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企业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试从场域理论入手,着重分析我国新闻媒介在不同场域中的角色转换以及出现的场域真空和资本变质,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新闻伦理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角色转换企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角色转换企业管理论文 篇1:

高职“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案研究

[摘要]“C#程序设计”软件开发职业体验性教材摆脱了传统的教材组织方式,将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融入教材内容,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条主线展开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形成了立体的教学方法模式。文章探讨了软件职业体验教材的研究目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意义。整个教材组织过程转变成了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实现了角色转换。

[关键词]高职C#程序设计教学方案

[作者简介]董淑娟(1978-),女,河南商丘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软件技术教学工作。(河南开封475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河南省科技厅鉴定项目“软件开发职业体验新教材《Visual C#2008应用开发教程》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豫科鉴委字[2011]第186号)

2006年11月,为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教育部启动了“高职211”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被评为首批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与“学”过程的中心是经由职业实践——工作过程分析和归纳确定的重要职业能力的培养。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建设在高职院校内开展,课程建设的思路实现课程内容和工作过程融合,“岗、课、证”相融通。本文结合我院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已经出版的职业体验性教材《Visual C# 2008应用开发教程》展开相关讨论。

一、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是教材改革的出发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将课程内容以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为前提开展,实现课程内容的学习能够获取学生认证证书。我院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了课堂教学、课内实践以及课余实践的方法改革,形成“一体两融、双岗四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体”即“教、学、练、做”一体化实施教学。“两融”即将生产项目融入实训教学,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生产任务;将证书认证内容融入课程,完成课程学习即完成了证书认证内容的学习,可以直接参加认证考试。“双岗”即通过在企业真实环境中进行顶岗实习,获得上岗资格证,实现零距离就业。“四位”即以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本位,工学结合实施到位,使学生就业进入好的工作岗位。按照“一体两融、双岗四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分解成项目和任务,以学习型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校企合作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见右图。

二、软件职业体验教材的研究目的

1.将职业能力具体化。要培养个体职业能力,不仅要给予个体框架性、宏观性知识,还要给予个体大量细节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强调依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必须对工作任务进行抽象和概括,获得逻辑清晰的工作任务结构,这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核心技术,也是教材整理内容的出发点和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图

2.形成知识的有机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的重要性,但以任务为中心选择的知识本身必然缺乏内在逻辑,之所以被放置到一起,是因为都与某个工作任务相关。这样教材在解决知识与任务相关度问题的同时,也形成了在知识间、知识与任务间建立有机联系的过程。

3.促使学习者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还存在如何让个体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形成整体的职业能力的问题。职业体验新教材为明确课程内容,采取了对职业岗位的任务逐层分解的技术。

4.教材任务安排能真正让学习者做起来。课程专家通常认为,职校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强,喜欢动手操作;教师则抱怨职教生对理论知识学习没兴趣,在实训中也有很多个体不愿意动手。其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给个体提供的是什么实践。技能训练与纯粹学科知识的学习性质是一样的,即个体不能预期到目前的学习与所向往的目标之间存在的高度相关性。因此,并非强调动手操作就一定改变了学习的性质,一定能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课程开发中必须有一个与任务分解相反的过程,即项目设计,用以整合被分解了的工作任务,教材实现了这一点。

三、软件职业体验性教材的设计理念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软件职业体验性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软件项目开发的基础能力,从事一线的软件项目开发包括软件项目的设计、分析和实现等岗位的工作,要依据职业活动设计教材内容。教材将分散的知识点融入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模拟银行系统”中,并以该项目为整本书的主线展开讲解。

2.以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一线教学活动以岗位工作为目标开展,教材的设计从每个教学环节入手,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将学生融入各个不同的角色中,从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以项目为载体。教材的辨析以“模拟银行系统”项目的设计和实现为主线开展教材内容,并依据“模拟银行系统”设计学生能力训练项目。教学项目为“模拟银行系统”中的主体普通柜员的相关操作,学生能力训练项目采用“模拟银行系统”中的边缘管理操作,使教材内容按照“三层次六递进”进行系统化设计。“三层次”是指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六递进”是指学生技能培养及角色转换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从熟练到精湛、从实训到生产、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员工的递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训练职业能力。教材编写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项目分解,得到若干不同的任务,以不同的任务培养学生不同的职业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化某一适合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得学生在具备综合能力的同时,突出职业能力和责任感。

四、软件职业体验性教材的设计思路

1.针对性。教材内容的选择主要针对学生编程的基本能力的培养,选取理论内容覆盖面广、实践内容针对性强的项目——“模拟银行系统”作为教学内容展开。

2.渐进性。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基本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渐强化动手能力。教材内容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组织,力求分解难点,逐步递进,最终使学生形成综合应用能力;教学项目的设计以知识点覆盖逐渐加大、难度逐渐加强、项目团队人员的协作逐渐增进开展。

3.实践性。教材内容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将空洞的理论知识揉进实践项目中,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会了运用理论知识。课程依据不同的知识点以项目分解为任务形式展开。

五、软件职业体验性教材的教学方法

1.采用“教、学、练、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在“教”的活动中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练、做”各阶段得到充分锻炼,举一反三,加强实训;同时,结合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让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评价,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运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采用“教、学、练、做”一体的组织模式,以“应用为主线,减少抽象理论描述”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把“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目标,形成立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启发学生勤思考、多动手,并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务实的求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2.建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可以把一个班划分成5~8个组,每个组5~10人,由学生分别扮演项目经理、编码工作师、测试工程师等不同角色,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由项目经理根据组员完成系统规定的情况打分,使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公司环境,同时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学中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间的“无缝连接”。

3.项目与过程评价结合式的教学。项目化教学要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采用小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开展项目实施情况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精神。

4.讨论式教学。对于易于理解和自学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专题,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述,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六、软件职业体验性教材的考核方法

职业体验性教材注重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同步发展。考核与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监控。随着知识点的不断延伸,可以采取以下三种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通过项目完成情况,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知识应用能力、技能训练能力、项目开发能力以及态度的端正程度。任务成果展示,通过项目展示使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分享,考查学生的相互协作情况。综合项目设计,全面考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七、教材开发的意义

1.项目化教材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教材实现了项目小组化管理、多角色的分工和综合绩效评估体系,实现了对个人行为的控制。

2.项目化教材让学生了解了软件项目管理模式。在学习项目管理的思想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先进的软件项目管理模式,熟悉软件过程和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规范指导下,完成任务分解、任务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项目计划的制订,培养项目管理意识,使学生了解软件企业的相关流程和规范,对每一个员工的能力及要求的意义和合理性,从而使得其在就业后能够理解其所在公司的相关制度并自觉遵守,尽快融入团队中去。

3.项目化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教材具体化一个软件开发项目,根据系统架构,进行模块划分,规范模块接口,完成设计文档,提高软件设计能力。

4.项目化教材能提升学生代码编写的质量。正确的代码是指没有语法错误,能运行完成必要功能的程序代码。高质量的代码是在正确代码的基础上,符合编码规范,便于理解和维护的代码。在企业中,编写高质量的代码是对程序员的重要和必需的要求,通过真实的企业编码规范,让学生在具体的编码规范下编程,提高学生编写代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5.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培养软件人才的综合能力。教材的着眼点是既稳步提升学生的编码能力、掌握编程工具的能力、架构设计能力、对数据库系统的技术能力水平,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能力,包括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6.通过虚拟企业环境实战训练快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特点,担当不同的角色,并按照企业的标准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加强对学生适宜角色的培训;同时,要按照企业实际要求,提供职业素养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7.能快速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学生将在课程中体验程序员岗位角色,培养企业化管理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入职角色转换,即完全按照软件公司的模式进行人员管理和项目开发管理,流程符合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会到软件公司的开发流程,使教师转化为项目经理,教材转换为实际项目,上课转换为项目开发,考试转换为工程综合职业素质评测,教务转换为企业管理,教学监督转换为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向平.素质教育与能力训练:高职人才培养的两翼[J].江苏高教,2010(2).

[2]唐林.高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程蓓,朱飙.以知行合一的理念建设专业教学场所[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

[4]韦穗林.基于因材施教的高职课程分层次目标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2).

[5]黄玲青,曾良骥.“六位一体”课程模式高职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

作者:董淑娟

角色转换企业管理论文 篇2:

从场域理论看中国新闻职业道德问题

【摘 要】本文试从场域理论入手,着重分析我国新闻媒介在不同场域中的角色转换以及出现的场域真空和资本变质,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新闻伦理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场域 新闻职业道德 有偿新闻 低俗新闻 虚假新闻

新闻承担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播文化,教导公众等功能,因而被称为“无冕之王”,新闻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市场化浪潮的到来,中国新闻界出现了许多问题,新闻职业道德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对新闻单位引入了市场机制,采取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使得新闻媒体角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转型期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层出不穷,影响了新闻记者在社会中的地位。

问题成因:

场域内力量的矛盾与斗争

布尔迪厄在其场域理论中提出:“场域就是各种要素关系的结构体系,一个场域也许可以被定义为由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或者结构。一个场域的结构可以被看作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这些位置是根据他们在争夺各种权力或资本的分配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①可见,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场域,而不同场域之间的界限又是十分模糊的,各种场域有可能形成相互制约的现象。

布尔迪厄将场域分为科学场域、艺术场域、法律场域、经济场域、政治场域等。由于科学场域缺乏自主度和独立性,其竞争就不完善,科学场域获得独立程度就有限,这就给世俗权力的介入就越简单,这种介入包括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

此外,经济场域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也很明显,通过对新闻生产者的诱惑,使新闻生产者利用其自身在场域中的特定地位对经济强势者的思想观念进行传播,从而使新闻场域内丧失了其自主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受到其它场域的力量的干扰,出现职业道德问题。

新闻场域内新闻职业道德问题表现

福柯认为,现代权利是一种毛细血管的权利,它不是从某个核心源泉散发出来的,而是由一种遍布于社会有机体的每一微小部分和看似最细小的末端由下而上连接而成。从新闻场域的角度来讲,其中夹杂着许多的权利:政治场域赋予了媒体引导舆论,为人民服务的权利,而公共场域又赋予媒体获取真相的权利,充当社会的公器,在权利的交融当中,使一些媒体迷失了方向,导致新闻媒介事故频发,使新闻职业道德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1、有偿新闻:场域交汇真空的产物

新闻媒体作为宣传工具和信息工具的双重功能,既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喉舌功能,又有信息产业属性的商品交换功能。因此,中国的新闻媒介处于政治场域和经济场域的对立当中,它基于两级的矛盾对立:在政治场域当中,它是作为党的宣传工具而存在,引导着社会的舆论;而在另一方面,它处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处于经济场域的控制当中,因此要求新闻媒介充当企业角色,具有盈利的功能,不得不考虑如何通过新闻盈利,从而出现了有偿新闻。这是媒介在不同场域中角色转换产生错位,场域之间留下了权力的“真空地带”,让一些缺乏自律的记者有了可乘之机。

媒介的权力如果是在真空的场域内,很容易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成为媒介的“霸权”。绝对的权力导致了绝对的腐败。有偿新闻则通过新闻媒体或工作人员通过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等,与被采访对象或者个人进行“权力寻租”,从而进行的金钱交易。②经济场域中强调的是一切经济活动中都要在市场的运作中进行,其特点是场域内都以交换作为手段的行为,有偿新闻也是如此。新闻媒介担负着政治场域赋予其传递真实信息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功能的权力,却在经济场域内混用了政治场域赋予其的权力资本,将新闻作为一种商品与货币进行交换。

一些记者利用自己的采访权利资本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易,阻止与采访对象不利的消息发布,“有偿不闻”。例如2002年的山西繁峙矿难,新华社等一些记者并未去矿难现场,而是先找上了繁峙县委、县政府,并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盛情款待。县委书记王建华还专门把忻州市委宣传部胡某请到繁峙商量对策,最后记者收取了当地矿主的现金40余万元,协同当地官员一起瞒报了这起滔天事故。

另一方面,有的记者则利用自己的权力资本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易,通过报道对采访对象有利的信息来获取利益,而有偿新闻站在采访对象的立场上进行报道,比较明显的是一些带有宣传性质的新闻,例如企业形象、企业风采、特约新闻等形式出现,导致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可读性不够,在新闻选择的过程当中起作用的不是新闻价值的标准,而是金钱。有偿新闻的出现“无异于向社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③

从有偿新闻的现状可以看出,在新闻场域内出现了政治场域和经济场域角色的相互错位,以及在场域交汇处出现了权力界限的混乱,从而使得记者利用政治场域内的权力进行经济场域内的活动,从而降低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导致了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

2、低俗新闻与虚假新闻:场域内的竞争与变质的资本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提出,“场域为各种资本提供了相互竞争、比较和转换的场所,任何一个场域始终都是通过行动者或者行动集团与运用其资本进行相互比较的斗争的场所。与场域内其他行动者之间改变其资本并进行资本再分配的过程”。新闻媒介必须在形成的新闻场域中通过自己的资本与其他媒体进行竞争,而新闻媒体在其中使用的资本就是新闻报道的手段,关键要素就是新闻价值。新闻媒体必须通过手中各种资本对场域内的资源进行争夺和再分配,换句话说,只有运用以新闻价值为基本导向,才能做出真正刊登出吸引受众的新闻报道,赢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在竞争激烈的场域中站稳脚跟。

然而,由于新闻场域内的相互竞争异常激烈,从而导致资本的变质。布尔迪厄说:“资本与场域是相互共存的,场域影响着资本的作用。”在场域里各新闻媒体不断为了市场资源发生角力的过程当中,对资本的理解和使用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的出现。

新闻讲求的是时效性,时效性包括“新”和“快”。“新”特性决定了新闻要反应迅速,及时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物,向读者提供多方面新鲜的信息,如果反映不迅速,不讲求时效,就失去应有的价值了。新闻要新,这是新闻的生命力,也是对新闻的起码要求。新闻的“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时间要新,是新近发生的事;二是内容要新,所反映的事实要有新意,可以说,新闻时效性是新闻场域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坚持新闻的时效性并不能否定新闻的真实性,一些新闻媒体一味的追求新闻的时效性,但是没有对其进行核实,导致新闻失实现象屡屡发生。例如《南国早报》2003年的一篇报道《奇!桔子树上结南瓜》,在记者没有到现场确认的情况下就匆忙报道了此事,后查证,是有人有意或者无意弄出的恶作剧,而记者则为了抢发头条新闻而轻信了通讯员之言,结果导致了假新闻的出现。

《南国早报》就此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假新闻的产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应付激烈的竞争,博弈侥幸心理。”④这正是新闻场域内竞争激烈后导致资本变异的重要体现:一些新闻工作者迫于竞争的压力,为了保证完成工作量,或者为了制造出一些有能够满足受众好奇心的有“卖点”的新闻,在没有新闻素材的情况之下上网找素材,或者干脆直接“创作新闻”,试图在新闻同质化的今天在与同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忽略了新闻的第一要义是真实性。

此外,在新闻媒体不断膨胀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时效性新闻,而是更倾向于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一些新闻媒体为了争取读者,抢占场域内资本份额的制高点,不惜试图通过凶杀、暴力、战争等负面新闻,抱着猎奇的心态,希望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轰动效应;另外一方面,一些新闻媒体力图挖掘新闻的趣味性,揭露公众人物的隐私,2003年,《东方日报》就张国荣生前的各种情感经历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例如“度假屋揭秘”、“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运用恶俗煽情的语言,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新闻业市场化经营,使得中国新闻媒体在场域与场域的交汇处形成了权力的真空和角色的错位,导致有偿新闻的出现;而新闻场域内趋于白热化的竞争,又使得新闻媒体的资本使用发生了变质,一味的求新求快,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出现了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

对策分析:自律和他律

针对新闻场域内产生的种种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必须及时加以制止,否则后患无穷。而要在真正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必须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抓起。

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看,首先应该让新闻工作者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要认识到当今新闻媒体被赋予了双重角色,新闻场域内新闻工作者既要利用手中的权利为政治场域进行宣传,坚持和正确的舆论引导,而针对新闻媒体的盈利角色,也要有市场意识,但是不能够因为市场的需要而误用政治场域赋予其的权利,应该在报道当中,防止新闻记者权利的滥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专业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守护新闻工作者的良知。

此外,要防止由于场域内的竞争而使得资本变质。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求党性原则,不能因为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后就放弃了职业道德的操守,要使新闻工作者坚持职业道德的操守,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自觉抵制有偿新闻、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从而能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舆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从整个新闻媒体大环境来说,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场域之间交汇处形成的真空地带,就必须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防止新闻工作者角色的错位和资本的变质。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高层次的新闻法规,使得新闻场域内无法有一个强制性的约束条文对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进行制约”,⑤ 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新闻机构如何进行舆论引导,规定新闻工作者与社会的关系,对一些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诸如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新闻等进行界定,才能在新闻场域真空地带确立新闻媒体的权力界限,明确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功能,杜绝场域内资本的变质,真正规范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①宫留记:《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93

②葛作然,《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③何晓瑜,《市场经济与新闻职业道德》[J].《新闻与写作》,1994(8)

④李启瑞:《我们错了》[M].商务印书馆,2011:209

⑤李红光,《我国新闻法规的欠缺与弥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8)

(作者:均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作者:陶劼 叶耿标

角色转换企业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在华轿车合资企业自主品牌问题的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发展的理论,从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管理的视角,对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角色转换的动因,研发职能演进的方式进行了阐述,从而对中外合资轿车企业发展自有品牌轿车的方向、前途进行了分析,并就政府管理部门对中外合资轿车企业管理过程中应采取的政策取向,中方母公司在对合资企业行使投资者管理权过程中与跨国公司博弈的战略选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资公司;自主品牌轿车; 研发职能演进

A Study on the Independent-brand Cars of Joint Ventur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ole-shift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Overseas Subsidiaries

BI Zhen-li, LI G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han University, uhan 40072, China)

Key words:joint ventures; independent-brand cars; research & development functions

1 合资企业自主品牌问题回顾

在“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驱动下,国内汽车企业集团与跨国集团按照股比对等的方式在我国组建汽车合资企业并生产从国外引进技术的车型,国外品牌成为国产轿车的主导产品。20多年的发展证明,中国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仍然薄弱,中国汽车业面临着支柱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在中外股比对等的合资企业中,利润的分配比例也是对等的,但是外方通过技术转让费、零件费、设备费、国产化认证等途径拿走了大约80%的利润[1],并实际掌握着合资企业的控制权,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地位被边缘化。作为解决合资企业面临的矛盾的办法,提出了发展合资公司自主品牌的主张。但这一主张却在汽车行业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可能性。乐观者认为,合资企业能够发展自主品牌,悲观者认为,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是一个悖论[2],合资公司自主品牌就像是皇帝的新装。其理由在于,外方掌握合资企业的控制权,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不符合外方的利益。王冀认为,合资企业研发不过是车型、技术的中国化,外方不会倾尽心血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4]。明茜认为,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违背市场规律:一个品牌的诞生都蕴含着巨大的投资在里面,新生的、弱小品牌很难盈利[5]。此外,人们对自主品牌的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自主品牌的标志是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一个全新的商标,或是以上两个方面或者三个方面的结合。曾业辉强调自主开发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一定就具有自主研发能力[6]。何仑强调知识产权的拥有,主张合资企业至少要对这个品牌具有所有权[7]。张文强认为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应是全新开发的车型并使用既非中方也非外方的独立标志[8]。有消息称有关主管部门正在就自主品牌的概念进行界定[9]。

2 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角色转换理论综述

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以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为中心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形成了战略-结构trategy-Structure)流派、母子公司关系(eadquarters-Subsidiary Relationship)流派、子公司角色ubsidiary Role)流派、子公司发展ubsidiary Development)流派四个分支,其中较晚出现的子公司发展流派强调海外子公司的角色和地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即更多地关注动态方面,成为跨国公司子公司研究的重点[10]。根据相关阐述,作者对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发展趋势做出如下归纳:

2.1 海外子公司由要求一元战略支持到要求多元战略支持

巴特利特和高沙尔在他们合著的《跨边界管理》一书中,通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电子消费品、品牌包装品和电信交换机三个不同行业的九家跨国公司的研究归纳出了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所需要的三种不同的能力:一是追求高效率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经营保持一体化;二是对当地需求的反应能力,这种能力要求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经营实行差异化;三是知识转移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跨国公司海外经营过程中对核心能力的来源集中管理,其他方面分散管理。他们研究的三个行业中的每一个行业都被赋予一个单一的主导战略要求,并据此将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划分为多国型公司、全球型公司和国际型公司三个类型[11]。三种类型的跨国公司的特征见表1。

他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拥有一元战略能力已经不适应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竞争的要求,只有具备多元能力的海外子公司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并据此提出了跨国型公司的概念。跨国型公司并非单纯地寻求效率,而是将其作为获取全球竞争力的手段;它承认地方响应能力的重要性,但将其视为寻求国际经营灵活性的工具;创新则被看作是每一成员进行组织学习过程中的产物(详见表2)。

2.2 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由层级结构向网络结构转换

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层级结构,而是一个一体化的网络结构。网络化代表着对具有当地反应能力,并且利用全球规模经济、寻求全球知识来源等多样需求的一种最新的解决办法[12]。跨国公司根据消费者偏好、政府规章、领先技术的可用性以及国际竞争对手的状况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资产与能力都经过细分和专业化[11],其结果是不同子公司的角色呈现差异化。在网络结构下,不同海外子公司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2.3 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流动由单向转化为双向流动

中央设计的产品和工艺在跨国组织的全球经营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子公司创新作用得到加强。跨国公司中央机构与各子公司的资源紧密结合,富于创新精神的开发研究室可能被指定为开发某种产品或工艺的全球精英中心。除母公司对子公司知识流动的控制和母公司向子公司进行知识转移外,出现子公司向母公司的知识回流和子公司之间的横向知识流动。

2.4 海外子公司在跨国公司中的地位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中

在跨国公司子公司之间存在着特许的竞争。能力的提升或下降,以及特许的获得和丢失导致子公司角色的演进。能力(capabilities)是利用资源和整合资源的范围和水平,特许(charter)指来自母公司的授权,特许的范围包括服务的市场、生产的产品、采用的技术、涉足的职能领域等方面。能力是子公司地位和作用的基础,是潜在的部分;特许是子公司地位的外在表现,是显性的部分。波金绍将海外子公司视为一个半自治实体,其成长与发展过程受三种因素共同作用:母公司的控制,如母公司战略的调整、业务的重组、母公司对子公司特许的改变,集权与分权模式的选择等;东道国的环境,如东道国的文化、法律法规、政府的干预或支持、市场竞争状况和消费者需求等;子公司的选择,如子公司的企业家精神和首创意识等[10]。

3 在华轿车合资企业角色转换的驱动因素

3.1 中国轿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伴随着跨国集团中国市场布局的完成和自主品牌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发生变化。欧系车市场份额下降,大众集团的两家合资公司首先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其中高额成本问题开始显现。一汽大众的高额成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额的技术转让费和开发费用。平均每个车型的技术转让费达 000 万欧元,Bora A5 的适应性开发要价9000 万欧元。第二,认证费用。即便支付了技术引进费用,所获得的也只是产品的生产权,产品的认可、更改权利仍然掌握在德国大众手中。合资公司为此还要向德国大众支付额外的试验费用。第三,CD 零件费用。加上包装费、CD 手续费和运费,一汽大众的 CD 零件的价格往往是欧洲的数倍。此外,汇率变化每年给一汽大众带来的损失在 10~20 亿人民币。第四,大量技术支持人员的费用。在此背景下,大众集团开始意识到融入中国的重要性,在其2006年“奥林匹克”战略中明确:“如果合资企业希望生产自有品牌,而市场也要求发展自主品牌,大众会给予中方伙伴积极的支持。”这预示着大众集团中国战略的转变:与其让出市场份额,不如让利合资伙伴。

3.2 中国市场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地位上的变化

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中国汽车销售量728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1660万)的第二大汽车市场;同年市场增长率27%,同期欧洲新车销售增长率为0.7%,美国、日本则出现了负增长。面对中国市场的骄人业绩,跨国汽车集团将中国视为战略重心。福特(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美玮说,未来几年全球汽车销售的增量将有50%来自中国,福特汽车已将中国作为全球重要供应基地和研发基地;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也表示,为实现市场占有率持续以两位数增长的预期目标,从现在至2010年期间,通用汽车及其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业务的年均投资将达到10亿美元。

3.3 中国政府管理政策的变化

随着中国市场地位的提高,跨国公司将更加关注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中国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已经促进了跨国公司节能型汽车产品的导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11号文)明确指出,新增产能应该“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加强研发体系建设,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国家发改委在解释这一文件时称:“合资企业至少要明确新增产能为中外双方合作研发。” 这些政策将促使跨国公司对其合资企业的研发策略进行调整。所有希望在中国长期发展的跨国集团,都必须遵守中国的游戏规则。

3.4 合资公司研发能力的变化

合资企业研发机构组织模式有三种类型,一是设在合资企业内部的产品工程部,如一汽大众的产品工程部;二是设在合资企业内部的技术中心,如东风日产乘用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三是独立于合资企业的中外合资研发机构,如上海泛亚技术中心。表对国内合资研发机构的实力进行了汇总。从研发机构的规模上看,投资规模和技术人员的编制都呈现扩大化的趋势。从研发功能上讲,已经从最初的实现生产的本地化、改进型研发进入到创新型研发,由零部件、总成的开发过渡到整车的开发甚至与跨国公司的同步开发。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的谈话揭示了这一变化的深刻原因:要赢得中国市场的胜利,就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流程链,其中不仅包括生产与销售环节,也包括工程技术、产品研发以及测试等环节[13]。

4 在华轿车合资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分析

4.1 合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转换

4.1.1 引进车型的国产化

引进车型的国产化指将成熟车型或已经进入批量生产的车型转为本地化生产的一系列开发活动,是一种最低级的技术创新方式。国产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配套的零部件的认证,作为整车知识产权管理的方式,跨国公司认证管理活动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一汽大众早期的做法是,在国产化过程中,重要零件必须要送到德国大众去做试验,由于受德国大众的试验能力和试验计划的制约,往往错过产品上市的时机。最初,神龙公司要把报告样件传到标致雪铁龙公司认可,为了提高国产化的速度,2004年以后法方派技术代表入驻神龙,对神龙公司完成的认证试验确认并签字。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则委托上海泛亚技术中心进行产品认证。这一变化趋势体现了跨国公司对子公司授权的扩大。

4.1.2 对引进车型进行的适应性开发

按照巴特利特对早期跨国公司子公司类型的划分,汽车行业海外子公司属于国际型公司, 其核心能力来源于基于共享平台开发的全球车型,海外子公司所扮演的业务角色就是实现全球车型的当地化生产;但从跨国型公司的角度分析,共享平台与地方响应能力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针对当地市场需求重新进行产品设计和定位成为竞争的新趋势。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孙健将之概括为“以全球化为体,以本地化为用”的竞争战略。

表4汇总了上海通用等三家公司主要产品的适应性开发情况。从表中不难看出,合资企业对引进车型的改进的范围在扩展,从外观、内饰扩展到动力系统、底盘。在开发方式上,由外方主导的联合开发到中方主导的联合开发,进而到合资企业(合资研发机构)自主开发。在没有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偏好进行二次开发的车型,如上海通用的凯越和君威、上海大众的帕萨特领驭车型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业绩,这说明了适应性开发对于合资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4.1.3 与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同步开发

同步开发指合资企业研发机构与跨国集团技术中心一起进行车辆的开发,包括承担当地客户需求的调查工作。上海大众POLO劲情的开发过程就是与德国大众研发中心同步进行的。200 年德国狼堡的 POLO GP 项目启动时,上海大众派出设计师加入德国大众的设计团队,与德国大众的设计师协同完成了整个设计任务。在日产公司进行骏逸车型的开发过程中,东风日产乘用车技术中心从一开始就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查,然后与日产的各个技术中心一起进行车辆的开发。泛亚技术中心总经理高卫民透露,泛亚现在至少有5个项目与全球同步开发,如下一代凯迪拉克项目,通用技术中心负责外饰、车身的开发,上海泛亚负责内饰的开发,在上海通用规划设计产品中,上海泛亚都参与到通用全球研发体系之中。

大众汽车品牌集团主席贝瀚德博士指出,无论是一汽大众还是上海大众在德国大众集团全球的开发体系当中都会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4]。瓦格纳表示,通用汽车希望能够将泛亚纳入全球的设计研发整体网络中,提升它为通用汽车整体设计开发的能力。可能有一天我们在泛亚打造的产品不仅在中国生产,我们会拿到其它地方去生产、销售[15]。东风日产日方经理中村公泰说:日产在欧洲和美国所有的发动机和平台开发都是以日本NC研发中心为主导进行设计的,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全球通用的问题,在各地销售的车辆,主要的开发由各地(研发机构)为主导,这也是今后中国研发中心的发展方向。总之,合资公司在跨国集团研发体系中所承担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

4.1.4 基于现有平台的全新车型的开发

基于跨国公司现有平台的全新车型的开发是合资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高形式。因为目前还没有市场化产品,对此种技术创新方式是否存在、市场前景如何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但部分合资企业已经公布了相应的进展项目或实施计划。上海大众称正在自主开发的整车平台上打造一款Model Y(桑塔纳4000)车型,该产品将具有强大的成本优势。一汽大众宣布将推出自主开发产品。有消息称,在精简调整中高端产品阵容的同时,上海通用正在秘密打造一款完全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车型,定位为家庭经济型轿车。广本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谈到,广州本田已安排了未来5年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合资企业自主车型的推出[16]。

如果把以上中国轿车合资企业研发活动的四种模式看成是渐进的关系,从以上事实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华轿车合资企业研发活动的发展在不断深化,合资企业在跨国公司研发网络中的作用正在提升,这一趋势仍将继续下去。CSM公司预测,到201年,亚洲研发的新车数量将比目前增加54%,而北美研发的汽车,出口量将下降40%。密歇根汽车行业协会创始人托马斯•曼格奈罗说:“随着中国和印度市场的迅猛发展,那些地区将会、也必须承担大部分产品研发和设计工作。” 底特律复兴公司总裁德•罗斯维尔承认,“产品生产和开发会向市场所在地转移,这一点也不奇怪。企业在新兴市场加强产品设计和开发,是适应市场发展的举措。”

4.2 合资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的强化

知识产权是跨国公司控制合资企业的手段,也是合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核心问题。跨国公司通常在合资企业产品引进合同中对合资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加以限制。合同中通常规定,合资公司对引进的技术仅有使用权,并不具有引进技术的知识产权,合资企业进行二次开发时要支付许可费等,且规定对于二次开发形成的新技术,其知识产权仍然归技术输出方(外方母公司)所有。经过第三次开发或一定期限后,合资公司才能取得引进产品的知识产权,这时不必为进一步的开发支付许可费。上海通用为引进97款北美别克支付了技术转让费,上海通用委托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对外形进行了全新设计,但上海通用并不能拥有别克君威的知识产权。别克君威的下一代产品,上海通用不需要支付转让费。北京现代引进现代伊兰特的合同中规定,北京现代在2008年后拥有国产伊兰特知识产权[17]。

进一步考察合资企业技术引进合同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对合资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限制有所放松,合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主体地位有所强化。上海通用基于韩国引进车型进行二次开发推出凯越轿车,上海泛亚对于改进部分拥有知识产权,中韩以外的整车厂里所生产的凯越,凡采用了中国技术的,要向泛亚技术中心支付相应的技术转让费。通用公司在自己最知名的一款新车上采用了上海泛亚中心设计的内饰,美方向泛亚支付了知识产权费。上海大众与捷克斯柯达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在斯柯达原有技术基础上,未来针对中国市场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工作将由上海大众完成,其中不排除由双方合作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新车型,由上海大众进行的实质性开发,其知识产权由上海大众所有。神龙公司凯旋轿车的外型设计由神龙公司出资,神龙、雪铁龙和结构设计团队三方联合开发,神龙对凯旋除底盘部分的外观具有明确、法律界定的知识产权。根据神龙公司和雪铁龙公司达成的协议,若凯旋在全球除两家公司直属分公司之外的其他企业生产,生产方应向神龙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18]。

4.3 合资企业自主研发产品品牌与商标策略分析

品牌和商标属于不同类型的概念,品牌是市场概念,商标是法律概念,品牌通常表现为商标。就商标而言,包括商标名称和商标标识。目前合资企业的商标标识通常与国际市场相同,商标名称则采用中文名称,同时也是母品牌下子品牌的名称,通常由合资公司注册并拥有,如轩逸、天籁、骐达、颐达等是Nissan母品牌下的子品牌,属于合资公司东风有限乘用车公司所有[19]。母品牌标识与中文名称共同使用,母品牌强化品牌形象,子品牌突出产品定位。由此可见,商标知识产权与技术知识产权是分离的,商标更多体现为品牌管理的战略,对于合资企业中外双方的利益不具有实质的影响。

笔者认为,不能排除中国合资企业起用全新的品牌(商标标识)的可能性。这种模式在国外不乏实例,丰田(OYOA)旗下的CAMRY车系在澳大利亚OLDEN公司生产时就采用了OLDEN品牌,车型称APOLLO,在丰田子公司日本大发生产的第四代、第五代CAMRY采用了大发(DAIASU)商标,车型名为ALIS[20];雷诺-日产子公司韩国三星生产的雷诺-日产旗下的车型也采用了三星汽车商标amsung Mortors),车型名称为SM5、SM7[21]。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谈到上海大众自主研发时表示:未来五年,上海大众每年推出新车型,形成包括A0、A、B级甚至C级轿车,以及SUV、MPV等各个车型组成的完善产品谱系。(产品的)名字是叫V(大众),还是叫其他,还是塑造一个属于上海大众的新品牌,上海大众正在研究,但不会都标“V”,否则一种品牌跨度太大,高中低档都有,不利于品牌和售价的区分,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22]。一汽大众人士称,一汽大众自主品牌将由合资公司一汽大众所有,具体方案为将捷达从大众品牌中剥离出来,不排除单独设立品牌的可能,如果捷达实施分品牌运作,其旗下可能包括捷达及数款衍生产品[2]。

5结论及建议

5.1 对合资企业自主品牌轿车问题的观点

竞争环境的改变对合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挑战,合资企业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基于共享平台的全球车型捍卫其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研发能力的提升为合资企业角色转换创造了内部条件,合资公司在跨国集团全球网络中的角色已经发生转换,这一转换进程将持续下去。转换过程中跨国公司将给予合资企业更多的特许,包括强化其研发职能,赋予其更多的知识产权,实现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知识的双向流动。合资公司将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本土化车型,探讨母品牌下专属中国市场的一个子系列、子品牌,形成合资公司自己的血液。尽管合资企业的转变仍是跨国集团全球战略在中国战场的局部性表现,其动机是出于占领中国市场的考虑,其形式上更多的是对原有车型进行改造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层面的研发。但应当指出,这种转变将有利于扩大FDI技术转移的效应,并有助于合资双方利益的平衡。

5.2 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取向

政府在产业创新中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通过出台相应的文件和规定,引导产业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第二,通过税收、资金支持等优惠措施推动产业创新的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对符合国家技术进步政策的科研设施建设投资采取税前列支,对提前达到国家公布的排放标准的产品给予消费税返还的优惠,对当年实际支出自主创新费用占销售额比例较高的企业给予按比例的配套拨款,通过政策性银行对国家级项目或重要创新项目发放长期低息贷款,通过投资审批、生产准入管理制度进行行业调控等[24]。

提出合资企业自主品牌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中国汽车产业空心化和中方投资者在合资企业中地位的边缘化问题,过分关注发展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可能使问题变得形式化和复杂化,从概念上对自主品牌进行界定也可能是徒劳的。在政府产业政策中,应承认合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调动合资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特别应注意到合资企业创新模式的特点,即合资企业创新在内容上属于二次创新,将政策的着力点放在鼓励技术转移和合作技术开发上,出台有关合资企业技术转移的专门规定,从税收方面对于合资企业技术转移给予优惠,对合资企业自主研发项目进行资金补助。

5.3 中方母公司的战略选择

作为合资公司股东之一的中方母公司管理者应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推动、培育合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坚持合资企业知识产权的主体地位。中方股东能为合资公司带来的价值是谈判的基础,必须提高合资公司中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强化中方母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基于市场规律,基于合资公司的利益,基于将合资公司做大做强的出发点,寻求中外双方股东利益的统一。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跨国集团文化背景、合资企业研发能力的基础、全球网络研发体系布局及跨国经营战略的差别,不同跨国集团合资企业研发职能的转换上会存在先后、幅度上的差别,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就这一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金履忠.轿车工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回顾与反思[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2006.

[2]贾新光.凭知识产权来质疑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正果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12-07(7).

史宝华.自主品牌战略吸纳合资公司,业界集体诟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1-06(4).

[4]王冀.合资外方不会冒险自主研发[N].中国汽车报, 2007-01-05(10).

[5]明茜.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车只是美丽的幌子[N].中国汽车报,2006-11-10(5).

[6]曾业辉.自主研发“排异”合资公司最终将伤害谁[N].中国经济时报,2006-05-17().

[7]何仑.轿车合资企业的品牌困境及出路[EB/OL].http://www.auto.sohu.com/20051202/n240851854-2.shtml,2005-12-10.

[8]张文强.合资企业自主品牌任重而道远[N].新京报,2006-05-09(12).

[9]寇建东,汪静.2006北京国际车展特别关注之自主会战[N].人民日报,2006-11-20(6).[Z)]

[10][Z(#]赵景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1]克里斯托弗•A•巴特利特,苏曼特•高沙尔.跨边界管理——跨国公司经营决策[M].马野青,赖寒,葛智扬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12]约翰•B•库伦.跨国管理——战略要径[M].赵树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01-204.

[1]刘晓冰.告别复制型本土化,合资车企研发越发自主[N].中国汽车报,2006-04-14(6).

[14]余建约.贝瀚德:要帮助南北大众自主研发[EB/OL].http://www.auto.sohu.com/20061119/n24648095.shtml,2006-01-19.

[15]新浪汽车.通用承诺支持泛亚培养本地工程师[EB/OL].http://www.auto.sina.com.cn/news/2006,09-1/1525215195.shtml,2006-09-1.

[16]徐钟.国家发改委施压,中国车企“后合资时代”降临[N].南方周末,2007-04-19(12).

[17]朱卓华.北京现代第二工厂破土动工,欲推自主品牌[N].南方日报,2006-04-24(7).

[18]沈小雨.合资企业搞自主,凯旋或能成另类创新模式[N].财经时报,2006-05-29(9).

[19]综合报道.东风有限:自主品牌不要带着民族的烙印[EB/OL].http://www.auto.sohu.com/2006100/n246092456.shtml,2006-10-0.

[20]田越.佳美的历史[J].汽车杂志,2006,(6):76.

[21]杨旭.此三星非彼三星[J].汽车杂志,2006,(6):224.

[22]黄瀚.帕萨特平台上新车,上海大众转向自主研发[N].第一财经日报,2005-0-02(11).

[2]姚蔚.竺延风:一汽大众研发自主品牌,三年内将出世[N].中国汽车报,2005-08-19(8).

[24]曲飞宇.关于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主体和技术突破口的思考[J].中国汽车界,2006,(20):18.

作者:毕振力 李 纲

上一篇:创业投资基金研究论文下一篇:组织形式股权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