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4-04-07

《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提供丰富信息,提高复习兴趣

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复习课,学生有亲切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回顾比的意义。为复习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比的应用等知识做好准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复习的兴趣。通过6条信息的呈现,让学生充分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概括出比的2种类型: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二、梳理所学知识,自主建构网络

复习课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因此,在复习时引导学生自主把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使学生头脑里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时,由比的意义引出复习比与除法、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学生能清晰地了解新、旧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继而引导学生回顾比这单元,还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生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自主建构了“比”这单元的知识。

三、辨析抽象问题,渗透学习方法

面对抽象的题目,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解答呢?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大家齐想办法,共同解决平时正确率极低的一道题:“甲班学生的1

调入乙班后,两个班的人数正好相等。甲班和乙班原来学生人数的比是():()。”课堂上,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到了画图法、假设法、推理法„„等方法共同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充分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帮助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精选各类习题,发展学生思维

练习就是对复习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这节复习课中,我设计变式题组练习,以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比赛时间为话题展开讨论,不断改变条件,关键是引导学生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对应。这样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严谨性。

篇2:《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教学反思

【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目标】

1、在活动中对“比”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分类,从而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化简比、求比值,能够合理地应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养成对知识进行梳理的习惯,达到系统化和条理化。【复习重、难点】

在梳理和分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利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复习过程】

组织教学:

1、游戏:指指点点。

2、师生约定:课堂中认真思考,积极交流,仔细聆听。

一、引入新课。

出示生活中整理房间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经过对房间物品的整理和分类,房间显得干净、整洁。

出示对以往知识的整理过程,引导学生体会:经过对知识的整理和分类,能使知识条理化,知识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倍数与因数、分数应用题的归类)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将利用以往对知识进行整理的经验,对比的认识与应用单元进行系统整理。

板书课题。

二、展示预习成果。

师:课前我们安排了自主整理的环节,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自己整理的资料和习题。

学生进行交流。(可以读一读自己所整理的知识点,也可以交流所整理的习题。)

教师出示之前准备的资料卡和习题卡。

师:这些都是与比有关的知识与习题,显得有些杂乱,我们能否利用以前的经验对它们进行梳理,使其形成知识网络。

三、小组活动。

(一)师:现在请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将自己准备的资料与习题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注意:在整理的时候,可以用简洁的词语或句子代替资料卡上的内容。

(二)小组活动。

(三)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对相关概念进行考察。可以问:能说的更具体点吗?)

2、互相评价:你认为他们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你认为自己的作品还需要改进哪里?根据交流后的感受继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图。

3、修改完善。

(四)教师小结: 出示提前准备好的知识树。师:这是我们以前的同学整理的有关比的知识树,我们来分享一下。师:这位同学是按照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相关计算以及比的应用五大块来进行整理的。按照这样的方法整理,也显得有条理,使比与我们以往所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师:不论用哪一种整理方法,只要做到清晰、有序,都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知识间的整合,使其系统化。

四、课堂练测——基础练习。

(一)小组活动。

师:我选取了几道有关比的题目,现在请小组内完成基础练习。

1、根据所给信息写出比。

(1)六年级有男生28名,女生21名。

(2)李明骑自行车,15千米的路程用了30分钟。

2、化简比并求出比值。21:35

1.25:2

37:

1米:60厘米

48思考:化简比有哪些方法?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3、比的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对国旗的制法说明如下: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宽与长的比为2:3。

(1)一面国旗的周长是800厘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2)一面国旗的长是288厘米,它的宽是多少厘米?

(3)一面国旗的长与宽相差32厘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还能得出哪些信息? 思考:比的有关应用大体可分为哪几类?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解决?

(二)班内交流。

1、根据信息写出比。

哪位同学愿意代表本组同学交流第一题的想法。

学生交流,其他学生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什么补充吗?)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发现:两个同类数量间相除可以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数量间相除也可以用比表示。

2、化简比并求出比值。

(1)分题交流四道题目化简过程,交流过程中说明方法。(2)交流对思考题的回答。

(3)小结:化简比一般可以分为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三大类,在化简过程中,可以借助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对比进行化简。(幻灯片出示化简比的一般方法)化简整数比,可以给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化简分数比,可以给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也可以用前项除以后项;化简小数比,可以先将其化成整数比,再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之所以选择这些方法,都是借助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解决比的相关问题时,可以尝试转化成分数或除法问题进行解决。注意: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的计量单位不同,需要先化统一再化简。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是:化简比是一种过程,它表示的是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还是一个比;求比值是一种计算结果,最终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3、比的应用。学生交流三道题目的不同解法。(教师:哪位同学有不同的方法?)教师:比的应用大体可分为几大类,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解决? 学生交流后。教师投影小结:比的应用大体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已知两个量的比与这两个量的和,求这两个量;已知两个量的比和其中一个量,求另一个量;已知两个量的比和两个量的差,求这两个量。在解决比的应用相关问题时,可以借助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将其转化为分数问题或除法问题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并板书:整理可以使原来零散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系统化,能够更好地体现知识间的联系。板书:零散——整理——系统

六、小组活动——拓展训练。

师:从资料袋中选取有关比的习题,尝试解决,每完成一题可得到相应的五星数量,比比看谁得到的星最多。小组活动。评选优秀同学。

七、总结全课。

1、欣赏黄金比,感受数学美。(比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些比的应用。)

篇3:《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精心设计, 形成体系

教师在整理与复习课前应反复阅读大纲和教材, 弄清重点章节, 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 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 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整理与复习不应该是简单地对已学过内容的条条框框化地重复, 而应该将本章节重要知识点进行概括与深化, 归纳全章的内容, 沟通本章与前面各章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针对每一章节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 在复习每一板块之前, 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地完成, 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 找准学生在该板块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问题所在, 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原因, 这样, 在复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对症下药。

二、串联知识, 发展思维

教师应在深刻理解教材、掌握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选取一些能贯穿全章及其他章节的例题, 通过加强辅导, 开阔学生思路, 使学生能够举一返三, 触类旁通, 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努力探索的创新精神,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深刻性。为此, 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

1. 查漏补缺, 讲练结合。

整理与复习课时, 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 可以一笔带过,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如对质数和奇数的比较、合数和偶数的比较、质数和质因数、比和比例等易错知识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要“全”, 习题要“精”, 方法要“活”, 时间要“足”, 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练习时要注意控制难题, 把练习的重点放在重要和关键的知识点上。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做到有讲有练, 精讲多练,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2. 一题多解, 开阔思路。

一题多解的训练, 能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通过相互的交流, 能使学生在吸取别人方法的同时, 认识自己的不足, 极大地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开阔解题思路, 培养勇于探索解题新方法, 发现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的习惯。

3. 一题多变, 活学活用。

通过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 能覆盖较多的知识面, 便于让学生在无限的空间里实现思维的飞跃,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所学知识由浅到深贯穿起来, 并不断深化, 使学生不仅能将整章知识融会贯通, 活学活用, 而且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重视学法, 提高素质

1. 提倡自主探究, 切忌被动接受。整理与复习课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复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当学生遇到有困惑的问题时, 教师要创设一种研究探讨的氛围, 舍得花时间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在合作讨论中发挥自己的潜力, 并相互受到启迪。

2. 在复习中应多设计一些巧妙、新颖且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练习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实践。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重难点和疑点来设计, 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及互评等方法, 加深理解, 填缺补差, 完善知识体系。

3. 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习题, 要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的部分上, 真正做到学生缺什么, 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

篇4:《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教学反思

[片断一]有效准确定位的教学活动

师:请同学们回忆回忆本单元中学到了关于长方体的哪些知识?

学生边回忆边回答:

学生1:长方体的面的特征。

学生2: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学生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学生4: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板书。

【反思】

有效的教学首先要建立在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起点的基础之上。在确定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时,教师应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等方面整体考虑,更多地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价值的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所以,我在执教这一内容的时候并没有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而是直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在没有老师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已学到的知识滔滔不绝地回答问题,这样导课处理比较朴实。

【片段二】有效组织教学活动

师:“看来有关这单元的知识还不少,这些知识就这样写在黑板上显得很乱,又不清楚又没有条理。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与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一)的整理与复习

师:同学们有没有办法把这些知识整理得既清楚又有条理呢?(学生:能)好,下面我们分四人一小组讨论整理方法。开始!(学生展开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整理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生1: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分为一类,棱分为一类,表面积计算方法分为一类。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两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积都相等)。

生2: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12条棱,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相等,正方体12条棱相等。

生3: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长×高﹢长×宽﹢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棱长×棱长×6。

学生汇报完后,让学生再到黑板前整理成文。

【反思】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实践活动来组织教学。要创设条件,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发现新知,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同一活动的内容要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以上教学活动看似一个很简单的教学活动,实则不然,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复习得更牢固。

【片段三】有效利用习题的教学活动

师:通过刚才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来进行习题训练。

1.填空。

(1)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每个面的面积都(),正方体有()条棱,所有棱的长度都( )。

(2)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一般都是()形,也可能有一组相对的面是( )形 ,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 ),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 )。长方体有( )个顶点,相交于 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3)用铁丝做一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需铁丝( )厘米。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米,它的棱长是()分米。

(5)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这个木箱的占地面积最大是( )平方米,最小是( )平方米。

2.判断。

(1)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2)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12个顶点。( )

(3)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站在一个地方最多只能看到它的5个面。( )

(4)长方体也可能有4个面一样。( )

(5)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24倍。( )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根据实际需要来解决问题。如粉刷教室的墙壁,制作金鱼缸、烟囱等。

最后全课小结。

【反思】虽然这一练习非常普通也很简单,但“简约朴实”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数学课堂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在练习设计上,不要搞题海战术,应注重习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努力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让练习落到实处。这样的练习虽然“简约朴实”,但却使练习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所倾心追寻的理想境界是: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到“简约而不简单”的状态,让小学数学课堂彰显出“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本色。为此,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我们应努力寻找一条既能秉承传统课堂教学精粹又能体现崭新理念的课改之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任重而道远。◆(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红旗二校 )

篇5:比的应用整理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一步提高解答有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比和比的应用的知识。

1、比的意义是什么?

2、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下面我们重点复习比的应用。比的应用有几种类型?

1、己知总量和比,求其它各量。

每份数=总量÷比各项的和

2、已知一个分量和比,求其它各量。

每份数=分量÷对应的份数

3、已知分量差和比,求其它各量。

每份数=分量差÷比各项的差 板书比的应用类型。

师:你能根据第一种类型,出一道比的应用题吗? 指名出题,集体解答。

师:这类题,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思路? 出示随堂练习,集体订正。师:你能根据第二种类型,出一道比的应用题吗? 指名出题,集体解答。

师:这类题,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思路?

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还是两种:(1)从份数来考虑;(2)转化成分数问题再解决。(板书)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出示随堂练习,集体订正。

师:你能根据第三种类型,出一道比的应用题吗? 指名出题,集体解答。

师:这类题,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思路? 出示随堂练习,集体订正。

二、练习:

1、把880千克精饲料按照耕牛数分给两户人家,张家有牛6头,王家有牛5头,两家各可得到多少千克精饲料?

2、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一批零件,甲、乙两人合做6小时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3∶2,甲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4、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去乙地,第一天骑了140千米,第二天骑了全长的1/6,此时走过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比是3:5,甲乙两地的全长是多少?

三、能力挑战

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 :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 :5。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少个?

四、总结

篇6:《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课本第69、70页的内容。学习目标:

1、加深对6—10的数的认识,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充分联系生活,加深对数感的培养,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3、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快乐。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难点:主动探究,发现加法表减法表算式排列的规律。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谁知道咱们叫什么中队吗?为了学习好这节课的知识呢,老师准备了一些红苹果要奖给大家,这节课咱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表现的好,老师就奖给谁,最后,老师还要请得到红苹果的同学到前面来一起做游戏,你们有信心得到它吗?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课,把这一单元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让我们一起努力上好这节课,好吗?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

现在,请你们仔细的回忆一下,这一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什么?你可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想不起来的孩子可以借助课本。

(引导学生一边看书,一边交流。)

根据汇报随机在大屏幕上出示6、7、8、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复习数的组成

大家看,这么长时间,实际上我们只学习了这么多,但是,这其中却包含了很多知识,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重新把这些知识再学习一遍。那么,既然咱们认识了这些数字宝宝,那么就得知道他们是怎么组成的,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数的组成填空,指名学生回答。)看到一组组成,你能想到另外一组吗?

3、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

a、记住了这些数的组成,我们再进行加减法计算的时候就会很方便了,那么,你能给老师说出一些10以内的加法算式吗?谁想来试试?(指名学生汇报)

b、研究加法表。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加法算式,可是老师听的迷迷糊糊的,一个也没记住,不过没关系,老师已经把它们统统的整理到了一张表格里,现在就请你们仔细的观察,你们可以竖着看、横着看,还可以斜着看,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c、计算。

师:孩子们真是火眼金睛,把这个加法算式表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么老师随意指出一道,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多种形式练习口算)

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4.复习10以内数的减法。

a、孩子们真不错,同样,老师也把10以内减法算式整理到表格里了。(出示不完整的减法算式表)

师: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中间有些减法算式没有了?你们谁能帮帮老师把减法表补充完整?(组织引导学生回忆加法算式表排列规律,并仔细观察已经给出的减法算式,完成减法算式表。)

b、写完所有的10以内的减法算式后,开火车算第一列的算式,老师任意指一道,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出示情境图)请看明明和他的同学放学回家在电梯间里跟开电梯的阿姨发生了什么?

组织学生根据情境图完成问题。

2、一图四式 独立思考:(1)图里画的是什么?

(2)左边有几只?右边还有几只?(3)说说图意。(4)列出算式,并计算。

3、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找出图画里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说出“有3只小鸟”的信息),共同思考:这一信息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没有用?最后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

4、游戏活动巩固连加连减

根据学生本节课的表现,奖励课前准备的红苹果,(一个小组4人+1人)学生根据这一情景,列一道连减算式,并说一说。

最后让学生回答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都是从左往右算起。)

四、评价完善。(2分钟)

学生评价:我学会了____________,我最喜欢____________。

篇7:圆整理和复习与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整理和复习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回顾整理本单元有关圆的知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过程与方法

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体验有条理地梳理知识,形成整体认知结构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系统复习: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图形?你知道圆的哪些特征?先小组说一说。汇报的时候我们看看哪个组对圆的认识最深刻。同时要求大家将小组内的总结列出。

2.小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学生的总结情况。①圆心(O)怎样找圆心?

②半径(r)什么叫半径?半径还有什么特点吗?教师强调学生注意必须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直径(d)什么叫直径?圆有多少条直径?

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⑤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怎样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

师:下面请你在画好的圆里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⑥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谁还有什么补充?

我们把圆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圆有多少条对称轴,t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我们还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举例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练习: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圆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所以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圆的周长

在自己的圆上画出它的周长,谁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并想一想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有怎么的关系? 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呢?、圆面积

请同学们画出自己手中圆的面积。说说什么是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为什么用圆周率乘半径的平方?大家能回忆一下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吗?

谁来说说什么是环形?如何求它的面积呢?、圆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那大家能不能说一说圆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练习:

1、圆的直径是4厘米,半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倍。

3()和()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它的近似值是()。

4、一辆汽车轮胎外直径是0.8米,如果车轮每分钟转动500周,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米?

5、一个圆环的外圆半径是5厘米,内圆的半径是4厘米,求圆环的面积。

6、一种童车前轮直径是0.28米,后轮直径是0.35米,前轮行驶20圈的路程,后轮行驶多少圈? 教学反思: 本单元对圆的认识是一次系统的学习,内容较多,知识点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出现遗漏和混淆的情况。所以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教师要紧抓圆的实图做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画,对比,小组交流发现圆的大小与半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熟练应用这些关系进行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在本次的整理复习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整理相关的内容,然后小组汇报,在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总结。通过这样的对比整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的掌握知识。同时对一些注意点也让学生重点探讨。其中周长和面积的学习,因为生活中的相关应用较多,学生混淆的情况也多,所以教师同样让学生先自己画出圆的周长和面积,然后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然后在详细的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的理解效果就大大的提高了。理解和实际应用是需要一定过渡的,所以我们的整理和复习要结合实际的练习进行,在复习圆特点的时候插入了判断选择性的练习,在周长和面积的复习中插入了实际中的计算。

但通过本次的整理和复习,也发现学生在整理知识点的时候,条理性不强,对知识的表述不够严密。这也反映出我们的教学中训练的不够细致,对孩子的课堂表达等能力要求不高,今后需要加强,多让学生自己锻炼,不断提高他们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篇8:《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回顾交流, 了解情况

“回顾交流”是指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并进行小组交流, 说一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了解情况”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复习方案, 使复习更具针对性, 更有实效。在教学“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时, 先让学生回顾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再指名汇报各组的交流情况, 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学习本单元存在哪些困惑与问题, 哪些地方还未弄懂……从而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自主梳理, 引导建构

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出本单元相关知识点, 形成知识的结构网络。梳理建构是在学生充分回忆复习内容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后,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讨论、研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归纳编织, 合理构建, 形成结构编码。在学生梳理建构过程中, 教师应主动参与, 注意观察, 并适时、适当点拨与引导。为了使学生能够梳理建构, 平时教学中应该有机渗透编织知识结构的基本方法, 如:列表结构编织、树状结构编织、网状结构编织等。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 在“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时, 可采取边练习边整理来建构知识的结构网络。例如:

师:水是生命之源。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2007年废水的排放总量, 请大家记录下来。 (要求:老师报数据, 学生认真听并记录在练习纸上。)

莆田:1000000000吨;

福州:150026020吨;

泉州:61900000吨;

漳州:62000008吨;

福清:8060705吨。

1. 复习写法。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写法。这些数你们记录得既快又准确, 用了什么好方法?在写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数的写法。教师板书:数的写法)

2. 复习读法。

师:你们在读这些数时又有什么好方法呢?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四位分级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的读法)

3. 复习数位顺序表。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数位顺序表?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师:个级表示几个什么?万级呢?亿级呢?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评价指导。)

4. 复习比较大数的大小。

师:你能按一定顺序排一排这几个城市的废水排放量吗?

说说你是怎么排的?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5. 复习改写和求近似数。

师: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可以按什么分类?

(引导学生按整万、整亿的数分一类;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分为另一类。)

教学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 求近似数。

出示:1000000000吨=10亿吨

61900000吨=6190万吨

(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改写的, 说出改写的方法要点。)

师:下面各数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后约是多少?

(出示:150026020吨;8060705吨。先让学生说, 教师再归纳指导。)

师: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要看下一位上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取舍后面的数, 并加上一个“万”或“亿”字;注意要用“≈”号。

通过收集几个城市2007年废水的排放总量, 引导学生进行写数、读数、比较、改写、省略以及复习数位顺序表, 系统地复习整理本单元知识点, 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三、综合训练, 拓展提高

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 复习课中的练习应该实现从基础性向综合性过渡, 应该更具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1) 针对性练习: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问题以及本单元易混易错的概念或知识, 设计以判断、选择、比较、改错为主的练习, 目的在于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所以课前应精心预设习题, 练习时可针对学生的情况有所取舍。

(2) 综合性练习:练习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3) 开放性练习:开放性练习的形式较多, 如练习题的条件、问题或缺少、或不确定;习题的答案不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等等。开放性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如, 在“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课教学时, 可设置如下的练习题。

1. 填一填。

(1) 从个位起, 第五位是 () , 计数单位是 () ;第九位是 () , 计数单位是 () ;第十二位是 () , 计数单位是 () 。

(2) 10个一千是 () , 10个百万是 () , 10个一千万是 () 。

(3) 2752006009是 () 位数, 它的最高位是 () 。读作:_________。

(4) 30300030最高位的3表示 () , 中间的3表示 () , 最后的3表示 () 。

(5) 七百亿零九百五十写作:___。

(6) 千位是8, 十万位是3, 亿位是5, 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 这个数是 () 。

2. 写一写:用3、2、8、9和3个0按要求写出七位数。

(1) 最大的数;

(2) 最小的数;

(3) 一个0都不读的数;

(4) 只读出1个0的数;

(5) 要读出2个0的数;

上一篇:新郎结婚保证书爆笑版下一篇:黄州区城乡文化交融一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