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工作的总结报告

2024-04-19

教科研工作的总结报告(精选8篇)

篇1:教科研工作的总结报告

自参加事变以来,可以或许不绝加强自身的政管理论修养和职业道德提拔,以人为本,关爱全体门生,注意门生的全面生长。做一个科研型、学者型西席始终是我的空想与寻求。由于本身孜孜不倦的寻求与冷静无闻的耕耘,在读书――思考――研究中不绝地富厚本身、进步本身,教科研事变方面取得了点滴结果,不但促进了本身业务程度的提拔,更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各项事变的有序开展。被评为章丘市良好西席,xx年被评为章丘市良好校长。

一、以学习为乐 持之以恒

我以为西席要想进步业务,就要勤于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存眷细节善于思考,分析得失务求实效,于是常年以读书为乐,对峙记条记写反思。比年来本身先后学习了《素质教诲理论纲领》、《做一个有头脑的西席》、《走进门生思考的天下》,魏书生的民主与科学的管理头脑,刘京海的乐成教诲理论等。本身开通了教诲博客,每天以事变日记的情势对峙誊写所思所感所悟。在读书中学有劳绩,在反思中日有进步。几年下来,本身养成了办事踏实、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风俗。不但进步了业务理论程度,并且进步了阐发题目、办理题目的实际事变本领。

二、发明就是进步 总结就是进步

教科研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教诲讲授事变,高质量地办理教诲讲授中的题目,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引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在教诲讲授事变中我们都市碰到种种百般的题目,如新课程改造、当代教诲技能应用、教与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德育管理、西席步队建立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可以或许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明题目,用进步教诲讲授质量的目标去阐发办理题目。招准题目的切入点,采取行之有效的要领,对症下药。一样平常老师事变就停顿在了题目办理的层面上,而没有对办理题目的要领与战略上升到理论高度举行总结,这就是庸师和良好西席的最大区别。

我信托发明就是进步,总结就是进步。为了形成高质量、本性化的结果,我常常阅读相干杂志刊物和教诲理论册本,相识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结果,同时还进一步改进自我的知识布局和本领布局,积极参加教诲讲授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换和讨论的进程中更新见解,撞击头脑,将本身发明的新、奇、特,结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正确地表达出来。本人撰写的《面向全体门生促进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在《山东教诲科研》上颁发,《我们对进步西席素质的几点认识与做法》在济南市构造的小学西席良好教诲讲授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论小学中年级语文练习的内容与要领》在“新世纪中国小学语文讲授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撰写的《实践人本头脑注意名师作育》在济南教诲学院学报上颁发;撰写的《研究事变要领进步德育实效》在济南教诲学院学报上颁发,《以爱育人为师之本》在济南市教诲局构造的德育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撰写的《运用电教本领促进讲授创新创新》在济南市构造的信息技能与课程整合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探求生存中的美》在济南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讲授方案计划评比中获二等奖;撰写的《奇妙天然用投影轻松舒畅学数学》在山东省当代教诲技能应用与教诲讲授研究良好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撰写的《小学作文讲授引导初探》在天下小学语文西席作文讲授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撰写的《班主任要善养“三气”》在内蒙古教诲上颁发,本人包袱的章丘市十一五筹划课题“小学作文讲授走向生存的研究”顺遂通过专家组判定结题。

三、以教科研为平台 让每位西席都乐成

教科研是西席生长、自我生长的支持。因此,作为校长我同班子成员一道为西席创设了种种条件、采取多种步伐积极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西席走上科研兴教之路。西席60余人。从团体上讲西席步队年龄布局偏大,教科研意识比力淡薄。针对实际学校确定了“专家引领、科研先行;点上突破、面上辐射;整合强化、凸显特色”的教科研思绪。起首我们约请了市教科所的郭道胜所长来我校为全体老师作了出色的教科研陈诉。使老师们明了了教科研的意义、步调与要领,冲破了对老师们来说教科研高妙莫测的神话,使全校老师走向了题目型教研课题研究。学校在教科研上实行政策鼓励、尽力支持。如提供富厚的图书资料,科研装备,广开蹊径收罗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西席以拓宽研究的视野,进步研究程度。学校还构造全校西席认真学习当代教诲理论,更新见解,进一步进步西席科研意识和程度。同时,还为西席搭建教诲科研交换的平台,为教诲科研结果的颁发与推广创设条件,为西席提供展示 小我私家才华的机遇,充实促进了学术见解的碰撞、科研灵感的引发。我校的小学作文走向生存的研究、小学数学精良头脑品格的作育章丘市级两个课题于客岁四月份立项开题,颠末课题组全体成员历时一年半的受苦公关于本年八月份终于通过市教科所的判定顺遂结题。最难能惆怅的是两个课题的结题,使老师们找到了自大信,引发了全体西席的教研热情。“课题引领润无声,校园鼓起教研风”已经成为中心小学讲授教研的真实写照。

篇2:教科研工作的总结报告

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篇二】

回顾本学期学校教科研方面做的工作,本人能踏实工作,根据学校教科室制定的教科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促进提升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用敏锐的眼光审视自身教学。

任何伟大的研究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这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很多人往往缺少的是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家庭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用明锐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

2、个人专题研究,个案分析,撰写教学论文

平时,我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身边的教育教学实际入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在进行专题研究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本学期,个人的专题研究《小学数学分层练习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从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本学期撰写两篇论文。

3、扎实开展学科组活动;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听课、评课活动

本人能深化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扎实开展一周一次的学科组活动;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能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年轻教师,指导其日常教学工作,他们虽然踏上工作岗位只有几个年头,但在我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分别参加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并纷纷获奖;本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共听、评学校年轻教师的课xx年教师的成长。

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篇三】

回顾本学期工作,现将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执行课程计划,重视课堂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先备课,再上课的原则,备课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和研究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教法,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按课程计划授课;及时写好教学反思;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提倡资源共享,鼓励创新。课堂教学效果普遍反响很好!

每个班级都存在一部分学习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如何帮助技能较差的学生,使他们对体育感到自信和快乐?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力争让这样的学生缩短与其他学生的距离,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不是制度的制度:即对他们不歧视不体罚,要多一点爱心、耐心和关心,并利用师生互动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课堂上充分利用区别对待的原则,时刻关注全体,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此外,为成为一名教师,我每上完一节课都要及时的反思,把本节课的情况作一个总结。及时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环节进行反复推敲。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把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及时记录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思考解决方法。并且,我与其他三位教师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充分进行交流,这样,使我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

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内在素质,我把教育理论的学习作为教研活动的首要任务。做到充分解读教材,养成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多动笔的好习惯。

为了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我认真进行课题研究,通过说、评课,互相听课交流等活动进行教学研究。同时把提升自己素质、提高业务水平结合起来,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由此我更加深信:老师的努力,收获的是学生。

三、严抓落实常规,完善教学任务

本学期,我一如既往地以教学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规范教学行为,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形成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的良好学风。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学有所得,真正做到向40分钟要效益。

挥手之间,一学期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仿佛我还沉浸在无尽的想象和欢乐中时,新的学期就已经向我们招手了。没有决心,只有行动!下一学期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开拓进取,为工作步上新的台阶而继续努力。

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篇四】

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潜在动力。教育科研的着力点为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教育质量效益这一中心工作,很抓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素质,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下面把我校在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使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一学期来,由于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督导。不论是哪里有培训的学习班,都能拿出经费派教师前往学习。尽管学校的经费紧张,学校都能对教科研工作一如既往地支持。在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我校领导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将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领导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建立学习体制,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一学期来,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一线教师每年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专心研读教师发展中心下发的《燃荻》并做好5000字读书笔记,每学期写三篇读书心得。学校还定制了许多有关教育理论的刊物和报纸,供大家阅读学习。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教科研对我们教学的帮助,了解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

三、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1、“请进来,走出去”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我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一是“请进来”:2月28日、4月15日XX市数学教研活动在我校进行;3月13日XX市生物教研活动在我校进行;4月18日XX市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在我校进行;3月17日,组织化学教师观看名师讲座;4月2日组织教师进行远程“微课”讲座;这些活动相关学科的教师都参加听课、评课、议课,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有力的推动了学校教学的健康发展。二是“走出去”:去年的12月16日朱校带领年轻教师到洋思中学进行学习观摩;4月18日校长带领骨干教师到常州听魏书生讲座;我校还参加了浮桥三所学校联动的听课活动,学习回来后,教师都认真地写学习心得并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交流。这些活动,使我校教师学习到了优秀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促使我校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增强新课程意识,起了积极作用。

2、远程教育培训

构建远程教育培训网络,造就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是课改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我校多名教师参加国培网上培训,学习的所有学员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感触颇深。虽然时间短,强度高,知识容量大,但通过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使他们有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去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

本学期,我校继续认真落实师徒结对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一学期来,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已茁壮成长,在教学上已能独挡一面,许多年轻教师都已经非常出色。同时,继续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本学期启用了一批既肯干又能干的骨干教师,把他们安排到教学的重要岗位上去压担子,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为他们“充电加油”。由于我校新教学楼的启用,教育设备先进,我校组织中青年教师进行多次白板培训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有效提高了堂课效率。

四、对教学课堂进行打磨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校本教研,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广大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水平,以“三环教学”为抓手,通过上课,听课,评课,二次磨课的方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教研组研讨活动,通过开展上课、听课、评课,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牢固确立服务意识,为教师成长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每天反思,并记录实验随笔,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每月写个人博客。资料的积累为日后研究、总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促进了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五、建立奖励机制,促使教师向科研型转化

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对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成果均有奖励措施。及时收集、反馈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教师热情极高,我校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升华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篇3:教科研工作的总结报告

2012年12月11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了1名博士后科研人员开题报告会及3名在站博士后的中期考核报告会。吴宗之研究员、何学秋教授、张兴凯教授、李湖生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王家臣教授等专家参加了会议。

于正兴博士作了题为“煤岩动力灾害声电同步监测预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与会专家分别就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选择和运用、创新点等问题给予了评议和指导。李坤、毕雅静、杨涛3名博士作了中期工作总结报告, 介绍了在站期间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及下一步研究重点, 并回答了与会专家的现场提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3名博士后中期考核成绩优异, 均达到优秀水平。

篇4:教科研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

桦甸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教育科研的组织建设,随着教育行政领导的变化,适时调整了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和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科研室,并配备专职科研主任,有效地承担起了本校教育科研的领导、管理及指导工作,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制度

随着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修改完善了《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条例》、《桦甸市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管理办法》、《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评价标准》、《桦甸市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等,从而确保了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形成了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

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须建立一支懂理论、能实践、会研究、善总结的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目前,全市共有教育科研专职人员8人,职称、学科、年龄结构合理,从基层学校业务领导、骨干教师中聘请兼职研究人员45人,教育学会发展团体会员3000余人。这样一支专兼群三结合的研究队伍,有效地承担起了全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对桦甸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不断高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育现象,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中,积极投身与教育科研实践中。“十一五”期间,有18项省级课题、25项市级课题、186项县级课题立项,比上个五年计划增加了21%,课题在村完小以上学校和骨干教师群体中的覆盖率为100%。此外,实验教师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经验总结、编写校本教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独辟蹊径强化课题的管理与指导

一项课题能否善始善终,并达到预期研究成果,重在过程管理。为此,桦甸市教育科研所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题管理与指导模式。即“四会一课”模式。通过教育科研工作会、课题阶段成果交流会、科研主任调度会、课题鉴定观摩会和课题优质课评选等活动,适时掌握每项课题的运行情况,及时改进课题研究中的问题,相互交流、集思广益、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课题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在课题指导过程中采取了责任包保制。根据每位研究人员的学科特长,分题到人,各司其责,并采取“同类分组调研,定点跟踪指导”的方式,深入基层学校,深入课堂跟踪指导。通过“两听一看”,即听汇报(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实施情况)、听课题课(研究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看资料(研究过程材料的积累及管理情况),与课题组人员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取得了“以研促教,以研导学,学研结合,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六)成功地开展了“课题研究课”评优活动

为了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教育科研部门每年都组织一次课题课评优,教师从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中选择课例,采取“说课——讲课——展示”的方式,评出教育科研课题优质课,为教师搭建课题研究活动的平台,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七)开创了教育科研培训和课题鉴定验收新模式

在总结以往教育科研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为使培训收到最佳效果,将培训对象由原来的学校领导转为课题研究者,培训方式由原来的大型集中转为深入学校面对面互动,由原来的研究人员单向灌输转为教师提出问题按需解答,还不定期地聘请省市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专家讲学,消除了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帮助教师找到了适合自己工作实际的研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教师了解教育科研,走进教育科研,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推动了全市课题研究扎实有效的开展。

此外,还创设了“三位一体”的课题鉴定验收模式,即把鉴定验收、科研培训、成果推广三项工作一并完成。主要让教育科研兼职研究员、科研主任、同类课题负责人,相邻学校的实验教师列席鉴定会,亲历课题鉴定验收全过程,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了解驾驭科研程序,规范和提升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发挥优质课题的辐射示范作用。

(八)坚持“双写”教育,进一步打造桦甸教育特色

“双写”是桦甸市教育局为解决小学生写字、写文存在的问题,全面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在“十五”期间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1996年通过省规划部门验收,成果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广,通过培训教师,编写教材,设置课程。校外教育以及举办一年一次的全市中小学“金城之秋”书法竞赛活动,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力推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使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得到有效矫正,写字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积累量大大增加,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双写”特色已然形成。

(九)加强校本科研,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全市校本研究已有一定规模,一大批校本科研实验校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学校从教育研究的角度,认真总结和分析本校的现状,深入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在资源,扬长避短,在创建学校特色、学科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长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苏密沟中心校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创新工作思路,规划了“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学校核心课题创特色,以科研小课题促课改”的整体工作思路;针对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落实课标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的普遍现象,确定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具有操作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的综合性学校课题,开展了大型的“发现问题——主题学习——课例研讨”为流程的研修活动和小型的课题主题论坛活动。在整体上形成了校长宏观调控,科研室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网路,达到了以点代面,以骨干带动全体,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采取抓典型带动群体,以校级课题提升市级课题的策略,层层推进,以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课改的深入实施。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三检一评制度。在制度管理的同时,注重人文性的内驱力调动,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

临江小学在校本研究中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载体,诠释了“注入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孩子;分层教学,为孩子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劳动课特有的技能培养,在劳动课上教他们学习编织、学习烹饪、学习手工制作,孩子们各个跃跃欲试,自己动手,在课堂上多次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手艺,品尝自己包的饺子、自己做的饭菜,真正实现了课堂人性化、教学人性化,为孩子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永吉小学的校本科研让教师在备课中,改进教学行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课例研讨中,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对话交流中,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学会研讨;在竞比活动中,点燃激情,促进成长,获取成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不断地丰厚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塔建了良好的平台。

新华小学《整体推进校本科研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临江小学《夯实校本研究追求育人特色》、苏密沟中心校《立足校本在创新中发展 研修实践在探索中提升》、第六中学《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等经验成果在吉林地区校本科研工程现场会上进行了交流。

(十)教育科研成果斐然

由于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辛勤耕耘。5年来,取得一大批教育科研成果。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100余项课题通过各级相应部门的鉴定验收,其中省级课题15项,市级课题22项,其余是县级课题。

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进修学校《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第一中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的研究》、第四中学《校本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常山中心校《弘扬传统文化创办特色学校的研究》等课题,都从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着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被省市、专家赞誉为在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几年来,桦甸市重视发挥教育科研的服务功能,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先后召开课题成果推广现场会或鉴定观摩推广会50余次,使一大批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教育的现实效能,为教育行政部门或基层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800多篇,在各级会议交流或获奖论文搭4500余篇,参编教材或学材料50余种,开发校本教材70余册。先后50 人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40人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1人聘为省教科院兼职研究员,2人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专家。教育科研所连续四年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2010年先后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院评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回顾“十一五”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 有些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担心搞教育科研会影响教学质量,不搞教育科研照样工作的无用论在个别人思想中还存在,这种错误认识和行为,严重阻碍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2. 从全市范围看,教育科研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学校无论是教育科研的意识和水平,还是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成效都存在一定差距,课题研究尚未进入教育科研的境界,实践效果不明显,理论含量低,成果平平,缺少创新。

3. 有些学校或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思想。有些学校为了名誉或迎接检查,教师为了晋职升级个人利益做课题,不是从发展教育科研事业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着想。有的立项时满腔热情,积极性很高,中间过程却疏于管理和研究,结题时东拼西凑草草收场,还有的课题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4. 课题管理不够规范。由于有些上级非教育科研部门滥派课题,迎合了一部分学校和个人,图虚荣、满足个人利益的思想,致使一些旁门左道的课题充斥其中,鱼目混珠,损害了教育科研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给教育科研及管理工作造成了混乱。

(二)采取的对策

教育科研如何在今后工作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再上新台阶,其对策是:

1. 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各级领导应认真学习中央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决定》,明确自己对教育科研工作负有的领导责任,切实地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努力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2. 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努力采取措施提高专兼群教育科研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使教育科研真正发挥服务功能和先导作用。

3. 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力度,争创优异成绩。加强科研工作管理,特别是加强对课题的管理与指导,同时瞄准更高的目标、更新的领域进行选题研究,争取产出更多更优秀的科研成果。

篇5:教科研工作的总结报告

本学年我主要分管学校教研工作,在中心校和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校教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开学初在学习上级教学教研计划的同时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研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一、关注内涵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1.加强学习,做好校本培训和业务学习,为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年,我校继续以业务学习为手段,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先后组织教师学习《宛城区高效课堂达标三年规划》、《宛城区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新店一中各课型规范化要求》;组织校本培训多次,例如:怎样上好试卷讲评课;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等,通过丰富的学习交流,转变教师的观念及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2.观看专家讲座光盘,开阔教师视野。

为提升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认识,我校组织教师观看北京优秀教师高金英讲座《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二、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校本教研科学规范。

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育理论的意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开学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计划方案、制度、考核细则等,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监督。

积极落实校本教研的三项工作,即集体备课研究、课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都制定了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做好校本培训工作,例如:教材分析撰写的规范化要求,如何构筑高效课堂,如何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如何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等。在活动中明确教研组长职责,加强考勤和过程管理,对参与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活动结束后教研组和教导处都作出了认真总结。

2、集体备课研究促使全体教师加大课前投入,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3、在以“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为主题的课例研究中,教师在能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教学三维目标,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上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

4、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为教师提供了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三、高效课堂建设。

高效课堂研究与实施管理材料,齐全。

1、带领教师学习高效课堂三年规划和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2、深入开展课型研究制定各种课型的规范化要求,制定实施“六步”教学的方案,做好怎样上好试卷讲评课;如何上好复习课的校本培训工作。

3、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开展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等培训学习。

4、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集体备课研究。

5、实施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体会。

6、组织教师撰写高效课堂教学反思、高效课堂的课例,撰写高效课堂论文。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锤炼教师技能,积极落实常规教研。

1、积极宣传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论文撰写,总结教学心得。

2、组织英语口语比赛等活动。

3、古诗文诵读比赛。

4、组织写字比赛活动。

5、积极落实上级要求的其它活动。

四、教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组织申报《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研究》市级课题研究。

五、协助教导主任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六、认真反思,努力改进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感觉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随着教学形势的不断发展,还有不少的困惑和不足亟待解决。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是对各位教师的困难和需要了解少,超前服务、及时服务、细致服务的工作还不到位。深入课堂、指导业务的力度不够。

2、是工作抓细、抓实、抓具体和“一竿子插到底”的实干精神还不够强。

3、是由于本人性格使然,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还不够有力,今后工作中要加以改进。

一年的工作让我受益匪浅,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伟大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叶的事业是平凡的。我将不懈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克服不足,把这叶的事业进行到底。

教导处

二○一二年七月

2011—2012学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新店一中教导处惠志锋

篇6:科研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一、组织了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开学初,为配合教务处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教科研室及时跟进,安排中层以上领导,分学部,分专业开展了听课活动,宋国林主任、王永红主任、石国华校长、朱金东主席等领导都能够认真履行听课职责,不定时深入课堂听课,并将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人员和部门。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对稳定开学教学秩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稳定教学质量

本学期学校共聘请教师46人,其中医护专业兼职教师24人,其他坐班青年教师22。他们在解决我校师资严重不足的同时,也存在着开展了新老教师结对子工作。教科研室在学期初制定了《新老教师帮扶活动工作计划》,明确了帮教工作目标,帮教活动要求,帮教活动内容形式和帮教活动考核。在各学部的积极配合下,22教师与老教师结成了帮扶对子。新老教师积极相互听课,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备课,开展教学设计。老教师还主动在确定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组织、教学设备使用等多方面给予了青年教师无私的帮助和指导。

开展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为加强对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学有榜样,根据学校老教师结对子帮扶工作方案,教科研室组织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示范课活动。根据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操课三种课型,我们选择了12名教师为青年教师上了示范课。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通过一学期到一年不等的帮教活动,青年教师有了哪些进步,能否胜任教务处安排的教学工作,这是学校领导操心,学校老师关心,学生上课安心的一件大事。为检验帮扶效果,我们开展了青年教师活动,22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三、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根据青铜峡市人社局、教育体育局的工作安排,我们按要求上报了《继续教育培训方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培训名册》,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建设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三场继续教育考试,批阅试卷260份,按时按要求上报了继续教育考核成绩、考试和工作总结。

四、注重课题研究,科研成果显著

一是搞好了《西部职教课题》的申报工作,我们共上报了三个课题,其中周登国、赵淑芳牵头承担的两个课题获得国家立项。11月份按照教育部职成司的通知,学校派了三名教师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部职教课题立项暨教材建设培训会议。下半年,在石校长的主持下,课题组多次对该课题进行研讨,撰写了开题报告,制定了实施方案,整理了研究资料。

二是组织教师参加中国教育科研学会第七届中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学成果全国评选活动,田立宁、杨春燕、史少华、姚会娟、王丽坤、赵淑芳、鲍岚、陈荣丽等教师的论文、教学设计、教案等获一、二、三等奖,刘宏志、刘建义参加宁夏电化教育中心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获二等奖。组织教师参加全区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王丽坤老师获三等奖。

三是教师把教学与教研相结合,积极开展教师行动研究,教师们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归纳分析提升形成理论性的研究成果。分别在《课定稿版程教育研究》、《宁夏职业技术教育》、《新课程学习》、《读写算》、《宁夏教育》《中国当代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教师与教学》、《课程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14篇。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教科研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许多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不到位,总认为搞教育科研不是普通教师的事情,不能认识到教科研对教学工作和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是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部分教师不懂怎么去研究,不能把经验上升到教科研成果,需进一步加强培训力度。

三是教师科研态度和学习态度有待端正,如我们组织继续教育考试时有个别教师让学生顶考、继续教育笔记让学生代写。学部组织教研活动不参加,不愿承担教研活动的具体工作。

四是学部管理教研活动的考核工作不够严格,活动过程性资料记录不清不细,造成教研活动考核无处下手,教研活动考核细则无法落实。存在着活动没人搞,考核分一分不能少的情况。

篇7:科研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1、领导高度重视,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财、物、人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凡事只要有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机会,不惜代价外派教师外出学习,本年度各类外出培训多达200多人次;只要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极力争取,比如:上半年初中政治、化学毕业研讨会,高中政治、数学“生本高效课堂展示活动”;下半年初中“减负提质暨初中教学质量分析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极大地推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2、强化常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1)主题教研会。

每学期开学召开各教研组组长会议,突出“以质量为先”的思路,强调常规教研活动要求、内容,并指导常规教研活动的实践操作程序(要确定活动的主题、专题发言人、活动记录要详实),并派专人考核,周前会在大会上公示,确保常规教研活动的落实有效。

(2)教研月活动。

在上级教研月活动要求的基础上,以“县133生本课堂模式”理念,细化学校的教研月活动方案。要求各教研组拟定操作性较强的教研月活动计划,活动期间学校领导不定时检查指导,优质课、公开课、合格课“三课”要求:课题明确,操作适当,启发性较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春学期开展“高中部校级生本高效课堂展示活动”,秋学期开展“初中部校级生本高效课堂展示活动”并积极参加“县级生本高效课堂展示活动”取得可喜成绩:高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5项。

(3)听课交流活动。

教研组要求教师严格按学校教研常规指标听课,领导推门听课,不定时检查并集中点评分析,指导教师任何听课,真正落实听课交流、取长补短,提升业务能力。

(4)新教师合格课认定。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新教师合格课认定工作。活动中,拟定详细活动方案,聘请相应教研组学科高级教师或骨干教师担任评委,相应学科领导干部担任组长,教师自己意向“跟师”或学校指派教师帮助新教师成长。本年度共完成32位新教师的合格课认定,促进了教师业务的有效成长。

3、注重课题研究,践行课改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之本。学校注重课题研究,以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帮助教师不断健康成长。本年学校加强市级课改专项立项课题《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实验与探索,已完成研究报告初稿;努力开展重庆市“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立项课题“重庆名校史志研究”一级子课题《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史志研究》,探索学校优质发展理念,已完成校志初稿并得到总课题组的修改指导。

学校共立项校本小课题15项,共收到结题申请12项,结题申报“县教育科研成果评奖”8项。积极指导教师撰写教改经验论文,提高业务水平。本年度全校教师在《师资建设》、《读写算》、《科学咨询》等杂志公开发表文章22篇。

4、强化校本培训,注重学习和宣传,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校本培训是教师学习业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强化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成长。聘请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课改新理念和教育教学常规”等内容的岗前培训;校长亲自做了“提高校本教研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举办了“学校教育科研实践基础”、“生本高效课堂实践探索”、“教育教学常规基本技能”等专题讲座;自办《昌中教研》一期,自发简报6篇,网络宣传交流文章20余篇,重庆法制报做了“质量促发展,特色树品牌”的专题报道,有力的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篇8: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及报告

由于科研机构最重要的管理对象为无形资产,如人、知识和科研活动,是知识密集型和知识驱动型组织,而传统的会计报告制度无法反映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为知识管理决策/战略管理提供有效依据[4]。而智力资本报告理论作为一种无形资本管理工具,既可以通过指标揭示无形资产的信息,又可以监测无形资产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正符合了科研机构对知识管理和生产的需要。

1 智力资本管理理论

智力资本是指组织通过无形资源和无形活动的结合,将一系列资金、原料和人力资源转化为价值的能力[5]。智力资本管理工具或方法首先能够分析智力资本对组织价值创造的影响和结果,其次能够有效地管理构成智力资本的各种无形资产,包括对无形资产的分类和分析不同无形资产间的相互作用。

在智力资本报告理论之前,最主要的智力资本管理工具和方法为无形资产监视器、斯坎迪亚导航器和IC-rating。无形资产监视器模型(The Intangible Assets Monitor,通常简称I AM)是由Karl Erik Sveby于1997年提出,将智力资本分为员工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三个组成部分;斯勘迪亚导航器模型(The Skandia Navigator)模型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顾客资本和组织资本);IC-rating是一种计量和评价企业智力资本的综合方法,由Intellectual Capital Sweden公司于1997年提出,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管理人员和雇员)、组织结构资本(智力财产和过程资本)和关系结构资本(网络资本、品牌和顾客资本)三部分。

虽然不同的管理模型对智力资本的划分不同,但是都是根据智力资本的形式进行分类,对智力资本的描述和评估都是基于一系列指标,然而这些模型对智力资本的解释都有某种程度上的局限性。

无形资产监视器模型编制的智力资本报告,通常仅由一张量化表格组成,没有系统的解释和说明[6];混淆了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概念,将二者相等同;只强调了顾客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此外,评价指标并不全面,仍有遗漏。斯勘迪亚导航器模型的很多指标是建立在一些假设条件下,而这些假设条件并不都是合理的,因此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评价指标数量很多,但在内容上不足之处,比如遗漏了企业文化、组织学习能力和员工的创造力等方面[7]。IC-rating编制智力资本报告前要对企业内部人和外部人进行深度采访,对智力资本的评价主观性过大。

以上模型都没有关注不同智力资本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智力资本对组织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这些模型多围绕企业进行,也多被企业所应用,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公共事业部门,例如大学和研究中心的智力资本研究[8]。

2 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本报告

智力资本报告首先是由瑞典Scandia公司于1994年编制并发布,原奥地利研究中心(ARC)[9](Danish Guideline)。2002年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EC)发布了《无形资产管理和报告指南(智力资本报告)》(MERITUM GUIDELINE)③,这也是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智力资本报告指南[10]。

智力资本报告就是在分析组织战略目标、所处环境以及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采用的一套符合组织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决定组织未来发展的智力资本情况进行系统衡量与分析,对内加强组织自我管理和支持决策,对外显示组织实力和潜力的一种信息发布制度[11]。智力资本研究在国内仍以企业组织为主体,但G?ran Roos认为,智力资本理论非常适合于非盈利组织、公共部门组织等,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以及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在这些部门将会大量涌现[12]。

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本报告,主要是为了满足科研机构的特殊需求和性质。科研机构是知识型组织,其投入产出都是无形资产;科研机构的主要活动是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其研究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多数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如有的研究成果即为最终产出,没有产品形式,或者要进行无偿转让;研究成果多为定制化,无法大批量复制生产[4,13]。智力资本报告作为一种新型报告模式,是根据组织的特点和目标,分析组织智力资本的构成,并关注组织管理智力资本的过程及智力资本对组织产出的作用,制定恰当的指标体系来反映科研机构的产出。

2.1 奥地利技术研究院AIT和德国宇航中心DLR

奥地利研究中心AIT于1999年和德国宇航中心DLR于2000年开始对外发布智力资本报告。ARC是欧洲第一个发布机构智力资本报告的研究型组织,目前已对外发布了9份智力资本报告[4]。

ARC模式将科研机构产出划分为经济产出、研究产出和社会产出,这些产出既反映了三个主要目标群体(企业、科研组织、社会)的需要,也反映了科研机构产出与企业的不同之处。在该模型中,智力资本、研究过程、产出均通过一系列计量指标来体现,指标选取主要依赖于其所确定的目标及组织的背景,2010年AIT最新发布的智力资本指标共有52个[15]。

2.2 高等教育协会及研究组织的智力资本计划

高等教育协会及研究组织的智力资本计划(Intellectual Capital in HEROs-IC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Research Organisations)是由欧洲研究经理与管理者同盟(Europe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Manager and Administrators,EARMA)和欧洲大学战略管理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ESMU)于2002年联合发起[16]。

2.3 MERITUM (Measuring Intangibles to Understand and Improve Innovation Management) Guideline无形资产管理和报告指南(智力资本报告)

Meritum Guideline是欧盟MERITUM项目的重要成果,该指南主要对智力资本报告的内容进行了专门规定[6],认为智力资本报告应该包括组织概况(组织目标、核心竞争力等)、无形资源和能够使无形资源增值的无形活动、指标体系三部分。

与ARC模型一样,Meritum Guideline也强调组织目标的重要性,但是将智力资本分为无形资源和无形活动,将研究活动作为智力资本的一部分,强调组织创造价值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而ARC模式中将智力资本作为研究活动的投入,以研究活动为中心。Meritum Guideline中还提出了智力资本指标选取的原则,包括有用性(Useful)、相关性(Relevant)、可比性(Comparable)、可靠性(Reliable)、真实性(Truthful)、显著性(Significant)、明晰性(Understandable)、时效性(Timely)、可证实性(Verifiable)、目标性(Objective)、可行性(Feasible)和简明性(Simplicity)等。

Meritum Guideline所倡导的智力资本报告在欧盟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成为后续研究的重要参考[10],但是其研究对象和适用范围却是企业,科研机构所能借鉴的有限。

3 国外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研究局限性

国外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的研究主要围绕企业和高校展开,针对科研机构自身开展的研究较少,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框架,也没有系统的分类研究;科研机构智力资本报告模式侧重于指标的说明,对智力资本指标的评估的实践还比较少。

3.1 国外科研机构的研究主要围绕企业和高校展开

虽然研究项目由科研机构开展,但是其研究内容多是围绕知识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和高校展开,除了ARC和DLR一直在根据科研机构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来探索适合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的基础模式。

3.2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框架

欧盟的Meritum Guideline和丹麦的Danish Guidelines都对智力资本报告的编制和发布提出了指导,但是由于其研究对象不同、影响范围有限以及提倡的标准框架不同,目前即使在欧洲地区也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标准和指标有利于不同国家和组织之间的比较衡量,也有利于不同部门或行业间的学习借鉴,但是统一并不是完全相同,不是绝对化,还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组织、不同组织的不同属性等设立特殊的标准和指标,比如,智力资本的要素分类、指标体系和智力资本报告的结构可以进行统一[10]。

3.3 缺乏系统的分类研究

除了科研机构自身发布的智力资本报告之外,其他研究项目对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的研究多是和大学/高校进行综合研究。虽然科研机构和大学在研究活动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机构使命、研究任务和目标等很多方面,科研机构和大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不能进行统一研究。

3.4 智力资本的评估

目前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的研究多是围绕智力资本报告展开,缺少对智力资本的评估研究。由于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本相比企业量化的难度较高,企业常用的Scandia Navigator、Intangible Assets Monitor等评估模型对科研机构并不适用,因此科研机构在其智力资本报告中仅是以指标列表的形式进行说明,但是难以说明智力资本对组织价值的贡献度。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哪些是组织的关键智力资本,了解组织的优劣势,从而为组织决策提供依据;也可以了解指标的设置是否合适,如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中有哪些指标存在重复性,或有哪些指标是不必要的,从而可以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科研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智力资本理论作为新的管理工具,正符合科研机构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管理和生产的需要。通过分析科研机构面临的挑战、科研机构的特点和国外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的管理经验,发现国内外对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哄男生的句子下一篇:考级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