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说服他人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有效说服他人

·如何有效说服下属

领导过程其实就是说服的过程。领导者要说服自己的下属,除了应具有说服的一般特点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讲究“三性”。

一是针对性。作为一个领导者,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人来明确任务,确定他们在近期内应实现何种转变,说服他们到底应该做什么及怎么做。如果企业家不为他们树立一个他们认为可以实现的目标,对方就会谈不拢,充其量也只能使他们消极服从。同时还应认识到,任何具有持久效果的转变都是渐进的,想使你的说服工作一蹴而就只会降低你的说服力,而“别人能,为什么你不能”的态度则会使说服者仅有的一点说服力荡然无存。因为,一个只会苛求于人而不理解人的人,人们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好领导。

二是系统性。领导者要说服人们最终具有奉献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只有基于领导本人已被说服,认为人之产生奉献精神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向别人索要一种奉献精神,对领导没有任何帮助。

三是关联性。实际工作中,除了领导能影响员工外,员工们彼此也在相互影响。每一个人内在而隐秘的服从模式是复杂的,应认识到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更多的人,每一个人的头脑都与他接触到的不同的人享有某些共同观念,这种领导可能根本无从知晓的交互影响局面,既可能强化领导的说服力,也可能钝化、弱化领导的说服力。要对有待说服的对象有更多的了解,要创造服从效应,必须要善于利用这种关联效应。

(2)要明确对方的态度。

领导者在说服别人时,所面对的被说服者可能有三种类型,即支持者、反对者、中立者。对于这三种可能的态度,如果细致地区分,还可以区更多的几个类别。在说服时,就必须针对以上不同的态度来区别对待。

如果说服的主要对象是中立者与反对者,在识别出他们持有哪种态度的同时,还应考虑到这些人的人数,因为说服的工作量及复杂性将因有待说服的对象之数量而同步增长。尤其当这些人构成了可以识别的反对者“群体”或中立者“集团”时,他们内部之间就会因一种联带关系诱导出一种相互服从。一旦反对者公开陈述其立场,并说服其他人也支持他的观点,对这种反对者群体的说服就会变得极其艰难。

所以,对于有待说服的对象,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千人,在说服之前都应确定其所持的态度,估计其所持的立场,由此估算出相对于你所要求的目标与他们之间的距离。继而在准备进行说服时需要做好计划,预想到说服工作将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而保持一种充分的耐心。这里可以从“七擒孟获”的故事里多多借鉴。

(3)巧妙传达信息。

沟通中人们发出和接受的信息包括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前者涉及的是领导者选择的话题、运用材料及组织技巧;后者则是从领导者的神态、情绪与声调中表现出来的。具体说服的过程中,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要有诚恳的态度。诚恳,意味着诚挚、恳切,其本质是以对方为中心,一切为对方的利益考虑。在中国古代,有的大臣甚至会以“死谏”的方式来说服君主改变态度,这种不惜一死以竭力说服君主的精神,可以说是诚恳的极致了。对于现代的领导者来说,一种参天化地的坦荡胸怀,一定能使他诚恳地面对疑虑者、反对者。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最伟大的说服力。

二是要从灵活的话题切入。有效的谈话话题是能吸引对方谈话兴趣的话题,这种话题的展开使人感到轻松,自得其乐。也就是说,说服不是机械的灌输而是观众及态度的有机“移植”,它只有在对方内心生根发芽,说服才能取得成功。话题要注意哲理性,具有历史感、幽默感。

三是要精心组织需要的材料。说服的策略与艺术是不使辩论公开化,但无论如何这里都隐含着辩论,这些障碍只有通过为对方提供丰富而全面的信息才能消除。因此,你必须了解什么是支持你的主张的论据,并且把这些论据有效地加以组织,进行论证,从而有理、有力、有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4)巧用步步为营的策略。

说服别人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依循一定的步骤,采取步步为营,才能稳中求胜。

一是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兴趣。也就是说,务必要吸引劝说对方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设定的话题上。利用“这样的事,你觉得怎样?这对你来说,是绝对有用的……”之类的话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愿意并且有兴趣往下听。

二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明白、清楚的表达能力是成功说服的首要要素。对方能否轻轻松松倾听自己的想法与计划,取决于领导者如何巧妙运用你的语言技巧。因此,准确、具体地说明自己所想表达的话题,就能够顺利地让对方在脑海里产生鲜明的印象。

三是动之以情。说服前只有准确地揣摩出对方的心理,才能够打动人心。通过你说服对方的内容,了解对方对此话题究竟是否喜好、是否满足,再顺势动之以情或诱之以利,不断刺激他的欲望。一般而言,人的思维和行动都是由意识控制,即使他人和外界如何地建议或强迫,也不见得能使其改变。因此,想要以口才服人的人,必须意识到说服的主角不是自己而是对方。

四是提示具体做法。在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告诉对方该如何付诸行动了。你必须让对方明了他应该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最好等。到了这一步,对方往往就会很痛快地按照你说的去做。

(5)适时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

为了让自己的说服更加有效,适时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对于整个说服过程的成功与否,往往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特别是说服的对象持有顽固的见解时,直来直去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往往会碰壁,遇到这种情况最好能够采用这种方式。

其实,适时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与本书前文所述的迂回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把对方的注意力从他敏感的问题上引开,绕个弯子,再回到正题上来,这样可以消除对方的戒心,避免陷入僵局。正如同卡耐基告诫人们的:“与人交谈,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要先讨论双方不一致的问题,而要先强调,并且反复强调你们一致的事情。让对方一开始就说‘是’、‘对的’,而不要让对方一开始就说‘不’。”

下面这个历史故事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

明武宗时,秦藩请求加封陕边地,而此地战略上十分重要,与国家社稷的关系更是紧密相连,但是皇上受人撺掇,已经同意了,叫大学士们起草一个加封的诏书。梁文康承命起草了这份诏书,他就巧妙地采用正话反说的方法表达了劝阻皇帝、改变封地的意见。

他写道:“过去皇太祖曾诏令说:‘这块土地不能封给藩王,不是吝啬,而是考虑到它的地广物丰,藩王得到后一定会多养士兵马匹,也一定会因富庶而变得骄纵。如果此时有奸人挑拨引诱,就会行为不轨,有害于国家。’现在藩王既然恳请得到这块土地,那么就加封给你吧!但得此地之后,不要在此收聚奸人,不要在此多养士兵马匹,不要听信坏人挑唆,图谋不轨,扰乱边境,危害国家。否则,那时想保全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不可能了。请藩王在此事上慎之又慎,不要疏忽。”果然,明武宗看到诏书后很忧虑,觉得不把此地封给藩王为好。

总之,领导者在说服自己的下属时,与其喋喋不休,倒不如通过巧妙的方法进行点拨,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说服他人的6种心理术,说服等于创造财富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景:你在与别人争论某个问题,分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就是不能说服对方,有时还会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这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学家认为,要争取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光是观点正确还不够,还要掌握微妙的交往技术。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许多增强说服力的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有六种。

1.利用“居家优势”

邻居家的一棵大树盘根错节,枝叶茂盛,遮住了你家后园菜地的阳光,你想与他商量一下这个问题,是应该到他家去呢,还是请他到你家来?

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等人曾经按支配能力(即影响别人的能力),把一群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各取一等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大学十个预算削减计划中哪一个最好。一半的小组在支配能力高的学生寝室里,一半在支配能力低的学生寝室里。泰勒发现,讨论的结果总是按照寝室主人的意见行事,即使主人是低支配力的学生。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别人的环境中更有说服力,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利用居家优势,如果不能在自己家中或办公室里讨论事情,也应尽量争取在中性环境中进行,这样对方也没有居家优势。

2.修饰仪表

你想上级在申请书上签字,你是不顾麻烦,精心修饰一下仪表呢,还是相信别人会听其言而不观其貌?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受到别人的言谈比受到别人的外表的影响要大得多,其实并不尽然。我们会不自觉地以衣冠取人。有人通过实验证明,穿着打扮不同的人,寻求路人的帮助,那些仪表堂堂、有吸引力的人要比那些不修边幅的人有更多的成功可能。

3.使自己等同于对方

你试图鼓动一伙青年去清扫某块地方,而他们却情愿到别的地方去,你怎样引起他们的兴趣呢?

许多研究者发现,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个人爱好,你越是使自己等同于他,你就越具有说服力。例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顾客相称。甚至身体姿势、呼吸等也无意识地与顾客一致。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正如心理学家哈斯所说的:“一个造酒厂的老板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一种啤酒比另一种好,但你的朋友,不管是知识渊博的,还是学识疏浅的,却可能对你选择哪一种啤酒具有更大的影响。”

4.反映对方的感受

你准备拜访隔壁新搬来的一对夫妇,请他们为社区的某项工程募捐,用哪种方法最好呢?平庸的劝说者是开门见山提出要求,结果发生争执,陷入僵局;而优秀的劝说者则首先建立信任和同情的气氛。如果主人为某事烦恼,你就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样就显示了对别人感情的尊重。以后谈话时,对方也会加以重视。

当然,优秀劝说者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他也会遭到别人的反对。这时老练的劝说者往往会重新陈述对方的意见,承认它具有优点,然后才指出自己的意见更好,更全面。研究证明,在下结论前,呈示双方的观点,要比只讲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5.提出有力的证据

你准备参加某次决策会议,为一项不为大家重视的事业争取更大的一笔钱款,什么样的证据最有说服力呢?

如果向听众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不是个人的看法,你就会增加说服力。但要记住,听众受到证据的影响,也相同程度地受到证据来源的影响。在一项实验中,让两组被试听到关于没有处方是否可以卖抗阻胺片的争论,然后告诉一组被试说可以卖的证据来自《新英格兰生理和医学月刊》(这是虚构的),另一组则被告知证据来自一家流行画报。结果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有更多的人赞成,没有处方也可以卖抗阻胺片。因此,引用权威更能消除听众的先入之见。

更多学习登陆 陈安之 永远成功网陈安之课程报名咨询QQ:

863799908

6.运用具体情节和事例

你刊登广告,推销某种药品,是把药品的成分、功能、用法详细介绍一番好呢?还是介绍某个患者使用后如何迅速痊愈的事例好呢?

优秀的劝说者都清楚地知道这样一点:个别具体化的事例和经验比概括的论证和一般原则更有说服力。因此,你要多卖掉药品,你就应酌情使用后面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要说服别人,你就应旁征博引,使用具体的例子,而不一味空洞说教。

总之,说服别人,赢得赞同的能力并不是神秘的天赋,通过学习一些社会交往技能(当然首先要观点正确),我们就可以增强自己言谈的说服力。为了坚信这一点,你不妨试一试。

第三篇:导游如何说服游客

在旅途中总有些事要说服客人,谈谈说服的技巧。

说服的技巧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说服是指在语言交际中以一定方式向对方说明、劝戒、,以使对方心悦诚服的语言功能。这个意义上的说服要点在“说”。广义的说服是指说服学的概念,范围已经超出了“说”,包括劝说、演讲、推销、谈判、广告、传媒等手段。

1、针对对象的具体思路

说服必须顺应对方的思路进行,否则就会遭到对方的拒绝。主要做到:一是要充分了解对方内心的欲望,二是要寻找恰当的说服起点。导游员掌握了这两点,就能在说服游客的过程中主动顺应游客思路的变化,从而保持主动性。比如,一个旅游团“十一”国庆节的时候浏览北京,在去长城的路上遇到塞车,一堵就是几个小时。这时游客们怎么也等不下去了,火得不得了。导游员知道游客一肚子的无名火将要向他发出来,但是这时候也没有一点可能说服游客。于是赶快下车,努力地在外面前后跑,认真地将查看到的塞车情况向游客们汇报。遇到其他车的导游员就大声抱怨:“真倒霉!我们的时间都给耽搁了。汽车要是能飞起来就好了!早知道这样,真不该安排大家今天上长城!什么?你说上哪里都堵车,真是的,我的游客们怎么办呢?”面对忙前忙后气喘吁吁的导游,面对导游的满腹牢骚,有的游客甚至安慰起导游来。这时候再来说服游客,再组织游客搞一些打发时间的活动就容易了。其实这位导游的做法就是顺着游客的思路,巧妙地借自己的口说出了游客们的想法,当然游客们会想既然已经这样了,那也就再没办法了,只有等待了,只有按照导游的安排搞一些有益的活动。

2、针对具体对象

说服不是一厢情意的事情,说服者必须了解对方,即所谓“知彼”。那么怎样了解对方呢?首先需要衡量对方的实力与处境。其次是察言观色。最后是揣摩对方的心态。做到了这三点,才能顺利地达到说服的目的。对导游员来说,如果要说服游客,一定要先考察游客们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引导游客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掌握了游客的真实想法就等于掌握了说服游客的主动权,就可以对症下药地选择恰当的说服角度和特定的说服方法,从而有效地说服游客。

3、针对情感

说服中针对情感,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调动对方的情感;二是指建立主、客方的个人情感联系。调动对方的情感主要是顺应对方情感的主流,利用对方的情感来说服对方。比如,在导游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事件,这时候,游客一般都非常急躁,容易发火,而导游也常常会调动游客的这种感情来疏导游客,达到说服游客主动抑制不良情绪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导游员都是说“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也十分着急,也十分生气,我也是一肚子火不知向谁发。所以我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要是我是游客,没准儿还不如大家有涵养呢!可是...?”像这们的表达,就是有意调整一下游客的急燥情绪,等游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后再说服游客主动调整情绪就容易多了。

第四篇: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

常有些孩子不爱学习,上课不认真。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如果小孩真的不爱学习,家长们应当适当说服,而不是打骂的方式,而最佳的说服方式,我们将分为6个情景为您支招。

“孩子不爱学习,我怎么说都不听!” 5月24日,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关鸿羽教授受广西区妇联儿童部邀请,从北京来到南宁,给南宁的家长们上了一堂家长教育课。在课后的问题解答环节中,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了热点问题。

家长让孩子学习,孩子为什么不听?关鸿羽教授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家长说得不对;第二,家长说得对,但是说的方法不对;第三,家长说得对,方法也对,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这个回答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多家庭教育的“门道”。

说服不了的常见2种情景

情景

一、家长说得不对

对策:家长需学习转变观念

重智轻德,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后最常出现的问题。“家长最主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学习。”关鸿羽主张,家长应该订几份家庭教育的报纸,买几本家庭教育的图书。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家庭教育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家长该如何选择图书?“一定要挑辩证观点的,不要挑极端观点的。”关鸿羽建议家长选书时要看作者,买“XX著”的而不买“XX编”的。著作一般需要做过研究和实验,而不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来的。

另外,关鸿羽强调,不论书多好家长都不能照搬,首先要研究自己的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以及某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等。

情景

二、家长说的方法不对

对策:要研究方法

关鸿羽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用居高临下、单刀直入的方法和态度,这是不对的,说服教育要力争做到情是深的,心是软的,语言是感人的。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心理暗示法

案例:一个孩子考试没考好,放学回到家后就钻进屋子里了,家长二话不说,把门一开就先打骂一顿,然后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打完了,孩子反而变得无所谓了,孩子想反正也挨打了,所以后面家长唠唠叨叨说了很多,他根本没听。

“孩子长大了,教育不要直不楞登,要巧妙一点。孩子关上门意思就是不让你进去说,不想听你说。” 那怎么教育呢?关鸿羽给那位家长支了一招,孩子家长应用了果然凑效。

具体方法是:孩子第二次考试没考好,又钻进屋里,把门关上了。孩子父亲干脆不进门,在门外对孩子的母亲说:“咱俩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能让孩子听见。孩子一听想,“不让我听,我偏要听。”于是就趴在门口听。父亲说,“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这次一定会吸取教训,下次一定会努力!你猜咱孩子在屋里干嘛呢?正偷偷下决心呢。”其实孩子根本没下决心,一听到这话就开始下决心了。然后母亲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能全赖孩子啊,咱俩也有责任啊,咱平时也没好好抓他学习,有点时间就打麻将。要检查,别让孩子检查,咱俩先做检查。”正说着,孩子推门出来了,激动地说:“爸爸妈妈,不赖你们,赖我,这次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好好学,考出好成绩!”

关鸿羽说,这用的是心理暗示法。

2、不教而教

案例:一个孩子数理化很差,不好好学习,但是特别爱看战争、武器的书,买了很多枪、炮、坦克之类的玩具。母亲急了,没收了孩子的书,把玩具给砸了。结果孩子生气了,好几个星期不跟母亲说话。

“我要是他,我都不跟你说话,我最喜欢的东西你给我砸了,我还跟你有什么话可说?小孩为什么爱看战争的书?要想知道这问题,你先看看战争的书。”当孩子母亲按照关鸿羽

的话,去看完孩子那些战争的书籍,也被深深吸引了,她这才理解孩子。然后,关鸿羽让她和孩子聊战争„„母子有共同语言了,当孩子谈得最热的时候,关鸿羽让母亲说了这么一句:“你知道那么多战争的事,你准能当一名军事家。”孩子一听更来劲了,继续遐想翩翩继续吹牛,母亲接着来这么一句:“你要是考不上军事院校,你的军事家梦可就完了。”紧接着母亲帮孩子分析,“现在的军事家可不是当年的土八路了,要军事院校毕业,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根本就指挥不了打仗。”这样孩子听后自会暗暗下决心好好学习。

“这就是不教而教。表面上看不是教育,是聊天、游戏,实际上就是教育。”关鸿羽说。

3、热处理法

案例: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游戏机,就是不好好学习,家长问关鸿羽这么办?关鸿羽告诉这位家长:第一,不能绝对不让玩,游戏机里也有知识,也可以训练人的大脑;第二,玩的时间不能太长,可以与孩子定个协议,借此促进孩子的学习。如告诉孩子成绩达到什么程度就让玩多长时间;如果成绩不好,就不准玩了。那家长听了说:“那也不行,订协议他不执行啊。”

于是关鸿羽提出跟孩子聊聊的要求。一见到孩子,关鸿羽就说:“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呀?你游戏机能玩到什么程度?”孩子一听说游戏机,就兴奋:“老师,我全班第一。”一般家长一听到这话就会责骂孩子,“你光知道玩第一,学习怎么样啊?”可关鸿羽不这样,“玩第一也不容易啊,傻孩子玩不了第一。要不咱俩赛赛?”孩子同意了。但关鸿羽想了想

说:“我不跟你赛,你这个水平太低了。”“老师我这玩第一的水平还低?”“别看你玩第一,这游戏的事多着呢,你都知道吗?”孩子以为自己对游戏无所不知:“你问不倒我。”

这时关鸿羽不说玩了,提高了层次:“第一,游戏机是怎么发明的?这个人是怎么成才的?第二,游戏机哪个厂家最高?每年的出口量是多少?第三,游戏机的原理是什么?”孩子被关鸿羽问得一愣一愣的。“你看一问三不知吧?我要是你,我那么喜欢游戏机,我就发明游戏机,战胜国外的。让全世界的孩子都玩自己发明的游戏机。你愿意吗?”孩子当然愿意。“那么你知道怎么才能发明游戏机吗?要发明游戏机首先要把基础的数学语文学好,基础都没打好,原理都不知道,将来你怎么战胜国外的?”“这也有关系?”“那当然了,干什么都与学习有关系。”

关鸿羽表示,这叫热处理法。就是抓住孩子的热点问题,结合热点问题来教育,一般都听得进去。如果是单刀直入的、生硬说教的、空洞干瘪的,那么孩子是不听的。所以家长要研究方法,孩子说不听,主要是方法不对。

情景

三、家长没威信

对策:像朋友一样相处,定家训

“像朋友一样相处,就能树威信,不像朋友那样相处,反而不能树威信。”关鸿羽说,树威信不是专制,如果总是居高临下地控制,很难有威信,造成孩子不愿与家长谈话。

关鸿羽表示,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朋友的关系,同时也是长辈和孩子的关系,要长幼有序。两者是不相冲突的,可以结合。相处时是朋友关系,在家庭事务的处理中,要长幼有序,也就是说最后“拍板”的还是家长。

为什么很多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

“溺爱是最主要的原因。孩子从小娇惯,总是想干什么干什么,最后家长说什么反而不管事了。”关鸿羽表示,他主张每个家庭定一个家规。如孩子每天玩游戏机半小时,超过就不给玩了。家规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协商,共同遵守。有了家规,孩子做到了可以表扬、奖励,做不到就要惩罚。这样,家长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第五篇:家长如何说服不爱学习的孩子

“孩子不爱学习,我怎么说都不听!” 5月24日,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关鸿羽教授,给南宁的家长们上了一堂家长教育课。在课后的问题解答环节中,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了热点问题。

家长让孩子学习,孩子为什么不听?关鸿羽教授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家长说得不对;第二,家长说得对,但是说的方法不对;第三,家长说得对,方法也对,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这个回答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多家庭教育的“门道”。

家长说得不对

对策:家长需学习转变观念

重智轻德,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后最常出现的问题。“家长最主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学习。”关鸿羽主张,家长应该订几份家庭教育的报纸,买几本家庭教育的图书。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家庭教育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家长该如何选择图书?“一定要挑辩证观点的,不要挑极端观点的。”关鸿羽建议家长选书时要看作者,买“XX著”的而不买“XX编”的。著作一般需要做过研究和实验,而不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来的。

另外,关鸿羽强调,不论书多好家长都不能照搬,首先要研究自己的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以及某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等。

家长说的方法不对 对策:要研究方法

关鸿羽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用居高临下、单刀直入的方法和态度,这是不对的,说服教育要力争做到情是深的,心是软的,语言是感人的。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心理暗示法 案例:一个孩子考试没考好,放学回到家后就钻进屋子里了,家长二话不说,把门一开就先打骂一顿,然后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打完了,孩子反而变得无所谓了,孩子想反正也挨打了,所以后面家长唠唠叨叨说了很多,他根本没听。 “孩子长大了,教育不要直不楞登,要巧妙一点。孩子关上门意思就是不让你进去说,不想听你说。” 那怎么教育呢?关鸿羽给那位家长支了一招,孩子家长应用了果然凑效。 具体方法是:孩子第二次考试没考好,又钻进屋里,把门关上了。孩子父亲干脆不进门,在门外对孩子的母亲说:“咱俩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能让孩子听见。孩子一听想,“不让我听,我偏要听。”于是就趴在门口听。父亲说,“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这次一定会吸取教训,下次一定会努力!你猜咱孩子在屋里干嘛呢?正偷偷下决心呢。”其实孩子根本没下决心,一听到这话就开始下决心了。然后母亲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能全赖孩子啊,咱俩也有责任啊,咱平时也没好好抓他学习,有点时间就打麻将。要检查,别让孩子检查,咱俩先做检查。”正说着,孩子推门出来了,激动地说:“爸爸妈妈,不赖你们,赖我,这次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好好学,考出好成绩!”

关鸿羽说,这用的是心理暗示法。 不教而教

案例:一个孩子数理化很差,不好好学习,但是特别爱看战争、武器的书,买了很多枪、炮、坦克之类的玩具。母亲急了,没收了孩子的书,把玩具给砸了。结果孩子生气了,好几个星期不跟母亲说话。

“我要是他,我都不跟你说话,我最喜欢的东西你给我砸了,我还跟你有什么话可说?小孩为什么爱看战争的书?要想知道这问题,你先看看战争的书。”当孩子母亲按照关鸿羽的话,去看完孩子那些战争的书籍,也被深深吸引了,她这才理解孩子。然后,关鸿羽让她和孩子聊战争„„母子有共同语言了,当孩子谈得最热的时候,关鸿羽让母亲说了这么一句:“你知道那么多战争的事,你准能当一名军事家。”孩子一听更来劲了,继续遐想翩翩继续吹牛,母亲接着来这么一句:“你要是考不上军事院校,你的军事家梦可就完了。”紧接着母亲帮孩子分析,“现在的军事家可不是当年的土八路了,要军事院校毕业,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根本就指挥不了打仗。”这样孩子听后自会暗暗下决心好好学习。 “这就是不教而教。表面上看不是教育,是聊天、游戏,实际上就是教育。”关鸿羽说。

热处理法

案例: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游戏机,就是不好好学习,家长问关鸿羽这么办?关鸿羽告诉这位家长:第一,不能绝对不让玩,游戏机里也有知识,也可以训练人的大脑;第二,玩的时间不能太长,可以与孩子定个协议,借此促进孩子的学习。如告诉孩子成绩达到什么程度就让玩多长时间;如果成绩不好,就不准玩了。那家长听了说:“那也不行,订协议他不执行啊。”

于是关鸿羽提出跟孩子聊聊的要求。一见到孩子,关鸿羽就说:“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呀?你游戏机能玩到什么程度?”孩子一听说游戏机,就兴奋:“老师,我全班第一。”一般家长一听到这话就会责骂孩子,“你光知道玩第一,学习怎么样啊?”可关鸿羽不这样,“玩第一也不容易啊,傻孩子玩不了第一。要不咱俩赛赛?”孩子同意了。但关鸿羽想了想说:“我不跟你赛,你这个水平太低了。”“老师我这玩第一的水平还低?”“别看你玩第一,这游戏的事多着呢,你都知道吗?”孩子以为自己对游戏无所不知:“你问不倒我。”这时关鸿羽不说玩了,提高了层次:“第一,游戏机是怎么发明的?这个人是怎么成才的?第二,游戏机哪个厂家最高?每年的出口量是多少?第三,游戏机的原理是什么?”孩子被关鸿羽问得一愣一愣的。“你看一问三不知吧?我要是你,我那么喜欢游戏机,我就发明游戏机,战胜国外的。让全世界的孩子都玩自己发明的游戏机。你愿意吗?”孩子当然愿意。“那么你知道怎么才能发明游戏机吗?要发明游戏机首先要把基础的数学语文学好,基础都没打好,原理都不知道,将来你怎么战胜国外的?”“这也有关系?”“那当然了,干什么都与学习有关系。” 关鸿羽表示,这叫热处理法。就是抓住孩子的热点问题,结合热点问题来教育,一般都听得进去。如果是单刀直入的、生硬说教的、空洞干瘪的,那么孩子是不听的。所以家长要研究方法,孩子说不听,主要是方法不对。

家长没威信

对策:像朋友一样相处,定家训

“像朋友一样相处,就能树威信,不像朋友那样相处,反而不能树威信。”关鸿羽说,树威信不是专制,如果总是居高临下地控制,很难有威信,造成孩子不愿与家长谈话。

关鸿羽表示,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朋友的关系,同时也是长辈和孩子的关系,要长幼有序。两者是不相冲突的,可以结合。相处时是朋友关系,在家庭事务的处理中,要长幼有序,也就是说最后“拍板”的还是家长。

为什么很多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溺爱是最主要的原因。孩子从小娇惯,总是想干什么干什么,最后家长说什么反而不管事了。”关鸿羽表示,他主张每个家庭定一个家规。如孩子每天玩游戏机半小时,超过就不给玩了。家规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协商,共同遵守。有了家规,孩子做到了可以表扬、奖励,做不到就要惩罚。这样,家长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上一篇:软件企业成本预算下一篇:让老婆感动的话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