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与作用

2022-09-10

一个构建合理、和谐发展的图书馆体系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一个富强文明的社会也一定需要一个馆藏丰富、方便快捷、构建合理的图书馆体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的重大战略任务, 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化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面对这个历史机遇,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势, 把构建设和谐社会和图书馆建设这条主线有机结合起来, 扎实工作, 促进共公图书馆事业新变化,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1 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

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应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和谐社会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交流中心, 应成为知识创新的源泉和保障, 应成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与时俱进,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和知识服务机构, 也必然成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知识平台。每一个社会成员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不为社会所淘汰;图书馆只有成为学习型的图书馆, 才能创新服务, 不断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需要。只有将学习型的图书馆与学习型的社会恰当地结合, 才能真正构建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2 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离不开文化的发展,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文化内涵, 文明程度不高, 不可能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1 实行文化资源的支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和力量。而要发挥文化的力量和作用, 需要图书馆提供资源支撑来满足群众的需要。图书馆作为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 汇集了中外各家的言论、思想和观点的文献, 并通过加工和整理提供给读者利用, 人类的精神成就在这里得到继承和发扬。具有传播知识、开发传递信息、进行社会教育、参与科学技术研究和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图书馆全面系统地收藏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各种信息资源, 它能满足各种专业、各种职业、各种学历、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的需要。人类所创造的一切, 无论以什么形态存在, 图书馆都收藏有关于它们的文献。数字化图书馆还可利用现代高科技, 通过互联网提供各种各样的文献和信息资源, 它既是搜集、整理、存储、开发、传递与利用文献信息资源, 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又是广泛进行教育,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因此图书馆不仅是积聚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 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而且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传播者, 人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为广大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场所,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资源支持。在构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 图书馆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提供崇尚和谐精神的平台

我们处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国内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和急功近利思想有所滋长, 加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人们的工作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随之增大, 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难以避免。因此, 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净化心灵、陶冶性情, 增长知识, 舒缓压力、娱乐心身、沟通感情、化解矛盾、增进融汇对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图书馆恰恰能为公众陶冶情操, 增长知识, 崇尚和谐提供有利的平台。“书的香”能陶醉人的心扉;“书的手”能扫去人心房的杂念。公众通过图书馆阅读, 陶冶、美化心灵, 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不断提升文化品位, 追求真、善、美;通过读书, 获取知识、修养身心、完善自我;通过“读书”去“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去间接学习和掌握人类的智慧;通过读书学习, 可以紧跟发展需要, 不断拓展知识, 增强才干;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单位、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读书”还可以陶冶情操, 提高我们的品德修养。通过读文学作品, 可以让我们兴感动情, 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和自然, 可以让我们学会与人相处, 可以借用它来匡正时政。“读书”还有一个愉悦身心的作用。有人说, 书乃是调理人心境的灵丹妙药。名言警句, 富有哲理, 可以医心疾;小说散文, 平和清逸, 可以降肝火;诗词曲赋, 节奏通畅, 可以舒脾胃;杂文评论, 尖锐泼辣, 可以增钙。总之, 阅读, 能让人生丰富多彩, 图书馆为公众通过阅读获得和谐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3 构建和谐社会对图书馆赋予新的要求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 是发展的主体,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图书馆体现人文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刘世文先生曾经指出:图书馆作为大文化的一员, 其全部活动无不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更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图书馆应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3.1 在图书馆建筑中体现人文关怀

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建筑, 图书馆的建筑昭示着社会的和谐程度, 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要在图书馆建筑、服务以及设备等各个方面体现人文关怀, 以满足人的需要, 实现人的价值, 最终实现对读者的尊严、人格和精神等的种种关怀。具体表现在, 为读者营造一个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建筑设计要特别提倡无障碍设计, 方便大众, 尤其是方便弱势群体出入, 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和谐的空间环境。

3.2 在图书馆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项服务都趋于精细, 图书馆服务也不例外。服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依赖的一种特殊形式。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应能为读者提供更深、更细、更全的服务, 要将服务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 体现人文关怀, 创建美与和谐是图书馆服务的宗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 图书馆“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的理念是不会改变的。和谐社会需要信息的无障碍交流, 文化资源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用服务诠释和谐, 用发展求得进步。

3.3 加强对图书馆员及用户的信息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 我国的图书馆条块分割, 缺乏统一管理, 用户教育工作倍受冷落;图书馆员整体素质不高, 国民信息意识淡薄。21世纪的图书馆应是现代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文献传播机构, 图书馆员与图书馆用户都面临着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的更新与提高。所谓信息素质, 是指人们利用信息工具和各种信息源解决问题的一种技能。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 应大力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充分发挥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 训练一支服务有素的馆员队伍, 并在整个信息素质教育中担负起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3.4 关注弱势群体, 实现资源共享

公共图书馆应实行无区别服务, 作为近代民主社会的产物, 应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信息权利, 关注弱势群体, 帮助弱势群体享受获取知识的权利,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如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文化扶贫工程, 建立农村图书流通站等等, 图书馆不应以任何理由区分读者群, 否则将会破坏和谐社会的构建。

综上, 公共图书馆务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抓住构建和谐社会的机遇“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 ”并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 努力构建和谐图书馆, 进而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而社会的和谐也一定会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

摘要:一个构建合理、和谐发展的图书馆体系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 而一个富强文明的社会也一定需要一个馆藏丰富、方便快捷、构建合理的图书馆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全社会共同奋斗的目标。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与重要作用, 以及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所赋予的新的要求。

关键词:图书馆发展,和谐社会,作用与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军华.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与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5 (5) :8~9.

[2] 王丽, 玄海燕.论图书馆与学习型社会的互动关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 :28~29.

[3] 韩楠.新时期图书馆与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5 (3) :15~16.

[4] 张显锋, 宋文军.谈建立学习型图书馆[J].情报杂志, 2005 (2) :116~117.

[5] 李文琛.网络时代的馆藏资源建设[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4 (3) :30~31.

上一篇:加强企业内部各专业部门与财务对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下一篇:“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