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彰显和谐

2022-07-25

第一篇:以人为本彰显和谐

以人为本谋发展彰显和谐促征地

罗平轻工业园区的征地工作,在克服诸多困难的同时正有序推进。然而,在前期大量的征地工作中,凝聚着征地干部的艰辛和汗水,经历了工作中酸、甜、苦辣,体现了机关干部以人为本谋发展,彰显和谐促征地的高尚情操,最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

此次征地涉及青草塘、法金甸和红星三个居委会,个村民小组共户亩。在征地的过程中,群众对征地的意义理解不尽相同,甚至有的群众对征地的意义理解不尽相同,甚至有的群众把矛头直接指向政府,从而给征地工作带来阻力。为解决群众的认识问题,我们的干部从讲政治的高度,向群众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认识罗平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讲清征地给人民带来的发展机遇,要求群众应识大体、顾大局中,把思想统一到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上来。工作中,在多次召开各类会议的前提下,镇机关干部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不分白天黑夜地进行登门拜访,从考虑集体和群众的切身利益角度,依据征地的相关政策,直接解答群众所提的意见,认真听取群众提出的建设。对个别群众外开政策而提出的尖锐刻薄的无理要求,驻村干部也能够忍辱负重,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整个征地过程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理念为今后我县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罗雄镇纪委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第二篇:典型材料: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彰显工会作为

[2011年工会工作亮点材料]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彰显工会作为

─我们是怎样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

鹤峰县总工会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我们搞好工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我们根据鹤峰实际,健全和完善维权机制,在推动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工会组织网络,吸收职工农民工入会,为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提供平台

我们依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积极探索工会组织体制新方式,提出了工会组建工作实行城乡齐头并进的战略,抓住原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这一主阵地,坚持工会组建与企事业单位改制同步进行,做到改制一家,建立一家;针对新成立的非公企业、新经济组织,努力做到企业开业,同步组建工会;切实加大街道、社区工会组织建设,使工会成为失业职工、买断工龄职工、自食其力的个体劳动者的“新娘家”。我们结合鹤峰非公企业比较多、企业规模比较小,个体经营、小作坊相对分散,单独建会比较困难的形势,探索推行组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目前,全县已建立基层工会组织520个,发展会员26708人,其中组建行业性工会6个,街道工会4个,村级工会8个,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工会网络,夯实了工会工作基础,扩大了工会影响力。

二、不断创新维权思路,勇于实践,开创新形势下工会依法维权工作的新格局

我们按照《工会法》、《劳动法》的精神,完善工会组织的维权机制,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突出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内容,抓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等关键点,建立健全维权长效机制,切实维护职工劳动权,报酬权,保障权,民主权等权利。

搭建工会维权平台。建立工会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参与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签订;参与劳动争议协调处理,主持劳动争议调解;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安全生产、卫生监督检查;开展法律咨询代理、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使之成为推行社会化维权的平台和窗口。向同级党委汇报制度,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资协商等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改制重组企业、进城务工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台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有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行和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在小型企业集中和行业集中地区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参与的工资分配共决机制和工资调整机制,促进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积极推行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的专项集体合同。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监事等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在全县所有企业(上规模)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扩大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认真总结推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

经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注重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坚持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监督企业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切实保障职工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机制。以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平台,以各种形式的救助为载体,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单亲困难女职工、困难退休职工、无工作能力的病残职工,开展救助活动,每到春节,认真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协助党和政府把温暖送到每个困难职工的心坎上,使每一个职工都能过上祥和愉快的节日。同时,做好职工信访接待工作,变职工上访为工会下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借助社会力量维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进行,因此,我们要求全县各级工会要经常主动向党委汇报,争取党委的重视,与政府开好联席会议,主动参与政府有关涉及职工利益的宏观决策,实现源头维权。

三、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开展经常性活动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工会作为职工群众的组织,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能是一句口号,一定要通过大量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实现。

紧扣大局开展活动。当前,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也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围绕这个大局开展各项活动,把广大职工的注意力吸引到参与经济建设中来,让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让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全面认识工会,认可工会,彰显工会作用,树立工会形象。

工会开展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抓到底,努力形成自己的工作品牌和“亮点”。我们举办庆“五一”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的劳动模范表彰活动,困难职工救助活动已经成为我县工会的品牌,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和“创学习型组织,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开展的建设“职工之家”和“双爱双评”活动,开展的“结对帮困送温暖”等活动,都是服务大局、维护职工权益的好形式。

几年来,我们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常规工作常期抓,重点工作重点抓,亮点工作突出抓,为推动鹤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工会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刍议和谐校园的构建

洛江区河市溪山小学 石松巍

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无不告诉我们和谐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也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是的,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物质文化的巨大进步与飞跃,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人们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教育,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从目前我国现状来看,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但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了,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道德水准却直线下降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面临的尴尬与隐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意识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 “以人为本”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 也就是说,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让教育体系各种要素和关系处于一种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是教育发展的统筹,是教育综合实力的平衡,也是教育管理、分配、效率、透明等方面的协调。它是公平、法治、诚信、人文的教育,是以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本身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造就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理想。孔夫子提倡为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全面课程的教育;古希腊有“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的培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力图通过教育使人的主观上的知、情、意的发展,与客观上的真、善、美的要求结合起来,培养一种“完人”;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明确规定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二十世纪末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仅重申了关于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 1 以“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当今人与社会发展的现状、趋势与需求,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必须坚持一个完整的教育观,塑造一个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促进人与社会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和谐、全面的发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无私奉献。

二、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文化熏陶”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校园文化是把学校凝聚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它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时时刻刻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文化的力量是深入而持久的,因为它植根于每个人的意识当中,成为稳定不变的基因,进而影响人的一生。进入21世纪,读书是提升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一个人跟上时代步伐的唯一途径。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博古通今、畅想教育理想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生奋发向上、乐学好学、书香浓郁的乐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又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它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2 方向、精神实质及深刻内涵。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和灵魂。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才能深刻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优美、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对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让每一株花草都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处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操的沃土,这是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墙壁、橱窗都可以成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的实践阵地,让每一个人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校园里、草坪里、花坛上一块块风格迥异、样式新颖的“格言牌”“警示语”,建筑上各种励志标语,不仅巧妙地点缀着美丽的校园,而且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各年级教室走廊里的励志标语、温馨言语„„适时的宣传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化作无穷的学习动力。

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具体说来应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良好的教学环境,既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开拓创新的局面以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二是良好的育人环境,即注重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形成教书育人、尊师重教、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三、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关系和谐”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等。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 3 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而和谐师生关系则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学生会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固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格、正确的荣辱观。

第四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浅谈做好稳定工作是构建和谐一局的前提

摘要:

电力一局现处于主辅分离阶段,内部深层的问题凸现,在此情况下应如何稳定工作,构建和谐一局成为棘手问题。本文简述了从企业现状出发,浅述以人为本重视信访工作构建和谐企业,需面对的问题与见解。

关键词:

以人为本稳定和谐

概述:

2011年一局处于企业的特殊时期,主辅分离成为企业的必然形式。在一连串的改制中我局也在今年5月初收到国资委下发的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有关工作的通知。从社会转型经济的发展到企业主辅分离改制重组,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思想矛盾相互交织且日益凸显,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影响企业和谐稳定,如何在这风口浪尖做好企业稳定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只有企业稳定,才能和谐发展。在此时期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广大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善于发现不稳定因素、善于分析不稳定因素、善于化解不稳因素。为此,就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因如何做好维稳工作,如何处理信访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正文:

亲近群众,和谐企业,是企业的必修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企业十分困难的生存环境下,我们因该以何等淡定的心态,沉着的应对每一件事情。细无再细,严无再严,将企业员工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亲近员工,了解员工,融入员工。确保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在这纷乱的时刻我们,让员工相信我们,面对员工的信访言之有用。确保每位企业员工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保证企业正常稳定的运行。

做好维稳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以亲制动

信访工作是贴近群众的,是直观的了解企业员工需求的,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到信访的重要,对员工的问题不予以解决,而是采取哄、推、拖的办法,掩盖矛盾。职工来访,空头承诺,再次来访,仍以各种借口进行推拖,能够在基层解决的上访案件也不及时处理,最终导致越级上访,激化了矛盾,企业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的工作格局。以此看来亲民是尤为重要的,所以要从细节上做到与员工相互帮扶,维稳工作人员的责任也是重大的。

1、 充分认识稳定工作的“四性”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近年来,企业经济日渐紧张矛盾日益突出,处理好稳定关系日显重要。稳定工作不同于企业效益,它是一项软

2指标,是于人思想上的连接,故显复杂和艰巨。这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要把稳定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做好稳定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是每一名干部的基本职责”上来。

2、正确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做到团结一心

企业是员工的支柱,员工是企业的基石,基层维稳人员是企业与员工的桥梁,所以要加强与职工的沟通。体谅和帮助职工,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做到亲情接待,有效控访。开展各种帮扶活动。让领导与员工一条心,劲往一处使。

3、深刻积极反思反省,换位思考

深刻反思企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反省一下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应该怎么办,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领导干部和员工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考虑考虑,遇到同样的问题,自己该怎么办?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树立服务意识“以笑对人、以礼对人、以心对人”。对前来办事的职工要热情、周到,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属或朋友,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转变他们的思想,把公司领导的关心、关怀及时传达到员工当中,干群之间要心平气和,培养他们对企业的信任感、责任感。

(二) 以人为本,以情制动

人们常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这就是说用情、用理、用法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不外乎追求合情、合理、合法。合情、合理、合法是信访人的心理需求,

在处理矛盾纠纷上,要重点从信访人的心理需求入手,采用情、理、法的办法去化解矛盾。

1.动之以情。在矛盾纠纷的发生上,因情而访的不乏少数,主要是由于基层干部在执行政策、落实政策上,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缺乏耐心和热心,没有更好的去便民、利民,结果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对于这类问题就要多用“情”去化解,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往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晓之以理。在处理信访问题工作中,常出现有理和无理的现象。对于有理的,就要本着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去尽力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说明事实情况,争得理解。相信广大群众是讲道理的。对于无理的,就要通过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劝返工作,使之明白无理访的利害关系,自然就会不访而归。

3.明之以法。因法而访的,有的是不懂法,这就要求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做好法律的宣传和讲解工作。对于有些弱势群体,就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弱势群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对于涉法访问题,就要引导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现实中合理采用情理法或单用或交互使用,去化解问题的也不乏少数,所以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掌握用情用法用理化解矛盾的方法,增强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协调能力。

基层维稳工作人员不但要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还要透过个案,准确了解民情、社情、政情,为党委和企业当好参谋。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

(三)以人为本,以学制动

“非学无以广才”,就是说不学习就不能增强自已的才能。“多读胸中有本”,也是说不学习就没有做事的本领和基础。所以作为

4维稳工作人员更应该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增强本领。应该重点学理论、学法律、学政策。

1.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基层工作人员要学党的基本理论,用理论去丰富头脑,用理论去指引行动。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维护稳定工作理论,靠拢维稳领导小组。没有理论做事,就会没有方向,漫无边际,就会抓不住根本,不得要领,结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要学理论,增强工作目的性和有效性。

2.学习法律知识,公平处事

法律是社会道德的框架,他的价值在于追求公平与正义。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当前各类矛盾纠纷错综复杂,有的合法合理,有理不合法不合理。对于合法合理的,就要用法律的手段合理解决利益冲突,对于不合理的,违法闹访的,就要依法严肃处理。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要力争用法律去维护公平和正义。这样才能使当事人心悦诚服,而不能想当然,这样处理或那样处理。所以维稳工作人员要学习法律,用法律的武器去化解社会矛盾。不懂法,就没有说服力,所以要加强法律的学习。

3.学习文件,妥善办事

随着企业改革不断发展、不断深入,如何去解决现实中的企业矛盾就要依靠法律和具体政策,所以不懂政策,在处理矛盾上,就没有现实依据。通过学文件,还可以超前宣传,使群众按文件办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不断完善自己,面对问题才可以更好的回答,让上访者得到更理想的答案。

总结:

维稳工作人员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具有良好的意识、状态、本领,才能更好的做好桥梁工作,才能使企业稳定、和谐发展。也只有沟通良好企业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员工的需求。完善该完善的,合理该合理的。这样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可以实现和谐一局。 6

第五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中华村2009年7月11日活动记实)

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我村于2008年7月11日组织开展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计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以标语、专刊、广播、座谈会、咨询等形式进行。活动中,我村共书写宣传标语3幅,出版专栏1期,广播20多次,发放资料3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120人次。活动后我村还进行了群众座谈会,各参会人员对我村人口发展形势和计生工作形势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近些年来,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我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人口有序发展,计生工作有序开展,群众政策意识提高,履约意识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呈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趋势,为我村创建诚信、和谐计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我村人口与计生工作形势仍然严峻,问题较为突出。部分群众婚育、生育观念仍未改变,计划外生育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难以管理,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村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正常发展。

通过“7.11”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村干部、群众对人口与计生工作形势的新认识,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对我村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我村今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顺利开

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华村计生协会 二00九年七月十四日

上一篇:幼师毕业自我评价下一篇:以师德建设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