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柏住院部心得体会

2024-04-10

上柏住院部心得体会(共6篇)

篇1:上柏住院部心得体会

上柏住院部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人们常常感叹当今社会让人感动的事情已经很少很少,当听过《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的先进事迹后,我相信我们的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上柏住院部习惯称“麻风村”,是我国最早的麻风病院之一,“村”里现有84位麻风病畸残康复者,每年还短期收住30余人次重症麻风病患者,麻风村几乎与外界隔绝。可就在那远离城市繁华的地方,由十多位医护人员组成的上柏住院部医疗队,甘于清贫和寂寞,面对肢体畸残的患者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绽放着青春光彩,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作为同行的我,现在深深认识到在平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这充其量只是一名不犯错的医护人员,如果说要用高尚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那还是远远的不够。从前总是抱怨卫生院条件艰苦、没有优厚的待遇、也没有大医院的优越感和成就感,但现在想想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上柏医疗队员们,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要向他们学习,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怀抱梦想、奉献青春的人生追求;学习他们大医精诚、树仁立德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们脚踏实地、勇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心系患者、亲如家人的大爱情怀,在思想上要牢牢记住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将自己这个职业作为人生的追求,技术上要精益求精,主动认真地学习各项专业知识,努力给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要踏踏实实的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把党和国家的这项惠民工程真正落实到实处,工作中多一

些善意的微笑,多一些语言的关爱,多一些真心的呵护,以实际行动展示出一个医务人员应有的形象。

最后,用一段话来概括我的体会:“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这是雷锋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

篇2:上柏住院部心得体会

拟青青陵上柏诗

作者:鲍照朝代:南北 涓涓乱江泉。

绵绵横海烟。

浮生旅昭世。

空事叹华年。

书翰幸闲暇。

我酌子萦弦。

飞镳出荆路。

骛服指秦川。

渭滨富皇居。

鳞馆匝河山。

舆童唱秉椒。

棹女歌采莲。

孚愉鸾阁上。

窈窕凤楹前。

娱生信非谬。

篇3:上柏住院部心得体会

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2年12月初共举行志愿者培训活动15次, 参与培训370余人, 书写志愿心得64份, 400余人参与志愿活动, 累计服务时间达2 106.5 h。直接服务上万人次。

2 住院部志愿者服务工作实践

2.1 创建之初, 艰难前行

志愿者活动启动之初, 参与者较少, 大家认为志愿者活动只是出现在电视里、新闻里的故事, 而真正让他们参与时许多人都会给予“摇头”式的微笑。在群团部老师的大力配合下, 护理实习生首先开始了第1天的志愿者活动。在住院部志愿者服务启动仪式上山西忻州职业技术学院的25名学生聚在住院部狭小的办公室中进行了第1次志愿者培训。为了能有高质量的培训效果, 笔者自费购买了投影仪并下载了许多与志愿者有关的视频, 以激发起学生做志愿者的热情。首次培训后的结果出乎意料, 2名志愿者刚戴上志愿者绶带, 一出办公室的门就将绶带脱了。他们对鲜艳的绶带不习惯, 认为带着难看。因此笔者只得先做个表率, 自己戴着绶带在住院部大厅站了4 h。随后实习生就开始以班长带头, 一个接一个地做起了志愿者。到目前已进行半年的住院部志愿者服务。

2.2 领导支持, 建章立制

住院部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期间, 医院领导经常亲临住院部了解住院部志愿者服务活动进展情况, 同时还与志愿者谈话, 了解志愿者服务的内容、感受, 并给予指导。群团部常给予工作指导与帮助。群团部为了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 制作了《山西省人民医院志愿者手册》《山西省人民医院志愿者徽章》、志愿者绶带, 同时我科根据志愿者服务实践制订了医院志愿者工作理念、培训方案、志愿者章程, 规范了志愿者管理。医院还在全院中层领导会议上发起志愿者倡议书, 激发了全院职工参与住院部志愿者服务的热情, 一封封志愿书就递交到住院部, 计算机室、胸外科、普外科一病区、血液风湿科、药学部、口腔内科、呼吸科、麻醉手术科、供应室、社区办公室、医院办公室、中心实验室、妇科、肛肠科等14个科室的179名职工积极报名, 愿意参与志愿者活动。

2.3 服务项目形式多样

起初的志愿服务项目非常单一, 就是志愿者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协助收取各类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行政报表、下发各种文件等, 往返于各个临床科室。随着志愿者人数的增加, 志愿服务项目逐步完善, 制订了规范志愿者服务的导诊服务、便民服务、临床服务等3大类38小项。服务活动增加了医院环境指引、门诊秩序维护、帮助办理住院、门诊挂号预约、门诊一卡通使用、门诊检验自动系统打印化验单、帮助老专家在出门诊时使用一卡通系统以及社区服务等。志愿者培训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由以往的单一讲解转变为互动讨论、角色扮演、问题答疑等多种形式;由院内讲解拓展到邀请社区办主任讲解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请志愿者自己讲志愿的体会、到大学社团讲解我院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招募到了更多的有志青年参与到我院的志愿者服务中, 山西大学美术系、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护理系的大学生也纷纷加入到了我院的志愿者队伍中。

2.4 志愿服务, 诠释幸福

在住院部服务的志愿者大部分都是90后, 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是一群生活在蜜罐子里的孩子, 都是父母宠爱的对象, 都是“爱”的受惠者。但成为志愿者后他们懂得了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就像“感动中国”对“雷锋传人”郭明义的颁奖词一样:“他总看别人, 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 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 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 越发不凡, 越简单, 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2.5 做病人的引路人

2012年7月10日14:50一名老奶奶在儿子的搀扶下到住院部问:“呼吸科看病怎么走”, 笔者答道“呼吸科门诊在门诊3层, 您可以到门诊大厅乘坐扶梯上楼, 或者在大厅通往急诊处乘坐直梯到3层”。他的3个儿子一个说从这儿上一个说从那儿上, 看来对医院的环境很不熟悉。于是我说“我带你们去吧”。儿子随即背起老人通过扶梯上了3楼。到了呼吸科后老人面色苍白, 呼吸也变得急促, 豆大的汗珠往下淌, 心率加快, 此时笔者一边联系门诊医生, 一边安抚老人进行深呼吸, 并帮着病人解开上衣衣扣、擦拭汗水。呼吸科主任看到老人的情形立刻与其他病人商量先给老人看, “您这是肺源性心脏病, 之前看过吗”, 原来老人在当地已经住了十几天的医院, 一直不见好转才到我院, 是呼吸科的病, 在当地却一直都在心内科住院。呼吸科主任对病人说:“您需要立刻住院”。说完就拿起电话同科室联系床位, 要求“必须给病人解决一张床, 这位病人必须立刻住院”。志愿者一边看护着老人一边让住院部人员从门诊借来轮椅, 同时让1名同事帮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从门诊借轮椅上3层时紧急搭急诊电梯, 其他志愿者闻讯也赶过来, 在共同努力下很快就出发了, 因为老人当时出了一身汗, 志愿者发现老人身上都湿了就找了一条毛巾给老人搭在肩上, 并边走边用手护着, 以免老人着凉。顺利到达11层呼吸科, 站在走廊的病人和家属都用敬佩的眼光看着带有绶带的志愿者, 随即让出一条路来, 主班护士热情接待了我们, 主管医生认真询问病情, 由于病情危重立刻让老奶奶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 , 离开时病人微笑地拉着志愿者的手连身说谢谢。病人家属激动地说:“你们医院的服务真好, 看来我们是来对了, 真不愧是老百姓的医院。”

2.6 老专家的好帮手

因我院门诊就诊系统实行信息化, 病人采用一卡通进行就诊, 所有处方、化验、检查申请单都通过计算机打印。我院神经内科1名年近80岁的老专家对计算机的操作掌握不熟练, 影响了看病速度。老人为此甚至有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其儿子找到了计算机室主任希望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在硬件没有解决办法的情况下, 志愿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 陪老专家出门诊、帮助操作电脑。目前从周一至周六, 志愿者一对一服务3名老专家6次门诊。 这种志愿服务帮老专家解决了实际问题, 节约了病人的就诊时间, 缩短了书写处方、检查单、申请单的时间;同时志愿者也从老专家身上学到了敬业、关爱病人的职业精神, 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实习中学不到的知识, 增长了见识。老专家们十分疼爱这些志愿者, 神经内科1名主任每次都要给志愿者带1个苹果。另1名主任利用闲暇时间给志愿者讲解CT片子, 神经外科1名主任讲解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意识的判断等, 拓宽了志愿者的知识面。山西大学美术系的2名大学生一直坚持做志愿者。他们说:“做志愿者不仅服务他人、快乐自己, 更重要的是奉献的同时, 提升了自己, 我们感到很幸福。”

3 体会

幸福是什么, 是志愿者无所求的奉献, 是老专家慈爱的眼神, 是需要帮助的人们投以感激的目光和话语, 是病人满意的微笑, 是帮助他人之后的成就感, 是触手可得的感动。只有读懂了志愿者的幸福, 读懂了志愿者脸上每天洋溢的微笑, 就读懂了志愿者的精神。虽然脚疼一些、手冻一些、话重复一些、休息少一些, 但是大家得到的却是助人后的内心快乐, “授人玫瑰, 手有余香”。目前国内医院志愿者服务在管理流程、运作与保障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1,2]。我院住院部通过实施志愿者服务,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后应从志愿者规划、招聘、培训、指导、激励等方面对医院志愿者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志愿者服务,住院部,医院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建丽.在医疗机构中引入志愿服务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 (6) :77-79.

篇4:骨科住院医师培养体会

1 医德医风教育

勿庸置疑, 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医师来说, 医德医风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放在首位。要真正成为一个以把解除病患疾苦为己任的好医生, 先要学会做人。人们常说:医者父母心,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患者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殷切期望, 也让我们明白了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时刻牢记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1]。在临床带教中, 要使住院医师得到道德、文化、医术及心理素质训练。带教教师可以通过本院、本科或者本人的切身体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使学生明白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我们的宗旨, 同时要真正尊重, 体贴、关心和保护患者。

2 临床教学

骨科学习内容多, 病种复杂, 时间比较紧迫。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搞好住院医师教学工作:

2.1 组间轮换制度

骨科发展比较迅速, 目前许多大医院的骨科都为分科、分区或分组状态, 住院医师入科分配带教老师后, 就多固定在老师所在的组数年, 造成了不同组的医师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可能有很多不同, 如有的医师分到脊柱组后, 数年后可能只掌握了脊柱专业内的单病种知识, 而对实用性更强的创伤疾病的处理知道很少, 形成了知识结构的缺陷, 严重削弱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 我们建立了科内轮组制度 (半年一轮换) , 创伤、手外、脊柱等学科组均有实习, 在时间分配上倾斜于更为基础的创伤组的实践学习, 在开阔了视野的同时, 又保证了对学习重点的充分保证。

2.2 晨间报告制度

为了让住院医师快速成长起来, 我科建立晨间报告制度, 每周一由一线医师讲课, 主要内容为骨科实践中的基础问题, 如骨科清创术要点、手外伤处理要点、显微外科基本知识、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识、基本石膏及牵引技术等。每周六由二线医师讲课, 主要介绍各专业的研究进展。课后积极讨论, 相互学习, 每季度进行一次讲课比赛, 评选优秀课件, 编辑成书科内学习。

2.3 病例讨论、集体读片制度

科内每周组织两次疑难病例、大手术前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病例讨论时, 首先要求住院医师熟记病史、相关检查、诊疗方案、讨论目的, 并登台给全科同志介绍病例及组内治疗方案, 然后听取大家意见并记录。通过病案讨论, 可以使住院医师加深对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的认识, 从更深层次上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还可让住院医师从专家教授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更多的临床经验, 开阔眼界, 拓展思维,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注重培养医师的读片能力。骨科学与影像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任何一种骨折、脱位的诊断及术后效果的评估均少不了影像学知识。在阅片过程中, 不能仅看到骨折, 要养成全面分析能力, 掌握看片的顺序, 如:腰椎摄片, 不仅要看椎体有无变形, 还要看腰大肌阴影是否正常等, 并把读片放在最后阶段。在未询问病史及严格体格检查前, 不提倡仅靠X线片就下诊断, 要结合解剖学的知识, 完整的阅读X光片, 不懂的问题, 需要将其它辅助检查 (如CT、核磁等) 资料放在一起研究、讨论, 最后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3 培养良好沟通能力及防范医疗纠纷的教育

住院医师是医学生真正从学校走向临床, 如何取得患者的信任, 获得第一手宝贵的临床资料, 是每一名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现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医患关系紧张, 患者对医师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 对医师的治疗方法产生怀疑, 尤其是临床疗效不佳时, 尤为明显。作为经验初浅的医师首先要学会与患者接触, 取得患者的信任是关键因素,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获得患者信任的重要条件。要让患者明白:其来医院就诊的目的是解除疾病的痛苦, 而我们给患者治疗的目的也是尽快诊断和治疗疾病, 医师和患者应共同努力、相互信任、互相配合、积极治疗疾病。在医患共同治疗目的前提下, 比较容易获得患者的信任, 获得病人第一手资料, 从而能够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避免医患纠纷[2]。

为了避免医疗纠纷, 带教老师不但要传授其临床技能, 同时也要传授他们如何与患者交往, 对避免他们初人临床, 经验不足而犯错误是很有帮助的。如我院曾接诊一股骨颈骨折 (隐匿性骨折) 的病人, 接诊医生未做进一步检查就让患者回家, 没有交代卧床休息、肢体制动。几天后患者因疼痛逐渐加重复查, 再次X片检查发现右股骨颈骨折移位。因为初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很热情, 态度很好, 故事情发生后经其耐心解释, 患者表示理解, 并没有发生医疗纠纷。结合这个病例, 我们应认识到: (1) 一个医生无论在什么时候面对患者时都应该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考虑事情要全面, 切不可麻痹粗心。良好的责任心, 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避免医疗差错的前提要素之一。 (2) 任何疾病都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要全面检查, 耐心交代, 提醒患者及时复查等事项, 这些都对消除潜在的医疗纠纷很有帮助。 (3) 医生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与患者朋友式的交往, 不但可以使患者更加愉快而信任的配合我们的诊疗工作, 而且是一种解决医疗纠纷最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陈华, 李彬, 黄其杉.浅谈骨科教学方面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 :532.

篇5: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1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特征

1.1 恐惧、焦虑、孤独感

患者办理入院后, 由于对新环境的陌生, 且担心自己的疾病, 会给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 通常会表现出焦虑、忧虑等;再加上新环境中病患之间的陌生, 有些老年人突然离开家人的陪伴, 有的患者孤独感特别明显, 不愿与其他病友交流, 常常独自落泪、伤心。护士应多深入到病房,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观察, 与患者交流, 了解其心理状态, 对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 采取措施消除其不良情绪, 让患者放松, 欣然接受新环境, 接受陌生人, 接受更全面的治疗。

1.2 疑心重、困惑

人一旦进入老年期, 就会对自身的病情非常重视, 并且特别敏感, 一旦病情反复或迁延便会产生“恶兆感”, 自觉症状加重, 心情高度紧张[2]。而且一些微不足道的日常活动老年人都会联系到自己身上, 总觉得亲人频繁的探视问候、安慰都是因为自己病情严重了;还会特别留意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 医护人员跟家属的单独谈话也会联系到自己的病情是否恶化, 别人低声讲话也会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 这时会出现情绪低落, 不配合治疗。护士在患者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尽量不要让患者产生不必要的猜疑, 同时要多与患者沟通, 打消其猜疑以更好地配合治疗。

1.3 失落感

人进入老年期后, 由于经济收入和自身的社会地位都会出现降低, 容易产生沮丧、失落的心理, 认为自己是子女的负担、累赘, 有些患者甚至拒绝治疗和护理[3]。为此护士应该主动与患者沟通, 使其知晓人老了就会出现身体机能的下降, 疾病出现是必然的;子女也绝对没有抛弃冷落他, 使患者不要有被冷落抛弃之感;并告诉患者老年人辛苦一辈子, 就应该享受晚年生活, 这是正常的, 鼓励他多与外界接触。同时让其子女多陪护患者, 向患者讲解晚年的身体健康才是子女最大的幸福,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 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1.4 情绪波动大、控制力下降

老年患者住院后由于担心自己的疾病、住院费用、治疗效果等问题, 会出现情绪变化大, 控制力下降, 容易发怒, 产生护患纠纷等。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言行, 不要激怒患者, 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

1.5 依赖感增强

老年患者住院后由于对环境的陌生、疾病的恐惧, 心理因素的变化, 无法预料的心理应对方式, 使患者出现对家属的依赖性增大, 表现为焦虑、无助、恐惧和感情沮丧, 对自己失去信心, 希望家属陪伴,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至于有时会给医护人员出难题, 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工作中多观察, 要有耐心, 有句老话说得好“老比小”, 也就是说老年人其实就像小孩一样, 尤其是生病后的老年人更像小孩,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对小孩一样的耐心去对待老年患者。

2 心理护理

2.1 加强专业护理知识学习

护士应加强专业护理业务学习,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掌握疾病知识和心理知识等多方面的护理技能;用自己的专业护理特色与患者进行系统性、有针对性的沟通, 在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 强化患者的保健意识, 在尊重、理解和照顾的基础上,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2.2 运用语言技巧, 促进沟通交流

现在医院都注重整体护理、责任制护理, 护士要深入到病房, 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 善于从患者的言谈行为中了解其心理变化, 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本着尊重、诚恳的态度与患者沟通,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 要做到合理解答, 必要时可请医生给予支持解释, 消除患者的多疑、悲观情绪。

2.3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让患者明白疾病并不可怕, 指出积极配合治疗的必要性, 树立治疗的信心。尽量不在患者面前讲其病情, 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对猜疑心较重的患者, 护士应多留心, 做好交接班和语言方面的交流, 主动关心患者, 必要时请医生给以指导解释[4]。

2.4 多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使老年人树立自我保健意识, 掌握基本的自我保健技能。

2.4.1

老年患者应做好心态调整, 多接触社会, 多接触各年龄层次的人, 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年轻, 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子女也应多抽时间陪老人使其心理得到满足。

2.4.2

积极乐观的精神可以激发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 让患者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同时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引导患者积极向上的心态, 树立信心和勇气, 正确地认识死亡, 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和担心[4]。

2.4.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戒烟戒酒, 多参与社会活动, 增进人际交往;坚持适量、适度、适时的体育运动, 比如散步、慢跑、钓鱼、太极拳等。

2.4.4 做好疾病、用药知识宣教。

住院期间护士应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知识, 让患者明白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不同药物、手术的作用、副作用, 以及服药、手术及心态等的重要性, 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治疗不能单纯靠药物或手术等, 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很重要。

3 体会

患者入院后, 护士处于第一线, 与患者接触最多, 也最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通过心理沟通, 可针对性地进行适宜的心理护理和疏导, 缓解不良心理, 有效调动老年患者的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 提高患者自身防病、保健和康复能力, 使患者摆脱痛苦、焦虑、角色紊乱等状态, 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三分治疗, 七分养”,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利于缩短病程, 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姜培兰, 王磊.浅谈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09, 4 (1) :108.

[2]于艳春, 佐建华.老年病人住院的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09, 17 (2) :120.

[3]张志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 2010, 31 (2) :216.

篇6: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心理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不断上升。联合国规定, 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称为老年型人口, 达到这个标准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 我国已成为老龄化国家, 我国老年患者在逐步增加。由于疾病可导致患者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 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愈合, 因此, 要针对老年住院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实施心理护理, 使老年住院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缩短治疗时间, 提高疾病治愈率。现将我院2009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10月我院内科收治老年住院患者共213例, 其中男101例, 女112例, 年龄60岁~92岁, 平均年龄73.38岁。呼吸系统疾病47例, 消化系统疾病21例, 心血管系统疾病48例, 神经系统疾病58例, 内分泌系统疾病11例, 癌症7例, 其他系统疾病21例。

2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

2.1 孤独与自卑心理

老年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病理生理变化、体内一些激素水平的变化等等, 加上住院后接触的都是陌生的人和环境, 见到不熟悉的医生护士, 特别是无亲人陪伴的老年患者, 更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1]。在许多老年住院患者中, 由于身体不适、医疗费用等因素, 特别是一些无经济来源的老年患者, 认为生病住院会让别人笑话, 或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经济负担, 从而产生内心不安与自卑心理。

2.2 恐惧与焦虑心理

老年患者住院后, 特别是一些病因不明、病情较重或是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的患者对疾病的预后十分悲观, 害怕自己得了什么不好的病, 从而表现出害怕、恐惧心理。同时老年患者的适应能力差, 住院后生活规律的改变加上陌生的住院环境, 以及担心自己病情预后以及住院后会影响子女的工作、生活而易产生焦虑心理。

2.3 绝望心理

对于一些预后不好的老年患者, 特别是一些晚期肿瘤患者, 自觉症状未能好转, 甚至越来越严重, 加上经济拮据、子女不能陪在身边等原因, 而表现出绝望心理。

2.4 依赖心理

对于一些内心比较脆弱的老年患者, 由于长期的慢性疾病的困扰, 使他们对家人、子女的依赖比较大, 生活上处处指望家人与子女。对于疾病造成的不适, 住院后一般都依赖药物与医护人员, 希望医护人员对他们多多关心, 身体的不适症状能够药到病除。

3 心理护理

3.1 尊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老年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周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以及角色的转变, 要求被尊重的心理会更强。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与老年患者交流时要选择恰当的称呼, 文明用语, 并面带微笑, 耐心仔细听取患者的看法与意见, 不要轻易打断患者的谈话, 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给予解释, 并尊重他们的个人习惯, 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3.2 关心、体贴

对待老年住院患者, 要主动关心体贴, 患者入院后要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尽量安排老年患者住在有卫生间、靠洗漱间较近、光线柔和的房间。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有无子女陪伴等问题, 主动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等。护理工作中, 护士要尽可能地为老年患者提供方便, 解决他们的困难, 护理技术上更要精益求精, 通过护士的感情和语言投入, 给患者提供思想上、感情上的安全环境, 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3.3 疏导情绪

老年住院患者的情绪变化大, 不稳定。情绪的变化能够影响疾病的发展与预后, 因此护理人员要调节好老年患者的情绪, 与患者沟通交流, 及时发现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 采用多元文化因人施护[2], 并根据不同心理状态, 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如发现老年患者因无子女陪伴而出现孤独心理时, 护士应尽量多关心, 介绍其他病友与其认识、交流, 鼓励患者家属探望患者;患者因担心医疗费用而出现焦虑心理时, 护士要及时地与医生沟通, 反映患者的情况, 尽可能地使用农保、医保目录内药物, 合理用药, 合理检查, 减轻患者的负担;对出现绝望心理的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疗法、放松疗法等, 尽量缓解患者的悲观情绪, 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 争取社会及家庭支持, 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 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稳定患者情绪,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护士要经常与老年患者沟通, 恰当运用沟通技巧,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以保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五大优点[3]: (1) 通过心身相关的综合分析, 预测可能发生的动机和行为, 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心身防护措施; (2) 通过对患者心身反应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 可以采取行之有效、针对性较强的综合医疗对策; (3) 建立新型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 (4) 解除患者的心理症结; (5) 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 预防不良心理刺激, 促进心身健康。

3.5 掌握多学科知识与技能

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护理技能, 还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 尤其是老年心理学知识与技能, 要理论联系实际, 将其运用到护理工作中。同时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 通过自己的言行、工作态度与作风来改变老年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4 体会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通过护理手段, 控制一切消极影响, 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 通过心理学调控以及心理支持、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老年患者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 一旦患病, 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 影响疾病康复。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每位护理人员的职责, 只有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 才能消除不良心理因素, 保证机体的健康。因此, 护理人员要运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 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因人施护, 做好心理护理, 使老年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况接受治疗与护理, 缩短治疗时间, 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文婷, 刘永红.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 :50.

[2]马亚宁, 王晓红.浅谈对离退休患者负性情绪的多元化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1999, 14 (3) :40.

上一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下一篇:个人计划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