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城市管理论文

2022-05-1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乌市城市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县级财政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县级财政的保障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公共服务的提供,关系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但是,分税制改革以来,国家为了增强财政的调控能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将财力逐步向中央财政集中。

第一篇:乌市城市管理论文

解读义乌市酒店产业经营模式

[摘要] 义乌市蓬勃发展的商贸业带来了该市酒店产业少有的经营优势。关注该市酒店行业的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分析其经营模式与发展特色,对其他城市的酒店业经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酒店经营特色民营资本

在2006年上半年,富有经营特色的商贸城市——义乌市的发展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分析这座城市的前期崛起和短短若干年里的蓬勃发展,可知义乌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是商贸业直接带动了该市的飞速发展。

义乌的发展,首先得归功于义乌人的开放意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刚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义乌人率先办起了小商品市场。当年他们独具的商品意识很富有时代眼光。“华夏第一市”的市场成效额连续12年雄居全国市场榜首。

商贸业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了义乌宾馆酒店业(包括宾馆、饭店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义乌市的宾馆酒店业呈现了国内县级城市少有的经营优势。

一、 义乌市酒店经营现状

眼下,义乌已经成功走出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经济获得了跳跃式持续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是浙江乃至全国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小商品市场是义乌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小商品市场以价格低、品种全、信息灵、守信誉的经济特色,小、多、快、新的特点招来四方客商。义乌已逐步成为中国小商品生产、出口和外商采购的重要基地。义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规模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众多人士的认可。

在义乌,发达的商贸业也直接带动了会展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在商业气息足够浓厚的义乌市,每年大小会展连续不断,参加会展的客商来了一拨又一拨。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义乌旅游也逐渐成为走向现代化,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酒店业的快速崛起。依托以上优势,该市的酒店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近些年,高档酒店接连拔地而起,到2005年7月为止该市已拥有12家高星级酒店,其中准五星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6家。从入住角度看,高档酒店的生意很紅火,客户“走了又来,来了又走”,一片繁荣。到了周末高峰期,有的酒店入住率高达100%,这被一些经营者认为是“奇迹”。

分析义乌酒店业的经营,民营资本对义乌酒店业发展的贡献很大。经过前些年的精心创业,不少人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随着商贸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投资政策的放宽,有一定积累的民营业主看中了利润颇丰的旅游业。不少人则以酒店业作为主攻方向。

诸多业主选取酒店业作为主业外的又一经济增长点有其原因。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义乌充足的客源。义乌市民营资本的资本积累主要依托强健的物流业。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张,每年旅游接待量急剧增长。光说2004年,全市的旅游接待量就达309万,其中有外宾18万,旅游总收入达到22.6亿。在本地人口约67万上下时,外地人口就高达75万。

截至2004年为止,义乌市区有各类宾馆近600家。在28家星级饭店中,民营资本投资的22家,占总数的78.6%。 全市星级饭店投资总额为16.8亿,民营资本投资11.36亿,占总数67.6%:2004年星级饭店总收入为2.51亿,民营饭店收入1.29亿,占总数51.4%。

民营酒店的经营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业主自建宾馆自主经营,如华丰宾馆等13家;另一类是以租用酒店建筑的方式经营,这一类主业往往主营其他行业,而在装潢、设备、管理等方面采取租赁的形式,如信联大酒店、银龙大酒店等9家。义乌市的酒店主要分布在几条宾馆专业街,如稠州北路、宗泽路、江滨路和城中西路。眼下,义乌市的二星级宾馆和酒店基本已经饱和,有几家高星级宾馆在建。

二、 义乌市酒店经营的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

1.义乌市酒店经营的发展历程

(1)“一枝独秀”阶段(1994年~1995年)。当时,义乌酒店相当零星,几乎不成气候。那时最典型的酒店属天鹅宾馆。它在当时规模最大,然而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宾馆,但是在这阶段仍能“一枝独秀”。

(2)逐渐兴起阶段(1995年~1998年)。在那几年,出现了“无商不富、无工不强、繁荣经济、义乌领先”的说法。当时义乌的酒店业刚有起色。开业于1992年的商城宾馆在1997年成为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华丰宾馆于1995年开业。从此,义乌开始出现了三星级宾馆,行业开始上规模,管理上逐渐上档次。

(3)蓬勃发展阶段(1998年~2002年)。1998年义乌大酒店开业,2000年凯信大酒店、信联酒店的开业,2000年义乌市第一家四星级宾馆银都大酒店在1998年开业后重新装修开业,是义乌市酒店业上品牌的重要标志。在该阶段,酒店品牌不断扩张并逐步提升,酒店投资业呈现不断扩张的兴旺局面。

2.义乌市酒店经营的成功经验

(1)民营资本投资初显成效。分析义乌的酒店产业,试想假设没有民营资本的投入,多说酒店仍主要由国有模式在经营,很难想像眼下红火的经营状况。目前民营资本是发展义乌酒店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是酒店业重要的投资主体。

旅游业的发展为民营经济向酒店产业投资开辟了新天地。一些民营业主自然是看中了酒店经营的相对丰厚的利润,部分业主则将酒店经营作为自身在发展主业过程中与客户谈判过程中增加可信度的筹码。不论具体的动机如何,民营业主的酒店经营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近年来,民营资本在旅游产业的投资势头趋猛,投资规模趋大。在与国有经济的对比中,民营资本投资酒店制度比较灵活,管理高度集中,经营有明显的优势。民营资本的投资无疑扩大了酒店产业的规模,增强了诸多酒店的经济实力,为酒店产业的良性发展注入了活力,自然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2)特色兴店成为行业共识。诸多酒店的兴起和充裕的客源加剧了酒店间的竞争,不少酒店开始提升酒店特色。现实中,义乌已有一些酒店在经营中显示各自的优势。

例如,义乌大酒店刻意建设精品商务酒店,在打造聚拢高端客流的差异化品牌方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经营之路。在正确定位后,酒店方着手实施差异化战略。其中,酒店在差异化方面采取设立彰显女性特色的女子特色楼层、配备可免费上网的商务套房、义乌首家现场酿制和供应全麦啤酒的酒吧——天逸酒吧等。在品牌化经营中,酒店赢得了市场的肯定。

再如民营资本投入酒店产业的成功典型信联酒店,每年拨200万元进行分区域的装修,酒店管委会还规定每年从酒店的利润中提取100万建设资金,加强“品牌酒店”的营造。在现实中,不少酒店尤其是一些等级不高的酒店在经营中比较注重短期利益,不会太多考虑品牌,因而不会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酒店的包装。然而,信联酒店的努力吸引了众多外国客商,客房入住率达到85%左右。

当然,其他的酒店也是各显神通。第一个开设专业西餐餐饮,第一个引进哈根达斯冰淇淋等等,酒店创新成了义乌酒店业的热门话题。

(3)规范经营乃酒店产业之本。质量是酒店服务的生命线。 作为最早与国际接轨的酒店行业,也是最早在社会上推崇“服务质量”的行业。无论是民营资本还是国有经济主导的酒店,规范的经营行为是不可回避的。在义乌,不少酒店在规范经营的基础上强化特色,走出了一条条成功之路。不少酒店业舍得花本钱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和一般员工的经常性培训,员工的素质不断得到强化,酒店的服务意识和整体规范性在不断提高。可以说,主要是注重品牌效应和社会形象的酒店,现在都比较注重规范化经营,那些降低服务质量招揽顾客的行为和乌七八糟的社会服务的“恶习”与这些酒店基本无关。

三、 义乌市酒店经营的发展前景

义乌市酒店林立,自然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在义乌,酒店业的价格战已经处于白热化。在这样的整体氛围中,墨守成规明显不利于酒店的长远发展。仅仅采用一味降价的方式进行经营终究不是办法,事实上也未必为市场所接纳。所以立足义乌酒店业现状如何站稳脚跟并取得竞争优势则成了业内共同关心和探讨的话题。

持续繁荣的商贸业,已然成为义乌经济的主导产业。这样的发展态势明显预示着酒店业将在很长时间内处于繁荣阶段,同时市场经济也将对义乌酒店业的经营产生新的游戏规则。因而蓬勃发展的义乌酒店业和日益激烈的经营环境无疑也为业主们敲响了警钟。

在义乌,酒店客户从总量上是十分充足的,酒店业的经营无疑也是十分激烈的。其中关键的是酒店自身能否有效地在总量中有效地获取自己的一杯羹。在义乌这样繁荣的商贸经济背后,由于客户总量大,酒店经营方可不能小看这杯羹。而要有效获取这杯羹甚至更大的市场份额,我认为经营管理层最主要的要不断形成自身酒店的经营特色,以现代化的服务理念、超前与完备的服务设施、周到与精细的服务水准立足激烈的竞争市场。尽管民营资本在酒店业的投资已经初显成效,然值得规范的方面还不少。如租赁者和产权所有者的关系要进一步理顺,人员培训要更加系列化和经常化等。

在义乌,高星级的酒店还远远未能满足市场客流的需求,因而义乌高星级酒店的建设还将是近些年义乌酒店业的热门话题。否则,仅靠眼下众多低星级经营的酒店业是无法与商贸市场的发展步伐同步的。自然,这样的整体态势也不符合义乌国际商贸城市的都市形象。目前义乌五星级酒店的建设十分迫切,义乌作为国际性商贸城市,餐饮、旅游业、服务业极为兴旺,故投资五星级酒店前景看好,效益明显。

经济型酒店的出现和发展在义乌显得非常必要。始于美国的在各大城市的悄然兴起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有限服务型酒店)已经开始抢滩义乌市场,由于其特有的市场定位和强大的市场渗透力经济型酒店在今后还将呈现更好的发展势头。从全国市场看,目前经济型酒店高达75%以上的平均入住率,已经远远高出星级酒店的入住率。尽管义乌酒店业中的星级酒店的整体发展态势还比较良好,但经济型酒店进入义乌市场后在争抢酒店客源方面无疑具有极为强健的竞争力。那些档次低、环境差、设施陈旧的家庭旅馆,如果不及时跟上时代步伐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自然就面临着关门的危险。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型酒店在义乌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义乌的酒店经营仍需要加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培训。人力资源是酒店的第一要素,员工是酒店最重要的资源,作为酒店业的管理人员,其相关经营能力直接影响酒店的运作与成效。在酒店规模和硬件设施逐步到位的前提下,服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立足基层的素质培养,加强全员公关和全过程公关意识,以适应酒店业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的服务需求。平时常说的酒店业以产品、服务、质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竞争,所以義乌的酒店业要将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应该说,义乌酒店业目前经营良好,今后前景光明。我们期待着义乌酒店业在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构建“国际性购物天堂”的过程中蓬勃发展并呈现无限的经营生机。

作者:张晓明 孙春晓

第二篇:义乌市“自强”探索

县级财政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县级财政的保障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公共服务的提供,关系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但是,分税制改革以来,国家为了增强财政的调控能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将财力逐步向中央财政集中。在财政“蛋糕”既定的情况下,财力的层层向上集中,基层财政面临不少困难,县级财政的保障能力不容乐观。

从2000年开始,义乌就在全国率先开始探索以“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财政监督全过程”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预算改革,逐步建立了县级财政的保障机制,增强了地方财政实力,开创了地方综合财政预算改革的先河。

综合预算改革探索

义乌市综合预算改革的实质是集中政府的财力,规范政府的财政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1、统筹政府的公共收入。即“收入一个笼子”,这是综合预算改革的前提。义乌综合预算改革从清理单位和部门的银行开户着手,将所有的政府性收入,无论是税收收入,还是非税收费,以及各种形式的公共性资源收入,都归口于财政税务部门统一管理,资金全部纳入财政单一账户体系(国库或财政专户),禁止政府各职能部门向服务或管理对象直接收钱。义乌通过综合预算改革,将一般预算收入,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土地出让金、国有资产转让收入等各种非税收入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义乌市财政一般预算可用资金2000年为5.0亿元,2010年增加到44.8亿元;而通过综合预算改革,2000年,义乌市地方可用财力达到23.60亿元,2010年则高达116.5亿元。财力的增强,一方面为地方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创造了条件,义乌市加大了对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城防水利、城市发展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地方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财政综合预算改革,家底清楚了,财政部门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能不借债务的尽量不借,能少借债务的尽量少借,这可以大大规避地方财政风险,到2010年底,义乌市政府性债务余额仅为19.5亿元,政府性债务做到适度、可控。

2、编制财政综合预算。即“预算一个盘 子”,这是综合预算改革的基础。财政预算改革的难点是突破既得利益,变部门财政为政府财政。义乌综合预算改革从突破部门既得利益着手,在统筹政府公共收入的前提下,将财政预算从原来的一般预算扩大到综合预算,将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部门预算外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所有收入都统一编入部门收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盘考虑。财政部门再通过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的形式编制部门预算,统筹安排部门支出,实现所有政府收支一本账。义乌市综合预算的推行,增强了政府的财力,推进了民生财政建设。2007-2010年,义乌市一般预算民生投入分别为19.65亿元、22.61亿元、24.98亿元、28.33亿元,四年累计民生支出达到95.59亿元;2007-2010年,义乌市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1.59%、70.70%、70.01%%、67.52%,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长期以来民生建设的欠账得到了弥补,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建设有了财力保障,使政府推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了财力基础,尤其使政府加大了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形成了一个“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3、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即“支出一个口子”,这是综合预算改革的条件。公共财政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益,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困扰财政部门悬而未解的难题。长期推行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部门和预算单位之间层层划转,使大量的财政资金滞留在预算单位账户,财政资金的截留、挤占、挪用情况时有发生。义乌综合预算改革从资金的支付方式着手,在清理部门资金管理的同时,改革财政内部的资金管理办法,在财政内部成立预算执行机构,对历年财政账户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将各财政业务科室的政府性资金账户进行归并,把政府性的资金拨付和核算职能统一划归国库科办理,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采取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通过建立单一账户支付体系,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通过银行清算系统,从单一账户支付到产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通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取消了一切收入过渡账户,将所有的政府财政性资金按预算级次全部集中到国库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通过预算安排,并由国库直接支付,从而为综合预算改革创造了条件。实行综合预算改革,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设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收入由执收部门直接缴入国库,不再经由任何部门和中间环节。这样就对财政性资金起到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截留、擠占、挪用、贪污等问题就能得到制止,从制度上、资金的源头上有效遏制腐败。义乌市推行综合财政改革以来,几乎没有发生过涉及财政性资金的腐败案件,综合预算改革从制度上、从源头上确保了政府机关的廉洁高效。

后改革启示

作为地方公共财政建设的一种模式,义乌市综合预算改革的成功运作、改革思路,对增强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建设是有启示的。

健全县级财政保障机制要改革公共预算。从政府的财力来看,无论是一般预算收入,还是预算外收入,都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性收入,都是政府的可用财力,都应该而且必须纳入预算来管理。在此基础上,将预算内外收入统一纳入预算盘子,编制预算盘子要打破长期形成“基数+增长”的简单预算编制方式,采用因素法,按照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的要求,编制部门预算。同时,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采取集中支付或授权支付的方式,由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支付,以避免财政资金体外循环和单位、部门截留。只有这样,通过综合的公共预算改革,才能将分散的财力变成集中的财力,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

健全县级财政保障机制要有适合的财政管理模式。在县级财政财力有限的前提下,如何使一分钱产生二分甚至更多的效益,使“小财政”办成“大民生”,只能从财政管理着手。义乌市通过实践,推行了“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综合预算改革,规范了财政管理,集中了财力,提高了财政的保障能力。管理出效益,财政管理也不例外,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财政管理方面是有许多文章可以做的,是有潜力可以挖掘的。如加强财政预算的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规范部门和单位的财政行为;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防止财政资金的挪用和流失;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审核,节约财政资金;公开政府的财政预算,接受社会的监督,等等,这些财政管理的办法和措施,都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县级财政的保障能力,完善县级财政的保障机制。

健全县级财政保障机制要加强自我挖掘。分税制改革以来,由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财权的层层集中,事权的层层下放,导致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困难,县级政府财政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下降。如何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目前普遍认为,国家应该下放财权,甚至是给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义乌市通过综合预算改革,在上下级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没有调整的前提下,通过财政管理的改革,调整财政分配关系,壮大了地方政府可用财力,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逐步缩小了地方政府的债务,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义乌市的实践表明,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地方是有潜力可挖的。地方政府不能眼睛总是朝上,寄希望于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而应该着眼于地方实际,挖掘潜力,增收节支,确保地方政府职能的实现。

健全县级财政保障机制要有风险控制意识。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风险无处不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财政的风险体现在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财政不能实行赤字预算,不能发行债务。但从省到市县到乡镇,我国地方各级政府都不同程度存在债务问题,地方政府负债是不争的事实,无非是程度的不同而已。义乌市通过综合预算改革,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统一管理,从源头上、项目上、用途上对政府债务进行监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确保了地方财政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其实债务不同于税收收入,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需要偿还的,欧洲债务危机就是教训,不仅严重打击了欧洲经济的复苏,而且导致了政局的动荡。建立和健全县级财政的保障能力,县级财政要量力而行,根据财政收入的规模安排财政支出,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确保地方政府财政的安全,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

(作者供职于浙江省财税政策研究室)

作者:余丽生

第三篇:义乌市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评析

基本现状

浙江省义乌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全备,重点业务系统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公共服务出现了一些特色和亮点。

(一)电子政务基础设施

义务市光纤网络和通讯信号均已覆盖到全市所有镇街、工业园区和社区,基本形成高速度、大容量、多业务、多功能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了通信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目前全市省际出口带宽达到15G,行政村宽带通达率达到100%;2007年3月,我市实施了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软硬件平台,已建设1个“中国义乌”门户主站和90个部门、镇街子网站;已完成了覆盖全市各乡镇、市机关各部门的网络平台建设,全市政务外网通过百兆光纤接入的单位有110个,通过2兆ADSL方式接入的单位有220个,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党政机关单位,联入的办公电脑已近2千台;行政一号楼组建了一个政务内网,主要用于四大班子及有关部门与省市的业务联系,政务内网与外网之间物理隔离。

(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有了初步发展

全市行政机关、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直属单位全部实现办公自动化,建立了电子邮件、财务查询、个人帐户查询、计生、财政申报、办公业务、视频点播、档案、大病医疗保险申报、民政帮扶救助等十六大应用系统;政府及各部门间的公文、会议通知、政务信息等实现数字化传输,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实现公文交换和信息共享;深入实施以“金财工程”、“金税工程”、医疗卫生“一卡通”、劳动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方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并取得可喜成就;公安局建成了110指挥中心、道路交通电视监控系统、交通违章自动记录系统等公安交警电子综合监控系统和公安信息查询服务中心;工商局开发建立了“企业发展网”、12315消费者权益维护系统和1311市场准入系统等。

(三)公共服务出现了一些亮点和特色

开通了“中国义乌”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了市长信箱、网上市场、招商引资、办事指南等20余个专栏,并与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网、义乌采招监管网等部门网站实现链接,成为展示义乌形象的窗口、政务公开的平台、为民服务的桥梁;114阳光政务信息服务平台的顺利开通,畅通了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渠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切实加强了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的监管,确保了采购和招投标行为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和协同服务,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人劳社保局开通了义乌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网和义乌人才网,建立了社保、医保的网上查询系统、就业信息系统和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科技局建立了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义乌分市场;教育局建设了多媒体教育网;市卫生局开通了卫生信息网,建立了公共卫生对外服务及信息发布平台;农业局开设了农业信息网;“在线义博会”和小商品城官方网站在网上开办“永不落幕的小商品博览会”,提供网上交易平台服务,全球客商均可通过网络采购到廉价的义乌小商品,使义乌小商品市场交易手段实现了划时代的转变。

(四)出台了相关规划和政策

2007年9月发布《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并出台了《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通知》,通过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来实现政策制度上的保障,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提升政府管理信息社会的能力。

存在问题

(一)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义乌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例如,在网络基础和应用系统建设中均无整个区域的建设规划。电子政务涉及技术、产品、标准、管理等众多领域。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在宏观层面上对各级政府及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也就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

(二)各自为政、资源难以共享

目前全市缺乏一个区域性的政务统一基础网络信息平台,缺乏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框架和相互关联的部门规划。已有多个自成体系的纵向网络,且标准不统一,网络结构重叠,网络互不相联,网络资源综合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不能为全市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系统数据和业务关联服务;电子政务现行建设和管理体制导致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部门之间相互封闭,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拥有情况互不熟悉,资金和设备比较分散,信息沟通和管理协调难度增大,资源浪费严重,信息共享程度低,导致整合范围广,整合难度大。没有一个涵盖全市范围的全面协调和统一组织的部门和有效的共享机制,仅仅靠各个单位的力量而无法实现,造成政务信息资源还没有被很好的开发利用,业务系统无法共用和互操作,数据不能共享,信息不能流通。另外,电子政务信息网络资源的标准规范尚未统一,条块化分割,整合程度差,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造成了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三)业务系统建设缺少横向联系

从义乌市整体的角度审视,发现各部门局部散发的电子政务子系统互不联接,基本上都是条块分割的。由于各个相关项目审批、系统建设基本上以局部、条条的应用为主导,而且各部门过分夸大本部门业务的特殊性和信息保密要求,力求独立,因而各个应用系统均有特有的软、硬件平台、系统架构和数据规范,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甚至输出结果方面既有较大重复,又有一定差异,形成了若干交错重叠的“信息孤岛”。已建成的大部分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相对固化,更新缓慢,软件系统不能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的变化而变化;有些单位还在使用单机版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的应用和服务领域窄,一体化程度低,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互动系统几乎空白。许多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数据,由于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及时将业务数据电子化和及时更新,造成数据老化。大量的有用信息资源“躺在各自的部门里睡大觉”,造成资源浪费。部门业务系统的各种数据的格式不同,平台不同,信息交换渠道不畅,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可重复利用度低。

(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全市信息网络安全面临较大的风险,信息化网络建设与规划、网络经营与管理、电子支付、用户数据、信息资源保护等信息安全、信息污染的问题无法解决,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各级各部门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大不相同。个别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比较好的单位已经应用网络安全系统,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杀毒软件基本齐备,而有的单位连基本的防病毒软件都没有安装。大多数单位没有综合实施CA认证、数据备份、防火墙等三种以上安全保障措施,也没有制订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全市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强,多数部门的安全应急队伍尚在建设当中。还没有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整体防护能力不高,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缺乏。

(五)电子政务推进中的体制机制不顺

由于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电子政务工作协调部门,因此在电子政务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及组织机构建设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缺少统一的领导机构,则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使得义乌电子政务基础规范缺失,导致电子政务推进工作困难重重,使得地方电子政务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总是不能及时出台,地方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全市的电子政务未在统一规划下进行立项审批,使得预算编制单位自主性大,部门普遍有建网络、上项目的冲动;无统一的技术规划,电子政务项目标准化不规范;义乌党政机关信息管理中心同发展和改革局下属的信息化办公室二者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角色定位不够清晰。全市的电子政务建设缺少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职能,建设单位难以协调部门、镇街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使得政府内部的网络互相不信任、不互相,数据互相独立,信息不能共享。电子政务建设单位多而小,技术能力不强,项目质量水平不高。

(六)缺乏电子政务专门人才,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义乌市各部门普遍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缺少具有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经验的通才。已经设立的信息中心(义乌市党政机关信息管理中心)行政级别低,仅是事业编制的单位;仅有部分单位拥有自己的专职网络和计算机维护人员,部分单位没有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才;专业的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极其匮乏,政府部门公务员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较低;电子政务方面的相关人才优势还没有形成。

此外,电子政务政策制定、法制建设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电子政务运维的创新机制不足。电子政务建设所需要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资金投入不足。

解决思路及对策

要改善义乌市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要以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建立科学管理体制模式为保障,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快速提升义乌市的电子政务水平。

(一)加强市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明确市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在电子政务方面的职责,负责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领导、规划和组织工作,在电子政务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确定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目标,审批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方案;审查和批准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任务和年度计划;协调各个有关单位的关系;负责电子政务项目实施中的协调、监督和检查;对重大的技术、管理、规范和部门关系协调等进行决策。

建议政府设立CIO职位,由具有政务和信息技术两方面专业素质的高级行政领导兼任,专门负责本部门的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和协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业务系统共用、政务流程优化再造等工作,CIO直接对部门一把手负责,并接受市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的业务领导。

(二)强化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的作用,强化机构职能

电子政务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和部门间的利益调整,组织协调难度很大。为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按照市电子政务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协同义乌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推进电子政务管理机构改革,调整、充实和完善电子政务建设主管机构。

首先要理顺职责关系,明确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的设置、整合、权限移交、划入和增加以及加强的职责。坚持全市的电子政务由领导小组和电子政务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由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牵头开展。

其次是设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电子政务运行与管理中心,承担市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具体事务性工作,负责指导、推进和组织协调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预审批电子政务项目技术方案,制定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计划,配合市发改、财政等部门进行项目论证和资金拨付,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协调、监督和检查,建立全市电子政务信息统计制度,对重大的技术、管理、规范等提出决策建议,并向市电子政务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同时,适当增加主管部门的人员编制,落实工作经费,明确分工,共同推进,满足工作需要,确保义乌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而现行的党政信息管理中心仅是市政府下设的事业单位,难以协调各部门利益。

(三)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

电子政务的基础框架离不开基础数据库,而每个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行都离不开多部门合作,离不开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建立一个可信、安全的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首先是网络要通,要让网络运转起来,是整合的基础;其次系统内部和外部可交互,这就涉及到数据整合,自己内部整合完毕,再与外部数据进行整合;第三是应用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追求实效

电子政务的需求应该主要是来自公众和企业对政府的需求,从小处着眼,把应用作为衡量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根本标准。克服电子政务建设属于“技术拉动型”或“政府推动型”的认识误区,根据应用需求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健康发展。硬件系统建设要以“满足当前需要,适当前瞻”为原则,防止盲目攀比设备档次和投资规模,平衡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特别要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以应用为目的,就是要求在项目设计和发展时要对项目进行清晰地分析,要切实摆脱形象工程的思路,追求项目的整体社会效益,处理好建与用的关系。在应用开发中,要注重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在追求实效方面,要防止只建不用和建而少用,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来促进电子政务的功能发挥效用。

(五)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依靠行政规定、技术规范和各级标准来建立和健全全市电子政务规章制度,重点包括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项目管理、安全认证、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估和相关标准规范等,逐步规范部门自行开发建设应用的电子政务系统,保证电子政务建设顺利进行。

根据中办《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的精神,采用积极防御和综合防范战略方针,通过信息网络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我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六)人才队伍建设和保障

深化电子政务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进行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对有关干部、公务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应用能力的培训,确保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理念、掌握信息技术、熟练使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公务员队伍;鼓励全市各级各部门采用各种形式利用专家学者、公司专才的智力资源,为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加强全市政府业务咨询和代理机构的培育,支持与电子政务专业咨询机构和合作,加强电子政务软课题的研究,利用第三方政府门户网站评估评比和部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来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作为思想支撑体系,将企业营销的先进思想引入政府政务中,为政府政务进行战略指导和战略咨询,协助政府更好地推动电子政务,利用电子政务促进城市营销,提升城市品牌。

综上,可以看出义乌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等,而完成这些主要任务和目标,最根本的是要理顺全市的电子政务工作机制。管理体制是电子政务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其中管理机构才是基础。只有确立了组织保障和统一的领导机构,才可能引导全市进行统一的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顺利开展电子政务建设。

(作者系浙江省义乌市党政机关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

作者:张晓莉

上一篇:企业网络构建论文下一篇:高考优秀作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