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2024-05-22

辩证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辩证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摘要: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事物的规律,取得应有的效果,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同样得遵循事物的规律把握好度,辨证法在声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辨证法;声乐教学

简单的说,辨证法的意思就是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它的一面,应当全面地看问题;同时也不能走极端,过犹不及,更不应该看问题绝对化,孰不知,福祸相依,好与坏是是事物的两面,适度则好,过了则坏。其实真理与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有利的条件中藏有不利的因素,不利的条件中有好的因素,全靠我们怎样去看,怎样去调配,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也即是它的辨证性。辨证法贯穿在声乐教学的多个方面,主要体现在:

一、声乐演唱中

首先,一个歌手上台演唱,你的步伐就体现着辨证性,你饿步伐应该适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走的太快会给人准备不充分、慌乱的感觉;走的太慢,会让人觉得拖沓不积极,所以,应当适度,让人感到自信热情即可。

还比如鞠躬,同样也是不能鞠太深,太深让人觉得你在讨好观众,亦不能太过浅太随便,这样会显得你目中无人,不把观众放在眼里,你不尊重观众,他们也不会尊重你,这样良好的交流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的歌者在台上应当不卑不亢,谦恭有礼。

在声乐演唱中,不能太过紧张,以致满头大汗、忘词、声音紧绷、止调、破音:也不能太松,心不在焉,过门完了还未进,或节奏错乱,给人以昏昏欲睡之感。应当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做到积极地放松。亦不能情绪太过激动,这样有时声音不易控制,音形会走样,音高也会不准。情绪太松又不能把观众带入情境中,因此,这也体现着辩证法。

二、在发音过程中

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听到过多声乐的理论,他们或有理或无理,但都往往自成一家、不可攻破。在我们的耳边也听到过各种声音,或尖或粗,或暗或虚。为什么我们的声音大都市至于完满,我想更多的是因其追求片面、某一点、某一个局部而无整体所致。

比如有的同学,声音太白,没有共鸣,高音或是上不去,或是干瘪,这就是用声带过多所致,这应该要加进共鸣,以求平衡。另外,有的同学,中低音区用真声,到高区也得有真声,辩证用嗓,不得不用,也不是滥用,而是巧用,巧妙地与腔的共鸣和气息结合起来,达到辩证统一。

推而广之。发音不仅仅是嗓子的事,而是全身的参与,蝗个身体都是发音器官,都是共鸣箱。发音的过程,这样才能做到松弛自然。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用对了全对,用错了全错。

三、在呼吸应用中

呼吸是歌唱得动力,没有呼吸的支持,歌唱就无法进行下去。关于呼吸,有很多提法,但都一致认为解决了呼吸,就解决了歌唱。关于呼吸的理论,总结起来一共有三种说法,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有的人用腹式呼吸过多,结果是造成喉咙的紧张,然后是声音的紧张,嗓子负荷的加重,从而造成对嗓子的损坏。有的人用腹式呼吸过多,但又吸得过深过僵,吸得太死,缺乏流动。因此,我们主张胸腹式连合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单纯的用某一种呼吸是错误的,在保证用小腹的前提下,但要应用起来方便、自然。

事实上,歌唱呼吸只是生活呼吸的扩大化,任何违背于生活呼吸的理论、方法都是错误的。我们生活中的呼吸就很自然,歌唱也是这样我们说话是多么的自然,唱歌也是这样的。所以呼吸最后达到的境界也应该是好用、自然,同理,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自然,任何做作的、不舒服的动作都是错误的,要靠小腹的支持,但又不能过头。

四、在教学过程中

每个老师都想出成绩,每个学生都想进步飞快。然而,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因此,如何在双方的相互配合中体现辩证法,取得教学的效果这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没有必要布置太多的曲目给学生,以期于让他突飞猛进。事实上,还不如求少而求精。更不应该猛练其高音,使之做不到准确,而伤害喉咙。学生亦不能急躁,每天的练习时间也不能过长,不要只想唱大作品,而不是去唱小作品。只有把小作品唱好,把基础打好,把中低音区练好,才能有望继续提高。

总之,何谓声乐教学的辩证法,就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要在综合平稳中前进,声乐的教学就是这样,只有慢慢来,切中要害,追求自然平衡、整体,切不可追求片面。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能真正取得提高、进步。

篇2:辩证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摘 要] 辩证思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它贯彻于各个训练部分和整体训练过程,有益于教师客观、科学和创新地进行教学,能科学解决问题并减少学生歌唱毛病的产生,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正确并有创造性地学习。

[关键词]辩证思维;互相联系;对立统一;整体平衡

引言

本文中所说的辩证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教学的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声乐教学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将指引着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向进行教学,同时,对学生也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微观的训练和宏观的把握,各个阶段的重点微观训练包括:气息、喉位、共鸣腔体等。微观的单个教学中同样包含着辩证的原理和辩证的调控。在教学中的宏观把控包括歌唱肌能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同时也包括歌唱与表演的相互联系与综合把握。

一、教学中微观训练的辩证思维

微观来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辩证调控。知识点内部相互联系、对立统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地进行调节,使其既互相联系,又达到平衡统一。

(一)气息的辩证

歌唱中的气息具有辩证原理,教师可根据辩证法,在教学过程中,熟练地进行辩证调控,以便帮助学生在歌唱的整个过程中得到气息的支撑和演绎作品的手法。

1.辩证原理

歌唱中需要有气息的支撑和控制,其支撑体现在保持吸的状态的同时做送气的动作,两者形成对抗,互相联系、对立统一,并达到平衡共存的状态。

2.辩证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老师科学地对学生的歌唱状态进行辨证调控。因为吸的动作保持太多,会僵硬,导致气息无法流动;而当吸的动作保持太少,则无法形成对抗,气息做不到支撑;只有两者调控到恰到好处的对抗统一,才能得到气息的支撑。在有支撑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要求,分配气流的密度与速度,以及送气的动态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仔细从学生的声音和肌能动作上准确判断,并以作品为依据,给学生讲明原理,并指导其进行调控,达到适度的动作,使吸和呼两个动作对立统一,把握好度,取得平衡,使之不断达到适度、美好的歌唱呼吸状态,准确、自如地表达。

(二)喉咙位置的辩证

喉咙的位置是否恰当,是否稳定,是否自然,对歌唱本身的音质、音色和作品的表达是否到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辩证原理

喉位在歌唱过程中需稳定下放到恰到好处的位置,并保持自然,方能唱出亲切、动人的声音。

2.辩证调控

如果喉位太高,歌唱时就容易变成喊嗓的伤嗓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需辨证的启发学生反向思维,帮助其把喉位往下放到合适的位置,鼓励并强化其对喉位的正确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不断取得进步,直到其熟练掌握喉位的恰到好处的运用方法,达到歌唱的平衡感;如果喉位放置状态太窄,歌唱时就容易出现挤嗓的状态,这时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辨证地启发学生往合适的方向调整,并把握好大小的分寸,往宽处唱,不断给予启发、比喻和示范,让学生认识自身问题的基础上,明白辩证原理所带来的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追求正确的喉位歌唱状态,经过练习,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喉位放低时给的力度太大或太僵硬,歌唱时就容易出现压喉的笨重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需解放动作,注重舒展、放松,同时注重落点的方向,运用辩证思维,不断给予调整和缓解,直到其找到适合的力度和流畅的歌唱状态为止;如果喉位不稳定,在歌唱时就容易出现抖动、摇晃或“绵羊音”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需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的根源,观察学生,为其找到一个对其容易达到的方向或效果较好的方式进行调整,改变其错误观念并慢慢缓解其不良习惯,因材施教。

(三)单个共鸣训练的辩证

在歌唱中,每个共鸣腔都既要打开,又要自然,这里说的自然是唱出来的声音和发声状态自然,不会含糊不清、不做作。而另一方面,对于刚开始接受共鸣训练的学生,可能会感受到状态的夸张或不自然、不习惯,所以需要教师给予解释:歌唱的训练是经过学生感受的不自然到自然的曲折过程,并帮助其调节到相对适当的状态。

1.辨证原理

歌唱的共鸣腔体包括: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胸腔共鸣等。在基础训练中,每个共鸣腔体都需要训练其打开并保持,使其慢慢形成习惯。共鸣的大小除了与歌者本身条件有关系外,与其腔体扩张动作的大小更是有必然关系。

在训练中,各腔体打开的竖或横程度需根据歌唱的风格类别方向而定,共鸣腔体在歌唱中以做到自然和统一的共鸣为标准,并根据作品要求做到恰当的程度。

2.辩证调控

在教学中,调控较多的是鼻腔共鸣,因为鼻腔如果打得太开却没方向、没正确的支点,很容易造成声音苍白无力、发散,需要教师根据标准,适度的辩证调控;如果鼻腔往中间集中的动作做得太过,极易造成鼻音,需要教师根据声音形状直接辨别其歌唱状态,同时辩证地训练学生往反向的正确方向打开,适度调节,并给予巩固,以达到自然、统一的共鸣效果。

二、教学中宏观把控的辩证思维

在教学中,遇到的每个学生的歌唱状态都有所不同,教师需以辩证思维为主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一个可预知的歌唱蓝图,在蓝图中以辩证法进行歌唱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在歌唱中做到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对立统一,最后达到完美的平衡。

(一)歌唱状态的辩证

歌唱过程中,各肌能共同工作,互相联系又互相作用,必须和谐相处,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歌唱状态。

1.辩证原理

好的整体歌唱状态,是各歌唱肌能间相互配合,对立与统一,整体平衡,共同发展,实现歌唱的蓝图。

2.辩证的调控

当学生的综合状态失衡的时候,或者根据情况能预见其即将有失衡可能性的时候,教师需及时提醒并?o予辩证的调控方向,让学生实践调控,以达平衡。

例如,学生因气息支撑能力不足,导致唱高音时喉头与声带同时上抬,造成声音尖,并出现“绵羊音”,教师需加强其气息,并在此基础上,辩证调整喉位状态,给予反方向调控,将收效甚好。

例如,喉位的安放影响着口腔与胸腔的共鸣。当学生的口腔与胸腔已经做到正确的扩张,但共鸣依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连接口腔与胸腔的通道中,喉位没有下放到合适的位置。教师根据情况,辩证地调控其喉位问题,从而使共鸣能得到表现。

再如,在歌唱中,各共鸣腔体主要负责着各个音区,如果共鸣腔的运用量分配不恰当,将会导致高音上不去或低音下不来等情况,甚至出现音高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以宏观调控的辩证思维,敏锐地捕捉到原因,并进行辩证调控,以解决问题,使各共鸣腔分配得当,达到恰到好处的分工与整体平衡,并进一步使各共鸣腔得到统一。

(二)唱与演的辩证

歌唱与表演的综合把握具有辩证关系,它们各自独立又必须互相联系,共同发展。

1.辩证原理

好的演唱肯定是歌唱与表演成为一个完美结合的统一体。两者各有专攻,却紧密联系,目标一致,完美融合,共同演绎作品,共同塑造出高度统一的生动艺术形象。

2.辩证调控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肌能综合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表演习惯的培养。

目前有许多学生多注重歌唱肌能的状态,顾不上表演。教师在上课中,需多帮助学生,使其习惯用情感和用表情、形体去表达;并开设表演课程,同时注重艺术实践,在课堂与艺术实践中去提高演唱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生情况,多表演而忽视演唱技巧的,则加强演唱技巧;缺乏表演习惯与能力的学生,则多培养其表演能力。

在演唱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演绎的尺度,根据情况,辨证地调控,使其唱和演同时恰到好处地为作品服务,共同塑造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结语

辩证思维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能使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实事求是,并保持思维的新鲜度,灵活、敏捷,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会使教学变得有趣而不死板,在辩证思维方法论中,不会使教学套路陈旧、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活力,使教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找到闪光点,获得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辩证思维也使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科学的态度,不偏激、不偏见,而是客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步,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辩证思维使得声乐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互相联系并运动、变化的整体,从本质上系统科学地认识教学活动,以互相联系、对立统一、共同发展的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声乐教学活动富于潜力,给声乐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创新与希望。

参考文献:

〔1〕苗启明.辩证思维方式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百度百科:http://kb.kkyuyin.com/item/656b621dff724556bb3d588bddb07c6a.html?from=smsc&uc_param_str=dnntnwvepffrgibijbpr

篇3:我在声乐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真挚的情感,创造性的想象,因人而异,强调个性化,艺术表演,音乐内涵,舞台实践

声乐是一种深受大家喜爱的, 是人声演唱形式的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在众多的音乐表现形式中, 声乐的表现力极其丰富而迷人, 它的魅力是其它音乐表现形式所无法媲美的。声乐有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之分。美声唱法是西洋歌剧中的通用唱法, 具有典雅的宫廷风格;民族唱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唱法;而通俗唱法也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也逐步进入中华声乐艺术殿堂, 并受到国人的喜欢和年轻一代的钟情。

长期以来, 声乐教学总是围绕着解决呼吸、解放喉咙等技术问题来进行。声乐学生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解决各种声音的毛病上, 而不是想如何进步如何唱好这首作品。许多声乐前辈和老师说, 学习声乐要有好的发声机体, 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是“发声乐器”制作和训练的过程。而这种单一的把发声技能作为我们声乐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是否能真正达到声乐的教学目的,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声乐是声音技术和音乐内涵、舞台艺术的结合, 它需要有一个非常良好的整体协调状态, 包括咬字状态、情感的控制、呼吸的从容、心理稳定等各因素的恰当合作, 发声技术的训练固然是重要的, 它是声乐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 没有好的技术就等于盖房子没有好的材料和地基, 但一味的去追求发声技术的完美却也会严重的影响歌唱的美感。这导致了声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人才培养周期长等问题,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大批声乐人才的脱颖而出。声乐技巧技能反应到每个人身上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而声乐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帮助其稳定良好的状态, 建立其具有个人特点的演唱风格和发声状态。因此, 必须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有效教学。优秀的教师是不拘于某种教学模式的, 是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 选择或相互结合, 最终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而达到教学目的。而有效的声乐教学, 选苗”也是很关键的。近几年来, 由于音乐热和一些学校的盲目扩招, 导致入校学生质量明显呈下降, 其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较差, 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进入校园, 这给声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确保选准声乐“人才”, 必须重视考生的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贫乏的文化知识, 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才能的, 但在一定得文化程度上缺乏音乐的基本素养这也是很可怕的。

建立以声乐表演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和舞台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 而拥有好的声乐师资队伍也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因此声乐教师应该在某种程度上不断地学习、钻研, 提高自己的能力。

1、声乐教师要有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演唱方法, 如果教师本人对演唱的方法没有全新的认识和概念, 教学时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因此, 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 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 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2、要有很挑剔的耳朵。声乐是一门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艺术学科, 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 大都是一个模糊抽象的现象,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听觉去辨别。因此声乐教师必须要有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 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 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做出调整,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能把“言传”与“身教”有效地结合起来, 这将使教学变得更有魅力, 更令人信服。一位舞台演唱能力较高的声乐教师同时也具非常好的示范能力, 一个好的范唱可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能让教师形象从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聆听教师的范唱, 学生可以做到模仿此歌唱方法, 同时也体会教师是如何对歌曲的进行理解和表现的, 以达到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大师:意大利的吉诺·贝基、巴拉, 我国的沈湘、周小燕等, 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 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旋律中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 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 完美地表达。

4、因材施教, 灵活教学。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现在普遍存在“演唱欲望高, 表演开发起点低”的问题。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 让“演”与“唱”很好地结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种比赛, 给他们创造实践的空间, 搭建实践平台。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再好不过的舞台。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有的同学演唱一首作品从头到尾站着一动不动, 或拳头“顶”着肚子, 或抱着双手“画圈”, 这都是声乐学生会唱不会演的真实体现。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表演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 使学生学会在艺术虚构的条件下, 轻松自然做到真听、真看, 达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 同时完成歌唱的技术技巧、声音音色、作品的表现风格、表现情绪等。时刻要有一种表演的冲动把自己“燃烧”起来, 要学会在“歌唱”中“表演”, 在“表演”中“歌唱”, 从而做到“演”与“唱”的完美统一。这就需要“舞台”与“讲台”的合理结合, 将二者内质贯通, 使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琴房里培养不出歌唱家和表演艺术家, 只有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多磨多练, 才能成为真正的歌者。

5、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知识。声乐是、诗歌和演唱技巧、舞台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 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 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 加强在文学、史学、美学、音乐理论、嗓音研究等方面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艺术修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是教与学结合, 是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探索, 获得知识、技能, 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智能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 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很多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 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 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

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上的。在很大程度上, 声乐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 要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 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 还要培养学生对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和顽强的毅力, 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 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教师还要揣摩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 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 选择合适得教学方法, 来指导学生并教会其应如何学习。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 如今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 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 多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鼓励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伴合作式的声乐学习方式。沈湘教授说“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 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们的问题。要替学生考虑呼吸深浅、声音运用、理解作品、音乐处理等, 只要把握总的原则和要求, 学生怎么唱舒服就怎么办, 因为最终是他上台演唱, 我们不能叫他上台去受罪。”所以在教学中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 绝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觉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当学到一定得程度时学生都会有自己认识和感知, 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地声乐学习和研究, 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现实, 当学生即将毕业时, 声乐教师还应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前途,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社会的舞台上闪出耀眼的光芒。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 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 增强服务意识, 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 同时学生也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尊重教师的劳动。

结语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歌唱技巧, 完善审美创造能力。教学内容丰富而复杂, 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则显得格外重要, 教师若善于把握学生内心的各种情感因素, 将它转换成精神动力, 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心境中真正领会、掌握歌唱技能, 定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演唱的技能技巧和情感的调控、舞台的实践的有效结合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理论是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论证才能证明的。以上是我在声乐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想改变声乐教学理念使声乐教学更加成熟有效, 还需广大声乐教师在以培养声乐人才为己任之余, 积极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有利于声乐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篇4:辩证思维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4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A)—0062—01

歌唱活动是人们既自然又普遍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表面上看歌唱并没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可当歌唱上升为声乐艺术时情况就不同了。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门科学研究的过程。但是声乐教学和演唱方法的掌握很抽象,有时非常感性,在较大程度上还受个人感觉或一时情绪的影响。那么如何更加理性地把握它,就需要我们拥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和态度,拥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从更高的角度揭示歌唱的奥秘。

一、歌唱气息运用中“呼”与“吸”的对立统一

呼吸是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欲歌者必先调其气。歌唱前吸气时,肌肉群以及肺、胸腔、肋骨等呼吸器官开始吸气运动,之后是有节制的呼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吸气肌肉群总是在对抗相持,但两者又协调统一在歌唱的声音效果上。他们相互依存,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依赖,互为存在前提,共处在歌唱发声这个统一体中。呼与吸都不能孤立存在,二者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是由此及彼、对立统一的。学习中一味地追求声音在共鸣腔的发声感受,以及缺乏对气息运用的重视都是不全面的。理解了上述呼吸的对立统一原理,有利于事半功倍地真正掌握正确的歌唱气息。

二、正确看待歌唱声音变化的“对立统一”

声乐课堂上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喉咙打开,声音要往里或往后唱”,但事实上良好的歌唱声音既要集中又要靠前。声音在气息的支持下源源不断地经过嘴巴这个出口通过空气传播向前方发送,这样舞台下面的听众才能听得到。但是想要声音传到前方,歌唱时则要感觉往后唱,这是多么矛盾的事。记得初学声乐时,老师说声音的传送如同回音壁反射声音,声带在气息对抗作用下发声,经咽腔壁的反射得以扩大,经过共鸣腔压缩等加工,靠气息压力传送出去。在自身声乐学习中“吸”着唱,声音就越向前飞去,相反如果把发声位置放在嘴唇,歌唱意念只管向前方,这样发出的声音就会“发白”,如同喊叫一般,声音既不好听又传不远。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在他的教学理念中常提到“怎么吸气怎么唱”。声音向前,歌唱用力或者说感觉却要向后,这就是歌唱声音在听觉上靠前与靠后的对立统一现象。

为了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和内容,而采取的歌唱声音变化表现手段,如:强与弱、虚与实、明与暗等,它们之间互为前提、互相依赖、互为补充,没有弱音做铺垫则强音也就无法突出,一首歌曲中也不可能全由弱音或全是强音构成。看似相反、对立的思维运动,但都为表达同一个完整的歌曲统一在了一起。

三、歌唱水平的提高是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常发声基本功训练非常重要。声乐学习有时是非常乏味的,同样的练习可能反复做上千次上万次。这是因为,一方面需要通过练习找到最好的感觉,另一方面是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歌唱机能。人声乐器的形成除了认识上的不断提高,还有身体机能方面的日益成熟。我国著名声乐教授沈湘在讲学中反复强调声乐学习无捷径,一定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投机取巧、异想天开、不劳而获的思想。要把当歌唱家的远大目标与实实在在的勤学苦练结合起来,质变才能巩固量变的结果,引起和促使新的量变。学习中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认为歌唱方法或高水平的演唱技巧会凭空突然发生,或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都是不可取的。

篇5:辩证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本次学习的讨论题目为“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是如何统一的?”,根据我们组的讨论结果,解决该问题的实质即认识到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在小组讨论分别讨论了关于真理、价值的定义,对其要点进行阐述,各抒己见地谈论对于该问题看法之后,我分到了最后总结陈述的这一部分。即我对前面组员所讲的所有细节要点进行概括,再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补充。

此次课堂演讲我的部分主要有一下几点内容:

一、认识到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1.人类活动中的两大原则: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2.真理与价值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共存于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过程之中

3.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二、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1.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

2.坚持和弘扬人文精神

篇6:辩证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摘要: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的传承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高校中一直备受喜欢,同时也是声乐学习的借鉴的内容之一,更具体传承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民族民间艺术声乐形式,再分析民族民间声乐艺术风格,最后分析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

关键词: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借鉴与传承

一、民族民间艺术声乐形式

民族声乐宏观上可分为汉族声乐艺术和少数民族声乐艺术;按声乐体裁形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民歌、曲艺、戏曲等。

(一)民歌

民歌是一个最接近人民现实生活的文艺,它和劳动者的关系最为紧密。它具有淳朴的语音、独特的品味与个性化的音乐气息,可以更真实、更灵活地体现出各个时期的生产、运动、生活与感情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疆域广阔,各民族汇聚一堂,为此民歌的类型与歌唱模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说是奇光异彩,花样繁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音乐人根据传统民歌进行创新,独创了具有跨越性含义与民族特色的新型音乐作品,例如新歌剧、秧歌剧等等。

(二)曲艺、说唱

曲艺也属于一个说唱艺术,它是我国独有的文艺。基本上是利用语言来进行论述,为此可以体现出明显的生活风格,长期以来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说唱的类型丰富,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三)戏曲

戏曲是一个文艺技术比较广泛的戏曲艺术。它是在以前的戏剧类型“参军戏”、“跳戏”、“杂戏”等衍变过来的,随着国内戏曲类型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互相吸引、互相模仿,在歌唱技巧与表演方式上也慢慢形成了用嗓模式。形成了更多关于歌唱模式的理论资料,歌唱中关注以声递情,注重语言表达中的音量、语气、动作,以实现语言动人的目的。考虑到地域背景的不同,也体现出不一样 的艺术特征,北方响亮、豪爽,南方悠扬、润滑等。民族音乐延续了戏曲各种优美、通俗的风格,通俗在演唱、音量、语言、内涵、方法、声音的粉饰等层面进行了有效地完善。使民族声乐日臻完美。

二、民族民间声乐艺术风格(发声、语言、曲调等)

我国民族集中,地域广阔,不一样区域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不一样的文化习俗、不一样的语言习惯、不一样的审美标准,以此也形成了不一样的音乐文艺,分别体现在发声风格、曲调风格、语言风格三方面。

(一)发声

“依字行腔”是中国戏曲演唱的重要原则。在悠悠岁月里,古人通过文字的发音特点,研究出了“吟唱”的艺术形式,之后在此基础上,戏曲界也研究了“依字调腔、腔依字走、字引腔行”等。这里的“腔”特指依据民族语言字音规律而发出的声调,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声音。

“字正腔圆”是传统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腔圆”是用“圆”的标准来规范“腔”的形态。这里提到的圆并非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圆润、圆满”等。通过传统的审美标准来分析,“字方腔平”内的腔代表着顺畅、滑润、体现感情的、有独特性的、优越的声音。它不仅仅可以体现粗声乐的形态,也能够体现出声乐的韵味。

(二)语言

不一样的民族有不一样的语音,这是声乐艺术形成不一样风格的重要原因。它会受到文字、语境、动作、词汇、音节及词义等方面的影响。为此,每个民族具有不一样的语言特点,以此形成了不一样的声乐风格特征。比如,汉族语言是汉藏文字体系,属于一个多类音调的单音节语言体系。单音节指的是一个文字一个音节,各个音节有三个内容可以组成,即声、味、调。此发音代表着汉族人民在发声的时候,舌头往前卷,舌位高,声道容积小且道短。

(三)曲调

民族音乐的曲调构成受到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与审美标准的影响,而有不一样的变化。变奏属于我国民族声乐曲调内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它和西方声乐的变奏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体现出独特的特性。通常是曲调添花变奏,在变奏阶段的构成不会改动,却是通过扩展或压制形成的节拍;另外一个变奏模式,是在变奏 的过程中添加新元素,这属于一个自由性的变奏;随着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时常选择一个持续性的曲调应答模式来进行思索。它利用不一样的音区、音调、节拍等对置手段,将音乐推向高潮。

三、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中的演唱技巧、语言、表演来教授学生,同时也是对我国民族声乐、民族文化的传承[1]。

(一)声乐技巧课

1、呼吸

“善吟者一定要先调气息”这对于歌唱者是非常关键的。稳定的呼吸是演唱的支持力与稳定基础[2]。为此,锻炼民族演唱模式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呼吸锻炼,让呼吸对应的肌肉群得到有效地训练,实现“条件反射”的目的,这样在想唱或张口的一瞬间就可以调整气息,能够更灵活地进行控制。对于气息运用而言,“声”与“气”一定要调整平稳,如果两者不协调的话,都会影响演唱效果。唱高音气要向下拉,唱低音则气要略提;声音强气要治,要匀声音弱气要稳,要柔。不过在歌唱风格与感情不一样的歌曲的时候,其歌唱的速度不一样,那么运气的技巧也是不一样的,有柔有坚,有轻有种。民歌演绎的时候,其气息的调整与美声演唱方式是不一样的,一般在用气的时候,腰肌要往下往后,同时坐下的力量不要过大,内心要展开想象,这样气息的回转速度不会过快,气息往上往外运输的时候,要收口密集一些,就好比消防设备的水龙头一般,是身子大嘴巴小,这样歌唱出来的声音才会悦耳、轻柔[3]。

2、共鸣

(1)“口腔共鸣”,这是歌唱过程中最容易取得于产生的共鸣方法。“属于声音由咽喉里输出的首个共鸣腔体。”口腔共鸣需要得到“丹田”的支持,利用气息来带动声带,这样可以在咽喉里进行发音,之后通过声带来锻炼周围的肌肉、软骨及气息,以此可以实现声音的传递,经过喉咽部向前传送,在口腔的前上方产生的声音共鸣现象。

(2)“头腔共鸣”,这是声乐训练达到的最高目标之一。也有人称之为“鼻腔共鸣”[4]。在口腔共鸣的环境下,在歌唱者绝对放松的情况下,“声波也从上颌骨传到鼻部与鼻部上面的额窦中,然后在腔体内进行穿梭回荡,”以此可以形

成共鸣的效果。它能够让声音变得更有力,更顺畅,同时在音色方面也修饰得更圆满润滑。

(3)胸腔共鸣”,可以解决发低音时,压喉,使劲,胸紧等问题。也能够让高音形成根基,变得更松懈,没有发干、发哑、发紧的声音。它是“将口腔共鸣在上颌骨振动的反射位置调整到下颌骨上(胸前会出现塌陷的错觉),让声波在喉咙与组织器官里进行来回震荡,之后通过组织器官在胸腔里进行回转,以此可以形成共鸣。另外,在歌唱实践过程中,此三者是互相依赖,互相递进的,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一样的仅仅是声音的高低出现了差异[5]。

4、行腔

行腔是民族音乐最特殊的技能与文艺表达方式,它是将歌唱的规律特点与灵活功能有效地兼并起来,是人类日常生活的统一表达与全面展现,其关键性是能够将民族音乐的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全面地表达。在中国上千年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中。民族声乐慢慢体现出了“依字随腔”、“字方腔圆”的风格,“行腔”也是民族音乐最具有特殊文艺表达方式的展现。

5、走韵

民族声乐在演唱时,特别讲究唱歌的韵味,有人称之为唱歌的“味儿”。“韵味”,就是“语言的美(文体、词意、声韵、感情语气、语调)与旋律的美(唱腔、节奏、强弱、顿挫、断连、收放、吞吐、滑擞、吟揉,装饰、风格,其还涉及到吟和伴奏的互相陪衬,经过凝思,神和物的形象思考(也就是意境),与简练精密、淡而全的文艺方式有效地统一起来

(二)声乐语言课

“说唱艺术”也可以叫做曲艺演绎,它是通过民间口头语与演唱方式历经长时间的变化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文艺模式。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存活下来的国内民间民族曲艺的类型差不多达到四百多个。

曲艺说表技能。是通过说来进行评话与演唱间的鼓书、弹词最能够体现说表与赞扬的朗诵;无厘头、幽默也是以说、学为核心,均要依靠说的技巧来表达和宣扬,也就是艺术特效。

吐字:其发音属于曲艺的基础经,歌唱者一定要准确的吐字,也就是确保每个文字的发音准确,例如其发音部位(“嘴、齿、喉、舌”)与韵母发音口型(“开、齐、撮、合”),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这样可以让气息更顺畅,按照文字情节的要求,来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轻重缓急的效果,特别是以字音悠远、沉重的,可以让听众们感受到咬字清晰、悦耳的基本需求。

传神:说表基本上是依靠歌唱者的神态与声量进行论述周围的环境,从而营造各类气氛,来凸显人物,临摹各类人物的语言与思维,为此一定要做到传神,这样才有感染力。

使噱:噱就是笑料。评弹的“放噱”、相声的“抖包袱”都是将作品中的可笑因素通过一定的铺垫和表演,然后充分展开,取得响堂的艺术效果。

变口: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可选择性地把某个人物的言语通过方言或通俗话语进行临摹与仿照,不但可以体现出此角色的籍贯,通俗也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品味、气质与社会地位等。

音响:运用口技的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以达到烘托气氛的艺术效果。评弹有“八技”之说,内容大体包括擂鼓、吹号、鸣锣、马蹄、马嘶、放炮、吼叫等。另有包括“爆头”之说。爆头即人物惊诧、愤怒、焦急时的各种吼声,北方评书称为“惊、炸”,演员须提高嗓音以表现人物惊诧高叫的语调。

贯口:也可叫做称“串口”、“快口”,通过有节奏感的言语来论述事情,这样可以贯穿流畅,一气顺完。歌唱者要提前背诵记忆,合理运用,这样可以起到感情渲染或者形成幽默感的作用。

批讲:涉及到对书中角色、事情的总结与评议,对书中所用的引文与历史中的典章体系等的诠释。有时候能够深入详解,有时候仅仅是一言片语,其目的是让听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分辨出是非美丑。批讲的内容可以详细也可以简略,只需要让听众对具体状况进行一个调整与转化。

三、声乐表演课

在民族音乐的歌唱中,歌唱者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形神统一、心神兼容。戏曲是我国最具有特色的文艺表演,它注重的视觉与听觉的统一,可以载歌载舞地进行,戏曲的表演也是一步步来,一个招式、一个语言、一个眼神、一个面部表情都能够更好地宣扬或表达一个感情。演员的肢体语言训练都十分严格,也是非常成熟的。就戏曲而言,肢体语言直观作用于观众,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动作语言对于民族音乐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不过这通常被人们所忽略。大

部分音乐学者都认为,规范地使用动作语可以让歌唱形式变得更深刻,尤其是在新歌剧的表演中,可以在大部分音乐家身上总结出来。新歌剧的实际演唱与戏曲演唱技术结合起来、互相影响、互相完善,以此而形成一个新的艺术造诣,这样才可以和思想、角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统一表演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杨琳.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音乐文化[J].音乐时空.2014(18)[2] 崔丹.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作家.2014(16)[3] 张方.论青歌赛“三分法”之局限性——以《玛依拉变奏曲》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8)

篇7:浅谈朗诵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前言...............................................................1

二、朗诵与声乐辩证关系.................................................1

(一)朗诵与声乐...................................................1

(二)胸腹式呼吸方法对声乐与朗诵的作用.............................1

(三)吐字归音到字正腔圆...........................................2

三、朗诵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3

(一)朗诵有助于平稳气息...........................................3

(二)朗诵有助于练声...............................................4

(三)朗诵有助于正音...............................................4

(四)朗诵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涵.....................................5 参考文献...............................................................5

浅谈朗诵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前言

声乐从古至今就一直流传于世的文人雅士共享的文化,而在声乐中什么最重要呢?不是曲子也不是歌词而是语言,语言又怎么会成为了最重要的灵魂所在之处?从我们了解的声乐上来分析,声乐的表现形式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声乐演唱,另一种是器乐演唱,顾名思义,器乐演唱就是通过乐器发出一些有节奏律动性较强的声响,来达到让人赏心悦耳的目的,这也是最初声乐产生的所在,而随着器乐的逐渐发展,声乐也由此而产生。相对于器乐演唱而言,声乐演唱有别于器乐演唱单调的弹奏方式,在加入弹奏的同时通过语言来表达了音乐里面特有的情感,舒发了观众的感情,让观众能够更好的体会到歌词其中的含义。然而作为一个专业的声乐者,真正的把感情容入到声乐中,就成了我们的重要问题所在,而怎样才可以帮助我们情感的表达呢?我们就可以通过朗诵来练习,朗诵和声乐共同之处,就在于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且朗诵也和声乐类一样有一定的律动性。对于声乐专业而言,朗诵也是平时不可或缺的练习。

二、朗诵与声乐辩证关系

(一)朗诵与声乐

有很多著名的歌唱家说过歌唱就是朗诵,要想唱歌好就要朗诵好,而这样的定义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歌唱又和朗诵相似呢?我们不仅会疑问,首先,我们所了解的歌唱和朗诵无疑都是发生在语言的基础上的,语言是人类和一切事物交流情感的最基本的工具,而没有语言就没有声乐。一个好的歌唱者一定要有一个美妙动听的声音,而美妙动听的声音则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练习出来的,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来练习发声。同样的无论是声乐还是朗诵都是离不开声音的,所以要想训练出动听的歌声,首先要训练出悦耳的声音。训练出动听的声音就要让我们平时的勤加练习了,控制住自己的声调,把握住自己说话的语速,久而久之,勤加练习养成习惯了就成了自己身体不可剥离所在了。而声乐和朗诵的共鸣之处正在于,朗诵好一篇文章或者诗歌需要在声音上有一定的注意,同时要有感情,有境界的发自内心的才能朗诵好一篇文章,而声乐也是这样,他是朗诵的延伸,只要掌握好情感,掌握好抑扬顿挫,加之节奏的产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声乐了。

无论是声乐还是朗诵,必不可少的就是声音的练习,一首歌好听不好听完全取决于演唱者的声音能不能产生共鸣,能不能够让观众魂牵梦绕,一篇令人赏心的文章朗诵者的声音无疑也是能不能吸引读者,能不能让文章听起来更加激情回荡的重要所在之处。从上述两点我们可以恰好的帮声乐和朗诵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声乐还是朗诵声音都是最为重要的所在之处。那么怎样的声音才能打动人呢?这个就要通过我们平时的练习了,我们可以先练习声音的声线,洪亮清晰悦耳的声线无疑是最让人魂牵梦绕的,我们可以先通过朗诵来练习自己的声线,然后再融入到声乐中来达到可以让声乐更加专业的练习中。

(二)胸腹式呼吸方法对声乐与朗诵的作用

无论是唱歌还是朗诵时的呼吸都是最为重要的,正确的呼吸可以让唱歌和朗诵时的声线更加的顺畅,也可以让听众更加的悦耳,而怎样的呼吸才是最正确的呢?唱歌和朗诵有别于我们日常说话,不是想呼吸就可以呼吸,不想呼吸就可以不呼吸,呼吸的同时也要注意技巧。要想让感情到位,适时的停顿才是最重要的,而作为一个声乐者就在呼吸上就必须讲究技巧了,为了让整个歌曲里感情到位,停顿到位,更有节奏和律动感,在每个字和每个段的呼吸处理上都十分重要,也要到位,这样才不至于让人听上去不舒适,而朗诵和声乐的相似之处也就在于呼吸上面一定要保持该断则断,该不断则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会选择胸腹式呼吸来调整。朗诵跟声乐比起来也是一样要重点处理说话的呼吸,也要保持该断则断,同时语句的抑扬顿挫也要更加注重,在语速上面我们也要着重控制,轻重的尚好处理无疑是一个专业的朗诵者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地方。而怎样可以轻重适中,那么呼吸也就成了就重要之处。胸腹式呼吸无疑是让人发出的声音更加的悦耳,更加的冲击听众的感官。而这样的发声更会让朗诵者和声乐者声音更加浑厚圆润,所以在呼吸上面我们也可以认为两者是相通的。

(三)吐字归音到字正腔圆

无论是唱歌还是朗诵时的呼吸都是最为重要的,正确的呼吸可以让唱歌和朗诵时的声线更加的顺畅,也可以让听众更加的悦耳,而怎样的呼吸才是最正确的呢?唱歌和朗诵有别于我们日常说话,不是想呼吸就可以呼吸,不想呼吸就可以不呼吸,呼吸的同时也要注意技巧。要想让感情到位,适时的停顿才是最重要的,而作为一个声乐者就在呼吸上就必须讲究技巧了,为了让整个歌曲里感情到位,停顿到位,更有节奏和律动感,在每个字和每个段的呼吸处理上都十分重要,也要到位,这样才不至于让人听上去不舒适,而朗诵和声乐的相似之处也就在于呼吸上面一定要保持该断则断,该不断则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会选择胸腹式呼吸来调整。

朗诵跟声乐比起来也是一样要重点处理说话的呼吸,也要保持该断则断,同时语句的抑扬顿挫也要更加注重,在语速上面我们也要着重控制,轻重的尚好处理无疑是一个专业的朗诵者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地方。而怎样可以轻重适中,那么呼吸也就成了就重要之处。胸腹式呼吸无疑是让人发出的声音更加的悦耳,更加的冲击听众的感官。而这样的发声更会让朗诵者和声乐者声音更加浑厚圆润,所以在呼吸上面我们也可以认为两者是相通的。

曾近有著名的音乐家说过,作为一个专业的声乐者,你不仅要有一副好的嗓门同时也要拥有正确的咬字清晰。何为咬字清晰呢?就是要求每一个字都刚好到位,做为一个专业的朗诵者我们深知在全身投入感情以及控制自己呼吸的同时,我们更加的注重的是咬字的练习,要求每个字体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要求每个字都可以处理得很好。而作为一个专业声乐者,咬字也是相当重要的,而对于声乐者而言,咬字同时也是相当难的,因为有的音符不是一拍也不是两拍,有的甚至是延伸到十几拍,在这样的延伸中,咬字就成了比较难控制的处理之处了,一个专业的声乐者,我们要求一个字无论多长,音上面依然要保持动听圆润,无疑这也是考验一个号的声乐者的重要所在之处。所谓吐字归音,要求不能长也不能短,必须干净利索以此来保持准确。

在中国的传统戏曲中我们也最长听说的就是字正腔圆,而到底什么是字正腔圆呢,延伸到现在又怎样来诠释呢?而真正做到字正腔圆不得不说是一门艺术。中国戏曲是古时候大众消遣的重要方式,而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将就在戏曲的演唱上面要求字正腔圆,而延展到现在,我们也会要求声乐者要做到咬字清晰,一个好的歌曲除了在情感上要赢得观众的认可共鸣以外,另外也要让听众能够明白音乐所要倾诉给观众的内在情感。而内在情感的表达并不是以乐器的形式来产生。之前我们也有说过,相比于乐器而言,语言更能得到听众的认可,所以不论是哪个国家或者哪

个名族而言,我们在学校声乐专业的时候首先会要求练习吐字,首先要求的便是咬字一定要清晰。而要练习好这一点可以通过平时发生练习时去注意这一点。真正做到这一点后就能够保持演唱时的字正腔圆了。

除了咬字以外,我们也要求字音要清晰,因为如果听众都听不清楚你在唱什么,那么又怎么可以吸引到听众呢?一首歌,只有当听众真的听明白你在唱什么以后才可以真正有兴趣的继续听下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借助朗诵的技巧来练习了,虽然一个朗诵得好的朗诵者不一定在声乐上能够有很好领域,但是他的声音绝对是可以吸引住听众的。朗诵的最基本功就是让练习者可以真正的利用好唇舌等五官揣摩出如何正确的咬字发音,来做到更加的悦耳。

最后,要想一首歌演唱下来让观者产生震撼,除了会如何吐字以外,既然是唱歌,那么一定要唱得动听。如果你在吐字咬字上声线上都没有问题了,那么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中,真正理解到歌曲里每个字的含义,根据歌词中不同的语句及不同的场景,揣摩出作词作曲家的心境去演唱,那样的演唱一定是最赏心悦目的。一首完美的歌曲一定要让观众听得懂的情况下,能够心有感受,那么歌唱者声线的美感也是至关重要的,简单机械的完成演唱只是把一件事情做完,而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让别人能够感受到你的感受,只有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音乐者。

那么什么是腔圆呢?所谓腔圆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口腔一定要圆润。所谓圆润就是要让观者产生共鸣,好的声乐者是能够让人产生共鸣的。发音上面的话我们一定要注意字正腔圆,线条要有美感,不能太生硬,要想做到这些,就要注意吐字发音的方式,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声音润色出来,达到有丰富的感情,有味道,有节奏,有高有低这样的表达才可以真正做到圆滑。

无论是传统的歌唱还是新潮的歌唱中,字正腔圆都是相铺相成的,只有做到字正,那么后者才有意义,缺一不可。而在唱歌中,除了音乐以外,歌唱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两者都存在的时候才是歌唱。什么是字正呢?先前也有提过,字正就是一定要咬字清晰,在咬字清晰的同时也一定要深沉次的体会到每个字里行间的真正意义。而腔圆就是在吐字清楚了的情况下,在配合特殊的声线处理,来取悦听众。而声线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一副好的嗓音也是可以通过后天来练习的,控制呼吸,控制舌唇的位子就能很好的改变自己的声线,也可以多通过平时的朗诵来练习这一点。而一首完整的歌曲,有词不行有曲也不行,只有词曲并存的时候才是最完整的。而我们多通过语言练习来理解词语中的含义,更好的来诠释歌曲的含义。为什么歌曲我们一定要用普通话来唱呢?主要是为了让听众能够听懂,听明白歌曲内容在伴以美妙的声音让观众难忘。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声乐和朗诵是息息相关的。

三、朗诵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朗诵有助于平稳气息

先前有提到过,正确的唱歌方式是胸腹式呼吸法来演唱。但是这样的方法对于初期学习声乐者而言又是比较艰难的,因为所谓胸腹呼吸就是深呼吸,我们很多声乐者会发现,平时说话很轻松也没有什么呼吸困难,说话断断续续的征兆,但是唱歌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气短,接不上的征兆,那是因为我们在正常说话的时候保持了我们身体的本质,要我们遵循身体呼吸的自然原则。而声乐要求我们做到深进浅出,这就和我们自己的身体机能背道而驰了,所以学习声乐初期才会觉得很难。学习声

乐要想更好的运用到胸腹呼吸,最好的方式是可以通过朗诵来练习,因为朗诵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一个专业的朗诵者也是通过胸腹式呼吸来打到朗诵的效果的。在很多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不少老师建议学生可以把朗诵的感觉带到唱歌中,在唱歌之前可以先朗诵一首歌曲,然后再演唱这首歌曲,以这样的模式来达到效果。因为相对于唱歌,朗诵更加接近我们平时的说话,而只有让唱歌像说话那般自然才可以真正做到胸腹呼吸法,才可以让声乐更加打动人心。经常做到这样的练习就可以正在让我们领虐到唱歌的精髓。

(二)朗诵有助于练声

为什么朗诵有助于练声呢?因为专业的声乐者一定要让自己的声腔和身体产生共鸣。而很多初学者达不到这一点,总会发生打不开喉咙,及时唱得出来也达不到最好的效果。而就算打开了喉咙也感觉是被迫打开,很偏离身体自我意识的感觉。而怎样可以让身体能够自主的控制呢?就像我们呼吸一样完全让我们产生自然的习惯不仅成了最重要的问题。平时我们可以多利用朗诵来达到这样的效果。之前也有说过,朗诵和唱歌有很多共鸣之处,无论是在呼吸还是在声线,还是在吐字上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而要让身体和声腔共鸣朗诵也无疑成了最好的练习工具。这样的练习可以充分让我们不少声乐者摒弃了一打开喉咙就发不出声一发出声就有可能打不开喉咙的问题。朗诵时的声音相对于声乐更加简单,只是教为平时说话上面做了相应的处理和声线的延长,特别是大声朗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口型和声线都和唱歌无异,而在朗诵时却能完全避免唱歌时呼吸不足还有声线短促的这些缺陷,同时也能让声音更加的悦耳动听。用朗诵的方式去唱歌,可以让我们的声音更加的自然,也可以让听众更加的觉得赏心悦耳。而只有真正的正确的运用好唱腔才可以真正的让身体产生共鸣,转换自如的唱腔,能使歌唱者更加的让观众留言往返。歌唱真正意义上就是一种运动,身体,呼吸,发声各个方面的运动,只有运动做到全身上下的完美协调才能做到最好的声乐。所以平时我们更应该加强朗诵的练习以有助于我们在声乐上的更好发展。

(三)朗诵有助于正音

当身体和声腔产生了共鸣以后,我们算是做为一个专业的声乐者更近一步了,但是这样还不全然。之前也有提过,一副好的嗓音固然是上天赐予声乐者最好的馈赠,但是如果仅仅是拥有一副好的嗓音,但是你却没有一个好的咬字的发声的话,那么依然是失败的。一个好的声乐者一定要注重词语的重要性。一个观众如果只是觉得曲子好听,那么他可能会听一遍两遍,但是如果是歌词自身的内容打动了听众的话那可能就是一辈子,就像很多70年代的老歌星一样,到现如今依然有很多歌曲被我们世代所流传。真正的字正腔圆就是要求吐字清晰,让观众真的听明白了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所以,清晰的咬字是成为一个专业声乐的重要所在。怎样能够做到呢,那么在声乐上我们要做到收放自如,在唱歌的时候,也要做到重快准,因而,有一个完美的声线必不可少,同样要做到能够真正理解字里行间的真正内容,把所有至关重要的技巧都结合在一起是必不可少的。

怎样才能把歌词传递给观众,怎样才能让观众真正的感受到歌词里的含义,怎样能够感动观众才是精髓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朗诵来提高咬字的技巧,之前有提过,朗诵和声乐有很多共同之处,想让唱歌唱得好,练习朗诵时必不可少的。而朗诵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练习咬字和吐字的关键所在,但是因为朗诵和平时的呼吸差不多,没有太大的背离身体的本能意识,所以练习朗诵比练习声乐简单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通过练习朗诵来练习声乐。所谓咬字就是要做到把字唱得流动有

灵性,要咬住但是却不能太死板,不能让字里面的音符发生变化,但是要完全做到这点却不得不通过勤奋的练习,而朗诵就和唱歌一样,如果唱歌只是把每个字唱出来,把停顿的地方停顿好,保证自己的声线,那么这样的唱腔是不能得到听众的认可的,除了这些以外,还要着重于情感的投入,注重歌词的律动。怎样的朗诵者才是最优秀的,那么就是除了注重抑扬顿挫,感情的投入以外,他们会更加注重每个字的声调起伏和每个段落的口气,以及每个地方的轻重缓急,唱歌就如朗诵一样,只有把这些都做到了,那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声乐者。

(四)朗诵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涵

从古至今,声乐和朗诵都是文人雅士乐不思蜀的兴趣爱好,而至今,当声乐和朗诵已成为很多专业人士能够在自己领域闯出一片天气的衡量所在。声乐是什么呢?对于声乐初学者而言可能还会有疑问,其实声乐就是把音乐和文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音乐和文学融入在一起,互相补充,才能真正的发挥其重要性。而怎样才可以真正的把声乐的特性发挥出来,我们又不得不一一探讨。要想把音乐和文学融汇到一起,首先我们必须在演唱之前先理解文学的含义,理解出想表达的真正意境,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领悟到它最真实的情感所在,体味到其他的韵味之处,同时还应该分辨出不同曲子的不同艺术手法,从而让自己更好的认识到作品的同时让自己能够更好的演绎出来。只有真正的体会到了作品本身并且诠释到了作品的真正含义才可以更好的演绎作品。只有这样的表达才能够把文学与声乐相结合充分的表达出来。而要想真正的体会到歌曲的精髓所在,朗诵则是最佳的工具,因为朗诵可以真正把文学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能更加正确的抓住作品的内涵。古代文人雅士总喜欢反复吟诵一篇诗词,那是因为在多次吟诵以后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也能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所在之处。所以要想抓住音乐的精髓,我们也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歌次来达到效果,来帮组我们了解歌曲里的含义,体会到作品的音乐灵魂。而在朗诵的同时,还能渐渐唤起我们唱歌时领略不到的地方,让我们能够根据更加全面的诠释歌词里的含义让自己能够选择更加适合表达歌曲的方式及声音特性,完全达到说唱全部融为一体。

经过上述多个层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朗诵和声乐的多处共同之处,无论是声线还是在呼吸上,还是在咬字上面,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声乐者而言,朗诵对声乐存在潜移默化中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所在之处,对于声乐者而言,要想真正的做到专业,那么要让声乐和朗诵中融会贯通,收放自如,只有这样可能够真正诠释到声乐的精髓所在之处。

参考文献

[1] 冉明.谈声乐学习中的朗诵艺术[J].电影评介.2009(18)[2] 马嘉,张冠宇.说得准确 唱得动听——浅议朗诵对歌唱的重要作用[J].艺术教育.2009(08)[3] 张晓红.歌唱艺术与朗诵艺术的相似点[J].艺术教育.2008(01)[4] 郑清元.论声乐教学中朗诵与歌唱的辩证关系[J].艺术探索.2008(03)[5] 葛春先.朗诵与歌唱中的语感、乐感和情感[J].东方艺术.2005(20)[6] 葛春先,葛春双,杨穆佳.朗诵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4)[7] 曾卫星.浅论朗诵与歌唱[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8] 钟传志.谈声乐训练中的气息力——从曼努埃尔•加西亚“声门冲击”理论所想到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04)

篇8:辩证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演唱过程中气息与位置的对立统一关系

歌唱者的气息控制是演唱的基础, 而演唱位置的把握关系到演唱音色的效果。二者不但是演唱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而且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矛盾和联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用到“深呼吸、高位置”, “脚下生根, 头顶开花”等说法, 使学者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呼吸是越深越好, 位置越高越标准。但实际演唱中许多歌唱者一味的追求高位置的声音, 便用力往头腔、面罩等高位置的方位使劲, 结果气息也跟着提了起来, 形成了音色单薄、不圆润, 飘忽, 没有震撼力的音响效果。有的演唱者一味的追求低的气息支持, 一味的向下走, 又导致呼吸状态僵持、紧张, 音色生硬, 缺乏穿透力、感染力等等。其实, 深呼吸是高位置的必备条件, 有了较深的气息支持才能有效的使喉咙得到放松, 才能使高位置有一个通畅的发声通道。高位置是一种声音的感觉, 听起来是圆润的、松弛的、有穿透力的, 而不是从某个部位发出来的声音。深气息是一种感觉上的描绘, 是要用深处的意识、力量、感觉来呼吸。这样造成横膈膜下降, 使下腹腔同时产生反方向的压力, 形成歌唱需要的呼吸状态。气息与位置在歌唱过程中是一对矛盾体, 感觉是声音越高, 气息越往下沉, 一种反向拉开, 互为对抗的感觉。唱高时这种往下沉的感觉越强烈, 这对于唱高音稳定喉结越有帮助, 从而使高位置的获得更加便利。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咬字动作与口腔保持间的关系

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是以语言为基础, 以咬字吐字、行腔韵味为特色, 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为标准的歌唱艺术。在所有音乐的表达形式中演唱区别于所有乐器, 所有音乐表达形式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在于声乐演唱可以用语言文字去表达内容, 从而起到最直观的效果。因而声乐演唱过程中语言的运用, 咬字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民族声乐理论中将一个字分成字头、字腹、字尾。其中声母是字头, 韵母是字腹, 收音是字尾。咬字吐字的过程就是出声、引腹、归韵, 其要领便是咬紧字头, 延长字腹、收准字尾, 也就是常说的字正腔圆。在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咬字过程中, 口腔的保持又和它具有了一些内在的矛盾与联系。口腔状态的打开、放松, 能够起到上下贯通的作用, 使气息、声音更加流畅, 位置更高, 但如果刻意注重咬字的动作, 咬字的动作幅度较大、不规范, 势必会影响到口腔的打开和口腔状态的保持, 影响整个发生通道的状态, 进而影响到演唱的效果。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用生活中“包包子”的方法, 口腔打开在后, 始终保持它的自然打开不动, 而咬字的动作在前, 集中在牙齿、嘴唇的部分, 动作幅度小、精准、迅速, 不影响后面口腔状态的保持。既能起到字正腔圆的听觉效果, 而且声音会很通畅, 音色会更加自然、美好。

三、演唱过程中放松与紧张的对立统一关系

放松与紧张在歌唱中也是共同存在的两个对立统一体, 歌唱中既要有松弛感, 又要有紧张度, 那么哪些部位需要松弛, 哪些部位需要紧张呢?把握好“度”是至关重要的。呼吸器官肌肉的运动, 是在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紧张与松弛的矛盾对抗中进行的, 没有这种对抗性的运动, 呼吸便停止了。为了给演唱提供充足的气息支持, 歌唱发声中呼吸间的对抗比平时正常的呼吸要夸张得多。发声器官的肌肉包括声带与喉外肌, 也是在紧与松的矛盾状态中调整运动的。发声时声带必须拉紧, 但在拉紧声带的同时, 又要使声门适度放松, 有一种通畅松弛的感觉。同时, 喉外肌, 下巴、前颈、牙关节、舌根这些声带周围的肌肉群都要保持放松, 使喉部得到解放, 这样才能排除肌肉力量的束缚, 使声带正常工作。共鸣器官的肌肉, 包括各种共鸣腔内壁的肌肉, 也同样存在着紧与松的问题。打开共鸣腔, 有一种腔体扩张的紧张力, 但过分紧张又会使肌肉僵硬, 导致声音的直白, 气息的不流畅。从整个身体的演唱状态来讲, 后半身在唱时是积极的、紧张的用力状态, 是整个演唱力量的重心, 而前半身更要注重松弛和安静的状态, 寻求一种自然的表演状态, 即做到“前松后紧”。紧张与松弛是相辅相成的, 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

四、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与理性演唱间的统一关系

在声乐的演唱中, 提倡演唱者根据作品的特点和自身的理解, 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 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 他会使音乐的表达更具生命力。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 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把自己刻画成作品的主人公,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是如果在演唱过程中过分注重演唱情感的表达往往会忽略对歌唱状态的把握, 使平时训练时规范的声音状态陷入一片混乱, 音色、气息、咬字等等进入了下意识状态, 影响演唱的效果。这就涉及到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与理性演唱间的矛盾关系。音乐的表达要适度, 不能过分夸张, 会给人以刻意的、不自然的感觉, 在演唱的过程中即投入角色又理性的、精准的把握演唱的状态, 注重平日训练时的各个要点。使演唱即动情感人又表达适度, 演唱的技巧把握还到位标准。

上一篇:诗歌假如我是一棵树下一篇:汽车前台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