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让群众成为反腐千里眼

2024-04-16

创新机制让群众成为反腐千里眼(精选5篇)

篇1:创新机制让群众成为反腐千里眼

创新机制让群众成为反腐千里眼

历史和现实向我们昭示,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有牢固的根基,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陕西省在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中紧紧围绕群众权益,不断创新制度建设,加大落实力度,构筑起群众成为反腐千里眼的良好机制,促进陕西省反腐倡廉不断迈上新台阶,使反腐制度成为保护群众利益的利器。

“电子眼”: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

秦岭南麓的紫阳县焕古镇刘家河村在实施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拨付资金长期未到位,群众疑虑很大,怀疑钱款被村干部挪用,要求对工程账务进行公开。村监委会对村上的账务进行了清查并向群众公开,大家的疑虑消除了,干群间的信任增强了。

针对村级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村级干部监督不力的问题,陕西省创造性地推出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该项制度规定,村民监督委员会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日常村务公开进行监督,对村民委员会决策进行监督,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村干部廉洁情况进行监督。通过监督措施,有效遏制“村官”腐败现象,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了群众利益。

“公正的句号”:信访听证终结制度

农民崔老大向杨陵区纪委举报,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弟弟贪污、超生等问题。经区纪委调查核实,其所举报的情况并不属实,但崔老大仍不愿罢访。2013年7月19日,区纪委邀请区人大代表、司法人员和村里的老党员、群众代表作为公证评判人员,召开了信访听证会。听证会上,崔老大的弟弟对举报问题作出了解释,区纪委公布调查结果,公证评判人员发言。最终崔老大息诉罢访。

针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涉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久拖不决、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陕西省推出了由纪检监察机关信访部门牵头,组织信访当事人、相关部门和公众评判人员召开听证会,作出终结性处理的“信访听证终结制度”。这项制度有效地解决了信访中的缠访、重访和越级上访的问题,化解了基层矛盾。全省已召开听证会议827场次,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902件次,终结775件次。

“点将”: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

2008年4月6日,大巴山北侧腹地的镇坪县上竹乡松坪村一组村民袁某到乡政府反映问题,他按照大厅里的“点名接访公示牌”找到了乡纪委书记,不久袁某反映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针对基层群众信访渠道不畅、反映问题得不到解决,陕西省在全省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机关推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这项制度是实行全员办信办访的重要举措,促进了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畅通了群众信访渠道,密切了干群关系。群众自主选择接访领导已达61464人次,被点名领导包督办、包协调、包反馈信访问题62570件次,使基层信访办结率提高到91.5%。

“连心车”:民情直通车制度

2014年3月4日上午,一辆贴有“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字样的公务车抵达宁陕县新场镇新场村活动室前,工作人员向村民发放宣传单,接受村民举报和政策咨询。村民高兴地说:“以前有些啥事都不知道找谁,去哪里找?这下啥都明白了。”

针对重复访和越级访,为了使信访举报渠道更加畅通,方便群众,陕西省推出了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依托“民情直通车”巡回接访车,纪委门户网站的“民情直通车”栏目,乡镇“民情直通车”接访站等平台,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快速受理、查办群众信访举报问题。这项制度突出了信访举报工作职能、拓宽了案件线索渠道,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基层得到快速有效解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烘干机”:药品“三统一”制度

在一次陕西省基层医院机构药品统一采购开标大会上,经过工作人员在“药品集中采购解密公示”系统中输入密码,几千种药品的品名、规格、生产厂家及价格公开。然后从每个品规药品参与招标的4家药企中刷掉一家,其余中标的药企执行统一中标价格。一位参加开标大会的药企代表不无感触地说:“公开统一招标使所有药企同台竞争,消灭了人为干扰药价。”

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渠道复杂、同质不同价、质量难以监控、容易滋生腐败等突出问题,陕西省推出了药品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管理,面向全国公开网上招标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制度。这项制度犹如“烘干机”,把药品中的虚高水分烘干,从源头上遏制了医药回扣、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使群众用药费平均下降50.8%,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目前,这一制度已在全省各级医院全面推行,建立了2177个品种、规格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和17299个品种、规格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药价比国家零售指导价整体下降24.56%。

“服务超市”:基层便民服务制度

“我这个家电下乡补助可以报了吗?”安康市汉滨区张滩镇汪岭村的汪习彬迎着刚刚升起的太阳,急匆匆赶到镇便民服务中心,满头大汗地询问领取补助的事。

不一会儿工夫,他就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到了173元返还款。这是陕西近年来推行基层便民服务制度的缩影。

针对一些基层政府政策不公开、群众办事难、效率低的问题,在县、乡、村三级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和便民服务站,明确服务项目、公开办事流程,在政策落实、群众办事、信访投诉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基层便民服务制度”刹住了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免去了群众往返办理的辛劳,从源头上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起到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群众利益的作用。全省已建立市、县级便民服务大厅11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457个、村级便民服务站两万余个。

在便民服务中心,群众满意而归;在医院,群众对药品“三统一”赞不绝口;在信访听证会上,群众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一幅幅画面,正是反腐倡廉建设和民生问题紧密相连,从群众需要出发、落脚于服务群众的结果。■

「 链 接 」

药品“三统一”就是以省为单位,以政府为主导,对医疗机构药品实行全程的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管理。“统一采购”是首要环节,包括“统一采购范围、统一采购目录、统一采购方式”; “统一价格”是中心环节,包括“统一作价方法,统一销售价格”;“统一配送”是关键环节,包括“统一配送企业、统一配送费用,统一配送指标”。

篇2:创新机制让群众成为反腐千里眼

。。

让制度创新成为源头反腐的不竭动力

——济南二中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年”工作总结

山东省委、省政府2010年《关于在全省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年”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着力推进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具有本地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我校党委认真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着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行风建设,坚持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体系,综合运用各种预防措施,拓宽预防思路,规范预防活动,创新预防机制,注重预防实效,增强预防工作的前瞻性和实效性。

一、认真学习,完善反腐倡廉教育制度。

为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我校党委认真学习山东省委、省政府2010年《关于在全省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年”活动实施意见》、陈东生局长在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教育纪工委书记陈敏同志在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等,并向全体同志们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学校领导明确自身责任,一岗双责,带头廉洁自律,严格落实,确保活动扎实有效。

二、明确领导干部岗位职责,加强廉洁自律制度建设。认识是预防的关键,学习是认识的前提。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学习形式,确保学习取得成效。

一是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和讨论《济南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重温《济南二中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转变学校干部作风及勤政廉政规定》、陈局长在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通过学习,使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熟悉有关法律规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体制机制建设。

二是在党员和教职工队伍中组织学xxx省、市和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党风廉政法规,狠抓学习制度的落实,党委先后通过集中学习与分组学习、辅导学习与自主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采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听党课、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观看爱国影片、发放学习材料等形式进行党性、党风和党的宗旨教育,通过活动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现代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是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录像《廉政风云》等和预防职务犯罪警示图片展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认识普遍提高,为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专项治理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建章立制,规范各项工作。

针对目前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部位,学校党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校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评议、制度建设、校舍建设及大宗物品采购招投标活动,特别是针对校园工程建设、重大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工作等热点和敏感问题,做到了依法行政、廉洁自律、廉洁施教。

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我们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及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管理和师德教风建设的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和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学习教育制度,加强自律机制建设。结合形势,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党风廉政法规的学习和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真正能够学法、懂法、执法、守法,警钟长鸣,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构筑起坚固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

二是建立健全防范制度。学校规范了工作行为,严格办事程序和工作权限,增大工作透明度,依据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工作,重大事情集体商讨,继续实行管理的“阳光工程”,凡大到批量物资设备、单专项维修工程,小到几百元以上的物品的购置等各项工作,均实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坚持重大项目公开招标和群众、专家参与的制度,严格执行先招标后签定合同、先审计后结算的制度。继续执行开支报批单、购物申请单等制度,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完善监督体系。坚持实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公开校长办公会和行政办公会制度,请教研组长、教职工参加会议,增大管理的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形象,真正发挥广大教职工在办学中的主人翁作用,不断探索加大教职工的监督力度,保证学校各项管理信息畅通、公开,各项决议以《信息快报》的形式下发到各处、室、组,以增加工作透明度和群众监督的力度。学校管理的重大问题,重要决策,广大教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充分发挥校长公开信箱、校长电子信箱、举报电话的作用,通过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和建议,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四、实行党内监督制度、党务公开制度,以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党委通过召开“执政为民、廉洁高效”集中教育活动、“济南二中创先争优、争做敬业先锋活动”启动仪式、反腐倡廉党课等多种形式,要求每一位党员都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体现“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个党员都要带动一班人,每个党员都要干好一个面上的工作,每个党员都要坚持一个阵地”。

为了使党员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党风廉政、教育行风建设教育活动更具实效性,党委在开展了“德育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我的师生情》论文比赛、“我心目中的好教师”主题班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选、师德标兵报告会、撰写教育叙事、班主任素质大赛、新课改专家报告、教师论坛等活动的基础上,开展评选了“济南二中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济南二中优秀德育案例评比”、“济南二中优秀共 产党员、党支部、党务工作者”等活动,通过优秀党员、优秀教职工的事迹报告会,让他们的事迹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激励着广大党员在工作中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实施校务公开,通过举办学校开放日、家长咨询、招生咨询、教师公开课等活动,继续聘请校外监督员、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辅导员、共建单位来校指导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学生沟通;设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沟通联系,对学生进行跟踪教育;继续聘请学生担任校长助理,参与学校事务管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五、健全创新各项管理制度,确立了“抓稳定、抓规范、抓管理”的工作思路

先后出台了包括《济南二中校长职责》、《济南二中各处室组负责人职责》、《济南二中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济南二中教师在外兼课的暂行规定》、《济南二中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规定》、《济南二中奖惩条例》、《济南二中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条例》、《济南二中班主任工作及评价规定》在内的70多项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2010年1月,根据寄宿舍制学校的特点,学校通过教代会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再次修订,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特别是对中层以上干部考核更加科学规范,评价客观准确,激励措施完善,保障体系健全,形成有利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鼓励干事创业的有效机制。

干部队伍是学校执行力的关键,学校大胆进行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等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保障和落实了干部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健全竞争择优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总之,通过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年”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了他们敬业意识、服务意识和法纪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预防职务犯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我校各项工作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

六、关于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的建议和意见

1、明确廉政文化的内涵,规范校园教育内容。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

廉政文化有四个基本范畴:一是指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要求,作用于执政者的内心世界,形成廉洁从政的文化动力;二是指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三是指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 6 职业文化;四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社会境界在心理上的一种文化反映。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创立和发展了一系列廉政建设理论,赋予了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形成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它是在充分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廉政文化成果,深刻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反腐倡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是我们党执政实践的进步和提升,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的新发展、新探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包括国内外执政党加强廉政建设的成果,坚持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廉政文化建设,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坚持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在廉政建设领域的运用和发展。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方面集中而又具体的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个丰富、完备、充满活力的思想和知识体系,渗透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个领域,作用于党的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是引导全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意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它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廉政建 设方面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要求和服务方向的体现。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是务实、为民、清廉。务实,就是要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执政党廉洁从政的规律,坚持立党为公,开拓进取,勤奋工作,务求工作实效。为民,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清廉,就是要保持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廉洁奉公,廉洁从政。这一价值观,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和服务方向。

廉政文化进校园应该符合廉政文化的内涵,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2、转变教育思想,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程。

在新课程体系框架下,应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广播、宣传栏、横幅、校园网和校报等宣传载体,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程,及时宣传工作典型经验、作法、取得的成效及先进人物和事迹,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3、使廉政文化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

依托校园文化、社团文化等各种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四进”活动——做好“廉政文化”进处室组、“廉政书籍”进校园、“廉政文化”进班级、“廉政文化”进社团等活动,使清正廉洁、构建和谐校园的崇高理念变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

4、与学校教育教学及和各项管理工作紧密相联。

一是与党员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二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三是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全体干部、教职工、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四是与校园阳光工程相结合。通过“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创造学校内部廉洁、清明、和谐、守法的氛围。

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

篇3:创新机制让群众成为反腐千里眼

一、创新教育方法, 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 、在教育内容上着眼一个“实”字, 丰富内容、注重实效。

从廉政教育的内容来讲。一方面, 要针对反腐倡廉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准确把握党员干部思想脉搏, 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和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 既要面向未来讲通“大道理”, 又要立足现实讲透“小道理”。另一方面, 反腐倡廉教育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全面教育, 应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体系和内容, 吸收包括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使之有机结合, 形成现代化的党风廉政教育观念。

1、以廉政文化为载体,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 并通过领导讲党课和讲廉政课等活动对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使干部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2、以权力观教育为重点, 强化警示教育。

通过组织干部集体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拒腐防变每月一课》、《老实做人干净做事》等电教片, 并组织召开党员干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廉政教育大会等, 结合项目实际事例, 深入剖析, 增强自律意识和抵御腐蚀的能力。在加强警示教育的同时, 开展正面典型教育, 对干部进行正面引导, 督促干部勤政廉政。

3、以“廉政教育月”为契机, 强化主题教育。

以“弘扬廉洁文化, 共建和谐企业”为主题, 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活动。开展别具特色的廉政教育活动, 召开专题座谈会, 开展廉政知识竞赛, 举办廉政知识图片展和“廉政教育”学习专栏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廉政教育活动教育干部, 树立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4、以“三个贴近”为目标, 强化廉政日常教育。

一是贴近生产。经常利用企业召开生产会议的时机, 开展廉政教育谈心活动。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干部, 不断强化干部的奉献意识、服务意识。二是贴近员工。主动倾听一般人员呼声, 及时解决他们所思所忧所盼。通过组织召开女工座谈会、新员工座谈会、大中专毕业生座谈会等形式, 广泛征集各方面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改进工作, 争取支持。三是贴近生活。开展了廉政教育进耳入心入脑活动, 加大对企业所有中层以上干部管控, 时刻警示干部调整心态、知足常乐, 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

(二) 、在教育对象上紧扣一个“细”字, 因人而异、分类施教。

把教育对象分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等中层管理人员、管钱管物管人重要岗位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普通职工党员四个层次,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一是对项目领导班子成员, 侧重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廉洁勤政意识, 引导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地位观, 做到科学决策, 有效管理, 廉洁从业。二是对中层管理人员, 侧重教育其正确看待权力、地位和个人得失, 做到依章办事, 清白做事。三是对管人、管钱、管物等重要岗位人员, 侧重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教育, 确保廉洁从业、依规办事。四是对一般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党员, 侧重先进性教育, 做到模范带头, 遵纪守法, 爱岗敬业。把中层以上干部及人、财、物重要岗位人员列为重点, 提高廉洁勤政意识。同时, 实施党员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联系点制度, 推行总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分部廉政教育开展情况, 收到较好效果。

(三) 、在教育方式上突出一个“活”字, 不限形式、主题多样。

为提高反腐倡廉教育效果, 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 我们形式灵活、主题多样, 注意寓教于乐, 注重发挥四个方面的引导作用, 即常规教育提高一批, 示范教育激励一批, 警示教育约束一批;主题教育带动一批。

1、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常规教育, 形成以党员职工自我学习教育为主, 集中学习教育为辅, 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的日常教育机制。

主要的学习活动有:组织参加网上党校的专题学习、开展党风廉政知识有奖竞赛、举行廉政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征文等, 引导党员职工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认识。

2、加强示范教育, 增强引导性、激励性。

通过表彰宣传“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中层干部”、“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事迹, 树立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艰苦奋斗、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从正面加大反腐倡廉教育的力度, 让广大干部职工喜欢听、听得进、想得通, 增强教育“活”力。

3、深化警示教育, 增强警示性。

运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具有形象、生动、具体、实在的特点, 对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适时地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 听取电教片中违纪干部的现身说法、组织参观反腐倡廉图片展等, 时刻提请党员领导干部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通过对以往案例的深入分析, 查找思想源头, 达到教育干部的目的。

4、根据不同的群体对象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 增强教育活动的现实性。

在企业领导班子中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争当“五个方面带头人”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当“四优”共产党员活动、做好“五个代表”;在青年团员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各基层单位争创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党支部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 工会争创先进基层工会和先进职工之家, 团支部争创五四红旗团支部、青年文明号等活动。

5、把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内容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去。

如读一套廉政书籍、组织一次廉洁从政知识测试、树立一批廉政勤政典型、观看一组反腐倡廉电教片等。通过举行文艺晚会、知识竞赛、文体比赛等活动, 寓教于乐, 倡导先进文化, 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崇尚廉洁的文化氛围。

(四) 、在教育载体上力求一个“新”字, 载体全方位, 宣传大格局。

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栏和短信平台等多种载体开展党风廉政教育, 做到教育上网络、上舞台、上报纸,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同时, 在企业各类会议上通报省、市反腐倡廉工作安排部署、最新动态情况, 形成宣传大格局, 发挥整体综合效应, 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推动企业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二、修订完善制度, 构建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

要把反腐倡廉教育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巩固下去, 就必须构建长效机制。就要把在反腐倡廉教育中取得的成功做法和行之有效的经验, 转化为经常之举, 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执行下去, 并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 使其具有时代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

(一) 、建立长效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教育机制。

目前, 广大党员干部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比较欠缺: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的学习;二是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三是社会、经济、政治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党员只有不断学习、提高, 才能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发展需要。因此, 各级党组织要把对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建立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考核制度;建立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 组织广大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

(二) 、建立健全民主评议干部和整改提高的长效机制。

在反腐倡廉教育活动中, 通过开展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民主评议, 召开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开展坦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单位的民主气氛浓厚了, 干群关系拉近了, 同志之间的关系融洽了, 党员的模范作用突出了, 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因此, 建立长效的民主评议和整改提高的机制十分重要。与此同时, 对评议结果要及时公布, 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三) 、建立健全党内组织生活长效机制。

在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中, 各级党组织要按要求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 通过党员之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暴露缺点, 改进作风, 给每一名党员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因此, 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 在机制上进一步明确会议议题, 规范会议程序, 提高会议质量, 丰富会议内容, 改进会议方式, 将会从根本上确保生活会质量和效果。

(四) 、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和监督制约长效机制。

篇4:创新机制:让群众成为反腐千里眼

“电子眼”: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

秦岭南麓的紫阳县焕古镇刘家河村在实施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拨付资金长期未到位,群众疑虑很大,怀疑钱款被村干部挪用,要求对工程账务进行公开。村监委会对村上的账务进行了清查并向群众公开,大家的疑虑消除了,干群间的信任增强了。

针对村级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村级干部监督不力的问题,陕西省创造性地推出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该项制度规定,村民监督委员会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日常村务公开进行监督,对村民委员会决策进行监督,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村干部廉洁情况进行监督。通过监督措施,有效遏制“村官”腐败现象,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了群众利益。

“公正的句号”:信访听证终结制度

农民崔老大向杨陵区纪委举报,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弟弟贪污、超生等问题。经区纪委调查核实,其所举报的情况并不属实,但崔老大仍不愿罢访。2013年7月19日,区纪委邀请区人大代表、司法人员和村里的老党员、群众代表作为公证评判人员,召开了信访听证会。听证会上,崔老大的弟弟对举报问题作出了解释,区纪委公布调查结果,公证评判人员发言。最终崔老大息诉罢访。

针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涉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久拖不决、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陕西省推出了由纪检监察机关信访部门牵头,组织信访当事人、相关部门和公众评判人员召开听证会,作出终结性处理的“信访听证终结制度”。这项制度有效地解决了信访中的缠访、重访和越级上访的问题,化解了基层矛盾。全省已召开听证会议827场次,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902件次,终结775件次。

“点将”: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

2008年4月6日,大巴山北侧腹地的镇坪县上竹乡松坪村一组村民袁某到乡政府反映问题,他按照大厅里的“点名接访公示牌”找到了乡纪委书记,不久袁某反映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针对基层群众信访渠道不畅、反映问题得不到解决,陕西省在全省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机关推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这项制度是实行全员办信办访的重要举措,促进了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畅通了群众信访渠道,密切了干群关系。群众自主选择接访领导已达61464人次,被点名领导包督办、包协调、包反馈信访问题62570件次,使基层信访办结率提高到91.5%。

“连心车”:民情直通车制度

2014年3月4日上午,一辆贴有“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字样的公务车抵达宁陕县新场镇新场村活动室前,工作人员向村民发放宣传单,接受村民举报和政策咨询。村民高兴地说:“以前有些啥事都不知道找谁,去哪里找?这下啥都明白了。”

针对重复访和越级访,为了使信访举报渠道更加畅通,方便群众,陕西省推出了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依托“民情直通车”巡回接访车,纪委门户网站的“民情直通车”栏目,乡镇“民情直通车”接访站等平台,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快速受理、查办群众信访举报问题。这项制度突出了信访举报工作职能、拓宽了案件线索渠道,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基层得到快速有效解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烘干机”:药品“三统一”制度

在一次陕西省基层医院机构药品统一采购开标大会上,经过工作人员在“药品集中采购解密公示”系统中输入密码,几千种药品的品名、规格、生产厂家及价格公开。然后从每个品规药品参与招标的4家药企中刷掉一家,其余中标的药企执行统一中标价格。一位参加开标大会的药企代表不无感触地说:“公开统一招标使所有药企同台竞争,消灭了人为干扰药价。”

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渠道复杂、同质不同价、质量难以监控、容易滋生腐败等突出问题,陕西省推出了药品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管理,面向全国公开网上招标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制度。这项制度犹如“烘干机”,把药品中的虚高水分烘干,从源头上遏制了医药回扣、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使群众用药费平均下降50.8%,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目前,这一制度已在全省各级医院全面推行,建立了2177个品种、规格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和17299个品种、规格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药价比国家零售指导价整体下降24.56%。

“服务超市”:基层便民服务制度

“我这个家电下乡补助可以报了吗?”安康市汉滨区张滩镇汪岭村的汪习彬迎着刚刚升起的太阳,急匆匆赶到镇便民服务中心,满头大汗地询问领取补助的事。

不一会儿工夫,他就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到了173元返还款。这是陕西近年来推行基层便民服务制度的缩影。

针对一些基层政府政策不公开、群众办事难、效率低的问题,在县、乡、村三级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和便民服务站,明确服务项目、公开办事流程,在政策落实、群众办事、信访投诉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基层便民服务制度”刹住了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免去了群众往返办理的辛劳,从源头上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起到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群众利益的作用。全省已建立市、县级便民服务大厅11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457个、村级便民服务站两万余个。

在便民服务中心,群众满意而归;在医院,群众对药品“三统一”赞不绝口;在信访听证会上,群众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一幅幅画面,正是反腐倡廉建设和民生问题紧密相连,从群众需要出发、落脚于服务群众的结果。■

「 链 接 」

药品“三统一”就是以省为单位,以政府为主导,对医疗机构药品实行全程的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管理。“统一采购”是首要环节,包括“统一采购范围、统一采购目录、统一采购方式”; “统一价格”是中心环节,包括“统一作价方法,统一销售价格”;“统一配送”是关键环节,包括“统一配送企业、统一配送费用,统一配送指标”。

篇5:创新机制让群众成为反腐千里眼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司法制度,其对于深化司法改革,促进司法民主,加强司法监督,保障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中,该制度一再遭遇挫折,在有些地方甚至已是形同虚设,其优越性亦是远未得到发挥。学者田成友此文在介绍人民陪审员制度历史的基础上,详尽分析其优越性和人民陪审员在司法活动中发挥的“十大员”作用,指出了云南省目前人民陪审员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对充分发挥此一制度的优越性提出个人见解,让人在深思中受益匪浅。

2012年,云南法院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强化人民陪审员功能,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源于民主革命時期根据地的工农民主政权,当时规定裁判案件以裁判员为主审,另由工会、农会推选的两名陪审员一起组成法庭,这种通过吸收普通民众参与法院审判活动的陪审模式或制度,是我国实践司法民主的心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陪审员制度得到沿用和发展,在《人民法院组织法》及三大诉讼法中都做出了适用陪审员制度的规定。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发展和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并为建立新型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实践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

从学理上说,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三大优势:

第一,政治优势。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依法享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司法事务是国家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活动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司法的民主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民主的裁决结果、公开的审判程序及广泛的参与。以给“普通公民司法参与权”为核心而设计的人民陪审制,通过邀请群众参与司法权,表达对司法的愿望与要求,既有利于实现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又有利于司法工作更好地体现群众路线,更好地反映民意,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第二,社会优势。人民陪审员大多在群众中间享有较高威望,他们参与审判,有助于增强案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信任度,使得当事人对法院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形成确信,人民陪审员来自人民群众,他们参与审判,注重从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对案件进行分析、判断,与法官形成思维互补,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确保裁判公正,人民陪审员通过直接参与审判活动,亲身经历相关诉讼程序,了解证据采纳规则、案件审理裁判全过程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不仅可以学到许多法律知识,而且还可以将获取的法律知识传播给更广泛的人们,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法院工作的真实情况,消除社会上对法院审判案件中的猜疑和误解,对全社会起到普法宣传的教育作用。

第三,法律优势。人民陪审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司法资源的紧张状况,缓解了法庭人少案多的矛盾,提高司法效率。司法资源有限,而民力无穷。一味的靠增加编制,增加人员,并不能完全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只有充分发动群众,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法院多增加人民陪审员,就相当于多增加了法院的编制,使法院的审判、执行力量空前壮大起来。此外,职业法官往往有着特定的法律知识背景,对案件的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多是站在“法律人”的角度判断,而人民陪审员来自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群体,有着极为丰富多面的人生知识与社会背景,更接近于普通大众,更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喜怒哀乐,对社会良知与道德的理解与把握更深、更全面。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工作,不仅弥补审判力量的不足,而且借助其专业优势,有利于提高审判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人民陪审员所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独特的社会经验、优秀的人格品质,可以与法官形成互补,与法官集思广益,有利于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减少错案率与重审率,有利于弥补法官因缺少阅历而在办案中表现出的不足。如果说法官主要是从其“合法性”方面去断案的,那么人民陪审员更多的是考虑其“合情合理性”。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司法审判更具人性化。

总之,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实现司法民主化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是人民法院工作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重要作用,将使人民法院安上千里眼,顺风耳,使人民法院更能充分的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如此说来,人民陪审员不仅只是陪审的任务,其他功能也应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这些功能主要体现在“十大员”的作用上:

一、裁判员。按照法律规定,人民陪审员享有和审判员同等的审判权力。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既是司法民主的体现,也是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

二、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具有熟悉当地情况、熟悉双方当事人情况、熟悉案件来龙去脉、熟悉当地风俗习惯的优势,作为具备一般常识的普通人参与司法,不仅能够见证司法,监督裁判过程、审视裁判结果,还能够协助司法,通过运用自身专业、经验及身份等优势帮助法院进行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尤其是一些具有敏感性、群体性特征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请人民陪审员参与现场调解、实地调查等工作,有利于提升工作效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

三、送达员。我国国土面积巨大,山高纵横,路况不好。送达法律文书是全国基层法院非常头疼的问题。由于路远的原因,有些当事人不配合,有的当事人故意躲藏,致使有的法律文书迟迟不能及时送达。拓展人民陪审员的功能,可以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距离近,情况熟的特点,将法律文书邮寄给人民陪审员,由人民陪审员直接送到被送达人家中。这不仅节约司法资源,节约办案成本,而且缩短了送达时间,提高司法效率。

四、信息员。人民陪审员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对于案件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件的来龙去脉,当地老百姓对于该案的处理意见,案件判决结果可能在当地造成的影响,人民陪审员最为清楚。同时,人民陪审员在参与审理案件时,邀请当地基层组织代表、左邻右舍参与旁听,广泛征求他们对于案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掌握这些信息,能真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对于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有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案件,人民陪审员在第一时间向人民法院报告,能使人民法院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把案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宣传员。人民法院不仅仅单纯地审理案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理案件教育人民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人民陪审员来自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通过参与调解、审判、执行,通过自己亲身审理的案件向周围的人民群众宣传法律,取得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六、监督员。人民陪审员通过全程参加审判活动,可以对具体案件进行监督,防止法官违法违纪,确保公正司法。对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申诉、控告,增强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七、联络员。人民陪审员身处群众之中,是基层人民法院、派出法庭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可以使人民法院与群众之间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使人民法院在法制宣传、法制教育和法律建议方面更为方便。

八、协调员。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协调,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也是利用人民群众教育人民群众、利用人民群众管理人民群众的重要方式。

九、执行员。吸收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的执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执行难问题。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人民陪审员的影响力来协助执行;二是可以准确掌握被执行人财产及经济状况,为执行提供准确的情报信息;三是可以通过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了解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难处,消除被执行人以及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误解,争取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十、调研员。人民陪审员来自于人民群众,最了解人民群众对于司法工作的需求,对于如何做好司法工作也最具有发言权。人民法院可以与人民陪审员一道,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工作,如何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进行调研,从而使法院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从实际情况看,人民陪审员的“十大员”作用还没有真正用足用够用好,广大老百姓对人民陪审员制度还不太了解,社会认知率不高,当事人也不知道如何运用好这项制度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近期,云南高院就对部分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工作开展调研。调研发现,目前人民陪审员工作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功能重视不够。多数法院将人民陪审工作主要作为缓解审判力量不足的方法,对人民陪审员的功能、意义缺乏充分的、全面的认识,或者将人民陪审员作为合议庭的普通成员对待,或者把人民陪审员当成小工使用,对人民陪审员缺乏应有的尊重。

二是选任结构不合理。在调研的3个基层法院52名人民陪审员中,来源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比例占77%,来源于农村的仅有9人,占17.3%。农民身份的人民陪审员所占比例较少,这与基层法院大量刑事、民事案件源于农村的比例不协调。

三是随机抽取难落实。人民陪审员分散在不同单位,居住在不同的地域,很难集中起来进行随机抽取。实践中,一般是采取提前与人民陪审员预约,但即便是提前预约,有的陪审员临近开庭提出不能陪审的情况都时有发生,因此,“随机抽取”的要求难以操作。

四是陪审情况不甚理想。部分人民陪审员重名不重实,从未参加过陪审,如师宗县20%的人民陪审员从未参加过陪审。未参加过陪审的人民陪审员多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同时,部分人民陪审员因法律素养不足,对自己缺乏自信,不会、不敢、不愿发表意见,只重视“陪”,忽视“审”和“判”。在庭审中被动、消极,不敢表态、随意表态或者盲目跟从法官审判人员的意志和决断,陪审最终变成了“陪而不审、不审不判”。

全省17个中院仅有6个中院设立人民陪审员办公室,有64.7%的中院无专门机构;131个基层法院仅有35个基层法院设立人民陪审员办公室,有73.8%的基层法院无专门机构。部分法院配备名誉上的专职人员,但身兼多职,部分法院既无机构也无专职人员,人民陪审员管理难以到位。

六是经费保障不平衡。人民法院财政管理按属地原则办理,各级、各地的财政状况悬殊较大,导致同级的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难平衡。

做好新时期的人民陪审员工作,让人民陪审员真正成为法院的千里眼,顺风耳,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切实提高对人民陪审员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深刻认识。从思想上改变那种轻视人民陪审员,以为人民陪审员可有可无的思想。法官要改变“凑数”观念,尊重人民陪审员的权力,积极为人民陪审员履职创造便利;人民陪审员也要增强陪审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对人民负责、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热情参与,依法履行陪审职责。

二、虚心向人民陪审员学习。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法官,固然在法律上多懂了一些,但人民陪审员具有人民陪审员的优势。他们的专业知识、生活阅历丰富,熟悉当地社情民意,熟悉当地风俗习惯,同样值得法官学习。

三、在选任时要注意考虑陪审员实际参审的可能性,强调陪审员实际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强调陪审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亲和力、感染力,适当减少陪审员中领导干部的人数,增加普通公众、离退休人员、专业领域人员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选任比例。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陪审員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加大指导力度。

四、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人民陪审员,切实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积极探索人民陪审员的工作模式,将人民陪审员参加法院工作的范围扩大到诉前调解、审判、执行、鉴定、拍卖等环节,完善专职参审、特邀参审机制,不断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审判各个环节的重要作用,对某些特定案件类型可在深人调研基础上授权由人民陪审员独立化解,也应积极邀请陪审员参加执行职务之外的活动,如案件评查、执法检查、评优评先等,对法院重大改革事项、工作措施也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吸纳他们的智慧,同时也让他们更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法院、了解法官,促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

上一篇:的关于描写说话的好词好句及诗句下一篇:北山湾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