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课堂实录

2024-05-07

有理数课堂实录(通用8篇)

篇1:有理数课堂实录

一、尝试反贿,巩固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来解决本章开头提出的问题:

(1) 4+(-2)=? (2) 1+(-1)=?

学生: 4+(-2)=2; 1+(-1)=0.

教师:你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第几条?

学生:第二条.

例1 计算:

(1)(-3)+(-9); (2)(-4.7)+3.9.

例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

①___+11=27; ②7+___=4;

③7+(-4)=___; ④(-9)+___=9;

⑤(-8)+___=-15; ⑥12+___=0;

⑦___+(-13)=-6.

教师:哪位同学上黑板演算例1?

学生:上黑板板演.

教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口答例2.

学生:回答.

集体纠正.

二、小结提高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1:有理数的加法.

学生2: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师: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3:可以用来解决生意中的盈利问题.

学生4:解决足球赛中的问题.

教师:有理数的加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用到,有待同学们去挖掘.

三、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 1.3的第一题.

篇2:有理数课堂实录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那么先请大家回顾一下有理数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学生:有理数是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构成的. 教师:很好,那么有理数按性质分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学生:可以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2.创设情境,课件显示:

(1)南通2010年2月15日6点气温为5℃,当天最高气温比6点的气温高出2℃,当天最高气温多少度?怎么计算? 学生:5+2=7.当天最高气温是7℃ .

(2)南通2010年2月16日2点气温为-3℃,当天最高气温比2点的气温高出8℃,当天最高气温多少度?怎么计算? 学生:列出式子:(-3)+8.

教师:这个式子的结果等于多少呢?类似的有理数的加法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有理数的加法.(教师板书课题)

〖评析〗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探索新知】

教师: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学生讨论解决)

学生: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四种有理数相加. 教师:这位同学的分法较好,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分法吗?

学生:我认为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就是同号两数相加,其次是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就是异号两数相加,第三是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

教师: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有理数的加法遵循什么样的法则呢?下面我们将请大家熟悉喜爱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其中的规律.

教师:白雪公主现在地上画了条数轴,我们规定小矮人向右走为正,那么向左走就为负,现在小矮人从原点开始先向右走3步,在向右走2步,请同学列式表示小矮人在什么位置? 学生:3+2=5(板书)

教师:现在小矮人从原点开始先向左走3步,在向左走2步,请同学列式表示小矮人在什么位置? 学生:(-3)+(-2)=-5(板书)教师:现在小矮人从原点开始先向右走3步,在向左走2步,请同学列式表示小矮人在什么位置? 学生:3+(-2)=1(板书)

教师:现在小矮人从原点开始先向左走3步,在向右走2步,请同学列式表示小矮人在什么位置? 学生:(-3)+2=-1(板书)

教师:现在小矮人从原点开始先向右走3步,在向左走3步,请同学列式表示小矮人在什么位置? 学生:(-3)+3=0(板书)

教师:现在小矮人从原点开始先向左走0步,在向左走3步,请同学列式表示小矮人在什么位置? 学生:0+(-3)=-3(板书)〖评析〗

1.这个问题比书本上,“一个物体作左右运动”,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更熟悉.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 2.通过数轴的分析使问题直观化(由在数轴上表示结果的点所处的位置,以及表示结果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就可确定变化后小矮人的位置).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师: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几个算式,看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得到启发? 3+2=5

(-3)+(-2)=-5 3+(-2)=1(-3)+2=-1(-3)+3=0 0+(-3)=-3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经过按以上分类观察思考下列问题:(1)两个加数的绝对值与和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2)和的符号由什么决定?

(3)你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吗?讨论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学生:(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他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且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的零.(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的这个数.

教师:关于有理数加法法则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我认为第三条完全可以纳入第二条中去,只要把绝对值不相等几个字去掉就行,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单独列一条? 教师:这位同学问的非常好.说明他经过了深入地思考,那这个问题有哪位同学可以给他解答一下? 学生:我认为在计算时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加数一眼就可以看出等于零,可以使运算速度提高一些.

教师:很有道理,把“互为相反数的和等于0”从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中分出来是有好处的.互为相反数虽说是一正一负,但它们的绝对值相等,最主要的是,它们的和为0.这为后面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提供极大的方便. 我们可以用几句简单的话来记一下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加,符号不变;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减,符号取大; 一对相反数和为零;任何数加零仍得这个数. 【巩固新知】

教师:例1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

(1)(+4)+(+3);

(2)(-4)+(-3);

(3)(+4)+(-3);

(4)(+3)+(-4);(5)(+4)+(-4);

(6)(-3)+0;

(7)0+(+2);

(8)0+0. 学生:学生口述答案,教师板书.

教师:要注意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有理数加法的联系与区别;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必须先“定号”后“计算”. 教师:练习1 判断下列各式的和的符号:

(1)180+(-10);

(2)(-10)+(-1);

(3)5+(-5);(4)0+(-2);

(5)(-5)+(-9);

(6)(-7)+(+1). 学生:学生口述答案,教师板书. 教师:练习2 计算:

(1)(-4)+(-7)=_____(2)(+4)+(-7)=_____(3)7+(-4)=_____(4)4+(-4)=_____

(5)9+(-2)=_____

(6)(-9)+2 =_____(7)(-9)+0 =_____

(8)0+(-3)=_____ 学生:学生口述答案,教师板书.

【评析】通过这一组练习,巩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道题. 学生:读题.例2 计算:(1);(2);(3).

教师:请座下.下面请哪个同学来分析一下这些题目分别属于有理数加法的哪一种类型?怎么计算?

学生:第(1)题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正),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第(2)题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第(3)题是任何数加0等于它本身.

教师:很好!下面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来书写解题过程,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自己解答(教师在行间巡视). 学生:解:(1);(2);(3).

教师:我看到大家都基本上完成了,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黑板上三位同学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 学生:正确.

教师:很好.下面同学的解答过程请各小组内交换批改.

教师: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先看看是异号两数相加还是同号两数相加,相加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是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或差. 【课堂测试】

教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做3道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1.计算:

(1)(-180)+(+10);(2)(-15)+(-3);(3)5+(-5);(4)0+(-2). 2.计算:(1);(2);(3). 3.计算:(1);(2);(3).

学生:自主完成后当场收缴上来.

〖评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

教师:好,请哪位同学回答一下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是什么? 学生:同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加,符号不变;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减,符号取大; 一对相反数和为零;任何数加零仍得这个数. 教师:很准确,请坐下.那么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是什么? 学生:(1)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根据法则确定和的符号;(2)考虑两个加数的绝对值,根据法则确定和的绝对值.

教师:回答的很正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请同学们一定要熟记,并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严格执行法则和解题步骤. 【课后提升】

教师:课后请大家完成下列练习:

1.12的相反数与-7的绝对值的和是__________.2.若,则=

.3.设a是最小的自然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a、b、c三数的和为()A.1

B.0

C.1

D.不存在 4.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A. 7

B.-7

C. 0

D. 5 5.两个有理数的和的绝对值与它们的绝对值得和相等,则()A.这两个有理数都是正数

B.这两个有理数都是负数

C.这两个有理数同号

D.这两个有理数同号或至少有一个为0 6.小明在家向东走了7千米,休息一会儿,又向东走了3千米,然后向西走了11.5千米,这时小明在家的什么方向?距离家多少千米?

7.探究活动:

(1)在1,2,3,4四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2)在1,2,3,„,11,12十二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零; 3)在1,2,3,4,„,99,100一百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4)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总结出一些什么数学规律?

篇3:有理数课堂实录

“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7年级上册§1.4.1的内容, 是继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的加法之后学习的, 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 区别就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因此, 探讨并理解积的符号规则是学习的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所在.本节教材设计了一个蜗牛爬行的情境, 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有自身体验感悟的探究, 以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的目标要求.但通过实践证明, 学生对此不好理解, 让“前”“后”“左”“右”搞得晕头转向, 不利于学生的心理认同.本来乘法法则就需要学生做到认同即可, 它本身不是什么严格的逻辑关系, 因此, 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就是成功.基于此, 我选定前一节的加法为教学的契合点, 借助小学学过的乘法的意义以及生活常识, 从合情推理的角度, 引发学生的猜想, 以突破负数与负数相乘规则的难点, 顺乎其理, 学生学得蛮有情趣.把本节教材的引入背景变成验证所发现的规则的小问题, 相互依托, 收到良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过程, 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3.解决问题:

通过师生交流、合作, 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提高学生认知世界的水平.

4.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概括及应用.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符号变化的理解和积的符号的确定.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学时学习的乘法的意义掌握得较好, 也有了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基础.另外, 通过进入初中学段近两周的研讨性学习, 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探索与实践.班级里互相探讨、互相评价、相互欣赏的气氛较浓.但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对如3× (-4) 和 (-3) × (-4) 的理解须借助具体的实际背景来加深认知体验, 这也成为本课探究讨论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1.温故引新.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上一节已经处理过的问题引入课题, 给学生轻松快意之感, 便于激发学生的状态, 状态是效率的保证.同时, 通过老师的适时发难,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师 (屏幕展示) :这个问题, 同学们一定熟悉: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

生 (情绪高涨) :分别是-6, -9, -12, -15.

师:能否换一种形式表达?

生1:能, 可以用乘法, (-3) + (-3) = (-3) ×2; (-3) + (-3) + (-3) = (-3) ×3; (-3) + (-3) + (-3) + (-3) = (-3) ×4; (-3) + (-3) + (-3) + (-3) + (-3) = (-3) ×5

师 (追问) :说说你的想法?

生1:小学学过, 昨天也做过, 当加数相同时, 可以用乘法来代替加法,

师:同学们怎么认为?

生:就是这样想的.

师:那看来今天的学习会很轻松.

生 (惊讶) :为什么?

师:因为同学们都很聪明呀!

生:哦, 老师忽悠我们.

师:不是忽悠, 老师相信同学们会做得很好, 再来看一个问题:

生: (-3) ×2 009=-6 027.

师:你真聪明, 连这种负数参与的乘法都会算了, 那这个结果对吗?有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到底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有理数的乘法.

2.拾级而上.

师:刚才的 (-3) ×2=-6, 谁能借助生活常识解释一下?

生2:一个人做错了两道选择题, 每题3分, 这个人就被扣掉4分, 记作-4.

生3:一个人做买卖, 第一次赔了3万元, 第二次又赔了3万元, 他一共赔了6万元, 记作-6.

生4:足球联赛活动中, 输一场球记-3分, 若甲队连续输了两场, 就记作-6分.

…………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 若是 (-3) ×4=-12?

生5 (争先恐后) :生2的做错两道题改成做错4道题就行, 生3改成连续4次赔3万元就行, 生4的甲队连续输4场就行……

师 (趁势而入, 夸张一下) :看来 (-3) ×2 009=-6 027也能解释了, 就是一个人做错了2 009个选择题、一个球队连续输了2 009场、一个人做买卖连续2 009次共赔了3万元……

生 (哈哈大笑) :那这个同学、这个队、这个生意人命运也太惨了!

师:一个人、一个球队如果缺少努力的话, 如果不在失败中找到原因, 一错再错、一败再败、一赔再陪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并不是命运不济啊!同学们可不要做这样的人、这样的球队, 是吧?

生:是!

3.乘胜追击.

师:根据刚才的认识, (-3) ×1, (-3) ×0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生6: (-3) ×1就是1个-3, 结果当然是-3了, (-3) ×0就是一个-3也没有, 应该等于0.

师:同学们说呢?

生:对, 应该是这样.

师 (大屏幕展示) :我们通过前面的认识, 一起看一看因数与积的变化有没有什么特点?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 而后小组讨论, 达成共识后, 展示屏幕上的红色箭头部分.)

共识:因数-3没有变, 另一个因数在变, 分别为4、3、2、1、0, 它们依次减少1;积分别为-12、-9、-6、-3、0, 它们由小到大依次增加3.

师:请看下面的式子, 你能猜想出计算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3) × (-1) , (-3) × (-2) , (-3) × (-3) , (-3) × (-4) 各是多少?

(学生若有所思, 迟疑不决, 教师等待.)

生7 (若有所悟) :我是这样想的:由前一组算式的规律发现:第二个因数减少1, 积就增加3。所以当第二个因数由0减少为 (-1) 时, 积就增加3, 即 (-3) × (-1) =0+3=3;同法可以得出其他几个算式的结果.

生:对, 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请看屏幕:

生8 (突然站起来) :我有不同的解释.

(教师目光转移到生8, 示意继续.)

生8:我知道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负”号, 就表示那个数的相反数, 因此, 由前面的发现可知 (-3) ×4=-12, 若把因数中的4替换成它的相反数-4, 那它的积也应该变成原来积的相反数, 即 (-3) × (-4) =- (-12) =12, 其他类推.

(学生有的讨论、有的沉思、有的把目光投向我.)

师:同学们认为是否合理?

生:对呀, 结果一样啊!合理……

师:老师认为是合理的, 它利用了相反数的意义作出了解释.说明这位同学敢于破常规, 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很值得我们学习.两个正数相乘, 正数与0相乘、0与0相乘, 小学已经解决了, 从有理数相乘的形式来看, 还有哪些类型?

生:还有“正 (负) 数乘以负 (正) 数”“负数乘以负数”“负数乘以0”.

师:对, 还有这3种类型, 现在你能归纳出以上3种的计算规则吗?

生9:正数乘以负数得负数, 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

师 (追问) :老师有个问题, 请你回答:根据你的描述我写一个式子: (-6) ×3=-1行吗?一个有理数有几部分组成?

生9 (醒悟) :噢, 刚才只说了符号, 还需要一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小学的运算呢!

师:小学学的数不带符号, 其实就是“非负数”, 非负数是容易想到什么的?该如何表述?

生9:明白了, 正数乘以负数得负数, 并且得数的符号后面的数就是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相乘得到的;同样, 负数乘以负数得正, 得数符号后面的数等于两个因数绝对值的积.

师:这次, 总结的如何?

生:很好, 很好!

师: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 总结填空:正数乘正数积为数;负数乘正数积为数;正数乘负数积为数;负数乘负数积为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正数乘以0得_____;负数乘以0得____;0乘以0得______.

4.回归生活.

师:我们已对有理数的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解答以下生活中的小问题 (屏幕展示问题) :

如图1, 一只蜗牛沿直线a爬行, 它现在的位置恰在a上点0处。

(1)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 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能用式子表达吗?

(2)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 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能用式子表达吗?

(3)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 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能用式子表达吗?

(4)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 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能用式子表达吗?

为了区分方向, 我们规定:向左为负, 向右为正;为了区分时间, 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 现在后为正。请同学们画出图示, 并写出表达式.

(说明:有了前一环节的共同学习, 学生有了认同有理数乘法规则的心理, 为了实现有理数乘法的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增强接受认同感, 特此安排形象可感的画图问题, 通过小动物的爬行让学生再次感知乘法规则.)

要求学生独立操作, 独立思考, 5分钟后交流.并请4名学生上台板演.经教师巡视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能写出算式, 但有近1/3的学生画不出图示.

(1) 3分钟后, 蜗牛应在直线a上点0右边6cm处 (图2) , 这样可以表示为:

(2) 3分钟后, 蜗牛应在直线a上点0左边6cm处 (图3) , 这样可以表示为:

(3) 3分钟前, 蜗牛应在直线a上点0左边6cm处 (图4) , 这样可以表示为:

(4) 3分钟前, 蜗牛应在直线a上点0右边6cm处 (图5) , 这样可以表示为:

师 (评价订正后, 提出新的问题) :观察 (1) ~ (4) 式, 结合以下式子:3×4=12, 3×0=0, (-3) ×4=-12, 4× (-3) =-12, (-3) × (-4) =12, (-3) ×0=0.通过观察这10个算式和以上环节填的空白, 你能归纳总结出任意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 并用简洁的语言统一表达吗?

生 (讨论, 达成共识) :两数相乘,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 积仍为0.

师:同学们讨论很有效果, 总结得很好, 现在,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解决, 那就是:为什么说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你能借助蜗牛的爬行做出解释吗?

(学生一时语塞.)

师:我们先想一想, 速度等于0或时间等于0各表示什么意义?

生 (如梦方醒) :噢, 速度为0, 就是表示原地不动;时间为0, 就是表示没有运动.因此, 不论速度等于0还是时间等于0, 结果蜗牛仍是趴在原处没动, 那还不为0吗?

师:说得不错, 从这里也能看出“0”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

5.扩大战果.

【1】口答:

(1) 确定下列两数的积的符号: (指名后再亮题) 6× (-3) (-4) ×6 (-7) × (-9) 0.5×0.7

(2) 计算 (先亮题, 再做答) :

5× (-9) (-5) × (-9) (-5) ×9 (-6) ×00× (-6)

【2】计算: (由4名中等学生板演)

(学生同桌间互评, 板演的学生由同位上台评价, 在评价中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使用的程序: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是确定符号, 第二步是计算绝对值.)

师 (提出问题) :由 (3) 和 (4) 题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

师:这种特殊结果, 带来一个概念.

生 (强接) :倒数, 小学学过, 不过那时候没有负数的参与.

师:说得好, 当时负数没有参与, 只是对正数而言的, 当负数参与后, 结论仍然成立.谁来描述一下倒数的概念?

生10: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师:数a的倒数是什么?

生11:a1.

师:这样表达一定行吗?有没有例外?

生11:, 因为a≠0作除数无意义, 小学学过.

【3】智力冲浪:

(1) 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a·____c0; (b+c) ·a_____0;

(2) 三思后填:

(1) 若a<0, b>0, 则ab___0;若a<0, b<0, 则ab___0. (填不等号.)

(2) 若ab>0, 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

师:通过智力大冲浪, 你能用符号表达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吗?

有了前面的铺垫, 用符号表达基本顺利, 师生共同归纳如下:

若a>0, b>0, 则ab>0;

若a<0, b<0, 则ab>0;

若a>0, b<0, 则ab<0;

若a<0, b>0, 则ab<0.

6.总结.

(1) 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在学生的回答后进一步规范总结.)

(2) 师述数学历史知识和小故事. (已临近下课, 学生有了倦怠感, 特安排了这段历史幽默故事.)

关于“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还有一种解释.前面的学习, 同学们已经知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在我国使用负数之后, 阿拉伯人也发明了“+”“-”号, 阿拉伯人在发明“+”“-”号时, 是把正号当作朋友, 负号当作敌人来考虑的.当时对“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的解释分别是:朋友的朋友还是朋友, 敌人的敌人也是朋友;而朋友的敌人和敌人的朋友则都是敌人.同学们, 好玩吗?

生 (全体眼前一亮) :好玩!

师:数学就这么好玩, 同学们努力吧!玩好数学就会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教师布置作业.)

篇4:《有理数的加法》课堂教学设计

1.通过实例,让学生来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还要使学生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之所在,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

就是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等。

五、教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数学课就是来学算数的。过去我们学的都是正数的运算,可是在实际生活问题当中,做加法运算的书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比如说,在足球循环赛中,我们把踢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而把它们的和则叫做净胜球数。下面请大家一下章前言中,有红队进4个球,失了2个球;蓝队进了1个球;失了1个球。

于是乎红队的净胜球数是:4+(-2)。

蓝队的净胜球数是:1+(-1)。我们看一下,这里就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了。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过程设计

师:(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来进行思考)有理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有理数加法有几种情况?

生:参与学习,可小组讨论研究,发表见解。最后归结为三种情况:(1)同号两数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3)一个数和0相加。

(三)师生互动,拓展新知

教师请同学按照老师指令进行表演,并且结合数周来说明两正数的加法。

(教师设计意图):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次运动的实例中,要说明以下几点:(1)原点是第一次运动的起点;(2)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3)由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4)如果用正数表示向右运动,用负数表示向左运动,就可以用算式描述相应的运动问题。具体活动内容:在黑板上挂上事先写好题的小黑板,请学生一起来看问题。

例题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5m,在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让学生充分观察后,进行判断回答:学生争相发言。

归结统一答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是就是:5+3=8。

接着请学生继续参与表演,并类比两正数的加法说明两负数的加法。

例题二: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其结果为: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是就是(-5)+(-3)=-8.

补充说明: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这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1)。

教师继续让学生进行表演,还要结合数轴进行诠释说明。通过学生的表演、结合数轴,我们的用意是让学生了解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的方法,从而为后面利用数轴探究其它情况做准备。

再次出示小黑板,展示例题三。

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5m,在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是就是5+(-3)=2.

补充说明: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这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2).

拓展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1)先向右运动3m,在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2)先向右运动5m,在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3)先向左运动5m,在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填写计算。归结明确:这三种情况运动的算式如下:

3+(-5)=-2.

5+(-5)=___0.

(-5)+5___=___0.

发挥主体作用,练习、巩固所学有理数加法知识

利用小黑板展示练习题:在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且看: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个球,失2个球,净胜球数为:

(+4)+(-2)=___+(___4___-___2___)=___;

黄队共进2个球,失4个球,净胜球数为:

(+2)+(-4)=___-(___4___-___2___)=___2;

蓝队共进____球,失___球,净胜球数为___=___.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22页练习第1、2题.

总结所学: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能说说嘛?生:回答(略)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3第2、4、8题。

参考文献:

篇5:《有理数的乘法》数学课堂反思

在学校,向学生学习,向同组教师和老前辈学习。学生学习愉快或困惑,是我们反思的最基本源泉,为什么学生学习会愉快、轻松或困难,怎样使学生学习更轻松愉快,怎样使学习解除困难,我该怎么做,可通过问卷或谈心让学生说说心里话。 同学校向老前辈学习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听老教师的课或请老教师听课评课,与他们一起讨论,可以让你增加教学的经验,提高教学理论修养。在不断的听、评与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走出校外多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同样能从别人的上课和评课中增加自己的反思力。

课余,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实践中的问题与理论结合起来,把特殊的问题归纳到一般化,问题和经验经过提升和拓展,再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不断提高反思的有效性。如写文章和搞课题研究其实也是一种很好反思行为。

二.记教学失败之处

篇6:四季课堂实录 名师课堂实录

1、小朋友们,漂亮的大自然妈妈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她们可以让草儿变绿、花儿变红;可以让天气很热,让我们尽情地在水里游泳;可以让各种水果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给我们带来丰收;还可以呀,让世界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雪白。(出示课件四季图)。

2、还记得这四位女儿叫什么名字吗?

3、对,就叫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四个姑娘在一起,我们就称他们“四季”。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一起读:四季 二

1、下面同学们看屏幕,听课文朗读欣赏四季的景色!(放朗读视频)

2、四季的景色美不美啊,这么美得景色你想不想亲自来读一读?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下,注意模仿老师的语气?

3、小朋友们对的非常好,但是有些生字发音不是特别的准确,把课前圈出的生字宝宝自己来拼读一遍。

4、拼读完了,我们看黑板上的生字宝宝一起来拼读一下好吗?

5、下面我们来开火车拼读。123,我真棒!

6、叶这个字是由左边和右边两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他的偏旁我们把它叫做口字旁,秋这个字也是由左边和右边组成两部分的,左边我们把它叫做禾字旁。雪这个字也是由上面和下面两部分组成的,上面像下雨一样我们把它叫做雨字头。再看肚这个字它也是左边和右边两部分组成,左边这个部分叫做月字旁。下面跟老师认识一下这四个偏旁。学生跟着老师读。

7我们认识四个偏旁,现在我们在来看生字宝宝如果我们把它们的拼音去掉你还认识他们吗?自己试着读一下?

8、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你记住了哪一个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9、我们来抢读看谁读得快,音读得准?

10、我们来为生字宝宝找一个好朋友把它变成一个词语?出示幻灯片?

11、现在老师遇见了一点小问题,一直小猴子要摘树上的桃子,可是它已经累得没有力气了,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剩下的桃子摘完啦?鼓励一下自己。

12、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学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学课文会不会学得更好。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一共分成了四个小节,这是什么,草芽,这是什么,小鸟。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小节,第一小节描写了哪一个季节,板书“春”。春天里小草发芽了,谁来说一下春天的小草是什么样的形状?尖尖的。

有多少尖尖的草芽啊?春天的草芽真柔嫩真漂亮。我们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要把尖尖和春天重读,还要用轻一点、细一点的声音读出草芽的柔嫩。

师范读,请两个同学来读一下。再齐读。春天里除了小草发芽,你还知道什么特点吗?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冰都化了。

同学们喜不喜欢春天啊,那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春天,一起歌唱春天在哪里。

13、大家唱得真好,我们再看这是什么?荷叶。这是谁,青蛙。这是什么,荷花?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二小节,生齐读。

第二小节描写了什么季节,夏天(板书)。到了夏天美丽的荷花盛开了,美丽荷花的叶子是什么形状啊,圆圆的,大家用手比划一下。

荷叶圆圆的可不可爱啊?可爱。我们在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要把圆圆和夏天重读,要用喜爱的语气读出荷叶的可爱。

师范读,请两个同学来读一下。再齐读。

夏天里除了盛开美丽的荷花还有什么特点?青蛙出来了。夏天这可爱。

14、这是什谁,谷穗?它在干什么,鞠躬、点头。谷穗现在是什么颜色,金黄色。

齐读这一小节,这一小节描写了哪个季节,秋天(板书)秋天的谷穗是什么形状啊?弯弯的。用手臂来描述一下,谷穗一长出来是直立的,到了秋天为什么变弯了?小米熟了,小米熟了把它压弯了。是个丰收的季节。鞠躬怎么样的动作,同学们起来做一下,鞠躬说明对人怎么样,有礼貌。谷穗有礼貌吗,有。我们在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要把弯弯、鞠躬、秋天重读,读出谷穗的成熟、喜悦、有礼貌。

谁能来挑战一下。请两位同学读,然后齐读。

秋天除了谷穗成熟你还知道有什么特点啦?果子熟了、水果蔬菜都成熟了、叶子变黄了、菊花开了。15 你们看这是什么季节,冬天?

看看画面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指肚子。一起来读一下这一小节吧。

大肚子一挺是怎么样一个动作。大家站起来试一下。

雪人顽不顽皮啊?所以你读的时候要把大肚子一挺、顽皮、冬天重读读出雪人的顽皮。

下面听读一下。请两个同学来读出雪人的顽皮。齐读。冬天很冷我们要穿上厚厚的棉袄。

16刚才我们欣赏四个季节的美丽景色,下面我们来说一说,老师说第一句我看谁能够学会了,“草芽尖尖”学生读。老师说草芽尖尖是春天。“谷穗弯弯”是秋天。荷叶圆圆是夏天。雪人大肚子一挺是冬天。

17这些景色美不美啊,美,这真是太美太神奇了。同学们想不想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啊?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

这是哪个季节,桃树开花了,柳树叶发芽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了。

这是夏天,柳树的叶子长长了,池塘里开满了美丽的荷花,听一听这是什么叫,知了。

秋天,大树上的树叶都变黄了,树叶纷纷往下落了,秋天来到了。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全都白了,树上都盖上了厚厚的雪。冬天可漂亮了。

18四个季节都很美丽,看了四个季节你有什么感受?

篇7:有理数课堂实录

【授 课 人】王益民

【上课时间】9月8日

【上课地点】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17)班教室

【课堂实录】(根据回忆整理):

一、谈话及导入

1.生说5遍奶牛,再说10遍牛奶。师问:奶牛吃什么?生答:奶牛吃草。师借题发挥,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学习文中所列生字词及部分补充词语。了解本文故事情节。初步了解安恩的性格特点。

3.作者简介: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希默兰的故事》(34篇短篇小说集)等。

二、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生在“素材本”上写拼音,师巡看,生读字音,再个别抽读。

三、概括故事情节

师: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生思考,并在“素材本”上写作)

生: 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别人要买,安恩不卖。

师:过于简略,对于故事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相当于记叙文的起因、经过、结果你没有。

生: 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

师:比较完整了,这里有时间--一天,有地点--集市上,有人物--安恩。关键有开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发展(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高潮(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这篇小说的高潮就是结局。

知道了故事梗概,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四、初识安恩

师: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小说的第1小节,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出示示例)从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生: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

这是一段服饰描写,写出了安恩老人是个朴素的老人。

师:还能看出--

生:是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是个有爱心的老人。

师:是呀,她对衣物如此,何况奶牛,这也为全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师板书“初识安恩”,然后请生把刚才几个关键词写在后面:朴素、历经沧桑、有爱心)

师:请继续--

生:我说这一句:“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这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安恩的心若止水。

师:这个判断很准确,板书上“心若止水”。

生:还有“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这是景物描写,用这种“闹”,反衬安恩的“静”。

师:“反衬”抓得特别准。这是一段环境描写,不是景物描写。

当我们初识了安恩以后,再请自由阅读第3~19小节。

五、走近安恩

师: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哪几拨?这几拨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

生:有四拨。分别是,锱铢必较的人--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死乞白赖的人--来过一次又出大价钱的人。

生:不能颠倒,这四拨人一拨比一拨难对付。是根据情节发展的深入而设定的顺序。

师:通过安恩的回答(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你对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示例: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这句中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爱奶牛的善良的人。

生:四拨人都要买安恩的奶牛,都同样遭到安恩的拒绝,但拒绝的语言和语气是有区别的,对于屠夫她用了四个字,坚决予以拒绝:“它不卖的!”可以看出安恩对奶牛的感情很深厚,这是一种很令人感动的关怀。

师:太棒了!一下子发现了这个细节,请在“走进安恩”后写上:精神关怀。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3~19小节。还原一下市场情境,注意人物的心理和环境的渲染(师读安恩)。

六、评价安恩

师:当我们初识和走进安恩后现在来用一句话评价一下安恩。

生:……

师:她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

师: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说的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本课的情节极具有悬念,直到结尾才让人豁然大悟。

我们还初步知道了小说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画细节: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

我们还懂得了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关怀,还应有精神的怜悯。

八、作业

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个结尾。(写“练笔本”上)

【评课内容】

1.朱燕老师:

今天听了王老师的一节课,在这节课中我们感受到了王老师的大师风采。

内容方面:王老师的课从一开始说5遍奶牛和10遍牛奶开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一堂课从轻松幽默开始。整个教学流程清晰、一目了然而且层层递进,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人物形象在读者面前一步步的鲜明起来,课堂给人的整体感觉非常的干净利落,而且实现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几个值得称道的地方:

(1)在概括故事的内容时,第一个同学概括较为简略,王老师在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后请同学们再概括,给同学很好的学习方向。而紧接着教师课件呈现的内容又很好的强化了学生的认知,我想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是很好的,给同学们留下的教学印象一定是很深的。

(2)初一的同学学习的过程除了学习文本知识之外更应该是一个交给方法和习惯的过程。王老师的这节课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无论是王老师对素材本使用的强调还是示例的方法都很好的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

(3)王老师课堂中不断的鼓励学生,尤其是强调“有时错误的答案比正确的答案更有价值”这样的观点,鼓励孩子不断地大胆地去尝试,应该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的。

建议:在“走近安恩”环节,王老师强调是“几拨人”而非“几个人”。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和学生讲,虽然是写了几个人,但这几个人是选取典型的人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由此可以看出还有很多人都对安恩的牛感兴趣。

2.周晶老师:

《安恩和奶牛》这篇课文是新选进初中语文课本的,对它比较陌生。在上周我们备课组活动时,王老师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就引人入胜,带着期待与学习的心情走进了王老师的课堂。一节课听下来,发现王老师的特色在于:回归文本。

王老师通过“初识安恩”、“走进安恩”这两个大的支架,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由表及里细致分析了安恩的形象,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不知不觉进入文本,开始赏析、点评、归纳,一切显的那么水到渠成,王老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从中我也感受到王老师本人对文本的研读非常透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想,唯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积极有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除此之外,王老师的课还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的地方:

(1)每让学生思考回答前,王老师总是给出示例。我想,对于初一学生,这是很必要的,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课上老师生动的朗读、学生入情的对话朗读成为一大亮点,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效果很好。从学生情不自禁的鼓掌中便可看出;

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盼望经常聆听王老师的课。

建议:课堂自主讨论少了些,这可能跟我们还没有开始合作学习有关。

3.李娟老师:

无论是教研活动,还是这两天连续听了王益民老师的两节课,感到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东西,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很多。

王老师在教授《安恩和奶牛》这课时,首先从游戏入手,玩是孩子的天性,上课伊始就一下抓住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对学这篇课文的兴趣。

其次王老师紧紧抓住了文本,紧扣“安恩”这个人物形象,从浅入深,由表及里,水到渠成地将安恩这个“仁爱天下的平民”形象(和以前课本中的“哈尔威船长”的高大英雄形象比较)展现给大家。

再次王老师在给学生设计问题时,要求很明确而且有范例,学生回答起来就又指向性了。整节课王老师对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很注重,也是值得我学习的。

最后王老师在整节课中体现出的深厚的文学修养也是我们年青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积淀的。这两天浏览了王老师的博客,收获很多,觉得王老师真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勤于读书和动笔的人,作为年青教师有些惭愧!

要学习的地方很多,盼望有更多的机会向王老师学习。

4.贺利群老师:

第一次听王老师的课,就感受到王老师大师的风采。幽默风趣的谈吐,循循善诱的引导,精心巧妙的设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恩和奶牛》是这届初一新换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外国的小说。它的篇幅短,约两千字,情节也很简单,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虽然小说篇幅短小,情节也不复杂,但是因淳朴的人物形象和奇妙的构思脍炙人口。

王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就定在对安恩的分析上,而且设计巧妙,通过初识安恩--走近安恩--评价安恩,逐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安恩的形象,从而使得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清晰起来。

同时,王老师非常细致,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中的几个细节值得学习。

(1)素材本的使用。初一的学生刚进校,如何积累、如何学习语文,由于来自各个学校,习惯不一样,王老师的这中做法给了学生很好的指导。预习、课堂笔记、优美词句的积累、小练笔。让学生通过素材本得到了能力的提升、知识的积累。

(2)示例的使用。在课堂上,每一个重要的环节,比如概括故事的环节、任务分析的环节,王老师都安排了示例。为学生掌握方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这对初一的孩子来说,是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5.钱晓莉老师:

听了王老师很多课,,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节课都会有不小的收获。

《安恩和奶牛》是一篇小说,王老师从上课开始让学生说五遍奶牛和十遍牛奶的小游戏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一堂别开生面、逸趣横生的课堂。我们一起初识了安恩,走近了安恩,最后又评价了安恩。王老师的大师风采体现在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上,体现在扮演安恩的栩栩如生上,体现在对昆德拉那段精辟的语言的引用上。我想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年轻教师要成长的道路还很长很长!

6.徐芸老师:

我爱听男教师上课,那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幽默,设计精巧,让我眼睛一亮。王老师的这堂《安恩和奶牛》象磁铁一样吸引了我。

(1)小说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王老师注重从阅读小说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例如: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规范引导学生答题。又例如:分析人物时,从初识安恩入手,先出示例:从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让学生分析人物有彰可循。

(2)分析小说的重头戏是分析小说的人物,王老师设计精巧,由浅入深分析安恩。

由初识安恩到走近安恩再到评价安恩,逐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安恩的形象,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

(3)爱读书的老师总会带出一些爱读书的学生,,本节课王益民老师就向学生推荐了两本课外书,让他们读。上课前老师也把自己的博客网址出示,这是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他带的班级一定是书香班级。

7.赵素青老师:

初听王老师的讲课,顿觉耳目一新。同时,再一次引发我的思考,怎样的教学生成才是文质兼备的?听了王老师的这节课,颇有所得:

(1)基础知识的坚实性:没有放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素材本),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加紧凑。

(2)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总有一个标志--明确的教学目标。尽管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目标价值多元化,但并不等于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随意的、模糊的。我认为王老师在设计这堂课时,教学目标定位非常明确,通过这节语文课程的教学,给学生清新明朗感受,从而提高了整堂课的学习效率。

(3)学习方法的指导性:古人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学法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达到不教”的目标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学法意识,要善于把学习语文的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例如在“简要概括故事内容”这一环节,王老师特别提示大家“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一个环节的艺术处理上,高度凝练的涵盖了小说的知识型层面的小细节。又如:在“熟悉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一教学实施过程前,预先告知学生小说描写的手法主要有:“外貌(神情)、语言、动作、心理等。”

(4)教师角色的引领性:仔细聆听、观摩本堂课,不难发现王老师很重视一个细节,那就是“教师的引领性”。例如:在“初识安恩”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这一环节的艺术处理上,王老师先示范:从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请大家用“从……这句……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人。”这样一种说话的方式来谈对安恩的初步印象,这种语言表述的格式对学生培养缜密的思维能力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可以说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5)语言材料的丰富性:课堂教学中,最有效最为活泼的助读资料的引用,丰富教学内容,深化学生理解,使得课堂变得更为厚重 。例如,关于道德与人性的哲学思考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似乎有点艰涩,王老师巧借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名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的阐释,来深化学生的理解,我认为使恰到好处的。

总之,不论是在开始的激情导入还是后面的初识安恩,并加以诵读、朗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策略,在有感情的读书声中真正走近安恩。可以说王老师是仅仅抓住教学目标这一指挥棒展开,层层推进有效课堂的开展的。

8.邹旭老师:

王益民老师还未到,就已经听潘校长隆重介绍过好几次,所以这次一听说王老师要在初一开课,立刻迫不及待的通知本组成员去感受一下大师的风采。

王老师上的是一篇新课文《安恩和奶牛》,他的教学流程很清晰,对人物的分析主要通过“初始安恩--走进安恩--评价安恩”这三步来进行。我对这堂课的感受也想借用这三部曲:

(1)初识王老师

本以为王老师初次亮相,一定会带来许多噱头,没有想到的是刚上课就让学生拿出素材本抄写词语并注音。我随手翻看了一位同学的素材本,上面有预习作业、有课堂笔记、有词语抄写,问题用红笔,答案用蓝笔,一课一课,一目了然。王老师深知学好语文要靠日积月累,而初一更是养成良好习惯,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他不惜用安静的抄写来告诉我们教语文应该实实在在。

(2)走进王老师

随着上课的进程,我发现他的语文课确实有很多我们不具备的东西。

① 时时搭建支架

比如分析人物形象时,先出示例:从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这就为初一新生分析人物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支架,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② 处处渗透文学气息

初一第一节课《打开一扇门》就是要让学生亲近文字、热爱文字。这堂课上,王老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向大家推荐约翰尼斯延森、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并时时提醒学生走进书店,博览群书。我想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学到的绝不仅仅是《安恩和奶牛》这一篇文章,而是一种读书的意识,一种人文的关怀。

(3)评价王老师

王老师用几个关键词来评价安恩,我也想用几个关键词来评价王老师:实在、幽默、博学、平等。

篇8:“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实录与评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课标《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 了解乘方概念的产生过程;掌握乘方与幂的表示法, 理解幂的符号法则;

2.学会相同因数的乘方与乘法的互相转化, 探究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团队意识, 增强拼搏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 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教学准备:

导学案和多媒体.

【激情时刻】

师:有一个名人说过:聪明的人都喜欢学数学, 你们喜欢学数学吗?

生:喜欢!

师:好, 你们知道今年8月份在伦敦有件大事是什么?

生:奥运会!

师:就是聪明,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奥运会的精彩瞬间.

(播放视频:中国奥运健儿的精彩演播片段.)

师:我们的中国体育健儿优不优秀?棒不棒?

生:优秀!棒!

师:我们也能这么优秀, 让我们从今天做起, 从这节课做起, 加油!

师:大家来看看这个问题.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代表团获得38块金牌, 位列奖牌榜第二名, 小明知道这个消息后, 要通知其他网友, 小明先同时通知5名同学, 这5名同学再分别同时通知 (不重复的) 5名同学, 以此类推, 每人再同时通知5个人.如果每同时通知5人共需1分钟, 第10分钟里又通知到多少名同学?请列出算式.

师:谁能说说第一分钟通知了多少人呢?

生1:5人.

师:第二分钟里通知到多少人?列式说明.

生2:5×5.

师:第三分钟里呢?

生3:5×5×5.

师:第十分钟里呢?

生4:5×5×5×5×5×5×5×5×5×5, 共十个5相乘.

师:我们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这样相同因数相乘的式子, 有可能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 有可能是三个, 有可能是四个, 有可能是五个, 还可能是更多更多, 这么说是不是太长了?

生: (齐) 是的.

师:能不能有简洁的表达方式呢?

生: (齐) 有.

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一种新的运算, 叫有理数的乘方, 大家看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有理数的乘方.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评析】教者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伦敦奥运会引入, 巧设引题, 将学生思维迅速集中.使学生在列算式中感受到障碍, 营造和谐主动探索的环境.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进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摩拳擦掌】

师: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环节, 大家请看学案, 完成这一环节思考、类比、猜想.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3个小问题.问题详见教学设计.学生完成后, 口答自己所得的答案.掌声鼓励回答出色的同学.师引导强调底数是负数和分数的乘方, 要把负数和分数加上括号.)

【评析】此环节在小学原有的认识上递推出用乘方的形式表示出多个相同因数相乘的式子, 体现出知识的延伸.并培养学生通过类比的数学思想获得新知的方法.

(见教学设计中“摩拳擦掌”第3题猜想.)

师:在an这个表达式中a叫做什么, n叫做什么, 我们数学家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1页, 看一下定义, 把关键的地方记一下, 一会儿我要考考你们.

(学生独立看书学习.)

【评析】初步认识有理数乘方;采用小台阶铺设, 使较困难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迎刃而解.设计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类比、猜想, 从而定义有理数的乘方.

师:现在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定义, 自行完成.

(详见教学设计中“摩拳擦掌”第4题定义.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进行补充和规范.学生完成后口答, 师板书公式定义并强调各部分名称.)

【评析】本环节突出体现了“先学后教”这一理念.教者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类比、猜想、总结等数学活动.也通过让学生看书这一要求, 让学生自学新知.将学习的时间与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沉着冷静】

1.例题详见教学设计.

(学生集体口答答案.回答整齐准确.)

2.例题详见教学设计.

(此题采取学生先独立完成, 后小组交流答案.充分交流后, 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板演展示, 每人只许写一道题的答案.对有争议的问题先让板演者自评, 而后再采取学生他评的方式更正或是补充.得出正确的答案.)

【评析】学生初步应用概念解题, 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者没有急于给学生纠正, 而在此时留有一些“空白”, 引导学生进行审题, 冷静三思, 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冷静的气氛中自己去发现, 去比较, 去澄清, 纠正错误, 找到正确方法.

【来点儿机智】

师:完成第四个环节, 会算的开始算, 不会算的先阅读教材42页例1, 按例题格式书写解题步骤, 完成计算. (例题详见教学设计.)

【评析】教者再一次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 将自己遇到的疑问在课堂中提出, 为下一步课堂讨论提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师:我们做了这么多题, 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我们小组内找一找有没有.

学生小组讨论:

乘方运算的符号有什么规律?底数是0的乘方结果有什么特点?

总结: (1) 负数的奇次幂是______数, 负数的偶次幂____数;

(2) 正数的奇次幂偶次幂均为___数;

(3)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得______.

师:我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生:我们小组发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奇次幂偶次幂均为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得0.

【评析】归纳总结乘方运算的符号规律是本课难点, 此处教师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为学生创设了更多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 能较好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使本课难点的解决水到渠成.同时将课题的学习气氛带入一个高潮.也再一次体现了“先学后教”这一理念.

反馈: (口答, 例题详见教学设计.)

师:我要考考大家的逆向思维, 看第3小题 (例题详见教学设计) , 口答.

(学生口答自己所得的答案.16= () () 学生分别得出不同的答案.)

【评析】渗透代数思想、分类思想, 如a4;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例如8= () 3这道题.这样设计为后续学习开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火眼金睛】

我来了, 你认识我吗?不擦亮眼睛, 我可会哭呦!

说出下列式子的意义 (例题详见教学设计) .

(学生先独立思考意义并计算完成, 再小组合作交流, 然后口答汇报.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题目.)

【评析】执教者采用由易到难的四道小题, 层层递进地巩固本节课重点, 突破难点.为了准确理解区分an和-an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在小组中充分说、交流、互相纠错, 既节省了时间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课堂进入了又一个高潮.又一次体现了“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这一理念.

【归纳总结】

(学生分别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回答及说感受.)

【评析】让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情感与技能都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学会总结知识, 明确学习要点,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师:学完本课后,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指数可不可能是负指数呢?

师: (反问其他学生) 可不可能是负指数呢?

生2:不可能.

师:这位同学我认为已经具备了牛顿的素质, 她有数学的创造性.很好.那么指数可不可能是负数, 可不可能是分数, 是小数呢?还可不可能是0呢?今后我们都会遇到.

【评析】此处鼓励学生在掌握所学的知识后敢于想到, 善于想到,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现了学习的创造性, 又一次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夜谭乘方】

(例题详见教学设计, 多媒体展示, 一生读题.)

师:你们猜一猜谁得的钱多呢?

生:阿凡提.

师:哦, 那是我们对阿凡提的信任.谁来猜一猜阿凡提能得多少钱?现在我们来算一算谁得的多. (学生好奇, 争先抢答.)

生:73万角.

师:我们都是实干家, 现在来算一算.

(学生算完后, 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们惊讶于两数的差别, 阿凡提真的比巴衣老爷得到的钱多呢.)

师:阿凡提为什么这么聪明呢?

生:因为他数学学得好.

师:对, 我们也能学得很好, 在此我送给大家乘方精神:

(多媒体展示,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乘方精神:虽然是简简单单的重复, 但结果却是惊人的.做人也要这样, 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 成功也会令你惊喜的.

【评析】这个问题很有趣, 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计算展示明显感受到学生数感的提升, 及对乘方的重新认识.并从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

【课后作业】

(例题详见教学设计.)

【评析】实施分层作业, 能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自信心, 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上一篇:公文写作程序下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