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

2024-05-09

彰显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通用8篇)

篇1:彰显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

彰显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发挥工会组织的动力源作用

职工文化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生活后勤的方方面面,可概括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三个层面,渗透到工会的各个部门,可以说,工会的每一项工作无不打上职工文化的烙印。工会组织,特别是工会宣教工作如何展示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如何发挥职工文化的动力源作用,本文从工会宣教工作的角度,就加强职工文化建设谈一些简单的作法、认识和体会。

一、高起点思考,深化职工文化建设新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认识,决定什么样的行动。随着企业经营形势的好转,职工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企业软实力的作用日趋凸现,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同步得到深化。

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自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来,公司领导把职工文化建设放在与生产经营同样重要的位臵来对待。一致认为: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良性发展、自主发展的支撑力和驱动力,是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精神软件和道德元素。通过职工文化建设的强势推进,可以激发出职工关爱企业、献身企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企业发展,乃至对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是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对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其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职工文化建设不单纯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是企业各部门相互支持、协调配合、广大职工充分参与的综合体现。公司党委把职工文化建设列入工作计划来考核,公司行政从人财物时上给予了极大支持,宣传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各种理念的收集整理和形成上,计划部门着重狠抓制度文化建设,公司工会把着眼点、着力点放在寓教于乐、寓教于知、寓教于美的各项文化活动上,既分工又合作,为职工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是必须充分认识广大职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文化在本

质上就是生产力,就是创造力,就是智慧力,就是道德力,就是最能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引擎和旗臶。一方面职工文化建设离不开职工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支持,另一方面,职工文化建设必须致力于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最直接、最丰富、最生动、最深刻地反映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示职工的精神风貌和动人风采,职工不但是建设职工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被职工文化弘扬和宣传的主体。

二、高质量谋划,丰富职工文化建设新内涵

职工文化建设只有与企业实际结合、与生产经营结合、与和谐企业创建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千方百计致力于在职工文化创新上下功夫,概括表现为“五个新”:

职工文化建设的新定位。职工文化建设在企业处于什么的位臵至关重要,以前大家都可能听说过,一提起工会,不约而同地会说是吹拉弹唱、打球照像,这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没有什么不对,但要局限于搞文体活动,那就太单纯了。近年来,我们坚持弘扬正气、寓教于乐的原则,坚持思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健康文明、热烈节俭、体现时代特色的原则,坚持贴近企业、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原则,把职工文化建设定位在为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服务,为提升企业发展指数服务、为提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和谐指数服务上,在建设和谐型惠丰、创新型惠丰、强势型惠丰的实践中,发挥和体现了职工文化生活建设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职工文化建设的新目标。工会以维护职工权益为基本职责,工会的宣教工作在建设和发展职工文化的同时,责无旁货地需要承担起维护职工文化权益的职责。近年来,我们把重点放在维护职工的职工文化参与权和观赏权上,使职工从思想上、从内心深处、从心灵上真正感受到在职工文化方面我参与我快乐、我辛苦我快乐、我观赏我快乐,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为职工体面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乐园。

职工文化建设的新选择。我们坚持把生产经营中的典型事例,广

大职工中的典型事迹,企业管理中的典型做法,用文化和艺术的形态表现出来,形成精彩的节目和活动,充分利用春夏秋三季职工在室外活动较多的黄金季节,坚持月月有活动,主动用先进的职工文化占领企业的文化阵地;对职工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的活动,我们按照健康、文明、和谐的要求加以引导;正确处理组织职工活动和职工自娱自乐的关系,主动为职工自发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职工文化建设永远朝着强身健体、丰富生活、服务企业的主格调不断向前发展。

职工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我们始终坚持将职工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和企业和谐文化构建相结合,积极推进具有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寓教于乐、寓教于知、寓教于美、职工喜闻乐见的节日文化、街头文化、广场文化、消夏文化的系列化、层次化、特色化、规模化、群众化,使广大职工在广泛参与和欣赏中,自觉把自身价值与企业价值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产生共鸣,进而推进企业与职工的情感升华,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改善,职工与企业相互间的信任度增强,提升了职工文化建设的内涵。

职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因为职工年龄结构的不同,文化结构的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以及日常接触面的不同,这就决定对职工文化建设的要求有所不同。如何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职工的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四个一体化”,在活动形式上,实现了广场文化、休闲文化、节日文化一体化;在资源利用上,实现了职工活动、离退休人员活动、社区居民活动一体化;在活动内容上,实现了职工宣教工作、文体活动、自娱自乐活动一体化;在活动效果上,实现了群众性、教育性、娱乐性一体化。

三、高水平展示,提升职工文化建设新魅力

展示职工文化建设的无穷魅力,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职工文化体系的全覆盖建立、全功能完善、全方位绩效上,使职工文化建设按照“五新”要求,得到了强势推进。

表现在硬件的建设上,公司投资200余万元对俱乐部进行改造,形成了集图书阅览、羽毛球、乒乓球、台球、游戏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场所;室外项目增设了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等;为各居民小区增设了活动室,较好地满足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

表现在活动项目上,我们除坚持书法绘画展览,职工文艺调演,职工歌咏比赛,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钓鱼比赛等传统优势项目外,组织开展了以劳模颂为主题的诗歌征集、朗诵比赛,要求各单位把劳模的事迹及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收到了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的效果,特别是网球场落成后,一是由于这项活动个人投入较大,二是缺乏活动人才,一个时期曾出现“门庭冷落”的现象,自去年七月份开始,我们先后组织了三期网球培训班,专门派人参加了长治市网协举办的网球裁判培训班,并于今年五月份举办了首期职工网球比赛,增强了职工参与网球活动的兴趣。

表现在职工的参与度上,由于受场地、环境、项目要求及个人爱好的局限,我们组织开展每一项职工文化活动,不可能让广大职工都100%直接参加,自去年我们开始转变一个观念,职工直接参加是一种参与,为活动助威呐喊、观赏活动也是一项参与,为此,我们将连续四届组织的职工羽毛球比赛由早上举办改为下午下班后举行,将职工篮球比赛由下午下班组织改为晚上组织,为职工提供了更多的观赏机会,今年开展的厂庆系列活动,直接参加人员3000余名,观看演出的近万人,受到了职工的普遍欢迎。

表现在工会俱乐部等活动阵地的功能利用上,我们在坚持现有活动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功能,定期接待基层单位在多功能厅举办座谈会、联欢会、舞会和歌会,同时加大了培训功能,先后举办了青少年乒乓球培训、舞蹈培训、女子健身操培训、瑜珈培训、军乐团演奏培训和行进队列表演培训,既扩大了工会阵地的活动项目,也为职工文化建设培养了骨干人才,使俱乐部的窗口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化。

表现在体现企业核心价值的形成上,我们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涉

及企业的各种企业理念、工作理念、岗位理念进行了征集宣传,对出台的各项企业制度进行评审、逐步形成了展示惠丰个性特色、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强大感召力,融管理文化、制度文化、道德文化、诚信文化于一体,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职工文化体系。并将这些思想内涵切入到各项文化活动中加以宣传,先后举办了以“歌唱祖国、歌唱惠丰”、“黄崖洞精神永放光芒”、“奉献惠丰党旗红”、“祝福惠丰”等为主题的活动,使职工在参与中受到启迪,受到教育,收到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效果。

总之,职工文化建设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传达着正在奋进的惠丰的神韵和气度,展示了惠丰魅力,凝聚了惠丰力量,提升了惠丰实力,职工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企业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增强。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不断深化职工文化建设,努力推进职工文化活动的大发展、大繁荣。

篇2:彰显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

—舞钢市实验小学申报德育先进集体材料

正值绿芽绽放、玉兰花开的季节,一走进舞钢市实验小学校园,呈现在你眼前的就是——挺拔而又透着儒雅的教学楼、宽阔洋溢着运动气息的田径场,整洁散发着温馨家园的公寓楼……一种整洁优美、朝气蓬勃、和谐向上的气息扑面而来。

该校建于1994年,座落在舞钢市垭口温州路北段、鹁鸽楼山脚下,这里环境僻静优雅,富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校园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是一所新兴的融走读与寄宿于一体的城市现代化学校。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人。现有教职工59人,学历达标率100%,提高率91.5%。其中本科学历12人,高级职称4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德育课优秀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优质课教师11人,平顶山市级骨干教师3人,平顶山、舞钢市级优质课教师50余人。

舞钢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充满生机活力的学校。近年来,秉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首,关注精神文明建设,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散发出诱人的芬芳。

一、统一思想,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树人立德,育人铸魂。学校领导集体以此为己任,满腔热情、乐此不疲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实际工作中,每位领导同志把贯彻科学发展观当做工作指南,以大局为先、工作为重,大胆开拓,勇于改革,形成了一支精诚团结,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领导队伍。教育是心灵的唤醒,教育是道德的启迪,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实行分级管理和年级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及“我是主人我参与”的团队精神,正是在这种统一思想,团结一心的感召下,全体教职工都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生命教育、人文教育”的重任,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凝聚着无穷的战斗激情和力量。

二、实行民主管理,调动工作热情。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重视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广泛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特别对每年的职称评定工作,我校都要经过班子研究定思路,教代会审议通过等一系列程序后,才正式公布形成制度。

长期以来,学校无出现拨打市长热线,法律纠纷,上访写匿名信者。在工作中,学校领导愿意俯下身子,为广大教职员工解决实际困难,把学校发展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扼杀在了萌芽状态,化解成了一种沟通的平台。例如,每周五的校长接待日,以及随时都可以和学校领导电话或短信沟通的方式,使上下级之间多了些沟通、多了些倾听、多了些换位思考,也就营造了校园里这股和谐的新风,大大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三、着眼文化引领,让人文与德育同行

校园文化的积淀,是学校发展的隐形资产与前进动力。为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以此为依托,使各项德育工作开展得更扎实、更细微、更持久,逐步走向内涵发展、和谐发展。

1、积极创建人文育人环境。学校投资数万元,修建高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公寓楼、餐厅;装备校园数字文化广播系统、闭路电视;修缮百米文化长廊,设置文化标语与橱窗;悬挂名人画像,设置大型壁画;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校报,温馨的英子姐姐热线,富有特色的校园景点,青春飞扬的校园艺术节活动,使学校真正成了学生德的形成,智的开发和美的熏陶的绝妙成长空间。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学校的发展潜力,学校提出“向学生要质量,先向教师要质量”的口号,加大教师的专业学习,助推教师成长。学校征订多种教育教学杂志报刊,购买教育类著作,图书馆、阅览室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两周一次教师业务培训,开辟“读书论坛”;启动“名师工程”,树立岗位标兵,评选优秀班主任,大力宣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他们向专家型、科研型教师迈进。

3、优化家庭育人环境。我们开办家长学校,请名人、专家讲课,进行家教经验交流,让科学的人文教育引领家庭教育。我们请来了河南省基础教研室史彩娥教授、河师大王彩琴教授、广州英豪教育专家岳桂敏教授、家教专家马耀昌教授到校做报告;并聘请史彩娥教授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指导顾问;并统一印制了“学生家校联系册”,要求家长和生活老师每周对孩子在家庭的学习、礼仪、自理、家务等方面逐项评价打分,反馈给学校,促进家校双向交流,优化孩子的生活成长环境。

4、细处入手,彰显高品位的人文空间。

我们坚持围绕“绿化、人文化”的目标,掀起了“文明校园”“十佳创建”的争创热潮,努力打造“文明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我校制作“孩子挺起你的胸膛”大型背景墙、“格言警句”悬挂牌、自励教育烫金大字、温馨的提醒语等内容,潜藏在校园里每个值得关注的角落,这些都潜移默化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班级是学校发展的细胞。学校很重视班级文化阵地的建设,以年级组为单位,献言献计,群策群力,构建属于自己班级、年级的文化特色;开展“文明班级”“书香班级”“特色班级”争创活动,定期举行“读书心得展评”;推选“班级启明星”,树立班级榜样,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组建“太阳雨”小记者团、“阳光鼓号队”,这些富有人文气息特色的创设,使班级充满生机活力,使校园处处彰显着文化的魅力,如涓涓细流在孩子们心中幸福地流淌。

5、升级英语特色,营造多元校园新文化

作为唯一一所被舞钢市教育局批准的“英语特色”学校,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创办英语特色教育,努力打造崭新的立体英语校园文化。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让英语这门学科走进生活,走进文化领域:英语课堂趣盎然、科研兴教讲实效、英语角里人头涌、英语长廊任徜徉、英语吊牌常瞩目、英语电视也动听、每日问候声声切、英语日里尽开颜、英语网络可冲浪、英语小组兴趣高、课外活动多姿彩,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多元的立体性的英语校园文化模式,让孩子们全方位地感知英语、喜欢英语、学习英语、使用英语,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氛围中享受着校园文化的独具风采。

四、搭建活动平台,深化德育内涵

活动,是教育的平台,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养成教育的好途径、好载体。

1、开展养成教育评比活动。学校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为此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我校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日常行为规范标准。如实验小学《一日常规》、《一周常规》、《留守儿童作息制度》、《留守儿童一日评比细则》等,力争把养成教育内容细目化,做细、做实、做好,不贪大求全,不弄虚作假。天天有检查,周周有评比。

2、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当千名文明使者”活动。为了提高文明素质,争当文明使者,每年阳春三月,全体师生集会宣誓签名,被评上文明使者的学生,光荣当选为升旗手,走上颁奖台,由校领导亲自佩戴红色的“文明使者牌”。

3、开展“每周记一条礼仪格言,为人生养成良好习惯”活动。周一由少先大队部写在校门口的黑板上,每次红领巾广播站播报一次,要求学生人人牢记在心,并付诸行动。

4、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雪莱曾说过:“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我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以实际行动给学生诠释爱的真谛。全校师生为汶川地震、我市枣林一中患白血病的英语教师、我市武功小学二年级费永收同学等捐款的动人场景,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爱的温暖以及传播爱所带来的快乐。

5、开展“我爱山水林城——舞钢”活动。

随着舞钢市“四城联创”如火如荼地开展,环境建设得到了飞速进展,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及过程,从而自觉地维护优美的环境,为创建美丽钢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特策划组织开展“我爱山水林城——舞钢”的系列活动。让师生在实践中了解钢城,宣传保护钢城。环保手抄报、黑板报,设计环保图标、撰写环保文章,到社区发传单“小手拉大手”,到社区义务劳动,为创卫做贡献,种植绿树等活动,使全校学生都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

6、开展“唱响绿色童谣,装载七彩童年”活动。当今,“灰色童谣”充斥校园内外,我校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诺干意见》,以“唱响绿色童谣,装载七彩童年”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诵读、游戏到创编、传播,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美好心灵,抒写七彩童年。主要是通过:童谣走进课堂,童谣走进课间,童谣走进文化长廊,童谣走进社区,童谣走进家庭等渠道传唱和创编童谣。曾得到平顶山市教育电视台、平顶山晚报、舞钢信息报、平顶山经济网等新闻媒体、网站的详细报道;曾被市文明委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案例推选到中央;曾在平顶山市级科学实践发展观汇报会议上作为典型案例发言交流等。

7、举行“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通过晨诵、古诗文诵背比赛、诗词美文朗诵会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与热情,让他们在古诗词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勉励师生“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六、关注留守儿童成长,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工作深入心灵

近年来,我校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远离父母。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为客观原因使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因此我校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开拓创新、不断做着努力。

自2007年4月,学校正式成立了以“英子姐姐在线”为核心的心理咨询中心。专门设置“心理咨询室”、精美大方的“英子姐姐”小信箱,装置了现代化的数字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网络,让“英子姐姐”的声音传遍校园,缓缓走进孩子的心里。特别是在2008——2009里,舞钢实验小学充分利用“英子姐姐在线”这一平台,针对孩子们信件反映的信息举行心理知识讲座20余场,把学校心理辅导的重点放在教育和发展上,让他们了解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自救方法。同时,还采用其他方法开展工作。例如鼓励孩子走进“心理咨询角”,建立咨询档案,悉心关注他们成长;主动找到一些敢于说出自己烦恼的孩子走进“英子姐姐在线”现场,当面引导;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一些“放飞梦想”、“我的心里话我来说”“我和父母聊聊天”等活动,推动“英子姐姐在线”的进一步发展。

正是这种方法,很好地抚慰了留守孩子的心灵,现在学校“心理咨询处”下设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咨询站”,专门成立“教、学心理咨询区”和“生活心理咨询区”,全方位发现、呵护、引导留守儿童的生活,弥补这群孩子“缺失的爱”。这种拓宽德育新渠道的举措,受到了教育时报、青年导报、平顶山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校立足实际,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曾荣获“全国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孩子示范校”、“全国小学生日常英语实验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河南省“德育实验基地”“心理健康实验学校”“书法实验学校”“英语培训基地”“依法治校示范校”“绿色学校”;平顶山市“文明单位”“示范性学校”“庭院绿化达标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舞钢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小学教学质量先进学校”“英语特色学校”“标兵红旗大队、优秀团支部”“交通安全示范校”“十佳学校”等六十多项集体荣誉称号。

篇3:彰显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

一、物质文化打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摇篮,这里的每一堵墙、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处细节的设计,我们都让它们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激励。使其成为陶冶感染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让全体师生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文化的熏陶,实现人格的升华。

近几年来,我们为了营造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育人环境,学校多方筹措经费用于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硬化、规范化。建设了名人名言墙、文化长廊,种植了各种花卉,悬挂了大面积喷绘,雕刻了浮雕,摆放了文化石等等,整体布局精巧、画面内容丰富、色彩搭配适宜、环境清新雅致。那些充满智慧光茫的名言警句,使学生豪情迸发、志存高远;而先烈们的画像或志碑则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立志报国;园林、花圃、草坪使人心旷神怡;壁挂、书画无不透出温馨和高雅。特别是班级文化的建设,在教室的布置上,我们同样下足了工夫。为了使教室的后墙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阵地,各班开辟了各类版块,并有着不同的名字“我最棒”“成长的足迹”“学习园地”“班级之星”……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和作品的窗口,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了不同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了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充分发挥着以境辅德、以境增智、以境强体、以境展美、以境促劳的潜在的“润物无声、滴水穿石”的育人功效,展示了师生的精神价值观和审美观,全方位地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

二、制度文化添内力

如果说,校园文化的发展是飞驰的快车,那么教育理念就是持久动力。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因此,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教师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等等,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当然,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工会、团支部”一条线,“德育副校长、德育处主任、班主任”一条线;“大队部、班委会、各班值日生”一条线;“校长室、辖区派出所、家长委员会”一条线,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同时,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倡导服务大于领导、观念重于方法、协调重于控制、环境优于制度、科研先于决策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理念,创建民主、平等,融洽的和谐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把学校办成教师和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绿洲。

三、精神文化铸品牌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代表着全校师生的共同精神追求。我们一是注重加强“三风”建设,积极倡导“文明、勤奋、团结、进取”的校风、“敬业、善教、爱校、爱生”的教风和“勤思、善学、合作、创新”的学风。学校还将“三风”悬挂于学校的醒目位置,使学生朝夕相对,耳濡目染,并逐步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共识和价值观。二是注重创设学校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园人际关系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支点。为此,学校从领导班子做起,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做出表率,做一支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同时,也号召全体教师对待学生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启人,启发诱导去打通人的思想、打动人的感情、激励人的意识。三是坚持正面引导,努力创设健康舆论氛围。校园舆论环境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根基,我们在营造学校舆论氛围的过程中,坚持以正面引导并付诸于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舆论感染。四是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为学生搭建起了一个发展兴趣、培养能力、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给学生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们坚持开展“小博士读书节、阳光体育节、七彩艺术节、欢乐游艺节”等活动,我们还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师敬老教育、善待他人教育,为师生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环境,成就“爱校、勤奋、尚善、明德”的学校精神。通过这些有意义活动的开展,使校园充满激情,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里健康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只有当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才能使学生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逐步提高自己的观念、品味、素养……使学校真正的像学校。只有这样,学生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才能够心情愉悦,心旷神怡,像呼吸一样自然,学校也就成为了师生一路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园。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建设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弘扬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从而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篇4:彰显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72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的重要教育资源,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项“隐性育人工程”,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因此,让校园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一直都是我们学校坚持不懈的追求。那么,怎样建设校园文化,怎样发挥文化育人的魅力呢?

一、物质文化打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摇篮,这里的每一堵墙、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处细节的设计,我们都让它们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激励。使其成为陶冶感染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让全体师生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文化的熏陶,实现人格的升华。

近几年来,我们为了营造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育人环境,学校多方筹措经费用于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硬化、规范化。建设了名人名言墙、文化长廊,种植了各种花卉,悬挂了大面积喷绘,雕刻了浮雕,摆放了文化石等等,整体布局精巧、画面内容丰富、色彩搭配适宜、环境清新雅致。那些充满智慧光茫的名言警句,使学生豪情迸发、志存高远;而先烈们的画像或志碑则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立志报国;园林、花圃、草坪使人心旷神怡;壁挂、书画无不透出温馨和高雅。特别是班级文化的建设,在教室的布置上,我们同样下足了工夫。为了使教室的后墙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阵地,各班开辟了各类版块,并有着不同的名字“我最棒”“成长的足迹”“学习园地”“班级之星”……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和作品的窗口,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了不同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了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充分发挥着以境辅德、以境增智、以境强体、以境展美、以境促劳的潜在的“润物无声、滴水穿石”的育人功效,展示了师生的精神价值观和审美观,全方位地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

二、制度文化添内力

如果说,校园文化的发展是飞驰的快车,那么教育理念就是持久动力。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因此,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教师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等等,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当然,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工会、团支部”一条线,“德育副校长、德育处主任、班主任”一条线;“大队部、班委会、各班值日生”一条线;“校长室、辖区派出所、家长委员会”一条线,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同时,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倡导服务大于领导、观念重于方法、协调重于控制、环境优于制度、科研先于决策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理念,创建民主、平等,融洽的和谐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把学校办成教师和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绿洲。

三、精神文化铸品牌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代表着全校师生的共同精神追求。我们一是注重加强“三风”建设,积极倡导“文明、勤奋、团结、进取”的校风、“敬业、善教、爱校、爱生”的教风和“勤思、善学、合作、创新”的学风。学校还将“三风”悬挂于学校的醒目位置,使学生朝夕相对,耳濡目染,并逐步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共识和价值观。二是注重创设学校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园人际关系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支点。为此,学校从领导班子做起,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做出表率,做一支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同时,也号召全体教师对待学生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启人,启发诱导去打通人的思想、打动人的感情、激励人的意识。三是坚持正面引导,努力创设健康舆论氛围。校园舆论环境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根基,我们在营造学校舆论氛围的过程中,坚持以正面引导并付诸于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舆论感染。四是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为学生搭建起了一个发展兴趣、培养能力、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给学生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们坚持开展“小博士读书节、阳光体育节、七彩艺术节、欢乐游艺节”等活动,我们还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师敬老教育、善待他人教育,为师生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环境,成就“爱校、勤奋、尚善、明德”的学校精神。通过这些有意义活动的开展,使校园充满激情,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里健康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只有当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才能使学生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逐步提高自己的观念、品味、素养……使学校真正的像学校。只有这样,学生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才能够心情愉悦,心旷神怡,像呼吸一样自然,学校也就成为了师生一路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园。

篇5:彰显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明

——玄武区建设广场文化的实践与探微

玄武区委宣传部

把握广场文化的特性,展示广场文化的魅力,释放广场文化功能,是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广场文化活动,以时代气息浓郁,社会影响广泛,以及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主题内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成为发展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玄武区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山水城林的独特自然资源,先后投资7.2 亿多元,建成了9个规模较大的文化广场,总面积达12.2万平方米。玄武区的广场文化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广场文化的萌芽。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人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突破各种禁锢,开始关注生命意义,向往美好生活,走出家门,走向街头、公园,开始了自发的晨练和休憩等活动。第二阶段:广场文化的兴起。九十年代初、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特别是1996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建设“一年初见成效,三年面貌大变”的口号,开始改造旧

城、拓宽道路。玄武区抓住这一机遇,率先将鼓楼东北角的出租车停车场改建成了大型市民广场,以特有的文化品位成为江苏省、南京市举办重大活动的首选场地之一,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市民的乐土。第三阶段: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广场文化以弘扬先进文化、传播城市文明、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使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闹市区、居民小区、开放园林和商贸繁华区的各类广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玄武区的鼓楼广场成为功能齐全的“综艺广场”;北极阁广场则因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水秀表演成了最佳的“景观广场”;明故宫广场以抖嗡、风筝等民俗休闲见长,被称“民俗广场”;浮桥广场因坐落于珠江路科技一条街,常年开展科普活动、高科技产品展示,而形成了“数字广场”;此外还有不少提供共享交流的社区学习广场,等等。

玄武区围绕广场文化建设,着力实施了“钥匙工程”和“春风工程”两大工程。“钥匙工程”,就是政府高规格、高品位地规划设计、建设、培育各具功能特色的广场,并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交给群众,成为群众自我娱乐、休闲和展示才艺、精神风貌的舞台。以占地5万平方米的北极阁广场为例,它依傍六

朝文化荟萃的鸡笼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新加坡柏景公司和东南大学规划设计,在广场的雕塑文化墙上,不仅有清圣祖玄烨曾在此欣然挥毫的“旷观”二字,而且有大量六朝时期的书法碑帖、砖墓壁面,突显了“金陵的历史悠久和灿烂的六朝艺术”。特别是由法国ECA2公司设计的多媒体水景奇幻表演,演绎出四季景色,更增添了现代文化韵味。此外,玄武区将原来的街心游园改建成一些具有特色的概念广场;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一批小型晨练、休闲广场,做到全区街街有广场,小区有游园。“春风工程”,就是通过举办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广场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不同人群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近年来,玄武区以广场文化擂台赛为重点,成立了“双百”队伍(百名文体指导员、百支文体队伍),在广场开展“双百”(百场文艺演出、百场特色讲座)活动。仅去年,就开展了143场广场文化活动,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群众参与的运行机制。今年,玄武区为进一步深化广场文化活动,年初在征求社区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全年广场文体活动的菜单,确定以各街道为单位,每个月在广场开展“歌舞操鼓”团队展演和大赛。同时,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比如,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成年人和外来务工的流动人群,开展了夕阳红、成人

宣誓等专场文艺演出活动。以文明城市创建为主题,联合南京电视台开展《百场演出进社区》直播演出,组织党员、青年、部队官兵和社区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活动;以“世界环保日”珍爱环境为重点,发挥驻区大学的资源优势,开展大学生团队汇演。目前,玄武区广场文化活动已呈现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季季有赛事”的生动局面。广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力促进了玄武区市民素质的提升和地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首批“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区”多项荣誉称号,有25个社区分别荣获了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省级文明社区、市级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称号。

为了进一步开发广场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使其能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城市的个性与文化品格,下一步,玄武区将着力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市场运作与公益文化活动的关系。广场文化是党和政府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的有效形式,具有浓厚的社会公益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广场文化在给群众带来精神满足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给自身带来

篇6:彰显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

每当走进一所学校,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学校的特色文化。特色文化体现的是一所学校所独有的文化氛围,是全校师生共同缔造、共同完善、共同遵循的文化要素。它直接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也直接展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我们在学校原有基础上,重新整合资源,从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的特色校园文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陶情冶性、修身养德的花园、乐园和学园。

一、打造学校特色课程品牌,让魅力在快乐中彰显

本学年,学校继续以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活动项目,力争创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经验和成果。在注意体现本地的民俗风情和办学思想的基础上,把优秀的民族文化融于现代文明之中。以文明为主导,以特色为补充,来挖掘本地资源,凸显本校教育特色。我们平里店镇作为乒乓球之乡,乒乓球发展历史悠久,学校将从自身优势出发,以乒乓球教学为学校特色项目,积极创建乒乓特色文化,大力实施乒乓球校本课程。坚持“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特色目标,通过对乒乓球教育的研究,努力挖掘内部发展优势,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我们将从一年级新生抓起,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训练要求,让乒乓球进入课堂,进入每个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为推动乒乓球特色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人手一拍,人人参与”,更要求老师们做好表率,参与其中。学校为全体教师每人购置一球一拍,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时间和学生一起学习乒乓球操,一起进行颠球达标,一起开展友谊赛。学校要求全镇教师必须人人掌握乒乓球教学的基本功,45岁以下教师必须参与学校每学期组织的乒乓球技能赛,45岁以上教师自愿报名参与。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自编了一套乒乓球操,每当课间操,全校师生齐聚操场,同做乒乓球操,同练一分钟颠球,场面非常壮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将乒乓球的来历、发展等相关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带进课堂,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乒乓球的发展历史,做到人人会打乒乓球,人人会做乒乓球操,人人能讲关于乒乓球的故事,让“乒乓球”不仅作为一项特色运动,更是一种特色文化,在学校这片沃土中,生根开花不断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不断拓展学校的其它特色课程,本学期开始,我校又把写字教学纳入彰显学校教学特色的内容之一。我们以“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目标,要求学生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及执笔姿势。训练中,做到“手、眼、脑、心” 并用,在练中悟,在悟中练,逐步提高写字水平,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除了要求各任课老师在课堂上随时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训练,每天中午特别安排了全校统一写字时间,由语文教师专门负责指导训练,每天进行集中练习。班级将经常组织阶段性展评,学校为各个班级统一设置了“好字展示台”,及时将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进行张贴,并每周定期进行“小书法家”评比,推出一批优秀的硬笔书法骨干,再由他们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各校每学年上学期要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竞赛活动,由学校教导处组织,比赛结果纳入优秀班级评选中。每学年下学期由镇中心举办一次全镇学生参与的镇级比赛,比赛结果既纳入优秀班级评选之中,并按一定比例纳入教师教学成绩评价之中。学校初步计划实行学生训练成果等级制。将学生的书法作品分为五个等级,每学年末由各班级申报,学校登记后并组织评委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进行分数量化,按一定比例纳入教师教学成绩评价之中,以此来推动写字教学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因此我们重视师德建设,通过组织“感动平小人物评选”“优秀教师师德演讲”“我为学校添风采”等活动,增强广大教师争做光荣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教师读书沙龙、道德讲堂活动、青年教师座谈会、教师博客交流、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展示等活动,不断增强教师们的业务能力。学校通过民主管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及时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真正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统一的集体。

二、挖掘学校物质文化内涵,让个性在环境中张扬。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面对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既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又能与本镇的传统教育特色相结合?怎样既体现学校的文化风貌又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做到既可观赏,又有实用价值?为此学校多次召开了的学校领导班子会议,集思广益,最终形成“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让每个墙壁都说话,让每个空间都育人”的工作思路。随着学校新教学楼的竣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已纳入议事日程。因为学校实验楼也已经启动,所以对于学校总体大环境的建设还只能在筹划过程中,需等实验楼竣工后才能全面展开。今年我们将校园文化建设重点放在新教学楼上。在建设中遵循以下原则:

1、人性化原则:学校新建教学楼从楼层的设计到各室的安排,从室内的装修到室外的粉刷,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需要。楼梯设计采用中间为主体,东西两侧为辅助的人性化设计。每个楼层分别设立了教室、办公室、开水间、洗刷间卫生间和杂物间,布局合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按照低年级在底楼,中高年级逐级向上的原则进行安排。

2、安全性原则:教学楼内的楼梯高度适合学生行走,扶手和围栏均达到安全保护要求。各楼层均设有防火栓和灭火器,并在显眼地方设立了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口电子标志牌,并安装了红外线报警器。所悬挂的各类刊板也都是轻便牢固的,不会发生意外脱落。

3、适用性原则:校园文化环境须贴合学生实际,才能起到它应有的教育作用,所以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我们没有只考虑美观性,而着重从适用性入手,寻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能起到教育作用的内容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4、自主性原则:环境只有与学生产生互动才能达到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责任,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和领导干部的自主性。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召开师生会议、外出参观学习、集体搜集材料、共同确定方案等形式,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动员大家作为学校一员,都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让环境与育人有机结合。

5、动态性原则:学校的校园文化有其生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修订和完善。除了校风校训等长期固定不变的内容之外,我们专门预留出“班级名片”“班级风采”等动态化版块,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和更换。

6、开放性原则: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我们在各班门口设立了“班级风采”“星光灿烂”“精彩瞬间”等栏目,及时将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事迹以及图片、学生优秀作品和精彩活动剪影等展示出来。我们也会在开学初举行“假期作品展”,这些作品包括绘画、手工、摄影、文字、手抄报等内容,囊括了孩子们在寒暑假期间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其中也包括了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一放一收间,让学生受益无穷。

三、重视学校精神文化积累,让思想在实践中积淀。

校园文化建设是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课题,真正的校园文化建设并不仅仅是放几个雕塑,做几块刊板,挂几幅标语,而是要从思想到制度,从规划到实施,从管理到教学,从领导到教师各个层面所体现、所凝聚的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氛围。具有鲜明特色、浓厚文化底蕴、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塑造、无声的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这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一所学校拥有什么样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就代表着拥有什么样的学校精神文化。多年以来,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注重校风、教风、班风、学风的树立与培养,通过树立共同目标、加强政治学习、设立制度约束、人格魅力感染、投入情感关心等各种手段,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办学思想。全校师生遵循“厚德、博学、敦品、励志”的校训,以“民主、和谐、求真、向上”为校风,教师们本着“踏实、严谨、创新、进取”的教风,学生们以“乐学、善思、自主、合作”为学风,通过教师们的积极努力,让学生们在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童年的幸福。

今年在进行楼层文化建设中,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确立了以“爱”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它的范围广阔,意义深远。我们根据学校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来确立各自的主题。

1、一年级所在的楼层主要是“爱人人”和“讲安全”,倡导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从爱身边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开始,树立与人为善、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并及时增补校园安全常识,培养良好常规习惯,及早适应小学生活。

2、二年级所在的楼层主要以“爱学校”和“讲文明”为主题,在楼层走廊内张贴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学校简介、教学特色、取得荣誉、活动剪影等图片,并配发文字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母校的悠久历史和未来前景,从而产生爱学校的积极情感。同时结合讲文明学礼仪等图片和文字,培养学生讲文明、有礼貌、懂谦让、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3、三年级所在的楼层以“爱家乡”和“读经典”为主题,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整个楼层中悬挂了有关家乡的历史、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名人等图文资料。结合经典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四五年级所在的楼层以“爱祖国”和“树理想”为主题。四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很强的集体主义荣辱观,并开始具有初步的理想观。为此我们以“爱祖国”和“树理想”为主题,在楼层内张贴了中国的四大发明、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科技发明、名人名家等图文,并张贴了中外历代名家有关立志修德的名人名言和小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四、坚持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让真情在民主中闪光。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多年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我总结出:要想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以制度规范人,以情感温暖人”这是我们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共识,也是我们多年来在教职工中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思路。以人为本,推行民主管理,既要体现一个“管”字,更要注重一个“理”字。学校首先制定完善各种制度,做好“管”的文章。根据学校的实情,我们制定了规划、教学、德育、科研、师训、卫生、安全、稳定等50多种制度,只要是涉及到学校的工作,我们都有一定之规,严格做到无缝管理。在各项制度的落实上,学校领导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行动感染教师,带动教师;为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凡学校的重大决策、重大开支或涉及到教师们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学校总是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举手表决通过,同时学校设立了政务、教务、总务、财务公开栏,定期向全体教职工、学生公开。学校各个制度的落实,有力规范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其次,我们做好“理”的文章。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每个新学期开始,我们都先调查、了解、研究每一名教职工,知其所需、所想、所好、所做,在了解分析个性的基础上,得出集体情况,然后计划、打算、安排、落实我们的各项工作。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我们充分相信教职工,注意经常倾听教师们的心声,采纳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变成工作的主角;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有教师生病了,学校领导班子登门看望,问寒问暖,每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领导总是亲自前往,想方设法帮其解决问题……公心、爱心、耐心、诚心,赢得了教师们干事创业的决心。全体教职工都能够积极发扬和主人翁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群策群力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五、培养学校行为文化底蕴,让情操在雕琢中升华。

潜心为教育,润物于无声,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文明素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表现在学生的文明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以及学校人际关系等方面。只有重视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让师生学习、感悟、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始终引领校园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才能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因此我们认真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各类“文明修身”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修道德之身、修心灵之身、修健康之身、修溢美之身、修创新之身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基础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美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社团活动也推陈出新,音乐小组、美术小组、体育小组等活动小组相继成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艺术活动、体育活动、读书活动等,中午的小广播以班为单位,定时将最新的校园新闻、优美音乐、各班成果奉献给大家。

篇7:彰显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 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

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

B.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史,它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

文化遗产。

C.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D.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

2.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B.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C.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艺术标准的泛化甚至是丧失。

D.现代人对于书法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书法艺术。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体公民都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特别是中青年书法家。

B.古代入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写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分割开来,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

C.书法艺术不仅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而且也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D.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

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偷换概念 把“书法”换成“文字”,文不对题)

2. A(所答非所问)

篇8:挖掘数学文化 彰显数学魅力

一、从思想方法中渗透,揭示数学的理性与奇异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文化的精髓、核心,它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而教材内容呈现的是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有形"的现成知识,而“无形"的数学思想方法则不成体系地分散于教材的各部分中,并且往往是蕴含在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中,沉积、凝聚在数学结论上。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展现结论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识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中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使数学知识发挥更大的智慧价值。

例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12页“数学广角”中的“烙饼问题”,体现了优化运筹思想。笔者教学时安排了以下环节予以渗透:(1)提出问题:一张饼、两张饼、三张饼(每锅最多只能烙两张饼)分别怎么烙时间最少?(2)动手操作:学生一人一份拿出三张饼,亲自动手烙;(3)比较讨论:各种烙法的合理性;(4)发现烙法:4张饼、5张饼……9张饼的最优烙法;(5)总结规律:每次烙的时间x烙的次数=总的时间;(6)推广运用:生活中哪些事情也可以这样思考?这样,就把抽象的运筹思想具体化为学生能感知、能理解的数学事实:怎样合理地烙才能最省时?首先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尝试,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感知运筹思想。然后在比较分析中学生初步体验和感悟运筹思想,在多个烙法的讨论交流过程中又进一步理解运筹思想。最后在推广运用中让运筹思想扎根在学生心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二、从数学史料中补充,体现数学的丰厚和悠远

数学史料主要表现为数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数学名题、数学故事、数学人物及蕴含其中的数学精神等。我们教学时如果从数学史料中选景补充,可以丰厚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由来的丰厚和悠远。

(一)数学名题—展示有文化积淀的“物”

数学名题以其严谨周密的逻辑推理使人折服,以其匠心独具的构思模式令人陶醉。它们是数学长期发展积淀下来的数学文化结晶,具有深厚的数学教育价值。例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5页的“七桥问题”的教学:首先教师开门见山导入,向学生简单介绍后,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哥尼斯堡城优美秀丽的风景图和小城的七座桥进行解说,使学生知道了七桥问题的内容,又了解了七桥问题产生的背景与渊源,使学生的视野在时空上有了更广阔的延伸。接着让学生尝试,当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说明:不只是你们没办法,当时哥尼斯堡城的人都参加,也都找不到答案,这时他们想到一个人—欧拉。随即教师引出数学家欧拉将“七桥问题”转化为“一笔画问题”。然后“学生探究一笔画规律—运用规律解决七桥问题—发现七桥问题的答案(要找的那条道路是不存在的)”。最后让学生回忆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说感受,反省抽象出数学建模的重要性与欧拉的伟大。教师以此为契机指出欧拉只用一步的证明,就概括了5040种不同的走法,同时向学生介绍欧拉对于七桥问题的解决,开创了几何学中的另一个分支—拓扑学的研究,一门新型的学科由此诞生。教师又补充有关欧拉的故事与成就,使学生体验更深刻,感悟更到位。纵观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新鲜,跃跃欲试—迷惘,束手无策—清晰,恍然大悟—反思,感悟颇多—查阅,收获丰厚”的过程。这样由一道数学名题,引出一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将数学文化积淀下来的“物”展露无遗。

(二)数学人物—歌颂有人格魅力的“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有关资料。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合理安排时间”时,可以适时对优选法、统筹思想的创立者—华罗庚,进行简单介绍,他出身贫穷,初中毕业就失学了,后来一边谋生一边自学,经过艰苦努力成了蜚声中外杰出的数学家。他创立的优选法、统筹法对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华罗庚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一生会给学生强烈的震撼,也加深他们对相应问题的理解。又如一笔画问题与数学家欧拉、重叠问题与韦恩、抽屉原理与狄里克雷等等,这些杰出数学家的故事对于今天的许多学生来说,无疑有着构筑希望,放飞理想的激励作用。

(三)数学故事——再现有文化色彩的“事”

我国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文化色彩的“事”很多,如“田忌赛马”的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等,又有多少学生知道这也是数学?如教学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时,学生可能已经对这一故事有了了解,但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紧接提出问题:“为什么马还是那几匹马,比赛结果却不一样呢?”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在比赛中选择不同的对策,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入对策论的应用问题,这个故事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一个典型数学问题—博弈。像"曹冲称象”故事,用今天的观点也就是等量代换思想。这些故事既能让学生领略古人智慧,又能使学生懂得很多知识和深刻道理,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从数学之美中插入,展现数学的奇葩和魅力

正如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文化的美学观是组成数学文化的主要内容,数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就是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之美—数学符号、数学逻辑的简洁美,图形的对称美,规律的统一美,分析推理的奇异美等等。如:

“重叠”之美开始露头了,让人自然想到第三式、第四式:

经过计算,它们居然也是对的。于是,大胆的人又会猜想下面的无穷无尽的等式也是成立的:

这个等式中的第一个因数由n个3组成,第二个因数由n-1个3与1个4组成,而乘积由n个1和n个2组成。当然,重叠之美不限于此,这里只是初步让学生尝尝文学与数学之美的甜头而已。以上重叠之美可以结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去揭示、欣赏、体验、创造美,课堂上学生深深地被数学具有的神奇美丽所吸引,并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朴实无华和无穷魅力。

四、从数学应用中切入,体现数学的博大精深

数学的应用广泛性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特征,数学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华罗庚先生的话来描述就是: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挖掘生活素材,取之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植树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了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后,可设计由植树问题变式的问题,如装路灯问题、上楼梯问题、锯木头问题、排队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解决类似的植树问题,并从中应用和感悟其中的思想方法。其实植树问题中就蕴含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此时,再向学生简单介绍“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事例:如运输优化问题、十字路口红绿灯的时间控制问题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丰富和神奇,领略数学的博大和精深,激发他们去研究和探索数学的奥秘。

上一篇:搜狐笔试题及答案下一篇:丑小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