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不哲学读书笔记

2024-04-23

不疯魔不哲学读书笔记(精选6篇)

篇1:不疯魔不哲学读书笔记

1993年,电影《纯真年代》公映后,美国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发现,英国和爱尔兰双国籍电影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在这部影片中的造型与神韵与林肯比较相似,便盛情邀请他出演传记影片《林肯》中的主角林肯。刘易斯非常喜欢这个角色,但他觉得自己当时才37岁,演56岁的林肯显然不合适,于是婉拒了斯皮尔伯格的邀请。

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斯皮尔伯格一直没有物色到出演林肯的合适演员,《林肯》的拍摄因此搁浅。,斯皮尔伯格再次邀请刘易斯出演林肯,经过两天的耐心沟通,总算打动了刘易斯。不过,刘易斯认真地说:“要想把林肯这一角色塑造成经典,首先要深刻体会林肯的人格特质,而单靠拍摄前或拍摄时短时间对林肯这一角色的揣摩根本无法办到。所以,我须要您给我一年时间,让我在生活中成为‘林肯’。”

斯皮尔伯格劝道:“你的演技那么好,年龄和气质与所要扮演的林肯都比较接近,直接投入拍摄应该没有问题。并且我们的拍摄计划已经做好了,而你白白浪费一年时间也会损失不少演出费。”但是,刘易斯坚持自己的观点,斯皮尔伯格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接下来,刘易斯先是阅读了100多本关于林肯的书籍,对林肯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之后,他不仅让顶级造型师把自己变成“林肯”,还以“林肯”的身份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让人们彻底忘掉刘易斯这个名字,改口称他总统先生,他说话的声音模仿林肯――在颤抖中带出威严的语气,他的姿势、动作和神态也模仿林肯。他吃林肯喜欢吃的菜,穿林肯喜欢穿的衣服,读林肯喜欢读的书,去林肯喜欢去的场所。他把自己的夫人当成总统夫人,以林肯的口吻与她交流。每天入睡前,刘易斯会总结一天来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以便进行改进。

不少亲朋好友难以理解刘易斯在生活中把自己当成林肯的做法,认为他走火入魔了。有一次,刘易斯走在人群中,有位朋友向他打招呼时忘了称他总统先生,他煞有介事地说:“对不起,您认错人了,我是‘林肯’,不是刘易斯。”令朋友苦笑不得。还有一次,刘易斯在姨妈家的圣诞晚餐上,仍然用林肯的思维和语调,与桌边的黑人小伙进行那个时代的对话。在刘易斯旁边的表兄忍了很久,最终忍无可忍,就“礼貌”地把他请出了家门。外界的干扰丝毫没影响到刘易斯把自己变成“林肯”的决心,他沉浸在林肯的世界里,距离真实的林肯越来越近。

5月,斯皮尔伯格收到了刘易斯的一封快递,里面有一盒录音带。里面的男高音尖细,略带沙哑,又混合着伊利诺伊、印第安纳和肯塔基口音――与观察家们对林肯声音的描述几乎一模一样。单凭这极具质感的嗓音,斯皮尔伯格就知道刘易斯做足了功课,信心满满地启动了《林肯》的拍摄。

11月19日,《林肯》在北美地区公映,刘易斯出神入化的演技让影片在上映后获得了几乎一边倒的赞誉。美国‘影评之王,罗杰・艾伯特对于刘易斯在《林肯》中的演出作出高度评价:“影片中的刘易斯就是“林肯”,他让“林肯”复活。史诗般晦涩的人物,对刘易斯来说简直易如反掌,轻松得像披上了一件陪伴自己多年的外套!”

2月25日,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好莱坞隆重举行,刘易斯凭借在《林肯》中对林肯的逼真塑造第三次获封影帝,成为电影史上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次数最多的男演员之一。刘易斯因此又一次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封面上有这样的问题:最优秀男演员如何变成“林肯”?答案是:不疯魔,不成活。

篇2:不疯魔不哲学读书笔记

想那梨园平日里甚多花前月下、破镜重圆之类神仙姻缘, 竟都及不得这隐讳禁忌的一往情深来得感人肺腑。

李碧华这一出《霸王别姬》, 彻头彻尾赚足了所有人的眼泪。如果它只是一部哀怨缠绵的言情小说, 或许便无法散发出这般摄人心魄的艺术光芒;如果它只是借着富丽堂皇的戏幕背景去描摹两位伶人与一名烟花女子纠缠一生的爱恨情仇, 那么也不会动人至此。这出戏之所以感人至深, 是因为它的性, 它的情, 它的铮铮傲骨与妖娆……以及当这所有的一切被摧残被毁灭时, 那曲终人散的荒凉与寂寥。

综观全文, 《霸王别姬》的最出彩处在于作者写活、写透了故事里的三大主角:程蝶衣、段小楼, 以及菊仙。然其塑造人物的集大成者, 必当属程蝶衣无疑——与其说是作者精雕细琢刻画出了这么个光鲜亮丽的人物, 倒不如说是他游刃有余地游走于那个纸醉金迷的时代, 并借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舞台, 不疾不徐地勾勒出程蝶衣波澜起伏的一生。

段小楼有句话说得好:“蝶衣, 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呀。”

段小楼唱了一辈子戏, 他并没能真正唱透霸王, 唱透虞姬, 甚至没能真正唱透他自己。可他却读懂了蝶衣, 并且一语成谶。

自打被娘亲卖身托与戏班, 蝶衣便被迫切断了与母亲的最后一丝牵连。没了念想, 他只得一头扎进戏曲中, 沉浸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眼泪。此时的蝶衣还尚非戏痴, 一门心思地唱戏只为掩盖他无家可归后内心的空洞与惶惑, 不然那一出《思凡》他怎会屡屡记错?幸而在艰难无助的成长道路上还有师兄的庇佑, 让他不至于太孤单害怕。儿时遭受的种种辛酸苦楚, 小小年纪无所依靠所逼迫自己展现出的刚烈与倔强, 终是被师兄一点一滴的悉心呵护所打动。最后, 师傅恨铁不成钢的一杆烟枪成就了蝶衣唱词正确的《思凡》, 成就了他万人景仰的绝代风华, 也成就了他自此开始的悲剧生涯。

在台下, 戏子是多么低贱卑微让人瞧不起;但是回到台上, 却又是那么的风光无限。戏台上的一生一旦, 本有很多经典的戏码可以合演, 但他和师兄段小楼最受欢迎的戏码, 却是《霸王别姬》——戏倒是好戏, 可惜是出悲剧。古人道:“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须知这人世间, 原也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脸。戏演得多了, 渐渐地, 他也就真把自己当成了虞姬, 人戏不分了。

但是, 倘若蝶衣仅仅是个自我角色混乱、不幸被夺去真爱的人, 那么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深度, 大概也仅止于此。然纵观蝶衣一生, 宛如哀歌, 是如此的空灵而哀婉, 总是在最不合时宜的场合响起。或许, 他此生悲剧的根源并不在于爱上了同样身为男子的师兄, 以至于后半生倾尽心力与“情敌”菊仙明争暗斗, 然而得不到的终究还是得不到;蝶衣一生中最大的悲剧在于他始终活得很清醒, 却又入戏太深, 一直走不出来。

自打被生母狠下心送入戏班子, 他就被迫斩断了对母亲的最后一丝眷恋;此后终其一生, 他都未能再见母亲一面。一个孩子独自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无所适从, 战战兢兢地适应着梨园生活, 其中所受的委屈与苦楚自是无须赘言。他小心翼翼且卑微地活着, 原以为只须凭借勤学苦练, 终会有出头之日, 却在崭露头角之际被太监倪公公盯上而遭到猥亵, 羞耻之余心理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他惶惑、迷茫、害怕、无助的时刻, 自小陪伴在身旁的师兄段小楼是他唯一可以信任和依赖的对象。台上, 师兄是属于他和虞姬的霸王, 是他情深义重的爱人;台下, 师兄是如兄如父的亲人, 是他在这混沌尘世里最初也最后的依靠。在孤独而漫长的成长岁月里, 他自然而然地将小楼视作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是, 在这份深厚的情谊里, 似乎蕴藏了些隐秘且无法宣诸于口的感情。他们一同长大, 相互扶持着一起熬过最黯淡无光的少年时光, 再一起凤凰涅槃成了名角儿, 他的心事也随之一天天疯长。玲珑心窍的他并非不明白, 这样的爱从一开始便无法诉诸于人, 从它萌发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结局的无望。是啊, 在戏台上他们郎情妾意难舍难分, 眉来眼去皆是爱意, 但下了台把戏妆一摩挲, 他们却是同为男人的师兄弟。内心并非没有过迟疑与动摇, 只是某日与师兄再次完美演绎《霸王别姬》后, 他在戏院老板谄媚讨好的搀扶下款款上台谢幕, 戏迷们几近疯狂的呐喊和掌声让他在那一刻忽然释怀:得不到就得不到吧, 只要能跟心心念念的师兄就这样一直唱下去, 又何尝不是一种地久天长?

然而, 菊仙的到来却给了蝶衣意料之外的致命一击——这个风情万种的女人抢走了他的师兄, 抢走了本该属于他的位置和爱情!当他面上带着矜贵而含蓄的笑容步入后台准备卸妆休息时, 却措手不及地迎面撞见师兄身旁立着个巧笑嫣然的漂亮女人, 他的笑意顿时僵在脸上。果然, 在菊仙梨花带雨的哭诉下, 段小楼只稍作迟疑便朗声许下娶她进门的承诺。蝶衣登时如五雷轰顶, 心如刀绞却又奈何不了师兄的决定, 只得含泪目送二人离开。也恰逢那晚, 由于段小楼执意操办婚事迎娶菊仙, 致使蝶衣不得不孤身前往袁府奔赴那场鸿门宴, 最后意料之中地失身于袁世卿。当蝶衣带着满脸残妆, 失魂落魄地连夜奔赴段家, 亲眼目睹二人结为夫妇时, 深感“万念俱灰”大抵也不过如此。他依旧深爱着他, 但他却不再是他最亲近的人。往后, 他只会是他的师兄, 但却是另一个女人的丈夫和依靠。后来, 蝶衣有次在街上托人给他娘写了封家书, 末了还不忘把一张他和师兄的合影放进去。信写罢, 写信的老师傅拿米粒封了口问他寄到哪儿?蝶衣不语, 取过信, 一个人郁郁地走开。行至半路, 又把无处可寄的信偷偷撕掉, 扔弃。被弃之路旁的哪里是信, 分明是一颗惶惶然无处安放的心啊。

此后, 蝶衣抽大烟、跟师兄决裂又在师傅的劝骂声中和好, 但纵使台上再如何举案齐眉, 有些东西也真的是回不去了。他无奈地接受了师兄已为人夫的事实, 却始终无法从心里接受菊仙。菊仙精于察言观色, 几番往来后, 大抵也就琢磨出蝶衣那点不便说破的心事了。小说里两人处处抬杠, 一逮着机会便互放冷箭。之后经历种种波折, 蝶衣为救小楼去给日本人唱堂会, 几乎被打成汉奸压入大牢;在戏台上菊仙为帮师兄弟俩与人劝架, 混乱中被人踹了肚子导致小产……都是孽债, 你来我往还不清。直至到了文革, 迫于当时的政治背景, 两人在癫狂失控的环境下相互揭发。曾经那样亲无罅隙的两兄弟, 如今却在众人面前凶残地互撕伤口。当段小楼刹不住车地指出蝶衣曾做过袁世卿的禁脔时, 蝶衣震惊了。这是他此生最深、最隐秘也最不愿触及的伤口, 而他曾经最信任依赖的人, 竟当着批斗会上这么多人的面, 将它鲜血淋漓地挖出来展示在众人眼前。他身为男人的自尊底线, 他对段小楼所有的信任, 都在这一刻被摧毁得干干净净。如果说, 此前段小楼的婚讯破灭了他对于他们“一辈子相守着唱戏”的美好幻想, 那么此番段小楼的揭发, 则让他彻彻底底地感受到:他再一次被遗弃了。被所有人, 遗弃了。

这也不能怪段小楼。须知这世上, 原本多的是临阵退缩的假霸王, 从来少见真丈夫。更何况当时政局复杂, 人人皆若惊弓之鸟, 能自保已是不易。倘若不是被逼到绝境, 段小楼又何苦逼他至此?这位在台上威风凛凛的楚霸王服了软, 是因为他心里清楚, 自己根本就不是什么霸王, 真正的霸王是每个时代权力的拥有者!只是可怜了蝶衣, 他几乎一生都处在中国近代最动荡的阶段, 但即便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和民国抗日时期, 蝶衣也没有被摧毁, 因为他是一个想法很简单的演员, 他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无论时局如何动荡, 只要不妨碍他唱戏、不打破他为自己编织的梦境就行, 他根本无心去关心政治。但是这场浩劫却将他打入永不翻身的境地, 他已经没有力气、也没有勇气去维持他最简单的梦想, 他的心彻底死了, 他太累了。

在故事的最后, 年过半百的兄弟俩在香港重逢。一起进了澡堂, 谈起往事, 段小楼话语间透露出他很早就明了蝶衣的心, 只是从来都在回避。当程蝶衣蓦然得知这一点后, 他内心跌宕起伏——原以为段小楼不知道, 也就罢了, 自己还能将这段感情埋在心中, 但原来对方早就明了, 还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 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啊。他得到了对方的答案, 内心不能再自欺欺人。但时光不能倒流, 纵然能够回到过去, 他也一定还是会选择从一而终。最终, 两人上妆登台合唱了一出《霸王别姬》, 自此天各一方再未相见。平淡如水的结局, 没有你死我活的执拗和疯狂, 或许这样的结局对历经沧桑的两人已是最好。

而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中, 两人在最后一次同台配戏时, 饰演虞姬的蝶衣拔出了真剑, 在这出戏唱至最高潮处挥刀自刎。于此刻辞世, 不应是太悲凉的结局。没有鹤发鸡皮、目浊耳聩, 他的眼神、容貌、举止、气度, 一如曾经风华流转、优雅动人, 举手投足间天下失色日月黯然。从此往后, 浓烈炽热的深情再也不会背道而驰, 刻骨铭心的思恋再也无须远远凝视。既然在这尘世间最眷恋的已无法得到, 那么在爱人怀里长眠, 于他而言或许是最完满的结局。

只是自此以后, 世间再也没了这风华绝代的人儿。

篇3:不疯魔,不成活

此前,陈坤一直在微博上不下十次晒出新收到的一本书,还曾一度将微博头像改成了图书封面,并坦言该书作者是自己的心灵引导者。该书正是暨南大学教授费勇的新书《每时每刻皆为逍遥时光:禅疯子寒山的八堂修心课》。他是行走书系的主编,曾与陈坤一起参与过“行走的力量”公益行动。慕容雪村与费勇是老交情,虽然是网络作家出身,写过很多畅销书,但是他却更愿意和费勇讨论关于精神自由和物质自由的问题。

做精神上的非主流

费勇笔下的寒山是一个怪人,也是一个奇人。这个和尚生活在隋末唐初,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他不追求功名,却选择了隐逸,做精神上的非主流。慕容雪村便说,我们今天见到的非主流,都是衣着打扮、行为举止上的,谁敢像寒山一样做一个精神上的非主流呢?

慕容雪村:据考证,寒山应该是隋朝的皇室后裔。从隋变唐,隋朝的杨家没落了,生活在一个新的唐朝,生活在一个新世界。隋朝皇室后裔的一大家人,很可能会有各种各样不幸的遭遇,而他则隐姓埋名活了下来。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隐逸之风,人们对于现实不满,就去深山过自己的生活,不跟社会发生往来。

当然隐法有很多种,有做隐士的,也有侠隐的,还有狂隐的。像寒山这种基本上是狂隐,貌似癫狂。寒山几乎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为什么不能出来为国家、为人民出一点力,而去选择做一个隐士。我们现在对90后这一代人有一个说法叫非主流,他们的非主流也许在发行、在穿着打扮、在言行举止,但是我想几乎没有像寒山这样精神上的非主流。

费勇:就跟你说的一样,寒山跟中国的隐逸传统有关系,所以也有人怀疑其实根本没有寒山这个人,他只是后来人塑造出来的,是中国文人们向往的那种隐居生活,远离社会和官场,很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至于那些诗歌是从哪里来的呢?可能是很多不同的人写的,不管是什么朝代,总有一些边缘的人,可能他考不上科举被边缘了,就把自己的诗歌写在寒山的名下。所以,也可能寒山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说法,一个理想。

在官方的历史文献中,是没有寒山这个人的,只有在禅宗里面,或者是关于道家仙人的传说中有他。当然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但我觉得他们好像是根据寒山的诗歌猜测出来的。说寒山出生在一个比较好的家庭里,后来要参加科举考试前,他去一个官员家里为那人的母亲祝寿,可他写了一首诗意思是好像老太太要死了,这个官员自此就开始报复他了。关于寒山的故事其实很多,当然美国人对他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慕容雪村:我记得很多年以前咱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你就跟我讲你计划写一本书,关于寒山。寒山在中国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但是在美国他的名声特别的响亮,为什么他们会把寒山作为精神领袖?你说你觉得这个现象非常的有意思,一个中国的诗僧,一个癫狂的和尚,为什么反而会引起西方的作家、甚至是整个社会思潮的关注。之后咱俩再碰面的时候,我一直在问寒山这本书写完了没有?到现在总算是出版了。

费勇:其实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微不足道的书,出版以后我自己看了一遍,并不是特别的满意。最初想写寒山,应该是在2009年。他其实是三代美国人的偶像,第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后来是6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之后一直到乔布斯。寒山等于是美国反主流价值观念的三代年轻人的精神导向,是因为这个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本书我最初的构想,是想把三个方面浓缩在一起来写,应该会是一本很特别的书。第一个,我想写一个时代背景,是20世纪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时候东方与西方的思想恰好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时代。在中国,以鲁迅为首的新文化运动是向西方学习科学和民主。而西方那时候也开始注意到东方的一些东西,对东方的文化很感兴趣。

第二个,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讲了几万公里的路程,有好几条路线,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原本计划是我自己走完以后,和小说有一个对比,可惜现在我还在行走。第三个就是对寒山十五首诗的文本解读,这个解读是我看了以后觉得唯一对得起大家的。通过这些我试图跟大家探讨一种思考的方法,我们怎么看待外界?怎么看待我们自己?怎么看待各种观念?起码我想这是一本提出问题的书。

不要被词语绑架

在美国,寒山总是和凯鲁亚克“垮掉的一代”联系在一起,有人认为他们是消极的,但费勇和慕容雪村并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我们经常被一个词语绑架,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费勇说要对所有的词语保持中立的态度,慕容雪村也提醒我们要对词语保持警惕。

费勇:寒山的隐逸和凯鲁亚克所谓“垮掉的一代”,经常被认为是消极的。其实在我看来,每个人生下来,都会面对所谓的现实,现实里面有各种制度、各种条条框框。但是,在我们的心理还有一个东西叫理想,有一些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实与理想,常常是相互矛盾的。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我觉得有三种。

第一种可能最普遍,很多人选择适应现实、顺从现实,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同流合污。就好像罗素讲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越来越有智慧,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却变得越来越老套,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框架里面。第二种类型就是革命者,他看到不合理的制度就要去反抗和改变。

还有第三种人,就是我只去做我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举一个文学的例子,鲁迅的小说通常是正面的、直接的,但是另一方面有一位作家叫沈从文,方法和鲁迅不一样。他是,我不跟你对抗,我只把美得东西展现给你。这两种态度其实都有弊端,鲁迅的方式可能会陷到泥潭里去,而沈从文的方式多少就选择了同流合污,当然这两种都是积极的态度。

慕容雪村:在中国的词汇里,经常是一方面好的,另一方面是坏的。比如说积极是好的,消极就是坏的;上进是好的,堕落就是坏的。我们都熟悉了这样一套语言,可是很少有人会去想,这样合理吗?为什么积极一定是好的,消极一定是坏的?为什么有用是好的,无用就是坏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王小山聊天,他跟我讲他怎么玩游戏,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特别弱智的游戏上。我就跟他说:“你要是不把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而是去写文章、开公司,你得有多成功啊?”然后王小山跟我说:“如果我连游戏都不能玩,烟不抽酒也不喝,我只是一门心思赚钱,那我的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啊?生活就是我们自己的,积极也好,消极也罢,那都是这个社会在评判我们。可是如果生活都让社会评判了,那我们自己的快乐呢?自己快乐难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吗?”

费勇:其实这是一个生存的基本常识,谁都没有权利要求别人跟你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对所有的词语表示中立的态度。比如我觉得最暴力的一个词是“成功”,因为它表示着你必须要成功,不成功就是失败,你就是一个失败者。其实哪有那么多成功和失败、积极和消极的差别。每个人的生活,自己都像草木一样,不见得松鼠就一定比狗尾巴草要伟大,这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和价值。

我挺喜欢你的这种态度,就是对每一个词语都保持警惕,所有的词都是虚假的东西,你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比如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剩女”,什么叫剩女啊?难道人一定要结婚吗?大家张口闭口都是剩女,好像剩女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很多人生活的问题就在这里,基本上不假思索地接受所有的词语,什么爱国、剩女、暖男,不管什么统统接受。

两个自由并不矛盾

说起自由,很多人立刻将它分为“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好像这两者是同极相斥的磁铁。慕容雪村觉得这是大家理解的误区,应当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而费勇二十多岁的时候,就从佛教教义中领悟到精神自由的独立性,自由在我们身上,随时随地。

慕容雪村:咱们平常讲到自由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乞丐很自由,你愿意做乞丐吗?第一个其实是讲我们天然的生活状态,跟另外一个词“自在”相同,自在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哲学的意味。第二个是说我们人作为一个个体,处在宇宙天地,处在红尘人间,处在一种不受支配、不受约束的状态中。最现实的意义就是政治自由,也就是罗斯福讲的四大自由:言论和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民国初我国教育家严文聪给他补充了第五大自由,就是人有头脑的自由。我觉得你就是在书写这种,处在宇宙天地、红尘人间的精神状态。

费勇:中世纪有一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德拉·米兰多拉,他有一本书叫《论人的尊严》,那里面有一个故事对我影响很大,上帝创造人的时候,给所有的动物、植物都固定了位置,只有人没有给固定的位置。给了人自由的意志,人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按照佛教说,我来世可能成为小老鼠,也可能变成畜生。实际上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把自由意志的东西遗忘了。经常会跟随这个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个词语,或者是其他优秀文化中的各种词语,卷入那个洪流当中,忘了自己本身是具有自由意识的。

慕容雪村:我理解你所讲的自由,有点像庄子所描述的精神状态。你住在一个破房子里面,你要看看你生活在浩浩苍天的茫茫大地之间。你家里的被子很破,你想想清晨的露水,想想窗前的明月,睡在天地之间,睡在明月之下。当然我吃的很简单,但是这些我不在乎。我追求的是什么呢?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或者用海子的几句诗: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二首诗是:当众人齐集河畔,高声歌唱生活,我就独自走向空无一人的山峦。其实这就是自由的状态。

费勇:其实在佛教里,包括老庄都遇到一个问题。尤其在《金刚经》里面,一方面让你做善事,一方面又要你不能有善恶的分别心。庄子也是这样,说我们要做好人、做君子。但是老子跳出来说不,正因为有人要当圣人,才有很多人去当坏人。这就好像我们现在塑造了很多好人的榜样,但是看上去坏人越来越多。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里面老子是看得更透彻。但是这两者的逻辑层面不一样,你不能混淆。举个例子,假如我见到一个人贩子,他要被枪毙,而我心中明白这两者的含义,就会觉得,这个人犯了罪受惩罚没有问题,但是我可能不会去骂他,不会对他进行人身攻击,相反我内心可能怀有一种怜悯,但其实这是很难的。

慕容雪村:你刚才说的特别对,古代有很多政府管不到的深山密林,隐士可以生活在那里,没有人骚扰,过怡然自得的生活。可现在我们无论走在哪里,都有政府。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的灵魂和精神,可以在车水马龙之中得到片刻的闲适。我们的生活分两个部分,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可能很多人在生活里,更多的关注物质生活,背什么包、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在爱因斯坦看来,如果人的生活只有这些内容,那就是猪一样的生活,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精神生活。

费勇

最悲观的人其实最乐观

Q: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处理那些不开心的事呢?

A: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喜欢,你喜欢就不会有压力。如果不喜欢,可能我就会很快地把它处理掉。我二十多岁接触到佛教,尽管我至今不是佛教徒,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从25岁开始,我脑海中反复出现一个意象: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得道的一瞬间,天上的流光飞过。这个画面对我的影响很大,会让我沉淀下来、安静下来。所以一定要冷静地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做任何事你都应该做最坏的打算,最悲观的人其实是最乐观的。

有一句话我在书里面引用了两次,我觉得可以诠释我想表达的东西: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都可以做,这是勇气的问题,但是人不能想要得到你想得到的。你可以做,但是结果你控制不了。这个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讲自由的界限。比如说我写了这本书,是一件我想要做的事情,最终我做了,但是结果我不知道,它能卖多少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我也控制不了。但是我的自由在这本书里面,这是我可以做到的。

Q:很多人会觉得,物质生活不满足,我怎么去追求我喜欢的事情呢?

A:第一,物质生活并不是特别重要,我们看释迦牟尼就知道了,他原本是一个王子,住在王宫里面,但是他连整个王国都不要了,去追求一种精神自由。第二,我是大学老师,我看学生毕业的时候都很痛苦,很多毕业生跟我说想先去赚一笔钱,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我觉得,一开始你就不能妥协,必须要找一件你喜欢的事去做,并且努力把你喜欢的事情变得有市场价值。

慕容雪村

不要让物质自由变成枷锁

Q: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励志书籍能帮助我们追求成功和自由吗?

A:1992年我刚上大学,我问了老师一个许多大学生都会问的问题:我们大学四年应该怎样度过呢?老师说:“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真话就是,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假话呢,你问我你的生活怎么过?生活是你自己过的,你希望按照别人的指示过吗?”那时候我突然醒悟了,自己的生活不要问别人的意见,我觉得这一点对我的一生都非常重要。

书店里畅销书排行榜有很多非常励志的书,读这一类书都是有一个心理预示的,就是如果学到了他的经验,我就能变成他,和他一样成功。结果当然并不是这样,而且成功这个词本身就值得我们去考虑,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一个很富有的画家,但是他画得并不好,算不算成功?一个诗人写的诗很好,但他却生活潦倒,这又算不算成功呢?在当下,像寒山一样,穿破衣服、住在山里,吃野果、喝山泉,但是他精神上怡然自得,你说这算成功吗?

Q:很多人把物质自由作为好生活的前提,你觉得是吗?

篇4:不疯魔不成活

十三年前他是寒门学子,一路逃票,远上京城,为了中央美院的艺术家梦。可惜没有崔莺莺,没有大户的小姐雪夜相送,有的只是五环外的潦倒落魄,含辛茹苦;三年后,他终结范进式人生设计,从画师到设计师,再到老板,顺带业务员、设计师、文案……十年间,从非典到西典,他实践了他的中国梦。现在他是北京城里知名展览公司掌门人,他将历史和现实深度融合,他将赚钱和启迪民智揉搓在一起。他是那个忘不了苦难时房东婆婆送上一碗羊肉汤的湖南娃子,他是爱和媳妇细仔种地、画画的“80后”商人,他是余武。

雨豪感悟

“不疯魔不成活”是梨园行儿的一句话,大致的意思就是你若想成个角儿,就得有成疯成魔般的劲头。我更愿意把这句话引申为基于天赋和兴趣的努力,从而在事业上引发出巨大能量。没错,这个时代的创业环境正在快速转变,机会决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没有热诚和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更多被视为盲目和冲动,并前景黯淡。记得国内的顶级商学院们一直拒绝本科以下学历人士的EMBA入学申请,于是,我们这个社会一直这样果断地拒绝了韩寒、罗永浩和更多的失学者。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少年并没有轻易放弃,他们凭借天生禀赋,换种方式登场。

余武自述

十三年前,我头一回走出家乡绵延的大山,带着七拼八凑的500块钱,一个背包,几支画笔,只身逃票来到北京报考中央美院,在西站的天桥下度过北漂的第一个冬夜。

1981年,我生于湖南平江山村。1997年,为寻求稳定工作,我考入岳阳师范。作为旁听的“文艺生”,偶然迈进美术画室大门,幸遇生命中第一个“贵人”—李理理老师。非传统的教学方式,联想性的思维指导,点燃了对“自我”与“自由”的渴望,于是中央美院成了我心中的最高梦想。

三年备考中,曾流落街头,饿极了去抢一个吃剩的馒头;曾因穿着褴褛,被当做小偷轰下公车;曾骑行几十公里把唯一的银行卡销户,只为取出最后一块钱充饥;曾没有过年回家的路费,除夕喝的是房东要倒掉的涮羊肉汤渣;曾日夜担心五毛一块欠下的500元“巨款”何时还清。

“鲤鱼跃龙门点睛伴凡额”的传奇没有在我身上发生,三年后,我选择“活着,体面一点的活着”。我找到一家行画公司打零工当画师。临摹别人的作品并不是我的特长,一年内仅卖出一幅画,赚了400元。又误打误撞地进入一家家装公司当设计师,600元底薪刚好合适连电脑开机都不会的我,没有使用软件设计效果图的本事,就选择手绘。没想到,一张张色彩缤纷、设计独特的手绘图吸引了顾客们的眼球。第二个月结束,破纪录地挣了4000元。一年后,我成了公司的“签单王”。次年,抬脚跨进展览行业,成了一名展示设计师。虽然能挣钱了,也存下几万元,但是我并不快乐。

2003年,正值“非典”,我下决心做了两件事:偿还家里欠下的几万元学费,并给家里买了从小梦想的电视机;另外一件事是用东拼西凑借来的8万元钱创立一家叫西典的设计工作室……不分昼夜,终于,我的天使客户来了—海信,这笔“大单”正是当初在做展示设计时一个欣赏我的客户介绍的。

湖南人骨子里敢闯敢拼的特质,让西典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室内展示设计全球招标中一战成名。那一天,22岁的我带着一同事来到投标现场,来参加投标的都是国内外行业内的“大牌”公司,都是西装革履的老板,都是宝马奔驰的座驾,我们什么都没有,甚至没有手提电脑。戏剧化场面出现了,在旁人异样的眼光里,我们极富创意的设计方案获得投标第一名。从此,在这个号称最需要“背景”“人脉”“资源”的行当里,我杀出一条生路。

刚开始创业时,觉得创业是百米赛跑,能挣到钱就是目的。创业十年,慢慢知道创业和人生都是长跑,满怀激情和理想很重要,走稳每一步更重要。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慢行业,订单式生产、项目周期长跨度大、极重经营公司在业界的口碑。2007年4月,德国慕尼黑举办的世界工程机械展,西典承接国内知名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的项目设计时,将1500多平方米展馆都铺上中国的汉白玉石。这种将德国贵族装饰后花园的汉白玉弄来铺展台的“怪异”思路,引来众多业内人士参观。这是三一重工有史以来参展最成功的一届,我们在这个圈子彻底打响名头。

从2007到如今,公司将根扎在永久性的展览行业(典型的项目就是博物馆),发展迅猛。作为公司掌舵人,我深知在没有知名美术院校的光环笼罩下,没有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帮衬下,核心优势只有也只能是两个字:品质,包括设计的品质和施工的品质。从中国电影博物馆,慕尼黑展览三一项目,到石家庄规划馆、大庆石油科技馆、焦裕禄纪念馆、伊利奶源博物馆等,我们坚持做的是为少数品牌提供独特的优质的服务。我们和客户的关系是平等的,客户可以选择一家他认为合适的提供商,我们同样可以选择我们认为合适的客户,只有客户重视品质,我们才有机会施展才能。如果客户同时找很多公司来竞标,我认为首先他不尊重这个行业,我们根本就不会参与竞标。就设计部门来说,我们的内部管理甚至很随意,我们需要特立独行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创造更多的灵感。关于执行人员,我们更看重执行力,团队成员必须具备对工作近乎狂热的热爱。我的员工可以犯错误,但是不能没有激情。

艾未未有句话:一件艺术品不需要太多的象征、隐喻或者暗示,黑夜你看得懂吗?天上的白云、西湖的残雪,你看得懂吗?它们不是很美、很动人吗?对设计的理解,我欣赏这个态度。

要做就做出好作品来。我不是纯粹的商人,也不想把公司做成自己的一个包袱,我要的西典肯定不会成为最大的公司,但是我希望它成为最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公司,要做到这一点路还很长。我深信,能改变西典人命运的,唯有创造力。

雨豪感悟

一个师范学院的肄业生,一个连考三次美院不中的失败者,一个完全谈不上成功的画师,却在十年间,从聊以谋生蜕变成年营业额近两亿元的企业主。因为他找到了自己最适合干的事。我们都曾生活在一个共同的时代,那是一个只有一种价值观的时代,其实是我们的悲哀。人生的许多痛楚都源于把别人的经历当做自己的未来,忘了走自己的路。创业以后,我见过各种所谓成功的人物,有的沉稳似佛,有的轻扬如风,慢慢地我学会提醒自己:世上是没有什么特定成功秉性的,兰之幽谷,梅之沃土,都自有道理,不要妄图变成那个不是自我的自我,勇敢地做那些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事情才是无上道理。余武的故事有趣,有趣在它的明与暗,好似拼图,不是每一个碎片都有明亮的效果,正因为有局部的灿烂和暗淡,才成就了今日这幅美丽的图画。

在那段苦涩的北漂往事里,无数次的挣扎、彷徨、等待……激发了余武向上的勇气。现在的余武,更像一个边缘艺术家,他喜欢独自驾着JEEP到那些荒芜人烟的大自然中寻找自我,感悟那些单纯而美好的景象。

篇5:不疯魔,不成活

“你要做什么?”我不忍打击她的积极性。

“我是学金融的,我想開一家金融外包公司。”

“哦,盈利点在哪?去哪里招人?想把办公地点设在哪里?未来想把公司发展成什么样?”

“这个我还没想,我有两个大学同学,最近和领导关系比较紧张,不想受这份气了,我们想凑份子创业。只要一年能保证纯利润五万元,和我打工受气挣来的工资差不多就行了,干啥还不能混口饭呢?”

创业,听起来好光鲜,但是绝不能与工作混为一谈。创业不是工作,而是一件苦差事。创业是体力活,其中的挣扎痛苦、举步维艰和身心俱疲难以尽述。有这样一则笑话,上班族厌倦了早九晚五的生活,于是他们加入了创业大军,从此过上了早五晚九的生活。正如创新大师史蒂夫·布兰克所说,创业家有着近乎疯狂的动力,希望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现实。他们必须如此,因为从无到有需要付出这样艰辛的努力。创始人犹如在一块白布上创作,他们更像是艺术家,而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商人。

深谙投资之道的吴晓波说:“所有创业者第一个要知道的是——死是必然的,一百个人里面大概成功一到两个,创业失败是必然经历,所以心态要调整好。项目能赚钱的人不一定能够创业成功。优秀的创业者,他要像疯子一样跟你说这个事儿非常靠谱,哪怕全世界都觉得不靠谱,但他觉得很靠谱。这才有机会。当然这个机会也是极小的,在做小米之前,雷军是中国最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不缺钱不缺名。不管大家相信不相信,他做小米是梦想驱动的,他想做一个足够伟大的公司,一件足够伟大的事情。所以在这种时候,从合伙人到核心员工,都给了足够利益上的保证、授权和尊重。无论是BAT的三足鼎立,还是小米、华为、乐视的异军突起,所有创业公司的成功,靠的是理智的激情、痴迷的疯狂、忘我的热情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心理需求。

去草原,见过一种尖毛草,紧贴地皮长。当地牧民说尖毛草先是“倒生长”,根系可达地下二十米。根扎深后它才开始“正生长”,一天一个高,不疯魔,不成活,羊吃它时要拦腰咬。现在想来,普通人创业,当学尖毛草,先是疯魔扎根,才能成活于高。

篇6:不疯魔不成活

这是一项挑战;对于没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梦想。”

如今,这已成为所有敢于来到达喀尔挑战死神的每一个参赛者的座右铭

达喀尔拉力赛,是世界上最艰苦、最危险的越野拉力赛,其比赛路线经常更换,但不管怎么换,漫长的行程中都会面临着地球上最恶劣的生态环境。起初它从巴黎出发,在非洲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收车。2009年,由于非洲大陆受到了恐怖主义的威胁,出于安全考虑,赛事组委会决定把比赛转移到南美洲进行。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严酷和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达喀尔因几乎每届赛事都有人失去生命而为全世界知晓。纵然背负着“死亡”的恶名,但是达喀尔拉力赛已经举办了30多年,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进行转播,受到全球五亿人以上的热切关注,是当之无愧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赛事。

光环也好,恶名也罢,达喀尔因其自身独特的魅力成为无数车迷心中的梦想,多少人都盼望着能够亲临南美大陆,在尘土飞扬的赛道边为每一台飞驰而过的赛车呼喊助威。很荣幸的,受标致之邀,我成为了能够零距离接触这项赛事的媒体之一。在2016元旦假期期间辗

转飞行30多个小时,来到了接力非洲成为达喀尔第二故乡的南美洲。

达喀尔变身WRC?车神贡献半程精彩

第38届达喀尔拉力赛,于2016年1月3日自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发车,一路向北穿越玻利维亚,在乌尤尼折返向南,于1月16日在阿根廷的港口城市罗萨里奥收车,全程参赛车手们要经历长达9500公里的生死挑战。此次比赛的线路几乎斜穿整个南美,赛程综合了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的特殊地形,其中不乏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特殊赛段,而整个赛程不仅要经受住沙漠、戈壁、泥地等一系列复杂路面的考验,还要应对极端天气和各种突发情况。这不仅对赛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车手的身体和驾驶技术等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极高。

不得不说,本届达喀尔前半程的亮点要看勒布。虽然这是勒布第一次参加达喀尔,但前几个赛段的路况太像WRC了,因此他跑得很惬意,只需把精力放在“当领航员在关注胎压等数据时,我要自己通过双眼来判断路面和弯道情况”这样的问题上。因此,前半程,几乎没人能够对这位连续9年称霸WRC的车神构成威胁。

老道经验助彼得大帝笑到最后

不过,达喀尔毕竟是达喀尔,随着赛程推进到玻利维亚境内,沙漠路段逐渐增加,海拔也在迅速上升,路面情况逐渐与WRC大相径庭,同样来自WRC的冠军车手希沃宁就遭遇了走错路的尴尬。勒布也开始陆续遭遇困难,尤其在塞尔塔的休息日之后,比赛似乎完全进入了达喀尔的标准节奏,勒布不幸遭遇了翻车事故。所幸车队维修车迅速赶到解决了故障,然而因此损失的近两个小时时间几乎成为勒布与稳健的彼得大帝之间不可逾越的差距。

对于冠军的争夺异常激烈,标致、Mini、丰田,三个投入最大的厂商车队极尽所能。处于领先位置的第一集团的变化起伏还是很大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勒布翻车和希沃宁走错路线,标致车队的德普雷和塞恩斯也都先后遇到机械故障,而卫冕冠军Mini车队的阿提亚也在沙漠赛道发生了一次翻车事故。

纵观整个赛事,志在必得的标致车队从一开赛就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在赛程的全部13个分赛段中,由彼得·汉塞尔、勒布、塞恩斯、德普雷组成的标致“梦之队”,成功包揽了9个赛段冠军。虽说勒布和德普雷的成绩有起伏,但老将彼得一直牢牢占据着榜首位置。最终,经过13天的鏖战,在阿根廷当地时间1月16日,标致车队的彼得·汉塞尔以总成绩45h22m10s,领先第二名卫冕冠军阿提亚35分钟的绝对优势获得总冠军。这也成就了彼得大帝个人的第12个达喀尔总冠军,老彼得当之无愧成为“达喀尔之王”!

达喀尔从何而来?

1977年,法国人蒂埃里·萨宾参加“阿必尚-尼斯拉力赛”,在利比亚的沙漠中不幸迷路,他在克服沙漠的恶劣环境奇迹生还后,决心举办一项横跨欧非的拉力赛,带领世人一窥撒哈拉沙漠之美。于是他在第二年创办了"巴黎-达喀尔大赛",从此这项每年从南欧贯穿北、西非的赛事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诸多赛手前来参加。终点,一直都是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到了2009年,出于安全考虑,比赛转移到南美洲进行。

到底花多少钱才能参加达喀尔?

与WRC不同,无论专业选手还是业余赛车爱好者,都可自由参赛。达喀尔的报名费每人13500欧元,车手和领航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价格。为车手服务的后勤人员,每个人的报名费用是8500欧元。这些都还不包括行政检查和技术检查的费用,以及卫星导航和通信系统租用费用,一部车加起来要列出5000欧元的预算。值得一提的是,如此艰苦和危险的赛事,比赛奖金却是少的可怜,每个分站赛冠军的奖金只有4500美元。

而德普雷和第一次参加达喀尔的勒布也分别以第7名和第9名位列榜单。

盘问标致:夺冠的秘诀是什么?

要想在达喀尔这个“行走在生死边缘”的赛事中一举夺魁,并非仅靠勇气和智慧就能搞定的。标致自2015年重返达喀尔,于2016年就拿到冠军,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呢?在与标致运动部负责人、车队技师、车手以及达喀尔组委会的负责人进行了一系列亲切友好的会谈之后,我总结出了夺冠所必须的四大武器。

nlc202309090156

首先,是钱。没错,本届比赛就体现得非常明显,具有夺冠实力的三支车队(标致、Mini、丰田)无一例外都是厂商车队,背后都有整车厂作为金主提供经济支持。我来拿一组数据说话:除了车手、领航员、车队后勤服务人员都需要按人头向组委会缴纳报名费和签证费之外,还需要上千万的费用来购买和改装一台具有夺冠实力的赛车。而更费钱的还在后面,就是配件和后勤服务,毕竟达喀尔是世界上最艰苦的赛事,对车的考验异常残酷。所以,技术保障与后勤的花费,往往几倍于赛车价格。如此算下来,不投入个大几千万甚至上亿,想在达喀尔夺冠就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第二条夺冠的秘诀,就是要有一台(最好是几台)性能强悍、可靠耐用的赛车。在这一点上,标致表现出来压倒性的优势。出征本次赛事的标致战车2008DKR,是第二次参加达喀尔拉力赛,与去年相比,全新升级的2008DKR不仅在性能上得到了大幅提升,比赛适应度方面也进行了全面优化。全面升级打造后的标致2008 DKR,轴距达到了3000mm,车身较去年更宽、更低,还通过把备用轮胎放在两侧等一系列细节优化,极大地改变重量分配,再度降低了车辆重心,保证了赛车在复杂路途中的行驶更加平稳。

另外,对赛事规则吃得很透的标致运动部为车队选择了两轮驱动的形式,问其原因,其负责人表示:“赛事规则对两驱赛车的最低限重比四驱赛车轻差不多600kg,这使得标致赛车比对手MINI赛车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对于两驱车,赛会允许更大尺寸的车轮、更长行程的减振器,并配置动态胎压调整系统,可在车辆行驶中调整胎压。”

“这是我所见到的最让人惊叹的转变,甚至都不能拿它和去年的车比。不管从哪方面来讲它都更棒。在比赛之前我就听说了它更具竞争力,但完全没想到它的竞争力如此之强。”本届冠军得主彼得·汉塞尔如是说。

第三条,就是拥有强大的车手阵容。此次征战达喀尔,标致车队组建了一套逆天阵容:彼得·汉塞尔(11届达喀尔冠军)、勒布(9次WRC冠军)、赛恩斯(2次WRC冠军+1次达喀尔冠军)、德普雷(5次达喀尔摩托车组冠军)……这4位天神一般的男人携手代表标致出战,就如同球星云集的皇马银河战舰,只要不发生窝里斗,不管哪块云彩有雨,这冠军嘛,难免有点囊中之物的感觉。

尤其是现年51岁的彼得·汉塞尔,他在1988年首次参加达喀尔时就获得了摩托车组冠军。在今年之前,他总共

6次夺得摩托车组冠军、5次摘取汽车组冠军,堪称达喀尔的传奇。而今年,在强大的经验值的辅助下,彼得为自己再添一冠,也成就了标致王者的强势回归。

第四条,放在最后不代表最不重要,甚至有时候它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它就是,运气。如果勒布和阿提亚没有翻车,如果塞恩斯没发生机械故障,如果希沃宁没走错路……然而,在达喀尔的战场上,没有如果,只有战果。尽管我们可以从技术层面去解释说明这一系列麻烦,但在现实中,这就是一种运气的成分,毕竟达喀尔有近万公里的赛程,对大自然的挑战中,会有太多的意外和不确定性。彼得也遇到过一些小麻烦,但他运气好得多,赛车和路线都很顺畅,所以他笑到了最后。

双面达喀尔,既是天使又是魔鬼

萨宾和他的继承者们从来都不吝啬在赛程设计上的“恶意”。今年达喀尔的征程,这一路既让车手领略了“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湖的空灵,也准备了4600米高海拔赛段的眩晕,当然还有贯穿始终、潜藏于沙漠荒丘的各种不确定性。这些无论对人还是对车,都堪称是“性能炼狱”。驾车高手能做到精神上的人车合一,但在达喀尔残酷的现实里,你却未必能如愿。达喀尔赛道的挑战不在于近万公里的距离,而在于每段赛道都是未知的,选手们要经过砂石、沙漠、泥泞、公路、草原、农田等各种地形,每段赛道,都有不同的挑战。你会知道地图上路线是什么样的,但你不知道前面等着你的沙坑里是什么。赛道上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危险。

说起达喀尔魔鬼的一面,除了赛程的异常艰苦,还有就是不知何时会来到的死神。自1979年以来,共有67人在这项赛事中罹难。这些人中,有车手、赛会工作人员、观众,甚至无辜的路人。今年的比赛中,在9日进行的第七赛段,一名观众被撞身亡,这是本届赛事发生的第二起事故(第一起是首日比赛中国首位达喀尔女车手冲出赛道撞伤10人),也是这一挑战人类极限的拉力赛历史上第64起死亡事故。

想要拥抱风景和胜利,首先要做好准备拥抱死亡。在阿根廷和玻利维亚采访的这段日子里,我一直觉得达喀尔就像是集合了全球疯子们的一个大Party,他们每天都游走在生死边缘,嘴里吃着沙子身上裹着泥土,却又乐在其中。

那么达喀尔天使的那一面呢?因为组委会在规划赛段时往往选择的是荒无人烟的地区甚至是真正的无人区,因此真的置身其中,你会发现南美大陆上荒芜壮观的美,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也自忖人类的渺小。

而一旦离开赛道接近营地,往往会穿越当地的小村庄,这时候会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记得是在阿根廷的一个赛段,我们结束了一天的比赛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遇到一群当地百姓站在路两侧一直向过往的达喀尔车辆招手致意。当得知我们来自于中国,很多阿根廷人都会招呼自己的同伴过来与我们合影,仿佛我们也是征战达喀尔的知名车手一般。中国与阿根廷之间万水千山的距离,此时却成为这份浓浓热情的催化剂。

活着跑完全程的都是英雄

想要夺得冠军,实力、勇气、智慧和运气缺一不可。但是在达喀尔的文化里,没有失败者。所有活着跑完全程的都是胜利者,而所有参赛者都是勇敢的斗士。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罗萨里奥,13个赛段,9500多公里的南美大陆征程,起点处几百辆机车的轰鸣犹在耳畔。终点不应仅仅是领奖台的最高处,经历这一切打磨后的那枚由勇气和坚韧铸就的无形奖章,是对所有敢于追逐梦想、直面挫折的战士们的终极嘉奖。这份信念,也终将成为达喀尔的精神明灯。

上一篇:看的热闹不是丰富作文下一篇:小学生200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