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2024-04-30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通用10篇)

篇1: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闽侯实验小学张晓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异常繁荣的局面。但是,在热热闹闹的背后,让人担忧的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老大难问题并未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不够。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索:一是努力激发学生情感,有效催化学生思维;二是坚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三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四是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重点学生主体学生情感学习积极性 当前,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什么“表演课”、“讨论课”、“成果汇报课”等等屡见不鲜。课堂上学生秀出真我、畅所欲言、自主探究,气氛异常活跃,而传统的“讲授型”课堂似乎已经远去。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余文森教授认为: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余文森教授回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努力激发学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程颢、程颐的《河南程氏遗书》中写到:“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里充分肯定了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释放学生思维,保持学生有效思考,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这就说明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对学生的认识、思维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情感,有效催化学生思维,课堂教学有效性便可大大提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听得专心,说得由心,读得用心,写得贴心的特点,并且这一学习过程会让他们经久回味,难以忘怀,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有:角色朗读、音乐渲染、情境再现、艺术性描述、联系学生自身生活经历等等。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注重课堂语言表达,挖掘文本情感之美,通过音乐让学生沉浸于文本营造的氛围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味作者内心情感的迸发,引起共鸣;通过回顾自身生活经历来唤醒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来拉近作者和学生的心灵上的距离。此外,教师自身也应该充满激情,深入挖掘体悟并且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从而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师生思维也就异常活跃,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具体方法如下:

1、巧妙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2、创设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以情激情。实质是新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即在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存在着除知识技能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向多元的互动交流。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乐于学习,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同生活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其中教师的语言是重要的渲染手段。很多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都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并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感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情来激生情。其中,学生的特色朗读特别能起到渲染情感的作用。在朗读中,他们自主地被文章所吸引、所打动,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课文的境界中去,乐于深入学习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二、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描写第四、五次幻想的内容是重点段,学生细读后,虽有感悟,但只是浅层次的。第四、五次幻想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不解?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兴趣盎然,而后又产生许多疑问。如前三次没有写小女孩的语言,为什么这次写了,而且是叫起来的?前几次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而第五次却是毫不犹豫地擦燃一大把火柴,为什么?经过引导,学生思想开阔了,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激起探讨的兴趣。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展开自学讨论。这样,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坚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文本都应该为学生服务,最大限度的去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就明确指出:“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认清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阶段特征,把学什么、怎么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以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其次,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该是以往的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再次,我们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合理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话题,平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恰当巧妙的把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线索,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及时反馈、点评,教师与学生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堂真正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成长。如:教学练习三中的口语交际《指路》时,学习完之后,我设计了许多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去新华书店看书,想看有关恐龙的书籍,你又不知道在哪儿,请你去问一问书店的阿姨。等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知识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很有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我在班上组织了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这样学生自己通过学习获得了理解,在兴趣中掌握了知识,效果很好。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如:我在教学《这儿真好》时,把课文分成了四个层次,针对每层的内容制作了课件创设了情景,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和词语,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时很投入,一节课下来基本每位学生都能有感情地读课文了,比以往一遍一遍的教读效果好得多,真可谓是事半功倍。当然,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的措施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寻找合适、有效、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应该加强语文课堂空间和时间的管理;应该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从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出发,努力寻找并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彻底改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这一凄凉现状,让“减负”呼声真正落到实处,并且做到“减负”不“减质”。[参考文献]: [1]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摘自《天津教研网》; [2]庄文中编,《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 [3]程颢、程颐著,《河南程氏遗书》,摘自《当代理学网》; [4]张彬福等著《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篇2: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成都双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 李成凤

【摘 要】本文从中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入手,分析原因,得出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结论。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激发 中职学生 语文 兴趣

语文课堂本应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学生灵魂的家园。然而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却往往使老师陷入了尴尬境地。上课睡觉、看课外书、作业等现象比比皆是,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也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场所。一问三不知,只好自问自答。在我们身边总听到这样的感叹:在中职学校当语文老师真没意思。面对这样的境地,老师也越来越没有激情,学生学习也越来越没有兴趣,语文教学也成为无效教学。如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近一年时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调语文的功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中职阶段的学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为中职学生走上社会打基础的阶段。任何知识或信息都要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理解就谈不上进一步学习。如果专业课是“硬件”,那语文课就是“软件”。语文课不学好,那将影响其技能的发挥。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让学生明白语文的重要性,明白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及格,而是真正为了自己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二、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使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而教师的表情、姿态、语言、手势,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教师的道德伦理素质、专业文化素质、教学技能素质、学科综合素质等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广大语文老师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实践于自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就会与日俱增。

三、巧设导语,使学生一上课便有个良好的开端

上课前的导语设计的好不好,对一堂课来说尤其重要。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里说:“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一节课刚开始,如果教师一开口就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全无新意,完全没有号召性,学生的兴趣瞬间消失。长此以往,学生心中的那种期盼就消失了。导入有很多的办法:故弄玄虚型、故事导入型、情景设置型、设疑引入型……不一而足,每种都有它的特点。(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能够很好地安排,学生就会心存期盼,心有所问。例如:在上《赤壁怀古》时,我在导入设计中会让学生先听《三国》中的主题曲,再赏析三国中的英雄人物,最后导入我们的作者苏轼也非常崇拜三国时的一位英雄,他是谁呢?设疑激趣,这样全班学生的情绪很快就进入到学习中。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四、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乐学氛围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均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因而,利用信息技术媒体的有利条件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轻松而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上《画里阴晴》时,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赏析中西方的`水墨画和油彩画的不同特点,利于让其感受画里阴晴的内在含义,学生兴趣很浓厚。本来以为很枯燥的课文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上的有声有色。在教学诗歌时,配以画面、音乐去刺激学生的听视觉,从而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与专业接轨,设计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

针对之前的原因分析,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远大于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与专业接轨,就能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的最大交融。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可以结合专业设置情境,如作文可以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写作一个计算机组装过程。在教学《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调查、收集本专业职业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各专业特点,选择性地将适应学生专业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语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六、从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模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会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应经常变换教学模式,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的一个阶段后,采用朗读课文精彩片段比赛;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正反方的观点辩论大讨论;利用重要节日举行征文、演讲比赛;甚至是书法比赛等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有计划地穿插入正规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必将引领职校学生朝着乐意、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语文的行列里发展。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职校语文教师有心、用心的在语文课中尝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一、利用童谣、诗句、故事等方式导入新课

小学生年龄小,特别是低学段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很有限,直白的课堂导入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接受过学前教育,他们在幼儿园学习了大量的童谣、儿歌、故事。基于这一分析,小学数学课我们就可以结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利用他们学过的这些内容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宋代邵康节的诗《山村咏怀》导入。上课伊始,我们可以设问:“小朋友们,你们谁会背邵康节的《山村咏怀》呀?”这时可能有的学生会有所反应,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背出这首诗。如果此时学生想不起来,教师可以提示:“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二、三……表示的是什么吗?把他们改写一种形式你们还认识吗?”这样的导入,学生动嘴又动脑,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在古诗的吟诵中,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大大激发,课堂教学高效而生动。

二、重视直观教学,采用多样教具开展教学

我们知道,儿童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生学习新知识,往往要以直观、具体的实物或可视性较好的物体为重要凭借。所以,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种思维特点,适当地采用鲜艳的、生动的、直观的教具来教学,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这一内容时,我们便可以把学生喜欢玩的风车带入课堂。当风车随着嘴吹出的风转动时,旋转的概念无需更多的言语,便深刻地印入了学生的大脑。在学习“比较多少”这一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事先做出深受学生喜欢的凯蒂猫卡通贴纸,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卡通贴纸展开教学。在比较粉色的凯蒂猫比白色的凯蒂猫多几只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黑板上贴出粉色凯蒂猫的数量和白色凯蒂猫的数量,让学生在直观的对比中得出结论。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移动凯蒂猫的方法,让学生对于“一样多”“少”“多”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这些寓教于乐的直观教具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填鸭式小学数学课堂之所以低效,是因为老师的讲只会触发学生的听觉,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觉乏味,产生疲劳感。如何能让学生长久地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那就必须让学生的手、眼、耳、脑、口都动起来。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点,由此开展拨一拨、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真正打造高效课堂。例如,我们在学习“24时计时法”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表盘教具上进行拨一拨活动,体会时针、分针、秒针转动的规律。还有,我们在学习“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不仅可以让学生上黑板画出各种图形,还可以将各种图形的实物如皮球、积木等带进课堂,让学生滚一滚、翻一翻、拼一拼,亲身感悟各种形状的特点。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无需老师的更多说明,便可以正确无误地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而这些活动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性得到了充分释放,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爱,效果又怎能不好。

总之,高度抽象是数学学科固有的本质特征,活泼、好动、善于形象思维是小学阶段学生擅长的思维模式。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课,爱学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大胆创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展开教学,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实实在在地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为我们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持久的动力。

摘要:兴趣是使学生持久关注某一学科的原动力,兴趣不能凭空产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要,设计生动活泼的导入方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动手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肖美云.基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小学数学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2).

[2]赵静.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0).

篇4: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教学实践证明,新颖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兴趣,如在讲乘方时,讲下面故事:有两个富翁,一个头脑聪明,一个吝啬刁钻,都非常贪财。一天两个富翁走到一起,双方争强好胜,话不投机,竟然打起赌来。精明的富翁说:“我可以每天给你一万元,第一天我只收你一分钱,第二天我只收你二分钱,以后每天我收你的钱是前一天的二倍,如何?”吝啬的富翁心里盘算,这个人真笨,用一万元钱换我一分或几分钱,我倒挺合算的。接着他问:“你的钱够送多少天呢?”精明的富翁回答:“先送你一个月,但你给我的钱一分也不能少。”于是两人立了契约。到了最后,吝啬富翁竟把全部家当都输光了。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再如在讲黄金分割时,可这样设悬念:你们知道女人为什么爱穿高跟鞋吗?报幕员站在什么位置最美吗?好奇心特别强的学生就被这些悬念牢牢吸引,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相关知识时可以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了解了数学史,受到了教育。

二、利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形象记忆,激发兴趣

学生对呆板的计算、枯燥的讲解、抽象的推理是不会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如能应用多媒体教学,把形、音、色、光融为一体,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实现物体的分割、组合、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换,就能从很大程度上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创造出一种积极探求数学问题的学习情境。如在讲《勾股定理》和《多姿多彩的图形》时,应用了多媒体,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讲《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的展开图》时应用了教具,形象直观,生动形象,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使学生的探索欲望油然而生,兴趣骤起。

三、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兴趣

有些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学而无用。所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许多问题,如果没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是很难理解和认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一些动手操作和折纸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亲身体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数学在学生的眼中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四、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愉快的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有效教学

篇5: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问题,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论述:1)在情境的创设中激发;2)在质疑问难中激发;3)在巧设练习中激发;4)在竞赛活动中激发.

作 者:朱良君 作者单位:兴化市合塔学校,江苏・兴化,2253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12)分类号:G421关键词:小学 数学 兴趣 教学效果

篇6: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音乐教学论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江苏 泰州 ●张 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催化剂,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强大动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们常常因抽象的音乐知识,单调的技能训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该如何进行兴趣教学呢?重点就在怎样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要使学生进入歌曲意境用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教师仅一遍又一遍地教唱歌谱、歌词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导和感染学生;要注重让学生关注歌曲的歌词、背景、旋律、速度、力度、情绪、情感;要注重把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尽可能融入一体,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人物、词语等来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并鼓励和帮助他们大胆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便会喜欢唱歌并且可以感受到旋律美、音质美、歌词美、意境美。

二、乐器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在歌曲演唱或欣赏作品活动中选择性地利用各种小乐器(如:铃鼓、三角铁、串铃、沙锤、钹等)进行教学,可以渲染气氛,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体验京剧的“锣鼓经”等这种需全班都加入的`活动时,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制打击乐器。这样在愉悦的氛围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相连的,它不仅能启发情感还能表现情感。因此,有时我会有意识地和学生一起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一些有助于记忆歌词和表达情感的动作,配合歌曲演唱。有时会准备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其中还可适当加入一些道具。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音乐的旋律感,还了解和体验了多种舞蹈风格,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音乐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即兴表演,再进行讲解、纠正或示范练习,最后让全体或部分学生展示成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对音乐地理解,还增强了学习兴趣。

四、引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把竞赛引入音乐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独唱、合唱、舞蹈、表演、音乐知识或人文地理知识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小竞赛,增加学习兴趣。例如:在《西部放歌》单元中,可以先设计个小竞赛让学生了解西部的人文地理和音乐风格特点;在《亚非拉掠影》单元则可以分版块模拟“青歌赛”中知识问答环节的形式来进行小竞赛等。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充分展示自己,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五、针对性引导,诱发欣赏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介绍给他钔。例如:有生动音乐形象的《动物狂欢节》《金蛇狂舞》;有优关旋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蓝色多瑙河》;有表现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嘎达梅林》等等,以此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对于音乐欣赏,不仅需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还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知体验。

六、拓展延伸,引发创作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局限于教授学生书本内容,还应该根据各单元的情况进行一部分音乐或知识的拓展延伸,或者有选择地开展主题音乐会,或者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编等等。例如:感受同一首歌曲的不同版本所带来的不同风格;在《故乡的云》单元可以举行“故乡情”音乐会,利用各种材料设计京剧脸谱,对歌曲填词创编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表现力,增强自信心。在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凡是遇到拓展这一环节,大多教师喜欢采用创编歌词、创编舞蹈等,千篇 一律,没什么新颖的。要创新就要多动脑筋。我们为什么不能对歌曲的风格进行创编呢?或者我们可以改变歌曲的拍号、速度等等,让学生进行讨论来体验其不同之处。教师要注意在拓展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进行活动,尽量发散其思维,让拓展这一环节真正体现出它重要的教学意义。

七、良好的教态,和谐的氛围

教师的言行和师生关系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地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说话的影响力1=0.07 (言辞)+0.38(语调)+0.55(面部表情)。因此,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教师切不可把自身的一些不良情绪带入课堂。要学会用语言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音乐情境之中,引发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还要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去带动和感染学生。同时,教师应爱护和诱导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你对学生每个智慧火花的赞许,对学生上进表现的激励都能成为他们努力吸取知识的动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同行者”和“引路人”,应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共同参与课堂中的各项音乐活动,共同感受音乐的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进行兴趣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要他学”变为“他要学”,“苦学”变为“乐学”,使学生更好地从实践中感悟到艺术的魅力。

篇7: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摘要:本文阐述了电工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以满足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知识经济对技术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学习兴趣电工课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学生只有对电工课感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学好电工课。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电工课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重视“绪论”课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该门课感兴趣,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工课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我认为,此时多说不如多做,授课时教师可多安排几个有趣的实验,如:欧姆定律的论证、电阻的测量、电动机的工作等。同时,带一些上几届学生制作的有趣而实用的实验作品向他们展示和介绍。这样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二、注重实验教学

1.演示实验。电工课中有许多内容都涉及到实验。根据要讲的内容,设计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结果。如在讲授“电流的磁场”时,把一根载流直导线垂直穿过一块纸板,在纸板上放一些铁屑,并加以轻轻地振动,让学生叙述所观察到的情况,最终引导学生分析出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右手定则。在讲授“电桥的平衡条件”这一节时,利用演示板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电桥平衡的现象:一条对角线接电源,另一条对角线串电流,结果显示无电流通过。从中得出电桥的平衡条件:“对臂电阻乘积相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直接升华到理性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状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趣味教学中建立了明确的概念。

2.探索性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研究感应电流方向跟什么有关的问题时,不是直接通过演示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帮助学生弄清感应线圈的饶向及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关系后,提出问题:既然感应电流是磁通变化引起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会不会与磁场方向和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呢?若有关,又有怎样的规律呢?让学生分组用提供的电流表、感应线圈、条形磁铁等器材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归纳,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教师营造一个供学生积极探索的氛围,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进而激发

学生学习电工课的兴趣。

三、加强直观教学

在电工课的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适时运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使学生看、听、摸、想并举,口、眼、手、脑并用,通过感官加深印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学习电容和电感时,在黑白电视机的主板上让学生寻找各种电容和电感,并让他们记下型号。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元器件的外型、型号,了解元器件的应用情况,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再如,讲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关键内容“接触器”时,将接触器这一实物搬到教室,先让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如电磁系统(包括吸力线圈和动、静铁心、触头系统及灭弧装置等),加深直观印象。接着阐明接触器的作用是用来通、断电路的,再通过手动演示接触器的动作原理。从而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接触器动作原理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从直观感受中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既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接触器”这一内容,又提高了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以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变压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变”什么和“变”的原理,积极思维,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总之,采用直观教学法能使学生对电类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教科书、黑板等媒体进行,这种媒体在承载信息和使用程度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针对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教师可应用Powerpoint、Authoware、flash等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教学,譬如:在《电工基础》中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前,可先让学生上网查看“洪恩在线”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根据现象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教师讲起课来就非常轻松。这种课件还可以反复多次使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五、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难以马上解决的问题,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出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每堂课的讲授几乎都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中心和重点问题。在讲课之初,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目标,具有较好的效果。富有情趣的提问,会使学生对学习电工课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高质量的提问,就像一块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水池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和心理的浪花;高质量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例如,在学习串联谐振时,可以这样引入课题:“大家都用过收音机吧?普通收音机如何调台?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短短的几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学生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倾刻活跃起来,并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这种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思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创设成功情景。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让不同程度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信心。比如:为解决复杂直流电路中某一负载电阻何时获得最大功率、最大功率是多少这类问题时。我作如下安排:画一个简单直流电路,要求学生回答该电路中负载电阻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及最大功率的公式;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将复杂电路等效为一简单直流电路;最后再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恍然大悟,差生也跃跃欲试。真正实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了优生,转化了差生,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

六、结合应用进行教学

作为电来讲,现在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从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医疗保健到工农业生产、军事安全等方方面面,都有大量的电学知识,这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了许多方便。所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一些家用小电器的维修以及参观高年级学生实训室,在那些机床控制线路板上,开始时学生怎么也找不到某些元件,通过引导他们最终找到了,同时他们也发现,原来现实中电路是立体的、现实的,就连一个开关就有电磁开关、行程开关、延时开关等等多种控制形式,应该说,通过结合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知识面,也让学生更贴近了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电工技术教育要能跟上时代

发展的步伐,不被市场所淘汰,教师就必须勇于创新、勇于争先,不断更新观念、摈弃落后思想,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努力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观察、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本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李翔《能力〃课程〃资格——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

[2] 黄景容.技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3] 李振亭 马明山.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篇8: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 尽可能地增加情景教学, 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 (1) 用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紧相联, 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 即出乎意料之外。例如讲《惯性》一节时, 教师把自己的手机压在一张纸条上。当老师快速抽出纸条时, 手机仍在桌上, 学生们感到惊奇。引起学生兴趣后, 接着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文具盒放在一张薄纸条上, 快速抽出薄纸, 观察文具盒位置的变化, 学生都积极去做。这种做法激发了他们的操作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纸条被快速抽出之后, 手表、文具盒不会掉在地上呢?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 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 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 人的心理活动起源于问题, 有疑问才会思考。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展新观念的起点。一个好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从而使其主动参与物理活动。在讲授《大气压》时, 在讲台上放一皮碗, 把皮碗压在桌上, 然后再请一位学生上来把碗取下来, 一位学生上来拿了很长时间拿不下来, 同学们议论纷纷, 跃跃欲试, 结果上来的学生仍拿不下来。我说:“看我的。”“我先放点气, 再拿。”我自言自语, 结果我把皮碗给拿下来。“老师, 你怎么拿下来的?”“老师, 你为什么放点气进去?”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

二、实验探究, 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过程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 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中学物理教学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 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理解物理知识、学习物理技能、体验物理过程和方法, 进而理解物理学的本质, 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 在讲“物理浮沉条件”一节时, 可以结合展示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木块放在水里总是浮在水面, 而铁块放到水里总是下沉呢?话音刚落, 班中几个成绩中等、比较活泼的男生脱口而出“木头比铁轻……”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这时教师用两个质量相同的铁块与木块放在水里,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仍是铁块下沉。学生感到疑惑不解。这时, 教师又拿出废牙膏皮卷成小团, 放到水里, 则牙膏皮下沉, 然后又将牙膏皮恢复成圆筒状头朝下放入水中, 牙膏皮又浮在水面上, 教师及时发问:牙膏皮的质量未变, 为什么空心的牙膏皮能浮在水面上呢?由于教师的精心的设问, 使学生情绪高涨, 智力振奋, 使他们由原来被动接受变成积极参与。学生很快得出:鼓起的牙膏皮体积变大了, 所以上浮。教师紧接着提问:一个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它受到的浮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形成了一个可以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 使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发。第二步, 引导学生考虑浮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再次经过讨论, 学生提出下列猜想: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假设) 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延续。第三步, 怎样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想?组织学生深入探讨: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引导学生提出实验方案 (制定计划) , 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实验探究中去。第四步, 学生实验探究, 强调实验中用到控制变量的单因素法的特点, 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第五步, 组织学习归纳总结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得到了表扬, 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学生积极思考讨论, 这样设计, 学生始终都很有兴趣, 处于乐学的氛围中, 不言而喻, 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设计, 是兴趣激发后的结果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发现法教学”, 他指出:把一门科学教给一个人, 不是要把他的结果记在心头, 确切地说, 就是要教给他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这一过程。

实验设计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实验能力, 初中阶段要求较高。它主要过程为:提出实验课题, 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实验操作, 对实验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创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建立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维信息多边交流的新型关系。

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能提高物理课的实效性, 提高学习的效率。

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 兴趣是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它可以使人集中注意, 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学习的角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某项事物感兴趣, 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 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 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 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篇9: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南疆少数民族学校数学教学质量一直是一个难题,影响了少数民族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一个主要方面。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数学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能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感受。

一、关心学生,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1、生活上关心体贴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上无人体贴和照顾,这些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对学生多一些关心,就能得到孩子的爱,就会爱上你的课。

2、学习上帮助后进生。

小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就能产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后进生学习很吃力。教师要及时帮助這部分后进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不仅进行必要的课内辅导,而且还注重课外的辅导。

3、表扬鼓励,树立信心。

后进生往往很自卑,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自卑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从而激起上进心,努力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但不能说学习数学就可以脱离实际,而是要尽量地去创造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如导入创设“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景,展示给学生多个用立体图形搭成的作品。 此时,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气氛浓烈。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开拓了思维,同时又为后面立体图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下面的教学情境。

三、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此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球在桌面上滚来滚去,有的甚至滚落到地上。孩子们有的跑到地上去追,还有的在桌面下钻来钻去,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我抓住这个时机追问学生:“为什么球会滚到地上?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滚来滚去的。”学生想了想说:“因为球没有平面,所以到处滚来滚去的。”根据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我又追到:“为什么家具,包装箱都设计成长方体或圆柱体?”“因为它们有平面。”“它们的平面在哪?我们来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

小学生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们自己的数学。从生活中的物体引入,得到平面图形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设计使数学教学生动活泼,学生们更能感觉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反而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学生头脑中再现的生活中的图形越来越多,一发而不可收拾。

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五、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景。如通过“小猪帮小免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车,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篇10: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兴趣是个体对某人或某物选择性注意的倾向,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态度和动机,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活动的最佳原动力。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流的主平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只有紧紧抓住这个环节,有的放矢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高尚的师德、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通过教师自身的形象、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感化来实现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必定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以一种崇高的人格风范来昭示和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师手里没有也不可能有教不好的学生。”当教师怀着爱事业、爱学生的满腔热情面对孩子们时,孩子们回报给他的是整个世界,孩子们对他们所钟爱的教师,常常伴随着某种信赖感,这种信赖感赋予教师无穷的魅力,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二、科学设定教学内容与目标,使学生在不断实现自我中体验成功的满足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其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师在备课授课时,应时刻注意知识的前沿动态,以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源,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重点与难点的讲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把握,把新知识点的讲授安排在学生智力和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还要引导学生将新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中,和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合为一体;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时要注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充分调动其感官系统,使之全方位地感受自然界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使教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

2.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使其具有阶段性。每一个教学目标的确定,关键在于目标激励和兴趣的产生,成功的满足是兴趣形成的核心,兴趣等于意识倾向和积极情感之和,兴趣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积极情感。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明确,又要具体;既要分阶段,又要分层次。渴望学习上的成功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可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激发起他们对新的成功和满足的追求,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意识倾向。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程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讲授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提一些较难的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在讲授较复杂的课题时,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避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三、用美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科学世界的美

1.提高教学语言修养。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教师备课首先就是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修养的统一,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不可取代的手段,在平时教师应注意多阅读、多实践、多积累,在提高教学语言修养上花心思、下工夫。2.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提出质疑。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其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对问题不断研究的过程,也是兴趣不断产生和转化的过程。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较高期望,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把学习潜能充分挖掘出来。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课程结构,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巧设悬念,善布疑局,从而使学生兴趣不断产生和转化。

3.运用客观公正、恰到好处的评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要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至关重要。教师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都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在有意识地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出要求,会使学生有自信而不断地奋发努力,但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多表扬,少批评,平时注意观察学生有哪些方面的爱好、特长和缺点,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表扬。二是表扬不能随意滥用,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三是评价应因人而异,一般来讲,男生易接受批评性的影响,女生易接受表扬性的影响。对成绩差的应多表扬,对成绩好的要严格要求,对外向型的要多批评,对胆小自卑的要多鼓励。

四、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自主学习,获取做学习主人的乐趣

让学生参与实践,可以尝试做以下工作:一是教师应把握最佳时间,传授主要的学科知识,给学生留下适当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灌输注意精讲,给学生必要的知识铺垫;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唤起深入研究的欲望,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热爱思维,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人。二是为学生创设多种形式的求知环境。根据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充分发展,思维独立性和判断性尚未完全形成,好奇心、求知欲强等特点,组织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参加各种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小组等,这有助于学生涉猎各种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力。三是开展主题学习竞赛活动。教师在学生围绕主题参与、备战竞赛过程中,诱导他们深入思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体验研究学习、发现学习和创造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一种做学习主人的乐趣。

五、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用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志趣

上一篇:7年级读书日记300字下一篇:把亲情珍藏在心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