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橡皮记叙文

2024-04-24

借橡皮记叙文(共12篇)

篇1:借橡皮记叙文

借橡皮记叙文

小明和我是同桌,可最近因为一件事情闹出了矛盾。

小明有一点调皮,不怎么听话,上课和课间都喜欢动,可是最近发现他不怎么动了,我很纳闷,于是靠近他发现他在低头玩什么东西,他从爸爸那里偷了一部手机,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玩手机,我向老师反映了这个状况,老师批评了他,小明虽然改证过来,心里却深深地记恨着我,开始不太理我,我道了歉他却不领情,对此我也无能为力。

考试的时候,小明不知道什么原因来的`比较晚,马上要交卷了然小明好像没有了橡皮,他十分慌张,手忙脚乱,我看我的橡皮还有便切了一半拿给他,这可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橡皮很贵的,但是助人为乐还是给了他,他也知道我一直很珍藏这块橡皮。考试结束后,小明第一次开口跟我说话,他谢谢我,我也说了对不起对我的行为感到抱歉,后来我们俩就和好了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行为可以化解尴尬和矛盾,人不要太斤斤计较,要宽容待人真诚待人,这样才会有一个和谐美好的交际圈,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

篇2:借橡皮记叙文

我的铅笔盒里有许多文具,有长长的钢笔,苗条的铅笔,但是最漂亮的就是橡皮。

我的橡皮大大的像一个汉堡,并发出一阵阵牛奶味。每当我写作业时,写错字,就帮我把错字擦让我重新写好,平常我也不舍得用,就把它放进口袋里。有一次,正在考试,我的小橡皮找不到,我焦急万分,突然,我想起口袋里的朋友,于是我拿出它迅速改正错误,最后取得好成绩,这块橡皮成我形影不离的好帮手。

随着时间慢慢地流逝,我的“汉堡”橡皮也慢慢变瘦。我长大一定要发明一块永远用不完的橡皮,让它一直帮助许许多多的小朋友,改正错误,取得进步。

篇3:巧借描写引导学生阅读记叙类文本

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效果涉及的内容、方法、技巧面广量大,我只是从描写角度切入,以求以点带面,易于实践。描写大量出现在记叙类文本中,绝大部分初中学生最喜欢这类文体,这也是初中阶段教学最主要的文体类型;加上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体中运用最多,在说明文中也时常出现,选择从描写角度切入,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复练习,是我总结出来的最佳的角度。

初中生的直观感受仍旧明显强于他的理性认知能力和思考水平,这种身心发展特点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关注的,只有适合他们需要的、能够习得的阅读能力才是最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他们对记叙类文本阅读兴趣浓厚,也很有成就感。而记叙类文本故事性强,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饱满,对学生也很有吸引力。除了记叙文,记叙类文本还囊括小说、戏剧和初中生要学习的大部分的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我在日常教学中侧重这类文本的精细化阅读,从描写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味文本的语言、写法、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力。

首先,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后,最感兴趣的文字部分是比喻、拟人、排比修辞句,要找出这些文字相对难度较低,小学阶段只要辨别这些修辞,中学阶段则要求能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学生一开始只能从文字表面理解修辞的效果,在具体课文个体语句中,经过多次练习后,能够从表现事物、人物特征角度进行赏析,进而对表情达意、内涵主旨有了深入的认识。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写景名篇《春》时,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了其中的比喻、排比、拟人句。在赏析语言时,学生一开始只会用“生动形象”四个字来解说。于是我问第四自然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组排比比喻句写出了花什么样的特征,学生稍作思考便能够七嘴八舌作答。然后我又问假如你看到这样的景象心情会如何,与作者的心情相比有何异同,进而细化学生自己的阅读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除了口头作答外,更要让学生把自己和他人的思考的成果用自己的语言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做既能强化学生的认知,又能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养成表达精细的习惯,使他们说得容易,写得顺畅。

其次,修饰性短语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找到的描写性成分。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这些偏正短语,可以让他们对事物的声、色、形、态、数量、大小、质地、性质、状态等有深刻的感受。这也是学生较易把握的,但是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忽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这些短语成分,可以帮助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精细化。如《三颗枸杞豆》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林子里今天格外美丽。一绺一绺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绸。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我赶忙追上去,书包在屁股蛋上“咣咣当当”地跳,练习本、铅笔、橡皮,从里边飞出来,撒了一路。我顾不得去捡,一股劲儿向前追去。大花蝴蝶飘飘荡荡落在一朵蒲公英上,我正想猛扑过去,忽然发现前边的草丛中有一个黑乎乎的人影。

一绺(liǔ)是一小束的意思,写出了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时的大小、形状,也暗写了树叶的稠密程度,冒冒失失写出了大花蝴蝶无意中出现又动作不太灵敏的状态,可以想见蝴蝶个头之大,不能随风轻盈飞翔;慌慌张张看出了蝴蝶受到惊吓的情形;咣咣当当从听觉角度既写出书包里东西多、撞击频繁,又写出“我”奔跑之疾;作者详写这些内容,体现出“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依恋,也显示出“我”无心学习的心理与缘由;“前边的草丛中有一个黑乎乎”写出人影的位置、数量、色彩,给人以突然出现的惊吓,这些词或短语在有意识地提出后学生通过思考、诵读、讨论几乎都解决了。这种类型的词或短语经过强化学生也能自己找出来。这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景物描写相对人物描写容易找出其中的关键性词句并进行赏析,而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赏析要困难一些。其中找出动作描写并理解其表达效果是最困难的。

比如《孔乙己》是课内重点讲读篇目,学生缺乏时代背景知识,课堂上老师讲解很多,学生仍旧是一知半解,不能够把握住阅读的关键。但同类型的《范进中举》虽然存在语言阅读障碍,却并不影响到学生对范进个性的认知,这不仅是《范进中举》的主题没有《孔乙己》的深广含蓄的原因,更是因为后者的动作描写更精炼,与学生的认知程度不相适应,学生兴趣不浓。在两篇文章的外貌描写阅读中不存在明显的困难,《孔乙己》的动作描写的阅读理解偏差很明显。在教学05和08届学生时我以学生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两届学生对孔乙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入木三分:05届学生特意找来了一个草垫,自制了一件破烂肮脏的长衫,匍匐着走进“柜台”要一碗酒,全班同学看到这一幕时鸦雀无声,深深震撼,这一组同学的表演被全体同学品评为最佳导演、最佳表演。同学点评也极其深刻:孔乙己至死都没放下并不被所有人认可的“读书人”的身份,至死不悟,被封建科举的毒害之深由此可见,而短衣帮和长衫帮的冷漠也显示无遗。11届学生由老师课堂讲授为主,05、08届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11届学生。可见理解动作描写让学生模仿人物行为进而理解人物内心比单纯由老师讲更有效。教师要舍得、放心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理解,相信他们的创造力。

要想提高学生对动作描写的敏感度,除了细心外还需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具体的分析,但是如果说平时不对学生经常进行思维训练,仅由老师咀嚼学生记忆的话,就不能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学会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篇4:借橡皮记叙文

学会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描摹景物。

【技法指津】

一、巧借比喻来写景抒情

比喻是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一般有明喻、暗喻、借喻等几种类型。在记叙文中,如果能借助比喻来写景状物,就能使景物更为生动、形象。如:“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里,作者将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其对百草园的热爱之情。

二、巧借拟人来写景抒情

拟人就是指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句来描写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可使其人格化。如:“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里,作者极尽拟人之妙,体现了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中的无限乐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巧借排比来写景抒情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它们不为脚下有一片沃土而恳求上苍的恩赐,不为披一身新绿而祈求天降大雨,不为漠风的肆虐而弯下腰杆,更不为终究要倒下化为泥土而企盼时间倒流……就是化为泥土,它们也舞在沙漠上、舞在狂风里。”(于文胜《阅读大漠》)在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读出它们(大漠中的绿色植物)是在以一种自立顽强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四、巧借衬托来写景抒情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就叫衬托。在记叙文中,如果运用衬托手法写作,就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在记叙文中,同学们还可以运用如夸张、通感、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来抒写景物情致,但不管怎么写,都要为文章中心而服务。

篇5:借橡皮作文

你知道吗,很早以前,人们是用面包擦铅笔字的。17,一位英国科学家发明橡皮,后来又经过不断的改进,今天的橡皮已能很容易地擦掉铅笔字迹,而且不会弄脏纸,橡皮本身也干干净净。

我们已经知道,铅笔之所以能够写出字来,是因为笔芯的粉末进入到纸的缝隙里的缘故。当我们用橡皮擦铅笔字的时候,从橡皮上掉下来的碎屑能把铅笔粉末粘下包起来。这些粉末在纸的缝隙里呆不下去,只好跑出来,字迹就消失,只在纸上留下一些一吹就掉的橡皮残渣。

用钢笔写的字,普通的橡皮是擦不掉的,因为墨水渗到纸的纤维里面去。用蜡棒写出的字,因为里面含有滑溜溜的蜡,用橡皮也擦不掉。

篇6:借橡皮作文350字

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先用铅笔画。我画错了,又没带橡皮,就向别人借。

杨××把橡皮给了我,说:“你轻点用。”我不知什么意思,就没管他,下课后,我把橡皮还给他。他一看,正方形橡皮的一角豁了一块,就责怪我说:“你看你干的好事,我的新橡皮被你弄成这样。我刚刚还告诉你让你轻点擦轻点擦,你还不听,快赔给我!”

我一听有点纳闷,说:“你什么时候说过?”“就在给你橡皮那会。”我终于明白那句话的意思了,说:“我又不知道是新橡皮,反正我不陪。”他说:“你不陪是吧?我去告老师,再告诉你妈。我看你怎么办!”我一听心里的怒火都快像狮子一样跳了出来,说:“你今天是给脸不要脸了,橡皮总要用的.,不然还买什么新的。”他被我说得不出声了。

过了会儿,他向办公室走去。我立刻拦住他说:“橡皮我是不会给你的,但我可以借你用几次东西。”他一听笑了,说:“不用了,以后我们互相帮助就行。”

篇7:借橡皮记叙文

作家苏叔阳的《我的老师》一文,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典型的记人记叙文。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与记叙文的写作辅导紧密联系起来。

一、描绘景物,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且看文章第二段: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段景物描写健康、明朗,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段美景呢?意在表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自然景色很美!写这一景色更是为了烘托出刘老师春天般生命的活力,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

再看文章第八段开头: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

介绍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这不是闲笔,它告诉读者,放风筝是人们舒展身心、展示生命活力的一种方式。自然引出了刘老师。

二、剪裁精当,使文章主题深刻

在记叙文写作中,学生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选材角度雷同,不懂得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该详写,什么该略写。常常出现该详写的略写了,该略写的详写了等现象,导致文章不知所云,游离中心。究其因,是学生不懂得紧扣中心巧妙选材、剪裁。

《我的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本文从两个角度选材来凸显具有立体感的刘老师形象:腿残的刘老师上课和课下放风筝场景。

围绕上课的情景选取了老师笑谈残腿、旋转上课、激情上课、课堂提问四件事,其中,“课堂提问”这件事较为详写,为什么呢?因为刘老师不喜欢考试,喜欢课堂提问,这就是他最主要的教学特点。刘老师陶醉其中、亲切和蔼、热情鼓励以及期待的目光,深深地留在学生心中。最为详写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这是因为作为老师都有共性,而刘老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他腿残且喜欢风筝。他喜欢做风筝,“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腿不方便的刘老师更喜欢放风筝,真乃一“风筝明星”也。作者就是想通过写刘老师放风筝表明其并不因身体残疾而对人生悲观,突出其顽强乐观,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特点。可以说,他对生命的执着和顽强把自己铸成了一座校园丰碑,永远矗立在学生们的心中。

三、细节传神,尽显人格魅力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所以,写记叙文就要善于化抽象为具象。《我的老师》堪称细节描写的典范之作。特别是详写的“课堂提问”和“放风筝”两处均运用了传神的细节描写。

四、叙议结合,鲜明地表现主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美,是记叙文的上乘。但并不排斥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融入抒情议论,从而“画龙点睛”,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记叙描写犹如“画龙”,抒情议论则是“点睛”。记叙文中以“认识深刻”为支撑的议论用得精当巧妙,是可以妙笔生花的。

《我的老师》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点睛”之笔。如,在他“追风筝”这个片段之后的议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详写“放风筝的情景”之后总的议论: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这一议论既升华了作者感情,又点明了文章主旨。

五、自然过渡,使文章浑然一体

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段落相互照应,自然链接,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

《我的老师》一文在第一个角度“上课的情景”写完之后,用了“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这个段落过渡,使全文浑然一体,文脉贯通。

篇8:借橡皮记叙文

关键词:橡皮带;橡皮筋;短跑;体育教师;牵引

体育高考生要具有步频快、步幅大、最高速度快、加速能力强、起跑快等几大特点,其中对体育高考生摆动腿的髋关节发力快速地向前摆动、后蹬腿快速有力地蹬伸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为提高体育高考生100米跑的成绩和专项考试200米成绩,笔者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橡皮带、橡皮筋练习作为辅助训练的手段,让小物件发挥大用途,改进学生的短跑技术,提高其体育素质,达到提高学生速度的目的。现就其具体做法小结如下:

一、橡皮带训练的方法和作用

1.牵引高抬腿跑。方法:橡皮带一端固定在杆上或树上,另一端系在学生的腰上,学生听教师的口令开始练习。作用:发展髋部屈肌群、大腿肌群和小腿肌群,改进大腿高抬和后蹬的技术。

2.牵引后折叠腿。方法:学生俯卧在垫上,橡皮带一端固定在杆上或树上,另一端系在学生的踝关节处,学生两腿同时或交替快速有力地做大小腿折叠练习。作用:发展臀部肌群和大小腿后肌群,改进大小腿屈膝前摆技术。

3.牵引屈膝前摆。方法:学生单腿站立,单手扶杆或树,橡皮带一端固定在杆上或树上,另一端系在学生的踝关节处,屈踝肌速向前摆动。作用:发展大腿肌群和髋部屈肌群,改进摆动腿技术。

4.牵引直膝摆动。方法:学生俯卧垫上,橡皮带一端固定在杆上或树上,另一端系在学生的踝关节处(两腿各系一根),学生交替直膝快速向前摆动。作用:发展髋部屈肌群、腹部肌肉和大腿肌群。

5.牵引快速摆臂。方法:学生两腿前后站立,橡皮带固定在杆上或树上,另一端套在学生的肘关节处,两臂快速地屈肘前后摆动。作用:发展胸部、背部和肩部肌群,改进摆臂技术。

6.牵引起跑。方法:橡皮带一端系在学生的腰上,另一端分别握在跑道两侧学生的手中,橡皮带间隔15米左右,学生听口令后做快速起跑动作。作用:发展股后肌群、大腿前后群肌肉,改进起跑技术,提高起跑速度。

7.牵引跑。方法:橡皮带分别系在前后两个学生的腰上,当前面的学生跑到相距30~40米处时,后面学生听到跑口令或手势,快速向前跑出,跑距分别为30米、50米、60米、100米。作用:发展学生的股后肌群、髋部肌群、大小腿肌群,提高学生的最大速度。

8.摆臂(两种形式:一种向前拉,另一种向后拉)。方法:把橡皮带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固定在肘部,上体稍前倾,两腿前后站立,以肩为轴前后摆动。练习次数单臂30次/组,休息时间5分钟。作用:不仅能提高上肢的摆动速度,而且对提高摆臂技术效果更为显著。

9.练习蹲踞式起跑。方法:把橡皮带的一端固定在练习者的肩部,另一端练习同伴手持或固定在腰部,起跑后帮助练习者被动同练习者跑动。作用:对加大身体前倾和提高起跑后的加速跑有积极作用。

10.牵引跑(发展速度练习)。方法:有速度快的队员带速度慢的队员或男队员带女队员,把橡皮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练习者的腰部。要求:①先是慢跑,依次是中速跑、最快速度跑。②最快速度跑之前,要建立标志物或前一队员提醒。③练习队员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集中,高速跑强度100%,距离40~60米。作用:不仅能提高后面队员的速度,还能提高前面队员的力量,起到了两全其美的功效。

二、橡皮筋训练的方法和作用

1.仰卧起坐。方法:练习者仰卧平躺腿伸直,头对肋木,橡皮筋固定在肋木上与练习者成直线,手臂伸直靠耳,手抓橡皮筋,辅助者手压练习者脚踝与膝盖,练习者上体与手臂成直线上下起伏,如要求更好的练习效果,可要求练习者向下时身体不要与地面接触,保持上体悬空练习。

2.腰背肌。方法:练习者俯卧平躺腿伸直,头对肋木,橡皮筋固定在肋木上与练习者成直线,手臂弯曲抱头,手抓橡皮筋,辅助者手压练习者脚踝与膝盖或坐在练习者腘窝处手抓脚踝,练习者上体成直线上下起伏,如要求更好的练习效果,可要求欧练习者向下时身体不要与地面接触,保持上体悬空练习。

3.仰卧收腿。方法:练习者仰卧平躺腿伸直并拢,橡皮筋一端系于练习者脚踝处,一端置于辅助者手中,练习者做双腿屈膝向腹部收腿动作。辅助者在练习过程中逐渐收紧橡皮筋,在练习末尾达到最大对抗效果,提高段落末端摆腿效果。

4.侧卧收腿。方法:练习者侧卧腿伸直,橡皮筋一端系于外侧腿脚踝处,一端置于辅助者手中,练习者做屈膝向腹部摆腿动作,辅助者在练习过程中逐渐收紧橡皮筋,在练习末尾达到最大对抗效果,提高段落末端摆腿效果。

5.俯卧收腿。方法:练习者俯卧平躺腿伸直,橡皮筋一端系于脚踝处,一端置于辅助者手里,练习者做后踢收小腿动作。足跟尽可能踢到臀部,辅助者在练习过程中逐渐收紧橡皮筋,在练习末尾达到最大对抗效果,提高段落末端大腿后群肌抗阻效果。

6.仰卧举腿。方法:练习者仰卧平躺腿伸直并拢,橡皮筋一端系于练习者脚踝处。一端置于辅助者手中,练习者做并腿上举动作。辅助者一手将橡皮筋固定于地面,一手逐渐收紧橡皮筋,在练习末尾达到最大对抗效果,提高段落末端摆腿效果。

7.站立屈拾腿。方法:练习者成高抬腿姿势站立于肋木旁,一腿直立支撑,橡皮筋一端系于肋木。一端系于练习者另一腿脚踝处,练习者做向前或侧摆腿动间作。注意摆动腿始终保持屈腿姿势,角度在90度左右,向前可提高髋部摆动力量,利于大腿前摆,向侧可提高大腿内收肌群力量。

8.站立直摆腿(向前-向侧)。方法:练习者站立于肋木旁,一腿直立支撑,橡皮筋一端系于肋木。一端系于练习者摆动腿脚踝处。练习者做直腿向前或向侧摆腿动作。注意摆动腿始终保持伸直,向前可提高髂腰肌力量。有利于向前摆腿,向侧可提高髋部摆动力量。

三、橡皮带在力量训练中的运用

1.双手后拉橡皮带至直臂前摆。作用:发展肩背部力量,掌握立定跳远摆臂技术,有助于加强立定跳远摆臂的速度。

2.斜撑腿部连续提拉橡皮带。作用:发展腿部力量,辅助改进短跑前摆腿上台力量,提高短跑动作技术。

3.俯卧拉橡皮带屈小腿。作用:发展小腿部力量,辅助改进短跑时小腿折叠前摆的能力。

四、橡皮带、橡皮筋训练学生速度提高幅度

男生刘成亭、张涛、杜海峰、王康华、扬彭,女生王君、夏阳训练前100米成绩分别为男子12"2、男子12"5、男子12"6、男子12"3、男子12"8、女子14"1、女子14"5,一年后100米成绩分别为11"5、11"5、11"4、11"4、11"7、13"3、13"7,一年后200米成绩分别为24"6、25"0、24"0、25"2、25"2、28"5、29"0。

五、运用橡皮带、橡皮筋训练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一定要督促学生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不必要的肌肉拉伤和跌倒受伤。

2.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练习之前检查橡皮带、橡皮筋是否完好,橡皮带系得是否牢固。

3.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练习时间、练习强度、练习次数以及橡皮带、橡皮筋牵拉的长度。

4.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避免学生的技术在练习中错上加错,使速度受到影响。

5.在练习中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行动都要听从指挥,练习中注意力要集中,不得有任何失误,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篇9:橡皮土地基的预防和处理

在近几年所做的设计项目中, 经常遇到地基大开挖后, 基底土壤全部或局部含水量很大, 趋于饱和的黏性土地基在反复的碾压和夯实过程中, 由于原有土体结构较之前发生了变化, 土体中所含水分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揉进土颗粒中, 密封在更加封闭的固体空隙中难以排出, 阻碍了土体水分的正常散发和渗透, 碾压时此伏彼胀, 基底土呈波浪形不稳定状态, 形成“橡皮土”。此状况如果不进行处理, 就无法继续施工。

1 “橡皮土”的特征

“橡皮土”是指在规定的压实度要求下, 土体含水量超标而无法压实的黏性土体。在碾压和夯实后, 踩上去有颤动的感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 土体压实所需的含水量低于土体现有的含水量, 土体的含水量比液限要低, 比最佳含水量大且不易排出;第二, 土体表面甚至半硬化成坚硬的外层, 形成表面固结的现象;第三, 能承受一定范围内的荷载。在施工初期, 作用荷载低于坚硬表层的承载力时, 土体结构几乎没有明显变化;随着施工的不断深入, 夯实压力的不断变化及水的浸入, 土颗粒将会由固体状态变为塑性状态, 渐渐呈现“橡皮土”的特征, 甚至还伴随着液化现象。

2 “橡皮土”的预防措施

(1) 在基坑开挖前, 应详细了解土层的性质和含水量, 作出合理的预测方案, 用试验确定的最优含水量来控制填土的含水率。

(2) 对于含水量大的黏性土地基, 在地基处理时应尽量减少对原状土的扰动, 并严格控制碾压能量及碾压遍数。

(3) 在施工时间安排上, 要尽量避开在雨期或雨天进行施工。

(4) 当基底标高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 在基坑开挖前, 应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井, 降低地下水位后方能进行基坑的开挖。

3 一般的橡皮土的处理

3.1 自然晾晒

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 将施工暂时停止, 在自然条件下使土中的含水量逐渐降低。为了达到快速晾晒的效果, 可时常将基坑上一定厚度范围内的土层翻起进行晾晒, 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高于基础设计平面、天气比较好的季节, 且“橡皮土”现象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

3.2 挖除换填

将橡皮土全部挖掉, 挖到橡皮土所处深度下200 mm, 再将重新回填的土或级配砂石夯实。这种处理办法适用于面积不大、厚度或其下高含水量的潮湿土层深度≯3 m、工期比较紧的工程。

3.3 掺加干石灰粉

根据“橡皮土”的严重程度, 将一定厚度范围内的土层翻起并粉碎均匀, 掺加干石灰粉末。干石灰粉不仅能吸收土中的水分熟化, 同时在与土中的一些物质相互作用下, 改变了原有的土层结构体系, 形成了具有一定强度和水稳性的“灰土垫层”。这种处理办法适用于“橡皮土”现象特别严重以及气候条件不利于晾晒的情况。

3.4 打石桩 (也称石笋)

将块石 (大小为30~40 cm) 依次打入土中, 一直到打不下去为止, 最后满铺50 mm左右厚的碎石再进行夯实。这种处理办法适用于建筑物荷重比较大的地基。

4 特殊橡皮土的处理

对于具有Ⅱ级以上非自重失陷性黄土和自重失陷性黄土地基出现橡皮土的情况, 采用一般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无疑将给工程留下隐患。因为碎石、砂夹石孔隙大, 若建筑物周围跑水, 水就很容易从砂石层浸入基底, 造成基底不均匀下沉。在实际的工程中, 我们对这种特殊的橡皮土采用灰土挤密短桩成功处理了一些, 事实证明该方法具有投资少、速度快、可靠性强、施工方法简单的特点。

4.1 灰土挤密短桩的处理方法

(1) 短桩的布置方式。

梅花形布置, 间距一般为1.5 m。

(2) 短桩的直径和深度。

短桩的直径一般为500~800 mm, 深度视碾压机械的影响深度而定。一般加载质量为15 t的压路机, 深度为600 mm, 若采用振动压实机, 最大可处理至1~1.2 m。

(3) 灰土挤密短桩的施工方法。

一般采用人工成孔, 按石灰∶土 (体积比) =3∶7的比例搅拌好灰土 (灰土应严格控制含水量, 以用手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 , 灰土用石夯夯实, 以干容重控制灰土夯实质量。短桩施工完毕, 再用压路机碾压基底2~3遍。

4.2 灰土挤密短桩处理橡皮土的机理

(1) 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

①凝集作用:即石灰水解后的钙离子与土颗粒中的离子交换, 产生凝集作用;②硬凝作用:石灰与土拌和后产生了硅酸石灰水化合物和铝解水化物与土壤颗粒胶合;③膨胀作用:用生石灰粉拌和, 遇水后反应释放出热量致使体积膨胀;④碳化作用:CaO+H2O→Ca (OH) 2, Ca (OH) 2+CO2→CaCO3+H2O。

(2) 隔断作用。

灰土挤密短桩将地基橡皮土分隔成无数小段, 阻止了土的波浪起伏, 如同楔子一样将橡皮土固结。

(3) 复合地基的作用。

灰土挤密短桩能与周围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一般地基处理易造成地基局部承载力高而周围承载力低, 这样会产生建筑的不均匀下沉, 致使建筑物拉裂。灰土挤密端桩由于桩短形不成承载力较高的支撑, 而是在上部机械的振动碾压下, 将周围的土体挤密, 同时挤密的土体在桩周围又形成了柔性的复合地基, 共同承担上部荷载。该方法在处理橡皮土的同时也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

4.3 灰土挤密短桩的扩展应用

实践证明, 采用灰土短桩处理大厚度橡皮土是一种很有效果的处理办法, 处理后的地基不仅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而且满足了工程的需要。任何地基处理都有其特定的地质情况, 在本人设计的陕西宝鸡搅拌站工程中, 地基处理充分利用强夯后下部土体被压密且强度较高的特点, 并将其作为灰土短桩复合地基下卧层, 达到了减小基坑处理深度、节省费用的目的, 是非常成功的案例。目前的地基处理工程, 对于橡皮土地基多采用开挖换填的方法, 由于挖掉的“橡皮土”无利用价值, 需二次处理, 会导致费用增加和工期延长, 对建设工程产生不利的影响。换用钻孔灰土桩的地基处理办法, 可利用夯实后的灰土桩桩体具有的水稳定性、低压缩性的特点。同时, 桩身灰土对桩身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橡皮土”中的水分有吸附作用, 从而无形中扩大了“桩周”, 因此形成的复合地基的整体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多次的成功案例证明, 利用灰土挤密短桩复合地基加固大厚度橡皮土地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5 结语

篇10:野孩子橡皮

那会儿橡皮四年级我三年级。大的总是欺负小的,橡皮跳房子耍赖躲猫猫也耍赖,还捉些怪虫子吓人。后来我喊他赖皮狗。他说,“你再喊一次,有种你再喊一次!”

“赖皮狗赖皮狗赖皮狗……”我一直喊,喊到我被那个兔崽子推倒在地我还在喊。

橡皮见我哭了,撒腿就跑,凉鞋都跑掉了。小伙伴们都嘻哈大笑,在笑声中,橡皮脸红了眼也红了。大家都冲他喊赖皮狗,声音气势非凡,连耳背的张大爷也听见了。

张大爷从窗户后探出个头来说,小朋友要团结友爱。估计是音频过大,振动有点儿强烈,呱嗒,张大爷的假牙从二楼跳下来“自杀”了。小朋友中有个叫叶小良的笑到在地上打滚。

这回我也笑了——破涕为笑。

橡皮自动消失了几天,我觉得解恨。后来橡皮拿了很多大白兔奶糖给我,我们就和好了。

橡皮说,我再也不耍赖了。

橡皮跟我混熟后,老揣着包小虎队干脆面到我家看“魔神坛斗士”。

橡皮那时侯每天都梦想着成为瓦他诺那样的超人。

橡皮那时也开始喜欢那那了。那那像个瓷娃娃,男孩子都喜欢瓷娃娃一样的女生。橡皮跟那那说,谁要欺负你了,我帮你报仇。

其实只要有人欺负我们这群人当中的一个,橡皮都会去出头的。橡皮打架的样子是那时候男生都赞颂的光辉形象。

橡皮后来又不喜欢那那了。那个暑假,我、橡皮还有那那一起去儿童乐园,翻墙进去的。橡皮先跟我们做示范,结果被卖票的阿姨捉到了。卖票的戴眼镜的恶狠狠的阿姨说,要不送公安局要不叫家长来交三块钱罚款领人。门票才五毛哎,我忿忿不平地想。不过听到说公安局什么的,我和那那都吓到了。我们赶紧跑回去拿钱。

那那不讲义气,一去不返。我一个人去解救了橡皮。

橡皮说那那是个大叛徒,朵歌是个小英雄。橡皮还说,朵歌你以后不要跟那那一起玩儿了。

我喜欢自己跟那那玩儿,不喜欢橡皮跟那那玩儿。那那家的玩具满屋都是,那那家还有吃不完的西瓜和娃娃雪糕。我还喜欢跟那那一起打“冒险岛”和“美少女战士”。

我最喜欢橡皮用车载着我玩警察抓小偷。每次玩之前,橡皮都私下跟我商议好要怎样出手心手背。每次我们都分在同一个组。橡皮骑车飞快,橡皮喜欢当警察。在那条窄小的属于我们的街道上,人们总能听到橡皮模仿的警车警报声,“玩儿啦玩儿啦玩儿啦”。

就在那些渐行渐远的夏夜里,我不再讨厌橡皮。我们开始比谁膝盖上的伤多,谁抓到的“小偷”多,谁跳沙坑跳得远,谁收集的小人书多。

橡皮的爸爸妈妈老吵架,橡皮每次都龇牙咧嘴地跑出来拿个粉笔在墙上乱写鬼画。

橡皮写——

“吵架的人是疯子

我要开恐龙特级克塞号

那那是个大叛徒(前面那两字儿后来被那那叉掉了)

胡老师没种单挑,不还我四驱车你死啦死啦的

小胖墩儿白又白,长得像棵大白菜”

就在橡皮踢坏院儿里的第五块玻璃时,橡皮爹娘的婚姻宣告歇菜了。橡皮跟着妈妈去了南京。

我每天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去看那堵被橡皮涂满了字的墙。

墙的靠边处有叽叽歪歪的七个字:朵歌我喜欢你。

那七个字在狂奔的岁月里日渐模糊,最后随着老去的残墙倒塌在我心底。

当青蛙成为王子丑小鸭成为白天鹅,那个儿童军团也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童话。

而那个野孩子只给我留下一大堆色彩斑斓的糖纸。

篇11:借橡皮记叙文

(一) 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统领下, 结合学校“学会健体、学会交流”的办学理念, 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不卑不亢、积极向上的学生。

(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提高学生相互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 掌握一定量的跳橡皮筋的动作方法和动作组合方法, 能运用多种动作方法进行游戏。

(四) 通过本课程的推广与完善, 培养一批有特长、会创新、个性鲜明的学生,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课程的各阶段目标

(一) 一年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橡皮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橡皮筋游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动作, 初步掌握简单的跳橡皮筋动作并学会简单的单双脚跳, 学会简单的2种~3种皮筋游戏;能与同伴一起进行游戏。

2. 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使学生体验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的不同感受。

(二) 二年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橡皮筋游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动作, 掌握跳橡皮筋的简单方法, 学会简单的3种~5种皮筋游戏, 能够与同伴一起进行游戏。

2. 学会用学过的古诗与歌谣进行橡皮筋游戏、橡皮筋的花样跳, 掌握以点、迈、撑、勾为主的跳橡皮筋动作。

3. 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运用学过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进一步使学生体验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的区别。

(三) 三年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掌握皮筋游戏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学会5种~8种皮筋游戏;能够和同伴合作完成比赛和教学活动。

2. 结合音乐进行游戏, 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游戏, 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顺口溜, 使游戏更具娱乐性。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品质, 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弹跳能力。

(四) 四年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掌握皮筋游戏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学会8种~10种皮筋游戏;能够和同伴合作完成比赛和教学活动。

2. 培养学生创造游戏的意识和能力。

(五) 五年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练掌握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掌握皮筋游戏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学会各种皮筋游戏;能和同伴合作完成比赛和教学活动, 并能对游戏进行改编和延伸。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并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创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六) 六年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练掌握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掌握皮筋游戏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学会各种皮筋游戏;能和同伴合作完成比赛和教学活动, 并能对游戏进行改编和延伸、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

2. 使学生能利用橡皮筋游戏进行练习, 并能够利用橡皮筋进行游戏创编和延伸, 保证锻炼的效果, 让橡皮筋成为课余生活的一小部分。

3. 培养学生对游戏的质疑能力、解决疑问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合作创编出他们自己喜欢的游戏。

三、课程的各阶段教学内容

(一) 一年级教学内容

1. 内容类别:协调类、合作类、灵敏类、素质类、歌谣橡皮筋。

2. 内容名称:单、双脚跳皮筋;钻、爬、跳过皮筋;皮筋创造性游戏;手翻皮筋游戏。

3. 主要动作:以单、双脚跳为主要动作;歌谣橡皮筋动作。

(二) 二年级教学内容

1. 内容类别:灵敏类、反应类、素质类、力量类、团结合作类、综合类、歌谣橡皮筋。

2. 内容名称:单、双脚跳皮筋;钻、爬、跳过皮筋;各类游戏各1种~2种, 手翻皮筋游戏。

3. 主要动作:以点、迈、撑、勾、跨、踩为主的跳橡皮筋动作。

(三) 三年级教学内容

1. 内容类别:灵敏类、反应类、素质类、力量类、团结合作类、综合类、橡皮筋操、歌谣橡皮筋。

2. 内容名称:不同类游戏 (各2~3种) 。

3. 主要动作:以摆、掏、勾、踢、转为主的动作及组合。

(四) 四年级教学内容

1. 内容类别:投掷类、力量类、弹跳类、橡皮筋操、歌谣橡皮筋。

2. 内容名称:不同类游戏 (各2种~3种) 。

3. 主要动作:以绊、绕、搅、盘、迈、顶为主的动作及组合。

(五) 五年级教学内容

1. 内容类别:投掷类、力量类、弹跳类、拓展类、综合类、橡皮筋操、歌谣橡皮筋。

2. 内容名称:不同类游戏 (各2种~3种) 。

3. 主要动作:以创编或改编的2种~3种橡皮筋游戏动作为主。

(六) 六年级教学内容

1. 内容类别:投掷类、力量类、弹跳类、拓展类、综合类、游戏改编类、橡皮筋操。

2. 内容名称:不同类游戏 (各2种~3种) 。

3. 主要动作:将橡皮筋游戏运用到田径

篇12:童年橡皮擦

中国人越来越富,孩子却只有一个,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那根独苗身上,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不惜一切代价加以培养,希望他将来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于是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他东奔西跑,今天带他去内蒙古骑马,明天带他去香港海洋公园看鲸鱼,希望他从小就多见世面,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可是父母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还记得多少?忘得差不多了吧?这不是偶然的,事实上,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了。心理学里有个专门的词描述这一现象,叫做“童年失忆症”(Childhood Amnesia)。根据教科书的解释,一个成年人会忘掉自己2-4岁前的绝大部分经历,青春期之前的记忆也会遗忘得很多。这里所说的记忆特指“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ies),也就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琐事的记忆,知识型记忆似乎不受年龄的影响。

童年失忆症这个词是弗洛伊德发明的,是他最早指出绝大多数成年人都记不得3岁前发生的事情,这是人类的普遍现象,而且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假说,认为导致童年失忆症的原因是性。他相信一个人儿时的记忆往往带有性意味,成年人的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必须将其遗忘了。显然,这个假说带有明显的弗洛伊德烙印,但新的研究证明他的理论是不正确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儿童本来就没有记忆力,因此也就谈不上失忆。这个想法也是错误的,很多证据表明儿童从一岁起开始就有记忆了,他们会记得某个亲戚的来访,或者某个玩具被自己弄坏了,只是当他们长大后这些记忆就都消失了,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关于童年失忆症的真正原因,曾经有两个理论颇为流行。一种理论认为是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没有发育完全导致的,这个部分负责整合大脑接受到的所有信息,包括一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信息,比如你第一次学会走路的时候是在哪里,周围有哪些人在看,等等。但是,让你试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这些次要的信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帮助的话,你对于第一次学会走路这件事的回忆就会支离破碎,缺乏细节,无法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回忆。问题在于,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前额叶皮质尚未发育完毕,这个发育过程会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结束之后才会告一段落,这就是为什么儿童的记忆都是不完整的,很容易被遗忘。

另一种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于生活情景的记忆方式取决于他是否使用了语言。当一个孩子逐渐学会说话后,他对于周围世界的记忆便换了一套编码。于是,在语言技能尚未成熟之前形成的记忆就逐渐被遗忘了。

童年失忆症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因为心理学家们相信,一个人是否记住过去的事情,以及记住了哪些过去的事情,最终决定了这个人长大后变成了怎样的一个人。

此前关于儿童失忆症的研究对象大都是成年人,研究者通过面试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成年人对于儿时的印象到底还留下多少。但这种研究肯定是不完整的,因为研究者并不知道研究对象的过去,不知道他的童年究竟是如何过来的,有没有受到过伤害或者强烈的刺激。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心理学系的帕特里夏·鲍尔(Patricia Bauer)博士和她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反其道而行之,从儿童时期开始跟踪研究对象,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开始。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招募了83名3岁儿童,在他们父母的陪伴下问每个人6个问题,主要内容来自过去一年里发生的事情,比如生日派对,或者逛迪斯尼游乐园的经历,等等。然后将这些儿童随机地分成5组,分别在5、6、7、8、9岁时再问一次,诱导他们回忆小时候记录的这6次经历,看看他们是否还记得,以及每个人到底还能记住多少细节。

结果显示,5-7岁的孩子还能记得63-72%的事情,8-9岁的孩子就只能记得35%了。但是,虽然前者记住的事情多,后者记住的细节却更丰富。

研究人员将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今年1月出版的《记忆》(Memory)期刊上。鲍尔博士认为,那些被记住的事情很可能因为它们附带有更多生动的细节,而年纪大的孩子语言能力更强,更善于描述这些细节,不一定说明他们的记忆力比年轻的小孩更好。另外,孩子们大概是从7岁开始逐渐忘掉了幼时的生活细节的,9岁至18岁这个阶段则是孩子们重新编织成年期生活记忆的重要时刻,一个人成年后的性格大都源自这段时期。

那么,如何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童年失忆症的发生原因呢?今年5月9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来自加拿大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小鼠的研究,证明脑神经细胞数量的增加是导致童年记忆丧失的主要原因。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科学家们还认为人的脑细胞数量从出生之日起就不再增加了。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个假说大错特错,人的脑细胞数量一直在增加,这个过程可以一直持续到成年。人脑中负责记忆和情感的海马区(Hippocampi)的细胞数量增长得尤其显著,这部分细胞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的头几年里最快,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递减。

以前的研究认为,脑神经细胞数量的增长有助于增加记忆力,但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的心理学家凯瑟琳·阿克尔斯(Katherine Akers)认为,如果新增加的神经细胞覆盖了原有的细胞,则会对记忆的储存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她相信儿童海马区神经细胞在3岁左右的快速增长,导致了童年记忆的丧失。

阿克尔斯及其同事们在小鼠身上验证了这一假说。小鼠也有童年失忆症,它们对出生头几个月的记忆消失得特别快。研究人员用一种药阻止了小鼠脑部的细胞分裂,然后再进行测试,发现这些被处理过的小鼠对于童年的记忆力比对照组有了显著增强。

接下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童年失忆症呢?难道记住童年往事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科学家们相信,童年失忆症是大脑发育的副产品,人类为了生存,进化出了如此复杂的大脑,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代价之一就是大脑的发育期变得格外漫长,一直到青春期方才告一段落。如此漫长的发育期覆盖了整个童年,相当于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于是,新的记忆对童年记忆的覆盖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借橡皮记叙文】相关文章:

橡皮擦04-09

香味橡皮作文04-28

《橡皮头铅笔》教案04-07

弹橡皮戏作文04-18

职场的橡皮人04-27

抢橡皮作文750字04-09

抢橡皮作文600字04-10

笔和橡皮想象作文04-14

《橡皮头铅笔》教学反思04-15

抢橡皮作文350字04-21

上一篇:公安应用文写作下一篇:写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