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2024-04-21

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力(共10篇)

篇1: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1、为孩子解决具体问题

对家长来说,只有鼓励也不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义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刚进小学时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40道题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长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一组再做一组。

可以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对5题的时间记录比较,或者“限时计数”的办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这方法同样适用于抄写词汇等作业。

这样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方法。

2、子喜欢的方法激发好奇心

保护和激发好孩子的好奇心对于激发学习动力也非常重要。

我记得小时候,生物老师教我们养小球藻,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上自来水,每天往水里吹气,慢慢水的颜色变绿了;还让我们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观察如何慢慢长成一条条蚯蚓来……我觉得像变魔术一样,因此就想长大了要做生物学家。

后来物理老师教我们做矿石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自己装的收音机接受到广播那一刻真的很兴奋,我又想做无线电发明家。

其实这些动手的小实验也是家长可以带孩子做的,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探究习惯非常有用。

此外还有一些用游戏学数学的方法,比如小一点的孩子搭积木,从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长方形、园、半圆等图形概念和红、绿、黄等颜色概念,还能养成观察、记忆、想象、合作等习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扑克牌算24点,等等。

3、上补习班,鼓励自学+讨论

对于补习班我是这个观点:不要去读,浪费钱是小事,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更得不偿失;若养成孩子对补课的依赖性,养成上课不认真听的习惯,则损失更大。

现在很多补习班鱼龙混杂,资质也很值得怀疑。

我主张学生自己有问题去找老师、同学或家长问,而不是固定一个时间请老师来给学生补课。这就是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别。

我也提倡同伴之间的讨论互助。自己学会的东西,教别人一遍,自己领会的更深,而且讨论可以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讨论的结果是双赢的,孩子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篇2: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要点2:承认差异 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家长要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长处。人有差异性,要承认差异,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潜力,更有优势。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要点3: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如果孩子为人很好,动手能力很强,常爱提问题,那也是好孩子。家长要寻找、激发孩子的优势项目,在这方面多鼓励孩子。

其实家长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养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要点4: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这就错过机会了,事倍功半。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要点5: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我个人觉得,家长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意识的作为。

莫言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他自己回忆说,就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做范文读出来。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一颗糖还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

篇3: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和引导学生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知识的底蕴, 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和学习效率, 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先导, 也是开发智力和成才的前提。

课堂上通过导语激活、情境创设、思维诱导等方式,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提供展示他们能力、水平、才华的空间。具体做法:学生课本剧表演, 学生个人资料展示, 课堂小辩论、作记者、作老师等, 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更浓, 学习热情更高, 同时不能忽略第二课堂作用, 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 如演讲、辩论、诗朗诵、作文竞赛、小品比赛、学生书法展览等, 如此坚持,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课外激趣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原动力。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 在人格从来说, 师生是平等的, 因此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为达到这个目的, 老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 把更多的爱注入平时的教育教学,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发挥。蹲下身来和学生平等对话, 少用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言, 多用商量式的口吻, 激励性的语言。尊重学生的愿望, 鼓励、接纳学生自治权、主动性, 让学生参与课堂规范的制定, 学习内容的选择, 学习目标的确立,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主动性。

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 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 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 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锤炼语言艺术, 用精湛的语言变无趣为有趣, 变无声为有声, 变无形为有形, 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乐学、会学、善学。在课堂上我常用“老师有一问题不明白, 有谁能帮我解答”, “只要你说出让我们信服的理由就行”, “你说得非常精彩”, “老师为你能有这样的认识而骄傲”等等。

三.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技巧,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产生成就感, 能更加自信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反之, 学生极有可能因学习效果不尽人意而放弃自主学习。老师要在学习方法上去指导学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这些最基本的技巧都要掌握。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都不认识, 课文都读不懂, 还谈什么自主学习。针对此, 教师引导至关重要, 既要训练有序, 还要讲求方法。

1、会听, 尤其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听, 注意力高度集中, 如授《背影》一课, 听范读, 然后归纳文章所写的事件, 学生们既要记内容, 又要概括要点, 思想高度集中, 学生效率自然提高了。

2、会说, 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所得, 就是说话能力的关键。比如, 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表达训练, 学生按顺序每天一人上台讲故事、读美文、播新闻、演讲等。课堂上进行有创造性的变换角度的复述, 如《丑小鸭》一文变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 既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又增添了许多生动的细节。通过这些训练, 学生的勇气增强了, 说话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3、会读, 教会学生会读更难, 因为它的涵盖面广:默读、朗读、精读以及综合阅读能力的训练, 都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动员学生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 扩大阅读量和面。利用读报时间和晚自习, 给学生推荐内容丰富的美文, 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取知识, 陶冶情操, 提高水平。

4、会写, 写包括书写和作文, 鼓励学生每天坚持练习硬笔楷书, 每周开展一次书法评比, 调动学生积极性, 坚持写日记、周记和观察笔记, 教学中利用一些文学名著所共有的想象丰富的特点, 让学生作续写, 改写的练习。如续写《皇帝的新装》、改写神话《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由于兴趣浓厚, 学生的描写, 想象奇特合理, 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应运而生。

篇4: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确保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利用学习目标,不断驱动学生内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各种潜能,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自身才能。一旦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激发,将会付诸行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跟随教师思维,积极思考,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全面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动力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一、运用有效激励策略的必要性

学习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不认真学习学科知识。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学生,要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从不同角度入手,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更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坚强的意志,能够正确认识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学习过程中,天赋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需要后天的努力。如果说智力是学生的硬件,那么,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等便是学生的软件,硬、软件要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电源”的作用,运用有效激励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效激励策略的原则

在采用激励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时候,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一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激励策略具有个性化特点,班级中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二是:关注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班级学生,融入学生群体中,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结合学科内容,采用可行的激励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三是:挖掘学生潜能。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激励策略,以学生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运用有效激励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语言激励

以语文学科为例,很多课文内容都需要学生背诵,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由于背诵枯燥乏味,已成为学生最头疼的事情。比如,在《赵州桥》一文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特点,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演示重要的图片,并为图片配上相关的文字,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背诵环节。先以图片为基点,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对应的内容,背诵段落内容。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采用适宜的背诵方法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那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熟练背诵的学生,要多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背诵任务。

2.课堂激励、肢体激励

以课文“葡萄是酸的”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借助编排课本剧,合理划分班级学生,使班级中每位学生都能融入教学中,学习新的课文知识。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小组成员都喜欢的寓言故事,并排演成课本剧,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表演最好的小组将会得到奖励。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班级中平时不爱表现、胆小的学生上台表演,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做一些激励性的动作,让班级中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知道作者透过寓言故事想要表达的情感,寓言故事背后的含义。

3.活动激励、文字激励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意识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性,要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开展一些有价值的课外活动。以“寻找历史足迹”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对该话题有内容可写,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去参观、考察,在作文中,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内心的感受,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写作情况,在作文结尾处写下一些激励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会更加努力学习。

4.同伴激励、家庭激励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不同学科学习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小组成员要互帮互助,相互激励,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科成绩,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家庭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经常和学生家长联系,多沟通、交流,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要多鼓励、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回信心,能够坦然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好每门学科,综合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扮演好引导者、协作者角色,显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采用适宜的激励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才能。以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更多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篇5: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通过上篇文章《导致孩子学习动力或者兴趣缺乏的四大原因》讲解后,相信各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应该有了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因为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动力是学习知识的根本,是源泉。学习的动力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激发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孩子呢?怎样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既轻松愉快,又能取得好成绩。但往往很多时候不尽人意。有的孩子一讲到学习就头痛,他们怕读书,怕做作业,更怕写作文。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够促使孩子自觉地去学。

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信心就会足。因此,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下面我们乐恩特教育网为各位家长朋友搜集整编了8种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1)学会利用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孩子学习做功课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一张自己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书桌美观舒适,无论什么原因,家长都必须消除可能影响孩子完成作业的干扰原因,给孩子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去学习。

2)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80分 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切莫目光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

3)借助老师的力量,尤其是,私下和同学面前对孩子的行为认可。试着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同时,为了使双方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4)尊重孩子的兴趣。事实证明了,孩子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

5)注意把孩子自身的兴趣与知识学习、未来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家长应该注意把孩子原有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应该常带孩到书店看看,到外面走一下,我了解外面的东西,要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孩的兴趣,并与知识和未来联系起来。

6)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增强子女的求知欲。孩子是学习的当事人,被迫学习,被迫考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生厌是可以理解的。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不是让孩子解问题,而是让孩子创造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会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而且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7)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体会 孩子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8)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国,可激发孩子学习意愿。每个孩子,都会有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篇6: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听《如何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讲座有感 10月11日上午,在儿子学校听了北京来的全国关工委的教授以《如何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为主题的讲座。

教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案例就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后进生变成好学生、培养孩子有持久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学会感恩等四个方面向我们家长做了具体细致的讲解。教授所举的几个案例里的家长都不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有的是商人,有的甚至是社会上的混混,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他们在对待自己孩子的学习问题上,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他们有的为了能够陪孩子读书,拿着报纸整夜的坐在门口,陪着孩子。有的为了孩子放下了自己的生意。还有的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都没有打扰孩子学习。最后,教授还给我们讲了他教育自己女儿的亲身经历。

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的培养孩子的知识和经验,“为了荣誉而学习”“要让孩子树立只要坚持就能够实现的理想”等等。这些都让我对如何教育孩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篇7: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通过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三、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找朋友、做医生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四、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设计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这样,他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五、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篇8:如何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

1. 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外在因素

(1) 社会因素。目前, 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求得生存, 只好扩大招生, 降低入学门槛, 使得一些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进入了学校。这样也使得人们对高职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状况抱有怀疑态度。在就业方面, 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文凭, 高学历, 看不起高职生;还有一些单位觉得高职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和中专生没有分别, 为了降低成本, 就选择中专生, 导致高职生就业困难。

(2) 学校因素。高职学校因为大规模扩招, 使得本来就少的教学资源很难适应学生的需求,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扩招也使得学生的智力差异加大, 学生因为基础差, 听不懂教师所讲, 失去学习兴趣。大部分高职院校也不实行学分制, 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方面没有自主选择权, 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教师因素。一些高职教师工作投入不足, 存在敷衍应付现象;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 没有责任感, 不愿意走进学生, 不了解学生的需求, 使得学生抱怨教学质量不高;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严, 处处站在学生一边, 降低授课水准, 太高学生考试分数, 这些不良教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 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等学校升来的, 原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高职教育目标不相适应, 一些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

2.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内在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内在原因。一些高职生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认为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已经成为过去, 大学里面可以放松了, 觉得社交能力比学习基础知识更为重要, 学习只要达到及格就行了。情感方面推崇谈恋爱, 觉得如果大学不谈一场恋爱, 等于白过了。对就业不抱什么期望, 觉得高职生别人看不起, 与众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相比, 自己很渺小, 觉得读高职没有前途, 想学觉得没意思, 退学又觉得有点可惜。另外, 高职生基础比较薄弱, 很难跟上教学的步伐, 一些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 在考试之前大量的做题训练, 搞题海战术, 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1.转变观念, 树立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观

高职院校是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人才培养要以市场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 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就是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服务的, 社会发展需要高职生将所学的知识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满足社会需求, 要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进行教学改革, 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人才, 但目前的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符合, 非常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必须侧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观,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互相协调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是基础, 必须保证理论课的课时, 尽可能的增加学生的专业课与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 要进行实训, 让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切实改变思想。根据用人单位需求,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高职学生的培养方案方面, 要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 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来制定, 尽可能地让用人单位的技术人员参与指导, 并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 做到学以致用,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3.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一些学生进入高校后, 不知道如何学习, 不清楚自己的理想。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让学生明白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力、知识、素质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专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使学业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探讨, 主动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不足,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教师要发挥能动性,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构建灵活性的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弄清大纲要求, 明确培养的高职学生是应用型人才, 要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的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发展。所讲的内容要分清主次, 降低难度, 与时俱进, 增加新知识, 使所学内容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引入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当今社会, 优胜劣汰是必然规律, 要让学生认识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用人单位看重的不再局限于文凭, 更看重的是能力。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让学生明白学生的任务是要学好基础知识, 掌握专业技能, 只有学好知识, 打好基础,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 在高职学生管理中,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与发展需求来开展工作,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本文主要从分析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一问题入手, 并针对此问题, 提出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倪春丽, 关于激发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2]张红兵, 高职学院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篇9: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

一、中小学生学习学习动力不足的影响因素

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制约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有以下一些表现:

学习目标影响学习动力。有些同学无学习目标,更无学习计划,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习动力严重不足。部分学生有远大目标,有好的价值取向。但可惜的是,这些远大目标只停留在理想的层面,既无实际行动,也无短期规划,显得好高骛远,志大才疏。有些同学只把学习当成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有学习计划,有近期目标,而无远大理想和长远人生规划。这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对保持学习动力的持久性是很不利的。

责任感缺失影响学习动力。受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缺失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责任感不强,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许多学生的兴趣不在学习上,而是与学习无关的奇闻轶事、影视明星、青春偶像、歌坛新秀等方面。部分学生学习是为了家长,而不是为了实现理想,实现自我,回报社会。这使针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成为当前的急需。

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不当影响学生学习动力。当前教育,存在着过分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学生道德素养等问题。部分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看好学生什么都顺眼。调查中发现,不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都不喜欢把自己的成绩公之与众。教育者应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自尊心,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提升学习动力。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老旧,照本宣科、满堂漫灌、刻板机械,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的学生想学好,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又缺少科学的引导,耗费了时间,成绩却不理想,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我否定,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心。

不和谐的人际交往影响学生学习动力。调查发现,初中生热衷交往,渴望友谊。但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又使他们养成敏感、脆弱、孤僻的性格特点。与人交往时,唯我独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缺少包容心,形成交往的障碍。但一旦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状况,他们又容易受到伤害,产生情绪上的大起大落,从而影响学习。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既有社会上的客观背景,更有学生自身和学校、家长的主观原因。认识这些背景,了解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深层原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针对中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建议

针对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有效调动学校、教师、社会、家庭等各种因素,修复学生内心情感系统的发动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不竭的动力源泉。

实施目标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人生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可用“盲人骑瞎马,黑夜临深渊”来形容。学习,何尝不是如此?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就像走路的人,不知道目的地,会越走越消沉,越走越懒散。因此,我们启动“目标奖赏管理机制”,高目标、低要求,让学生把大目标化解成可胜任的小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不断强化胜任感、成就感,并让学生学会规划人生,为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方法是:

每学期之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填写一份人生规划书,一直到初中毕业,并在每学期结束,反观人生目标的落实情况,学校根据情况,评选“学校目标落实标兵”,给予奖励。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开展一系列与人生目标、理想有关的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等,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恰当施以教育影响,帮助学生树立目标,达成目标,实现人生规划。

实施责任教育,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责任是道德的核心,孔子的“当仁不让”,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彰显着对国事民生的崇高责任感。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是每个人承担起包括学习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因此,我们提出了“我的学习我负责”的口号,对学生实施责任教育。

策划“我的学习我负责”“感恩父母,我有责任努力学习”等主题活动,并通过班会、演讲、升旗仪式等,营造责任教育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并把责任意识化为学习动力。

开展“自我发展规划”制定、交流活动,通过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让学生在明确奋斗目标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家长和学校共同监督,促使学生与责任同行。每学期一次修订自己的“自我发展规划”,各个年级相互交流,让责任成为一种共识。

开发“责任教育”校本课程。课程按年级分类,以体系化,立体化的方式逐步深入展开。结合学生的常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能够明确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并为之不断努力,最终达到自我管理、主动发展的目的。

营造公正、公平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倡导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和传播者,而应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学习生活的参与者、点拨者。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天性,是新时代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

创设氛围,家校联手,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性因素、生理因素,又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环境因素。为此,学校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教辅联席”,加强师生沟通、交流。联席会每月举办一次,分级部进行,部门负责人、部分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参加。联席会上,学生们针对日常教学、学生管理和生活等方面踊跃发言,教师细心聆听,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地耐心地解答。教辅联系,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促进融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课堂主阵地,帮助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近年来,借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东风,在落实“三四五”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推出了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四环八步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倡导小组合作、同伴互助、集体研讨、教师点拨。通过这个模式的落实、推广,课堂上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正在形成。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发校本课程,通过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家校联手,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生个性的形成,家庭至关重要。因此,学校把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作为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议题,让家长参与进来,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同时,各级部用电话联系,邮件沟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收集、反馈有关孩子与人相处的信息,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并最终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篇10: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理科生不重视语文学习固然有学生层面的原因,如理科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态度,思维特点导致的偏科等因素。理科班学生普遍认为语文学习高耗低效,有的甚至认为,花时间学习语文还不如解几道数理化题目合算。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教学者的层面去思考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即机械做题、机械讲评存在的弊端以及教师教改意识的缺乏。

对高三理科班学生来说在高中的最后一学年,挖掘潜力对高三理科学生固然有着诸多的困难,但惟其薄弱,才有提升的可能。教师只有树立教改意识,改变传统的机械练习与机械讲评的教学方法,抓住高三阶段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结合高三理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优势,积极探索与钻研,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并在“发现”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理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望,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三理科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树立教改意识,改变传统课堂复习模式

有些理科生之所以语文学科成绩落后,与他们对语文学科一贯的态度、缺乏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外阅读面狭窄等因素有关,更与教师缺乏教改意识、没有结合理科生特有的思维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忽视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有关。高三复习阶段,大量的练习与考试、机械的习题讲评几乎贯穿了整个复习阶段,学生对这一成不变的传统模式势必会产生倦怠心理。教师本身缺乏教改意识,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则使高三理科班学生“苦不堪言”。如何实施有效策略,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热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树立教改意识,改变传统课堂复习模式和机械的试卷习题讲评模式,引教学的源头活水进入课堂,让高三语文复习的高效率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考试、试卷讲评固然是整个高考复习阶段的主旋律,但语文教师适当调整教学方式,甚至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心理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却要以其他理科的复习方法试图改变学生的落后面貌,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结合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复习方法,在常规的教学环节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高三理科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要结合理科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充分利用理科生的思维优势对其加以良好引导、培养和训练,有效提高理科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二、营造课堂语文气场,用个性化教学吸引学生

营造课堂语文气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对高三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要紧紧抓住语文课堂这个师生对话交流的特定环境,创设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用个性化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三理科生课外阅读知识面狭窄,因此,教师不妨发挥个人的魅力,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风采,营造个性化的教育氛围。同时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个特定的交流空间,对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谈谈自己的深度解读。对素材的思考与解读是对高三学生必备的写作思维能力的锻炼,同时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高三阶段,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备考,加强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了解,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把握关键的教学时机。实施有效策略 新接手班级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与把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条件。高三起始阶段,对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情况有必要做实际的调查与把握。每当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你认为语文学科中薄弱的环节在哪里?你手头还有那些语文复习资料?你在语文方面所花的时间是多少?你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吗?你拥有哪些课外杂志?

http:/// http:/// 试卷讲评和分析环节:量化分析,增加认同感

卢梭认为,激发学生自觉自愿学习的最好的也更为可靠的办法是“促使孩子们有学习的欲望”,因为“现实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动力,才是使人走得又稳又远的唯一的动力”(《爱弥儿》)。可见,现实的成功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高三理科生的思维注重结果,比文科生更功利。在每次的试卷评改后采用量化措施,用数据说话;建立薄弱学生学习跟踪档案。因为理科生对数据和数学分析方法比较认同,所以量化不仅可以让学生知其然、增加认同感,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此方面的分析,激发理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专题复习环节:让学生成为“发现者”,体验“发现”的喜悦

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理科生为何对做数学题目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主要原因是做这些理科的题目本身具有成就感,如果在我们的语文复习中,也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作为发现者的乐趣,体验到“发现”的喜悦,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以小说复习主题探究为例。教师在这一专题的复习中,要精心挑选具有可探究性的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在小说文本主题探究的复习中,引入汪曾祺的《侯银匠》、卡尔维诺的小说《良心》这些文本。学生通过自行提问、自行答疑的方式探寻小说的主题,有了自己独特的解读,从中体验到“发现”的成就感。

又如诗歌鉴赏复习专题。结合2011年浙江卷的诗歌鉴赏,选取纳兰性德的其他诗词,进行诗歌鉴赏的理论复习。在文本的深入鉴赏与解读的同时,对词人的身世及创作背景进行适当的深入与链接,其中穿插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唤起了学生诗词学习鉴赏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复习文言断句时,选取了《世说新语》中几个有趣的小故事,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不错。

四、虚功实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望

在高三的语文复习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却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自觉自愿性。在语文基础基本定型的情况下,关注高三理科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积累要求学生努力扩大阅读视野,更是高考作文备考的必要环节。但受到时间紧、学业任务重等因素影响,高三理科班的课外阅读和素材积累一直处于困境之中。学生一方面没时间看课外书,一方面也没有相关的课外书可读。许多时候,素材积累环节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从收缴起来的寥寥几本摘记中可见一斑。然而,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对高三理科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在素材积累方面做好示范作用,让教师引导示范和学生资源共享相结合,在课外素材积累方面共同努力。例如,我用抽签的方式,每天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摘抄素材,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人物事件,但要有适当的分析与议论,并指出适用的范围。鼓励学生不定期购买相关杂志,实施资源共享,教师利用上届学生捐献的杂志分发给每个学生,积极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更重要的是如何摘记,教师要交给学生素材积累的方法。理科生思维的单一性导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足。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做这方面的引导和示范。积累素材的同时,要照顾素材的广度和深度,对所积累的素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提炼。

里?你手头还有那些语文复习资料?你在语文方面所花的时间是多少?你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吗?你拥有哪些课外杂志? 试卷讲评和分析环节:量化分析,增加认同感

卢梭认为,激发学生自觉自愿学习的最好的也更为可靠的办法是“促使孩子们有学习的欲望”,因为“现实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动力,才是使人走得又稳又远的唯一的动力”(《爱弥儿》)。可见,现实的成功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高三理科生的思维注重结果,比文科生更功

http:/// http:///

http:/// http:/// 利。在每次的试卷评改后采用量化措施,用数据说话;建立薄弱学生学习跟踪档案。因为理科生对数据和数学分析方法比较认同,所以量化不仅可以让学生知其然、增加认同感,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此方面的分析,激发理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专题复习环节:让学生成为“发现者”,体验“发现”的喜悦

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理科生为何对做数学题目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主要原因是做这些理科的题目本身具有成就感,如果在我们的语文复习中,也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作为发现者的乐趣,体验到“发现”的喜悦,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以小说复习主题探究为例。教师在这一专题的复习中,要精心挑选具有可探究性的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在小说文本主题探究的复习中,引入汪曾祺的《侯银匠》、卡尔维诺的小说《良心》这些文本。学生通过自行提问、自行答疑的方式探寻小说的主题,有了自己独特的解读,从中体验到“发现”的成就感。

又如诗歌鉴赏复习专题。结合2011年浙江卷的诗歌鉴赏,选取纳兰性德的其他诗词,进行诗歌鉴赏的理论复习。在文本的深入鉴赏与解读的同时,对词人的身世及创作背景进行适当的深入与链接,其中穿插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唤起了学生诗词学习鉴赏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复习文言断句时,选取了《世说新语》中几个有趣的小故事,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不错。

四、虚功实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望

在高三的语文复习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却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自觉自愿性。在语文基础基本定型的情况下,关注高三理科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积累要求学生努力扩大阅读视野,更是高考作文备考的必要环节。但受到时间紧、学业任务重等因素影响,高三理科班的课外阅读和素材积累一直处于困境之中。学生一方面没时间看课外书,一方面也没有相关的课外书可读。许多时候,素材积累环节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从收缴起来的寥寥几本摘记中可见一斑。然而,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对高三理科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在素材积累方面做好示范作用,让教师引导示范和学生资源共享相结合,在课外素材积累方面共同努力。例如,我用抽签的方式,每天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摘抄素材,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人物事件,但要有适当的分析与议论,并指出适用的范围。鼓励学生不定期购买相关杂志,实施资源共享,教师利用上届学生捐献的杂志分发给每个学生,积极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更重要的是如何摘记,教师要交给学生素材积累的方法。理科生思维的单一性导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足。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做这方面的引导和示范。积累素材的同时,要照顾素材的广度和深度,对所积累的素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提炼。

上一篇:我的好伙伴作文下一篇: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综合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