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计人员论文

2024-04-13

新审计人员论文(共8篇)

篇1:新审计人员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审计工作的责任越来越大,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一个形象呢?笔者不揣认识浅薄,认为新时期的审计人员应该要具备五个“一”。

一是有一颗对党忠诚的心。对党忠诚,也就是对人民的忠诚。作

为一名审计人员,只有忠于党的事业,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决与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才能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遵守党的纪律,努力为党的事业工作;才能大胆揭露问题,自觉当好领导的“参谋”,做好人民群众利益的“卫士”。作为审计人员,只有怀有一颗对党无限忠诚的拳拳赤子之心,才能做到“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党和人民把好经济监督这个关。

二是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审计人员们运用其经验和智慧,以及有效的审计技术方法,逐渐地将隐藏在深处的经济问题挖出来、弄清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审计工作更是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只有敏锐的“慧眼”才能一针见血的查出问题的要害。比如象经济责任审计中,不能只是简单地评价一下经济指标、经济业绩等数字是否真实,还要学会把生态、环境责任等综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做出正确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对领导的科学决策负责,对群众的根本利益负责,才是一名称职的审计人员。

三是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只有思想上坦荡磊落,才能心态平衡、心智明晰,才能无私无畏、胸怀宽广。审计工作涉及部门、企业与个人的切身利益,处于矛盾的焦点。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既不能“独善其身”,更不能“明哲保身”。特别是在对审计结果的撰写、使用和处理上,要求我们每一名审计人员要坚持原则,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要敢于讲真话,敢于报实情,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敢于排除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只有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求真务实,不掺杂个人好恶,秉公办事,领导与群众才会最终理解你、认同你、相信你。此外,作为审计人员,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干审计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而且要耐得住不为人知、无人喝彩、不被理解反而误解的寂寞。只有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是是非非,才能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审计人员的宽阔胸怀和内敛韵味。

四是有一股凛然正气。审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使然,难免会看到许多不规范、不公平甚至违法乱纪的阴暗面,也难免要承受来自多个方面的各种压力、挑战和人情。因此,更要求我们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审计的规章制度办事。当出现不正之风干扰时,不管这种干扰来自哪里,是什么背景,都要敢于抵制;当说情风刮来时,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就要敢于揭露一切违法乱纪行,不怕打击报复、不怕冷嘲热讽,真正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另外,审计人员更要严于律己,有些话别人能说我们不能说,有些事别人能做我们不能做,有些场合别人能去我们不能去。只有这样,才能一身正气,让人信服。

五是有一双清白的手。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作为经济执法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更要严格管好自己的这双手。要在作风上廉洁自律,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言、慎行、慎权、慎情,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必须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把事业看重一点,把得失看轻一点,把名利看透一点。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我们要能经受住糖衣炮弹的侵蚀,要能抵挡住金钱、美色等的诱惑,真正做到非分之利不谋,不义之财不收。同时单位内要加强廉政建设,完善思想汇报、工作讲评、内外评议等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强化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从而真正树立起审计人员公正执法、严以律己的廉洁形象。

篇2:新审计人员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审计部门的工作任务也随之越加的繁杂起来。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相应的负责该项任务的审计人员则被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需要涉及到的各类专业技能,还要熟练掌握审计工作体系的运作发展规律,更要具备高水平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责任感。本文就在新时期审计工作体系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相关办法做出讨论。

关键词:新时期;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综合素质

一、现阶段审计工作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欠缺

就现阶段审计工作而言,各单位普遍存在着缺乏相对独立性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相应的职责检测不明确、不到位,对于检测出来的各种问题没有绝对的处置权利,以致于内审部门对于审计结果相关问题的处理情况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欠缺,难以体现出高水平的审计效果。

2、奖惩措施不够明晰

在各个公司体系的诸多职务部门当中,内审部门担负着一项掌管着防止漏洞、监管检测等重要环节的特殊职务。也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特殊工作性质,在整个审计工作的运作过程当中,不免会涉及到部分部门或者是个别人员的个人利益冲突问题。这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内部评优的合理性。所以,在奖惩制度不够明晰的工作氛围下,就形成了一种做工与收益不成正比的不公平现象。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许多优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端正的工作态度。

3、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不足、能力有限

在现阶段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下,审计工作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的,其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也有着一定的改善。但是,这种局部的、小范围的改良显然还没有达到能够绝对的配合好各项工作以达到很好的进行。其问题主要归咎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均衡、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完善、普遍片中财会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有限、不足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各项工作任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等方面。

二、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各种方法

1、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

各级领导在工作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工作人员的选拔与培养方面。作为领导首先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大力选拔具有一定潜质的工作人员。其次,还要具备宽阔的思维,从多角度考虑,重点培养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只有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地稳步的提高。

2、业务思想两手抓,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各级领导在加强对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高度重视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到对工作人员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提高。因为,作为审计工作人员,其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受到许多来自外界的个人利益的诱惑与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从本质上将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够使其业务能力在合理的途径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够使得审计部门总体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

3、审计工作人员自身在工作过程中从被动到主动的思想转变。

传统的审计工作程序主要以差错、改正、查缺、补漏等环节循环作业。这种简单的监督审计往往就导致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被动应付问题的工作性质,进而就造成了审计工作局限性、单一性进行的不良后果。在现阶段新形势下,我们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建设性思维,进行经营式的、主管控制的审计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通过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系统的规律的分析、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将审计工作上升为一项多功能任务。

从而更高效率地发挥出审计这项工作的特殊作用。

三、做好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1、构建复合式内审体系结构

就现阶段审计工作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了解到,目前审计人员普遍由财会专业人士组成,有专业结构单一性的缺陷。针对这一缺陷,我们应该培训处一批具备管理、政法、传统技术、高新科技等一系列综合知识储备的人才,从而逐步构建出一支知识复合式的审计团队。

2、加强各部门工作经验的交流

在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各类知识培训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统一授课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各个单位、个人之间的学习经验的交流,使得审计工作人员以更高的效率掌握各实用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

3、提高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学历与职称要求

上级审计部门应采取制定相关制度、规则等有效措施,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内接受一定的新型知识学习。例如可以选派部分优秀工作人员参加相应的更高学历培养,或者鼓励广大审计工作人员广泛参加各类专业职称的考核等。

篇3:审计署公布新审计准则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共分七章, 包括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

据审计署有关负责人介绍, 新的审计准则对执行审计业务基本程序作了系统规范, 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 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 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适用于审计机关开展的各项审计业务。

这位负责人说, 新的审计准则的修订和颁布, 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 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又一件大事, 是完善我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大举措, 是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对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

事件事/件EVENTS

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篇4:在新时期如何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关键词:新时期 审计人员 综合能力 综合素质

一、现阶段审计工作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欠缺

就现阶段审计工作而言,各单位普遍存在着缺乏相对独立性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相应的职责检测不明确、不到位,对于检测出来的各种问题没有绝对的处置权利,以致内审部门对于审计结果相关问题的处理情况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欠缺,难以体现出高水平的审计效果。

2.奖惩措施不够明晰

在各个公司体系的诸多职务部门当中,内审部门担负着一项掌管着防止漏洞、监管检测等重要环节的特殊职务。也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特殊工作性质,在整个审计工作的运作过程当中,不免会涉及到部分部门或者是个别人员的个人利益冲突问题。这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内部评优的合理性。所以,在奖惩制度不够明晰的工作氛围下,就形成了一种做工与收益不成正比的不公平现象。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许多优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端正的工作态度。

3.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不足、能力有限

在現阶段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下,审计工作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的,其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也有着一定的改善。但是,这种局部的、小范围的改良显然还没有达到能够绝对的配合好各项工作以达到很好的进行。其问题主要归咎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均衡、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完善、普遍片中财会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有限、不足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各项工作任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等方面。

二、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各种方法

1.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

各级领导在工作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工作人员的选拔与培养方面。作为领导首先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大力选拔具有一定潜质的工作人员。其次,还要具备宽阔的思维,从多角度考虑,重点培养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只有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地稳步的提高。

2.业务思想两手抓,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各级领导在加强对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高度重视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到对工作人员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提高。因为,作为审计工作人员,其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受到许多来自外界的个人利益的诱惑与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从本质上将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够使其业务能力在合理的途径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够使得审计部门总体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

3.审计工作人员自身在工作过程中从被动到主动的思想转变

传统的审计工作程序主要以差错、改正、查缺、补漏等环节循环作业。这种简单的监督审计往往就导致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被动应付问题的工作性质,进而就造成了审计工作局限性、单一性进行的不良后果。在现阶段新形势下,我们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建设性思维,进行经营式的、主管控制的审计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通过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系统的规律的分析、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将审计工作上升为一项多功能任务。从而更高效率地发挥出审计这项工作的特殊作用。

三、做好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1.构建复合式内审体系结构

就现阶段审计工作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了解到,目前审计人员普遍由财会专业人士组成,有专业结构单一性的缺陷。针对这一缺陷,我们应该培训处一批具备管理、政法、传统技术、高新科技等一系列综合知识储备的人才,从而逐步构建出一支知识复合式的审计团队。

2.加强各部门工作经验的交流

在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各类知识培训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统一授课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各个单位、个人之间的学习经验的交流,使得审计工作人员以更高的效率掌握各实用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

3.提高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学历与职称要求

上级审计部门应采取制定相关制度、规则等有效措施,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内接受一定的新型知识学习。例如可以选派部分优秀工作人员参加相应的更高学历培养,或者鼓励广大审计工作人员广泛参加各类专业职称的考核等。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期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也被赋予了更多更丰富的责任。而审计工作体系的关键就在于操作着这一系统正常运行的审计人员群体的整体素质。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改善其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培养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审计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项目。拥有一支这样的高素质团队就能够使审计部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当中,与时俱进、再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左君.浅谈新时期内审人员的必备素质[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06)

[2] 宋万生.浅谈审计质量及其控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3] 华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2)

(责任编辑:刘 璐)

篇5:新审计人员论文

审计,古时是以勾考账簿和考核官吏经济方面的治绩为主;审计,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审计机关,实行了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制度;审计,进入中国经济大发展阶段,于1994年颁布实施《审计法》……时代在变革,审计也在变革;时代在发展,审计更在发展—实践证明只有顺融于时代之涌流,才能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即:‚只有把审计臵于恰当的位臵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宰夫(官职名)‛源于西周最早的审计人,‚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宰夫‛这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恰恰证明 ‚任何主流意识的产生人必先行其步,人的思想必先行其变‛之礼,先进的思想文化必始于人类在发展社会中的求变。因此要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审计人必先融于时代之涌流,审计人必先把自己思想臵于恰当的位臵……

今朝之审计人,选择了审计则选择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必需将忠诚一词臵入心底,此忠诚不仅仅是为人处事的诚信、热忱,而更多的是对法律的信仰、对职业的敬仰、对事实的追求、对人民的深情、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因为它彰显着审计人应有的职业品格,蕴含着审计人特有的价值取向。

今朝之审计人,选择了审计则选择了刚直和坚毅。因为只有拥有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拳拳之心,拥有刚直不阿、不徇私情、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品格,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

今朝之审计人,选择了审计则选择对知识的不断求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自身的高素质,就没有审计的高质量,没有一双火眼金睛,就无法洞察秋毫。正所谓‚基础在账里,功夫在账外‛。所以,要以‚路漫漫‛而‚求索‛不止的执着,以‚积跬步,汇小流‛的豪情而自警、自砺,提高素养,增长才干,最终‚至千里,成江海‛。

今朝之审计人,选择了审计则选择今生的艰苦和清贫。然,在艰苦和清贫中,却要坚守一方经济运行的规范和健康,捍卫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尊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比部‛源于隋、唐时期我国最早的审计机构。又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职(宰夫)到机构的演变,恰恰证明‚审计‛的时代特征性。因此要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审计的体制、机制,即为审计的与时俱进的本质……

谈及新时期的审计,笔者也认为审计模式应得到合适的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审计事业的深入发展,日益丰富的审计实践对搞好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该不难看

出,现行的行政模式审计的独立性还有不足之处,它具有较浓厚的内部监督色彩,因此,从长远角度分析,审计由行政模式转为立法模式势在必行。但是,建立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需要具备几个前提:一是有一个强势的立法机关、权力机构;二是保证审计最高行政长官的任免不受来自外力的干涉;三是保证审计人员和业务经费由立法机关单列等。这几个前提,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同时,从审计为政府服务所发挥的作用看,审计目前仍承担了大量的政府交办任务,审计作为行政执法的一个部门仍起着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审计隶属于政府,在现阶段仍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因此,审计模式的转变尚且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目前,审计只能在现有模式下,既服务于政府,又服务于人大,发挥其双重作用。这也是审计模式处于转型社会而呈现出的过渡性的特点。当审计模式转变为立法型时,审计的行政执法作用将自然消失,只是向人大报告审计结果,由人大对各政府部门进行质询,审计监督就呈现出一种间接的态势。审计尽管失去了行政权力,但审计结果不仅要向人大报告,而且要向公众公开,它对行政权力的制衡大大增强,即有利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公民个人监督作用,也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建立,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立。审计机关的行政体系结构也应得到合理化改进。当前审计署力量较分散,当地方审计机关与地方政府利益不一致时,多导致审计监督效力降低,笔者也认为审计机关应全部收归审计署直管,审计署直接对国务院负责,实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各级政府的有效监督。

再述:‚只有把审计臵于‘恰当’的位臵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坚信,当代审计人必将会走出一条具有共和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之路。

篇6:新审计报告准则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报告,是注册会计师与财务报表使用者沟通所审计事项的主要手段,对增强财务信息的可信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审计报告具有格式统一、要素一致、内容简洁、意见明确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信息含量和决策相关性不高的缺陷,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上对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报告信息含量的呼声日趋强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修订发布了新的国际审计报告准则,在改进审计报告模式、增加审计报告要素、丰富审计报告内容等方面作出了重大改进。

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期望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和决策相关性,以降低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为顺应市场各方的需求,体现审计准则持续趋同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借鉴国际审计报告改革的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启动了审计报告准则的改革修订工作。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起草、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新审计报告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审议通过,财政部批准发布。

本次发布的12项审计准则,最为核心的1项是新制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该准则要求在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增设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披露审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等审计项目的个性化信息。其中,要求注册会计师说明某事项被认定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针对该事项是如何实施审计工作的。该准则仅适用于上市实体的审计业务。除该准则外,“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与治理层的沟通”、“持续经营”、“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等6项准则属于作出实质性修订的准则,另外5项准则属于为保持审计准则体系的内在一致性而作出相应文字调整的准则,这11项准则中,有的条款是仅对上市实体审计业务的规定,有的条款是对所有被审计单位(包括上市实体和非上市实体)审计业务的规定。

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发布实施,将带来三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一是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增强其决策相关性;二是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提高审计质量,回应财务报表使用者对持续经营、其他信息、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关注。

篇7:解读新审计准则

2010-09-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于2010年7月8日经审计长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9月1日刘家义审计长签署审计署第8号令予以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更好地指导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修订后的国家审计准则,特作如下解读:

一、修订的意义

《审计准则》的修订和颁布,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又一件大事,是完善我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审计准则》适用于审计机关开展的各项审计业务,对执行审计业务基本程序作了系统规范,体现了很强的综合性;《审计准则》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运用科学的审计理念和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体现了很强的科学性;《审计准则》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审计二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将行之有效的做法确定下来,体现了很强的实用性;《审计准则》充分借鉴国际政府审计准则的内容和外国审计机关有益做法,体现了很强的国际性。

二、修订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审计工作也得到了深入发展。一是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原有准则需做相应修订,以便与审计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二是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创新审计监督方式方法,积累了许多经验,需要加以总结并通过准则予以规定。三是审计实践也证明,原有准则中的一些规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发展要求,同时原有准则体系比较庞杂,有些准则间部分内容存在交叉重复。原有的准则和规定不能适应审计工作要求,需要加以修订。

三、修订遵循的原则

(一)依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与原有准则保持一定连续性。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的审计法和2010年国务院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对审计机关的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和审计程序等都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此次修订的《审计准则》,作为部门规章,严格依照了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并明确了执行的具体要求,确保审计法律法规全面贯彻落实。同时,对于原有准则,特别是《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一些经过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规定,均吸收到修订后的《审计准则》中,保持审计规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总结多年来审计实践经验,体现中国国家审计特色。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审计机关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

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法定审计职责,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在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基础上,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加强专项审计调查和跟踪审计,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行为,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加大公布审计结果力度,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实践证明,这些基本做法和经验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审计工作发展要求的。修订的《审计准则》主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立足于总结审计实践经验,体现中国国家审计的特色。

(三)借鉴外国政府审计准则的有益内容,努力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国际审计组织和有的外国审计机关相继颁布了审计准则,其中有些基本审计理念和技术方法对我国审计机关也有借鉴意义。此次修订准则,重点借鉴了外国政府审计准则的有益内容,并适当参考了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我国审计规范,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另一方面,借鉴外国政府审计的一些好的内容,努力使修订的《审计准则》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便于加强国际审计交流与合作。

(四)坚持约束与指导相结合,增强《审计准则》的指导作用。修订的《审计准则》适用于中央到县的各级审计机关,适用于审计机关开展的各项审计业务。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和审计项目的不同特点,修订的《审计准则》坚持约束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将一些条款设定为约束性条款、一些条款设定为指导性条款,注重对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相关实质性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审计准则》的适用性和指导作用,便于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贯彻执行。

四、《审计准则》的体系结构

修订前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由一个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若干个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构成。这种体系结构比较零散,相关准则间的内容存在交叉,不便于审计人员系统学习和掌握。此次修订,参考《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体系结构,将原有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通用审计准则规范的内容统一纳入《审计准则》,形成一个完整单一的国家审计准则。在审计准则的下一层次研究开发审计指南,进一步细化相关审计业务操作的具体要求。据此构建起由宪法、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等不同级次规定组成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

按照上述体系结构,《审计准则》正文分为七章,即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共200条。同时,《审计准则》在吸收原有审计准则和相关规定中能够继续适用的内容后,废止了审计署以前发布的28项审计准则和相关规定,并在《审计准则》附件中列明了废止的规定名称。

五、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审计准则》的适用。

1.《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审计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适用于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的各项审计业务和专项审计调查业务。同时,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审计准则》。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案件、与有关部门共同办理检查事项、接受交办或者接受委托办理不属于法定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适用《审计准则》,应当按照其他有关规定和要求办

理。《审计准则》第二条、第四条、第八条和第一百九十七条对此作了规定。

2.《审计准则》条款的具体应用。考虑到我国各级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审计项目之间的差异,为增强《审计准则》的适用性,将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规定为约束性条款,即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都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而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未遵守约束性条款的,应当说明原因,并在审计记录中加以记载。《审计准则》第三条、第十一条和第一百一十一条对此作了规定。

(二)关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要求。

1.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宪法、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从审计机关组织和领导体制、审计职责和权限、审计经费和审计人员履行职务的保护等方面,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作出了规定。《审计准则》第十六条至二十三条主要明确了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的要求,规定了审计机关针对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形应当采取的措施,并对审计机关聘请外部人员的相关要求作了规定。

2.审计职业道德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十分重视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在长期审计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审计职业特色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国际审计组织和许多外国审计机关也制定了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守则。在立足我国审计工作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政府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基础上,《审计准则》第十五条明确了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五项基本审计职业道德,并规定了审计人员遵守各项基本职业道德的要求。

(三)关于审计计划。

1.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程序和要求。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是审计机关对年度审计工作做出的统筹部署和安排,对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保障审计工作科学和有序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工作的指导,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总结我国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审计准则》第三章从调查审计需求、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估、配置审计项目资源,以及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定、调整和执行情况检查等方面,明确了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和执行的要求。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审计机关确定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计划,《审计准则》第三十六条对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项目提出了指导性原则,即对于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中涉及宏观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的事项,跨行业、跨地区、跨单位的事项,涉及大量非财务数据的事项等,可以作为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予以安排。

2.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根据审计实践,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共同实施一个审计项目或者分别实施同一类项目,一般需要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以加强对这些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管理,便于审计结果的汇总和综合利用,确保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形成过程中调查审计需求、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情况,开展进一步调查,对审计目标、范围、重点和项目组织实施等进行确定,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按照审计机关规定的程序审批后,在实施审计起始时间之前下达项目实施单位。《审计准则》第四十七条至第五十一条对此作了规定。

(四)关于审计实施。

1.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要求。为增强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发挥其指导作用,在总结我国审计实践经验并借鉴外国政府审计有益做法的基础上,《审计准则》第四章第一节将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作为项目审计实施的第一个环节加以了规定。

一是明确了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实质性要求。根据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基本要求,运用审计风险理论和重要性原则,首先要求审计组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包括相关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和信息系统控制情况。其次,审计组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结合适用的标准,判断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即风险领域或者风险点。第三,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判断其重要性,评估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即重要风险领域或者重要风险点。在判断重要性时,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的项目一般不需确定量化的重要性水平(金额标准),可只对重要性作出定性判断。第四,在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包括对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审计时间、执行审计的人员等,形成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准则》第五十七条至第七十三条对此作了规定。

二是强调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对大中型或者业务比较复杂的审计项目,审计组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各项业务情况往往不能通过一次调查了解就全部完成,实践中需要将调查了解工作贯穿审计实施过程的始终。随着调查了解的不断深入和审计工作的展开,审计人员应当持续关注已作出的重要性判断和对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是否恰当;对原先作出的不恰当判断和评估结果及时修正,并考虑其他相关情况的变化,调整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即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准则》第七十七条和第七十八条对此作了规定。同时,考虑到调查了解工作的持续性和调查了解已属于项目审计实施工作的组成部分,《审计准则》不再将审前调查作为项目审计工作的一个单独阶段。三是调整了审计实施方案的审批权限。为了使审计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审计应对措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准则》第七十九条和第八十条规定,一般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经审计组组长审定,并及时报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备案;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审计组调整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目标、审计组组长、审计重点和现场审计结束时间,应当报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

2.获取审计证据的要求。获取审计证据是审计实施阶段的核心工作,也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基础。《审计准则》第四章第二节规定了获取审计证据的要求。

一是明确了审计证据应当具有的基本特性。《审计准则》第八十四条至第八十六条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明确了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包括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二是对采取不同审查方法获取审计证据提出了指导意见。《审计准则》第八十八条至第九十一条规定,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事项中选取全部项目进行审查(详查)或者选取部分特定项目进行审查(抽查),也可以进行审计抽样,以获取审计证据。同时,明确了各种审查方法适用的情形以及审查结果是否可用于推断审计事项总体特征。

三是规定了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审计准则》第九十二条规定了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

新操作和分析等7种基本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同时,为了确保审计人员对重要问题查深查透,《审计准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围绕认定问题所依据的标准、事实、影响和原因4个方面获取审计证据。

3.审计记录的类型和内容。为了支持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报告,证明审计人员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便于对审计人员的工作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审计准则》第四章第三节对审计记录作了规定。一是调整了审计记录的类型。在总结我国项目审计中需要记录的事项和原有做法的基础上,《审计准则》第一百零一条和第一百零三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实施过程、得出的审计结论和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作出记录,并将审计记录划分为3种类型,即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取消了审计日记的做法。

二是规范了各类记录的内容和要求。调查了解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情况、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情况和据此确定的审计事项及其应对措施,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重要基础。审计工作底稿主要记录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取得的审计证据的名称和来源、审计认定的主要事实和得出的审计结论及其相关标准,并经审计组组长审核,以支持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每一审计事项均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而不是仅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重要管理事项记录用于记载与审计项目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管理事项。《审计准则》第一百零四条至第一百一十一条对此作了规定。

4.检查重大违法行为的特别规定。在总结我国审计机关多年来查处重大违法行为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审计准则》第四章第四节对检查重大违法行为作出了特别规定,包括检查重大违法行为过程中应当评估的因素、调查了解的重点内容、需关注的异常情况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检查重大违法行为时,除遵守《审计准则》第四章第一节至第三节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上述这些特别规定,以便有效检查重大违法行为,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和经济安全,促进廉政建设。

(五)关于审计报告。

1.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及其编审。依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关于专项审计调查的规定,为督促被调查单位整改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公布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更好地发挥专项审计调查的作用,《审计准则》将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作为向被调查单位出具的一种审计文书。专项审计调查报告除符合审计报告要素和内容要求外,还应当根据专项审计调查目标重点分析宏观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一般情况下,审计组实施专项审计调查后,应当提出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以审计机关名义征求被调查单位意见后,向审计机关提交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审计机关按照审定审计报告的程序对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进行审定后,送达被调查单位。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决定书;依法需要移送其他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单位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准则》第五章第一节和

第二节相关条款对此作了规定。

2.审理机构对审计项目的审理。为了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关于审计机关专门机构对审计报告以及相关审计事项进行审理的新规定,《审计准则》将审

计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原来对审计结论性文书的复核调整为审理机构对审计项目的审理。审理机构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及结果,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恰当,以及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审理过程中,审理机构应当与审计组及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必要时,可以参加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的会议或者向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审理机构审理后应当出具审理意见书,并根据情况,可以要求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进行修改。《审计准则》第一百四十二条至第一百四十六条对此作了规定。

3.专题报告与综合报告。为了加强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审计准则》第五章第三节对专题报告和综合报告进行了规范,规定了可以采用专题报告、审计信息等方式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的事项范围,明确了可以编制审计综合报告的情形和审计综合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报送对象,以及审计机关在起草、报送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等方面的要求。

4.审计整改检查。为了贯彻落实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确保审计效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审计准则》第五章第五节对审计整改检查作出具体规范,明确要求审计机关建立审计整改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整改,并对审计机关检查的主要内容、检查的方式和时间、检查报告以及检查后应采取的措施等作出了规定。

(六)关于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

为了加强全员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明确审计责任,《审计准则》第六章要求审计机关应当针对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职业道德、审计人力资源、审计业务执行、审计质量监控5个要素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并通过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等方式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同时,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角度,规定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总审计师和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业务的分级质量控制,并分别明确了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和审计机关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

(七)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的特别规定。

考虑到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审计准则》作出了一些特别规定。如审计组信息技术方面胜任能力的要求;调查了解相关的信息系统控制、评估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检查相关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等要求;审计人员在检查中应当避免对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造成不良影响的要求;电子审计证据的特殊取证要求;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存在重大漏洞或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处理措施等。

篇8:内部审计新动态——安全审计

关键词:安全审计,信息安全,作用

当前对于信息安全审计的概念, 审计界还没有完整的定论。但可以透过信息安全的定义来加深对信息安全审计的理解。信息安全已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安全, 即添加防火墙等简单设备就可以保证安全, 而是成为一种系统和全局的观念。

1 信息安全涵义及内容

信息安全是指使信息避免一系列威胁, 保障商务的连续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的损失, 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和商务的回报。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 安全性:确保信息仅可让授权获取的人士访问;

1.2 完整性:保护信息和处理方法的准确和完善;

1.3 可用性:确保授权人需要时可以获取信息和相应的资产。

信息风险的防范及信息“安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的实现单靠信息技术本身是无法解决的, 应该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技术、管理、环境、法律等综合因素, 制定执行目标和执行方式, 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而这需要独立的内部审计来监督和保证。所以, 在信息安全建设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实施有效的安全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2.1 确认企业现有的风险和漏洞以及IT治理水平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有能力对如何提高企不同的影响, 在对安全环境进行评估时, 审计人员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 企业已经具备有效的IT安全控制措施, 只需要对其进行细小的改进;第二种, 企业完全不具备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第三种, 企业制定了安全控制措施, 但是由于缺乏监督和管理, 不能有效地保护IT资产。

后两种情况会给审计人员带来一些困难, 因为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建议。当遇到第二种情况时, 审计人员可以提供以下建议:

(1) 建议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IT资产的价值, 这将有助于高层了解企业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

(2) 建议IT部门安装无源网络工具以检测远程访问和外部探测的频率, 这将有助于管理者对网络布局有大致的了解。

(3) 向高管层说明安全威胁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声誉和财务的稳定性。

(4) 向经理层提供关于网络犯罪的最新统计资料, 并且介绍它们给企业带来的危害, 从而给经理层灌输一种加强IT系统安全性的紧迫感。

当遇到第三种情况时, 审计人员可以给IT部门提供以下建议:

(1) 在防火墙的外部运行网络上的漏洞扫描工具, 以识别所有可能的漏洞。

(2) 实施网络漏洞评估, 并递交报告给经理层, 报告中应该详细说明所有的IT安全威胁及其带来威胁, 而且披露IT基础结构架

(6) 应用基于网络的安全审计工具, 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7) 雇佣一批拥有IT安全技能的专业人员, 并确保拥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

小结

评估企业的安全环境是IT审计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内部审计对保护IT资产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对于IT安全重要的不是软、硬件的应用, 重要的是企业对此要有正确的态度。只有企业高管层从根本上重视IT安全,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IT安全控制环境, 安全审计才会有用武之地。

审计。贾志顺 (1962~) , 男, 副教授, 研究方向:经济体育。

(上接29页) 道路和建筑物较密集, 此时采用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资料[M].南京: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 2008, 6.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5.

上一篇:浅谈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下一篇:公司公务用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