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要求

2024-04-13

2023-2024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要求(精选8篇)

篇1:2023-2024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要求

华清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建筑2011级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作业

作业要求:

题目:关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深度透析

研究对象:城市公共文化类建筑、城市文化型开敞空间

研究内容:通过对所选择研究对象在:

① 城市区位;

② 城市交通、可达性;

③ 同类型空间的城市格局;

④ 用地现况与特征,空间规模;

⑤ 功能构成及组织,面积指标,空间形态及特征,建筑形式,细部构造;

⑥ 使用状况(包括使用人群、使用时间、使用问题);

⑦ 外部空间(尺度、要素、组织方式、序列等)

⑧ 结论(结合以上内容的客观评价)

需结合以上内容进行信息采集、深度调研观察与记录;进而对资料系统整

理分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强调作业的完整性、客观性。

要求:图文并茂,既要有文字的分析与论述,同时配有调研图片与图解分析;部分调

研资料需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字数不少于4000字。

规格:A4规格,页数自定,手写手绘、电脑制作均可。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8日周日,班长或学委收齐后,联系交予老师。

评分标准:

1.评分按百分制。

2.按时交作业,迟交作业每一天扣5分。

3.作业评定标准:

 内容完整:30%

 调研资料统计:30%

 图文并茂内容条理清晰:20%

 文字通顺:10%

 作业整洁10%

注:平时成绩根据考勤状况和平时作业情况给定,即满分100分,迟到一次减2分,旷课

一次减5分;最终的总评成绩按照考核成绩70%,平时成绩30%的比例进行计算。

篇2:2023-2024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要求

1、上课形式:四节联排,一二节讲课,三四节做设计。(1学分,18学时,11-15周上课)

2、平时作业:教师提供设计任务书一套(见附件:快题设计:社区综合服务楼设计),学生进行方案草图设计两套。每两周交一套方案草图。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方案比较。方案重在考查功能分区、交通流线、总体造型、设计构思。要求有必要的方案分析图和设计构思说明。要求使用A3拷贝纸加封面装订。

3、本课程考核形式为论文或考察报告考核。总成绩按照论文(报告)占70%,平时作业(2次)、课堂出勤占30%计算。

4、考核论文题目自定,选择一类常见的公共建筑(教学楼、办公楼、住宅楼、幼儿园、商场、医院、汽车站以及各类文化体育建筑等)进行实地考察,并查找资料进行该类型建筑的设计原理的分析。可以进行该类建筑某一方面的分析,比如功能分区、人流组织、建筑造型等,也可以对该类建筑进行全面的设计分析。

5、论文格式统一,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字数不少于3000。(见参考论文)

附:教学参考书目

1、教材:《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参考书:

(1)《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公共建筑设计基础》,鲍家声,南京工学院出版社

(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同济大学出版社

(5)《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天津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建筑意匠十二讲》,香山寿夫,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建筑空间艺术与技术》,王宗年,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0)《建筑形式美原则》,邹德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3:2023-2024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要求

建筑学专业的低年级理论课程, 往往有这样的特点:浅显的文字, 深刻的内涵;看似简单, 实则深奥。如同人人会写字, 但未必人人工于书法;人人会说话, 但未必人人精于言辞。如果学生不用心钻研、体会, 结果可能就是可以通过考试, 但却不知理论内涵的精髓。等到执笔构思建筑设计方案时, 对如何处理建筑功能、空间、形体等问题无从下手。

因此, 对于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程,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重点, 引导他们从浅显的文字中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是教学目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具备把建筑理论和具体的、客观的空间形象联系对应起来, 体验到建筑空间实质的能力, 具备把理论知识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计训练中的能力, 是学习的目的。以上两个方面, 应该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空间是建筑的灵魂, 认识并能把握空间特质、敏于空间形式, 是建筑创作的基础。任何一个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建筑, 都无不具备出色的空间品质与个性。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讲授重点, 放在对建筑空间的讲解和以此为基础的对建筑空间逐渐深入的理解上。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初学者, 我们根据多年的学习、工作和教学经验, 构筑了该门课程建筑空间部分教学的“五步曲”:即建立空间意识、培养空间兴趣、学习空间理论、感悟空间魅力、转化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这个教学序列, 建立一种使学生尽快通过理论学习, 认识并感受到建筑的空间实质, 能够较快提高建筑设计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1 方法的建立

1.1 空间意识的建立

绝大多数学生对空间的认识, 在学习建筑之前, 是零散的记忆或感知片断。即便经过一年时间的建筑初步的训练, 对空间的认识仍然不够系统和清晰, 这在二年级的第一个建筑设计作业中的空间形成过程就可以得到验证。因此, 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讲述的开始, 就需要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空间上来, 使他们意识到空间在身边无处不在, 和生活密切相关, 直接反映了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同时, 向学生强调建立空间思维在本课程中乃至在整个建筑设计环节中的地位。

1.2 空间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尝试, 我们有这样的认知:学生对于身边的、所熟知的空间的兴趣, 远远大于陌生的, 尽管是非常著名的建筑空间的实例。建筑图片中所表达的空间, 往往不能完全被学生所体会和接受。而在熟悉环境中或是亲身莅临其中的建筑空间特质, 却容易被学生感悟和体会。因此, 在教学中, 使用学生身边的建筑空间作为实例, 要求学生通过对所熟知空间作速写分析, 反复观察、体验、比较, 往往可以有效的激发他们对于空间的兴趣。

1.3 空间理论的讲授

理论是文字上的描述。感悟得到, 理论就有生命力, 感悟不到, 理论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建筑理论尤其是这样:较多的总结性、经验性文字, 常常因文字字面的浅显直白而容易被忽略, 因此失去被反复揣摩的机会。所以在教学中, 针对建筑理论的特点, 不仅强调深刻认识和理解文字上的对空间理论的描述, 并且结合大量的学生熟悉的建筑图片和动态视频, 避免孤立的讲述建筑空间理论。

1.4 空间魅力的感受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说:“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们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组成”。说明了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体验性。

空间所具有的个性, 是给予包括尺度、形状、围合、色彩和质感等多种要素在内的物质性特征的感性描述。人通过感受, 建立起与建筑空间高低、形状、材质、色调等相对应的不同情感反应, 产生放松、紧张、安全、舒逸等感受。可见建筑空间和人的心理关系相当微妙。有人参与的建筑空间才有意义, 否则它只是一个三维的抽象物质形态。

1.5 空间思维能力的转化训练———建立图形心智系统

经过上述一系列针对空间意识的训练、空间理论的学习, 以及对所熟知的具体空间的体验、分析与思考, 要求学生用文字的、包括照片及简图、草图的方式, 把体验空间的过程、推断及结果记载下来。通过这一过程, 建立图示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联系平台, 使空间理论和具体的空间形式之间发生对应的关系。并且, 能在建筑平面的布局推敲中, 预设恰当的、反映特定情感的空间形式。

2 教学实施

2.1 多方向展开

在教学实施中, 精心安排的教学步骤和方法是必须的。

从基本的空间形态开始, 归纳原型、逐步抽象、总结一般规律, 再回到千姿百态的现实空间实态中去验证。这个过程要应用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 精心选择内容和安排时序。比如, 将学生所熟知的建筑空间 (如校园中的教学楼等, 学生乐于课后到现场反复体验) 以特定照片形式, 作为讲解静态的空间理论的案例, 以帮助学生在沉静的图面中深入思考和理解;以空间视频作为体验动态的、变化的空间理论案例, 通过反复播放, 建立一系列彼此有联系的空间意向。在这个基础上, 再选择部分著名建筑实例的图片和视频, 作为补充、完善和提高讲述该理论之用。使学生既能从现场空间得到切身感受, 又可将这种感受通过与经典空间的对比得以加强。在这个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从感受空间的物质性层面入手, 结合前人的经验加入主观体验和自我判断, 体会和比较不同尺度、形状、围合的空间所带来的迥异的感受;要强调学生建立体验和理解空间的方法, 即人与空间的对话:把自己放置在空间中, 在空间中行走和多视角多层次观望, 通过一系列的空间意象, 在现场感受空间和理解空间。

其次, 激发学生对感官体验的多层次表达。一方面通过速写, 熟悉空间的物质性;另一方面以文字的方式, 记录自己对空间的观察、体验、理解和思考过程, 建立情感和具体空间图形之间的对应联系。促进学生建立空间图像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互动, 进一步强化空间思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最后, 要求学生建立空间图像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对接能力。该能力是建筑设计能力的最重要体现之一, 会令建筑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更加具有逻辑性和思想深度。

2.2 培养热情

理论的理解和深化不能随着课堂讲述的结束而停止。公建原理的课时短暂, 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课余时间来继续学习, 所以, 通过安排学生自我体验空间的教学环节和内容, 培养学生足够的对空间的热情和兴趣, 逐渐理解空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巧。在今后漫长的专业生涯中, 不断体验和探索空间理论。

2.3 配合建筑设计课程

作为建筑理论课程, 一定要应用于实践教学才有意义。在教学中配合同时进行的建筑设计课程内容, 贴近学生对空间理论认识的一般规律, 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建筑设计课程中的空间设计为例, 删除设计课题中过于实用的功能性要求, 使空间划分的目的以情感层面和视觉美学效果为价值取向。将学生的注意力较多集中在空间设计的情感表达和视觉效果上, 通过对空间进行各种划分的方式, 体验空间的流动、分割、比例、形式等不同精神层面效果, 最大限度的将课堂理论和实际设计课题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篇4:2023-2024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要求

[关键词] 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内化,更是知识和技能的深化与发展. 但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不少弊端,如作业量过大,学生负担过重;作业难易度不够适中,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不仅不能凸显对学业正强化的功能,反而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为克服作业设计中的上述不足,使学生从大量重复练习中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优化相应的评價方式,以期发挥作业“正能量”功能,实现有效教学.

作业设计的基本考量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试图梳理出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基本要求,以便教师从学生作业中获取真实反馈,使作业真正成为教师为学生号脉把关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提升的助推器.

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提升可从以下方面予以考量:

1. 作业的质与量. 质可从与目标间的关联度、学生的易错点等角度进行考察;量主要与学生作业的完成时间相联系.

2. 作业的层次与类别. 作业层次需包含A层(基础型)、B层(中档型)、C层(发展型);题目的类别可以设计多种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证明题等.

3. 作业内容的再现. 每张作业单的比例可以按照2‥8的新旧知识比来设计,让学生在巩固前一节课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具体实践

1. 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内容的层次性:实践研究中,笔者将作业内容分成三层. A层次为基础题,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A层次习题与课本例题和课本练习册难度相当;B层次为变式题,是对课本例题或练习题的变式,重在数学概念理解、技能的熟练应用;C层次为发展题,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 基础题、变式题、发展题的比例一般约为5‥4‥1,学生自主选择各个层次,这样既能让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得下”,也能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吃得饱”.

(2)知识的滚动性: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作业设计时应关注对前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再现,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知识的滚动性.

(3)题型的丰富性:根据所学内容,作业单涵盖选择题或判断题(3~4题)、填空题(5~8题)、计算题或证明题(4~6题),思维拓展题(1~2题),控制作业的总量. 一般说来,选择题、填空题在课堂完成,每节课后适宜布置20~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 难易程度上、数量上合理的调控,让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既有效缓解“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又提高优等生的探求能力. 另外,作业设计要向生活开放,与生活对接,要把学生引领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课本的知识内涵,并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习题的多样化设计,即在传统题型基础上,丰富习题形式,增加应用题、开放题、研究题等.

(4)题量的适切性:作业设计有个“最优作业量”问题,总的来说,作业宜少不宜多. 有些教师认为多布置作业,教学质量总要好些,其实越过了一个客观存在的“度”,在经济学上,会受到“边际效益递减律”的制约,事倍功半;在心理学上,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必须考虑作业“量”的适当.

2. 作业设计的典型案例

下面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作业练习设计为例,具体分析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设计作业中如何体现.

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作业设计

姓名_____ 评价_____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8. 某学校体育场看台的侧面如图1所示,看台有四级高度相等的小台阶,每级小台阶都为0.4米. 现要做一个不锈钢的扶手AB及两根与FG垂直且长均为1米的不锈钢架杆AD和BC(杆子的底端分别为D,C),且∠DAB=66°.

(1)求点D与点C的高度差DH的长度;

(2)求所用不锈钢材料的总长度l. (即AD+AB+BC,结果精确到0.1米)

(参考数据:sin66°≈0.91,cos66°≈0.41,tan66°≈2.25,cot66°≈0.45)

9. 图2所示的工件叫燕尾槽,它的横断面是一个等腰梯形,∠ABC叫做燕尾角,AD叫做外口,BC叫做里口,点A到BC的距离叫做燕尾槽深度. 经测量,AD=10 cm,燕尾角为50.2°,燕尾槽深度为6 cm,试求里口BC的长. (备用数据:sin50.2°≈0.768,cos50.2°≈0.640,tan50.2°≈1.20)

10. 某大坝的截面是梯形,已知坝顶AD=4米,坝高是3米,坝底BC=(8+3)米,AB的坡度i=1‥.

(1)求梯形的面积;(2)求CD的坡度、坡角.

11. 河岸边有一根电线杆AB(如图3),河岸距电线杆AB的水平距离是14米,即BD=14米,该河岸的坡面CD的坡度i为1‥0.5,岸高CF为2米,在坡顶C处测得杆顶A的仰角为30°,D,E之间是宽2米的人行道,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拆除电线杆AB时,为确保安全,是否将此人行道封上. (提示:在地面上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危险区域,≈1.7)

12. 已知:如图4,在一个坡度为1‥2.4的斜坡上有一棵树,高为AB,当太阳光与水平线成50°时,测得该树在斜坡上的树影BD的长为13米,求树高. (精确到0.1米,已知sin50°≈0.766,cos 50°≈0.643,tan50°≈1.192)

nlc202309090000

(1)内容的层次性:A层次为基础题,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如作业单中的3、6、7、9、10题是让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坡度、坡角的概念解决斜坡中的简单计算问题. B层次为变式题,针对一般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如作业单中的11题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结合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C层次为发展题,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如作业单中的12题需要学生在牢固掌握所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所需的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2)知识的滚动性:作业单中的1、2、4、5、8题均为前面所学的知识,可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题型的丰富性:题型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同时还设计了實际生活的应用题(如8~12题).

(4)题量的适切性:在数量上有弹性,分课内、课外完成(1~7、9题在课内完成,大约5~8分钟);在每节课后布置20~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8、10、11、12课外完成).

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占据着教学质量的半壁河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举足轻重,教师除了需要精心设计作业,更要精心评价学生作业,不能单单一个对号或错号,要有创意地评价,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并乐于去改正.

优化作业评价的方法探究与效果反馈

1. 作业评价改进的方法探究

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如果学生也认真完成了,而教师反馈给学生的只是整篇的“×”或“√”,那么这种评价方式难免会让学生觉得单调,阻隔了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而且如果作业只是采用单次评价,即不督促学生订正并进行二次或多次评价,那么作业的反馈功能将受到弱化,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业评价可从以下方面予以改进.

(1)巧用不同标记,增加可接受性. 对不同标记在作业中传递的意思,需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 a.更改错题标记. 在批改作业中,变传统的“×”为“?”.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我们主张用画“?”“—”“∧”等符号来引发学生重新思考. (“?”表示学生的解题思路有问题,“—”表示学生的书写不完整,“∧”表示学生的解题有遗漏)虽然只是批改符号上的一点小小的变化,却可以折射出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小心呵护. b.引入亮点标记.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为此,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平和的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亮点标记进行激励,一般采用“☆”符号,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 如有学生解题过程清晰规范;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有的学生的作业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等都可作为一个亮点. 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2)引入作业评语,提升育人温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和鼓励. 因此,我们建议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引入评语制.

(3)订正原题,审查原因. 第一次批改后如果学生的作业有错,教师先不进行终结性评价,只给指出错误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订正,之后再次批改,根据作业情况给予终结评价. 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自我审视错误,明晰错误原因,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4)寻找同类题,重点突破. 在订正原题的基础上,为更好地理解本题,可再寻找一道同类题. 这道题可以是自己寻找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 通过本题的正确解答,不但能达到知识的巩固,也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增添必胜的信心.

2. 实施效果反馈

教师反馈——使用作业单,改变了教师课前备课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 教师在关注教材内容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情况的作业单. 通过精心批改作业单,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学生的反复订正,实现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寻找同类题可以检测学生的订正效果,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反馈——学生甲:作业单时间适中,平均20~30分钟完成,题型丰富,作业内容具有代表性,既有前面所学内容的回顾,也有当堂课的反馈,符合上课内容,难易程度适中,由浅入深,既有基础部分,也有思考拓展提高,还减轻了我的书包. 学生乙:自初三以来,我们一直在使用数学小卷子,小卷子内容十分丰富,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基础题和较难题1道. 一般我完成一张小卷子需30分钟左右. 使用数学小卷子后,我发现我的填空题、选择题正确率明显提高了,对难题的把握也更进了一步,让我平时就得到对难题的思维训练,慢慢养成习惯,比起以前的到了考前做综合卷时才做几道压轴题的方式简直好太多了,基础题也会更加注意该写和不该写的. 我认为这种以小卷子形式的练习对我们非常有益,而且老师的标注十分清晰,让我一眼就看出哪些地方书写有问题. 每张小卷子,老师都让我们独立订正,并多次批改,让我切实掌握了所学知识. 当我的小卷子做得好时,老师也会给我写表扬的语句,我很开心.

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反思

实践证明,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初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作业的设计能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作业内容的反馈,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鲜活实践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通过精心的作业设计与即时的反馈评价,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程度,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甚至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这样的实践不仅使教学更具层次性和有效性,更彰显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精心设计作业,优化评价方式,不仅能凸显作业的反馈与激励功能,助推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在进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探索过程中,笔者认为,还有如下四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与完善:第一,再现型作业内容和新授的作业内容的比例如何分配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第二,如何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让作业尽量体现层次性和丰富性;第三,对于不同班级、不同学情的学生,作业设计如何体现差异性和灵活性;第四,如何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完成.

篇5:2023-2024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为统领,根据太仓市教科研工作会议精神,重点立足“课题”与“课堂”坚持履行中心“研究、指导、服务与引领”工作职能,关注前沿,优化理念、创新方法、扎实过程,运用针对性科研方法,规范有序、求实务真、追求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结合我校的工作计划,坚持教科研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理念,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提升学校教育科研的品质,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

二、重点工作:

1.做好“十三五”省级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2.协同各部门做好2024校本培训项目申报。

3.协同各部门制定2024校本培训方案,按计划开展活动。

4.做好2024县市级培训工作报名工作。

5.抓好学校教科研常规管理工作。

6.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

7.做好教师论文参赛、投稿等宣传工作。

三、具体措施及安排

(一)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继续做好“十三五”课题研究工作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要求,本科室将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结合十三五课题的申报,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先向全体教师征集本校内关于学校规划发展、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学生阅读、教科研训一体化等领域内的问题。动员不同学科组的教师进行新一轮的课题申报,架构起学校的课题网络,促进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提高专业素养。

2.做好在研课题的管理工作

深入课题的研究过程,与课题主持人定期沟通,了解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内容。尽量多的参与具体的研讨活动当中,一起听课、研课,从科研角度来查看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带领课题组老师用科研眼光来推动课堂教学。帮助课题组内的年轻教师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道路上稳步前进。同时,进一步指导梅老师做好课题平台建设,按要求完成资料上传,并随时积累好过程资料。

3.优化教科研制度,做好相关网络管理

教科室制定相应的教科研管理制度,优化指导教科研的常规管理过程。对于各级各类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将按照课题网络化管理的具体细则,即按“研究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学期汇报、研究成果、成果鉴定”六大板块,严格按要求上传,校教科室将采用指导服务、例行督查等形式,规范课题研究过程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度。

(二)加强各级培训活动,加大教师科研队伍建设

全员阅读,建立学习型校园

本学期继续通过阅读促进全体教师理论修养,要求每一位教师经常翻阅教育杂志,细心研读教育专著,潜心研究一个教学问题,感悟一种教学方法,做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重点围绕指定书目以及市发展中心编制的《燃荻》、校教科室编制的每月一期的纸质文摘,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完成指定阅读书籍一本,并撰写600字以上的读后感三篇,上传校本培训平台的读书活动栏目内,纳入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统计内。同时把读书和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展了课堂实践,将理论阅读与实践思考相结合起来,为阅读行为与教学行为架起互通的桥梁,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本学期是2024年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开始,一是协同各部门制定好新一的培训计划,二是提醒各部门按照计划开展相应活动,做好活动前有签到、活动中有组织、活动后有报道,将每一次的校本培训活动落实到位,材料搜集齐全。并做到网络平台上传资料及时到位、符合要求。三是本科室及时做好每位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统计,做到每次活动结束立即登记统计,每月汇总结算一次,及时查漏补缺,为考核做好准备工作。

同时2024年的县市级培训又将拉开序幕。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有名师大讲堂、“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考试、“江苏省网络知识竞赛”、“苏州电教馆的网络培训活动”、“太仓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教育”、“苏州市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竞赛”等众多的培训项目,本科室会和教务处等部门协同商量,采用自主报名与部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教师有序合理地参与培训。本科室将认真做好各项报名的动员与名单上报工作,为每位老师顺利参与培训做好服务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提升教师业务技能培训,而且把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价值取向建构作为重中之重,以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为太仓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做好上传下达工作,规范校本培训学时记录

做好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传达工作,严格按照《太仓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管理办法》要求,每学年每位老师县级以上培训和校本培训各不少于50学时,5年总和不少于500学时的要求。本科室主要负责好继续教育中校本培训这一块的内容制定与学时统计。在以上两类的培训活动结束后,会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请老师们及时登录培训管理系统,查看培训活动获得的相应学时,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三)搭建学校科研成果推广、评选平台

1.做好各项论文赛事的通知动员工作。

本科室是为教师服务的部门,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每个学期都有一些固定的论文比赛,接到上级部门传达的相关通知,就要及时梳理汇总,发布在校工作群里,便于老师及时了解比赛动态。在收集整理论文、案例过程中,要做到仔细、耐心,多给鼓励,帮助老师提高文章获奖数量与质量。

2.做好教师论文推广推荐工作。

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研究成果,也是教师评定职称需要的一个有力支撑,为了帮助教师提高这方面的成绩,除了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论文比赛,还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作用,帮助老师做好文章质量把关工作,争取有更多的一线教师能有文章发表刊登出来,做好教研成果推广工作。

附月行事历:

2-3月:

1.上交苏州教育学会优秀教学案例。

2.参加全市教科室主任会议,传达会议精神。

3.完成2023-2024学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4.完成2024校本培训项目申报。

5.“十三五”课题研究。

6.完成2024年校本培训方案。

7.完成教师文章投稿。

8.编辑教学推荐文摘一份。

9.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10.召集课题组长,各课题组完成计划和月科研活动,资料上传课题平台。

11.编辑教育文摘一份。

12.完成本学期课题信息表填写。

13.做好“科研之窗”和“校本培训”两个网页的建设。

14.做好教师寒假读书心得评比。

15.下发教科研工作电子台账。

16.完成《太仓教育》杂志文章推荐工作

4月:

1.完成本月部门校本培训活动,统计学时。

2.参加信息课题月研讨活动

3.完成教师文章投稿

4.编辑教学推荐文摘一份

5.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6.做好“科研之窗”和“校本培训”两个平台建设。

7.做好江苏省“师陶杯”论文比赛的宣传工作。

5月:

1.完成本月部门校本培训活动,统计学时。

2.参加信息课题的月研讨活动。

3.完成教师文章投稿。

4.做好中国教师教育网远程培训报名工作。

5.编辑教学推荐文摘一份

6.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7.做好江苏省“师陶杯”论文比赛的组织工作。

8.太仓市级个人专项课题结题准备。

9.上交有关比赛论文。

10.做好“科研之窗”和“校本培训”两个平台建设。

6月:

1.完成本月部门校本培训活动,统计学时。

2.做好课题结题资料的最终整理。

3.开始中国教师教育网远程培训。

4.结合教导处评优课与汇报课,进行课题研讨活动。

5.编辑教学推荐文摘一份

6.上交论文比赛材料

7.完成《太仓教育》杂志文章推荐工作

8.做好“科研之窗”和“校本培训”两个平台建设

9.收集各位教师本学期论文、案例、反思等(40周岁及以下)。

10.做好学校继续教育和教师的继续教育验证工作。

11.统计、汇总本学期教师各级获奖情况、参加培训的情况。

12.整理本学期教科资料,条线评优。

篇6:2023-2024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调查讨论报告

(占课程总成绩的20%)

课程实践的目的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实际生活,以及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既可以在运用科学理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又可以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题目:由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并给以初步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提高分析问题、锻炼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认识的调查;

2、对当前国内外热点时事相关的调查与评论;

3、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与评论;

4、联系大学生自身实际自拟题目进行调查。

要求:

1、文字资料包括

(1)调查题目(选题占一定分值)

(2)小组组成人员;

(3)调查过程(各成员对该调查报告的贡献大小要通过调查过程来表现);

(4)调查内容;

(5)调查小结(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对各种现象进行

分析和总结)。

(6)要求:字迹工整,独立完成,不能打印,只能用钢笔或者签字笔手写。只

能用A4白纸写。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按学号顺序分成小组,根据完成情况、完成质量、积极认真态

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根据学生自评和老师给分相结合给出相应分数,记入实践成绩。

交作业时间:第13周第一次上课时间,由各班学习委员按照学号顺

序收齐交给老师或3教楼4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篇7:2023-2024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要求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得分:100V 1.外部公共关系包括()。A.顾客关系、媒介关系、政府关系、社区关系、股东关系、竞争关系

B.顾客关系、媒介关系、政府关系、社区关系、银行关系、竞争关系

C.顾客关系、媒介关系、政府关系、社区关系、金融关系、同业关系

D.顾客关系、媒介关系、政府关系、社区关系、金融关系、竞争关系正确答案:C满分:5分得分:5

2.按照公众对组织的认同程度来划分,公众分类可分为()。A.内部公众、外部公众

B.首要公众、次要公众

C.顺意公众、逆意公众、中立公众

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正确答案:C满分:5分得分:5

3.关于报纸传播信息的优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传播面广

B.传播迅速

C.文字表现力强

D.生动、直观、口语化

正确答案:D满分:5分得分:5

4.艾维·李提出:“说真话”、“()”的命题,将公共利益与诚实带进了公共关系的领域。A.投公众所好

B.凡宣传皆好事

C.公众必须被告知

D.普遍原则特殊用

正确答案:B满分:5分得分:5

5.企业公共关系对象中利益关系最直接、最明显的公众是()。A.内部公众

B.外部公众

C.顾客公众

D.稳定公众

正确答案:A满分:5分得分:5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内公共关系协调的目标()。A.树立牢固的组织理念

B.优化员工的成长环境

C.建立危机应急系统

D.培养融洽的家庭氛围

正确答案:C满分:5分得分:5

7.美誉度是指()。A.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B.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和信任的程度

C.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

D.侧重于对组织形象的 “量”的评价

正确答案:B满分:5分得分:5

8.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更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B.它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与公众建立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持久的联系

C.目的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获得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D.是一种文化管理职能

正确答案:D满分:5分得分:5

9.传播过程中公众方面存在的障碍不包括()。A.认知障碍

B.情绪障碍

C.媒介障碍

D.行为障碍

正确答案:C满分:5分得分:5

10.国际公共关系战略的重点是优化()。A.国际公共关系资源

B.国际经济组织资源

C.东道国政府的政策法律资源

D.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战略资源

正确答案:A满分:5分得分:5

11.公共关系的功能和方法还会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但其核心内涵,即()。A.双向传播与沟通

B.单向传播

C.内部传播

D.外部沟通

正确答案:A满分:5分得分:5

12.公共关系协会等公关专业性社团组织,是非官方和()的群众社团组织。A.非营利

B.非功利

C.盈利

D.功利

正确答案:A满分:5分得分:5

13.工业企业在建立良好的经销商关系时,下列哪种做法不符合公关原理()。A.及时为经销商提供优良、价格低廉、适销对路的产品

B.协助经销商为顾客提供优良服务

C.主动向经销商提供专业和产品知识

D.要求经销商为本企业产品进行广告宣传

正确答案:D满分:5分得分:5

14.公关调查的对象是()。A.组织

B.公众

C.媒介

D.观众

正确答案:B满分:5分得分:5

15.从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信息量过大,刺激过度就容易造成公众厌烦情绪,则会产生()。A.逆反心理

B.否定心理

C.抱怨心理

D.反抗心理

正确答案:A满分:5分得分:5

16.传播的类型包括()。A.自我传播、中介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B.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内部传播、大众传播

C.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社会传播

D.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正确答案:D满分:5分得分:5

17.组织形象的塑造原则不包括()。A.整体性原则

B.竞争性原则

C.长期性原则

D.慈善性原则

正确答案:D满分:5分得分:5

18.组织内部的公关关系机构,其缺点不包括如下哪一选项()。A.工作容易出现片面性

B.活动能力易受限制

C.外部公众易产生心理距离

D.不易于抓住问题实质

正确答案:D满分:5分得分:5

19.不属于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范畴是()。A.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共关系

B.上下级政府的公共关系

C.政府部门之间的公共关系

D.政府与法院的公共关系

正确答案:D满分:5分得分:5

20.高尚的品德、()、敏锐的思维、丰富的经验、战略上的胆识是一个优秀的公关人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A.宽容的性格、广博的知识

B.宽容的性格、善辩的口才

C.广博的知识、善辩的口才

D.善辩的口才、端正的五官

篇8: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要求与策略

当前,新课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达到如下要求:

1. 体现目的性。作业设计不是盲目和机械的,每次作业都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认真理解本次作业的目的,预设通过作业要达成的学习效果,并始终围绕这种目的去设计作业的内容。

2. 体现针对性。作业不仅是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而且是对某一阶段内重点知识的巩固、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所以,设计的作业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切实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 体现“层次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设计的作业要具有层次性,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4. 体现“拓展性”。英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当前使用的新课标初中英语教材有着广阔的扩展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打开他们的思路,丰富其想象力,使他们学到教材以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5. 体现“实践性”。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作业的设计必须拆除封闭的围墙,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6. 体现“学科性”。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作业设计时应尽量体现语言学科的特点。比如:作业设计时要尽量注意融合语言的文化背景,创设适合英语学习的写实情景;阅读是语言运用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作业设计时应突出对学生英语阅读的要求等。

7. 体现“多样性”。作业形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意义重大。英语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做到听力作业、口头作业、阅读作业和书面作业并举,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8. 体现“有效性”。设计作业的“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做到不多占用学生时间,又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业过少或不留作业,就不能有效地检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业过多,容易使学生应付完成任务,不能使学生独立地思考、分析和理解,从而降低作业的效率。

作业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考虑作业设计的思路、组织的形式、资源的开发和素材的积累等。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可遵循如下策略。

1. 用任务来驱动

作业的完成主要是在课堂之外,需要学生有非常强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作业的质量的好坏和学生能力的提高,直接跟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程度紧密相关。作业设计可用“任务”来驱动,让学生有明确的作业目标、要求和内容。例如:当学到九年级Module 3“sporting life”时,让学生围绕“Yao Ming in my heart”这一话题,广泛联系和自由思想。采用pair work,dialogue,class speech,self statement,group discussion,debate等作业形式,让学生在综合运用中巩固英语词汇,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在听力作业与口头作业中要求学生自我纠正语音、语调,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 以活动当载体

语言的学习不应是简单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要注重让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然而我们常看到“学生抄得熟了,背得溜了,但却连简单的日常对话都用得很困难”的现象。我们既要反对重笔头、轻听力、轻口语的单一型作业训练模式,又要反对不加选择、大量盲目“引进”训练的作业设计。“在活动中学习”是初中英语学习的主要特征,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以“活动”作为作业的组织形式,通过把作业目标、要求和内容融合到活动情境中去,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初中英语“活动式”作业形式可以是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调查、访问、报告会、英语角、主题班会和展览等。例如:当学到九年级Module 3“sporting life”时,让学生策划一场班级体育运动比赛,从比赛方案的设计、赛前的准备、比赛的组织安排以及比赛过程的报道,都要求学生用英语来完成。这样把英语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学生身体力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把生活作资源

语言要融于生活,反映生活,描绘生活,真正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新课程也要求教师不单纯教教材,应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打开他们的思路,丰富其想象力。因此,英语作业的设计必须打破封闭的围墙,把学生从单纯的课本学习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例如:当学到九年级Module 3 “sporting life”时,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来设计作业内容,让学生围绕“Introduce a sport which you are best at”“My favorite sports star”“A research on sports you like”等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去完成作业,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

4. 向媒介要素材

上一篇:五无班级活动方案下一篇:教基厅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