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跟踪审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各项政策也随着社会发展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善,目的是为了能够跟进国家的发展,要求政策能够切实符合新时代的需求,辅助社会的健康发展。县级审计机关的政策跟踪审计的工作方法,能够加强县级审计监督的职能,使得审计机关能够及时为各项工作提出有效建议,加强工作效率。本文针对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展开讨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审计机关跟踪审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审计机关跟踪审计论文 篇1:

浅析审计机关在政策跟踪审计中的几点突出优势

[摘 要]政策跟踪审计成为国家审计越来越重要领域,国家审计机关在政策跟踪审计中具备哪些突出优势,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及审计实践,从监督职责法定性、监督领域全面性、治理地位独立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政策跟踪审计的实务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国家审计;政策跟踪;优势

政策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总结30多年经验,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有效参与国家治理,发挥建设性作用,审计机关转型升级,完成国家法定职责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家政策的程序性、执行政策的效率性、实施政策的效果性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保障国家治理实现良治的新型审计方式。政策跟踪审计以保障实现政策目标为导向,既关注单项政策本身个体性特征及其效果,又重视区域甚至全国政策整体性效果;既关注政策执行不力的现象,又着重于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源;从政策执行过程及结果入手,找出政策执行的难点,突破政策发挥作用的关键点,科学、客观、公正评价政策执行效果,分析影响政策目标因素,及时全面反馈政策决策者,实现政策最优化。下面从监督职责法定性、监督领域全面性、治理地位独立性等方面说明审计机关在政策跟踪审计中所具有的突出优势:

1 《宪法》赋予了审计监督职责的法定性。《宪法》对审计机关的设立、体制以及审计监督权的行使都做了明确界定。是国家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工作的基石,也是政策跟踪审计法定职责的源泉。

2 《审计法》等专门法律法规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监督的全面性,保障政策跟踪审计全覆盖。《审计法》以及《审计法实施条例》都对国家审计机关法定职责进行了明确,如《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七条:国家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履行审计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审计工作,履行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这将国家审计机关法定审计监督职责进一步扩展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机关同级人民政府规定职责的范围,审计监督具有全面性。

3 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独立性地位,是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独特优势。

3.1 国家政策是国家权力运行的外在表现形式,涉及广泛、影响深远、特征明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只代表特定或多數阶层,不可能照顾到社会各方面的所有利益、难以反映出所有社会成员的意志,这是国家政策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大特点。政策制定注重科学性、民主性、程序性,政策执行注重时效性和适用性、不可随意的选择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注重考虑主客观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平与公正性评价是其生命线。国家政策的上述特点,自然要求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者、具体的政策监督机关,必须能够适应国家政策系列特征要求,把握权力运行基本规律、政策形式与内容等。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在经济监督和服务政府工作大局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也成为审计机关政策跟踪审计中的能力基础。国家审计机关具有综合性的专业化优势,审计机关对财政、金融、国有企业、资源环境、社会保障等不同行业的审计或调查,对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审计大数据处理,已达到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因此,审计机关能够及时向党委和政府系统提供真实、全面、完整的信息,便于党政机关进行正确、准确的判断,做出科学、高效、有质量的决策。

3.2 政策跟踪审计是国家在新时期、新常态下赋予审计机关的具体要求。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提高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其执行政策跟踪审计具有法理依据。2014年10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地方各级政府要保障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定期组织开展对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为进一步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12月8日,两办出台《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更加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履行法定审计职责保障机制。为保障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国家积极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努力最大程度减少审计机关在执行包括政策跟踪审计在内的审计业务过程中受地方利益相关者的干扰,充分保障审计的独立性。

自2015年6月起,国家审计署每月发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根据对审计结果公告研究分析,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全国政策跟踪审计对于加速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出台重大政策目标初显成效。根据政策跟踪审计建议和意见以及审计过程发现的重要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和地区积极整改,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商事制度顺利改革,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推动养老服务业、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政策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3,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2,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2,2.

[4]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2014,10,9.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10,23.

[6]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2015,12,8.

[7]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署网站.

作者简介:

高永峰,山东滨州市沾化区审计局财金科科长,历任企业科长、法制科科长,具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作者:高永峰

审计机关跟踪审计论文 篇2:

试论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思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各项政策也随着社会发展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善,目的是为了能够跟进国家的发展,要求政策能够切实符合新时代的需求,辅助社会的健康发展。县级审计机关的政策跟踪审计的工作方法,能够加强县级审计监督的职能,使得审计机关能够及时为各项工作提出有效建议,加强工作效率。本文针对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展开讨论。

关键词:县级;审计机关;政策跟踪

对于现如今的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工作方法来说,可以切实扩大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能。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跟踪审计,能够及时的向政府反映群众的真正需求的变化,找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法,提出建议,对国家的政策的决定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方法是一个良好的工作方法。

一、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重要性

政策跟踪审计的工作作为现下县级审计机关工作的重点内容,是为了加强审计机关的监督工作的范围。国家决策出的每项政策都是为了能够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为了适应我国的社会发展特点,促进国家的正确发展而讨论出的结果。而政策跟踪审计能够及时监测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多方面变化,对于政策的落实工作能够跟进并且从中总结出不足和经验,向政府提出建议。由此来看,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工作,使得政策是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导向做出引导性作用的政策,具有深刻的意义。

国家对于审计工作也是非常重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是国务院在2014年10月09日以國发〔2014〕48号印发的部署审计工作全覆盖的文件,旨在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切实维护经济秩序和促进廉政建设。目的是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深化改革。

二、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方法探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确表示审计部门的工作内容是重中之重,职能的扩展带来工作范围,工作欸容,工作标准也应随之采取更新,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审计部门的政策跟踪审计工作,克服之前的跟踪审计工作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针对探析结果提出工作方法的建议。

(一)先找出政策跟踪审计工作的侧重点

首先,县级审计机关的政策跟踪审计工作不可盲目执行,需要围绕当下的政策,根据政策做出工作的重点内容规划,还要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内容进行讨论。做到政策跟踪审计工作的及时性,政策性要求。选择工作重点需要围绕以群众的利益,领导关心,服务围绕等方面为宗旨进行选择。例如今年颁布社会人员退休政策,养老服务政策,社会救助政策等政策进行重点跟踪审计,确定了工作的重点内容,能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人民服务。

(二)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方法多样化

县级审计机关在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时,工作方法应当多样化,不让接收审计的部门抓住工作方法单一的漏洞。在对跟踪审计的部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范围不能局限于账本,要从项目的建设程序入手,全面审计。审计工作需要到现场进行了解,到县级管辖范围进行走访,及时接收群众的反馈以确保了解真实的政策落实情况。

根据政策的具体要求采取全周期的跟踪审计工作,及事前调查,事中跟踪审计,事后总结反思。对于重点项目的审计工作维持时间要长,进行多次连续的跟踪审计工作。跟踪审计的工作方法不能一成不变,采取不定期审计工作和抽查式审计工作。总之,跟踪审计的工作一定要在项目开展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做到跟踪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

(三)完善县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小组建设

对于县级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年终考核,积极安排培训工作,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对于新政策,新法规的学习了解,鼓励工作人员,加强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规范审计工作的程序,加强审计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做好政策跟踪审计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导,政策的开展需要审计部门的政策跟踪审计工作作为监督和保障。保障政策的开展实时情况。因此,对于民勤县审计工作局来说,政策跟踪审计工作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加强政策跟踪审计工作的效率,在工作中应当确立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工作方法要进行多样化,深入化,日常化,还应当加强对于审计机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养和监督,以此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为了国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日玲.审计机关强化跟踪审计的若干思考——基于大连市审计机关开展跟踪审计的实践[J].审计研究,2018(6):8-12.

[2]孙明秀,李若生,王璞.关于深入开展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的思考[J].理财:经论,2017(6):21-23.

作者:闫海娟

审计机关跟踪审计论文 篇3:

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跟踪审计的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的跟踪审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跟踪非税收入征解返还使用情况;二是跟踪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情况,一方面是对财政拨入的专项资金进行跟踪,另一方面是对财政拨入的公用经费进行跟踪;三是跟踪上级部门以直通车方式拨入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的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跟踪审计,核心是跟踪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要紧紧抓住资金流向的各个环节,落实资金到位情况和使用效果。

1、开展细致的审前调查工作,加强审计业务培训,制定周密详实的审计实施方案。首先,根据专项资金的性质,抽调專业人才、组成审计组,集中学习讨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确定审计的方法。其次,开展充分的审前调查工作,确定审计要点,经审计组成员研究讨论后,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审计目标、内容、方法,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合理可行、节约审计资源的审计实施方案,使审计程序科学、周密、规范。

2、做好跟踪审计现场控制工作。一是审核财政预算,一方面要搞清楚专项资金总体规模,核实计划下达数与资金到位数;另一方面,从下达计划的文件中筛选出资金量大,项目影响范围广或涉及群众人数多的资金作为跟踪审计现场实施过程的重点和切入点。二是审核项目计划,首先对招投标情况进行审核,检查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标底是否由有资质单位进行编制,建设单位资质,信誉度是否达到标准。其次,要审核项目造价,重点检查计划下达的标准与签订的合同标准是否一致,对实际执行标准大于计划标准的情况一定要查明原因。必要时,可要求资金管理部门通知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对合同重新进行论证,防止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造成专项资金支出不合理。三是审核资金拨付管理情况。采取跟着资金走,从资金源头按流向跟踪审计,资金流入到那个部门就跟踪到那里,逐笔核对落实。四是审核资金管理使用发放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有效应作为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救灾、扶贫、低保等专项资金跟踪审计时,要对使用发放对象进行审核,审核发放对象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在本村(组)进行了公示,审计要对其灾情损失等情况进行现场勘测,同时,增加取证的多样性,可采取摄像、摄影、问卷调查或访谈等形式收集审计证据,对发放对象进行调查时,应扩大覆盖面,调查资金数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应低于发放资金总额的30%。确定调查对象时应采取随机抽样,做到户必见人,无人换户。要对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及物资进行审核,防止资产流失。要检查其是否建立健全了资产管理制度,是否作为资产登记入账。对资产决算情况进行审核,核实建设面积,工程取费等情况,防止因高估冒算造成专项资金流失。五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跟踪审计应对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进行综合评估评价,重点评估其使用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无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的方法

对于仅以财政预算拨入公用经费作为主要经费来源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公用经费的支出未实行事前申报制度,支出随意性过大。在跟踪审计中,应考虑单位性质和使用财政资金数额大小以及单项(单笔)异常支出进行跟踪。

1、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分类跟踪体系。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计划的安排上,应对需审计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对资金量大,群众关注度高,涉及民生资金管理的部门,应作为一类单位,每年进行跟踪审计;对有收费收入,执行收支两条线或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作为二类单位,对其跟踪审计可每间隔1—2年进行一次,主要跟踪审计收入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支出的效益性;对资金量小,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无其他收入来源的单位,作为三类单位,跟踪审计主要以单位自查为主,每年定期向审计机关提交自查报告,审计机关根据自查报告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每3—5年进行抽审。

2、对单笔、单项异常资金跟踪审计。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支出随意性大。在跟踪审计中,对公用经费的支出,要有控制办法,形成一整套管理机制。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以前年度公用经费支出档案,对每一项目支出,如招待费、燃修费等,应与前三年支出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超出历史平均支出范围的异常支出,剔除物价上涨指数后,对单项(单笔)资金进行深入跟踪调查,分析原因,一查到底。

3、对下拨资金进行跟踪。个别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逃避监督,在拨付下属单位经费时,多拨付资金,用于报销本单位费用及购置设备等。在跟踪审计时,也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以前年度拨出经费档案,与审计年度的拨款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超出以前年度拨款范围的资金,要分析研究,发现审计线索,进行延伸跟踪。调查下属单位对拨入经费的使用情况,杜绝在拨款环节出现问题,同时,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盘查,对账面无记载的资产亦应跟踪查明原因。

4、对各项非税收入进行跟踪。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列支不合规支出,将一些变相捐赠、赞助、乱收费资金及应由本单位收缴的非税收入,转移下属单位代收,隐匿收入。审计时,一是要延伸跟踪审计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审核有无超出本单位的收费项目和不属于本单位的支出;二是根据收费许可证的收费范围,对应缴费单位进行跟踪调查,核对收费金额;三是对与该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调查,核实捐赠、赞助款的收取情况。

三、开展跟踪审计整改情况的落实处理和后续审计工作

 跟踪审计应将审计整改情况的落实作为重中之重,它既是审计成果的体现,也有利于将一些潜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由于跟踪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有些专项资金在审计结束时,资金并未下拨使用,对这些专项资金都需要事后继续跟踪审计。同时,对一些突发性问题也需要继续跟踪审计,从而更加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作者单位:富平县审计局)

作者:苏新元

上一篇:风险导向审计应用论文下一篇:内部审计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