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

2022-09-12

1 地理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主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地理学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地理教师的教书育人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 通过地理环境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情操的教育。在中国地理的教学中, 主要讲述我国的地理环境以及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行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知识,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职责。例如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条件多种多样, 自然资源丰富多彩, 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利用自然, 发展生产, 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2) 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方面强化德育教育。我国自然条件有很多有利的方面, 但也客观存在着一些不利的方面。如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和季节分配的不均匀, 常在某些地区引发旱涝灾害, 为了战胜这些自然灾害, 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如南水北调的工程, 这些内容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 积极同大自然作斗争,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3)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 科学地说明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阐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在尊重自然规律, 合理地因地制宜利用自然, 不可滥用自然, 摧残自然, 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如人类滥伐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气候变干, 沙漠面积扩大, 泥石流现象严重, 这些都是人类没有尊重自然规律, 人类受到自然的教训与惩罚。通过典型事例, 对学生进行爱护大自然, 尊重大自然, 合理利用大自然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发展观。

(4)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实例, 向学生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建设小康社会的可行性,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政治热情, 把青少年对家乡的热爱, 引向对祖国的热爱, 转化为勤奋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忱和积极性。

2 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

(1)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地理学科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史。我们地理教师需要向学生系统全面介绍地理学发展的历史,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地理知识, 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科理论的不断进步、完善与发展。我们现在努力学好地理知识, 就做好了继续探索人类未知的世界、发现地理科学新知识的准备。好奇心是激发创造创新力的内动力, 地理是以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 在培养和诱发学生好奇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必须引导指导学生阅读与地理相关的课外书籍, 培养他们探索地理奥秘的好奇心和创新兴趣, 逆向思维也是创新能力中的一个隐含要素, 必须经常注意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或做作业时的与众不同的说法、想法、看法、答法, 注意保护他们, 引导他们, 进而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2)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个关键。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细致观察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 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 这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我们要教会学生灵活思考, 敢于、善于、乐于联想和想象, 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教会学生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因为观察是思维的触觉, 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该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然后运用多种逻辑方法,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等进行抽象和概括, 得出结论。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又帮助学生拓宽了地理的知识面。

(3)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教学活动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和人类的社会活动。所以适当进行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地勘测等实践活动, 既可以为地理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又有助于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风土人情, 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巩固和扩大加深他们在其中所获得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印象, 同时还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应用性优势, 学以致用

地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定要紧密联系实际,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如天气现象与天气预报, 环境污染, 风土习俗等地理知识的教学, 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亲切、管用。

(2) 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地理知识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联系相当广泛, 教学时适当联系当地传统的工农业生产和新兴的科学技术产业, 能使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3) 紧密联系乡土实际。乡土地理环境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 是真实生动的地理材料的来源。如, 教学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 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分析当地工业、农业、交通的分布情况, 对其布局合理性及污染情况进行分析了解,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激情。

(4) 紧密联系地理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往往是地理科学研究的主旋律, 我们在教学中应及时将地理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纳入课堂教学或第二课堂活动,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 更要使学生学会分析其产生的条件和带来的影响。如伊拉克战争是全球的热点问题, 我们可以适时引进课堂, 认识伊拉克战争与石油资源、民族、宗教、政治、交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认识到美国到处争霸的强大的经济基础, 鼓励学生提出解决全球热点问题的想法与看法。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关注社会, 融入社会, 明辨是非, 增强道德感和使命感。

总之, 素质教育不是一句空话, 它不只是一种方式, 更应该化为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实际行动, 只要我们努力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创新创新再创新, 我们就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时代挑战者、实践者, 就能不辱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

摘要:地理教师如何使地理课堂教学全面地发挥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呢?在此,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地理教学的实践谈谈自身的做法、想法和感受, 以飨读者。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上一篇:《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下一篇:关于粮食专用检测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样操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