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集聚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创新机制集聚范文

地方农业科技革新人才集聚机制探讨论文

一、概念的界定及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现状全省有省级、市(地区)级农业科研机构111个,从事农业科技活动的科研人员2800余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约占50个百分点,大中专约占40个百分点。此外辽宁省有从事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校三所,农业中专学校6所以及省市县三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农业科技创新及培养了农业科技人才做出了贡献。总体来说,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情况显现出数量偏低,高学历人员所占比重过小,大中专学历所占比例较大的现象。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科技投入、教育投入匮乏等原因导致的农业科技工作人员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优秀人才流失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近年辽宁省落实中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部署,把农业科技工作纳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着力推进以公共财政为投入主体、农业科研院所和

二、影响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因素

(一)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是决定人才集聚的最重要的因素。首先,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其活跃的经济发展动力,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为人才发展提供更适宜的环境和发展前景。其次,一个地区的经济向前迈进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集聚的过程一般会伴随着人才的集聚。由于产业集聚而会产生更多的工作机会,吸引大批的科技创新人员充实到新兴产业当中,进而实现人才集聚。再次,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相应地,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往往会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会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向本地区集聚。

(二)政策制度因素

制度也是一种生产力。不同制度安排下的经济绩效是不一样的。有效的制度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不利的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在人才集聚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政策制度得力,科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政策制度僵化陈旧,将会成为人才向本地区集聚的重重阻碍。一个地区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或是激励科技创新的人才激励政策,或是鼓励人才流动的人事管理制度等等,都将对科技人才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作用。

(三)个人发展前景因素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必定要考虑自身利益与发展前景等因素。当这些因素达到自身的心理预期的时候,就会做出流动的选择。所以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个人成长前景也是影响人才集聚的因素。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足够合适的条件以吸引人才的集聚。

1、个人的收入前景

经济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已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在选择时候,必定要考虑未来的经济收入。一般情况下,只有当经济收入会增加,物质生活条件会改善的时候,才会诱使人才做出流动的选择。科技创新人才的个人收入前景是人才集聚最原始的动力,也是决定人才集聚的最基本条件。

2、个人的福利保障

福利待遇是单位在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之外给予员工的报酬,也是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在一个单位,就会享受到本单位给予员工的各种资源和保障,一个良好的福利待遇体制能够增加员工对单位的依恋情感,从而增加单位对人员的凝聚力。选择一个单位,就代表拥有了单位所提供的福利保障,离开一个单位,就失去了这部分福利与保障。所以,福利待遇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的机会成本,也是科技创新人才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3、个人价值的实现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于科技创新人才来说,其拥有高水平的知识、素质及能力,会更希望可以施展自身的才华,做出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个人价值的需求可能反而会比收入或福利待遇更加重要。甚至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物质待遇层次的需求。科技管理部门应更加重视给予科技创新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为他们创造科研创新平台,帮助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实现其作为科研创新人才的价值,从而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人文环境因素

每个地区都有一定的地区人文特色,包括科技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民俗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导向等等。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该地区的人文环境因素是否契合人才自身的文化品味与价值取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科技创新人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对文化环境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因此,文化设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教育发达、具有良好人文环境的地区更容易受科技创新人才的青睐。

三、促进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对策

(一)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在市场中流动,人才的集聚活动固然受市场的调节作用。但仅仅依赖市场的调节作用,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动力以吸引人才向本地区集聚。地方政府由于其管理地位及职能,在教育投入、科研投资、政策制定等各方面的权力,使得政府部门有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本地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地方政府应在人才集聚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服务,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服务,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在本地区的集聚创造有利条件。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是吸引人才集聚的重要因素。辽宁省是农业大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辽宁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一五”期间是辽宁省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2、5%。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00多元。表明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较高的。但是当前辽宁省的农业生产仍以大农业种植业为主,牧、副、渔业发展相对不足,农业经营大多数仍是粗放型经营,农业产业结构仍有较大的升级空间。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机会,将会需要大批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充实到新兴产业当中,必然会带来人才的集聚。而人才的集聚也必然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三)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内部发展环境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在庞大的人才市场中,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为人才提供有利的空间,将人才吸纳到我省。人事管理部门尤其需要做好人才引进的工作,建立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相联系的信息渠道,为人才与单位之间建立好桥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效益,展示我省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政府部门要广开纳贤之路,发掘和大胆使用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网罗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科技人才,为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此外,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人才的效用。政府部门应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创造适合的发展空间和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提拱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完善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有序的竞争环境。

(四)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培养、锻炼才能打造而成。政府部门应为人才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科研平台,促成重大项目的合作,加速造就一批战略性研究专家、学科带头人和科技推广骨干。加强青年创新人才的培训,提升科技人才的素质。对于县乡级学历稍低的农业科技人才,要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在职教育、学习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及技术水平,最大化发挥其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不能仅仅依赖引进,自主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也是作为农业大省需长远考虑的任务。因此,政府部门应通过加强对我省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农村地区师资素质、转变农村教育观念等,提升农民运用科学技术的意识,打造重科学重知识的文化氛围,培养优秀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服务。

第二篇:大力集聚创新型人才 支撑海洋科学城建设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舟山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作者:朱信标

建设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这是我市作出的一项极富战略眼光的重大决策,对加快舟山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舟山经济新一轮的腾飞,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独具特色的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将崛起。然而,支撑海洋科学城建设赖以实现和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因此,大力集聚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应成为引领海洋科学城建设的重中之重。从科学城建设思考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去认识和理解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进一步创造性地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撑海洋科学城建设。

一、大力优化聚才环境,积极引导创新型人才面向科学城创新创业

大力集聚创新型人才队伍,新形势下,需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集聚在科学城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环境,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到科学城工作;二是如何解决科学城内各类经济组织愿意投入人才开发和人才愿意并有能力自我开发的问题,即如何促进两个主体自我开发并投入机制形成的问题。因此,要大力实施科学城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促进各类人才向科学城集聚。为此,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正确认识并处理好集聚创新型人才中的三大关系,重新审视并不断破解影响和制约创新型人才集聚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首先,要处理好人才工作与人事工作的关系。人才竞争和人才创新的不断涌现,取决于良好的体制和制度创新。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本能,要由与创新相关的制度和体制来催生和保障,创新活力不足,往往是制度没能有效引导创新主体投入到创新之中,可见,集聚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是人才工作,更是触及体制性问题的人事制度的变革。结合科学城建设的阶段性任务,要通过人事制度的创新来引领创新型人才建设,当前重点要解决好体制性方面的二个关键点:一是要着力引导人才由体制内向体制外流动。我市大量人才分布在机关事业单位,因此要迅速促进人才面向企业创新创业,大胆探索并实施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之间的流动机制,使人才在企业、事业、机关各个职位上的流通渠道畅通,彻底解脱束搏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业的体制性障碍。二是加大科技教育现有运行体制改革。现有体制导致了人才培养、科研、产品开发和生产系统彼此隔离,这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一体化区域创新系统形成了矛盾。因此,迫切需要理顺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以企业为核心,各环节主体紧密联系的创新体制,使科技更好地面向市场,提供充足的人才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

其次,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资源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其流动所遵循的规律是流向使其价值状态增高的方向。但我市目前人才却是大量向机关事业单位的强力倒流,企业实际拥有人才总量不到50%(发达国家或地区拥有70%以上),人才在企业和非生产主体单位的配置严重失衡,从中反映出我市市场机制还很不成熟。因此,要把创新型人才合理引导并配置到科学城中的经济组织中去,政府除了相关政策性导向外,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健全市场、

促进人才流动的市价、信息、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的完善上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和措施,以市场机制驱动并集聚创新型人才,增强市场对科学城经济组织和创新型人才的有力激励,提高人才对创新活动的预期。同时,要充分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宏观政策杠杆,研究并制定科学城人才开发投入的税收减免或返还的倾斜性政策,引导和鼓励科学城各类经济组织加大对创新型人才集聚投入。一方面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在科学城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机制,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到科学城进行高水平的研发;另一方面使科学城经济组织有强烈意愿开发创新型人才,从而增强各类经济组织中创新型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第三,要处理好培养少数领军人才与整体性人才队伍开发的关系。在支撑科学城建设过程中,重点是面向科学城海洋经济自主创新研发路径中的人才智力的支持,从中,需要一大批拥有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和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长期以来,我们重视了对少数重点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资金、项目等科研资源,荣誉、奖励等激励措施更多地向少数重点人才倾斜。实践证明,领军人才的形成不是推荐选拔的结果,而是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由竞争产生的激励和引领的结果。可见,要全面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创新水平,关键在于经济组织和人才两个主体的自我开发机制。因此,要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相应增加人才的收入,建立有力调控人才工资福利水平随经济发展同步快速增长的机制,使人才愿意并有能力进行自我开发,从而加速人才资本的积累,促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努力优化聚才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成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集聚创新型人才队伍的体制。在新形势下谋求创新型人才的集聚,要突出“引”才,进一步完善引才的“绿色通道”,不断创新引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科学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引进和储备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高端人才,重点是两院院士、高级专家、留学归国人员、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与此同时,要善于“借”智,大力借用国内外专家智力为我所用,以支持科学城建设和海洋经济的技术进步,着力提升现有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水平。实践证明,从外地引“才”借“智”是科学城快速集聚创新型人才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培养现有人才创新能力的机制。要依托国家和省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学科、国际学术交流,积极推进创新型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建立健全一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坚持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全面关注和充分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各种合理需求,使创新型人才既能在生活待遇、研究经费、设备条件、学术交流等方面获得妥善安排;又能在精神上获得应有的荣誉和尊重。同时,要进一步消除市内或体制内人才流动中的障碍。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引导和实现人才社会所有,打破人才身份、户籍、行政区域等限制,推动现有人才队伍进入市场,以最效益的方法迅速促进和形成人才流动,进而带动知识流、思维流,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和团队的快速生长和集成。三是要进一步创新人才队伍的分配激励办法。伴随着我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决不是人们收入水平的零增长,相反,要在现有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完善科学城经济组织的工资分配制度,发布企业创新型人才收入指导性价位,将部分创新型人才的收入与实际贡献直接挂钩,鼓励他们以知识、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投资创业,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同时,要以劳动价

值理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为指导,建立市场化企业人才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实现人才岗位工资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总体报酬与实际业绩挂钩的市场化分配体系。进一步健全研究制定创新型人才成果奖励办法等,从而,迅速促成科学城现有人才队伍的创新热情和成就事业的激情,强烈吸引各类人才向科学城集聚。

三、着力优化聚才办法,积极创建有利于集聚创新型人才的载体和平台

一是积极创建集聚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以科学城建设和发展为主线,既要有海洋经济高新技术开发区、港航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园区;也要具有一定规模的海洋经济产业的骨干集团企业、海洋经济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生产型单位;还要有以行业为依托的具有科技创新的中小配套企业,既要有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又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从科学城主打海洋经济的要求出发,既要以海洋经济应用技术创新基地、培训基地、试验基地,还要有海洋经济支柱产业的总部集聚,更要有能迅速促成各类经济组织生成发展的独立中介组织。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院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加强海洋学院和海运学院的科研、教学和培训,积极与国内外名牌大学、科研院所合作,以扩大高层次海洋经济创新型人才、智力的集聚和吸纳。还应建设海洋经济高新技术人才智力创新创业园区,完善设施,加强配套服务和投入,努力促进有利于海洋经济创新型人才集聚的相对优势。加快扶持和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的港航产业、临港工业、船舶工业、海洋运输业等企业,以产业和海洋经济优势集聚创新型人才,并积极争取部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乃至海内外上市,以扩大影响。

二是努力营造集聚创新型人才的工作平台。针对科学城建设和海洋经济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需要,通过重点扶助、跟踪重大项目等平台,培育扶持一批科研创新团队;造就培养一批具有自主创新和研发成果的杰出工程师、高级技师。同时,在科学城相关单位设立一批舟山市“创新研发工作站”,并经常性开展课题论证、技术创新、项目交流等活动,加快集聚创新型人才智力,市人才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经费支持,以带动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在此基础上,在科学城选择部分经济组织开展“创新型人才集聚特区”试点工作,开展以海洋经济为重点的创新型人才小高地建设,用2年时间,基本建成“船舶工业、港航物流、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现代服务业”等若干个海洋经济创新型人才集聚小高地,支撑科学城建设和发展。

2010-9-26

第三篇: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指导服务

确保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百色市粮作站

(2005年6月24日)

玉米是百色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市常年播种面积190万亩左右,占全广西玉米面积的24%左右,是广西玉米主要产区之一。2004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190.08万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9.89%,产量39.76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36.69%,平均亩产209.2公斤。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加大力度,着重狠抓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特别是加强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推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面积12.22万亩,完成上半年计划任务的122.2%,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全年计划任务的61.1%;全市共建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样板148个片(点),面积3.598万亩,其中在靖西县新圩乡新荣村建立的区、市、县、乡四级联办,连片2000亩的高标准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预期目标为年亩产玉米900公斤以上,每亩节支增收120元以上;该示范基地玉米普遍生长发育正常,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示范效果良好,工作成效很大,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是抓好以下五个结合:

一、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突破传统农业思维定势,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央、自治区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百色市农业局党组研究决定,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市农业系统中组织开展‚农业项目联创活动‛,提出了‚农业局抓大亮点,联系大项目;各科、站抓小亮点,联系小项目;党员联系农村中心示范户‛的要求,并将其列入各单位年终考核内容,制订相应的实施意见和有关考核奖励办法,这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大家纷纷结合业务工作的开展,深入乡、村,以实施项目为载体,积极创建各类农业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样板。市、县农业局和农技推广部门都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开展‚农业项目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行动切实抓紧抓好。

二、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

一是调‚优‛品种。我们按照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的要求,坚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采用优质高产、市场适销、高效增收的玉米品种,提高示范基地良种覆盖率。示范基地主要推广近年来深受农民群众喜爱和市场畅销的‚正大619‛优质高产玉米良种,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引进一些后备品种在示范基地进行试种对比展示,以便进一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更优良的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使我市的玉米生产强项更强、优势更优、亮点更亮、效益更好、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调‚强‛产业。即以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来促进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实践证明,推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减少了耕地犁耙费用,节本增收效果显著;2004年全市推广面积11.38万亩,平均亩产达358.49公斤,平均每亩节支增收84.17元。可见,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是大幅度减少玉米生产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商品市场竞争能力和效益的有效措施。靖西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而玉米又是该县粮食生产的优势主导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靖西县又是百色市玉米生产第一大县,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首位;2004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41.45万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0.0%,产量9.87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7.79%,平均亩产238.2公斤。今年,我们始终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促进靖西县玉米这一优势产业做强做大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是调‚活‛模式。即调整优化生产模式,为示范基地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在原来单一的‚玉米—玉米‛种植模式上创新发展‚玉米—玉米+秋种南瓜‛、‚玉米+鸡‛生态种养等新的生产模式,从而增加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三、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宣传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相结合

我们始终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向农民群众直观宣传农业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一个展示平台和窗口,着

重狠抓玉米免耕各项综合配套增产增效增收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了示范效果。一是推广玉米‚正大619‛、密本南瓜等优质高产良种。二是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三是推广间套种技术。四是选用优质高效‚农泰‛、农民乐747等除草剂灭除杂草。五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早玉米3月中旬播种,晚玉米7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套种南瓜;种植密度玉米‚正大619‛每亩3500株,秋种南瓜每亩600株。六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重施攻苞肥。施肥N:P2O5:K2O=1:0.5:0.8;在大喇叭口期每亩施攻苞肥碳铵25公斤或尿素15公斤。七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

四、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零距离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相结合

各级农业部门都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本部门服务‚三农‛、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的重要手段,对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并积极努力为示范基地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一是市、县农业局都成立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种子公司等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全力抓的良好工作氛围,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优先安排和倾斜照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层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竖立标牌明示,实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各级

农业部门领导经常到示范基地检查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了示范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二是广泛宣传,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科技下乡活动、科技赶集活动、有线广播电视、科技宣传栏、网上信息发布、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还通过举办培训班、播放技术光碟、技术人员讲课、发放免耕技术资料和组织现场观摩等多种方法培训农户。市粮作站编写了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要点在百色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并打印1500多份分发给各个技术咨询点,农民在购买种子时免费发放,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培训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县农技推广站也从当地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此外,在建设示范基地整个过程中,市、县农技推广部门组织广大农技推广人员自始至终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与农民加强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提高示范基地各项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确保技术推广的科技含量高,真正达到高标准、高质量。

三是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抓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同时,积极做好示范基地建设所需的良种、农药、化肥、农地膜、除草剂等配套农用物资的供应工作,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五、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

在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重点扶持农村党员中心示范户,在每个村屯精选确定3-5户党员中心示范户,加强帮扶指导使他们成为推广应用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排头兵和领头雁,成为依靠科技致富的先进成功典型,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然后通过他们的典型引路和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带动其他农户。

第四篇:创新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机制

曲家中学

2013年3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突出机制创新

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要把优化制度环境、突出机制创新作为着眼点。要根据制度体系的结构功能,高度重视制度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找准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使林林总总的制度规定环环紧扣、相互配合,形成实用化、程序化的制度体系。

要加强教师师德培训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师德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新教师除了参加县教育局的岗前培训之外,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全员轮训。学校人事管理和师资管理部门要把师德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建设之中,建立健全师德培训档案,将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学习培训要适应形势的变化,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对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师群体,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断创新学习载体,积极开展时事政策、师德规范、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师心理健康、信息化教学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在学习管理上,要严格学习纪律,完善考核方法,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评聘晋升职称职务的必要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要加强师德评优表彰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师德评优机制,积极开展典型示范教育。要准确界定评比标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提高评比办法的操作性、可比性;要高度重视评比程序的民主性、广泛性,把评比过程作为宣传发动、典型示范、营造舆论、展示形象、进行教

育的过程。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教师身边发生的生动、鲜活、可信、可学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事例,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同时,还要有效地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把评比结果与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要加强师德考评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师德考评机制,自觉遵循高校教育教学一般规律和教师劳动的规律,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师德评价办法。要加强师德行为规范系统与识别规则的研究。在指标体系的建构中,必须把比较原则、抽象的师德规范,按指标评价范式要求对考评目标进行具体化的处理,增强师德考评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在考评结果的处理上,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评价的结果要与一定的奖惩激励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考评模式的选择中,既要体现目标管理的要求,也要重视过程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要加强师德工作评估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师德监督机制,建构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监督评估体系。要建立师德督查巡视组,把学校各级组织开展师德建设的工作纳入规范管理,建立和健全师德工作领导问责制,把开展师德工作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述职、业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学校、教师、学生、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把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自上而下监督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要鼓励

教师注重自我道德修养,自我反省自律,以达到慎独的崇高境界。要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师德保障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师德建设列入党委行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完善师德建设的管理体制,优化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队伍建设,设立师德建设的专项经费,为师德建设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条件,努力使各项旨在强化师德建设的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第五篇:坚持创新机制

坚持创新机制做好财务工作

------“人人有激情时时在状态”学习心得体会 屯溪区劳动就业管理局江淑芬

通过“人人有激情、时时在状态”动员和学习,我不但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也更进一步的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内涵。结合本职工作,我认为更要有积极进取的创新方法和思路,勇于更新观念,敢于解放思想,善于抓好落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财务工作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过去的财务工作简单的等同于记账,工作内容相对单一。但是现在财务工作的内涵变得丰富起来,不仅仅是单纯的记账,做账,而是时刻要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发挥“参谋”的作用,因此在业务要求上就更为严格和专业化。作为财务工作者,就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克服保守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守旧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日常工作中应与各部门多交流,让大家明白财务工作实质、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财务工作。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大胆参与实践,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建立节约型单位、加强单位财务管理。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国家财政政策的精神,研究做好我局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突破已

经习惯的财务管理思维与模式,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法理财,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每一项资金。我深知,身在一岗位,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切实转变观念,突破已经习惯的思维方式,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创新工作方式,更好地参与到全局工作中,以主人翁的姿态来释放激情、全心工作。

如何做好今后的工作,结合这次学习“人人有激情、时时在状态”活动,我决心做到:

一、理论创新,促使财务工作规范化

积极倡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工作激情,保持昂扬斗志的状态,树立新观念、强化新意识,要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管理上存在的软肋,要坚持在工作中敢于讲原则、坚持原则,努力在工作中谋求大胆管理创新发展。扎实做好财务基础工作。明确工作规范,切实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账目清晰。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积极防范财务风险。

二、工作创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财务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后勤部门除了要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金使用,还应该以服务为宗旨,全心全意为基层

单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改进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大胆参与实践,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今天能办的事决不拖到明天。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以热忱饱满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三、激情工作,努力学习,扎实提高专业水平

我认为只有勤奋工作、虚心请教,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体现出“全心为民”的宗旨。虽然我工作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但我始终坚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一样能发光、发热。关键就在于我们个人是否能够坚持信念,是否能够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要牢固树立“今天你不努力工作,明天你就要努力找工作”的思想。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最大潜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立足岗位作贡献,服务群众炼真功。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

试论如何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h 点击次数:7039

摘 要:近年来,随着财政职能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了与公共财政相适应、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新体系。但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财务管理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政府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我国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事业单位的性

质、财务管理和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逐步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财务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价值形式的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概述,随后对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集中的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货币资金内部管理的不到位,账务混乱,货币资金梳理不清,给货币资金的管理造成了很大漏洞和障碍。在现实工作当中,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例如:财会人员、记账人员、出纳等,有的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互串岗位和干私活等,单位对出纳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差,监督不到位,出现结算不清或是公款私用等现象,导致公共财产流失,造成集体利益受损。有些支出凭证审批手续不全,只有审批人的签字,大额支出或超预算开支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公款私存的表现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各种事业性收(入)支、罚款不纳入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其他应列入账目的或送交会计核算中心记账会计没有及时入账。收款收据、每日的收款记录不用合法收据,直接打白条。通过假报账、资金返还等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的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财务账上转出,形成账外资金。

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单位负责人应该是企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财务控制的直接责任人。但事实恰恰相反,诸多财会人员认为高层领导没有带头执行是企业当前财务控制没有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有些负责人理财意识薄弱。例如有些领导只关心财政经费,对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监督和决算、支出等漠不关心。其次,部分财务人员专业知识薄弱。例如:有些单位把不具备会计上岗资格的人员安排到会计岗位上,导致财务处理不规范,甚至出现账目不符等情况。

3、缺乏必要的奖罚制度

财务控制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最根本的效率主要在于是否行之有效的开展奖罚制度,以及能否严格按照奖罚制度执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考评机制不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奖罚的方式、方法太单一。相比较于外部监督而言,有的事业单位虽然也建立了财务制度,但是没有得到贯彻和执行,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诸多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内部监管和内部审核的重视,内部监管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制度。对于外部监管来说,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监督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1、完善体制,促进财政收入规模

目前,专项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专项拨款资金,涉及项目较多,政策性强,制约因素较复杂,必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稳定规范资金管理渠道,完善已有资金,并按专项资金性质进行分类、筛选,确定纳入改革范围的专项资金。

解决好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调控权和管理权问题,实行“两权分离”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预算外资金属于财政性资金的范围;预算外资金是依法设置的,但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必须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预决算制度。”从而明确规定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扩大财政收入

规模。

2、依法建章立制,科学管理,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为加强和改进财务管理, 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首先,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管理体制,例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各项支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列支,不得弄虚作假等。其次,完善相关性的管理制度,例如:接待内外部来客统一归办公室管理,相关科室配合。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一套与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相协调的支出约束机制,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抓源头管理,堵塞漏洞,降低成本费用,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明晰了各类人员的责任关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科学合理的原则。首先确保日常运行经费、日常人员经费,其次保证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部分的需要。计划制定以后,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进行。

3、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专业水平

首先,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强化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使其具备必要的经济、法律知识,具备懂法和依法办事的必要条件;其次,要从思想上明确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加强和巩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最后,实现真正的财务管理现代化,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必要建立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财务经办,与我国国情密切结合,用法律手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使我国在改革发展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促销员培训一范文下一篇:常用俄语谚语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