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城市管理学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电大城市管理学范文

电大城市管理学作业

城市管理学作业1 1.“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

2.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弊端及如何进行改革 3.非政府组织如何参与城市管理

考核形式及要求:从以上3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字数不低于500字的讨论提纲,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评分标准:

优秀的标准(100>X≥90)

能够准确地说明讨论题目的内涵,逻辑严密,有一定的创新性;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观点。

良好的标准(90>X≥80)

能够准确地说明讨论题目中的某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准确地说明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逻辑清晰,有某些独立见解;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证明观点。

中等的标准(80>x≥70】

能够比较准确说明讨论题目,逻辑较清晰,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说明观点。

及格的标准(70>X≥60)

能够比较准确说明讨论题目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逻辑不严密、不完整,自己的见解不多:联系实际的例子不十分恰当。

不及格的标准(X<60) 不能够说明讨论题目的内容,逻辑混乱;联系实际的例子不对题。

零分

一、个人的讨论提纲(30分)

提交的个人提纲字数不低于350字。

二、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允许粘贴打印稿,或者粘贴裁减的报纸与杂志。

三、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40分)

字数不低于500字。

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弊端及如何进行改革

特点:

1、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

2、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

3、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

4、独立性的职权较少;

5、职权与职责相脱节。 弊端:

从市政职能的主体来看,体制上过度集权。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长期以来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管得过多、过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城市政府自然也不例外;从纵向关系来看,中央集权过多,上级政府集权过多,城市政府缺少独立自主权。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这种状况逐渐有所好转,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市政职能的范围和重心来看,职能界定不合理、不科学。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职能范围过大,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如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一些该管的事务则未管好或没有管,如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从纵向关系看,城市政府与上级政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事权即职能范围缺乏科学、合理的划分。从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来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以多层次行政系统的“条块”和指令性的计划来管理城市事务,管理企业经营,而不是采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转轨性改革,要求市政职能要有相应的巨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经过了由直接向间接、由微观向宏观、由计划向市场的职能转变之后,进一步地把间接管理具体化,宏观职能与微观职能相结合,市场规制职能与城市服务职能相融合,仍然是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注重管制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现在应当重视服务职能而较少地运用管制职能。具体的转变任务和步骤主要是:

(一)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行具体分解,划分出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通过职能分解,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行政运行机制以及任职资格和条件,将职能具体化,理顺内部和外部的工作关系,从而为落实人员与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实现市政职能转变的第一步。

(二)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为此,必须首先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对机构的设立、机构编制都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在依法的基础上,做到政务公开,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使各种违法事件都能受到法律制裁。逐渐形成以法治政、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市政职能运行状态。

(三)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在对市政管理职能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要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1)同一类业务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减少中间交叉扯皮的情况,提高办事效率;(2)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业务要分清主辅关系,明确业务接口;(3)进行综合管理,对一些长期扯皮、难以划清的业务归并到一个部门,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性。

(四)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市政管理人事部门要经常考核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对不合格者及时撤换,以保证市政工作的效率性,优良地实现市政公共服务的各项基本职能。

(五)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在法律前提下,使用稳健和灵活的公共政策,往往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加强公共政策的设计工作和其实施的管理艺术,是现代市政管理手段建设和我国市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城市管理学作业2 1.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2.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3.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 4.试论以人为本与城市社区管理

5.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考核形式及要求:从上述题目中选择其一,撰写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论文。

评分标准:

优秀的标准(100>X≥90)

论文能够熟练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论述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流畅;有一定的创造性、新见解。

良好的标准(90>X≥80)

论文能较熟练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论述清晰;表达通顺;有某些独立见解。

中等的标准(80>X≥70)

论文能较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观点基本正确,论述较清晰;文字通顺: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

及格的标准(70>X≥60)

论文观点、内容论述等主要方面尚符合要求;论说基本清楚但不严密、不完整;能够联系实际进行说明,但联系实际不充分。论文中自己的见解不多。

不及格的标准(X<60) 论文论述不能成立或有重大毛病;内容空乏,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文题不符或文理不通:没有联系实际进行说明。

零分

提交的论文属于抄袭的。

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做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在城市管理中,要从城市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来综合管理城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入手,改革管理体制,拓宽管理模式,在硬件上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资,全面促进整个城市形象实现质性的飞跃。

所谓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和本质

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城市管理的全部内容,在城市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严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做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要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尊重劳动者的生活和生存权利,保障他们享有的自由。作为执法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不能置群众的生存发展而不顾,不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乱收费、乱罚款。城管部门面对着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一大批失业下岗人员,当前城市经济落后,工矿企业破产倒闭,为了谋生计,有的占道为市,有的流动经营,严重影响城市的市容环境卫生,影响了城市招商形象,面对这柄双刃剑,城管部门一方面坚持文明执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规范法律程序,实行柔情操作。对极少数家庭特别困难的,帮助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二是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兴办市场,并以最低的市价让经营户入场,这样既盘活了经济,减少了占道经营,同时减少了城管工作的矛盾,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达到了共赢的效果。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城管工作坚持的根本原则。

二、加强城市管理,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人文工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加速器和助力剂,它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条件下,坚持城市管理科学发展就是坚持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之路,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004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解决多头执法和乱罚款问题。2002年,国务院就如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出台了国发2002<17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它为城市管理明确了科学的发展观。它的范围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和设施;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随后2003年2月日,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联合下发了中编办发2003< 4 >号文件《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目前全国已有许多县、市、区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这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步伐。城市管理要跟进,城市经济要发展,必须走综合执法之路,这样才能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收费,才能彻底改善城市经济环境

三、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经济社会是物质基础,是上层建筑,城市管理是建立在经济社会的基础上,城市管理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影响着城市管理的进程,两者如何做到有机结合,予认为必须在城市管理工作上一是不能贪大求远,要密切结合城市市经济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城区格局、行政区划分、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需要来综合平衡,不能凭一时长官意识,脱离当前实际,乱审批、乱规划、滥圈地,造成城市配套不合理,城市建设无规模;二是要尽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功能的利用率,对破损路实行完全修复,整修断头路,完善主路、主干道的路坎、路坡、路肩建设,对示范街实行分段的彩板铺装,对园林花草树木实行整枝修剪,以共同达到整齐划一,对主干道花带进行拆除,对人行道实行重新均匀划分,解决人行道东高西低,南宽北窄的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实际的工作,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掌握城管工作的精髓和实质,才能实现城管工作质的飞跃。

城市管理学作业3 结合所学城市管理学某一方面的理论,写一篇课程学习总结,题目如下 1.突发事件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2.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3.城乡一体化理论学习体会 4.城市社区自治理论学习体会 5.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6.城市成长理论学习体会 7.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8.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考核形式及要求:撰写一篇字数不低于1500字的课程学习总结。

城乡一体化理论学习体会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此时的城乡系统是资源配置合理,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自然—空间—人类”系统。城乡一体化亦表示达到这一状态城乡关系日益优化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高表征。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经验,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里,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可能达到70%左右;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接近或达到10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资金,只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了,才能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条件,才能为反哺农业、带动农村提供经济基础。因此我们仍然必须强调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共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是长期并存的任务。 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系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城市和乡村本为“一家”,只是随着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逐渐从空间上分离,并由此产生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别。在城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都要求其他系统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间的顺利贯通。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财富,又是城乡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全部涌入城市,也不可能全部滞留农村。要保持城乡这一复杂巨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必须要强调和重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外部系统间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必须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考虑,重在疏导和分流。

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内涵。它要求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与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通过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和空间布局一体化,促进农村的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通过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管理民主、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样,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可以在城乡一体化的形式上,逐步建立起以工补农、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要点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完全消灭城乡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两大系统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生态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战略目标。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讲,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

城市管理学作业4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2.财政补贴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种形式。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阻绝传染,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 5.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城市行政区划体制的内容包括(ABCD )。 A.市的行政地位 B.市的设置模式 c.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D.设市的标准

2.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 )城市。 A.银行信赖的 B.治理和管理良好的 c.适于居住的 D.有竞争力的

3.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ABD )。 A.稳定型 B.衰退型 C.波动型 D.增长型

4.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在( D ),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在早期阶级社会技术和经济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

A.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B.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 c.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D.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5.( D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A.规模经济 B.集约经济 c.成长经济 D.循环经济 6.截至200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D )以上。 A.37% B.38% C.39% D-40% 7.( B )系统是突发性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信息 B.决策 C.执行 D.保障 ,

8.根据沟通和运行的渠道的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AB )。 A.政府协调 B.民间协调 C.外部协调 D.内部协调 9.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A)。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10根据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 A.政府赤字问题 B.政府的行为动机 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政府的低效率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 l.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是什么?

答:

1、市建制体制;

2、市政府构成体制;

3、市行政管理体制;

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2.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答: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3.形成城中村的原因是什么

答:

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五、论述题(24分)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战略管理的重点。 答: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 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 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数字城市即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遥测、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数字城市具备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

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

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的涵义是: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这种发展战略观对于我国现状资源和能源短缺十分突出的大多数城市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5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案例----建设“三个北京”。

为了积极应对新阶段出现的新形势,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个北京”的战略任务,强调要努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人文北京、科学北京、绿色北京”。

第二篇:上海电大城市管理学学习材料

1.从城市的形成„.,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商品交换 功能的人类定居点。 2.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

3、城市的集聚性„,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

4.市辖区„可以设立若干 ,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5.市民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6.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7、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8.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城市„ 9.外部规模经济„..一种是地方化经济,一种是 城市化经济。

10.从国外的一般经验来看,11.紧急事件 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

12.区域规划 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

13、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

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继续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城市政府职能:城市政府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经营城市:“经营城市”即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城市营销:城市营销,即把城市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取得“满意”效益的全过程。

城市人口管理:所谓城市人口管理,就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

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

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这部分资金一般都有规定的收入来源和提取标准,有确定的用途。

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3)社区卫生保健(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环境管理(UEM)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个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涵义是: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这种发展战略观对于我国现状资源和能源短缺十分突出的大多数城市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此时的城乡系统是资源配置合理,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自然—空间—人类”系统。城乡一体化亦表示达到这一状态城乡关系日益优化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高表征。

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所有有关因素的管理。

1、现代城市管理特征

(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

(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 (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 (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2、如何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 (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

(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

(4) 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

3、当前我国区域协调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4、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战略依据 (2)战略愿景(战略目标)(3)重点战略 (4)战略措施 (5)战略反馈

5、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征

(1)城市户籍制度 (2)居民身份证管理 (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4)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6、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三同时”原则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6)污染者负担原则

7、市民参政的主要内容

(1)政治参与、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履行公民与市民的各项义务。

(2)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各项行

政决策、行使行政监督权等。

(3)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8、城市自然灾害应对的原则?

城市处于自然系统中,对于自然灾害不能完全避免,应对自然灾害城市应当在如下4个方面进行努力:(1)建立科学的政策指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3)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提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减少灾害损失。(4)进行宣传教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减少损失。

9、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制定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 (2)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应急预案启动危机处理过程。

(3)不断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

(4)对事件的处理做出针对性的、可执行性决策。 (5)根据决策的执行调整或者重新制定决策。

10、新条件下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1)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体制。 (2)引导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

(3)筹谋解决结构性失业与总量过剩失业问题。

11、城市环境的主要特征?

(1)复合性(2)人为性(3)开放性(4)脆弱性

12、囚徒博弈及其破解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是什么?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3)城市、区域之间竟争恶化

13、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 (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14、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 (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

(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

(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15、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

(1)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生产要素之间的流通,有利于资源在更大空间内进行配置。

(2)市场规模扩大,使各城市更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提高生产率。

(3)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激化城市内部竞争,迫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4)在城市一体化的平台上,有利于研发与生产的结合,增进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

(5)城市群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

(6)有利于培养城市的区域归属感,凝成一种合力。

(7)有利于提升城市群区域对外资的吸引力。 (8)城市群协调发展能够使区域在经济、社会与环境方面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与魅力。

16、城市边缘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存在问题:(1)发展经济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配套,生活环境质量较差;(3)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产生原因:(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3)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造成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

17、城市事故灾难处理的原则

(1)积极疏散救治,减少人员伤亡;(2)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3)积极努力创造安全空间,减少事故隐患。

18、引导城中村城市化对策

(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城镇领导人;(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1、试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1)信息敏捷(2)人员敏捷(3)制度敏捷(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涵义是: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2、试述中国城市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数量的增长已经超过超过城市用地负荷,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城市,用地扩张过快的现象十分突出。(1)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土地的经济产出率较低,另一方面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2)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3)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总体结构的失衡和空间利用方式违背地租规律。

3、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 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间各要素的融合、贯通,但并不排斥差别,相反,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将差别转化为各自的特色,这将有利于形成城乡系统的高层次协调发展。(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农村的发展,不能单靠城市化的辐射,也不能盲目推行农村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两头启动,依靠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以推进,这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所在。(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需要打破原有的各种体制束缚,以市场体制为契机,在原有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一市场。(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环境,同时要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的素质,使其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从而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4、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个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

(2)法治性、政策性城市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加强法制观点。

(3)地方性城市规划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规律,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

(4)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既要解决当前问题,又要预计以后的发展要求。

(5)实践性城市规划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

5、试述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在错误发展观指导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低,其结果是资源严重破坏,环节严重污染。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公共环境由企业和个人处理还存在诸多问题,排污费收取标准还不完备,环卫公司市场化改革还存在困难。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

我国现有的垃圾处理技术仍然十分低下,环卫经费严重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城市的污染治理。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治污之重不在于“治理”,而在于“预防”,“预防”是根本。而“预防”需要靠城市公众来自觉自愿地维护公共环境。但目前城市公众的诸多陈规陋习和不良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

6、城市政府职能的特点。

(1)广泛性 (2)服务性 (3)规范性 (4)自主性 (5)多样性。

第三篇:中央电大历届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试题库试卷代号2604

中央电大历届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试题库试卷代号2604 一,单项选择: 1.高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达到( 30000 )人以上,属于该类型的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重型地铁和轻型地铁. 2.( 追随型 ) 轨道交通规划使轨道交通建设落后于城市交通的发展需求,造成城市交通发展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迫使轨道交通建设仓促上马,最终带来不良后遗症等。 3.( 站线)是指贯穿所有车站、区间供列车载客运营的线路。

4.( 钢轨)的作用是直接承受车轮传递的列车极其荷载的重量,并引到列车的运行方向,还有另外一点就是为供电系统、信号系统提供回路。

5. 《地铁设计规范规定:在正线与辅助线上夹直线长度不应小于( 20m),在车场线上夹支线长度不应小于3m。

6.( 站前折返方式)是列车在中间站或终点站利用站前度线进行折返作业。

7.( 列车运行图 )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综合性计划,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各业务部门都需要根据他来安排工作。

8.固定闭塞是基于( 轨道电路 )的信号系统,闭塞分区为固定划分的轨道电路,根据牵引计划划分的闭塞分区一旦确定将固定不变。

9.当( 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车载设备 ) 发生故障时,列车无法接收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限速命令,此时主要解决列车的驾驶模式问题。

10.根据施工防护的相关规定,施工人员、工程列车在同一区域作业时,非随车施工人员与列车应有 ( 50米 )以上的安全间隔距离,原则上不得后退。

二,多项选择

1. 工程列车按规定的编挂条件进行编组,下列那些车辆禁止编入列车?(ABCDE) A, 车体倾斜超过规定限度的 B, 曾经发生脱轨或冲撞事故,未经检查确认的 C, 装载货物超出车辆限界,无挂运命令的

D, 装在跨装货物的平板车,无跨装特殊装置的 E, 平板车装载货物违反装在和加固技术条件的

2. 人员因素始终是引发轨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如(ABCDE)。 A, 拥挤 B, 乘客不慎落入轨道 C, 故意跳入轨道

D, 工作人员处理措施不当 E, 工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

3. 加强列车折返能力的措施包括(ABCDE) A. 改变折返方式 B. 采用河里的折返线配线形式 C. 增加发车线 D. 改变站台结构

E. 改变折返站控制方式 4. 道岔由( ABC)组成。 A, 转辙部分 B, 连接部分 C, 辙叉部分 D, 钢轨部分 E, 道床部分

5. 当列车出现 (ABCD)等情况时,可以试用加开备用车的调整方法。 A, 晚点 B, 客流异常 C, 列车故障 D, 开行专列 E, 开行救援列车

三,判断

1.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必须为全封闭形式。(对)

2. 客车制动系统是由点制动和空气制动系统组成,两系统协调配合自动调节,并以空气制动优先。(错)

3. 施工作业防护遵循谁设置谁拆除原则,实行“自控,互控,他控” (对) 4. 混合交路是指列车在线路运行中结合了长交路,短交路两种情况的运行模式。(对) 5. 道岔号数与辙叉角成正比关系,(错)

6. 调车信号机在调车车列全部超过调车信号机后自动解锁。(错)

7. 客车车辆可在高价线路、地面线路及隧道内等不同环境下安全运行,(对) 8. 混合式站台车站的缺点是站厅客流组织难度大,乘客容易下错乘车站台。(错) 9. 为防止车辆溜逸,避免列车冲撞事故,需制定列车、车辆的防溜及防护规定。(对) 10. 施工人员、工程列车在同一区域作业时,经施工负责人与车长批准后,可以在运行的工程列车前后同时进行作业,(错)

四,名词配伍

1. 行车组织体系(C) 2. 进路(E)

3. 列车折返(B) 4. 脱轨(A)

5. 列车冒进信号(D)

A. 是指电动列车、轨道车、平板车的车轮落于钢轨轨面。 B. 列车通过进路改变和道岔的转换,经由车站的调车进路,改变运行方向,由一条线路运行至另一条线路的方式。 C. 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通过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员的实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只会,使哥哥环节协调运作,保证列车安全、正点运行。

D. 是指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列车前端任何一部分越过进路防护信号机显示的停车信号。一般根据是否压上道岔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E. 是指在正线或车辆段运营线路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或调车车列由某一指定地点运行至另一指定地点所经过的路段。

五.简答题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哪些指挥体系? 答:(1)行车组织指挥体系

行车组织指挥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通过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员的实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只会,使各个环节协调运作,保证列车安全、正点运行。 (2)供电指挥体系

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指挥中,控制中心电力调度是主要的调度指挥,它接受本身控制中心主任的直接指挥的同时,还接受地方电力调度的指挥,当地方电力系统有关信息时,由地方电力调度通知到运营控制中心的电力调度。 (3)应急指挥体系

在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体系中,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信息收发中心,收集和将信息传达到相关单位及个人。在应急现场一般会成立现场总指挥,负责现场的抢险救援的指挥工作,同时考虑各方面的需要,相应成立行车客运组织及抢先救援、现场疏导,应急检测、医疗救治、新闻信息等组别,而这些组别通常由轨道交通各专业抢修队、相关职能部门组成。

2.列车运作有哪几个环节?

答:列车运作根据列车每日运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列车出厂,列车正线运营,列车收车,列车场内整备和检修。

(1) 列车场内整备 列车整备在运用库进行,在每次列车运行前由司机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列车功能性检查,司机对司机室照明,仪表指示灯、雨刷、喇叭、停车制动、快速制动、紧急制动及车门系统等进行操作检查。

(2) 列车出厂

司机对列车的整备作业完毕,确认是否符合正线服务条件,如符合,则到达规定的出车时间后,报告车厂信号楼值班员整备作业完毕,确认出场信号开放,驾驶列车出库,到达转换轨处一度停车,待收到速度码,确认进路信号开放后,进入正线,

(3) 列车正线运营

正常情况下,进入正线后的列车按时刻表要求进行运作,执行运输乘客的任务。司机注意观察列车显示屏信息,各种指示灯和仪表显示,自动开关状态。运行中不断了望进路,发现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4) 列车收车 列车由正线进入车辆段,行调联系信号楼值班员排列进场进路,司机确认进厂信号机开放后,进入车辆段。列车在停车库停稳后,司机携带列车钥匙、司机报单及其他相关物品与运转值班队长班里退勤手续。

(5) 列车场内检修

列车回库听闻并按规定收车后,运转值班员与车辆维修部门班里车辆交接手续,由车辆维修部门进行维修作业,维修作业完毕,检修负责人与运转值班员办理车辆交接手续,运转值班员确认车辆技术状态符合运营要求后方能接受投入正线使用。

第四篇:电大 电大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

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规范》,特对我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做出如下规定: 一,组织领导

我校本部成立毕业作业领导机构,对全市各县电大(教学点,班)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教务处负责全市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组织和管理.校本部各系,各县电大分校(教学点)和班主任参与管理.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流程,时间安排和工作内容

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准备,设计(写作),答辩,复审,终审验收几个步骤.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如下: 1,准备阶段(上半年为12--1月份,下半年为6--7月份):制定总体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确定毕业作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确定选题. 2,写作(设计)阶段(上半年为2-4月,下半年为8—10月):教师指导学生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写作初稿,修改二稿,确定定稿. 3,答辩阶段:(上半年为5月上旬,下半年为11月上旬):组织学生答辩. 4,复审阶段(上半年为5月中旬,下半年为11月中旬):复审毕业论文(设计). 5,终审验收阶段(上半年为5月底,下半年为11底):送毕业论文(设计)材料到省电大终审验收. 三,学生的资格和写作要求

1,凡修完本专业全部必修课程,已修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80%以上的开放教育学生,可申请参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 2,毕业论文(设计)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确定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所选题目要符合专业方向,以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选题要大小适中,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经努力可完成为宜;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再变动.特殊情况必须修改的,须报省电大审批. 4,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5,毕业论文(设计)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6,毕业论文(设计)字数:本科一般不少于6000字,不超过10000字;专科一般不少于3000字,不超过80000字.理工类按各专业具体要求执行.中央电大有新文件则按新文件执行. 7,毕业论文(设计)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 8,毕业论文(设计)定稿不得有改动的痕迹,其结构,格式编排等要符合各专业实施方案的要求,且用A4纸单面打印,文稿一律左侧装订. 9,毕业论文(设计)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 10,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毕业设计(论文)不能通过:请人代笔,抄袭他人成果;跨类选题;观点错误;文字基本功差;写作态度不认真,未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字迹潦草;字数不足. 四,指导教师的资格及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必须配备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由毕业作业领导小组集体选聘,由省电大负责审查确定. 3,指导教师由专业对口,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工作态度认真,具有相应专业教学经历和指导经验的教师承担. 4,分校指导教师和外聘指导教师要向市电大教务处上交毕业文凭和职称复印件. 5,指导教师工作量:文科教师每学期指导学生写作的人数不得超过10人,理科教师每学期指导学生写作的人数不得超过8人.第一次承担毕业作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其指导工作量限在5人以内. 6,指导教师由学校统一安排,具体指导的学生由各专业系统一分配. 7,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学生写作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制订写作计划,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指导学生拟写提纲,指导学生誊正定稿,做好答辩准备工作(文科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作毕业论文一稿,修改二稿,并要提出修改意见). 8,指导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分阶段指导,本科不少于4次,专科不少于3次,总计时间本科不少于8小时,专科不少于6小时.每次指导需详细记录,要认真填写《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 9,指导教师批改一,二稿的修改意见不能简单化,模式化,要因文而异. 定稿意见要合理,字数在250—300之间;给定建议成绩用百分制. 10,指导教师要负责填写毕业作业资料袋,负责装订毕业作业定稿. 11,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毕业作业,不得越组代庖,代替学生写作. 12,指导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 五,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

1,学生的答辩资格: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定稿的学生才具有答辩资格;本科学生必须全部答辩;专科毕业生是否参加答辩由省电大决定,报中央电大备案. 2,答辩程序: (1)答辩教师审阅答辩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2)答辩主持人宣布答辩要求. (3)答辩小组组长宣布答辩程序,介绍答辩小组成员,答辩学员及其答辩顺序. (4)答辩学员作自述报告,内容包括论文写作的动机及背景,写作过程,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对论文质量的自我评价以及写作心得体会等,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5)学员就答辩问题进行准备(20分钟左右). (6)答辩学员就答辩小组即席提出的3-5个问题,对论文的真实性,论文中涉及到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当堂作答. (7)答辩教师当场点评,并给出答辩评语,按百分制给出成绩,记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8)答辩结束后,答辩主持人组织答辩教师对学生论文,答辩过程进行评议,参照指导教师的初评成绩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出毕业设计(论文)的最终成绩. (9)答辩记录员整理有关答辩材料,并装入毕业论文资料袋. 3,答辩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由校本部教务处统一安排,各专业系和各县电大(教学点)应积极配合.

(2)学生不得请人代替答辩. (3)未参加答辩的学生论文不送省电大终审. (4)本科答辩组长由省电大持有"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的主持人担任,专科答辩组长由市电大各专业负责人或专业骨干担任. (5)答辩教师资格要求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相同,必须专业对口. (6)答辩教师人数:答辩学生在15人以内的,答辩教师(包括记录员在内)不超过3人;答辩学生人数在20—25人之间的,答辩教师不超过4人. (7)答辩成绩必须由答辩组长审核签字,否则无效.答辩组长必须对所签字审定的论文质量负责. (8)答辩地点:本科学生全部在市电大答辩,偏远的专科学生可在所在分校答辩,但市电大要先向省电大撰写书面报告. 六,质量审查教师的职责和要求

1,质量审查教师由专业对口,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指导经验丰富,工作态度认真的教师承担. 2,质量审查教师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3,参加答辩的毕业作业,其质量由答辩教师负责审查;专科未参加答辩的毕业作业质量,由质量审查教师负责. 4,质量审查教师审查毕业作业要签署意见和姓名,要对送审的毕业作业质量负责. 5,质量审查教师可在指导教师的基础上重新评定成绩,凡成绩上升或下降的要写明原因. 6,质量审查教师要审查毕业作业封面和资料袋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要查漏补缺. 7,质量审查教师要及时处理和反映复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8,质量审查教师要认真填写《复审情况记载表》. 七,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1,评定办法:指导教师根据学员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学生经过口头答辩后,答辩小组再根据答辩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2.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给定后,按照百分制的形式记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中,并报省电大终审. 3,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未达及格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教学点的安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 4,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单一式四联,要加盖分校(教学点)和导学中心的公章,由教务处集中上报,成绩数据经省电大导学中心盖章确认后才能生效. 八,资料,表格

1,省电大印制的毕业论文(设计)表格,封面,资料袋等,由教务处根据写作人数统一报订,各县电大(教学点)及校本部班主任可每一学期到校本部教务处(教材中心)集中购买一次. 2,毕业作业表格按省电大统一的表格,从校本部网页"实践教学环节"栏目统一下载,用A4纸打印. 九,有关费用

1,毕业作业费用由校本部统一收支标准,由财务室统收统支,个人不得随意收取. 2,开放教育学生的答辩费按每场50元的标准收取,校本部学生的答辩费可在领取毕业证时交到财务室. 3,成人学生的毕业作业费用由学生上交毕业作业时一并交清. 4,分校的毕业作业上交校本部前要先交清有关费用. 5,校本部教师的指导费,答辩费和复审费由教务处依据送省电大终审作业的实际数量统一造册,上报财务室. 6,毕业论文指导费含指导社会调查报告,实践报告,实习总结等文章的费用,单纯指导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每份扣发指导费20元. 7,没有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推至新学期才完成的,扣指导费每份20元. 8,任何教师不得私自指导学生的论文,也不得中途将毕业论文转交他人代替指导,否则,扣发指导费. 十,有关纪律: 1,指导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各专业系要准时,集中地将论文一稿,二稿返回给分校. 2,教务处安排教师复审毕业作业之前,将对分校和各系集中送交的毕业作业进行抽查,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就将所有毕业作业退回. 3,毕业作业工作由教务处根据上级的规定统一安排,统一要求,不得出现随心所欲,口径不一致的现象.否则,校本部将通报批评相关工作人员.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参与毕业作业工作的一切资格.

第五篇:电大管理学基础判断题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对)

2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错) 3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错) 4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错)

5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对)

6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错)

7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错)

8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对)

9在组织管理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需要运用管理技巧有效地解决冲突。千万不能激发冲突。( 错)

10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错)

11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错)

12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错)

13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对) 14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错) 15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错) 16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错) 17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对)

18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错)

19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否。(对 ) 20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对) 21下属的成熟程度包括两个因素: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而是靠内部动机激励。(对 )

22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对) 23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错)

24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错)

25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极力作用。( 对 ) 26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错)

27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错)

28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对)

29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对)

30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错)

31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主体是各级管理者。招聘、培训、报酬、绩效考评等工作主要由人事部门负责。(错)

32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错)

33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对)

34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错)

35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错)

36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起点。(错)

37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经理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整体,企业经理既是“作曲家”也是“指挥家”。(对) 38定量目标比定性目标更易衡量。(对)

39目标和目的就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而设定的一套中短期的定性指标。(错)

40只经营一种业务的小企业,或者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其业务层战略与公司层战略是一样的。(对)

41组织实施稳定性战略就是保持组织的原有状态。(错) 42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错) 43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高层领导决定的。(错) 44运用特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错) 45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两种方法一正一反,若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对)

46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错) 47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对) 48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对)

49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对)

50为了提高控制的有效性,确保计划不折不扣的执行,就要使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刚性。(错)

上一篇:地方课滨城大连范文下一篇:道德与法治诚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