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观后感

2024-04-10

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观后感(精选4篇)

篇1: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观后感

《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观后感

《扭曲的人生——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向我们呈示了原河北市国税局局长李真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丑恶行径。做为一名年青的领导干部,他可以说得上是时代的“幸运儿”,但由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严重扭曲,致使私欲膨眠于是在蜕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至走向毁灭。

伴随着录像片字幕的终结,耳边仿佛又敲响了警示的钟声。我因此深深体会到,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手中有某种权力和便利,那么在工作和生活中,就难免会遭遇到许多的诱惑和陷阱,要经受得起考验就必须得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要崇尚道德,加强学习。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国家公务人员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它决定着千部能力的发展方向。李真行为所表现的自私自利、欲壑难填、权钱交易、不择手段正是从政道德沦丧的典型事例。而我们要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三今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自觉抵御自私自利、以权谋私的错误思想的侵蚀。

二要胸怀大志,追求高远。李真自喻能人,位居高宫,但所思之念无非权力与金钱,所行之事则是肆意敛财、钻营投机。殷鉴不远,不可不察。我以为一名共产党员、国家公务人员务必经常做到自重、自市、自警、自励,在经济浪潮中自觉拒绝庸俗、远离浮澡、淡漠物欲、胸怀大志,追求高远,考虑问题从大局出发,办事决策为群众着

想,不为金钱左右,不为人情所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工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三要防微杜渐、警钟常鸣。如李真之辈,凡腐化堕落之人,刚开始小贪小贿时,总心存侥幸,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贪得无厌,必将造成理智的决堤和人性的泯灭。每一位国家公务人员都要彻底丢弃某种侥幸之心,坚信“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是做了违法乱纪的事,不管手段有多精,职位有多高,都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都必定会葬送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故此,我们更应以他人覆辙告诫自己,防微杜渐、警钟常鸣,要“堂堂正正做人,千千净净做事”,以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立足于岗位,立足于社会。

篇2: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观后感

昨晚行里组织观看了原中国银行副董事长、中国银行有限公司总裁刘金宝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的录相片《诱惑的黑洞》,从刘金宝的案例,可以发现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方面的弊端,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能力的领导干部逐步蜕变的轨迹,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其本人放松对世界观改造而导致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蜕化变质。但思想教育不扎实,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也是他们犯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时期,由于一些领域中制度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使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有可乘之机。这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客观原因。第三,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缺位或流于形式,监督工作不得力。

在现行的银行运作机制中,一系列规章制度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并不是没有,相应的纪检、监察、稽核、监事、风险管理等职能也不是没有确立,甚至于发达市场体制下的公司治理框架也早建立,但是,这些职能与机制却不能够如设定的那样起到应有作用,何也?

一是国有金融机构的主事者往往是由政府组织部门的任命或由上级任命的。在这样的人才选拔机制下,金融机构的主事者不是对所任职的金融机构及股东负责,而是对任命 他的组织部门负责。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金融机构的主事者他们只会唯上而欺下,他们的行为只会以上级部门的喜好而作为,而不是以金融机构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二是在上述的人事制度下,金融机构的主事者一旦获得了任命,他就可能成为这个金融机构的绝对主宰者,不仅可以完全掌握这个金融机构的绝对权力,而且可以通过制定制度让这个绝对权力为他或他们几人主宰合法化。这种权力的滥用往往会以冠冕堂皇的“合法”的方式出现,使得滥用的权力完全合法化。

尽管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都在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并依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了由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构建的现代股份公司治理架构,但是如果上述金融机构的人事制度安排及权力结构不改变,这种公司治理架构同样可以成为上述金融机构中绝对权力的附庸。

如果有这种绝对的权力,任何金融犯罪活动都可能易如反掌。同时,由于他们能够主持金融机构中不少制度安排的设定,这些机构的主事者还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他们的金融犯罪行为合法化,以规避法律和制度之惩罚。这才是腐败症结之所在。

篇3:治理受贿贪污的根本办法

贪污贿赂犯罪一直是我国刑法重点打击的对象,贪污贿赂犯罪不仅严重降低政府的信任度,而且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笔者认为,我们必须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寻求贪污贿赂犯罪的治本之策,切实致力于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完善,用法律规范和制度来保障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形成解决贪污腐败问题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如何有效预防贪污贿赂犯罪

(一)强化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由纪委、廉政办及检察机关预防部门随时审查核实。财产收入申报制度是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对其拥有的财产的状况,包括财产的数量、来源、增减等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指定的监督机关递交书面报告,以接受审查和监督的制度,这几乎成了世界通用的反腐倡廉法律制度,而我国财产收入申报对象目前只限于机关处级以上干部,没有要求乡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也作申报,而且只停留在半年或一年自己填一张表的层次上,根本起不到应有的制约作用,致使许多国家公职人员的财产和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也无人进行调查和追究。因此,有必要建立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登记制度或者以相应立法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按时申报登记自己及家庭的财产收支状况,并由纪委、廉政办及检察机关预防部门联合进行审查和必要的调查,随时监督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的合法性。通过加大私有财产合法性的透明度,有效预防和遏制贪污贿赂犯罪的发生。当然,这项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但是在现代技术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建立起来。

(二)实行一人终身一账户制度。一人一户的银行账户制度在有些发达国家早已实施,这个制度对维护金融秩序、维护财经法纪有很好的作用,对腐败更能起到抑制作用。一人一个账户,增加了腐败官员存放赃款的风险和他人代存赃款的风险。在现代社会,财富主要以货币的形式存在,当我 1

们做到每人只有一个银行账户时,即可高效率地确定个人财产的额度,并使之与其社会功能角色相比较。在这种条件下,腐败即使发生了,对腐败所得的处理将成为腐败者最难解决的问题。

(三)实行有形资产实名登记制度。当今社会贪污贿赂形式多种多样,不完全体现在货币交易上,一些房产、有价证券、投资股份也往往成为交易对象,因此要对房产、有价证券、投资股份实行实名登记制度,防止有贪污受贿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逃避监督检查,有利于检察机关及时查明其资产超过其合法来源的部分。

(四)加大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成果的宣传报道力度,一经终审即公开报道。检察机关要不断加大查办和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宣传教育的力度,与宣传部门积极配合,充分揭露此类犯罪的危害性和有效开展预防工作的意义与效果,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廉洁勤政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增强公民参与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

完善立法,赋予检察机关立案前的调查权

(一)赋予检察机关广泛的调查权。检察机关根据财产申报情况,有效地进行秘密调查核实,扭转一些地方“民不举官不究”的状况。笔者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应赋予检察机关调查的特别权力,检察机关的特别调查权应独立于同级行政机关的领导,以确保其公正性,确立与其他单位(包括金融系统)的联动工作机制,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一旦与合法收入不符,检察机关就会通过系统及时得知,进行调查。最高人民检察院应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规定,各单位(包括金融系统)对于检察机关的调查行为有积极配合及保密的义务,如不履行该义务,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明确检察机关受理贪污贿赂案件职级管辖范围,保证案件顺利查办,杜绝遗漏。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都没有关于受理贪污贿赂案件职级管辖范围的规定,使检察机关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查办无所适从,基层检察院查办较高级别的行政领导往往存在较大阻力,给群众 2

篇4:村干部贪污受贿立法解释

6月16日,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新造镇贝岗村5名村干部私自挪用4000万大学城征地款案,数百村民赶去旁听。随着“村官”犯罪案件的增多,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对“村官”定罪量刑的理论争议越来越激烈。许多位检察官、法官认为,对村干部受贿如何认定是目前我国法律的一个“盲区”。“村官”,在法律上不是个确切的概念。个案中不能笼统以“村官”论,要看具体细分的职责,还要看其行为发生的领域、行为发生的影响,才能对特定的行为作出评价。

司法实践中,对应村干部职务犯罪所适用的条款,在我国刑法第九十三条中有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以立法解释的形式对刑法规范的含义进一步明确界限: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七种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活动。这些行为:(1)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2)社会捐助村自治事物款物的管理;(3)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4)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5)代征、代缴税款;(6)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7)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前款规定的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用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第三百八十三条贪污罪,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第三百八十五条和第三百八十六条受贿罪的规定。也就是说,只有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才构成职务犯罪。

这一条款及立法解释在理论界最大的争议在于,如果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又没有在村委兼任职务,能不能直接定罪,理论界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不能直接定罪,理由是农村基层组织只有村委会,不包括党组织。第二种观点认为能够定罪,村支书这一身份可以解释为“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当今政治体制框架下,农村中除了村委会还有村党组织,在许多地方,村党组织负责人的影响力不在村委会之下,村里很多重大事项的决定,村党组织的意见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三种观点认为可以定罪,理由是将其作为共同犯罪人来看待。

上一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当好下一篇:保护自然环境演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