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 翻转课堂”呼唤教师角色转换

2024-04-12

“慕课 翻转课堂”呼唤教师角色转换(精选8篇)

篇1:“慕课 翻转课堂”呼唤教师角色转换

“慕课+翻转课堂”呼唤教师角色转换

摘陈

瑛要: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具有颠覆性影响。教师必需了解信息时代的教育特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由书本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课程规范的复制实施者、情感态度的灌输说教者、教育教学的重复实践者,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与隐性评价者、微课程资源的创设者与课程资源整合者、人格示范伙伴与情感生成的激发者、追求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研究者等新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教育观念、教师角色

移动互联网及手持终端的发展普及,催生了“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将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方式乃至教学评价标准,都将由此而彻底翻转,并将引发教学思想、课程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变革――传统“课堂讲授”模式会逐步边缘化,4A(Anytime、Anywhere、Anyway、Anybody)学习模式将会颠覆传统教与学的过程及方式,教学方式社交化与娱乐化成为对抗网络无关信息干扰的重要形式,教学的决定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慕课时代,若继续沿用过去“互联网+教育”时代对学生进行网络封锁围堵的“讲授课堂”,决堤的信息洪流可能会造成“互联网×教育”的教学迷失,从而被这个时代所淘汰。面对新技术变革的挑战,教师应学习“大禹治水”经验,采用实现“互联网÷教育”的疏导方式引导教学进程――即用互联网解构传统学习模式与教育体制,重新制定一套新的教与学互动模式(如“慕课+翻转课堂”模式)。而这一全新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亟需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由书本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与隐性评价者

“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微课”将逐渐成为课堂的主流,学生4A式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科任教师所独享的知识“霸权”和信息“垄断”地位,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教法已无立足之地。教师应学会合理构建微课程资源,成为教学情境的策划者,积极适应网络教学环境,增强网络课堂主持能力,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完成在线学习,以合作伙伴或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有效利用虚拟社区环境,给学生辅导、答疑或提出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不断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情商爱心与责任意识。同时,需要教师将“即时评价”用语与评价表情融入到视频学习、小测验或在线讨论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即时评价与激励,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与成就感。

由课程规范的复制实施者转向微课程资源的创设者与课程资源的整合者

在我国传统教学中,教师虽然处于教学的中心,但只是表现为教材使用与课程的执行,即教师被固定在国家既定课程标准“传递者”的角色上,成为标准化、科学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技术的“操作员”。“慕课+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作为信息传递者与接收者的关系,知识传播过程更加立体。教师要学会灵活地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处理教学内容,解决如何突出知识点或技能点、如何完整地设计精美的学习内容、如何呈现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景等问题,掌握剪辑视频、配音动画、制作课件、网上操作等高品质摄录制作技术。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进行反复分析、对比、过滤、精简、整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意向和学习风格等,开发、编制符合学科特点与能吸引学生眼球的经典视频,设置诸多进阶式小问题、小测验,让诸多知识碎片聚合成系列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能力训练体系、自我检测体系,资源的内容要环环相扣、简洁典型,信息量的释放要与学生的思维进程保持同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最大程度上的便利和自由掌控空间,启发学生以网络手段丰富自己的认知。

由情感态度的灌输说教者转变为平等的人格示范伙伴与学生情感生成的激发者

在传统课堂,教育就是把外部世界的信息塞进学生脑袋里,同时教师也充当着思想道德权威说教者的角色。而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不断翻新花样,以不同方式刺激学生的感观,经常会引起学生的信息接受疲劳,或媒体不当诱导产生心理焦虑、失衡扭曲。这时,学生对枯燥苍白的道德说教会产生自动过滤,甚至会对其心中形象欠佳教师的道德说教产生反感。这也对教师人格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形成宽容、尊重他人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理解信任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开展平等对话,努力使自身角色由思想道德权威说教者转向平等的人格示范伙伴或 “心灵导师”,以身示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做准备,让学生成为自我情感生发的掌控者和互动者,而教师的角色就变为了学生情感生成的激发者。

由教育教学的重复性实践者转向追求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研究者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研究”可能会让一名普通教师望而却步。网络信息时代,强大的探索引擎与在线图书馆、数据库等,为教师从事研究性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虚拟社区的发展与地区差别、岗位差别的缩小,为普通教师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教师角色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如,教师在设计制作慕课资源之前,可借助网络教育软件、各种调查量表、课前谈话交流、学情分析等形式调查学生的“前概念”,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真正洞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并据此为学生提供浓缩的精华,在微课程资源中展示清晰的教学对象和目标定位,准确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内容,为学生呈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把一个概念诠释出来”的完整过程,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产生思维上的共振和碰撞,从而帮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最需要的知识。

“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与之相适应的教师角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增强信心,相信自己是慕课团队合作与新技术发展的受益者,注重提高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掌握“随机进入式、抛锚式、协作式、基于internet的探索式、计算机模拟与仿真、在线师徒结对”等适合网络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策略,培养自己设计制作微课及翻转课堂的主持能力,从而突破影响教师角色转换的瓶颈。

参与文献:

[1]课程数字化与教育变革趋势,牛国刚,《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基础》,2013年12月

[2]基于慕课浪潮下的教师角色转型策略,范明刚,《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年09期。

篇2:“慕课 翻转课堂”呼唤教师角色转换

栗继鹏

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旨,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自主探索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贯彻实施新课程时,教师只有切实转换角色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一.由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代言人,居高临下,一讲到底。而新课程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师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合作者,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正确引导,使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换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只有这样才使课堂气氛融洽和谐,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空间,转变了学生被动学习,机械接受的现状。保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对课程价值的创造,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展示。

二.由教材的使用者转换为课程内容的整合者

旧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依靠一本教材,一本《大纲》,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教教材,用教材,练教材。新课程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设计者,教学不只是实施教材和计划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要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准确定位新课标下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合理取舍,恰当补充,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科学设计。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开展和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主动编写面向生活,面向实践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主动探究,发展提高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

三.由成绩的评判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是以考试为标准,它注重了终结性性评价,而忽略了形成性性评价,注重了课程分数高低,轻视了学生个性,态度,情感方面发展,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功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淡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学业评价实践中,重点掌握发展性,多样性和情感性原则,要以敏锐的眼力,以超越分耐心,以博大的情怀去发现每位学生的细微的变化和潜在的发展。及时鼓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以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为着眼点,摒弃求全责备,以心灵拥抱心灵,以爱心拥抱爱心。多用激励语言,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激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篇3:“慕课 翻转课堂”呼唤教师角色转换

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简单来说,翻转课堂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阶段与课后的复习巩固阶段对调位置。传统的课堂教学,指老师站在讲台上,将知识点为学生一一讲解,下课后,学生自行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翻转课堂则是将教师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制作成视频或者音频,在上课前提前发给学生观看或者收听学习。正式上课时,教师所要做的便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解答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疑问。

1.它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学生都可以通过个性化的传播平台学习知识。

2.它能够较好地解决学生学习进度不同的问题。如,一般程度的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马上查看讲解,不把问题留到后面;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不会因为内容简单而无聊,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额外的学习;而进度稍慢的同学也不必纠结,他可以反复学习没有掌握的内容,如果他真的无法进行,还可以寻求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

3.翻转课堂所搭建的互动学习平台让学生和同学以及老师的沟通变得简单高效。就像家庭作业不同一样,上课的形式也变得不同,教师不仅仅站在教室里讲授,更是走进学生中间。翻转课堂使老师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真正了解成为可能。上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单独备课, 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站在知识和学生之间,而在翻转式的课堂下,学生直接获取知识,老师更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和能力。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时间进行了彻底的调整。 有人曾做过一个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课堂时间使用情况对比。在传统课堂中,课堂时间基本由三大部分组成:热身活动(对前一节课知识点的复习或者对新知识的预习)、讲授新知识、总结。在45分钟为一节课时的课堂教学中,热身活动大约为5分钟,讲授新知识部分为30分钟,最后的总结部分为5分钟。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是,翻转课堂教学过程分为热身活动、关于教学视频或音频的问答时间和学习指导或独立练习时间。这三个部分所占时间分别为5分钟,10分钟和30分钟。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中心位置。老师站在黑板前授课时,学生不断地记笔记。学生接受的是一样的信息,一样的进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每个学生能力的不同,认知的不同,因而当老师呈现一样的知识时,每个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基础好的学生有可能会认为老师的讲授过于简单,进而认为这堂课程是无聊的; 基础中等的学生可能觉得难度刚好;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可能觉得老师讲得太快,他们很难跟上,进而认为这堂课的内容很难搞懂,干脆放弃。

在这样的课堂教育模式之下,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权威者,把控着课堂上的一切,包括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的行为,以及教学材料的使用。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按照教师自己备课时,根据班上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假定他们的接受程度来设定的。然而,学生是单独的个体,他们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单一的课堂设置,是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这堂课程的学习要求的。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先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做成视频或者音频,在课前分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课前就知识点进行学习。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就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了,教学的过程可以延伸到学生方便的任何时间。而在这一阶段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这个传播的过程随着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延展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

在课堂之上,教师的角色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角色也会完全不同。传统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节奏的控制者。而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可以成为一名帮助者。对于学生事先学习过的内容进行知识上的答疑。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教师带领小组讨论。必要时,还可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中,教师可在教室中巡视,检查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课堂之后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便利, 随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此时教师更像一名辅助型教练。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鼓励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指引他们。

英语作为一门技能型学科,所重视的是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实际应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完全把控者进行大量的知识讲解,不仅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 更是阻碍了学生对于英语的体验过程。在翻转课堂上,英语教师可充分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练习,增加学生体验的机会,并作为支持者,在学生的练习中迅速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适时给予鼓励。

目前,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很多教师都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学模式。 此外,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可能会不适应翻转课堂授课的方式。要使这种高效的并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教学模式能够广泛推广,还需要教师们对翻转课堂进行不停的思考,研究,努力转变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争取教学效果最大化。

摘要:随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中国的流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本文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浅谈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在翻转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

篇4:“慕课 翻转课堂”呼唤教师角色转换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师角色;“主演”;“导演”;路径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变得越来越普及,从而使得人们迎来了网络的新时代。而对于教学模式,也应该与信息时代相结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把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媒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然而,为了满足翻转课堂的要求,在教学模式改变的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发生改变,不能再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此,本文对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及路径。

1 现阶段我国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现状

有史以来,在我国的教学活动方面,教师一直处于“主演”的地位,这主要是受我国的文化历史背景所影响的。在古代,教师一直就被人们所敬重,所有人都拥有一种“师本位”的思想,自然而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处于一个主体的地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教师很认真地讲解,学生也都在认真地听讲,但是学生只是雾里看花,并不明白事物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得学生处于一个很被动的状态,没有自我发挥的机会。另外,在教学的技术方面,还是遵循一贯的上课模式,有的学校都不具备多媒体教室,不能够把教学与信息化相结合,从而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途径

教师要想实现“导演”的角色就应该从本质上进行改变,有意识地从主角的位置换为配角。另外,“导演”所具有的教育修养,教师也应该具备,并且还应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从而使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只有具备了这种转换的意识,才能实现教师角色的翻转。而对于这种角色转换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2.1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

从课堂上的主演者变为甘为学生服务的服务者,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交流、主导课堂的机会。而这种观念的改变是实行翻转课堂成功进行的基本条件,如果教师只拥有“主演”的意识,就不能从本质上来解决问题的所在,学生也就不会拥有更多自我发挥的机会。另外,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设施,确定新的教学目标,不能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应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观念的改变是实行翻转课堂的基础,只有改变观念,才能够使得行为变为可能。

2.2提高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首先,学校应该具有多媒体教学的设施,教师应该熟练运用投影仪、幻灯片、小广播等信息化的教学技术,从而使得教学方式多样化。另外,教师应该掌握现阶段学生的交流工具,例如:QQ、微信、飞信等,通过这些方式达到与学生交流的目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除此之外,教师根据各科的教学特点,还应该具备自己制作小动漫以及视频的能力,从而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由此可见,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角色转换的动力。

2.3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的理念

对于学科的内容,应该进行系统的学习,建立相关学科的紧密性。教师应该及时充电,充分学习当前的教育技术,尤其是与信息化紧密相关的网络技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符合教育改革的趋势。另外,教师应该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习惯,树立一个勇于探索的好榜样,从而使得学生也能够养成勤于学习、乐于发现的好习惯。教师只有具有终生学习的理念,才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走在时代的前端,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更容易接受新课改的理念,从而使得翻转课堂更容易实现。

2.4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技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对于“导演”这个角色,教师应该在这个团队中起到指导的作用,让每一个“演员”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演技。而要想达到优秀“导演”的要求,就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技能:

首先,应該具有设计优秀教学方案的技能。而设计出优秀教学方案的前提就需要充分地备课,备课的内容又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充分为学生考虑,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设计出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而教学方案还应该拥有一些特别之处,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图片、动画以及小实验等,从而使得视频更加生动活泼,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对于翻转课堂,学生主要是在课前进行教学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还不能够快速适应,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何才能够快速地提高自学的效率,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另外,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提纲,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计划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并且在自学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课程的重点以及难点。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课下进行视频学习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实施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小组的难点以及疑点,进行充分地讲解,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由于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就应该利用网络化的平台,为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从而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各取所需”,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5要想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就应该升级师生间的对话方式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传授知识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都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处于“主演”的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这种地位的不同就会使得师生间的关系变为上下级。而翻转课堂却实现了逆转,学生主要是在课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而在课堂上学生变为主体,教师只是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这样就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从而使得对话得到升级。这种对话的升级,不仅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环境,还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得二者之间的谈话变得不再狭隘。另外,要想实现对话的升级,学生就应该首先理解平等与尊重的含义。平等主要是师生间以及学生间的地位以及话语权是平等的,不再是以前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个人的言论、行为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话的升级,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结语

信息化的时代对于教学模式的改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翻转课堂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而翻转课堂的形成前提就是教师的角色需要从“主演”转换为“导演”,为了实现这种转换,不但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学生的配合以及教师自身的改变。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达到翻转课堂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转萍, 韩华丽. 基于MOOC模式在工作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翻转课堂中的《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为例[J]. 中国科技纵横, 2015, (2): 188-189.

[2] 叶青,李明. 高校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对比的实证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 25(1); 60-65.

[3] 徐爱君, 刘延华, 朱永慧. 关于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应用思考[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1): 81-83.

[4] 李馨. 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36(3): 96-100.

篇5: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当代教学改革浅探

山东省莱芜市牛泉镇刘仲莹中学 李心忠

摘 要:叶老的教育思想,闪烁着人文的光辉;叶老的教育思想,映照着人性的光芒,更是一种生命活力的呼唤。它打破封闭多年“中规中矩”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让教师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师要做课堂课程的创造者,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交往者三个方面阐释了怎样转换教师角色。并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具备一定的亲和力两方面提出转换教师角色的思考。

关键词:教与学 教育思想 教师角色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不再做教材的单一阐释者和习题答案的唯一宣判者,而是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突出学生的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这正与叶老的教育思想异渠同道。在叶老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充满了强烈的尝试欲望,创新意识在良好的情态中爆发,智慧的火花在新课标搭建的平台上闪烁,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句话,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角色必然要转换。教师角色的转换,应该有如下的体现:

一、教师要做课堂课程的创造者

叶老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做课堂课程的创造者。

如在诗歌教学中,我们把诵读放在第一位,这样可以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从而使自己走进诗歌中,直达情境接受作品的感染熏陶。学习《天上的街市》可以侧重于朗读技巧的美读,感受诗中的蕴情,理解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有的诗词,可以设计成以演唱为主的鉴赏课,如学习《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自我伴奏自我录音,学生倍感新鲜有趣,学习兴趣大增;还可以提倡和引导学生为每一首诗套曲或谱曲,先演唱再赏析。

二、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叶老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如在语文活动课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出谋划策,但却不可取代学生的设计与思考。对于学生构思的剧本、排练设计,辩论形式、演讲内容、活动安排,我都表示尊重,但我可以提出一些建议,诸如:综合性学习如何选题、演讲辩论内容的取舍、如何查找资料、表演时怎样注意感情的交流、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等。教师还要注重点评,每一项活动完后,老师都要做出恰当的评价,多赞肯,多鼓励,出口的每一句话都要从关爱学生出发,不能淡漠更不能冷漠,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哪怕一丁点的与众不同,这样都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不断地创新。

三、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交往者

叶老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深沉的慈爱、温馨的情怀、近距离的理解,创设出民主、和谐、积极、开放、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高级伙伴和学生精神的首席对话者,而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

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之后,在我设计的《理解父母,阐释亲情》的大型研讨会上,我与学生一道发言,我向学生们讲述我父亲的故事,我又朗读了我写的文章《父亲的忧愁》;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我们的心理距离拉近了,我们与作者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我们共同讴歌和赞美父亲的恩德,深切地体会到父爱的广泛性和永恒性;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母,站在父母的立场上,仔细揣摩父母的心理,谈到自

己父母日常的点点滴滴,谈到曾经对父母的不恭与伤害,他们非常动情,也深深地理解了父母心。那一节课,很多的学生受之震撼,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和学生们在一个平台上互动,参与学生的争论,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索研究。开放的课堂教师随时要接受学生的挑战,背诵比赛,我也是对垒中的一员,学生会毫不客气地点我的将。有些自读课文可以由学生讲,教师从旁指导,既给学生压力又给予动力;学生自教,课前准备充分,查阅大量的资料,老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师生无别,当老师的学生把老师当做学生一样来提问,场面很生动,效果也不错。

教师角色转换,随之带来的思考还有:

1、搜寻信息,博览群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叶老主张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应该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关于教育的方法,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修养,身教重于言教。

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继续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大事。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对教师的巨大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只有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应战者,才能完善教学策略,才能“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能够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特殊情况做出及时、灵活、妥当的处理,就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满足满意。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不能应付自如。

2、海纳百川,平等对待,具备一定的亲和力

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学生的各种不同感受与兴趣;只要学生感到有趣、精彩的,就可以谈,可以探究。教师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居高临下地传授知知识,也决不可板着面孔皱着眉头,动则训斥、变相惩罚;要善待每一个学生,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求知的位置上,用一种娓娓道来的促膝谈心式的交流,“亲其师,信其道”这种亲和力,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胸襟,要如辽阔的大地,容得下一条条不同个性的河流,即使其流速是缓慢的,流量是细小的,质地是浑浊的;容得下一座座不同姿态的山丘,即使其形象是平凡的,山势是陡峭的,山顶是荒凉的,高低是不一的。

另外,教师角色的转换,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任其自由。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需要教师的扶植引领、参与调度,然后才可逐渐放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是无序,不是盲从,不是形式。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这样,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有所收益。不能一刀切,优生适当增“量”,困难生“吃饱”就行。这样可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导。

学习叶老的教育思想,让人眼界开阔,创新思路更加明朗。对于教学,我做了诸多的尝试,热情、智慧、魄力转换成无数的教育机智,课课改革,堂堂创新,劳累着痛苦着但又是快乐着。“以学生为本”的全新局面,使学生得到空前的锻炼,学生有了空前的收获,思维活跃,身心健康,语文能力斐然。这些,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改革是必然的,改革才有希望,创新才有出路。

篇6:“慕课 翻转课堂”呼唤教师角色转换

课题阶段性小结

枣阳市七方镇罗岗中学备课组

组长:王天成副组长:王亮尤兴照成员:英语教师

所谓5P教学模式就是Preparation(准备),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操练),Production(运用),Progress(巩固,提高),5p就是这几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是新课程实施后,刘道义、龚亚夫等专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的平台。通过一学年教学实践,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英语教研小组,定期召开小组教研会,共同探讨5P教学在课堂中的得与失。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受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我们学校为我们师生提供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我们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尽量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就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同时我们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所以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我们发现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不光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要有感染力,而且,这也是学生生动活泼、充满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象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初中英语新授课5P教学模式,是以新课程理念为背景,充分体现“以学定教”教学思想,以“预习反馈、目标导入——> 主题探究、呈现新知——> 练习实践、答疑解惑——>综合运用、拓展提升——>总结巩固、反思重建”五个环节为课堂基本流程的英语新授课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些值得探究的问题:

1.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仍然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也未得到确立。我们新老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不时出现,后期有所改观。

2.课堂教学情景性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均衡发展。

有时辛苦创设的英语语境口语训练却不到位。

3.教学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结构松散,教学过程呆板,师生双边活动少,情感交流也不够。

以上情况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是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呼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通过改革英语课堂教学,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促进师生角色转换,进而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现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

一、师生关系要民主化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在组织教学时老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课堂凝聚力。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朗读好的同学领读;让书法好的同学板演;让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进行对话演练,通过这些举措,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

二、教学内容要情景化

初中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其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满意呆板的教学模式。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往,便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创造情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向学生展示英语知识,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培养其语言能力。

三、英语课堂中师生要有效互动

(一)合理有效的语言互动

1.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2.平衡的师生话语比例

3.让学生学会提问

(二)平衡有序的行为互动

师生互动是靠教师对课堂交流的控制和学生的呼应而形成并得以维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经常启动chain work和group work的操练模式,就可以使每个学生有均等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有序有效地参与互动。

(三)自主高频高效的小组互动

互动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向的合作、竞争、共享中得到快捷、直观、高效的收获。

四.真实自然的情感互动

互动的课堂需要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和遇到的困难,耐心加以指导,积极鼓励,使学生从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形成积极的心理准备,达到教与学双方默契配合与和谐呼应的境界。

篇7:“慕课 翻转课堂”呼唤教师角色转换

一、翻转课堂现状:从理论到实践

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 , 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 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 学科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 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 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②2011年春季, 萨尔曼·可汗 (Salman Khan) 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 使“翻转课堂”风靡全球, 然而, 他并非“翻转课堂”的首创者。2007年,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 乔纳森·伯格 (Jonathan Bergmann) 和亚伦·萨姆斯 (Aaron Sams) 采用录制视频并上传网络的形式, 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 由此创造出了“翻转课堂”的雏形。“翻转课堂”并非凭空走入教学实践的, 它有着坚实的前期理论探索。

(一) 翻转课堂理论溯源

最早开展翻转课堂研究工作的应该是哈佛大学的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 (Eric Mazur) 。他创立了同侪互助教学 (Peer Instruction) 方式, 并把学习分为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步骤, 并预言计算机在不久将成协助教师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此外, 莫林拉赫 (Maureen Lage) 、韦斯利·贝克 (J. Wesley Baker) 、杰里米·斯特雷尔 (Jeremy Strayer) 等人也对翻转课堂理论进行了探索, 见表1。其中, 贝克提出让教师“成为身边的指导”替代以前“讲台上的圣人”, 一时之间这成为大学课堂翻转运动的口号。

资料来源:1.Cynthia J.Brame. Flipping the Classroom [EB/OL]. [2014-1-4].http://cft.vanderbilt.edu/teaching-guides/teaching-activities/flipping-the-classroom/.2.参见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0) :118~121.

(二) 翻转课堂实践进展

翻转课堂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2012年6月, 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 Window的调查报告, 显示出翻转课堂巨大的优越性, 99%受访教师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③。一时间, 诸多学校投入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之中。

在美国, 翻转课堂受到很多学校的欢迎, 如石桥小学的数学翻转课堂, 高地村小学的“星巴克教室”, 柯林顿戴尔高中的全校翻转模式, 布里斯学校的AP微积分课堂, 圣·阿奎那学校的英语翻转课堂, 草原南高中的有选择翻转, 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的数字化互动教材等。在我国, 翻转课堂实践也有了初步发展, 如重庆市聚奎中学“三翻”“四环”“五步”“六优”翻转课堂流程、山西省新绛中学的“半天授课制”, 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后“茶馆式”教学探索等。此外,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慕课中心, 组织全国有关中小学开展“翻转课堂”实验研究, 并组建C20慕课联盟④, 专注于开发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微视频。还有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上海七宝中学、青岛二中、杭州学军中学、温州二中等也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验项目, 并取得了成效。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增强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密切了师生关系。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 翻转课堂皆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同时也对教师角色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 翻转课堂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改变了教学流程, 从课堂信息传递、课后消化吸收转变为课前信息传递、课中消化吸收;更新了学习理念, 打破学习的时空界限, 让学生自主学习。在翻转课堂中,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组织课堂, 为学生答疑解惑, 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 因此教师角色应从讲台上的“主演”转换为学生身边的“导演”。

二、教师角色转换路向指南:从“主演”走向“导演”

在学习多元化的今天, 一个优秀的教师, 必须学会“退居二线”, 把舞台还给学生。这种“隐退式”的情怀, 是教师在时代趋势下做出的一种“以退为进”的明智抉择, 是教师对自身明确定位、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高度信任的一种心灵状态, 也正是“导演”教师区别“主演”教师的关键所在。

(一) “主演”教师和“导演”教师的差异对比

教师角色能否准确及时地定位, 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改革的推进。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 传统的“主演”教师的不足逐渐显示出来, 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导演”教师的优势逐渐凸显,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二者在其自身的角色观、学生观、教学观、技术观、资源观、评价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 (见表2) , 这可以作为比较分析教师角色转换路向的基础。

资料来源:1.Gannod, Gerald C.;Burge, Janet E.;Helmick, Michael T.Using the Inverted Classroom to Teach Software Engineering [J].ICSE'08 PROCEEDINGSPROCEEDINGSOF THE THIRTIE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8:777~786.2.参见胡东方.从“教”者走向“学”者———论教师内涵性专业发展路向及其实现[J]. 教育发展研究, 2010, (12) :71~75.

(二) “主演”教师的现实困境

作为“主演”教师, 其所面临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主演式”教师把课堂当成展现自我才华的地方, 把学生当成知识的附庸, 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这种角色扮演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把自身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发展的伴随者,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新课改实践中, 很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 制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方针, 但大部分学校都是“新瓶装旧酒”, 没有改变教师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以政策标准的形式, 向“主演”式教师提出了挑战。

2.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便利性,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 如可汗学院、MOOC学院、网易公开课、教育网站学科微视频, 学习论坛等等。这就弱化了“主演”教师知识传授的功能, 突出了教师引导和答疑的功能。

3.教育个性化的挑战

“主演”教师采取标准化的教育, 统一的培养模式、教材、教学方法、评价标准, 追求学生整齐划一地发展, 其结果是湮灭了学生的个性。21世纪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社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实行个性教育, 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 不仅使学生全面发展, 而且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体差异健康成长。这是对“主演”教师角色无言的挑战。

4.学习理念更新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 人们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西门斯 (George Siemens) 提出了联通主义学习理念, 认为学习不再是知识内化的个人活动, 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⑤, 学习者通过他们所建立的连接在各自的领域保持不落伍。即, 联通学习理念直接否定“学生是知识的容器”, 提出“学习是建立连接”, 在这种理论下, “主演”教师所具备的功能被大大削弱, 它呼吁教师应成为信息海洋中的“导航者”与“引导者”。另外, 移动学习 (M- Learning) 、云学习、泛在学习、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等诸多学习方式的出现, 也动摇了“主演”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

(三) “导演”教师的本质特征

鉴于传统教师所面临的困境, “主演”教师角色需要向“导演”教师角色转换。“导演”教师是翻转课堂的“主角”, 是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唯一的一个具有理性思考的成年人, 因此他本身被赋予以下几个特征, 只有具备这些本质特征, 才能完成“导演”角色赋予的使命。

1.“教练”

从教师功能来看, 教师不能作为“选手”替学生跑完人生的跑道, 他应是教会学生训练方法的教练,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作为教练, 在翻转课堂中, 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答疑者和引导者, 应善于发现不同“运动员”的特长并给予差异化的培养。第一, 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第二,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第三,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知己”

从师生关系来看,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知己, 就像导演和演员那样亦师亦友的好朋友。这是因为第一, 翻转课堂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需要师生以平等的地位互相交流;第二, 多元化的知识获取途径使教师的权利和权威有所分化;第三, 网络使更多学生沉迷于“人-机”交往之中, 缺乏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交流, 需要教师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与学生交流, 才能更好地了解学情。鉴于以上原因, 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己, 能够改进师生关系, 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3.“技工”

从教育信息技术来看, 教师应该成为教学微视频制作、多媒体应用的“技工”。教学微视频是翻转课堂成功推进的基础, 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微视频, 就无法保证学生课前学习的质量, 也就无从谈起翻转课堂。而教学微视频录制的重担就落在学科教师的肩上, 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至少一款视频录制的软件, 如OutStart Trainer、Camtasia Stuio、Jing、Knovio、Present等等。高质量的微视频对学科教师的要求, 除了较高的录课水平之外, 还有视频的剪辑、除噪、配音等加工和处理技巧。另外, 学科教师还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巧。从这个角度看, 教师是不折不扣的IT技工。

4.“学者”

从教学资源的来源看, 教师应该成为追求自身不断进步的“学者”⑥。原因有二:第一, 学生除了观看指定微视频进行课前学习之外, 还会通过互联网、贴吧、微博等, 加深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从而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使得很多教师曾遭遇被问倒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教师跟随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深造, 走在学生的前面, 才能保证不被学生问倒, 从而保持“为师”的尊严和威信。第二,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一日不学, 便会落伍”的学习型社会, 作为教师更应该保持与时俱进, 为学生做好“勤奋好学”的榜样, 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职责, 也是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

三、教师角色转换的实现:从机理到路径

从“主演”走向“导演”的教师角色转换路向的实现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机理, 二是路径, 且二者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一) 实现机理

机理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 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对于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而言, 其实现的机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性善论—Y理论

孟子提出“人之初, 性本善”, 强调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 运用道德的教化, 从人的内在因素中去提高人们的自律性, 达到管理的目的。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 (Douglas McGregor) , 提出了人性假设Y理论:雇员天生勤奋, 能够自我约束, 勇于承担责任, 具有创造能力, 有高层次的需求。在Y理论的作用下, 管理人员把重点放在创造机会, 发掘潜力, 消除障碍, 鼓励成长, 提供指导的过程等方面。所以, 综合性善论和Y理论, 笔者同意来自新京报的这样一段叙述:虽然所有个体间的生命轨迹千差万别, 亦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只要没有过分的外力障碍, 这些生命总会正常成长的。涉及教学实践, 我们把“翻转”的课堂还给学生, 其实也意味着我们对他们必然会有自我强大、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本能与潜质的信任。即, 教师应放心地成为学生身边的“导演”, 为其的成长答疑解惑。

2.为掌握而教—掌握学习法

“大多数学生 (也许是90%以上) 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事物, 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这就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 (B.S. Bloom) 为掌握而教的核心思想。所谓“掌握学习”, 是指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 以班级教学为基础, 辅之以经常的、及时的反馈———矫正环节,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个别帮助, 使学生掌握一个单元后, 再进行下一单元较高级的学习, 从而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标准。自主学习时间、差异化教学、进阶学习、及时反馈等, 这与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不谋而合, 也为教师成为“导演”提供了理论基础。

3.新构建主义—“零存整取”

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提出了适用于信息时代学习的“新建构主义教学法”, 其基本流程是“分享-交流-协作-探究-零存整取”, 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说出”“写出”“做出”他们通过网络 (包括微视频) 学到的东西, 并且采取零存整取策略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⑦。王竹立老师自身也承认, 新建构主义与翻转课堂本身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对教师的要求: 课中, 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或进行作业练习, 对讨论或作业练习进行点评和引导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退居二线”, 成为“导演”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 实现路径

“导演”教师的本质特征要求教师从以“教”为主的主角意识切换到到以“导”为主的配角意识, 并且要求教师完成“导演”应具备的教育技术修养, 从中找到乐趣, 减缓职业倦怠。只有树立角色转换的意识, 把“导演”作为自己发展的目标, 才能奠定翻转课堂教师角色转换的坚实基础。那么, 教师怎样才能从“主演”成功转型为“导演”呢?笔者试图从教师观念更新、信息技术素养、终身学习、与师生“对话”升级四个方面探讨其实现路径。

1.观念更新: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基”

第一, “低姿态”, 甘作服务员, 为学生学习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提供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空间和机会, 。从课堂上的“圣人”变为“服务员”这种观念的革新, 是翻转课堂顺利推进的基础, 也是“导演”教师成功“变身”的内在而具有前提意义的条件。第二, 确立新的目标观念, 将“为分数而教”转变到“为发展而教”, 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给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自身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 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第三, 重塑学生观, 摒弃“学生是被动的客体、知识的容器”的观念, 把学生视作积极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探究者。观念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观念的更新才使得教师角色转换有了可能。

2.信息技术素养: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助力

第一, 具备教学微视频制作的技能, 能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 设计出知识最优呈现方式, 以便学生愿意看、也看得懂教学微视频。第二, 熟练应用翻转课堂中追踪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作业进阶情况的软件分析系统, 懂得如何通过网络平台 (如论坛、微博、博客等) 和即时通信平台 (飞信、QQ、微信、易信等) 与同学们互动, 并通过平台的应用, 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加深师生感情。第三, 具备多媒体教学技能, 熟练应用投影仪、幻灯、展示台、录像、广播、电影、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第四, 具备信息的搜索和筛选能力, 为学生在信息海洋中导航。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 提升了教师素质, 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助翻转课堂一臂之力。

3.终身学习: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保障

第一, 在学科素养上, 做到系统地把握学科“知识图谱”, 明晰学科知识点, 深度把握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及时充电, 尽量减少被学生问倒的尴尬局面。第二, 在学习内容上, 积极学习或关注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教育信息技术、现代科技知识、教育改革趋势、新课程要求、学习者特征变化、经典教育论著等。第三, 在学习习惯上, 拥有主动学习和不断探索的习惯, 为学生树立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擅长学习的榜样, 并帮助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教师终身学习, 及时自我发展, 时时处处走在学生前端, 满足学生个性化“挑剔”的要求, 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4.“对话”升级: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灵魂”

篇8:慕课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

【关键词】慕课 翻转课堂

一、慕课的定义

慕课(MOOC)是“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慕课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指由主讲教师负责的、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由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互动、邮件和考试相互交织的网络教学过程。慕课课程最早由斯坦福,哈佛以及MIT的数位教师创办,利用互联网向全世界免费提供了很多名校的优质课程。2013年,北人、清华、复旦等中国一流大学率先推出各自的慕课资源。 2014年5月8日,网易云课堂推出的“中国人学MOOC”项日正式上线。16所“985工程”高校推出的61门课程,中国的慕课时代到来。

二、慕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免费提供优质教学资源。首先,与传统的在线教育相比,慕课的特点在于“采用上传短视频形式,不超过一个小时的内容,并且每一次视频后面都会有测验,有互动,便于让自己和老师看到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将传统的知识进行精细化,将学科中最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和编排为慕课课程,让学生通过一个10到20分钟不等的资源了解学习”。更重要的是,慕课的开放性强,只要有互联网,学习者就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听到看到全球或者中国顶级大学多个领域的课程,学习便可以随时开始,这样极大地缩短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差距,使得任何人都能享受到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2.英语资源的优化配置。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考试,语法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占比重较大,这样忽略了语言所承载的西方文化,这样就限制学生对英语的全面认识,也使得英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当使用。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学生学好,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习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例如英语词汇学,翻译,英美概况等必要学科,但如果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加入这些学科,教学时间和成本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慕课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学习路径。将上述学科知识点进行分解,利用10到20分钟的短视频,告诉学生最为精华的英语常识,通过慕课,学生全面了解英语,同时也极大地将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进展,而非花大量时间为学生补充知识。

3.改变英语授课方式和降低教学成本。优质的教学资源由最好的专家学者精心制作完成,观看和学习慕课资源将改变相对单调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将慕课中提到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通过慕课进行学习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弹性的学习,大量的优质资源让教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既可以节约教室,教学媒体,水电资源等有形成本,也解放了教师,他们可以把节约的时间和精力有效的投人到师生沟通、学术讨论、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更有助于提高学术水平的领域,从而更好的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

三、慕课时代下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颠倒教室)是一种新出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 Jon Bergmann 和 Aaron Sam 这两位化学老师,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 PPT 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帮助未到课的学生学习,这种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从而引起众人关注。到 2011 年,由于萨尔曼·汗和他创立的汗学院的里程碑式推动作用,翻转课堂开始为众多教师熟知,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从翻转课堂的已有研究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流程是“学生提前看材料——做练习——教师指导——总结提升”,这个流程和传统课堂的“预习——课堂讲解——练习” 在学习设计和教学组织上有较大的不同,翻转课堂和慕课的关系是很紧密的。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也将随之作出改变。

1.资源组织者。如何让学生全面、正确的学习英语,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前,为他们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计划中面对诸多的慕课资源,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为学生选择必要的、符合学习要求的资源,如何取舍大量的教学资源,对教师是一个全新课题。为学生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语言地道鲜活有关文化、科技、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材料,突出了英语的丰富性和人文色彩,真实的英语母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更地道实用,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技能。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参加慕课学习,以各种生动趣味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预习这一枯燥的学习环节变得充满乐趣。

2.资源的管理者。分层教学是很多学校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手段,然而就算进行了分层教学,分出来的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仍然存在的较大的差异,例如城乡学生的在知识面上的差异,从而造成英语学习中很多的认识上的差异,教师往往根据课程要求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造成的结果就是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普通学生跟不上,很多知识不理解的情况。慕课的出现可以为学生们拓展课堂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配置不同的“套餐”单元,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各取所需,通过慕课资源的分配,教师成为一位管理者,从而将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教师通过管理合理分配资源,从而实现多层次教学。

3.教学翻转者。慕课的出现将最终颠覆传统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而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发现问题一教师引导解决问题,教师将最终从一个“满堂灌”的传授者变为一位适时帮助解决问题的助学者,教师的传统角色最终将翻转,在翻转课堂中要求学生课前通过慕课学习基础知识点,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们一起或小组讨论,教师该对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因为授课时间的减少,就可以更多地参与学生的互动,或解答提问,或参与讨论,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后,学生根据自我能力、喜好、方式的不同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采用在线辅导和协助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督促学生的进步,让更多学生通过慕课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同在教学资源方面也得到了优化,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教学中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新教学模式的出现和普及对大学英语教师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与时俱进,英语教师就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外语教育技术素养,努力提升外语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的能力。不可否认慕课也并非尽善尽美,为了充分发挥慕课的优势,我们应结合新媒体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真正把大学英语课程建成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接受高质量多样化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更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Katie Ash.Educators Evaluate 'Flipped Classrooms' Benefits and drawbacks seen in replacing lectures with on-demand video[J].Education Week,2012(10):6-8.

[2]车雪.慕课能否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曙光[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11).

上一篇:从茶中品味人生创业下一篇: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了不起粉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