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与哲学思考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心身问题的自然化进程研究

摘要:作为贯穿哲学史的一个经典问题,“心身问题”已经被人们思索了近两千余年。这一问题的近况是:1.自然科学界取得的普遍成功使其已经成为人们解释经验世界的默认工具,这在常识上体现为人们普遍愿意直观且笼统地相信我们的思维与意识等“内在感受”发生在大脑内,而在哲学世界内则体现在对心身问题研究方式的日趋专业化与科学化,哲学家们将心身问题视为与科学哲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神经生理学极大相关的问题,并不再或很少诉诸传统哲学工具去研究这一问题;2.受自然科学的强烈影响,大多数人们在面对心身问题会选择某种形式的自然主义立场,这些立场或许极端或许温和,但都对构成我们心灵和身体的基本物质保持一致承认,一些传统的心身观点,如灵魂观、心身二元观等等不再被人们严肃地提起;3.即便表面看上去站在自然主义的立场上,用自然科学的方式来解答心身问题已经获得了人们普遍的认同,然而一个毫无争议的圆满回答似乎对于我们来说仍旧遥不可及,人的意识作为一个难问题,仍旧深深困扰着我们,在自然主义阵营内部、在哲学家和科学家之间,关于心身问题的讨论从未停歇。我们可以轻易地理解当下心身问题的自然化现状,并接受它已经与过去的形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可以说心身问题从形式和内容上正在经历一场自然化变革的进程。然而这样笼统的说法并不能让我们知晓关于这个进程的全部,更多的细节应该包括心身问题的自然化进程究竟始于何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阶段?如果不以自然的方式,人们会如何解读心灵?这种自然化与自然主义立场、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然化的心身关系带给了我们什么?笔者认为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思考心身问题,因为一个问题的解决与否,不仅需要考虑其答案是否合理、自恰、充分、翔实,同时还要考虑这个问题本身是否逻辑融贯,是否有充分解答空间,是否有解答意义。我们对自然化心身观的接受与期待是因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靠答案的可能性,但似乎却缺少了对问题本身的反思。而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我想对它本身最合理的分析和考察方式就是将其融汇在哲学史当中,历史地考察这一问题在各个哲学断代的涵义,分析其所处的哲学背景,讨论其肩负的哲学意义,以及面对的哲学困难。这样做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哲学就是哲学史”。在此我们已经两次提到了心身问题的历史,他们分别来自于心身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形式方面,我们需要考量心身问题自然化的进程经历了怎样的细节,而在内容方面,我们需要对这一进程从哲学史的角度进行分析,使心身问题、心身观以及二者之间的逻辑更加清晰。出于这种考虑,我将这两方面的内容整合在对心身问题自然化进程的细节研究当中。选取心身的自然化进程作为主要的逻辑铺开无疑是有其优势的:自然化进程实在地发生并且线索明细,甚至可以说自然化是心身问题唯一的历史倾向,在其中有清晰的阶段变化,而这种阶段变化又是同哲学史逻辑上的契合。在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当中,我将基于术语变革、研究范式、核心诉求、思想背景等角度的特征的归纳,对心身关系的自然化进程以四个阶段来进行解读,在每个阶段当中心身关系都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分别为:1.心身问题的古代阶段,在此阶段当中哲学家们普遍地将心身关系视为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在朴素自然本体论的框架内来对其加以解释;2.心身问题的近代阶段——自笛卡尔以始,心身问题开启了其精神与物质的形式,这一转变同时又是哲学史上近代篇章的开端,因此这一经典的二元论主张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哲学,并以黑格尔哲学对绝对精神的论证达到巅峰;3.心身问题的现代阶段——心身转变为心理和物理的对立形式,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人工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对意义理论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寻,这些研究一方面在内容上继承了欧陆哲学当中对于神秘现象领域的追问诉求,另一方面技术上又沿袭了英美哲学的语言分析和实证主义基底。哲学家们在立场和态度上展现出了对自然科学和实用主义的极大倾向性,并通过类比、隐喻等方式来借鉴自然科学内容来对心身问题进行研究;4.心身问题的前沿阶段——当代哲学家在心与脑的框架内讨论心身关系,并极大程度地同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生物学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内容相结合,从意向、认知、知觉、感受质等多个角度出发,来试图在一个物理的世界当中为心灵规范位置。通过这些阶段的分析,我将试图在结论中表达这样一个事实:历史以来对于心身观念的研究过多地考虑了其所处时代的哲学框架,因此而背负一种哲学整体论的负担。只有直面心身问题,专注于这一话题和与此直接相关的领域研究,在不断的细分领域探索中寻找确定性,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发现”心身间的关系,而非“塑造”一种心身观。基于这些想法,本篇论文将分为四个章节。在绪论中,我将首先对本文相关的几个核心概念:心身问题、自然科学以及方法论和本体论的自然主义进行澄清,以确定我们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第一章讨论古希腊灵魂观为主体的心身关系。这些讨论将在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早期、古典时期和晚期框架内进行。早期希腊哲学的灵魂观与朴素自然的本体论体系相关联,灵魂被看作是一种无法以寻常感官接触的神秘实在;在古典时期,灵魂实现了从属自然的到属人的转变。灵魂不仅仅指宇宙神秘的运行方式,而是作为所有生命体的共有形式出现。晚期希腊哲学则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灵魂的心理功能解读。第二章以笛卡尔二元论及其开始的精神与物质心身观为核心。在第一部分将笛卡尔哲学产生前的经院哲学末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与哲学背景做出陈述,第二部分集中于笛卡尔二元论的产生与核心内容,第三部分根据笛卡尔同时期哲学家们对二元论的改进与批评,介绍二元论基础上的四种心身观变形。第三章始于对现代心身观产生的三重背景介绍:实证科学的进步、现代心理学的建立以及近代哲学的终结,这种背景带来的是近代实体二元心身观念的逐步瓦解,在本章中的四种心身观念——副现象论、马赫版一元论、罗素版一元论和行为主义递进式地表现了心身问题向心理与物理范式的逐步转变。第四章讨论当代哲学视域下的心身关系。首先被阐述的是心身关系转变为心脑关系的认知科学及神经科学背景,在这种背景下分别产生了两个版本的物理主义心身观——心身同一论和功能主义,在对二者的核心内容与批评进行介绍后,我将对感受质问题及其对心脑关系的挑战进行阐明。

关键词:心身问题;自然化;自然主义;哲学史

学科专业:外国哲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现状与理由

二、选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方法与意义

四、概念解读及澄清

第1章 心身之为灵魂与肉体

1.1 早期希腊哲学的朴素自然灵魂观

1.2 古典时期属人的灵魂观

1.3 晚期希腊哲学的心理功能灵魂观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心身之为精神与物质

2.1 经院哲学末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哲学过渡

2.2 笛卡尔二元论:进步与局限

2.3 自然哲学家对二元论的继承与反驳

2.3.1 笛卡尔主义者的继承

2.3.2 伽桑狄与霍布斯的反驳

2.3.3 斯宾诺莎的心身两面论

2.3.4 莱布尼茨的心身平行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心身之为心理与物理

3.1 由近代向现代:物理学、心理学、哲学

3.1.1 实证精神的代表:物理学与生理学

3.1.2 现代心理学的建立

3.1.3 近代哲学的终结

3.2 古典副现象论的心理附属

3.3 中立一元论的心理与物理共质

3.3.1 马赫的要素一元论

3.3.2 罗素版中立一元论

3.4 还原论视角下的行为主义

3.4.1 心理学行为主义

3.4.2 哲学行为主义:观点与背景

3.4.3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与反驳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心身之为心理与大脑

4.1 从认知科学到认知神经科学

4.2 心身同一论

4.2.1 俯瞰心身同一

4.2.2 多重可实现性的责难与个例同一论

4.3 功能主义

4.3.1 心理状态作为功能状态

4.3.2 对功能主义的批评

4.4 感受质问题与新二元论

4.4.1 反物理主义论证

4.4.2 心脑对立视角下的新二元论

4.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文化建设特殊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写作方法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