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二中教科研工作总结

2024-05-03

芷江二中教科研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芷江二中教科研工作总结

芷江二中二0一二年下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一期来,在县教研室及学校的正确指导下,我校教科研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围绕“科研兴教、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深化“科研促教工程”、“完善三维主体式”的教学体系。结合我校义务教育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常规教育教学管理,坚持学校一月一查,年级组每周一查制。每学期认真制定教学教研计划,坚持领导听课评课制,每学期20节以上。每月的第二周为全校课堂教学开放周,欢迎家长或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随堂听课指导。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现代化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经验性”转向“科研型”,由“知识型”转向“学者型”。我们继续加大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抓实课堂教学,促教育教学的改革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1、组织落实好新课标的精神,用好新教材。

2、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月不得低于2次。

3、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成立各学科集体备课组,并有专人负责。

4、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

5、落实好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6、我们组织了课改开放日活动。

7、体艺组组织开展了全校新的广播体操大赛。

8、全校组织开展元旦汇演。

9、组织老师参加县化学教学比武。

四、参加教研活动情况

本期,我们积极组织各年级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并请到县内资深名教师指导和评比,启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同时组织教师、学生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

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成果显著

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我校先后担“作文创新研究”、“在综合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初中生学习过程研究与评价”等课题。使教师人人参与教学科研,在“教中研,研中教”,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数学组的“初中数学章末测试卷评价与分析”的市级课题立项。

六、不足与尚需改进的地方

教育科研论文尚未提到较高的层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教育科研还没有很好的融入教学实际,对教学只起到基本促进作用。

一期来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有时忙于应付,有的教研计划得不到落实,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协调安排好。教研工作由量上升到量与质并重。

芷江二中教科室 二0一二年元月十二日

篇2:芷江二中教科研工作总结

研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双方教师均上了课改展示课,取得了实际效果本,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我校适时改进继续教育途径、模式,加强针对性、有效性,大力推进校本研修,突出校本研修在师德建设、业务提高中的重要作用,使教师在师德修养、业务素养、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升。

(一)通过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开学初,我校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怀化市《规范师德师风九不准条例》及县教育局长讲话精神,狠抓作风建设,建设一支讲政治、守规矩严作风的师资队伍。

(二)通过理论学习,助推教师的专业素养

(1)专题学习:围绕“核心素养培养”选编相关学习材料引导教师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全校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方向、重点的认识,并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新课改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变。

(2)专家讲座:围绕“核心素养培养”邀请专家到校开展讲座活动。

3、4月份,我校成功举办了怀化市初中语文、数学、地理、生物等毕业学科研讨培训会,省市专家在我校举办了多场讲座。通过专家的指导,教师们加深了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解决好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技能。

(3)论坛讨论:我校积极开展省市县内校际研讨互动论坛活动,就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开展论坛讨论活动。本学期我校与湖南衡东县某校进行了一次研讨互动活动,并就课改教。

(4)读书活动:我校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学经典、读经典、背名篇、用经典”的大型读书活动。并在5月份代表芷江县所有学校参加“湖南省国学大赛怀化赛区”比赛,荣获省二等奖。其次,组织学生抒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且在县关工委组织的“红旗飘飘,引我成长”的演讲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

(5)重视艺术体育教学,以活动为契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校在4、5月份全县举行的初中篮球比赛活动中,男子、女子分别获得冠亚军,在全县举办的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及“三独”活动中,获得10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立足课堂教学研修,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公开课教学:每个教研组每周安排一位教师开始校内公开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一次公开课。

(2)听课观摩:每周组内教师开设公开课时,全体组内教师都要参与听课观摩,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20节。

(3)教学研修:每周一次备课组集体研讨活动,解决各备课组动。(4)师徒结对:我校青年教师比例较大,本单元教学目标设置、课时教学设计完善和教学评价等问题。每两周一次学科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组织理论学习、课例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等活继续开展校“青蓝工程”,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同时,举办校“名师工作室”和校“项目工作室”,聘请校内校外有影响的专家担任学科组指导老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影响、辐射作用。

(四)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1)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本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字一话、说课),促进我校教师尽快成长。

(2)专业素养竞赛:以助推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升教师把握学科能力水平为目标,学校深入持久的开展专业素养竞赛,利用初三“一模”“二模”考试的契机,组织40周岁以下的教师参加竞赛,推动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教育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3)班主任培训、班主任论坛:加强班主任师德修养,更新班主任教育理念,拓展班主任工作知识,探究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问题,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4)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网络晒课活动,并举荐优质课堂教学视频、优质教案、优秀教学论文、优秀班主任管理论文参加网络评选。我校有多名教师获得一等奖。

我校教科研工作落实有力,校本培训扎实开展,活动形式丰富灵活,把教研科研有机融合,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向教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从而引导了广大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今后,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将不断克难攻坚,力争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芷江二中教科室

篇3:芷江二中教科研工作总结

一、我县财政经济发展状况

1. 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005年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实施, 八年来尽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了较大的变化, 为应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 加大了调结构转方式力度和积极稳妥地财政政策、财政收入从高速发展到增速减缓。我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005年至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5262万元、6347万元、7882万元、10310万元、14234万元、18477万元、24552万元、35696万元, 年均增长31.45%。2006年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2012年虽然世界经济低迷, 欧债危机加剧, 但全年仍完成财政总收入50528万元, 同比增长32.48%,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696万元, 同比增长35.94%。

2. 财力性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

2006年享有民族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以来, 我县上级转移支付规模不断增加。2005~2012年上级转支付分别实现20476万元、28887万元、37428万元、48347万元、64393万元、76690万元、93330万元、105510万元, 年均增长26.38%。其中一般转移支付分别为12908万元、17830万元, 23367万元, 27823万元, 31569万元, 38690万元, 47977万元, 59305万元。

3. 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公共财政就是民生财政, 财政发展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2005~2012年以来, 财政部门以“理财为民”为目标, 不断加大对社会各项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 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逐步增强。2005~2012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分别完成27815万元、34029万元、44206万元、58137万元、77678万元、96107万元、119643万元、146996万元, 年均增长26.83%。其中用于民生的支出分别为15454万元、21466万元、27243万元、40171万元、57539万元、70480万元、87174万元、109659万元, 分别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5.56%、63.08%、62.03%、69.1%、74.07%、73.33%、72.86%、74.6%。连续四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七成以上。

二、我县现行享有的民族工作财政政策。

与非少数民族县市相比, 我县享有的民族地区财政政策有:

1. 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我县从2006年起享受了中央非民族省区的民族自治县专门安排的财力性转移支付, 而且少数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也逐年增长。2006~2012年一般转移支付中民族转移支付分别为764万元、812万元、1050万元、1050万元、1456万元、2060万元、2481万元。

2. 税收优惠政策

在税收优惠方面, 我县仅享有对新办企业所得税实行“三免两减半”税收优惠政策。

三、我县民族工作财政政策与财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差距

2005~2012年我县财政经济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 这主要是得益于上级财政政策的落实,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更应该看到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不大, 质量和效益不高, 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 收入等要素瓶颈突出, 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更加完善, 民生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矛盾和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民族工作财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 GDP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高。比如2012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1%, 其中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16%, 全县每百元GDP提供的财政收入为5元, 远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2) 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有待提高。在财政收入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 收入质量呈下降趋势, 反映出收入结构不尽合理。

(3)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较高, 但由于收入基数不大, 收入结构不合理, 质量不佳, 可用财力明显不足, 依然极度地依赖上级财政, 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如2012年我县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完成146996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仅为35696万元, 占公共财政支出的24.28%。然而, 上级财政虽然加大了对我县的转移支付力度, 但是增加部分往往是政策性硬支出, 如工资性支出、涉农补贴、社保补助、教育资金等, 对我县可供支配财力影响并不大, 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财政保障能力十分脆弱, 财政运行非常困难, 近五年来县本级财政自给率维持在25%左右, 财政对各项重点支出和事业发展的保障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

(4) 财力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我县是少数民族贫困县、革命老区和点型的依靠上级财政吃饭的县, 基础差, 底子薄, 经济发展落后, 财政收入总量、增量不大, 本级财力远远不能满足支出的需求, 财政运转非常困难。首先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 (不含民族转移支付) 。纵观近几年我县上级补助收入从增量、增幅上来看, 很可观, 为解决我县财力缺口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从上级补助收入结构上来分析, 就不难发现专项转移支付、专项拨款增幅远远高于均衡性转移支付。这样一来, 专项转移支付虽然增加了, 但是仍然解决不了地区和部门之间的财力差异, 使得公共财政服务不能在全县各部门均衡分配。其次是民放转移支付规模偏小。2006-2012年民族转移支付分别为764万元、812万元、1050万元、1050万元、1456万元、2060万元、2481万元, 年均增幅21.69%, 绝对额增加值偏小, 占上级补助收入的比重仅为2.64%、2.17%、2.17%、1.63%、1.9%、2.21%、2.35%。

2. 我县民族工作财政政策与周边县的差距

(1) 个人待遇方面。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怀化市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有3个, 其中与我县相邻的有麻阳县、新晃县, 我县也同为少数民族贫困县, 县情、财力情况与上述两县基本一致, 却没有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其他西部地区县市全部享受。

(2) 工资转移支付方面。中央几次调整工资, 增资部分工资性转移支付中央按65%给予安排, 而西部地区县市中央按100%安排工资转移支付。

(3) 重点项目财政资金。2012年重点项目财政资金总规模 (41651万元) 与2011年相比, 净增601万元, 增幅仅为1.46%。2012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持续建设项目仅水利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增加力度较大外 (2011年该项目为555万元, 2012年6388万元, 增加5833万元) , 教育、国土项目增量不大, 交通、廉租房建设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环境改善与建设项目与2010年比减少1300万元。另外我县重点项目财力配套压力非常大, 2010~2012年因财力短缺仍有重点项目配套资金出借挂帐6314万元。而与我县毗邻的贵州省松桃县, 重点项目建设中央、省级项目免除地方财政配套, 全额安排。

少数民族扶贫项目资金的少, 扶贫项目中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规模更少。2005-2012年我县扶贫资金分别为911万元、1152万元、1041万元、1063万元、1363万元、1665万元、1785万元、2702万元;2011年起实施少数民族发展扶贫项目, 少数民族发展项目占扶贫项目的8.9%。规模模远远低同属西部的贵州少数民族县和麻阳、新晃县。

(4) 上级转移支付方面。我县毗邻的贵州省松桃县, 同处西部地区, 近三年来地方财政收入相差不大, 但因该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 而我县只能参照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执行。近三年来该县上级转移支付分别为13.78亿元、16.36亿元、21.81亿元、而我县近三年来上级转移支付分别为7.28亿元、8.96亿元、10.55亿元。2012年该县人均上级转移支付是我县的1.31倍。

三、有关民族工作财政政策和财政发展的建议

我县民族工作财政经济发展得益于民族财政政策的实施, 财政经济发展是基础, 财政政策实施是动力。财政政策的实施为我县财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机遇和挑战。为促进我县财政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增强我县财政保障能力, 就有关民族工作财政政策和财政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民族工作财政政策方面

(1) 加大民族转移支付力度。相对于非民族地区来说, 虽然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民族地区专项转移支付, 但相对于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来说, 仍然是杯水车薪, 希望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加大扶贫、特别是扶贫产业扶持规模, 体现上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

(2) 一般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考虑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和特殊支出因素, 通过因素选取增加对民族地区的一般转移支付。同时在民族地区特殊因素暂时难以量化的情况下, 通过提高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系数, 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额。比如2012年以来, 人个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提高、营改征直接影响的税收收入占总收入的四成以上, 希望中央和省财政以一般转移支付的形式弥补收入缺口。

(3) 继续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实施新办企业的所得税“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 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希望中央财政能将贫困县上划中央的增值税、所得税全额返还地方, 作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专项, 以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4) 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 免除所有需要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我县毗邻贵州省, 应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政策, 免除武陵山片区区域县市所有中央和省级项目所需地方配套资金, 希望中央和省级财政在项目安排时, 给予全额安排, 免除地方配套资金。其次加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扶贫资金投入,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

(5) 应落实全额增加调资转移支付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对调整工资部分及年终奖金实施全额补助, 民族省区转移支付系数在同档次非民族省区转移支付系数的基础上增加5个百分点。另外, 津补贴资增加的支出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享受此项补助的基本上是西部民族省区。

2.民放工作财政经济发展方面

“十二五”时期依然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期, 这一期间我县将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 财政发展、惠民富民任重而道远。

(1) 发展经济壮大财政实力是构建我县公共财政制度的物质保证。我县经济基础薄弱, 财源税源结构单一, 投资规模小且投资效益不高, 持续性财源少, 规模性企业不多, 没有特别突出的工业项目, 骨干税源企业没有形成完全优势, 这是我县财政发展的“软肋”。因此各级各部门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工业强县和项目建设为重点, 大力支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培育新兴财源, 完善贴息、奖励等切实状大财政实力。

(2) 要继续优化收入结构, 努力提高两个比重。保持较高的收入质量是促进财政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 要高度重视财政收入质量, 正确处理收入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通过不断优化收入结构, 努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 使财政收入规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实现收入稳定增长、均衡入库, 增强财政实力, 切实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篇4:芷江二中教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校长室和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区教科室“十一五”教育科研整体规划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导作用、服务功能,以构建学习化新型校园,提高教师的群体科研素质,在教科研工作的推进中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以校本培训为抓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作出贡献。现从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加强课题管理,规范科研工作

1、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随着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学校科研组织网络,形成以校长室、教导处为主导,教研组为桥梁,课题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科研工作,把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科研课题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制定科研规划。根据区教育发展研究室有关科研工作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导处制订了学校教科研三年发展规划和《奉城二中2007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给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二、重视学习理论,加强教研科研整合。

本学期里充分发挥教研组长、课题组长的引导作用,认真组织,定期开展以“轮主备课”为重点的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研讨活动。教研活动在正常开展活动的基础上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气氛,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内容上逐渐形成专题化、系列化。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实践,充分调动起教师学习理论,探索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成果

1、抓好区级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

课题开题论证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项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只有明确开题的目的意义,抓住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科学地把开题工作做好,才能提高我们的研究质量。它不仅使课题组成员开拓思想,扩大眼界,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而且对端正研究态度与学术作风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认识课题开题的意义,切实加强对课题开题的指导。

总结我校“十五”科研课题开题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以往的课题开

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开题不按要求,准备不充分。二是开题抓不住主要矛盾,重点不突出。三是一次集中开题的课题太多、太集中,有点走形式。有时一上午开题6、7个,开题后课题组成员仍然是“雾里看花”,思路不明白,任务并不落实。

因此,在开题工作前先召集相关老师集中学习“如何撰写和论证规划课题的开题报告”理论,进一步明确开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内容要求,强调一定要突出重点。教导处组织做好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开题工作的形式与程序,力求科学地组织开好课题论证会。由于学校重视开题工作,各位课题负责人事先都做了认真周密的准备,本学期我校高丽红老师的“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陈培东老师的“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在区专家的指导下,开题论证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2、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课题结题即结束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形成研究成果。结题成果是对研究实践和理论思考的反映。所以,一个课题结题报告所反映的研究成果呈现形式上应包括:反映成果与收获的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有关论文、反映研究过程的工作报告或研究档案、反映成果的实践操作的教学设计、活动设计、个案研究报告、自编或引用的研究工具(如调查问卷、测验量表等)、教学软件或光盘、文献资料的汇编等。这些材料共同构成成果的总体,研究报告则是其中的主成果,其它材料都作为成果的附件。成果附件的整理与汇编也有一定的款式,并不是把上述所有的材料都装订到一起。

本学期我校有四个区级课题需要结题,分别是:徐爱群老师的“语文教学中学‘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培养”、宋军花老师的“利用网页技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可行性研究”、罗燕老师的“农村初中纸艺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陈佩玲老师的“在初中起始年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重要性研究”。为了做好此次结题工作,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很重要,首先对要老师进行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对如何做好课题结题工作,以及结题过程中的其他注意事项。如:课题成果切口要小展开要大 ;成果要实在,多举实证性例子;主报告与附件分开,附件要精选;字数最多不超过15000字;成果要经得起检查与答辩;成果报告及附件装帧要美观大方等问题进行了专门学习与布置,由于课题结题人员认真准备,搜集整理细致,所以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校课题结题工作。

3、抓好重点课题研究工作。本学期王校长的区级重点课题“城市郊区初级

中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已经开题论证,学校以此项课题为龙头,构建了我校系统、规范的课题研究制度。下一阶段将要召开子课题组长会议,认真学习方案精神,对课题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并要求每位成员从校本课程中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好自己的主攻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好子课题研究,使教研课题真正能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4、指导教师认真总结反思 撰写教学论文随笔。

我校倡导教师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有空撰写教育随笔,反思自己,促进教师超越自我。本学期,教导处组织了论文案例评比活动。大多数老师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一篇篇较好的论文、案例,共收到论文、案例55篇。学校召开了论文、案例评比委员会议,通过认真评议,仔细筛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杜叶飞;二等奖张培红、肖亮、岳芙蓉;三等奖余克群、王燕、卫凤英、罗秀梅、石卫国、范晓东老师;苏桂荣等10老师荣获优秀奖,并在此基础上汇编我校教师优秀论文集。在评比中我们也感受到不少教师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写下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章;但我们也看到了部分教师的应付态度,收到的论文中有一些文章很不成熟。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学期教科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不少地方有待改进,特别是要加快新课程实施的步伐,有效教育科研的推进,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思考,不断改进。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要开拓进取,实现我校教育科研新的突破。我们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更足的干劲和更大的魄力,认真做好本学期各项教育科研工作,走出一条教科研内涵发展之路。

篇5:芷江二中教科研工作总结

五常二中

五常二中是哈市级示范性高中。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求实创新,和谐发展。学校在传承世代积淀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的同时,反思学校的历史与现状,结合素质教育与时代要求,提出了“打造一流学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走上了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科研兴教、科研强校”是我校教师的共识,教师必须通过教育科研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专业成长,学校必须依靠教育科研上台阶、出特色、铸品牌。近年来,我校在“科研先导”的思想指导下,在市教研所的关怀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教科研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以下三个部分汇报:

第一部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业绩

一、加强教科研工作组织领导,确保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首先是领导带头搞教科研。一所成功的学校首先应该具有成熟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应富有时代意识、科研意识、协作意识和改革意识。认准时代发展的趋势,善于审时度势,作出科学决策,以明确的办学思想为学校定好位,为学校的发展定好目标,带领学校群体执着地实现学校的追求。

近年来,我校领导对于五常二中的办学目标、指导思想、管理目标、办学思路都有明确而统一认识,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自觉地转化为办学行为。在实践中认识到,走出“高投入、重负担、低效益”的教育困境的根本出路在教育科研;没有教育科研,教育质量的持续发展就会缺乏根本动力;没有教育科研,提升学校档次就会缺乏应有的杠杆。在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搞好教科研工作,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做到: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指导或评价教科研课题,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通过以上办法,促进了教师搞好教科研的积极性,也收到了实效。

为保证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落实,我校成立了教育科研委员会,苑冬萍校长主抓教育科研工作,下设教科室。负责对教科研工作宏观管理、指导、调控。在组织管理上,学校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制定《五常二中教科研室岗位职责》、《五常二中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教科研奖励办法》及《教科研发展规划》,并设置教科研经费。二是举办“教科研培训班”。将聘请省市教科所专家教授对选题立项,课题论证、科研方法、资料统计、论文撰写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的专题讲座,并挑选部分教科研骨干教师与专家进行讨论,请专家指导。三是学校教科研工作,接受市教科研所的工作检查指导。四是明确提出:要求每位教师要有一个研究课题,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组织一次教科研课例成果交流大会。

学校采取“三个结合”,即: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群体与个体相结合。“四个开展”,即:开展教科研活动,开展调查研究,开展教科研指导,开展教科研评估。整体推进教科研指导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发现、探索,经过理性思维、总结经验、撰写教科研论文。学校把有无教科研专题及成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考核结果与评优、评职、晋级直接挂钩,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搞 1

好教科研的积极性,收到了实效。

二、加大教科研经费投入,确保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一年来,学校用于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比以往有了明显增长。

1、多年来,用于添置科研所需的办公电脑400多台(其中台式电脑200多台、笔记本电脑100多台)、校园无线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50多套)等。

2、一年中,用于教师非学历性的高品位进修的经费共约几万元。

3、一年中,用于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考察和聘请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科研辅导的经费支出共十几万元。

用于教育科研经费的增加,为教师深入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上升新台阶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三、教科研工作的新举措

近年来,学校教科研在深入总结前几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了教育科研的领导机构。

2008年开始,学校设立教科室,任命一名兼职教科室主任,与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享受同等待遇,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科技领导小组制定的科研计划。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教科室主任及人员已作了多次调整,2012年9月份学校组建了苑冬萍校长为教育科研主管校长,并分工主抓教科室工作,教科室下设各学科课题组,在市教科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学校校长抓科研工作,教科室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各科研组的老师积极配合,做到定人、定时、定地点、定课题、定总结。从学校科研领导班子的调整变化,可以看出学校对教科研工作的重视,标志着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步入了正规化的轨道。

2、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与奖励制度

近一年来,学校对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与奖励制度的完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学校建立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科室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运作方式、实验过程、成果检测、总结报告的进行管理和指导。教科室通过管理抓落实,抓检查,抓总结与评估,促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为加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鼓励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学校还将以前业已实行的一些不成文的做法,与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衔接起来,形成了几条硬性规定。其中,就把每学期必须至少写一篇论文和至少承担一个校级以上教科研课题,作为五常二中名师、各级教育能手、学科带头人推荐对象的必备条件,并要求高级教师每年必须完成1篇论文。这对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无疑是一种有力的鞭策。

其二,学校还设立了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经过多次修订,拟定了《五常二中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办法》的实施,不仅大大加大了科研成果的物质奖励力度,而且突出了教科研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在教师的心理上,造成了良好的激励效应。该办法分别对著作、科研项目成果、论文发表以及教具制作等给予奖励,对教师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3、以教科研为先导,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开发师力资源

教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教师对教育规律的深入探究,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

我们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支政治方向坚定,业务素质精良,年龄结构合理,乐于奉献吃苦,勇于开拓进取的观念新、学历高、能力强、科研型、学者型、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及整体素质,学校启动了“三项工程”。

⑴、“结对子”工程。我校2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很大比例,他们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为了使他们迅速成长,独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启动了“结对子”工程。即在校内认师傅,结对子,带徒弟,对他们实行专人指导,对教学新秀实行重点指导,对他们承担的各级研究课,评优课实行全程指导,对他们的成长过程实行跟踪指导。青年教师在师傅的传、帮、带下成长很快一定很快会通过学科教材关,教育理论关,教育教学方法关。

⑵、“全员培训”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教育报告中指出:“对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

①坚持日常学习,帮助教师积累科研经验,提高理论素养。

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首先,派科研骨干、积极分子参加各省、市的各种各类教育研讨会。其次,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到先进学校参观取经,了解教改形势及科研实施情况。再次,根据研究中的问题,邀请专家、教授来校进行专题讲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这些活动,极大地开拓了学生和教师的科研视野,为广大教师攀登教育科研的制高点提供了帮助。

③进一步开拓教育科研信息资源渠道。采集最新教育科研信息,研究教育科研发展趋势。丰富的资料是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条件之一。我校除要求教师结合自己专业,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外,还购置了多家教学网资源授权,为教师查阅资料搞好教学科研提供方便,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每人配备笔记电脑,为教师制作课件,搞好科研,上网下载资料提供了方便。

⑶、“名师培训”工程。学校十分重视培养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学校制定了《五常二中名师考核奖励条例》。为了实现我校打造名师的目标,实行“三导”,即:专人指导、重点指导和跟踪指导。“四定”:定指标、定任务、定措施、定导师,并接受学校考核。学校优先选派骨干教师到外校、外省市学习先进经验,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4、教科研工作成效上有了新提高

首先,教育科研工作成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课题的立项数量和课题结题率的明显提高。2010年本校省家级课题1项,已结题。2012年一项省级课题已经立项并有初步科研成果。

第二,在全员重视教育科研的基础上,一支教科研工作的骨干队伍,已初步形成。一年中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有10多篇,市级获奖或发表论文近100篇。

第三,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各级名牌教师大量涌现。

2010年以来,学校提出了“科研创名,科研兴校”的明确战略,实施五常二中“名师工程”。学校先后有9名哈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特级教师,20多名哈市级学科骨干教师,五常市级骨干教师50余名。

第二部分:本学期的教育科研培训计划

本学期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凝聚力量,提振精神,立足现实,谋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以“迅速地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真正发挥科研引领教学的作用,并且利用各种形式的培训打造教学名师和名班主任。以此为目标,我们制定2012——2013第一学年度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主要工作

科研工作

(一)、召开校级科研工作会议

1、会议时间:2012年9月

2、会议参加人员:张校长、苑校长、科研主任、各教研组长。

3、会议主要内容:

第一、布置本学期的科研任务。

以教研组为单位,依据本学科特点,各自申报一个“十二五”科研总课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同时,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科研课题,要一次性上报,每人子课题的申报时间为2012年9月中旬。每人申报的课题要求在一学期内就能结题,解题的形式是以论文结题,并且各组推荐一个科研成果课例,出课时间为2012年11月。

第二、明确科研工作的要求。

(1)、个人的课题拟定要求。

①、拟定申报的教研组和个人课题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要立足现实,并且具备专业性。

②、立足课堂教学,深入研究,用成果指导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要求每位教研组长对科研工作,一定要认真布置、要求每个组员认真对待、认真完成。

(二)、邀请专家指导。

在教学成绩大幕的掩盖下,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缺乏独立性,未受到足够重视,并缺少科学性及指导性,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我校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不明白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请来专家,给全体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所有问题做细致深入的培训指导,让每位教师学会科研的整个步骤,这样才能使教师们研究出成果,并以之指导教学,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三)、组织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与推荐活动。

(四)、对结题的课题进行认真总结,在校内推广课题成果,并将其成果推荐给各级科研单位,让研究者(教师)的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培训工作

(一)做“名师工程”。

选拔、培养一批能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高水平教师。

(二)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

1、专家指导:

派出学习:建议派出3--5名中年骨干教师去东北师范大学进修学习学科知识。

请进指导:一个月一次请专家作指导讲座。给35岁以里的青年教师做教学指导,给30---40岁的中青年教师做专业指导,给全体班主任做心理疏导指导,给骨干教师做名师指导,给班主任做出管理指导。

2、创设平台:为教学和德育名师的成长创设相应的教学交流、研讨的平台,比如:定期开展全校性的公开课、研究课等大型的课例研讨活动,促进培养对象之间的交流和提高;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3、重在推出。把已有成绩的名师推出,让他们在五常教育事业上有名气,同时也使他们收获名誉,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并能带起一批年轻的教师,使他们成为业务和职业引领者。

科研工作,对我校而言,任重而道远,而又方兴未艾。有阻力也有挑战,更有机遇,我相信,这学期在学校总的定位、新的目标指导下,我校的科研工作会有大的进步和起色!

第三部分:本学期已做的具体工作

1、每位教师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科研课题,正进行研究。

2、已经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的教研组长对青年教师的培训。

3、进行了新老教师结对子。

4、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的教学研究公开课。

5、进行新教师的研究汇报课。

以上是一年来本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初步总结,以此作为五常二中教科研先进集体评审汇报材料,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位教育科研专家审议。

五常二中

篇6:芷江二中教科研工作总结

11月28至29日,在朱太平校长的带领下,教学组徐金友、方海宏、汪和平等三位教师,会同教科室董文赟主任一行五人,前往蚌埠二中开展教科研活动。现将为期两天的活动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校情简介:

蚌埠二中始建于1928年,原名江淮中学。蚌埠二中是我省首批二十五所之一的省级重点中学。

经过八十年的发展,现今拥有54个教学班,学生三千余人,教职员工200余人的办学规模。2006年1月,被评为“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同年,又获得“全市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和人事部评选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建国以来首次评选的最高集体荣誉);先后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单位的表彰。

二、开展活动情况

11月28日下午三时许,我们在蚌埠二中市级理科实验班(中四

(一)班)、听取了学校推荐 的数学组王爱莲老师的一节课。王老师讲授的课目内容是《线性规划》,王老师面对学生的谆谆善诱与罕见的亲和让我们受益匪浅。课后在校会议室我们进行了评课与交流。同时听取了李新义校长关于二中自主招生与竞赛辅导方面的相关情况介绍。

11月29日上午八点半,在二中三楼多媒体教室,二中李新义校长为前来参加国培计划研讨会的各兄弟学校的同仁,以及蚌埠市化学会的老师做了“教师与教育理想”的专场讲座。在报告中他特此提到教育的理想境界:我们的学校应该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自身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在讲座之后,李校长还亲自为大家公开展示了,一节特级教师的考评课——化学科的《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反应及物质的理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通过这一节公开示范课,着实让我们领受到一名特级教师扎实的功底与不凡的风采。

上午11时左右,在校会议室我们一行与兄弟学校的同仁一并听取了《切实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专题交流报告。蚌埠二中在课题建设、课程改革、创新大赛诸多方面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11月29日下午一点半,在一楼会议室举行了教育部国培计划集中培训与远程校本研修一体化项目,校本研修研讨会安徽省区的启动仪式。会议由安徽梦之队(蚌埠二中研修团队)领队李新义校长致欢迎词,首都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技术学院的张汝胜院长讲话,接着是首都师范大学专家团队成员杨卉教授讲话,阜阳二中与砀山中学的两名种子老师发言,每所学校的与会校长分别讲话,我们的朱太平校长在会上介绍了野寨中学的情况,为如何做好国培计划工作作出响应,并欢迎专家团队成员及与位领导来校指导与交流。然后是蚌埠市教育局刘玉泽局长及省继续教育中心宋冬生主任分别作了如何落实安排培训与研修工作的讲话,会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下午两点半召开了“抽象概括”研讨会,两位主讲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分别进行关键事件叙事,与会老师代表对关键事件叙事进行评价,杨卉教授团队作出评价,所有与会老师分小组构建概念图,团队研修,共同构建概论图,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继续召开校本研修座谈会,会议由杨卉教授主持,与会教师代表发言,专家团队成员赵晓亮代表助学者发言,会上对国培计划后期的远程校本培训研修本一体化项目作出安排,并提供持续性的示范引领计划。

三、谈三点收获与体会

通过在蚌埠二中两天的教研活动,一是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团队精神的积极作用,老师们积投入课题研讨,分工细致,责任明确。蚌埠二中的“梦之队”研修团队,首都师大杨卉教授的专家团队不论是在凝聚力上,还是在相互协作的效率与效益方面,处处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二是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我们是否应当具备大爱育大教育的理念与“—招鲜,吃遍天”的方向,蚌埠二中在教科研工作,在自主招生工作等方面日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值得大家的学习与借鉴。三是李新义校长那种对教育的执着,高度重视老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必参加、学生必参与,重视过程与落实,他们学校现十六位特级教师,十多位省级教坛新星。这不能不说是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我觉得不是他们是什么,而是他们做了些什么,就自然的摘下了苹果。启迪我们教师也应有目标,有目标有追求就能实现梦想。谢谢大家!

数学组

上一篇:第五届篮球赛总结下一篇:描述感伤的QQ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