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三大规律总结

2022-08-03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辩证法三大规律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辩证法三大规律总结

2014年台州社区工作者考试行测备考-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计划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可以着手准备了,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制定合

理的复习计划,并且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完成,会对稳定心态和提升能力大有好

处。下面社区工作者考试网的专家将为广大考生提供行测言语理解部分的备考指

导。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

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定向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质变;量变的积

累方向还规定了质变的性质和方向。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无

限制地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

路,既巩固了以往量变的成果,又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量变。所以,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

不断上升的过程。

(2)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

候,事物就处在肯定阶段;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

时候,事物就会否定自身到达否定阶段,即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但是到此为止,

事物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完成。因为正如在肯定阶段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肯定

方面一样,事物的否定阶段同样也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否定方面。所以,事

物的发展到了否定阶段,与其说事物内部的矛盾解决了,不如说是充分地展开了。

事物的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一样都有片面性。因此,只有经过第二次否定,到达

否定之否定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才能得到克服,事物的矛盾也才能得到真

正的解决。也只有到这一阶段,事物的发展才能相对地完成。

总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肯定自身出发,到否定自身,再到否定这一否定

回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3)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

一的关系。

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称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统一又称矛盾的同一性。同

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体现着对立双方相

互吸引的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矛盾一方的存在

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因此矛盾双方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结成

一个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这个统一体之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offcn版权。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性质,体现着矛盾双方相

互分离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无

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矛盾范畴既反映了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实质,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就推动和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推动事物发展的,既有事物内部的矛

盾,也有事物之间的矛盾。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之间的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

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首要原因,它不仅决定事物

的性质,而且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

但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不能直接决定事物的发展,只能通过加强或削弱事物内部

矛盾一方的力量,才能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作用。当然,内因和外因的地位不是

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篇: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1、 列宁是如何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的?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区分两种发展观的重要标志。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的金钥匙

2、为什么说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唯物辨证的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任何命题都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因素。

3、学习《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有何重要意义?

(一)历史意义

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第一次精确地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次指明了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第一次揭示了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问题。

其次,第一次论述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本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学说;第一次从认识论和阶级利益的角度深刻分析了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第一次指出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源及其同僧侣主义的关系。

第三、列宁彻底清算了社会沙文主义的理论根据的反科学性,指出诡辩论的形而上学实质,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

(二)现实意义

1、对立统一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分析法: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与机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一分为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等方法。

第一,考察社会现象中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关系。 坚持两点论,坚持多样性思维,反对一点论,不要在对立中思维。一点论就是搞非此即彼。

第二,从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关系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坚持重点论,学会抓大事,抓要事。既要战术上不平衡,又要战略上求平衡。抓大事,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要事,就是抓要害之事,要紧之事,可能引起格局变化的事情。

第三,注意矛盾的发展、转化及其转化的内外部条件。

2、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着眼于大局,在联系中看问题。一要坚持系统思维,做到统揽全局,实现动态平衡。二要善于从反面看问题。三要关注特殊性,掌握事物发展的特点

第二,着眼其发展,在动态中看问题。一要把握方向。凡事方向最重要。方向就是目标, 就是前进的动力,也是人的期望。二要掌握动向。三要控制走向。

列宁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真理问题的研究,对真理的内容、发展过程、发展动力、检验标准作了全面、辩证的论述。列宁的辩证真理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及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4、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建设法治天水?

2007年9月,天水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会议提出要建设“法治天水”。

截止目前,全市已创建3个国家级、56个省级、89个市级、395个县区级“民主法治村”,8个省级“民主法治社区”,推荐上报了7个省级“诚信守法企业”,首批市级“诚信守法企业”的推荐、审核和命名表彰工作正在开展。

1.结合天水实际,适时制定“法治天水”建设规划纲要。

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建立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3.提高公民民主法治意识。借着六五普法,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保障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4.着力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大力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认真处理好涉法上访案件,依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构建“大调解”机制。

第三篇:六级听力三大基本规律解析

听力能力基本规律与技巧

学无定法,练无成规,英语六级听力亦如此,功到自然成。但如果在训练过程中能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化为各种技巧,例如捕捉重要信息、推测言外之意、总结归纳抓住中心思想等,则能提高训练效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听力训练中需把握以下几方面的规律:

1.语音规律

包括辨音、音变现象(如音的连读、弱读、简化、同化、失去爆破)、重音等。

例如,连读是口语中经常出现的音变现象。如Fog is spreading to all areas . 前三个单词连读成了/ fCgizprediN/。

又如,在快速语流中常产生音的同化现象,像Would you mind if I smoke here ? 句中would一词本应读成/wud/,但当后面紧跟you /ju:/ 时,尾辅音 /d/ 与 /j/ 同化为另一个辅音/dV/。next year中的尾辅音/t/ 与/j/ 同化成/tF/。读作/nekstFE/。如不熟悉这种同化现象,便会误认为遇到了生词。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学会正确发音,掌握单词发音的基本规律和常识,不但有助于提高听说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语感,提高英语整体水平。

2.语调规律

注意和分析单词在句中的重读规律有助于识别单词、词组并区分实词、虚词;而注意说话者的语气并分析语句的升、平、降调则有助于了解说话人的情感、态度,从而正确判断说话人之间的关系,推断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英语中的陈述句、特殊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多用降调。升调常表示疑问、怀疑、不解、或不确定,不但常用在一般疑问句中,也用在陈述句、特殊疑问句、婉转祈使句或反意疑问句中。例如:

I thought it would be all right. (表示推测或不确定)。(↗)

You haven’t seen the film, have you?(期待给与否定回答)(↗)

It’s a wonderful film, don’t you think so?(期待给与肯定回答)(↗)

虚拟语气的语调往往很强烈,句尾使用高降调。例如:

How I wish I were a student! (↘)

3.句法规律

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a) 听力材料中有些词,尤其是虚词(如连词、介词等)往往不易一下听出来,必须运用句法知识加以弥补;

b) 英语中有些特殊的句型句式、习惯用法常令学生在听力测试中倍感困惑,仅举几例说明。

例1:

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when you drive a car. 开车时越小心越好。

cannot (can not ) / can never与too连用表示“越------越好”;“再------也不为过”例2:

He is no more able to read Spanish than I am. 他和我一样都读不懂西班牙文。

第四篇:2018考研数学线性代数三大规律归纳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2018考研数学线性代数三大规律归纳

70%以上的学生认为线性代数试题难度低,容易取得高分,线性代数的得分率总体比高等数学和概率论高5%左右,而且线性代数侧重的是方法的考查,考点比较明确,系统性更强。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线代的复习小技巧。

2018考研数学线性代数三大规律探究

▶考研数学线性代数相比较高等数学和概率论而言,呈现明显不同的学科特点——概念多、定理多、符号多、运算规律多、内容纵横交错以及知识点前后紧密联系。

如果说高等数学的知识点算“条”的话,那么概率论就应该算“块”,而线性代数就是“网”!具体来看,线性代数这整张网,又是由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以及二次型这6张小网相互交叉联结而成。而其中向量和线性方程组这两张网又在其中起着承前启后、上下衔接的关键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是不是发现——向量和线性方程组是线性代数的重难点内容,也是考研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一点也可以从历年真题的出题规律上得到验证。

关于第三章向量,无论是大题还是小题都特别容易出考题,06年以来每年都有一道考题,不是考察向量组的线性表示就是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判断,10年还考了一道向量组秩的问题。

关于第四章线性方程组,06年以来只有11年没有出大题,其他几年的考题均是含参方程的求解或者是解的判定问题。

考研数学线性代数暑期强化复习阶段重点应放在充分理解概念,掌握定理的条件、结论、应用,熟悉符号意义,掌握各种运算规律、计算方法上,并及时进行总结,抓联系,使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向量—理解相关无关概念,灵活进行判定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问题是向量部分的重中之重,也是考研线性代数每年必出的考点。如何掌握这部分内容呢?首先在于对定义、性质和定理的理解,然后就是分析判定的关键在于:看是否存在一组不全为零的实数。

这部分题型有如下几种:判定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证明、判定一个向量能否由一向量组线性表出、向量组的秩和极大无关组的求法、有关秩的证明、有关矩阵与向量组等价的命题、与向量空间有关的命题(数一)。

要判断(证明)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无关性),首先会考虑用定义法来做,其次会用向量 第 1 页 共 1 页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组的线性相关性(无关性)的一些重要性质和定理结合反证法来做。同时会考虑用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无关性)与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只有零解)之间的联系和用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之间的联系来做。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和(不)含参量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要解决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和求法的问题,首先应考虑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然后再利用基础解系的线性无关性、与矩阵的秩之间的联系等一些重要性质来解决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和含参量的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问题,同时用线性方程组解结构的几个重要性质求解(不)含参量线性方程组的解。

即使是多么令童鞋闻风丧胆的数学,其实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通过考试来分析整体情况,这样有重点复习,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抓住数学,决胜数学! 2 页 共 2 页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规律的三大生命基础

2011年05月18日11:2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从几十人发展到7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世界强国,成就巨大,举世瞩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取得如此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探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等不同角度,力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通过综合考察,探索党的90年历程映显出来的真理性经验和规律性认识,特别对党的理论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在党的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初步的探讨,突出对三者作为党的历史发展基础和基石的论证性阐述,提升对党的历史发展的生命基石内涵的认识,从一个侧面尝试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初步探索,与大家共同研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成立的理论基础,50多名党员是党最早的干部基础,工人阶级是党成立最早的群众基础。由此显现:理论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大基础。伟大的事业筑成伟大的政党,伟大的民族塑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祖国哺育伟大的人民。从1921年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经过千难万险的战火洗礼和百折不挠的风雨奋斗走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7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执政60多年,国家发展繁荣强大,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成就辉煌,举世瞩目。从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与成功实践中发现,三大基础贯穿于党的发展历程始终,至今仍在显示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基石作用,中国共产党90个春秋,不断映出这一规律性的真理光辉。

一、革命历程中体现三大基础,映显特色革命道路风雨阳光

60多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28年的英勇奋斗,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用数千万人的生命与鲜血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谱写着一个又一个英雄的赞歌,用鲜血染成了一面又一面鲜艳的红旗,其思想与信念、业绩与故事都是当今时代的许多后人无法理解甚至难以致信,但这确实是真实的历史。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533页)一文中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

1 不可能的。”

凡是参加革命或经历那个年代的人都曾感受到中国人民28年奋斗的艰苦卓绝、战火硝烟、内忧外患、国破家寒的苦难岁月,同时也感受到毛泽东等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各族人民为了祖国解放、民族独立而付出的巨大贡献甚至生命代价的暴风骤雨,历经党的创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个历史阶段,特别是经过包括国民党军队在内的中国军队和人民团结奋斗历时14年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国际正义事业力量的支援下,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领土,又经历了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史上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告别百年屈辱从此站立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这是因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制定了系列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成为该时期的革命纲领。中国革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个道路在本质上正是中国共产党应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或者说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的武装与指导;在实践上走的是学习列宁领导的苏联十月革命武装斗争道路;在途径上走的是结合中国国情,以农村包围城市,而不是城市武装暴动。因此说,中国革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所取得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队伍建设的胜利。这是因为,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党在这个时期的革命纲领,必须通过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他们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中国革命进程中,他们始终站在革命的最前沿,战火的最前线,风险的最前端。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坐牢,不怕牺牲,以其高尚的人格和无畏的品质,以其大公无私、生命奉献的伟大精神和实际行动,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各个历史阶段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奋斗在前、牺牲在前。涌现出邓中夏、方志敏、杨靖宇、叶挺、左权等一大批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带领人民群众奋斗的杰出榜样,他们是一群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先锋战士。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胜利。这是因为,中国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全中国劳苦大众,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中国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

2 策,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为了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而努力奋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党的理论再好也都无法实现。党领导革命必须有军队作为保障,军队必须有人民的支持与加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联系的真实写照,离开人民群众则将一事无成。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亿万人民群众逐渐被最大限度地发动起来,积极参加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洪流中来,人民的力量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因此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或者说是总结出一条经验性认识:理论武装、干部带头、群众参加,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三大基础,构成三块基石,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三大法宝”一样,具有决定性意义。认识和处理好三大基础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党的发展和不断走向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们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中得到的一个真理性发现。

二、建设历程中体现三大基础,映显曲折探索建设发展辛路

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进行风风火火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尽管进程中指导思想有过失误,历史进程遭受过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人民群众生活与生产力水平在曲折缓慢中提高,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模式总体上取得成功;尽管当时党和人民还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但仍然探索了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规律。

早在1954年,毛泽东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国家而奋斗》一文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哲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等四大理论成为指导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和十年建设探索以及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主流理论,党校、干校、学校称为“老四门”基础课。这个时期,虽然“左”的指导思想在全党一度占主导地位,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体系影响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地位没有改变。作为执政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党学习的基本课,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等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核心武装全党,干部学习,工农商学兵的政治、经济、哲学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得到普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占主导地位。

这个时期,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在探索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得到巩固和发扬。1962年,邓小平在《执政党的干部问题》一文中指出: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这个时期的领导干部,艰苦朴素、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以身作则,处处以工作为第一需要,特别能发挥战争年代那股干劲,风正气盛,为人民做出榜样,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成为社会主流风气。当时干部的口号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为标志的“老三篇”,加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和《反对自由主义》称为“老五篇”,形成“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等典型思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和每个党员的座右铭,使共产党人不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还要重点突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这个时期明显时代特征的高度自觉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涌现出焦裕禄为代表的建设时期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展现了这个时时代领导干部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中的率先垂范作用。

这个时期,人民群众从翻身解放到投入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充分享受到当家作主人的感觉,先后经历并参加国民经济恢复、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三大改造”以及十年经济建设,也包括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建设等等,所有这一切,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积极参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可能实现。“两弹一星”、“大庆”等一批人民群众创造的动人业绩和奋斗精神,尽管有时出现了干扰或偏差,但总体上说是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主流、是正义,这些精神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与决心;尽管有曲折有挫折有失误,但也掩盖不住太阳的光辉,人民群众的力量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源泉。没有人民群众的参加,党的事业就失去了生命力。经过党和人民29年的共同努力,终于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曙光。

三、改革历程中体现三大基础,映显特色社会主义春秋彩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全党的中心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只要没有外敌入侵,这条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愿望和坚定决心。

这个时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系列理论成果,最终被党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改革开放指导思想的重

4 要组成部分。全党全国在这个理论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的艰难历程,经过剧烈的阵痛,战胜多次风险挑战,实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突显了艰辛风雨过的春秋彩虹,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这个时期,包括党的政治路线在内的党的理论武装与指导必须由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贯彻才能形成群众的力量最终实现。正如1979年邓小平所说:思想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还指出,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成功。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1985年,陈云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队伍保持梯队结构,可以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2007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等等。党的其他领导人对干部的地位、作用和使用都有过深刻的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领导干部再次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孔繁森为代表的改革时期优秀党员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再显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党的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干部队伍的主流。在他们的带领下,虽然干部队伍中出现了少数腐败分子,但是,广大人民群众依靠长期对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任,仍然继续坚定地跟党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改革实践证明,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成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劳动者和建设者在改革中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历史性贡献,特别在企业改革中,成千上万的下岗职工付出最沉重代价,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奉献者,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今日的辉煌也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参加。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地位都将受到挑战;任何一个政党要执政,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都将注定走向失败。

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科学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业绩和成就展示给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目的是增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国家不断发展富强;把不足和错误揭示出来告戒全党和人民,目的是增强党的忧患意识,戒骄戒躁,防止腐败。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在辉煌成就面前,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的复杂形势考验面前,任何风险与挑战都不能动摇党和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发展中国、富民强国的决心和意志。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在发展过程中,正视矛盾,正视问题,正视困难,但在发展进程中发现规律,揭示规律,尊重规律和运用规律,在矛盾发生时科学分析原因,在

5 问题出现时注意及时解决,在困难产生时勇于善于克服,在危机袭来时沉着冷静应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有了三大基础作保障。

党的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对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有过精辟的论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等都是毛泽东的名言。周恩来曾指出:脱离我们的基本经济群众,就丧失党的基础。刘少奇曾指出:我们的一切事业,都必须同群众商量,取得群众的同意,才能办得成功。朱德曾指出:人民是我们一切力量的源泉。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江泽民、胡锦涛对此有更多的阐述。由此看出,群众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是理论指导实践的首要问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或以身作则,首先是给人民群众做表率,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使人民群众自愿跟着党走,这是党的性质决定党员干部的责任使命。人民群众的参加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这是党的事业能否取得胜利的根本标志。

在党的重要历史文献中,对理论、干部、群众问题都有许多深刻的阐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指出,中国共产党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承认苏维埃制度。这是党领导革命的理论原则和纲领核心的重要阐述。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多次修改后,《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党所以能取得胜利,归根到底,是由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干部队伍素质对于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华民族的振兴,美好未来的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要靠全体人民的努力”。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在十四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党强调必须以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取决于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

6 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那么多牺牲,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以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我们提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依靠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依靠人民的艰苦奋斗来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我们要 “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员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并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告诫全党,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还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在上述“三个铭记”中,理论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的思想和要素都有重要体现。

至此,我们从党的领导人和重要文献中看出,每次总结历史或阐述经验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三大基础”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党的历史发展90年中始终贯穿了“三大基础”的理论思想,并反复作为经验总结,恰恰是规律性反映。我们把这个现象理解为规律是对党的历史经验性认识的提升,是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揭示,这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规律,而且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与探索也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教育我们,有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到头作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才有了今日中国的空前强盛。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没有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改革开放就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也就没有人民群众的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

四、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基石映显中华锦绣前程

7

实践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成党的历史发展的理论基础,领袖群体和领导干部构成党的干部基础,人民群众构成党的群众基础。这是在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中所得出的重要结论。理论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作为党的历史发展三大基础,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生命基石。

中国共产党发展到今天,最有发言权的是那些经历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老前辈,他们大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如何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如何继承毛泽东思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中国,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们实践最丰富、情感最深厚、体会最深刻、认识最清醒。最有时代感的是当下劳动者和建设者,他们正在实践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与使命,虽然只是一个历史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但他们对现实的感受与体会不亚于前辈。这是因为,他们既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和成就,同时也经历或感到了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应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正在从根本上改变,逐步实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们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家空前实力正在越来越显示出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抗非典、战冰冻、抗洪水、抗地震、抗台风和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撤侨万人行动等等,中国人民的意志与精神、实力与能力,全党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目共睹。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就,就无法实现与战胜自然灾害,就无法迅速与保质重建家园,就无力承办好世界性活动。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发生的难点热点情况,都是党和人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情况。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面前,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我们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更阻挡不住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能力和实力。“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完成和“十二五规划”起步实施是对此最好的体现。我们还有一亿多人生活还不够富裕,甚至还有数千万人生活比较贫穷。这就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仍属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共和国要继续发展,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奋斗,发展就变成纸上谈兵。人民群众是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诉求,都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第一信号。只要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党的意志统一于人民群众的意志,党的事业才有光明,国家发展才有前途,人民群众才有幸福。

90年历程告诉我们,理论基础起到思想指导作用,干部基础起到率先垂范

8 作用,群众基础起到决定力量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三大基础,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运用好三者极其关系,这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是对党90年春秋历程的真理性认识和规律性概括。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有最多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政党组织,这是祖先和前辈为我们留下的文明遗产,这是老一代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这些遗产与财富既对我们既是激励又是包袱。激励推动我们继承、激发动力,包袱体现我们压力、负担沉重。要把压力变动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五千年中华文明。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历史,但也没有理由停止不前;我们对历史既有保护、挖掘的任务,我们也有总结、发扬历史文明的使命。我们对理论基础、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三大基础作为党的历史发展的生命基石,更要倍加珍惜和护卫。牢记历史,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按照这个要求,科学运用理论指导、干部带领、群众参加这一规律性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加快全面实现富民强国,迈向振兴中华的锦绣前程。

上一篇:班主任队伍建设方案下一篇:班主任工作自我守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