员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工作人员之间互相关爱的和谐氛围。坚持在老年队伍中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以老学员们的先进道德风范带动和影响其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好友等,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带动起周围的人保持稳定。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的发挥作用。

2、增加文体、保健学科,推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指的是老年人个体健康、群体健康、家庭健康、社会环境健康,个体、群体和社会达到协调共进,良性发展。推进健康老龄化就是要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目标。其中老有所养是基础,老有所医是保障,老有所教是手段,老有所学是动力,老有所为是方向,老有所乐是所要达到的效果。老年教育正是推进健康老龄化,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辛分校通过问卷调查针对老同志的喜好,先后开设了器乐、书法、威风锣鼓、太极拳、剑、健身球、地掷球、门球、舞蹈、绘画、秧歌、腰鼓、广场操等几十种丰富多彩的文体学科,使老同志心情更加舒畅,精神更加振奋。同时针对老年人普遍要求健康长寿,但缺乏科学正确的养生保健知识的实际情况。分校每年都定期开展系列健康知识讲座和四季养生课堂。普及健康保健知识,使老同志们树立起全新的健康观念,从而提高了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已经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分校的百人威风锣鼓队多次在油田职代会和大型活动中代表东辛做开场展示。戏曲班也多次在油田离退休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成为厂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和艺术品牌。分校还联合局老年大学、其他二级单位老年分校、社区广泛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比赛活动。组织老同志走出去,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向社会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充实和丰富了晚年精神文化生活。

老年大学还是老年文体骨干的培训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分校文体专业70%的学员常年在社区、广场参加各类健身活动,大部分都是活动的带头人和教练员。随着这些骨干人员的带领,非在职群体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率达到了80%以上。当子女看到自己的父母健康快乐地生活着,他们为油大干的热情也倍增。蓬勃发展的老年文体活动为全民健身,健康老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挖掘老年智力资源,服务采油厂和社会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第35届会议指出:“老龄不仅是经验与智慧的象征,而且还能使人们根据自己的信仰和愿望,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厂离退休人员中有为数不少的老专家,老学者。他们人老身未老,体力衰退而智力并未衰退。他们是油田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老年大学举办的采油厂形势任务教育学习活动,使老同志了解目前采油厂的形势,鼓励老同志发挥专长为采油厂生产建设和文明建设服务。发挥有技术专长的老同志的才能,动员老地质专家、老工程专家结对子带青工。组织好老同志支持在职人员工作,为领导献计献策,为前线鼓劲加油,为采油厂原油上产做贡献。成为稳定社会、教育后代、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支健康力量。采油厂原副总工程师沈鑫贤多次在老年大学组织的“传、帮、带”学习活动中为青年职工做宣讲。讲述当年的帐篷、马厩、干打垒,回忆当年的行军床、土炕、地瓜面、敞篷车,号召广大青年朋友,不忘老传统,弘扬胜利精神,争做讲文明、有知识、懂技能、会管理的新时期石油人,为采油厂的科学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话时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老年教育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功能,充分发挥老年教育的众多功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东辛老年分校重视文化建设,各个班级经常举办文化娱乐活动,每学年都举办老年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目前依托学校建立的文化艺术团体多达18个类别。其中书画、舞蹈、威风锣鼓、戏曲、民乐协会各1个,腰鼓队、广场操、地掷球队各2个,柔力球、健身球、秧歌队各4个,合唱队6个。参加人员近千人。地掷球班学员组成的地掷球队多次代表油田在山东省掷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书画班学员的作品也多次在油田各大书画展中展出,几年来有近百人次学员的作品荣获各种奖项。学员劉凤源还擅长写作,退而不休,笔耕不辍。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著出了一部二百多万字的散文集《生活是铁》。正如马代鑫厂长在这本书中的序言中所说:“凤源先生应该是一个执着之人,在岗位执着于宣传工作,笔耕不辍,妙笔生花;退休后,虽然年事已高,似乎童心不老,继续在文学之路上跋涉着,实在难能可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老年人是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发挥好老年教育的作用,才能保障老年人享受终身教育的权益,从而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篇5: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维护社会公正、平等是人民群众普遍的追求和共同的愿望。因此,建立以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和平等为目标的行政伦理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行为主体的基本要求。

篇6:在点滴生活中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首先理解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使命和我们的责任,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明白我们去向哪个方向努力和发展;其次我们必须要用我们的想法去定义好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我们明白这些我们才能找到方向,也就有了向导;进而我们应该把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应用到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去。

关键词:点滴生活,和谐社会,从我做起,理想和信念

“和谐社会”这个词语是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在这届大会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和目标。一时间“和谐社会”成为了当今中国最热门的关键词。和谐社会强调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和谐关系,其中人自身的和谐是最基础性的和谐,其他和谐关系的实现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没有人自身的和谐,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实现不了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也达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而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就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人都努力地从我做起,达到自我和谐,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人人做起,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众音齐谐,才能奏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美乐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和个人应该分别承担责任和义务,那么在这个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大学生也应该有所作为,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第一,从我做起,应当树立诚信法治意识。每个社会都有一个规范体系,这一规范体系的基础是道德,而道德确立的根基是诚信。当今中国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诚信,诚信的大厦早已坍塌,造假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视诚信法治为无物。一个没有诚信法治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诚信在先,人人都必须树立起诚信法治的意识。

其次,从我做起,应当讲究修养。如果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互相欺骗各自玩“无间道”那么和谐大学校园都无法实现,还谈的上和谐社会吗?所以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诚实做人,守信用,这样才能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第二,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经济上更加发达、政治上更加稳定、文化上更加繁荣,社会各项事业更加和谐的社会,需要更多的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各方面的人才,这就给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四年大学生活的宝贵光阴,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素质,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时刻准备接受国家的挑选,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第三,从我做起,坚决与学术、教育腐败作斗争。作为一名学生主要的职责就是学习,专心学术。然而,现在连圣洁的象牙塔内似乎也不圣洁了,学术、教育腐败泛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知识分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学术的腐败、教育的不平等、知识分子的堕落意味着文化的消亡、文明的沉沦。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决与学术、教育腐败作斗争,决不能让这颗毒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学术教育这块净土上蔓延、癌变。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应该更多的实事求是,专心学习,不受外面世界的诱惑,一心一意搞自己的学习。

第四,培养我们的和谐精神、集体主义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对策,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构筑和谐社会的能力。不能局限于提高合作能力本身,而应具有更开阔的视野。.通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哲学,要营造重视和谐精神的校园环境。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尤其是要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树立“竞合”意识;同时,我们的身心要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而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培养我们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我们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从人际关系角度看,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需要大学生树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理念。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大学生建立各种各样人际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为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因此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互动即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尤其是要培养合作精神,树立“竞合”意识。同时,大学生身心要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而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前提。

篇7: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我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性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战略任务。发挥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既是现代妇女的工作新领域,也是现代妇女发挥聪明才智的一个新机遇。通过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我们认真总结了妇女工作实践经验,对如何充分发挥妇女自身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作了如下初步的思考。

一、妇女积极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和谐社会”反映了人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即:针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如果稳定地度过当前这一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或者说高风险时期,社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轨道,使人性和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既体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基础和执政水平,同时也将展示我们这个民族的能力和水平。本文所说的“和谐社会”,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我国当前社会内部良性运行的要求出发,对我国各种社会关系应具有的状态和特征所做的概括,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缺失妇女视角。广大妇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我们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使当代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这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妇女在以促进和实现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础,是人们生活的港湾,是幸福的发祥地。家庭和谐了,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基础。由于天性和历史、社会的原因,妇女和家庭有着天然的联系,千百年来,妇女对婚姻和家庭有着更大的责任感,承担了更多的义务,在维系家庭的稳定及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妇女把家庭作为维系社会内聚力和约束力的根本,视个人命运、家庭命运与民族命运为一体。妇女的感情丰沛、温柔细腻,更有利于她们在家庭中扮演“多重角色”,为每个成员构建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趋上升,家庭成为人们休养生息、蕴育与传递文化的摇篮。而轻轻推动这个摇篮的,非妇女莫属。现代人在对名利的追逐疲惫之时,转向对身体、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这时,妇女在家庭中适时扮演了“家庭护士”、“心理医生”、“营养师”的角色,为家人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面对外界“黄赌毒邪”洪水猛兽般地向家庭这块圣地肆虐而来,妇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误入歧途的家庭成员拉出深深的沼泽地;当被金钱、美色冲昏了头脑的达官贵人正准备伸出“贪污受贿”的黑手时,“廉内助”深怀大义,纷纷自鸣警钟,高筑围墙,当好“监督员”、“守门员”,挽救了一个个濒临堕落的灵魂„„妇女以真善美的心灵,美化着家居环境,提升着家庭的文化品位,净化着家庭乃至社会的空气。在对家庭和谐幸福的执著追求中,妇女也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完成一次次由蛹化蝶的蜕变。

现代妇女倡扬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内在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之源。健康和谐的家庭有利于每个家庭成员的自由、平等、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现代妇女引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争做尊老爱幼的模范、夫妻和睦的模范、勤俭持家的模范、邻里团结的模范,以促成人人讲美德、家家创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平等发展、融洽和谐的家庭人文环境。崇高的精神追求是家庭和谐的内在动力。当代妇女组织开展各类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关注下岗职工家庭、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依靠和发动社会力量,切实开展社会救助和帮扶活动。

她们以“德”育人,推动了家庭美德教育;以“文”促学,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以“情”

睦邻,提倡新型邻里关系,以其妇女独有的智慧、澄澈的心灵和对美与艺术特殊的感悟带领家人浇灌出“家”字号的文化绿洲、爱与美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彰显了妇女的风貌,展现了妇女的风姿。实践证明,现代妇女在促进和实现家庭和谐,夯实构建和谐社会基础中有可能、并且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妇女在以“巾帼文明岗”创建为载体,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找准了妇女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极大地调动和发挥了现代妇女在各行各业中“半边天”作用。妇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承载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当代妇女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参政意识逐渐增强,议政水平不断提高;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积极迈向发展新天地、取得事业新成就、创造美好新生活,努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充实知识,增加本领,发挥才干,建功立业。在企事业单位里,她们勤奋敬业,诚实守信,热情服务,努力为单位的发展贡献才智,树立了良好的爱岗守业形象,涌现了一大批“巾帼文明示范岗”;在下岗失业队伍里,当代妇女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开拓了改革开放新天地;在社区里,当代妇女积极参与巾帼志愿者行动,扶贫帮困,热心公益,保护环境,弘扬文明新风,开展形式多样的“巾帼文明岗”活动,涌现了巾帼护巷志愿者、巾帼护绿队、巾帼护河团等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在家庭中,当代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尊敬老人、科学教育子女、团结邻里,坚持不断学习,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

市、区、街、社“巾帼文明岗”充分发挥巾帼咨询服务站作用,努力为失业妇女再就业牵线搭桥。她们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成立“娘家人”再就业服务站,设立妇女再就业培训机构,组建中介咨询志愿队伍,举办妇女就业洽谈会,提供妇女就业岗位,打造各类“巾帼文明”示范基地、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转移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涌现了一些不等不靠、务工致富、昔日做打工妹、今天当女老板的优秀妇女。“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内涵不断充实,例如在教育卫生系统中开展了争创“学习型”、“创新型”示范岗活动;活动领域也积极延伸,在民营企业和新经济组织中开展了争创活动,促进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妇女的建功立业,如: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民营诺亚鞋业等一批企业荣获了省、市“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农村妇女也积极参与“双学双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当代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的热情,使当代妇女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是妇女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成功实践,是吸引、组织、凝聚现代妇女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妇女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广大妇女促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

四、妇女在以人为本、推进妇女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本作用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本文所说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妇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点和立足点,是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妇女推进自身全面发展就是以妇女为本,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第一方略,以妇女满意为第一标准,以妇女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以维护妇女权益为第一责任,促进男女平等协调发展,促进自身在广泛参与现代化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培养“四有”和“四自”时代新妇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的根本利益,大胆探索体现时代特征、妇女特点和妇女特色的科学的创新发展之路。

实践证明,妇女积极投身跨越发展大业,努力促进和实现发展的和谐,更能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她们深深懂得,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之

道和物质之基,解决一切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最终要靠发展。广大妇女紧扣发展主题,认真履职尽责,全力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一是在服务跨越发展大局中靠前站位。她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优质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提高妇女工作的影响力、号召力、亲和力和吸引力。她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积极的行动投身到推进跨越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二是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提升能力。她们积极探索构建推进城乡妇女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工作平台和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她们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在深化农村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劳动力有序转移、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她们动员和组织广大城镇女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她们动员和组织广大社区妇女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文化、环境等社区服务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三是在倡导和实践全民创业中奋发有为。她们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激发各行各业妇女的创造活力,真正使想创业的有机会,会创业的有舞台,创大业的有地位。她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怕冒风险、怕担责任的保守思想,克服小胜即止、小富即满的享乐意识,勇于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以投身创业的实践和成果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

她们努力提高妇女的就业比例和就业层次,着力提高妇女对经济机会、经济挑战的反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妇女参政议政的层次与水平,推进妇女参政议政进程,提高妇女干部的领导水平,全面提高妇女的思想、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妇女学习文化、崇尚科学的氛围。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积极投身社会事务,在创建文明城市和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洁美家园等活动中发挥着中坚作用。

妇女在推行男女平等、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有着基本的核心作用。一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实现男女平等和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具体内容。广大妇女切实增强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履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职能,密切关注改革进程中自身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及时调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她们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有利于促进男女平等的社会资源,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缩小性别差距的积极因素,旗帜鲜明地反对歧视妇女的各种观念和行为,汇聚起推进男女平等的时代洪流。二是依法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她们把维护妇女权益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加大源头维权和法律维权的力度,建立健全维护妇女权益和预防打击犯罪的社会化维权机制,切实为受侵害妇女上诉、申诉、申辩畅通渠道、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真正成为弱势妇女儿童根本权益的坚定维护者、积极参与者和大力推动者,成为实现妇女各项权益的帮助者和服务者,为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职尽能。三是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她们深深懂得,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对下一代的培育,必须切实维护好未成年人的利益。她们把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深入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活动,面向家庭和社区,以促进家庭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教育观念为主要任务,切实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服务体系,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切实保障未成年人享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篇8:网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互联网是最近十年才出现的传播手段,对它的特点的认知目前我们还在不断深化中。而现在已知的互联网虚拟、开放、无界、互动、快捷、海量、多媒体等特点使信息传递速度和广度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轻视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网络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入手,分析当前网络媒体传播功能的新特点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意义。

网络传播的特点

一是信息的开放与选择。互联网上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读者能随时看到最新、最详细的信息。网络传播也没有种类和行业的限制,不再是只有编辑和记者才能发布新闻。于是,网上的信息就呈现出开放和多元的态势。

二是舆论的自由与统一。网络社会中舆论的分散和统一是相结合的。大众传播的主导地位减弱,导致了宏观上舆论的分散和自由;而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作用的加强,又导致微观上舆论的统一,代替了从前大众传播时代宏观上舆论的统一和微观舆论的分散现象。

三是文化的多元与整合。文化一旦产生,就必须要交流。多媒体网络传播便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迎合和碰撞,促进了真正的“地球村”的形成和实现。这种文化传播的全球化使人类社会各种文化形态的接触与碰撞变得更广泛和深刻,它带来了全球各种文化的冲突与协调,它呼唤多元并深信多元化能够提供新思想、新契机,从而推动文明的进步。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每一种文化都将分别扮演它们各自的角色,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对人类共有的价值原则共同负责、共同作出贡献。这是一种对立和统一的整合。

四是个体的自我与本能的体现。传统媒体提供给人“可读”的自由,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而网络媒体提供给人们更多的却是“可写”的自由,是一种“极乐”的享受。在互联网上,“自我”和“本能”的意识都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网络传播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因为网络媒体自身的特点,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特殊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是沟通作用和导向作用。网络沟通是双向沟通。和谐社会主要讲人际沟通,人际沟通的顺畅非常重要,主通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际沟通的通道,沟通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谐社会,更多的是采取沟通的方式,某些情况是信息不对称,而网络媒体可以形成信息对称,由不和谐变成和谐。同时它不是采取剧烈的方式解决,而是采取沟通。但是,还要看到,网络媒体既然是无障碍的沟通,信息就容易变性、容易失真。由于很多信息放在一起会比较杂乱,网络媒体的导向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应该有把握导向的意识,应该有把握导向的正确方法,主要是对大局的了解和对政策的了解。因为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不都是有效的、有益的,不乏一些垃圾信息、冗余信息,也有使人们丧失理智、走向堕落和毁灭的内容。如果任其自由发布,对社会、对个人都是不利的。因此,网络工作者必须强化把关意识。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有把关的意识,并有处理事件的准备和方案。二是要有把关的能力。有益信息不能及时发布,效果会打折扣;有害信息不能及时封堵,则贻害无穷。快速处理能力对网络媒体来说,有其特殊重要性。要把握好“度”。无论正面或负面信息,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把握好“火候”,以是否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为标准,及时处理。

二是社会润滑剂作用。社会在整个运转过程中,各个层面、各个人群,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因此,要实现和谐,中间必然需要润滑剂,来化解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对此,网络媒体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是可以缓解公众中的消极情绪,化解潜在矛盾,降低压力,网络传媒成为社会情绪的减压阀。第二是能够调节社会舆论,把一些误会、猜疑变成知情和知因,增强社会信息的透明度。有些社会矛盾包括上下的矛盾,很多是因为误会和猜疑来的。通过网络媒体,可以实现社会舆论的公开、透明与调节,可以化偏颇为公正,可以找准很多人群情感的共通点。还可以找准利益的共同点。通过网络把共同的利益讲清楚,实现双赢与共赢,促进社会的和谐。同时也可以找准心灵的结合点,主要是人群之间的情感共通点,以唤起共鸣。

三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交流作用。网络将人、信息、媒介整合为一体,实现人类跨越时空、平等沟通交流的梦想,让普通公众拥有了话语权,可以无限制满足人际的交流和心理的需要。网络传播不受年龄、性别甚至地域的限制,使百姓的言论畅通。温总理答记者问,通过网络传播能够让百姓的声音进入国家最高决策层,这是互联网的作用,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是网络媒体的共鸣作用。网络互动传播有共振效果,具有共鸣作用。因为网络的传播有一个共振,网络之间的相互传播,报道和论坛之间的传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交互的传播,使某些声音在逐渐放大。共鸣的作用使网络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比传统媒体还要大。利用共鸣作用,可以实现民声与政声的共鸣,实现百姓和政府的和谐。

同时还可以实现网络媒体和网民的共鸣。网络媒体有意识地利用网民对媒体的共鸣,使某一个声音放大、某一个声音减弱。网络媒体对网民的批评和建议,应该高度重视,用来鞭策自己。共鸣作用是一种扩音器作用,强调服务者的责任是服务群众和政府。对政府负责,成为政府声音的扩音器,维护社会的公正,促进社会的发展。

网络传媒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必须举全国之力,不仅要依靠组织和行政的力量,更需要充分发挥民意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普及,网络民意在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更加巨大的作用,它不但反映、导引和强化着民众对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认知,而且对党和政府的决策也产生了直接、间接的影响。网络传媒的重要意义体现为:

一是了解民情民意、维护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重大的事情让人民知道,重大的问题经人民讨论。政府部门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媒体传播有关信息,以激发利益取向不同的公众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二是聚合各种民意资源,缓和社会公共危机。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等特征。从一些特大危机来看,还具有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播非正规化特征。正是这些特征给大众传媒特别是传统媒体带来了信息采集和信息传播的困难,使之无正常程序可循。于是,有关危机事件的种种小道消息、传言,甚至是谣言不胫而走,不真实报道也大量呈现。而网络民意可以提供危机信息,聚合民意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平息传言和稳定人心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是提升社会平等意识,加强公共事务监督。网络创造了全新的、平等的、没有强权和中心的信息空间。在互联网上所有参与的人不仅机会均等而且地位平等。网络交流的直接性,使得公众可以相对平等地去监督政策执行主体,从而真正产生舆论监督应有的作用。

四是促使多元化心声传递,维护各阶层的利益。在互联网中,代表不同人群的网民聚集在一个公共话语平台下,发表着不同的声音,代表着来自各个阶层的切身利益。在“山西黑砖窑”事件中,就有来自不同阶层发出的声音,其中来自弱势群体的心声最为强烈。他们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是众多纷繁复杂的社会心理感受,促使人们在不断的发现和认识中成熟和思考,促使整个社会的理念走向成熟和公正。

五是打开“政策窗口”,推动公共政策议程。网络信息的共享性,打破了政府垄断决策信息的局面,公民可以通过网上发表言论、广发电子邮件等参与决策,这种形式有助于公民的自我表达和公民间的对话交流,有助于某些议题的优先化,有助于设计行动方案以影响政治议程。社会热点难点成为关注的话题。大凡社会上公众议论较多的话题,在网上都会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近年来,环保、污染、住房、教育、医疗,都是点击率较高的关键词。

六是拓展公共领域,改变政治生态环境。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人们将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称为互联网政治。由于网络民意生长空间的虚拟性,也使公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也更加畅通。从一定意义上看,这就大大拓展了公共领域,从而促进我国“互联网政治”日益向前迈进,我国现行的政治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地深刻地改变着。

通过去年上海市政的钓鱼事件、河南矿工开胸验肺事件、内蒙古女检察院检察长开豪车事件等,我们看到了网络民意的力量强大所在,而近年来网络民意也越来越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做客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胡总书记说:“网友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智慧。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最高领导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意,这凸显了中国民主执政模式的创新,折射出了我国政治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对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上一篇:沙河社区党建观摩汇报下一篇: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