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2024-04-2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通用8篇)

篇1: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雄厚的物质支撑,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也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现阶段,我国的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期,调节利益格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社会结构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决定着经济与其它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重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创新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0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同样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石,尤其是企业面临困难时的坚实屏障。去年以来,面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下滑,快速回落的严峻形势,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中国经济发展虽然看似已从谷底升起,但前景依然不甚明朗,只有准确把握工作大局,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威力,积极探索创新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新内容和新举措,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凝心聚力,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执政之本,是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改革开放以来诸多思想接踵而来,职工思想也伴随这股潮流不断变化,特别是年轻员工的交流、沟通方式,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上述因素影响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有效合理的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激发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1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

1.1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思想政工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及宏伟目标,当前具体地体现在“经济富强”、“文化文明”、“社会和谐”、“政治民主”等方面,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一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之中,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统领作用的就是科学发展观。所以,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必须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具体的创新要求。二是当前世界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也逐渐扩大,这就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必须充分发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及公民文化素质的作用。三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到民主法治的重要意义,切实维护社会的正义与公平,这也是这一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挑战与主要内容。

1.2思想政工创新是和谐社会建设自身与时俱进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一是在时代不断发展、工作对象不断改变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在探索全新的工作方法的同时要不断丰富其内容。二是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科学性及时效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必须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要求。

1.3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思想政工优势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思想政治工作决定着经济、政治等工作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其意义重大,同时它也是我党政治优势的所在。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这一情况下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全新的期待,具体体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期望思想政治工作能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团结、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并共享建设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二,人民群众期待思想政治工作能更好地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能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满足群众精神上的需求。第三,人民群众期待思想政治工作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协调好各方的利益。

2思想政工创新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理性思考

2.1对和谐社会规律与思想政工创新关系的思考

只有科学的把握了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对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与基本制度,又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统筹。

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的社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有关规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发展观不仅提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而且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之中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更新理念,并且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各方面都应贯彻新理念。

2.1.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主要内涵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文化、经济、政治权益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让全体群众共享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将人看做是发展的目的,而且将人看做是发展的动力。因此,“以人为本”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2.1.2要突出“和谐共建及共享”、“科学发展观”等意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下述的几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应满足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同时实现群众的全面发展;其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体制建设,体制间应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局面;再次,要加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的建设,比如组织制度、评估制度、资金制度、队伍制度等等;此外,还应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方式,既要重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继承以往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2.2对思想政工创新和继承的关系的思考

创新和继承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和党的重要的政治优势就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是共产党的优秀传统。在多年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过程之中,我们深化了对理论的分析与理解,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不仅使我国的经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而且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全面提高了群众的素质,确保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发扬、继承以往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手段、方法、形式、内容进行创新。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我们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弘扬与继承我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良传统,继续坚持那些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的方法及内容;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我们要不断的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2.3对思想政治工作中自主创新和学习借鉴的关系的思考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继续多极化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对国外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分析、考察,吸收其精华部分,必然会推进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所有文明成果进行吸收与借鉴,这些文明成果包括管理方法、国外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并非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或共产党才有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度大幅提高,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渗透性的工作方法及教育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效果也非常明显。社会及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图及目的隐藏起来,采用熏陶、迂回、暗示、间接的方法,让受教育者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受到影响及教育。例如,在文化的熏陶方面,利用庆典活动、博物馆、纪念馆等使其价值观再现。将有意识的教育方法和无意识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势必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习借鉴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应当从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国外的东西持能动、批判、科学、学习的态度。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做法的同时,还应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意识,重视应用与实践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3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创新

任何一种理论思想用于指导社会实践,都需要科学的表达形式。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

3.1.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创建网络化政工体系。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等媒体的所有优势,开展新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挖掘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巨大潜能,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创造更为新颖、有效、适应现代人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

3.2.借鉴科学的管理理念,创建规范化政工体系。借鉴科学的管理理念,积极规范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某企业把ISO9000基本原理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同先进企业管理模式的成功接轨。每项工作和活动均采取PDCA闭环控制,对各专项工作从年初部署,组织落实,考核评比,到年终总结,以及责任人、所要达到的效果都做了明确规定,进行量化管理。使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实现了管人、管事、管思想的有机统一,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有效,对生产经营的作用由以往的号召型转为切入型,促进了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

3.3.整合企业的有生力量,创建系统化政工体系。现代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整合企业的有生力量,真正实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创建系统化的大政工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结语

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推动改革与发展,探索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才能不断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董成瑞,张常新.以人为本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2(3):45-46.[2]王丽珍.以人为本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企业文化(下半月),2010,(9):121-122.[3]杨成.以人为本培养凝聚力――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篇2: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要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及要求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继承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等几个重大关系。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定,提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命题,形成了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拓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建设、怎样建设、建设什么等问题的认识视野,而且也对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理念、思路和要求。

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任务更为繁重。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理念、正确对待利益调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适应国际化要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等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从构建和谐社会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大创新的力度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这就从新的视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条主线,因此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求。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我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着眼点,为我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围绕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思想政治工作要大力宣传倡导科学发展的理念、思路、措施和办法,增强全党全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要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标,科学处理尊重人、教育人、服务人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工作,彰显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和优势之所在。

其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教育,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挑战。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创新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另一方面要在理顺、协调关系,推进依法办事,改进工作作风,建立诚信体系,加强沟通与监督等方面,积极探索新办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次,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全球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文明”、“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反映其发展水平以至发展后劲。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

作要充分发挥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注意大力宣传普及基本礼仪知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中华民族的良好形象,促进和谐世界发展。

最后,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付诸实施、变成现实,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直面并切实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强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积极探索新路子,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分析和对待形势、大局和困难,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说服、劝解等功能,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思想舆论氛围。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优势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新的期待。

首先,期待思想政治工作在增进全社会团结和睦、激发广大人民创造活力、参与建设和共享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要保护和鼓励创新,倡导和支持创业,营造和共建共享和睦和谐。

其次,期待思想政治工作在协调各职称考试吧方利益、维护群众利益上发挥更突出的作用。在当前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各种利益主体并存的社会格局中,经济和社会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人民群众反应强烈,这也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情况和新挑战。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主动拓宽、积极创新,比如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联系群众制度、搭建快捷有效的沟通平台、建立快速反应和及时调处反馈的工作制度等等,更多地研究和运用民主的方法,采取综合手段来协调各方利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最终保护和激发人民群众共建和共享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再次,期待思想政治工作在丰富文化生活、推动先进的和谐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猛增长,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个性化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愿望也更加强烈,而我们能够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目前都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深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需要,这种情况在社会基层尤其突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大服务和扶持的力度,支持和谐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自身适应学科和形势发展、与时俱进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之所以能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如此巨大的作用,就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不断进行创新。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工作对象的变化,不断拓宽新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比如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我们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关注热点的转移以及一些新问题的出现,需要突出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人们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状况,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区别情况,有的放矢,既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解决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跟上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的普及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影响力。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互联网和手机)的广泛运用,为人们的交往、交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渠道和手段,对人们的思想、学习、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新情况、运用新手段、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牢牢占领主阵地、掌握主动权,保证其优势的发挥。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要把握若干关系的理性思考

(一)科学把握和谐社会规律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离不开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基于这一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前进方向,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文明进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另一方面,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只看到社会主义“应该怎么样”,而忽视了初级阶段“只能怎么样”,必须坚持以当前的实际来科学统筹社会经济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着力点是加强民主法治、维护公平正义、倡行诚信友爱、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安定秩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社会实践。而无论从理想目标来说还是从实践过程来说,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因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其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为我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更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和创新是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进行的,不能脱离或违背其规律和主旨。

基于以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其关系的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首先必须进行理念的更新,并将新的理念贯彻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实践的方方面面。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而言的,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以人为本”的“本”,是指“根本”,强调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

者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另外,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贯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一条主线,也体现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和实践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人对人的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同时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定和需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人作为手段,强调对人的塑造、制约和改变,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往往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为对对象的“管理”或“管住”对象,这种理念严重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范围和工作效果,甚至违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破除旧的观念和不符合社会和谐的观念,要通过改革实践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成为自由、自主、自觉的人,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在实践中,要克服只在社会发展中某些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或只在社会发展某些时期坚持以人为本,只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枝节问题、表面问题、局部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片面的人本观;克服只把人作为手段,只是以客体的或直接的形式来看待人和理解人,使人消极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具性的人本观;克服无限放大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无视其他物种生存、本位主义、物欲至上、漠视或淡化法制等极端的人本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它把人本身当作成就,把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使人变得更有价值、更接近于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作为至高无上的目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形成促进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其次,要强化“科学发展”和“和谐共建与共享”的意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内容,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确立的新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既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又要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二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加强研究和实践,在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方法的同时,要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和积极吸收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三是要注重建立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体制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四是要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制度,包括队伍、资金、评估和组织措施等。建设和谐文化,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其重要的支撑力量。而和谐理念是和谐文化的内在本质,是创新、享有和谐的思想基础、前提和动力。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制度的和谐以及人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达到这种和谐,必然要求人们的思想观点和谐、行为方式和谐。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用“和谐”的思想方法认识矛盾、化解矛盾,要充分尊重、支持和肯定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发挥各行各业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作用。

(二)科学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继承,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各自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继承,是保留事物延续其存在的肯定性因素,继承的同时,也包含着放弃,即放弃促使事物走向灭亡的否定性因素。当继承下来的肯定性因素不足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壮大的时候,创新便是必须开掘的不竭动力了。创新是从继承的遗产中没有的“无”中,通过发明,生出“有”来,或者,是从继承的遗产中的“有”中,通过创造,使之“优”化。创新的前提是继承,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创新。任何创新,都是在既有的历史基础之上

进行的。创新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过程,某一个特定的即有限的创新之后,紧接着的,是在这个特定的、有限的创新基础之上的创新之创新。继承本身不是创新,但是如果没有继承,就不可能创新。创新,是在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趋势上,对于前人或者今人已经经历过的一些过程的跳跃。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创新要以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以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前提。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及理论上的不断总结和提炼,形成了系统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思想政治工作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人心,既保证了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又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前所述,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对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在处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继承的关系问题上,首先要充分研究和认识我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良传统和理论原则,大力传承和弘扬那些科学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等。比如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面,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等;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方面,必要的理论灌输和正面宣传引导、深入群众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等等。其次要针对新情况新要求,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在探索和实践中把工作做得更好。要不断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充分体现时代性要求和实践性特征。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要将和谐的身心与人格、和谐共生的新型人际观、和谐的生态自然观、和谐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纳入视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激发人们内在的精神动力和个体责任感;要体现和宣传平等、尊重、协作和友爱的精神理念,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和谐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观,保持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通过对和谐的生态自然观、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等的宣传和强化,引导人民群众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中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树立科学的环境友好观念和生态平衡观念,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和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统一的理念,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要大胆实践新模式,在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以求实效。要改变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灌输的单向运行机制和做法,淡化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界限,克服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被动性、服从性和落后性的预设,建立起主客体平等、双向互动的多途径沟通交流机制。要加强实践体验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国情民情体验等具体活动,解决人们的态度和信念问题。主题教育是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中备受青睐、成效卓着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精心策划和组织好主题教育,不仅能扩大思想宣传工作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互动,有效地激发群众的主体性、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创设主题教育,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任务与过程的统一,既要有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任务,又要注意贴近群众,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同时又能抓住受众心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形式;要及时为主题教育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努力营造主题教育的浓郁氛围,激发群众对活动的心理期待;要结合地方或行业特色,依托群众组织的影响和优势,最大程度地调动起主题教育之受动者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主客体双方的互动,最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之目标。

(三)科学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自主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主动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国外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途径。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日,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之中,研究和学习借鉴国外的文化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对启迪我们的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共产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事实上,当今西方各国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将德育改革提高到关系国家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并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实践,不少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多管齐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在这个以“自由”为核心观念的国度里,爱国主义无疑是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的一面旗帜,因此,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面对国旗的宣誓、对有益于国家利益的杰出人物的彰显和纪念等日常无时不在的渗透,孕育了国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发挥所有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比如美国学校里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出回答: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们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在大学中,关于价值观教育的举措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渗透性的教育和工作方法,运用灵活、效果颇佳。社会和教育者隐蔽教育目的和意图,通过间接、暗示、迂回、熏陶等方法,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比如特别重视文化的熏陶,通过博物馆、纪念馆、庆典活动等再现其价值观;强调德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来优化教育和社会环境;注重技术层面的工作,比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解,用“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教育”、“历史教育”等来代替。这种将无意识教育与有意识教育的巧妙结合的方法,真正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产生了较为显着的效果。

学习借鉴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具有开放性,要结合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坚持自主学习,即以谦虚、开放的精神和态度,科学、能动、批判地分析和吸收国外的东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习借鉴是为了促进我们的工作,因此学习借鉴的同时,要有自主创新意识,注重对外来先进做法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注重实践和应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戴木才,霍季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2).欧阳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4).韩斌.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潘志红.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2).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

篇3: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1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看待问题, 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1.1 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条主线, 因此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求。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我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1.2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教育,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教育,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挑战。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以及差异性等明显增强, 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创新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 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另一方面要在理顺、协调关系, 推进依法办事, 改进工作作风, 建立诚信体系, 加强各方面之间的沟通与监督等方面, 积极探索新办法, 发挥更大的作用。

1.3 坚持用开阔的视角看待问题, 促进创新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全球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文明”、“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力, 而且反映其发展水平以至发展后劲。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建设和谐文化,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

2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

以人为本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新的执政风貌和施政特色。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前, 曾在“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两种提法之间进行比较, 取得的共识是, 我国封建社会上千年来就有“民本”思想, 资本主义社会也早已有“人本主义”, 我们共产党人就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理念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具有最广泛最充分的包容性, 深得人心民意。

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破除旧的观念和不符合社会和谐的观念, 要通过改革实践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不断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成为自由、自主、自觉的人, 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在实践中, 要克服只在社会发展中某些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或只在社会发展某些时期坚持以人为本, 只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枝节问题、表面问题、局部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片面的人本观;克服只把人作为手段, 只是以客体的或直接的形式来看待人和理解人, 使人消极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具性的人本观;克服无限放大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无视其他物种生存、本位主义、物欲至上、漠视或淡化法制等极端的人本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 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就是要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 它把人本身当作成就, 把发掘人的潜力潜能, 使人变得更有价值、更接近于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作为至高无上的目标。

其次, 要强化“科学发展”和“和谐共建与共享”的意识。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内容, 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确立的新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 既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又要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二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加强研究和实践, 在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方法的同时, 要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和积极吸收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方法,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三是要注重建立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体制机制, 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四是要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制度, 包括队伍、资金、评估和组织措施等。建设和谐文化, 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也是其重要的支撑力量。而和谐理念是和谐文化的内在本质, 是创新、享有和谐的思想基础、前提和动力。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包括社会制度的和谐以及人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达到这种和谐, 必然要求人们的思想观点和谐、行为方式和谐。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用“和谐”的思想方法认识矛盾、化解矛盾, 要充分尊重、支持和肯定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活动, 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发挥各行各业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作用。

3 构建和谐社会中,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的重要举措

3.1 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根本特征, 就在于能以科学理论武装群众、掌握群众, 使之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因此,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结合实际, 以科学的态度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规律, 内涵要求、方针、举措。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武装人民群众, 用真理教育干部职工。领导干部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人, 因而要认真学习理论, 掌握理论, 创新理论, 深入阐述党为构建和谐社会所提出的新理论、新方针、新政策、新主张, 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做法中解脱出来, 以科学的理论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善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服务群众, 以鲜明事例感染身边的人,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广泛性。

3.2 必须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内涵

要针对多样、多变、多元的社会实际做到既统一思想, 又注重差异;即既要引导群众, 又要服务群众。要把理论逻辑力量与事实力量结合起来, 尽可能用通俗语言解开群众思想上的困惑, 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 形成大家学身边的人, 学身边的事, 使大家能看得见、摸得着,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加大网上宣传力度, 扩大影响力, 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工作重点, 必须被所有工作人员重视起来, 并且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 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我们必然在新时期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参考文献

[1]舒刚.实现宏伟目标的政治保证:国家.民主.法制[M].山东:青岛出版社.1996.

[2]徐道云.从历史看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4]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M].上海: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篇4: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关键词]:和谐社会 创新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七大以来,辽宁省庄河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结合实际,创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这个市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44位,成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是东北唯一具有3个“百强”的县(市),连续6年荣获辽宁省和大连市“平安市”称号,经济实力在省县(市)中排名第3位,人民生活质量在辽宁省县(市)评比中排名第2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着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内涵。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想基础

1、思想政治工作能凝聚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而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它应当也能够深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去。为此,庄河市开展“科学理论进万家”活动,以促进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庄河人精神大讨论活动,。这些活动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共建庄河的热情和创造力,把建设和谐庄河化为广大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2、思想政治工作能提供思想保证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增强全社会创造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庄河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和政府网站的“窗口”作用,积极宣传庄河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宣传庄河在北黄海开发开放中的龙头作用;把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乡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建设;开展“树文明市风 做文明市民”主题教育活动,编印下发了10万余册《庄河市市民文明礼仪手册》,切实提高庄河的文明程度。

3、思想政治工作能拓宽途径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市委要求各级干部要多深入基层,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完善自我,完善工作。庄河市认真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大调节”工作体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

1、思想政治工作要明确工作思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这一目标和主题,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知识,营造和谐氛围,丰富和谐内涵,推广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精神,创建和谐生活,满足人们和谐社会的精神需求。

2、思想政治工作要拓展内容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要发生变化,在指导思想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在价值取向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和谐氛围形成;在工作着力点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振奋精神,保护公平,鼓励创新,建设诚信,和谐相处。

3、思想政治工作要改进路径方法

要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增强亲和力、渗透力,从政治保障、精神动力、道德培育和心理调适等方面,大力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效能。

三、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关键要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观念和意识更新问题,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增强主动性,打好主动仗,使思想政治工作富有创造性。

1、增强科学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凝聚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能以科学理论武装群众,使之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态度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规律、内涵要求、方针举措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

2、增强艺术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亲和力

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多样、多变、多元的社会实际既统一思想,又注重差异;既引导群众,又服务群众。要把理论逻辑力量与事实结合起来,尽可能用通俗语言解开群众思想上的困惑,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在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筑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3、增强实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感染力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和整合多种社会思潮,对多元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进行有理有利有序引导。在工作成效上,实施人性化的教育宣传方针,注意将思想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同服务育人相结合,切实解决好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人们在享受思想政治工作实惠中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

篇5: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一、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目的,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要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宣传,增强党政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全面小康建设的能力,增强审时度势、克难攻坚、发展县域经济能力;要立足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走向市场,增强他们干事创业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要着眼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采取培训、研讨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管理上勇于创新,资金上内引外联,经营上灵活多变,鼓励他们跨跃式发展。

二、以维护稳定为重点,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

宣传思想工作要从建立机制、畅通信息入手,维护社会稳定。一是要畅通宣传渠道,使政令民意畅通,打造政府与群众的交流平台。要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宣传党委政府的政策和工作部署,及时关注人民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人民内部矛盾在交流中化解,使稳定局面在交流中形成。二是要加大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宣传改革开放来取得的辉煌成果,展示党和政府的形象,改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片面看法,消除敌对情绪。三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进党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使公务人员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当前,要重点做好新的信访条例和其它法律法规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使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学法、懂法、守法,以法制为准绳,以情感为基石,做实做细做好稳定工作。

三、以增加活力为关键,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高效的发展动力

充满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经济增长质量的重大问题,是我国抓住“黄金机遇期”,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环节。

宣传思想工作要从舆论宣传着手,大力营造良好氛围,支持社会上的一切创造活动,增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活力。要大力宣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政策,大力宣传科技知识,加强对全社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会的教育培训,引导人民群众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能够创新,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注重激发社会活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打破影响人们积极性发挥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的局面,大力构建“活而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篇6: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构建和谐社会

企业和谐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更要体现人本意识,把人本管理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和谐企业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着眼于构建和谐企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观念上的一系列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本质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就业形式、利益格局及分配方式的不同,人们的思想认识也更加复杂。从河南油田来看,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集团公司的改革设想全部实施到位后,现行的独立工矿区经济模型将转变为以油气勘探开发为核心,多元经济成分、多种利益主体共存的油区经济模型。油区经济主体将包括上市企业、改制企业、移交单位、专业化重组企业等。而机构调整、人员分流是实现改革的主要方式。随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企业开展各项工作都需要先做通人的工作,职工认同了,其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工作的效率才能体现出来,管理工作也才能有效执行。

因此,我们就要处处讲要尊重人、团结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乃至依靠人、塑造人,处处从方便、体贴、适合人的需要的角度思考问题、落实各项工作,既要为员工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又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是尊重人,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尊重人的个性,尊重员工的权利,同时,还要理解人,相互理解是化解矛盾、保持稳定的重要环节。更要关心人,关心员工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关心困难员工的疾苦。各级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走走听听,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和群众打成一片。只有做到关心员工,才能理解和帮助员工,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使广大员工真正体会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在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员工自身的发展,这也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注人的需要,满足人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根本要求,也应成为把“以人为本”当做核心和宗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当前,企业改革正在继续深入进行,职工队伍稳定与否,思想政治工作是关键。人们是否接受和奉行思想政治工作灌输的道理,不仅取决于道理是否正确,而且还取决于其道理是否有利于自己,是否有用,也就是说接受和奉行这些道理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

适应人的心理。就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心理感受,心理反应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采取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在工作开展之前,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摸透职工的心理需求,找到最佳切入点,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尊重人的差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尊重个人选择自由。即便是对觉悟的高低、认识层次的不同、精神境界的差别,也应该是在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基础上的引导,而不是一概否定式的批判。要转变对不同的思想追求都要分出是非高下的习惯性思维方式,转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一定要与教育者保持完全一致的陈旧观念,转变学习先进典型从思想到行为都要一个标准模式的形式主义思维。要防止思想政治工作中搞“一刀切"的做法,把求同和存异有机地统一,营造出一个以人为本的思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维护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在改革中健康快速发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一条主线

1.坚持科学发展,以发展促进和谐

从本质上讲,和谐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应成为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依托。

2.坚持以人为本,以稳定保证和谐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维护社会和企业的稳定,防范与及时化解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发生,既是当前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对此,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其特殊的功能,一方面,注意引导员工在确立个人愿景时,要充分看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是一体的,个人与企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因素都处于互动之中,只有把个人的愿景融进企业的共同愿景,才能通过组织的力量来增强自身的力量,最终实现自己个人的愿景。另一方面,企业在确定共同愿景时,必须充分关注员工的个人愿景,鼓励员工发展个人的愿景,将组织的愿景化为个人愿景的延伸,通过坚持服务于员工,坚持全过程融入,使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愿景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我愿景,从而为营造更加和谐的企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建和谐企业的目标任务,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实事求是。面对改革发展的实际,坚持讲真话不回避、办实事不畏惧、求实效不搞空中楼阁,从重实际、求实效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地把企业建成政通人和的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管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把营造和谐企业作为价值取向,必须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多点人性色彩,并掌握必要的思想教育方法和艺术,为创建和谐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促进企业持续和谐发展。□

篇7: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近日,我局开展了以“

”为主题的团队拓展活动,对全局职工进行了为期3天的团队拓展培训,整个培训过程充满了融洽、积极和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职工的价值取向;尤其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职工带来了消极影响,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开拓新思路,寻求新载体,增创新优势,是我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构建和谐企业内涵十分丰富,我们要建设的和谐企业应该是民主、公平、诚信、友爱、协作、有序和发展的企业。企业积极筹划、组织员工进行团队拓展培训、努力打造团队精神,对于构建和谐企业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对于构建和谐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川地震引发了主题为“用知识守护生命”的本次活动。现场观众是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其中以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的几十名同学尤其引人注目。地震发生时,该校2200多名学生仅用1分36秒便从教学楼内撤离,无一伤亡。避灾自救常识,核心精神支撑就来自于具备潜能、团队和坚持的意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07人遇难,374468人受伤,失踪18194人。

一个和谐的企业至少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①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共同活动; 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组织纪律; ④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企业风气; ⑤有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上五条基本特征都 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构建企业文化,自然也就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究竟会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的班集体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这些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和谐的教育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当然,健全的班集体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和全班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按照一定的工作计划和要求,齐心协力逐步建设形成的。

那么,如何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呢?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使企业员工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使其成为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2.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功能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将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推动力。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其所具有的六大功能———

2.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2.2 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3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4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

2.5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很有帮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6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和企业经济实力是构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使企业员工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使其成为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2.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功能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将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推动力。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其所具有的六大功能———

2.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2.2 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2.3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4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

2.5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很有帮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6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和企业经济实力是构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我们要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

3.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1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业时期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再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企业第二次创业的重要资本,是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代表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企业成员对事业的坚强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企业员工意志的集合。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就在于树立企业全员的共同理想,就在于使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目标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动力。通过共同目标的激励,激活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起员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员工就会认识到他们的努力,既是为企业,也是为自己,员工的工作热情就会极大的迸发出来,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另一个动力,就是企业成就的激励。企业成就激励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成果,包括产量增长,质量提高,单耗下降,成本降低,利润增长,员工收入增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开拓市场新局面等。

3.2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载体。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方法,它不是人为制定的,它是经领导者倡导,全体成员共同实践形成的。它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是建立在“自愿”接受基础上的,员工出于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自觉地保持个人与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一致性,通过强化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自觉纠正和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自我教育的目的。这种控制比来自企业组织的行政控制更有可行性和持久性,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3.3与时俱进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时代赋予企业的历史使命。

3.3.1要高起点地确立企业文化标准。要创新企业文化,就要引进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文化理论为基础,结合本企业的外部政治制度、经济秩序、文化传统、社会风尚等环境条件和企业性质的约束,以及企业成员的接受能力等,确立本企业高起点的企业文化标准和渐进式达标的计划措施。

3.3.2要坚持我国优秀企业文化特色。即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特色,强调尊重人、相信人、爱护人的观点;强调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一种植根于企业员工之中的群体精神,强调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同时,要坚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以此独立于世界企业文化之林。在坚持特色的基础上,同时要吸取西方企业文化的精华,以达到企业文化的更高境界。

3.3.3要加强新的企业文化标准的宣传和灌输。要让企业员工熟悉了解,并接受企业文化,一是从教育入手,不断地向员工灌输企业的宗旨、企业的目标和企业的精神,并在管理工作中设置激励措施,反复强化企业文化概念,培养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

3.3.4强化企业文化行为。一是以领导者为表率,强化新的企业文化行为。二是通过制定企业目标,建立管理制度等措施将企业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固定下来,并通过正面引导和反面教育措施,使企业文化得到巩固。

3.3.5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反映的是企业成员的动机和理想,这种动机和理想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反映企业成员的动机和理想,才能不断保持其先进性,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反映企业成员的动机和理想,才能不断保持其先进性,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如需详细了解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的细胞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职工的价值取向;尤其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职工带来了消极影响,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开拓新思路,寻求新载体,增创新优势,是我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很多企业存在着重效益、轻德育的情况,构建和谐企业内涵十分丰富,我们要建设的和谐企业应该是民主、公平、诚信、友爱、协作、有序和发展的企业。促进和谐企业的建设,就是立足实际,切实加强具有行业特色的思想政治建设,切实增强企业的创造活力,努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创建和谐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深化改革、谋求协调发展和共创和谐企业的高度上,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原则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结合企业实际,努力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与和谐企业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因此,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中,我们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并在内容上、方法上不断创新,为创建和谐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构建和谐企业,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紧扣“和谐”。现代企业面对着复杂的外部环境,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其保证功能,就必须紧紧围绕“和谐”这个主体,把“和谐”作为企业健康生存的根本,以生产经营为主线,在稳定人心、凝聚力量、增强协作和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氛围与秩序上下功夫。要从总体上正确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节奏与力度。当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纠正单纯重视正面教育的倾向,应强调在抵制、纠正错误思想的过程中,引导广大企业职工树立和发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特别应注意通过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充分认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意义,真正做到以身实践,以行追求。二要灵活机动。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名副其实的心理沟通与影响的艺术,灵活是其本质特性,生活化、经常化和科学化是其努力方向。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遵循人们的社会心理特点,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企业职工由于分工不同、经历不同、文化程度和家庭状况也不同,其思想觉悟程度也高低不一,接受教育的起点也参差不齐,从而必然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倾向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按照企业发展的整体需要引导和激励这些具有不同心理特征的个体去实现同一个目标,就不能不去分析他们的个性差异,并根据不同情况、不同问题和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工作方法。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才能生动活泼而又卓有成效。要善于“虚”“实”并举,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实事求是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心灵沟通和思想疏导,职工中有许多思想问题是由于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而引起的,是实际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在实际工作,我们注意把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政策允许与本单位能承受的范围内,尽所能为职工解决医疗、养老、低保等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让大家心情舒畅,这就为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要立足实际。要善于从行业特点出发,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行业精神的培训教育结合起来。现在,职工队伍建设中有不少问题是与企业改革相联系的。如搞“有偿服务”,利用公家设备捞私人外快,这些问题带有行业的明显特点,隐蔽性强,重犯率高,涉及面广,危害性大,光靠单位的领导等少数人就事论事地抓有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在深化企业改革与强化管理的同时,深入研究职工应有的道德意识要求等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守则、公约、须知和制度,乃至礼节礼貌等,并纳入以敬业精神为内容的宣传教育,以事说理,以理服人,干部职工齐动手,日积月累,蔚成风尚,事情也就办好了。四要辨证施治。要把表扬与批评、身教同言教、疏导与引导有机结合起来。以表扬为主。要善于发现职工的优点和长处,善于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旗帜鲜明地表扬先进;要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正气压倒邪气。要身教同言教有机结合,而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领导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自己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善于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行带人和以理服人。要疏通与引导相结合,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做到又疏又导。

五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筑和谐氛围。企业和谐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企业文化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娱乐身心、增强和谐等多种功能,是企业的动力之源、管理之本、凝聚力之魂,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势。

企业文化是由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实践,才逐步形成的共同信念和追求目标,从而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文化。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人,因此,对人的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二者互为条件、互为补充。良好的企业文化会给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可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当前,一些企业常常出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而企业文化建设形势多样,生动活泼,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氛围。企业应注重培育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着力塑造企业宗旨和企业形象,以人为本抓管理,实施“凝聚力工程”、“爱心工程”、“形象工程”等,把爱国、爱企、爱家有机结合起来,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企业文化活动之中;企业文化建设把党、政、工、团等各项工作纳入统一的系统之中,形成强大的合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形式之中,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和谐的良好环境,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六要加强思想疏导、营造和谐关系。建设和谐企业,“人”是根本,“和”是关键。因此,做好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减压阀”的作用,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下团结、互助、互爱的新型人际关系。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是说服,而不能是压服。人们常常会为工作的安排、职务的晋升、工资的调整、奖金的分配等问题出现矛盾;同志之间的交往,朋友之间的相处也可能出现摩擦、隔阂,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特别是政工干部要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团结一致,使大家身心舒畅的工作。企业政工干部必须改变那种光讲大道理、空洞说教的做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员工、贴近生活,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七要加强正确引导,以真情促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使员工顺心、舒心、齐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确立平等观念,学会换位思考,与员工群众打成一片,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我们单位是下岗职工多、困难多、遗留问题多,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把解决职工最困难的问题做为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搞好租赁经营,为租赁客户服务,保证了租金按时到位,保证了下岗职工生活费的来源,对下岗的困难党员和职工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牵挂、多一份帮助,做到 “三个必访”职工生病住院必访、职工家中有重大变故必访、职工家中有特殊困难必访,送上一份慰问。例如:杨志华肝癌、结肠癌开刀我们多次到医院探望并送去了慰问金和困难补助金。许多困难党员和职工深有感触的说:“虽然目前企业有困难但对我们的生活费、医疗费确优先保证,党委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也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篇8: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离不开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把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基于这一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前进方向,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是社会主义文明进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另一方面, 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不能只看到社会主义“应该怎么样”, 而忽视了初级阶段“只能怎么样”, 必须坚持以当前的实际来科学统筹社会经济发展。

基于以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其关系的分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首先必须进行理念的更新, 并将新的理念贯彻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实践的方方面面。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破除旧的观念和不符合社会和谐的观念, 要通过改革实践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不断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成为自由、自主、自觉的人, 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在实践中, 要克服只在社会发展中某些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或只在社会发展某些时期坚持以人为本, 只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枝节问题、表面问题、局部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片面的人本观;克服只把人作为手段, 只是以客体的或直接的形式来看待人和理解人, 使人消极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具性的人本观;克服无限放大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无视其他物种生存、本位主义、物欲至上、漠视或淡化法制等极端的人本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 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就是要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 它把人本身当作成就, 把发掘人的潜力潜能, 使人变得更有价值、更接近于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作为至高无上的目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努力形成促进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其次, 要强化“科学发展”和“和谐共建与共享”的意识。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内容, 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确立的新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 既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又要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二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加强研究和实践, 在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方法的同时, 要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和积极吸收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方法,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三是要注重建立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体制机制, 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四是要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制度, 包括队伍、资金、评估和组织措施等。建设和谐文化, 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也是其重要的支撑力量。而和谐理念是和谐文化的内在本质, 是创新、享有和谐的思想基础、前提和动力。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包括社会制度的和谐以及人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达到这种和谐, 必然要求人们的思想观点和谐、行为方式和谐。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用“和谐”的思想方法认识矛盾、化解矛盾, 要充分尊重、支持和肯定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活动, 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发挥各行各业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作用。

2 科学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在处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继承的关系问题上, 首先要充分研究和认识我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良传统和理论原则, 大力传承和弘扬那些科学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等。比如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面,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等;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方面, 必要的理论灌输和正面宣传引导、深入群众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等等。其次要针对新情况新要求, 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在探索和实践中把工作做得更好。要不断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充分体现时代性要求和实践性特征。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 思想政治工作要将和谐的身心与人格、和谐共生的新型人际观、和谐的生态自然观、和谐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纳入视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培养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激发人们内在的精神动力和个体责任感;要体现和宣传平等、尊重、协作和友爱的精神理念, 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和谐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观, 保持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 通过对和谐的生态自然观、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等的宣传和强化, 引导人民群众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中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树立科学的环境友好观念和生态平衡观念, 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和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统一的理念, 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要大胆实践新模式, 在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以求实效。要改变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灌输的单向运行机制和做法, 淡化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界限, 克服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被动性、服从性和落后性的预设, 建立起主客体平等、双向互动的多途径沟通交流机制。要加强实践体验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国情民情体验等具体活动, 解决人们的态度和信念问题。主题教育活动是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中备受青睐、成效卓著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精心策划和组织好主题教育活动, 不仅能扩大思想宣传工作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互动, 有效地激发群众的主体性、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创设主题教育活动, 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任务与过程的统一, 既要有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任务, 又要注意贴近群众, 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 同时又能抓住受众心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形式;要及时为主题教育活动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努力营造主题教育活动的浓郁氛围, 激发群众对活动的心理期待;要结合地方或行业特色, 依托群众组织的影响和优势, 最大程度地调动起主题教育活动之受动者的积极性, 真正实现主客体双方的互动, 最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之目标。

3 科学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自主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渗透性的教育和工作方法, 运用灵活、效果颇佳。社会和教育者隐蔽教育目的和意图, 通过间接、暗示、迂回、熏陶等方法, 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比如特别重视文化的熏陶, 通过博物馆、纪念馆、庆典活动等再现其价值观;强调德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来优化教育和社会环境;注重技术层面的工作, 比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解, 用“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教育”、“历史教育”等来代替。这种将无意识教育与有意识教育的巧妙结合的方法, 真正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 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上一篇:元旦包饺子大赛550字作文下一篇:砌石挡土墙施工方案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