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开辟教案

2024-04-21

新航路开辟教案(共6篇)

篇1:新航路开辟教案

第十四课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课堂导入

(14、15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同学们知道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么?

“人”被发现是指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世界”被发现就是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航路的开辟。

是什么推动欧洲人不顾一切地投向海洋,航海家们克服了怎样的困难,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视频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经历了狂风巨浪的洗礼,航海家们到达了了欧洲人从未发现的新大陆,但也有人认为

课堂探究一 偶然还是必然

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那么你认为15世纪末美洲大陆的发现是欧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

材料: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货币的需求量增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的寻金热,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传统商路受阻,寻找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4)

宗教因素:狂热的宗教情感(“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迪亚士)

(5)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思想驱使人勇敢的追求财富,大胆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5)技术条件的具备和地理知识的进步(罗盘、多桅帆船、普遍流行的地圆学说和绘制地图技术的进步,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6)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为了获取财富对远洋航行的大力支持

探究成果: 一般人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宗教情绪以及各种条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对于哥伦布来说,新大陆的发现就是一种偶然,他坚信地圆学说,坚信向西航行也能到达富有的东方,他的想法在葡萄牙遭受了长期的冷遇,幸运的是西班牙女王的慧眼识珠,资助他完成远洋航行;在因长期的航行船员接近崩溃时,他做出再航行再三天的决定,第三天果然发现了的陆地;哥伦布的梦想是到达富有的东方获取财富,却意外地发现了欧洲从未到达过的新大陆失望而归,这一切的巧合对于哥伦布而言,难道不是一种偶然么?

对历史现象的解读我们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这样就会有不一样的结论,所以新大陆的发现既是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航海家们的偶然发现。

过渡:航海家们凭借勇气和信念完成了远洋航行,这些冒险不仅换来了更多的财富,更使他们看到了欧洲之外的广阔世界

课堂探究二:是发现还是相遇

欧洲人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这种的提法是站在以“欧洲”为中心的角度上,是说欧洲人主动将其它文化融入了欧洲文明,是欧洲人把自己作为世界的中心优越感的体现。但是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请根据材料回答,“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是否具有合理性?

材料: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84年写道:“我们称他们为野蛮人,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于我们的,我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完美的文化:他们也如此看待他们的生活方式。”诚然,白人拥有掠夺印第安人和接管整个大陆的人数、组织和力量。但最后,白人发现,他们已不知不觉地在自己的词汇、文学、服装、药物以及他们所种植和消费的作物中接受了当地印第安文化的许多特点。

探究成果: 在欧洲人发现之前,美洲文明就已经长期存在,并且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例如神秘的玛雅文化,独特的印加文化。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两种文化开始接触和碰撞,而两种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又相互的影响和吸收,如今来自美洲的烟草、可可成为欧洲人重要的生活消费品,而原产于美洲的西红柿、土豆、玉米、则成为欧洲人餐桌上的重要食物。所以世界文明的进步来源于各地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世界的历史则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哥伦布发现美洲就是两个大陆的相遇、两种文明的汇合的提法是有道理的。

在这些大陆相遇和汇合的过程中,对这些大陆上的人民而言到底是黎明的曙光还是通向地狱的灾难?

课堂探究三:曙光还是灾难

1992年是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美国纽约等地区都举行了盛装游行等庆祝活动,但在同一天,波士顿的一家博物馆用用实物图标和数据显示,从15世纪以来,有3000万印第安人被入侵者杀害,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谴责说:这是灭绝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与其说哥伦布是英雄,还不如说是恶魔,正是他在美洲土地上埋下了毁灭的种子。

有人认为新航路的开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曙光;也有人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灾难,请结合相关材料,谈谈你同意哪种看法? 提供材料:

1、新航路对世界影响:(1)教材66页(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新航路对欧洲的影响:教材66页(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

3、新航路开辟对美洲的影响,一是开发美洲,二是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三是传播先进文化,四是将美洲带入世界。

探究成果:曙光:(1)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引起了欧洲社会的商业革命,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大西洋沿岸的国家相继强大起来、引起了价格革命,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地位上升,加速了欧洲社会旧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给美洲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使美洲融入了世界,这一切无疑充满着新时代的曙光,灾难:但对于美洲居民来说,这些西方的殖民者就是血腥和贪婪的强盗,他们掠夺金银、屠杀当地土著居民,使他们遭受灭顶之灾,从这些方面看他们的到来无疑是是一种灾难。

历史的重大事件往往会给每个国家和民族提供机遇和挑战,新航路的开辟对于古老的中华民族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课堂探究四:机遇还是挑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展开了世界文明史转折的序幕,1500 年之前,是先进的东方,落后的 西方;1500年之后,是先进的西方,落后的东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 自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最终走上了闭关锁国的不归路,其后的几百年间,曾经如神话般的中华帝国衰落了,而自哥伦布始,西方资本主义开始了殖民扩张。

--《西方文明进程》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面对海洋时代的开启,面对突入其来的西方文明,对于古老的中华帝国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

探究成果:

机遇:(1)利用广阔的海外市场,发展海外贸易,增强国家实力,(2)新航路的开辟,开启的欧洲历史的海洋时代)开启海洋时代,建立海上强国(当时的中国先进先进的航海技术,郑和下西洋的航队规模是任何一个欧洲的远洋航队所无法比拟的)挑战:(1)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沿海地区),(2)冲击传统的生活方式(自由开放(行为)、日出而作)、思维方式(大胆追求财富、先义后利)、经济观念(商品经济、小农经济)

总结:面对这样的挑战,庞大而古老的中华帝国却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国家和人民,中华帝国没有为迎接机遇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没有足够的胆量和魄力丢掉传统,勇敢地走向海洋,于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落伍于的世界的发展潮流,开启了近代百年的耻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

结束语:今天我们从偶然还是必然、发现还是相遇、曙光还是灾难、机遇还是挑战四个方面重新解读了新航路的开辟—--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究竟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呢?新航路的开辟者以灿烂的心态和勇敢的姿态创新了历史,今天的我们通过重新解读这段历史,用它来对照自己,反省自身,进而把握时代所赋予我们的机遇,成就自己的人生。这或许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真谛!

新乡市一中 王莉莉

篇2:新航路开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经过,通过东西方航海壮举的比较,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3、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过程与方法:

1、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扮演航海家角色,感知历史,从而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2、利用地图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3、通过对比分析进行问题探究,进一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对世界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中西航海史上的壮举,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正确认识本民族存在的问题,培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人文精神;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体会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进步性,以及该过程与结果的非正义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三、教学思路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东方的诱惑(即原因和条 件),新航路的开辟(即经过),走向汇合的世界(即影响)。其中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 响是重点,经过比较简单,学生可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动态航程地图,给学生以 直观印象,按时间顺序打出四次航海的人物、时间、路线,并指出其航行方向。为了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可再现历史情境,在课前找四位同学搜集资料,分别描述四次航海的经历; 影响方面主要通过阅读课本和补充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教师加以指导并进行总结。三部分内容讲授完毕,可设计一个探究问题,对郑和下西洋和开辟新航路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教师可制作表格辅助学生理解,从广度、深度上进行挖掘,开拓学生思维,加深对新航路开辟原因和影响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实现历史的人文主义教育功能。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5、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现代世界地图比较

提问:从地图上可以看出,15世纪时欧洲人只认识到欧洲、亚洲、非洲一些地方,对整个世界认识还十分模糊。但是到16世纪,同学们会发现,欧洲人的世界观已经与当代世界观非常接近,转变的关键事件是什么?

下面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情况。由此导入新课。【新课讲授】

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新航路”?关键在于“新”字,顾名思义,这种说法是相对于旧航路而言。由于欧洲人对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商品特别喜爱,因此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是怎样的呢?给出图片《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分析:

从图上看,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大致有三条,陆路一条,中国商品由中国和阿拉伯商人从陆上丝绸之路经中亚沿里海、黑海到小亚细亚,再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欧洲;其余两条海陆并用,一条由海上丝绸之路到波斯湾,通过阿拉伯商人经两河流域、叙利亚转运到地中海,再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西欧;另一条由海上丝绸之路抵达红海,再穿越苏伊士地峡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入地中海,再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西欧。传统航路都要经过地中海东岸,再转运欧洲。新航路则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通往东方。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新航路。既然有传统商路,西欧各国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又具备了什么条件?

(一)东方的诱惑

1、根本原因: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货币日益 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2、直接原因:东西方商路受阻。

3、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物质条件:大规模船队、物资和资金。

(2)航海技术:普遍安装了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确保在大海航行不会迷失方向。(3)造船技术:已能制造多桅快速帆船,装载量大、吃水深,易操作,适于远洋航行。(4)地理知识:当时欧洲普遍流行地圆学说;绘图技术提高。

(5)军事装备:海船上安装了火炮,军事威力大大增强,使探险家信心倍增。

4、其他因素

(1)

14、15世纪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思潮是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 人性,反对中世纪神学世界观,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 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欧洲才出现了一批向茫茫大海挑战的 探险者。

(2)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3)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七、课堂练习

学习新航路的开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的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 之间开辟了多条航线,并且在中国与东非之间建立起经常的海上交通。郑和是最早的洲际航 海家,他开创了横渡印度洋的洲际航海历史,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开辟新航路和郑和下 西洋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但它们有许多不同之处。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资料对哥 伦布远航美洲和郑和下西洋进行了比较,下面就请同学们说一说比较的结果和感想。

八、课堂小结

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 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

九、课后作业

篇3:《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马可·波罗行记》、寻金热、商业危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迪亚士抵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2)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和主客观条件;欧洲航海家们的表现具有两重性, 是“非正义的进步性”。

(3) 运用: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造成的不同结果, 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用图表分析、引用史料、问题探究、表格归纳、地图动态演示、史料分析、情境创设、历史比较、讲述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 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反映了资本扩张唯利是图的实质;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有重大作用。

(2) 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认识当时的中国科技在航海造船方面仍具有先进性。

(3) 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 该过程及结果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Ⅱ.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片《郑和下西洋》片段。

教师:同学们看完这段影片, 可以了解到“郑和下西洋”的哪些信息呢?

学生发表看法和感受。

教师:从这段影片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郑和下西洋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82年, 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 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 比世界上所有航海家的航海活动都早。可以说郑和是历史上最早、最伟大、最有成绩的航海家。但是郑和下西洋的千古绝唱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影响却迥然不同。郑和在最后一次海上远征后, 明朝颁布了禁海令, 彻底放弃了海上权益, 而同时代的欧洲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 控制了东西方海上贸易, 称雄于世界。

为什么中西方的航海结果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导致欧洲人勇于航海、不惜冒险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今天, 我们来学习《开辟新航路》, 让我们一起去打开这个谜团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体现“凝神、起兴、点题”的六字原则。通过影片材料和中西对比讲述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之中, 然后水到渠成, 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师生互动】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西欧最先探索新航路的国家是哪两个吗?” (学生回答西班牙和葡萄牙。)

教师再设问:当时西欧各阶层的人士不在家安心生活, 为什么要费尽周折、千辛万苦去开辟新航路呢?

【角色扮演】

教师:现在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欧的君主、贵族、商人、农民和传教士五个角色, 说一说各自冒险出海、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1:我是君主……

学生2:我是贵族……

学生3:我是商人……

学生4:我是农民……

学生5:我是传教士……

教师:同学们的角色扮演及回答表现都很好。那么你们这些西欧人是凭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去开辟新航路的呢? (学生回答冒险进取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 再现历史情境,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多媒体投影:“《马可·波罗行记》图片”和两段材料。

材料一:“据有黄金, 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 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 以代石板, 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由是此宫之富有无限, 言之无人能信。”

——摘自《马可·波罗行记》

材料二: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 黄金是财富, 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拯救出来, 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教师:15世纪前后, 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 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主要财富的标志。货币成为普通的交换手段, 特别是金币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 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 希望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但在当时去东方的商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学生 (看书后回答) :15世纪中叶, 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 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 甚至劫掠过境商旅。因此, 很多西欧人都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现在陆路受阻, 只能寻找海上通道, 假如要你组织一次成功的远洋航行, 你看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1:我需要一艘能抵抗大风大浪的船, 而且这艘船上还装有指南针, 以不至于在大海中迷失方向。

学生2:还需要有懂地理知识的学者, 给我们的远航指点迷津。

学生3:要有充足的物质储备, 能够保证航海过程中的各种必需。

学生4:国家的支持。

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船》。

教师:那时候, 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 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因此, 他们都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其中葡萄牙亨利王子有“航海家”的美誉, 他本人的航海冒险推动了葡萄牙海外探航的发展。

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航海仪器——星盘》和《地圆学说》。

提问: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教师: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罗盘针传入欧洲后, 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一双眼睛。正是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 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15世纪起, 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就不断有人在探索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假设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让学生讨论与回答, 各抒己见, 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多媒体投影显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根本原因) 。

2.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白银的强烈追求。

3.宗教因素: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4.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5.商业危机:奥斯曼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直接原因) 。

6.国家因素:葡萄牙、西班牙王国的支持。

7.客观条件: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

其中经济根源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前面五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后面两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学习探究】

1.从上述诸因素中, 你能看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有哪些? (提示:寻金、求财、通商、传教、殖民等等)

2.他们为什么向东方蜂涌而来? (提示:《马可·波罗行记》的刺激;传统贸易的影响;对其他地区不了解等)

3.从这些狂热的动机中你预感到了什么? (提示:抢劫、掠夺、屠杀、殖民统治等)

正是这些西欧人的狂热冒险开辟了新航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探究的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寻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经过)

【角色扮演】

教师: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这些航海家在500多年前走在了探寻新航路的最前列。今天, 让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历程。现在请第一、二、三、四小组分别代表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四个船队, 讲述你们的航海历程及其中的艰辛。看哪个代表队讲得最好。

学生小组1:我们是迪亚士船队……

学生小组2:我们是达·伽马船队……

学生小组3:我们是哥伦布船队……

学生小组4:我们是麦哲伦船队……

在学生讲述的同时, 教师在进行上述四个船队探寻新航路地图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 让学生模拟历史情境, 体会历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教师:刚才每组代表的表现非常不错, 讲述清楚, 生动形象, 让我们了解了四位航海家的冒险历程, 以及“好望角”“印第安人”“太平洋”等名称的由来。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个练习“填填看”, 看谁准确、快速。

注:①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②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抵达非洲西南的好望角。④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⑤为达·伽马直航印度奠定基础。⑥证明地球是圆的。⑦开辟了西欧直航亚洲的航线。⑧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学生做完练习后) 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 现在我们看几幅图片。

多媒体分别投影图片:《达·迦马在航行中》《达·伽马像》《哥伦布——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的船队横越大西洋》《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登陆 (1492年10月12日) 》《葡萄牙里斯本地理大发现纪念碑》《麦哲伦 (1480~1521年) 》《在这幅1650年的地图上, 标有分隔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的麦哲伦海峡》

【同步检测】阅读课本第82页“学思之窗”及下表, 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思考:对比郑和与哥伦布等人的航海, 你认为应该分别对他们作怎样的评价? (提示: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不完全一致)

(学生回答后) 教师:哥伦布等人的动机是攫取黄金和财富, 所到之处进行殖民占领和掠夺屠杀, 这分明是一种罪恶。但是, 他们在探索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钦佩, 他们探索的结果客观上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郑和的航行虽是15世纪的壮举, 但影响有限。这种影响上的差异主要是时代背景不同造成的。

多媒体显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评价最新研究”。

哥伦布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 扮演了一个殖民者的不光彩角色, 给拉丁美洲各族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和痛苦, 对这一点, 学者都给予严厉谴责。但在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总体评价上, 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 哥伦布的远航是在封建社会末期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 对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有推动作用,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二是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严重阻碍了被奴役国家历史的发展, 但却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 它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是沉重打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的世界观。

第二种意见认为, 印第安人是在哥伦布到来之后才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的, 实际上这种“文明”意味着杀戮和种族灭绝;哥伦布开辟的大西洋航路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固然有促进作用, 但对印第安人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从这一点出发, 哥伦布的远航必须全盘否定。

教师:从最新的学术研究来看,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果既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又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我们在认识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 在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的时候, 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而应客观、全面地进行辩证的评价, 既不能全盘肯定, 也不能全盘否定。那么, 新航路开辟的完成对世界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我们该如何全面、客观地去评价它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思之窗”, 以及学术动态的思考和研究, 让学生学会、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世界会合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开动脑筋, 说一说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学生1: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2:使世界真正地联成一个整体……

学生3: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学生4: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学生5: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扩张的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的学习过程, 创设思维情境, 激发学生踊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了学生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有理有据, 真不错!现在我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归纳总结一下。

多媒体显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经济方面

(1) 商业革命:①地理大发现, 殖民扩张的开始;②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和扩大;⑤欧洲贸易中心也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 他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葡萄牙和西班牙还率先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据点, 殖民扩张从此开始。

多媒体投影:西红柿、玉米、茶叶、烟草、象牙等图片。商人们通过这些航路, 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 非洲的黄金和象牙, 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从此,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 大大推动了欧洲商业的发展, 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 价格革命:①美洲金银流入西欧, 物价上涨, 货币贬值;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 大量贵重金属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 造成金银价格下降, 物价猛涨。

在价格革命过程中, 新兴的工商业主和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封建主势力衰落, 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这一过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方面:加速了西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阶级关系的变化) 。

3.科技思想文化方面:①地圆学说, 动摇教会的权威;②加快世界文明的融合。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动摇了欧洲中世纪教会“天圆地方”学说的权威地位, 有利于欧洲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 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 开始了汇合交融, 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总之,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相对隔绝进一步走向统一, 推动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此后的世界历史才更像一部真正的世界历史, 因此有的学者就认为世界近代史应该从1500年左右开始。

【课堂总结】

多媒体投影知识结构:

教师:本课主要讲述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其中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是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正是新航路开辟伴随着殖民扩张的开始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世界历史才真正具有了世界意义, 我们下一节课就一起学习《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延伸新课】

阅读下列图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明清时期的远洋事业与西方相比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参考要点:中国方式的航海规模庞大, 以宣扬国威为目的, 造成了重大损耗, 再加上明清闭关自守, 实行海禁, 航海事业每况愈下。欧洲方式的航海, 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促进了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远洋事业蒸蒸日上。

【教学升华】

历史早已反复证明, 一个海洋大国或濒海大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海军兴则海权兴、国家强;反之, 海军弱则海权弱、国家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中国海军呼唤航空母舰”。

Ⅲ.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路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 (导学式) 教学模式和思路, 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 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 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 突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等重点、难点内容, 点拨思路, 启导分析, 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二、教学特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而且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即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本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课前准备充分

(1) 阅读本课, 完成预习提纲中的相关要求。

(2) 到书店中买迷你型地球仪 (约2元钱) , 在上面标出新航路开辟线路图。

(3) 阅读配套的彩色地图册中本课相关内容, 上课时打开备用。

(4) 自己模拟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中的任何一位, 写一篇航海日记,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航海经历 (注意:要考虑各位航海家的实际情况) 。

(5) 阅读本单元第二节内容和高中历史必修Ⅲ中“文艺复兴”的有关知识。

(6) 上网查寻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 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2.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本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课前给学生提供查阅资料的网站和阅读的书籍;在课堂展示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和进行教学反馈。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无论是课前的资料收集、分析、整理以及上课过程中的积极回答问题、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3.拓展教材

本教学设计没有局限于课本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影响的分析, 而是补充了大量的课外材料, 用课外充实课内, 拓展和深化课内, 使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 相得益彰。

篇4:《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马可·波罗行记》、寻金热、商业危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迪亚士抵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2)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和主客观条件;欧洲航海家们的表现具有两重性,是“非正义的进步性”。

(3)运用: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用图表分析、引用史料、问题探究、表格归纳、地图动态演示、史料分析、情境创设、历史比较、讲述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反映了资本扩张唯利是图的实质;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有重大作用。

(2)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认识当时的中国科技在航海造船方面仍具有先进性。

(3)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该过程及结果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Ⅱ.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片《郑和下西洋》片段。

教师:同学们看完这段影片,可以了解到“郑和下西洋”的哪些信息呢?

学生发表看法和感受。

教师:从这段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郑和下西洋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82年,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比世界上所有航海家的航海活动都早。可以说郑和是历史上最早、最伟大、最有成绩的航海家。但是郑和下西洋的千古绝唱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影响却迥然不同。郑和在最后一次海上远征后,明朝颁布了禁海令,彻底放弃了海上权益,而同时代的欧洲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控制了东西方海上贸易,称雄于世界。

为什么中西方的航海结果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导致欧洲人勇于航海、不惜冒险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开辟新航路》,让我们一起去打开这个谜团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体现“凝神、起兴、点题”的六字原则。通过影片材料和中西对比讲述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之中,然后水到渠成,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师生互动】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西欧最先探索新航路的国家是哪两个吗?”(学生回答西班牙和葡萄牙。)

教师再设问:当时西欧各阶层的人士不在家安心生活,为什么要费尽周折、千辛万苦去开辟新航路呢?

【角色扮演】

教师:现在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欧的君主、贵族、商人、农民和传教士五个角色,说一说各自冒险出海、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1:我是君主……

学生2:我是贵族……

学生3:我是商人……

学生4:我是农民……

学生5:我是传教士……

教师:同学们的角色扮演及回答表现都很好。那么你们这些西欧人是凭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去开辟新航路的呢?(学生回答冒险进取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多媒体投影:“《马可·波罗行记》图片”和兩段材料。

材料一:“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有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摘自《马可·波罗行记》

材料二: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教师:15世纪前后,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主要财富的标志。货币成为普通的交换手段,特别是金币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希望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但在当时去东方的商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甚至劫掠过境商旅。因此,很多西欧人都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现在陆路受阻,只能寻找海上通道,假如要你组织一次成功的远洋航行,你看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1:我需要一艘能抵抗大风大浪的船,而且这艘船上还装有指南针,以不至于在大海中迷失方向。

学生2:还需要有懂地理知识的学者,给我们的远航指点迷津。

学生3:要有充足的物质储备,能够保证航海过程中的各种必需。

学生4:国家的支持。

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船》。

教师:那时候,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因此,他们都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其中葡萄牙亨利王子有“航海家”的美誉,他本人的航海冒险推动了葡萄牙海外探航的发展。

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航海仪器——星盘》和《地圆学说》。

提问: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教师: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罗盘针传入欧洲后,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一双眼睛。正是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15世纪起,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就不断有人在探索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假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讨论与回答,各抒己见,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多媒体投影显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白银的强烈追求。

3.宗教因素: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4.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5.商业危机:奥斯曼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

6.国家因素:葡萄牙、西班牙王国的支持。

7.客观条件: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

其中经济根源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前面五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后面两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学习探究】

1.从上述诸因素中,你能看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有哪些?(提示:寻金、求财、通商、传教、殖民等等)

2.他们为什么向东方蜂涌而来?(提示:《马可·波罗行记》的刺激;传统贸易的影响;对其他地区不了解等)

3.从这些狂热的动机中你预感到了什么?(提示:抢劫、掠夺、屠杀、殖民统治等)

正是这些西欧人的狂热冒险开辟了新航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探究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寻通向东方的新航路(经过)

【角色扮演】

教师: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这些航海家在500多年前走在了探寻新航路的最前列。今天,让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历程。现在请第一、二、三、四小组分别代表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四个船队,讲述你们的航海历程及其中的艰辛。看哪个代表队讲得最好。

学生小组1:我们是迪亚士船队……

学生小组2:我们是达·伽马船队……

学生小组3:我们是哥伦布船队……

学生小组4:我们是麦哲伦船队……

在学生讲述的同时,教师在进行上述四个船队探寻新航路地图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境,体会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教师:刚才每组代表的表现非常不错,讲述清楚,生动形象,让我们了解了四位航海家的冒险历程,以及“好望角”“印第安人”“太平洋”等名称的由来。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个练习“填填看”,看谁准确、快速。

注:①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歐洲的环球航行。②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抵达非洲西南的好望角。④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⑤为达·伽马直航印度奠定基础。⑥证明地球是圆的。⑦开辟了西欧直航亚洲的航线。⑧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看几幅图片。

多媒体分别投影图片:《达·迦马在航行中》《达·伽马像》《哥伦布——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的船队横越大西洋》《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登陆(1492年10月12日)》《葡萄牙里斯本地理大发现纪念碑》《麦哲伦(1480~1521年)》《在这幅1650年的地图上,标有分隔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的麦哲伦海峡》

【同步检测】阅读课本第82页“学思之窗”及下表,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思考:对比郑和与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你认为应该分别对他们作怎样的评价?(提示: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不完全一致)

(学生回答后)教师:哥伦布等人的动机是攫取黄金和财富,所到之处进行殖民占领和掠夺屠杀,这分明是一种罪恶。但是,他们在探索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钦佩,他们探索的结果客观上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郑和的航行虽是15世纪的壮举,但影响有限。这种影响上的差异主要是时代背景不同造成的。

多媒体显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评价最新研究”。

哥伦布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殖民者的不光彩角色,给拉丁美洲各族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和痛苦,对这一点,学者都给予严厉谴责。但在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总体评价上,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哥伦布的远航是在封建社会末期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对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有推动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二是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严重阻碍了被奴役国家历史的发展,但却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它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是沉重打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的世界观。

第二种意见认为,印第安人是在哥伦布到来之后才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的,实际上这种“文明”意味着杀戮和种族灭绝;哥伦布开辟的大西洋航路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固然有促进作用,但对印第安人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可言,从这一点出发,哥伦布的远航必须全盘否定。

教师:从最新的学术研究来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果既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又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我们在认识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在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的时候,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而应客观、全面地进行辩证的评价,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那么,新航路开辟的完成对世界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我们该如何全面、客观地去评价它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思之窗”,以及学术动态的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学会、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世界会合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开动脑筋,说一说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学生1: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2:使世界真正地联成一个整体……

学生3: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学生4: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学生5: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扩张的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的学习过程,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踊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理有据,真不错!现在我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归纳总结一下。

多媒体显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经济方面

(1)商业革命:①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的开始;②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和扩大;③欧洲贸易中心也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葡萄牙和西班牙还率先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据点,殖民扩张从此开始。

多媒体投影:西红柿、玉米、茶叶、烟草、象牙等图片。

商人们通过这些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推动了欧洲商业的发展,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价格革命:①美洲金银流入西欧,物价上涨,货币贬值;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重金属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

在价格革命过程中,新兴的工商业主和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这一过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方面:加速了西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阶级关系的变化)。

3.科技思想文化方面:①地圆学说,动摇教会的权威;②加快世界文明的融合。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动摇了欧洲中世纪教会“天圆地方”学说的权威地位,有利于欧洲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总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相对隔绝进一步走向统一,推动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此后的世界历史才更像一部真正的世界历史,因此有的学者就认为世界近代史应该从1500年左右开始。

【课堂总结】

多媒体投影知识结构:

教师:本课主要讲述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其中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难点是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正是新航路开辟伴随着殖民扩张的开始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界历史才真正具有了世界意义,我们下一节课就一起学习《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延伸新课】

阅读下列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航海组织、任务对照表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明清时期的远洋事业与西方相比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参考要点:中国方式的航海规模庞大,以宣扬国威为目的,造成了重大损耗,再加上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事业每况愈下。欧洲方式的航海,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远洋事业蒸蒸日上。

【教学升华】

历史早已反复证明,一个海洋大国或濒海大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海军兴则海权兴、国家强;反之,海军弱则海权弱、国家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中国海军呼唤航空母舰”。

Ⅲ.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路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二、教学特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而且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本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课前准备充分

(1)阅读本课,完成预习提纲中的相关要求。

(2)到书店中买迷你型地球仪(约2元钱),在上面标出新航路开辟线路图。

(3)阅读配套的彩色地图册中本课相关内容,上课时打开备用。

(4)自己模拟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中的任何一位,写一篇航海日记,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航海经历(注意:要考虑各位航海家的实际情况)。

(5)阅读本单元第二节内容和高中历史必修Ⅲ中“文艺复兴”的有关知识。

(6)上网查寻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2.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本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课前给学生提供查阅资料的网站和阅读的书籍;在课堂展示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和进行教学反馈。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无论是课前的资料收集、分析、整理以及上课过程中的积极回答问题、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解决问题,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3.拓展教材

本教学设计没有局限于课本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影响的分析,而是补充了大量的课外材料,用课外充实課内,拓展和深化课内,使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不断地探讨最佳方案。同一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它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并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便较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历史教学从描述、记忆、感知历史提升到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理解的层面,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教学实践证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成功的。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JG10317)

篇5:开辟新航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概述新航路开辟的大致经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问题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营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做到论从史出,有理有据,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深刻认识他们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联系做出的重要贡献;(3)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但随之开始的殖民活动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

后和贫困,认识到这一过程与结果的非正义性,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

教师口授并展示幻灯片,与学生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经过和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过程】(共45分钟)

【导入新课】(2分钟)在英语中,有一个和航海有关的短语“when someone’s ship come in home”,如果仅从字面翻译的话,就是“当某人驾船归来时”的意思,可是这个短语却引申为“变成富翁时、事业发达时”的意思。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在英语中航海归来就意味着变成富翁、事业发达呢?这个航海短语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是不是曾经发生过什么,其影响竟能将航海渗入到一种语言中?而答案就在我们今天所学内容中。现在我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第5课——开辟新航路。

【讲授新课】(40分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何为新航路?说到新航路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旧航路,也就是说传统的贸易通道,一般意义上,传统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路,即传统的“丝绸之路”,从君士坦丁堡登陆,经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亚,再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国。另两条是海路:一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一条从埃及经红海至波斯湾,再换船到印度和中国。而新航路则主要是指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欧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既然东西方之间有贸易通道,为什么西欧国家仍要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开辟新航路呢?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一、东方的诱惑(15分钟)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寻金热”的出现——社会根源

用PPT展示“西欧商人清点货币图”,观察画中的女主人公,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提问】图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干什么,表现他们怎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教师解答】男人在数金币和银币,女人眼睛紧紧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而没有专心看书,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对金钱的崇拜。

【教师讲述】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增加收入,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货币和黄金的需求量急增,但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而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这就导致了欧洲人寻金的渴望。

(2)《马可·波罗行纪》的广泛流传

【材料一】《马可·波罗行纪》中说: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材料二】《马可·波罗行纪》对十五世纪以来的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年)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行纪》中加了45处的标记。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

──杨志玖《马可·波罗在中国》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通往亚洲大陆的陆路交通路线,介绍了中国、中亚、西亚及南亚地区的地理状况和繁荣富庶景象,介绍了东方高度发展的文明和文化,使欧洲人大开了眼界,被当时人称之为“世界一大奇书”。尤其是书中描写北京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涂满金银

等内容,把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

【教师总结】由此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3)原有的东西方商路受阻——直接原因

商业危机:十五世纪中叶后,奥斯曼帝国势力强大,占领地中海东部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通商要道,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然没有完全中断,但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和长期战争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商旅裹足不前。从此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却迅猛上涨,欧洲上流社会不惜高价采购,导致贸易严重入超,贵金属大量外流,财政不堪负担。因此东西方商路受阻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4)其他因素

摆脱**的需要。当时的欧洲正处于严重的**之中,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传播基督教是重要推动力。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这也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于是欧洲探险家们的传教热情和他们对东方黄金、香料和其他财富的追求交织在一起,二者共同构成了地理大发现的精神和物质动力。这样就使得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大事,然而纵观这些

因素,我们不得不综合考虑15世纪社会条件能否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去实现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理大发现。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教师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你才能够远洋航行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小组意见,由每组代表发言,并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事实上,在中世纪初期,西欧的造船技术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以后,随着地中海贸易的兴隆,西欧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至14世纪末期,西欧的船只多为单桅,只适合内海或沿岸航行,尚不具备深入大洋进行长距离远航的条件。15世纪之后,这种情况有了重大的改变,其主要标志是出现了多桅帆船。15世纪20年代,北欧诸国生产出二桅帆船,50年代的意大利出现了三桅轻快船。这些船既装有横帆,也装有三角帆;既可顺风航行,也可逆风航行,能够适应大洋的复杂气候条件。

罗盘针的普遍使用,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改进。罗盘以及从阿拉伯传入的用于计算纬度的星盘广泛应用于航海。

另外这一时期欧洲已开始流行地圆学说,加上绘图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经度和纬度做绘图坐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画面。特别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更是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主观条件,使其成为可能。

此外还有14、15世纪在欧洲星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它的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开拓进取,征服大自然,大胆的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正是在这些因素和条件的支持下西欧的探险家们率先踏上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通过以上五方面的条件,说明当时西欧人已具备了远洋航行的可能性。尤其要突出:中国罗盘针在欧洲海船上的广泛应用,对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二、新航路的开辟(经过)(10分钟)

1.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活动(1)迪亚士--第一次到达好望角。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领三艘轻便帆船从葡萄牙的里斯本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将其命名为风暴角,回国后葡萄牙国王将其重新命名为“好望角”。

(【幻灯片显示】迪亚士航海路线图)(2)达·伽马--第一次开辟通往印度的航线。

十年后(1497-1498年)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绕过好望角,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到达印度南

端的卡里库特之后返回欧洲,开辟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幻灯片显示】达伽马航海路线图)2.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活动(1)哥伦布--第一次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是意大利航海家,出身于毛纺织匠家庭,年轻时当过水手,经常在地中海和北海航行。15世纪末欧洲兴起的黄金热和《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哥伦布深受其影响。1492年8月,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三艘帆船和87名水手从巴罗斯港出发,开始了第一次航行。他一路向东经过70天的艰苦航行,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他于10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的瓦特林岛,接着又到了古巴(他以为是中国)和海地(以为是日本)并宣称发现了亚洲的一部分,于次年3月沿着理想的航线返回西班牙。

在以后的8-10年间,哥伦布分别于1493年、1498年、1501年又进行了三次西航。其中1493年到达多米尼亚等地后,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先后发现了加勒比海内的所有重要岛屿,以及中美洲地峡和南美洲大陆。到达了洪都拉斯、巴拿马等地,于1504年回国。然而遗憾的是,哥伦布至死都认为自己已经抵达了亚洲,他坚持自己的错觉,鼓舞人们进一步勘探南北美洲,直到在墨西哥和秘鲁发现大笔财富。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梦想中的亚洲,但是他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新航路。

从后来历史的发展来看其结果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和积极贡献的。它促进了新旧大陆物产的交换与传播,比如玉米、马铃薯、花生、橡胶、可可、烟草等等。尤其是玉米,哥伦布把它带回西班牙,1496年由葡萄牙人传到亚洲的爪哇,大约于16世纪初传入中国;马铃薯18世纪后期英国人把它带到印度传入亚洲,大约19世纪从南阳传入中国。结束了美洲的孤立状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幻灯片显示】哥伦布发现美洲航海路线图)(2)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环球航行。

1519年,葡萄牙贵族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幻灯片显示】麦哲伦全球航海路线图)

1519年,葡萄牙贵族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和266人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的霍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他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海岸,沿岸向南航行,寻找横穿美洲大陆的海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520年11月28日穿过一个海峡到达了美洲西岸的大洋,这个海峡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船队此时只剩下三条,他们在大洋上向西航行了110天,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们便命名这个大洋为太平洋。1512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因参与岛上土著部族的战争,麦哲伦受重伤而死,余下的人分两条船逃离了菲律宾。他们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其中一条船在途中被葡萄牙海军俘去,1522年仅存的维多利亚号船和18名船员回到了西班牙。麦哲伦的全球航行历时三年,实现了从西方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计划,用确凿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地缘学说的正确性。

【教师引导】【材料三】像葡萄牙这样一个既狭小又贫穷的国家,在欧洲邻国的欺凌下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在欧洲进行领土扩展,所以向海外扩张对其来说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葡萄牙面向大西洋的地理位置因此转化为商业上的优势。„„当时,葡萄牙国内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也都有利于它采取扩张主义。1383—1385年的革命确立了阿维什王朝的统治地位。该王朝对其国内那批人数虽少但处于发展中的商业中产阶级的抱负基本上表示认同,并认识到从葡萄牙对海外扩张的势力中所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

15世纪和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伊比利亚人的开创精神与欧洲人的广泛参与相结合。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王国有着别具一格的十字军征战的宗教热情,也位居于适合进行海洋探险的理想的地理位置。

──戴维·阿诺德著《地理大发现》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24页【学思之窗】思考为什么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在新航路开辟方面走在前面? 【学生回答】【教师解答】①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一地理位置有利于它们向海外发展。②两个国家都掌握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在航海技术上比较先进。③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航所必需的装备。④新航路的开辟也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情绪有关,他们在对外扩张时也把传播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13分钟)

【教师提问】无形之手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它又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展示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的示意图和新航路开辟的示意图)【教师讲述】

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教师引导】【材料四】(1)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2)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联系加强,贸易的范围扩大、贸易的数量增加、贸易的品种增加、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以欧中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葡、英以及尼德兰所代替,其直接表现是世界市场 的扩大、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16世纪中叶,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而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新的信贷金融机构,以及股份公司、交易所等相继出现。这些都使得西欧早已萌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3.价格革命:贸易的发展,对金银的掠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的整体性联系不仅是在贸易方面,文化,思想、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交流,因此马克思曾说过,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共同作用构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教师总结】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1)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在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

(4)对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白银的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全球: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地理大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起点。它不仅导致了那些被“发现”地区沦落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成为宗主国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产品的出口市场。而且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和英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奠定了基础。

【课外拓展】【材料五】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自是新旧两陆、东西两洋,交通大开,全球比邻,备哉灿烂。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也。而我泰东大帝国,与彼并时而兴者,有一海上之巨人郑和在„„郑和为海上生活者垂三十年,殆无岁不在惊涛骇浪之中,期间稍有息肩者,则成祖崩殂后六年间耳。迨宣宗中叶,复举壮图,辟地最远,而和亦即老矣。其经略海外之事实,史文阙如,不能具详,但纪其俘三佛齐王、锡兰王、定苏门答剌之乱,其武功之伟,可见一斑。

———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被摩尼康谷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教师引导】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而在15世纪初中国也有一次伟大的航海之旅,这就是郑和下西洋。15世纪初,中国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于1403—1433年之间先后七次“下西洋”远航,先后到达印尼、东南亚、印度、伊朗、阿拉伯、非洲等,亚、非三十余国,最远抵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的蒙巴萨,开辟了从印度直达东非的最短航程,是世界航运史上规模空前的壮举。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五的内容试比较这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教师解答】郑和下西洋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进行的,自然经济带有封闭性,其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商品经济带有开放型,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富。因此两人的航海之旅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前者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流,后者不仅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学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比较,这个题目我们将会留作课后书面作业,下节课我们回请部分同学来回答。

【课程总结】(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与此同时新航路开辟的成功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改

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趋势;欧洲国家开始对亚、非、美洲进行政治控制、经济剥削和文化侵略,改变了东西方关系;各大洲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由于这种联系建立在侵略、奴役的基础上,必将引起被侵略国家和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勇敢探索的航海家们开辟了新航路,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布置作业】(2分钟)

1.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

2.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世界”是怎样被发现的,并分析其影响。

【板书设计】

正板书:

第1课 开辟新航路

一、东方的诱惑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社会根源:“寻金热”的出现(2)《马可·波罗行纪》的广泛流传(3)直接原因:原有的东西方商路受阻

(4)其他因素:摆脱**的需要,传播基督教是精神动力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二、新航路的开辟(经过)1.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活动(1)迪亚士--第一次到达好望角。

(2)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环球航行。2.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活动(1)哥伦布--第一次发现“新大陆”。(2)达·伽马--第一次开辟通往印度的航线。三.走向会合的世界

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价格革命

4.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副板书:

新航路 地理大发现 《马可·波罗行记》 地圆说 郑和下西洋

篇6:开辟新航路历史教案教学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和后果;了解四次重要远航经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作答—分析的引导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不断思考、独立学习的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学习,扩宽学生学习知识面,指引学生深入学习。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通过对开辟新航路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步性与灾难性)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设置疑问导学法、合作探究、自主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

【引言】

(展示与农业、手工业、商业相关的图片)当我们在田陇间挥汗如雨、精耕细作时,当我们在为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感到骄傲时,当我们陶醉于城市“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的繁华之中时,西方国家在做什么呢?(承上启下,引入第二单元)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和辨证评价历史问题。(突出重点,让学生整体感知整个单元的具体内容)

【导入新课】

考考你的眼力,从以下三幅地图来看,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世界范围不断扩大,联系不断加强;由局部逐步地走向整体,由相互隔绝逐步走向会合,那么是从什么时候,世界开始走向会合呢?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开辟新航路》。

【新课探究】

●寻“路”——开辟新航路的历程

(课件显示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人图像)他们是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五百多年前,这些航海家们走在了寻找新航路的最前列。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追寻航海家们昔日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足迹吧!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对照地图(用flash制作新航路的线路图),梳理出开辟新航路的历程(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表格的方式完成)。

时间 支持国家 航海家 开辟的航线 1487年 葡萄牙 迪亚士 欧洲—非洲好望角 1492年 西班牙 哥伦布 欧洲—美洲 14 葡萄牙 达·伽马 欧洲—好望角—印度 1519——1522年 西班牙 麦哲伦 首次环球航行 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还可以讲述感触最深的航海家的故事,或者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如:

故事一:1487年迪亚士率三艘帆船在葡萄牙政府的支持下,从里斯本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当船队航行到南纬33度的地方时,平静的海面突然发生了变化,刺耳的风声呼啸着掠过海面,暗蓝色的巨浪,一浪高过一浪,风暴象一头奔腾不羁的野马狂奔而来,三桅帆船东倒西歪,很快其中一艘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另外两艘像树叶一样在海中上下颠簸,狂风将它们向西南方吹去,海岸线不见了,迪亚士一行人飘在茫茫的大海上。船队在风浪中经过两天奋力拼搏,才绕过骇人的海角,驶进风平浪静的非洲西海岸。望着令人生畏的海角,船长将它命名为“风暴角”。

故事二:麦哲伦的船队有五艘船和260多人。船员中有个威尼斯贵族,他的旅途记录描述了难以想象的艰苦。他写道:“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由于饥渴难忍,船员们只好以皮革充饥,但是“它们如此之硬,乃至先得在海水里泡四五天然后烧了再吃;我们还常吃锯末。”许多船员得了坏血病,纷纷倒毙。但是麦哲伦对探险事业一直没有动摇。最后他的同伴完成了他的未竟事业,但是回到西班牙时,只剩下一只船和包括那名贵族在内的18个瘦的人了。

提问:同学们,从航海家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探索的勇气和追求目标的热情是永远不可能泯灭的!)

●探“路”——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15——16世纪,西欧的航海家们从大西洋沿岸出发,向东向西,向着茫无边际的大洋深处远航。面对茫茫大海,面对一无所知的世界,航海家们是需要有非凡的勇气的。那么是什么给了航海家们这样的勇气?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远航呢?这就要我们追溯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一起去探寻在那个时代为什么会有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这样的“勇者”去开辟新航路。

(一)原因

幻灯片演示材料:

材料1:“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

材料2: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他在日夜祈求上帝赐给他产金的土地,因为“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刘景华著《人类六千年》

材料3:15世纪前后,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4: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古部分》

材料5:__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__。……__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__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通向现代世界的5: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分析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吗?(可以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问题一:材料1、2反映出欧洲人当时狂热追求什么?问题二:为什么当时欧洲人狂热追求黄金、白银呢?问题三:如果你是当时的欧洲人,那么如何解决奥斯曼土耳其截断东西方之间商路导致的商业危机呢?问题四:开辟新航路还有什么目的?)

教师总结:1、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

2、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发。(根本原因)

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使得商路不通。(直接原因)

上一篇:大国崛起之法国篇下一篇:(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