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践行课改理念

2024-04-21

躬身践行课改理念(精选10篇)

篇1:躬身践行课改理念

躬身践行课改理念不懈探求学生发展

——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性学习展示研讨

暨西南师大附中第八届研究性学习成果多媒体展示活动侧记

12月16日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性学习展示研讨在西南大学附中举行。西南师大附中张万琼校长、重庆市教科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曹雷、市高中课改办谭兴云老师及重庆市各区县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和教师约30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议由曹雷主持。上午,首先西南师大附中的李尔康老师展示了研究性学习通识培训研讨课《将问题上升为课题》,本节课注重对学生小组研讨、合作学习的训练,引导学生遵循从问题中筛选课题的原则以及课题命名的规范性。从操作实践层面展示了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环节。接着西师附中的学生课题组学生分别展示了理科趋向课题《水悠悠,校青青——校园植物浇灌用水转化探究》,《城市小沼气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和文科趋向课题《我看新课改——高

一、高二学生了解新课改情况研究》,在场的老师们无不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表示震惊,尤其是在高中新课改的课程结构、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方面的研究,对当前的课改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课题指导老师李宗涛、宋洁也介绍了指导过程中学生心理挫折的教育、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及收获。市教科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曹雷认为西南师大附中的高中课改站在了整个重庆市的高端,它的研究性学习为大家提供了学习的范本,同时也给了与会各位莫大的惊喜。最后西南师大附中副主任黄仕友对学校整体推进研究性学习情况——“五个一”工程作了详细介绍,构建了新课程理念下研究性学习常态化实施的具体方案,初步呈现出研究性学习的特色。下午,开展了西南师大附中第八届研究性学习成果多媒体展示活动。11个不同领域的研究课题成果相继展示,如《被落叶掩盖的事实——关于落叶对城市绿化的利弊影响研究》、《附中食堂营养餐的可行性研究》等。多数课题形成了研究成果并能根据成果提出恰当的建议,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与锻炼。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潜能发挥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刘明兰撰稿)

篇2:躬身践行课改理念

争当“躬身践行,服务发展”排头兵 7月31日,行政服务中心开会总结了前段时间的工作。会上,中心领导指出了一些大家工作上的不足。通过会上的认识及会后的反思,发现自身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缺乏宗旨意识。在这半年的工作中虽然无吃、拿、卡、要等现象,但是公仆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浓。对来访群众不热情、缺耐心。二是业务能力欠缺。虽然对窗口的大多业务也有所了解,但对于一些具体的业务还不是很熟练。三是奉献精神不强。在工作中,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工作不积极、主动。

针对自身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是坚定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多向同事和领导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升业务能力。三是转变懒散的工作作风,工作中积极主动充分发扬“不讲条件、不讲报酬、不计个人得失”的“三不精神”,生活中多和办事群众交心,了解他们的难处、需求,让群众指出自己工作的不足。保持国家公务人员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

篇3:践行课改理念打造绿色课堂

一、绿色课堂下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笔者把“绿色课堂”确定为:以自然、和谐、包容、创造、生命、灵性、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理念, 体现了“人文”“科学”“创造”的和谐统一。绿色课堂体现了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1. 绿色教育——学生本位的教育价值观。

绿色课堂是一种“有人”的课堂环境, 它以学生为本位, 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 力求与学生互通互融, 打破原先的隔离, 并力求彰显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让环境在每一位学生那里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产生独特的作用。学生像对待朋友般对待环境, 而不是单纯的“人”与“物”, 更不是“物”与“物”。绿色课堂坚持认为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是有生命的主体, 有如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一样, 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成长也不是外人所能替代的。有人说:“学生不是教会的, 而是学会的。”这很精辟, 教是外因, 学是内因, 是学生自主的尝试与建构, 没有学生的自主建构, 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不能形成, 知识与技能就不能内化。

2. 绿色发展——自我建构的学生观。

绿色课堂坚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自我建构。教育是什么, 这是人们千百年来一直追问而又总是没有一致答案的问题。而且如果这一基本问题解决得不好, 教育就最容易走上歧途。以前我们总是认为, 教者, 交也, 教育就是把观念观点、把知识能力交给学生, 甚至站在一定“高度”动情地、慷慨陈词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能在强调“过手”上有所作为就算是高境界了。事实上,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生长、自我建构、自我增长、自我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本质不是“强加”而是“帮助”——帮助学生实现他自身的生长、建构、增长与发展。教育当然也有其外在的目的, 如社会的要求等, 但如果这类目的不化作学生自身追求的目标, 教育就只能是生拉活扯地硬拽, 这实际上已经不是教育, 只能算是迫人就范。

3. 绿色主导——角色转变中的教师观。

绿色课堂坚持认为教师的本职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虽然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但他在学校的学习应该有别于纯自然、纯自发状态的学习, 接受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这种学习和成长更加具有方向性、系统性和加速性, 就是为了获得更强的、可以保持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能力。相应地, 教师的功能定位就是要成为学生个体学习与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 成为学生在群体、集体中相互学习与影响的组织者、帮助者, 并在学习方法方面为学生提供示例。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所长在乌鲁木齐的一次学术年会上就曾大声疾呼:此轮课改的方向极为正确, 就是要走向“围绕生活、联系生活, 围绕生命、关爱生命, 围绕学生、关怀学生”的课程, 但不等于说朝这个方向走就不要教师为主导, 就不要教师的力量, 教师就变得不重要, 我们还要维护教师正当的主持者地位,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依然是主持者, 你如果没有做好主持者, 跟着学生跑, 学生要什么你就做什么, 以为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的所有需要为满足, 以为跟着学生转就是好。不是!如果课改使教师变得没有权威, 那可以说这个课改失败了, 或者说恐怕有点扭曲的地方。

二、绿色课堂的课改基础:构筑师生间自由对话的平台

在绿色的生态课堂上,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而是信任和平等的关系, 他们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 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共同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并且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交流应是渐进式的、生成式的, 需要三者之间不断地融合、激活。

1. 精心预设, 营建层递性对话系统。

教师在与文本深入对话后,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 预设由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具有层递性的能力发展序列。如: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 就预设了学生一次又一次与文本的层递性对话。首先, 他在揭示课题后,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与文本对话, 寻找收获;接着, 在学生第一次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 请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 体会彭德怀与大黑骡子的深情;然后, 请学生体验角色, 直接进行“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的对话;最后, 教师又引导学生与自己对话:“作为课文的读者还有什么话说, 想对谁说?”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对话过程, 学生有了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2. 耐心倾听, 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

作为对话的“首席”, 教师必须学会等待, 学会专注, 学会耐心, 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 或发表自己的见解, 或补充同学的发言, 或互相启发, 或自由组合朗读……如在《望月》一文结束时, 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对话情境:听了我和小外甥的对话, 你喜欢谁?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我喜欢小外甥, 想对他说‘你懂的知识可真多’!”有的说:“我文中的作者, 想对他说‘你真了不起, 你的教育方式很独特’!”忽然,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不喜欢文中的作者和小外甥。”其他学生都感到诧异。教者微笑着示意这位学生往下说, 学生得到了鼓励, 继续说:“因为他们的思维太受局限了, 既然在这夜深人静的大海上, 有月亮、有星星、有海浪、有江两岸许多美丽的景色……为什么只去背有关月亮的诗, 而不可以去背一背有关大海、星星和描写美丽夜景的诗句呢?”多么与众不同的见解!此时的课堂, 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以真诚的微笑融入学生的世界, 用心灵去倾听;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朋友, 能根据课前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组织教学, 用宽容、理解、欣赏的目光去发现;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与文本、作者对话, 进行思维和心灵的碰撞, 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样, 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因素, 处于自由开放的心态, 在现实的努力与追求中, 构建了一种和谐自然的对话氛围。

篇4:学陶师陶 躬身践行

一、学陶师陶,坚定对教育之爱

每次读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和教育名言,最大的感动就是陶行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并且因为爱而对教育事业有无比的执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以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自觉担负起培养人才的神圣职责。”这是二十一世纪国家、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从事教育工作这份职业的基本要求。

但是,当今社会外界的诱惑力大,教师收入不高,而自身工作压力也大,部分教师因此迷失了方向,动摇了从事教育这一神圣事业的信念,存在“拿一分钱出一份力”的想法。如果我们对照一下陶行知对待教育的那份热爱之情,看看被评为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贵州省的李兹喜老师,我们又作何感想?李兹喜老师当了13年代课教师,他既是教师,又是校长,同时还是勤杂工,他不仅要给学生们上课,还要到山下背水给孩子们喝。他的“年薪”是学生家长凑份子的365斤包谷,按当地每斤8毛钱的市场价计算,这份年薪还不到300元。就连365斤包谷,有时候也收不齐,因为有些学生家里太穷了,粮食不够吃。李兹喜说:“我想得最多的是,山里的穷孩子需要知识,我要为他们点燃希望。看到孩子们快乐学习,茁壮成长,我感到值!扎根边远山区,我无怨无悔!”他的事迹让每一个人为之感动。想想李兹喜,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放弃呢?

二、学陶师陶,践行“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在宏观上阐明怎样教、怎样做、怎样学,教、学、做应交互运用,合三为一的教育思想,这对于我们当今教师有很大的启发。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终身发展”的精神是一致的。由此,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究竟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领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基础,充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研究学法,考虑学生如何才能学会学习。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即实践,陶行知认为教学活动应做到“知行”统一,光有老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实践,这是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传授知识外,更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现在一些学校开设的拓展型课程,就是引导学生去实践,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极大地激发了潜能,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是引领者、参与者,而不是支配一切的传授者。

三、 学陶师陶,躬身与生同发展

陶行知指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强调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就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便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师生互教互学,就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纲要》无论是“重点任务”的十一条,还是“体制改革”的五点思考,都渗透着对被教育者的“关爱”和“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学生,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篇5:躬身践行课改理念

躬身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书写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时代荣光

冷新生主持 王林云陈晓春曾新方出席

本报讯(记者温居林 刘荣松)5月25日,市委召开全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动员部署会暨专题党课。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史文清作动员讲话并上专题党课。史文清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躬身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更加优良的作风,奋力书写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时代荣光。

市委副书记、市长冷新生主持。市委副书记王林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晓春、市政协主席曾新方等出席。

史文清指出,我们党制度层面的规范,对党员干部的外部约束,已十分严格,作风建设要再升级,不仅要实化为刚性制度,更要升华为价值追求。“三严三实”正是从价值层面对作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强化领导干部在思想行为上“自律”,由外部约束向内在自觉递进。总书记反复阐述“三严三实”,谆谆告诫、寓意深刻,体现出对干部作风建设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中央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着十分深刻的用意和宏阔深邃的思考。

史文清要求,要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总书记就“三严三实”所作的重要阐述,鲜明深刻地揭示了“三严三实”的核心要义,浅显易懂而立意高远,朴实无华而博大精深,言简意赅而切中时弊,饱含着做人做事的人生哲理,浓缩了履职尽责的为政之要。要善于站在中华文明悠久历史、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演进、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党的建设规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不同视角,探究“三严三实”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理论价值和实践要求。“三严三实”积淀厚重,是总书记长期实践思考的结晶;“三严三实”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弘扬;“三严三实”思想深邃,是对党的作风建设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三严三实”明确具体,是领导干部从政干事做人的行为准则;“三严三实”凝魂聚气,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武器。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认真领会“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校准价值坐标,潜心履职尽责,做到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

史文清强调,要深入贯彻“三严三实”实践要求。以“三严三实”为精神引领,筑牢信仰基石。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原原本本学习基本理论,尤其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心中有组织,强化组织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牢记党的宗旨,有一颗为人民群众矢志奋斗的心。以“三严三实”为政治规矩,永葆忠诚本色。要遵规守矩,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爱党忧党、兴党护党,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表里如一,尽忠职守,始终对党忠诚;要敬业奉献,苦干实干,在振兴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建功立业。以“三严三实”为行动遵循,敢于担当任事。要敢想敢干,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冲破难关的勇气,雷厉风行抓落实;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事,尽心尽力工作;要善做善成,提升驾驭能力和工作本领,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抓落实、促发展、出实绩;要敬终如始,沿着正确目标,踏石留印、久久为功。以“三严三实”为行为规范,坚守干净底线。要涵养心境,拥有平常之心,抵制歪风邪气,培养健康情趣;要谨慎用权,敬畏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切实把权力用到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上;要克己自律,清醒自省,知足知止,慎初慎微。

史文清要求,要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将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把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和做人等方面存在的各类“不严不实”问题找准、找实、找具体,精准画像、列出清单、逐条解决。要将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结合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建立整改台账和整改跟踪督查机制,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以真改、实改、彻底改的坚定决心取信于民。要将领导带头贯穿始终,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提高、带头查摆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努力当好忠诚、干净、担当的标杆。要将常态长效贯穿始终,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职、协调推进、形成合力,将专题教育与平时的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年度民主生活会紧密结合起来,从严立规执纪,使“三严三实”要求成为领导干部的终身修为、长期作为和常态行为。要将推动工作贯穿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以改革振兴业绩检验专题教育成效。

冷新生主持会议时说,要认真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抓好动员部署,把握总体要求,明确方法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抓紧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专题教育有序开展、扎实推进。要坚持常态长效,注重把握常态化教育的特点,体现经常性教育的要求,以从严从实作风深入开展专题教育。要注重统筹协调,坚持做到专题教育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两手抓、两不误。

篇6:践行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教学的大背景,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生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并将之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教学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学习“顺流航行、逆流航行问题”时,总有一部分学生搞不明白。于是课余时间,笔者带着理解不透彻的学生去商场乘坐阶梯式电梯。让一个学生站在上行电梯上不动, 另一个学生在电梯上往上走,结果走动的学生先到,这样很容易理解到轮船顺流航行。然后让他们在电梯上往下走,结果怎么都走不下去。这时笔者问:是不是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走不下去? 学生们马上否定, 并表示只要我们往下走的速度大于电梯上行的速度,肯定能走下来。笔者让学生试一试,很显然学生成功了。于是,笔者因势利导,把飞机、轮船等行程问题中关于速度、风速、流速及时间等概念联系起来, 这几位学生立即就理解、掌握了。

二、面向全体,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面向全体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理念, 同时也是实施高效数学课堂的根本。一节课教学设计得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因此,要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这里要强调的是,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关注、关心这个群体,对他们要多些宽容、多些谅解、多些偏爱、多些爱护、多些帮助,让他们在进步的过程中逐渐获得自信。

比如,有一次在课堂练习时,笔者发现有位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偷偷看娱乐杂志。压制住自己不断上窜的怒火,平静了下心情,笔者让他在黑板上做题。一边继续巡视、检查其他学生的做题情况, 一边用余光扫视该学生的做题情况。发现有临近的学生给他指点做题,笔者并没有制止那几个学生的“小动作”,反而是想看看他们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没想到他竟然做对了,而且做得很完美。笔者借机对该学生大加赞赏。自此以后,这位学生进步特别快,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三、精讲精练,强化教学效果

练习是数 学课堂教 学的一个 重要组成 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 而且还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计划安排练习时的主要做法是:

1. 课堂练习中巧用开放性习题 , 给学生营造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通过练习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实行弹性作业 , 增强练习的层次性。一是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 以及学生的认知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 二是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等生“吃得饱”,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练习获得应有的发展。

3. 尝试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和测试卷 , 从纠错入手,减少错漏,巩固知识。近两年来,笔者尝试在讲评作业尤其是配套练习时, 同桌互相批改作业和测试卷,签名后上交,由教师检查批阅情况,发现错漏,及时纠正。互相批改作业和测试题的做法使学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总之,通过高效课堂的尝试,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篇7:践行课改理念 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创设情境;整合资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践行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在我校得以大力推进,广大教师纷纷投入到新课改中,践行课改的新标准、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信心,还时间、思维以及自主发展的空间于学生,努力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然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是新课程理念更强调“生本”原则,更关注人的发展。

因此,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自主、活力课堂,是提高课堂效果、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作为一线教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把握高效课堂的方向

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和寻找符合自己实际的、符合教学要求的、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个性化课堂被称之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本质上与新课程教学改革思想一脉相承,是对新课程教学改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作为教师,要从“与时俱进、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式听课为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习规律,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中去完成認识的飞跃和感受创造的快乐。

二、巧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激情体验,在探究中感悟升华,把所得到的知识内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外化为道德践行,从而增强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这也是新课程最高层次的要求和目标。因而,营造尊重、平等、乐学、愿学的“活”的课堂氛围,恰当的情境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变得愿学、爱学、乐学、会学,有效地提高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而情境探究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有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探究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以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精心置入的教学情境能让教学过程优美流畅,让整个课堂充满生命。因此,要改变课堂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就需要尽心设计,恰当置入,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从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型有效的情境教学模式和生态生成的教学观将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这样,教学才会真正成为一门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三、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要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动力资源,使之能不断激励和推动学生个体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整合教学资源。备课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基础、技能技巧、个性特长等实际设计教学,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将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课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课堂生成,重视学生差异性资源,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它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争强好胜的学生,就可引导他们围绕问题进行争辩,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对于爱动脑筋的学生,就可启发他们依据材料认真思考,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大家讨论;对于活泼开朗的学生,就可让他们进行小品等各种表演,以营造对话情境和氛围;对于敢闯敢干、思想活跃的学生,就可激励他们大胆怀疑,敢于超越,为其他学生提供示范。此外,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存在差异,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目标要有弹性,作业设计也要体现弹性要求,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全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篇8:躬身践行课改理念

一、设计生活情境的问题, 为互动教学作铺垫

传统的数学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仅仅看作是进行知识传输的单一教学活动, 这种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内在学习知识、参与教学活动情感的激发.在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下, 我们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授者, 而要做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者, 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内涵的丰富性和生活性, 以设计出具有激发学生良好学习欲望的趣味性教学情境, 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主动参与学习交流的动力, 为有效开展师生互动提供情感基础.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 为激发学生的能动情感, 在新知导入环节中, 就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特征, 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为了保证鱼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水库的管理人员用定期放水的办法来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水库的水位为20 m, 放水后每天水位降低3 m, 最低降至6 m.那么从开始放水之日算起, 直到可以进行人工清理那天, 请算出水库每天的水位分别是多少米?在这样的情境设置中, 把数学知识的生活性进行了生动的展示, 把学生学习知识、参与探知的学习情感进行了有效的激发, 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 为互动的有效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现师生课堂互动, 变教师教学为导学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 而只能由每名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与心理发展水平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 与同学进行充分地交流, 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在数学素质教育中, 教师的作用不应被看成知识的传授者,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引导者, 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因此, 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探究”上.

例如, 在高中数学 (必修5) 正弦定理教学中:

探究这样的几个问题:

(一) 在直角三角形中, 三边和三个对角的正弦值的关系

(二) 能否推广到斜三角形?引导学生作出三角形一边上的高, 用面积相等来证明.

(三) 用外接圆和向量法还可以证明正弦定理, 请同学们尝试一下.

这样的演示“导学”不仅直观, 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很容易接受这个知识点.在教师提示后, 学生自己动手, 得出本节的重点, 新知点和难点, 先自己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 攻克疑难问题.这是学生探究的过程, 在老师做了演示之后, 再让学生尝试, 自行解决课本中的例题与练习.

三、创设互动问题情境,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逻辑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运算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等, 加强对数学的实际运用的教育.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像“几何画板”、“几何画王”、“几何专家”、“数学实验室”、“Mathcad”等软件, 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例如, 教学中用“几何画板”来设计并创作“圆锥内接圆柱”的课件, 让学生通过访问教师放在服务器上的课件, 独立地进行实验.交流互动的内容为:圆柱在圆锥内是怎样变化的?怎样用平面几何知识来解决立体几何中的问题?怎样作出截面?圆锥底面积是怎样变化的?圆锥体积变化情况如何?在圆锥内接圆柱中, 是否有体积最大的?如果有怎样去求?通过精心设计这样的教学程序,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进行互相交流, 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过程, 这是开展相互交流合作的最佳形式.

四、在解决问题中互动交流,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后, 与学生一起去学校旁边的河流, 尝试着设计一个测量对岸杨树高度的方案:在河岸的一边不需要过河就能测量河对岸的那棵最高的杨树的高度, 河岸两颗大树之间的距离, 河坝前后两棵梧桐树之间的距离, 以及在河两岸架桥的长度问题.先让学生在现场说出各种测量方案, 再让他们回到教室后写出具体测量方案与求解思路, 以及求解结果.这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寻求帮助, 并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 潜移默化地就把高中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也保持了与教材的联系.经常与教材同步地让学生走出课堂,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实际问题中逐步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 又培养了实际应用能力.

篇9:践行课改理念 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教学改革 高效课堂 教学创新 创情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00-02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旨在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高效课堂”要做到两个减轻,三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怎样的课堂是孩子们所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呢?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高效课堂应具备的特点

1.Pre-learning(学前准备阶段):交流目标,激发兴趣,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语境,呈现必要的语言知识(即话题准备 如: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表达自己的喜好;简单介绍家人、朋友或班级情况,结合本课时要学习的新内容组织学生唱英语歌曲,讲英文小故事,说英语绕口令,表演情景对话等。)

2.Learning(学习新课阶段):明确学习任务,呈现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提取、加工、整理并重组,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与知识技能的反复训练,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的反馈汇报等。

3.After learning(学后巩固阶段):知识与技能的再巩固,新旧知识的整合,学生发展思维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反思学习过程、归纳总结,教师评价结果等。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

2.新知识的教学要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兴趣入手,逐步渗入;

3.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合理、连贯、有层次;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为主体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实践的原则,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4.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教师的指示语要简练、规范,示范要直观、清楚,任务布置要具体,信息反馈要及时准确。

三、我眼中的高效课堂

1.开创一个“活”字。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兴趣总在一定情境中产生,教师应以“活动,训练”为主线,结合学生实际,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的课型,通过听、说、读、写、唱、演等形式,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设计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好教学情景,新授导入阶段宜采用一些静态情景,如实物、图片、投影等;巩固操练阶段,教师可设计一些动态情景,如肢体动作、录像、声音模仿等,并根据需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创设英语交际情景,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能、张扬个性的舞台。如课前可设计一个师生互动的chant,使学生很快进入语言情境中,紧接着设计的活动要既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也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新知识的学习阶段,应以创设情境、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只简单点拨。巩固阶段,教师可设计活动,让学生演说结合,轻松有趣地完成知识的再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应通过设计情景,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搭建 “活动舞台”,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学习内容,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亲身体验角色,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造力。

2.立足一个“趣”字。小学英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一是课前激趣。每堂课的warming-up(即课前热身)很重要。课前热身的方法很多:歌曲、chant、游戏、情景导入、猜谜等。如可采用 “数字变魔法”、“谁能跟我这样做”、“我来说你来做”等活动形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激趣。可精心选择实物、图片、简笔画、优美的体态语言、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动,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如可设计“传递魔方练句型”、“手偶表演练对话”“小记者行动”、“涂色游戏”等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三是竞赛激趣。教师可紧紧抓住孩子爱表现的天性,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通过采用传话游戏、朗读比赛、单词书写比赛、讲故事比赛、口语交际比赛等形式,把游戏竞赛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参与竞赛,所学的新句型、单词就能得到充分的操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兴趣达到最高点。

3.关注一个“情”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真心地走进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情感或意见,积极构建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手脚,人人参与,积极展示,学会交流,学会探究,乐于倾听,才会营造阳光、和谐、高效的课堂。

4.抓住一个“实”字。无论课改怎么改,最终效果要体现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上,不能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首先,基础知识要扎实。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抄写、背诵、听录音都是很好的方法。例如,要掌握基础单词,抄写单词的过程是不可少的。课文里的对话是学生掌握日常交际用语的重要内容,因此也要让学生多写、多背、熟能成诵。但要避免无质量的重复抄写。其次,活动设计要实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实实在在地为学习巩固新知识服务,学生也能最大程度地积极参与。可通过师生问答、两人小组看图说话、小老师领读、分组朗读、说唱练习、听音跟读、分组表演等形式,使练习真正落到实处。第三,反馈检查要实在。在知识的反馈阶段,教师一定要关注到学生个体,特别是学习成绩中下的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查缺补漏。

小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要为孩子们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用心地钻研教材,积极尝试一些新教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保护好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学的轻松快乐,同时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如何打造英语高效课堂》刘洪丽 《素质教育》2012年6月总第85期

[2]《如何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陈诗霏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年10期

篇10:躬身践行课改理念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相互统一的活动,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作为教学双方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理所当然地构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互动形式对于整个教学活动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多地是一种师高生低的不平等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下, 教师往往被过度地权威化、完美化, 这样就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本应拥有的主体地位, 而这样的师生关系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片面枯燥的灌输式教育。因此, 我们要想打造一个新型的政治课堂, 就要从师生关系入手, 努力构建一个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主动学习的个体,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设计教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 及时的交流, 这样, 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下, 才有利于学生挖掘出自身具有的多方面的素质, 而非简单的听与背。

二、实施新型的课前导入

我们常常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 课前导入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旦课前导入设计的巧妙, 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就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 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课前导入环节的设置, 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 很多教师往往以课时紧张、学习任务繁重为由, 而直接跳过导入环节, 有些教师虽然也会实施一项课前导入, 但多是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这样传统单一的导入方式, 长此以往, 这种缺乏新鲜感的导入也就失去功效了。因此, 教师一定要注意采用一些新型的导入方式, 如歌曲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设疑导入法、实践活动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等等。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投资理财的选择》时, 一走进课堂就说道:“昨天晚上老师看新闻时, 报道说有个人中了五百万的大奖, 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听到老师这么说, 学生纷纷会心地笑了起来, 接着教师话锋一转, 问道“假如有一天, 你们也中了五百万大奖, 你们会怎样来花这笔钱呢?”听到这个问题以后, 学生立刻来了精神, 大家纷纷畅想起如何来用这样一笔巨款, 有的说存银行, 有的说炒股票、有的说买房子、车子, 还有的说外出去旅游。总之, 各种五花八门的想法都有。这时候, 教师就开始总结起来:“五百万虽然很多, 但是理财不当的话也会很快消失, 究竟怎样才能把我们手中的钱尽量做到利益最大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如何进行投资理财。”就这样, 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导入, 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起来, 这样, 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自然得到了学生的积极的回应。

三、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

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正因为如此, 在政治课堂上, 讲授式教学模式始终占据着最主流的地位。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对于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体系化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然而, 讲授式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 像是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较小、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乏味等。因此, 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 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积极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打破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另一方面, 还可以在多种模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契合。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实现人生的价值》这课的内容时, 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很强, 如果单纯的阐述理论, 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空谈大道理的无趣, 因此, 笔者决定把这部分的内容设计成一个小型辩论活动的形式, 辩论的题目就是“帮助他人而没有得到回报是否无价值”, 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 形成正反两方, 进行辩论。面对这个有趣的题目和新颖的形式, 学生立刻来了兴趣, 大家纷纷摩拳擦掌, 热烈的辩论起来。在激烈的辩论下, 也使得学生渐渐真切地感受到何为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等问题, 从而使得本节课在学生的辩论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努力。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 我们就是要牢牢抓住新课改这个契机, 努力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为学生营造一个新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娜.新课改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的新要求[J].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 , 2011年02期.

[2]卢欣.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J].教坛聚焦, 2011年第27期.

上一篇:绝情雨诗歌下一篇:海域使用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