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改革

2024-05-02

谈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改革(精选9篇)

篇1:谈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改革

谈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改革

作者:白玉 时岩

时间:2007-11-21 23:54:00

摘 要:提高国有企业运作效率是我国国企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绩效考核理论在企业中实践应用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归纳总结大连石化公司绩效改革成功经验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国有企业实施绩效改革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大连石化 绩效考核 国有企业

提高国有企业运行效率、增强国有企业竞争活力长期以来一直是理论界所探索实业界所追求的主流方向之一。自绩效考核理论被引入实际运作以来,众多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将该理论方法作为了解决国企问题的法宝之一。然而,绩效考核理论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国务院相关部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1044家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中,59.1% 的企业选择效果一般,选择非常好和很好的比例合计才20%,选择考核效果非常好的企业只有18家,占11.7%。2004年以来,大连石化公司推行了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众多国有企业借鉴学习。

一、大连石化公司背景简介

大连石化公司具有很深的国有企业背景,其全称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公司之一,具备每年2050万吨的原油加工能力,是我国重要的炼油化工、石化产品出口和转运基地,是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公司现有员工4500多人,部处级直属单位19个,联合车间和分厂13个,在绩效考核工作上存在着层级复杂、指标繁多、工作差异大等特点。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影响的日益明显,企业原有的考核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奖励的正向激励作用和考核的处罚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直接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大连石化公司通过再造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了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即时考核为手段的绩效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的实施贯彻,提高了考核的实效性,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各部门的全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了各项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大连石化公司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大连石化公司始建于1933年,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重组和改革,因此在公司形成了多种考核体系并存的局面,极大的束缚了考核激励作用的发挥。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考核体系不够系统,缺乏统一性。由于多种考核体系共存,绩效考核往往由不同主管部门分别进行考核,本应系统完整的考核体系,被肢解为条块分割的多个考核系统,带来诸多弊端。首先是部门不同带来了考核尺度的差异,影响了考核体系的权威性;其次,在考核过程中出现了同一指标被多次考核、同一事件被多次考核的现象,考核效率低下,再次由于同一事件被多次考核,往往一次违规将导致员工多项奖金额被扣,严重影响了职工情绪。

其二,考核指标不够准确,缺乏针对性。2004年之前,大连石化公司所属的部、处、中心以及各生产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基本处于格式化状态,通用性指标多,针对性指标少。其结果是:一方面绩效目标经验化,目标的制定缺乏科学性,绩效考核目标容易达成;另一方面直接导致考核失效,即在指标缺乏针对性的情况下,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在工资分配上出现平均主义、在事故责任上出现推诿现象。

其三,考核方法不够灵活,缺乏及时性。在考核方法上比较单一,考勤制、领导评分制、主管部门检查制等方式是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难以对员工对企业运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此外,主管部门考核采取了定期开展的方式,一方面使被考核部门出现了应付检查的投机行为,另一方面定期开展考核难以对突发性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导致考核失实。

其四,考核结果难以应用,缺乏激励性。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考核结果的有效应用是把握企业运行情况、调动员工积极性。在大连石化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中,考核指标上的格式化和考核方法的单一化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绩效考核结果的可用性。另外,由于当时公司上下还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绩效考核观念,也未建立完善的考核结果回馈机制。最终,绩效考核结果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

三、大连石化公司绩效考核改革的主要举措

鉴于绩效考核的复杂性以及企业本身部门众多、专业多样、生产过程复杂的特点,大连石化公司制定了“简化程序、加大力度、突出实效”的基本整改原则。通过将多个考核体系的合并、多个考核标准的整合以及对具体考核工作的落实,建立一个全新的绩效考核体系。

1.整合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是实施绩效考核的基础,理顺公司多种考核制度并存的局面,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和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当务之急。首先,公司明确了绩效考核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将各部处中心分别负责的绩效考核日常工作统一到了企管部门,由企管部门负责考核办法的起草以及考核工作的汇总和协调。其次,建立了统一的考核标准,消除了不同单位之间标准的差异、合同指标与考核指标的差异、扣分与加分标准的差异。最后,对原有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完善。

2.实施两级业绩合同管理模式。两级业绩合同管理模式是指一级业绩合同公司与下属各单位责任人之间的合同。两级业绩合同管理模式的推出有利于公司绩效指标由上自下的有针对性的分解,对于明确工作目标和约束工作行为起到良好作用。特别是一级业绩合同,直接与下属单位负责人签订,将部门责任人的绩效与部门业绩捆绑,加大了对领导者的考核力度,激发了各单位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

3.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公司以往的考核方式是集中人员、集中时间进行集中考核,因此难免出现应付检查的行为。为此,大连石化公司在绩效考核方式上主要突出了时效性,即由公司企管部门牵头不定期的进行抽样检查,同时还对于突发性在第一时间进行跟踪考核,以对其进行公正评价。此外,绩效考核的另一特点是加强了绩效考核的过程性,在抽样检查队伍中吸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建议,对员工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激励意义。

4.建立畅通的结果沟通机制。一个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要有一个完备的绩效考核结果沟通机制。在沟通机制的建设上,大连石化公司首先对考核结果进行了公开化,允许被考核单位对考核结果进行申辩,提高了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考核主管部门主动深入基层与基层人员进行沟通,使绩效考核体系得到了很大完善,获得了员工的更大认可度。

四、大连石化公司的成功对国企绩效考核改革的启示

通过以上改革,大连石化公司整体业绩得到很大提高。以2005年为例,比前一年降低库存1175万元、节约化工原料1000万元,减少管理费用154万元,同时实现了销售收入从200亿元向300亿元的跨越。因此可以说大连石化公司在实施绩效考核改革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成功经验值得其它企业借鉴学习。笔者认为大连石化公司的成功对国有企业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重对“一把手”的考核。“一把手”是企业的灵魂、是部门的领头羊,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或部门的整体绩效。特别是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长期以来存在绩效考核“考民不考官”的现象。采取将“一把手”的绩效考核目标与企业或部门绩效相捆绑的方式,可以对“一把手”形成有效的约束,有利于其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另外对“一把手”的考核还有利于剔除能力难以胜任的领导,起到优化管理队伍的作用。当然,对“一把手”的考核还应配置合理的条件,即应设计合理的薪酬标准,以防止因责权利不对等而导致核心成员的流失。

2.考核指标体系必须统一、有效。考核指标体系必须执行统一标准,部门与部门间、层级与层级间、指标与指标间必须有统一参照的标准,避免因指标的相互冲突降低考核的权威性。而有效的考核标准是根据工作而来的。在订立标准时要对照所考核员工的岗位说明书。而且,所订立的标准应该是可以达成、易于明确了解且可衡量的。员工应参与制定他们自己的绩效考核标准,有员工自己参与的绩效标准不仅会订得恰当,而且员工也会受到鼓舞,努力去达成甚至超越标准。在选择绩效考核的指标时,应尽量把指标进行定量化。

3.考核时间和方式必须正确得当。开展绩效考核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在选用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考核的目的、对象等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方法和合适的时间进行考核。

4.重视考核过程中的沟通和考核结果的反馈。绩效考核的一个核心就是沟通,而且整个绩效考核过程就是一个持续的沟通过程。绩效标准的确定,考核过程中的辅导,绩效指标的调整,绩效结果的反馈及运用都离不开主管和员工之间的沟通。通过绩效沟通和反馈,使员工了解主管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

5.正确利用考核的结果。在大连石化公司的绩效考核改革过程中,对绩效考核结果的沟通已经有了很好的改进,但在考核结果的应用方面并未推出新的举措。但笔者认为,考核结果的应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用绩效考核的结果指导员工工作业绩和工作技能的提高,通过发现员工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工作技能上的差距,制定有针对性的员工发展培训计划。其次,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公平地显示员工对公司做出的贡献的大小,据此决定对员工的奖惩和报酬的调整。另外,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决定相应的人事变动,使员工能够从事更适合自己的职位。总之,就是要把绩效考核结果与人事管理的其它环节挂钩,为正确的人事决策提供信息。

参考文献

[1] 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123

[2] 宿春礼.现代企业年薪制方案设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352~353

[3] 方振邦.战略管理与战略性绩效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27~130[

篇2:谈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改革

是企业整体中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要有一种“绩效支持战略”的系统理念,要立 足于企业竞争力的分布状况,针对不同部门不同时期的作用来设计和推行绩效考核体系,做 到密切配合企业不同发展时期战略目标的要求,通过绩效考核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 不能将绩效考核当做一项简单的日常管理环节,严重低估其存在的价值。绩效考核这一系统 工程,涉及到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等内容, 其核心是促进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做到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

作用发挥到极至。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在考核薪酬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处理人 事劳动处、企业策划出、相关部门以及被考核者之间的关系,并且不断地优化流程,绩效考核 的系统性可以用如下的流程图(图 1)来描述:

3 明确绩效考核的定位和目标 绩效考核的目标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怎样的效果,绩效 考核工作的管理目的是什么。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

方法上的差异,进而产生效果上的差异。因此在考核工作实施前,一定要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 本人认为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3.1 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绩效考核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以实现的一个目标,它主要通 过强化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结果,使得员工的行为和目标能够与企业的战略保持一致。然 而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公司中,仅有 13%的公司是有意识地运用绩效考核系统 来向员工传达公司战略的;此外,据另一项就绩效考核目的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公司都将绩效 考核的重心放在管理和发展的目标上。国有建筑企业大多实力雄厚,战略明确,甚至有一些企 业已经提出 “立足国内,面向海外” 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绩效考核这一软件必须与之相适应, 以高绩效的员工队伍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3.2 管理目标:国有建筑企业要克服仅仅将考核的结果与奖金的发放相联系的思想,这 在初期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不断显现。企业在多项管理决策中 都应当使用绩效考核的信息,如奖金发放、薪酬调整决策、晋升决策和解雇决策,最为重要的 是要充分利用考核的结果,与员工本人一起认真分析原因,有时候员工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 原因不在其个人,而在管理的不当。建筑企业人才队伍可以分为经营管理类、工程技术类、技能操作类和后勤服务类,必须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和适用对象,构建不同的考核结果应用 模型。3.3 开发目标:绩

绩效考核的第三个目的是对员工进行进一步开发,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 完成工作。当一个员工的工结果况没有达到公司、管理者的期望时,就需要通过绩效反馈共 同探讨员工存在的弱点和不足,并且管理者要帮助员工制定相应的能力发展计划和实施措施, 辅导员工的绩效改进。通过不断地考核、改进、再考核,再改进的循环,使员工的潜能不断得 以开发、绩效不断提升。4 灵活设定绩效考核周期 事实上,从所考核的绩效指标来看,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鉴于国有建筑 企业规模大,管理工作复杂,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种类多,异地管理等特点,考核周期既不能太长, 否则考核效果降低,也不能太短,否则考核工作时间紧任务大,影响考核质量。而且要针对不同 的岗位,不同的层次来确定周期,对于体现本职工作任务完成结果的任务绩效指标,比如产量、施工进度、成本等,可能需要较短的考核周期,例如一个月。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在较短的 时间内,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在这些方面的工作产出有较清查的记录和印象,如果都等到年底再 进行考核,恐怕就只能凭借主观的感觉了;另一方面,对工作的产出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有利 于及时地改进工作,避免将问题一起积攒到年底来处理。对于周边绩效的指标,如安全生产状 况、员工士气、企业形象等,则适合于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进行考核,例如半年或一年,因为这 些关于人的表现的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需较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不过,在平时应进行一 些简单的行为记录作为考核时的依据。5 做好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工作并正确处理员工申述 评价仅仅是一种手段,绩效考核的积极目的是使员工了解业绩目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反 馈评价信息,通过帮助员工执行企业任务时认识和利用自身全部潜能来提高工作业绩,最终使 得企业的员工意识到自身的长处与缺点,并清楚如何提高自己技能和素质,促进员工的发展, 这样考核的目的就达到了。而绩效反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绩效反馈 过程中要做好通报员工当期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员工绩效差距与确定改进措施、沟通协商下 一个绩效考评周期的工作任务与目标、确定与任务与目标相匹配的资源配置等重要工作。如

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有异议,要建立有效的员工申述处理程序。本着对员工、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国有建筑企业应当建立正式的申诉渠道和上级人事部 门对绩效考核结果审查的制度。如果发生裁员或辞退事件,应整理相关的工作绩效考核书面 材料,对裁员或辞退的原因做出解释,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被考核人如对考核结果有异议, 可以采取

篇3:企业绩效考核及改革

一、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1. 绩效考核对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规划是企业对自身整体目标要求, 通过相关指标考核, 衡量企业各层次、各专业员工的适配情况, 包括企业人力资源适配质量和数量匹配程度, 以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全面清晰的认识。同时, 企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能预测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 包括企业进一步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员工自身的发展空间, 这对企业来说是战略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员工来说是自身在企业中发展及职业规划的准确定位, 有利于企业健康有序运作及员工个人的成长。

2. 员工综合价值实现的保障。

对企业员工来说,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是对自身为企业所做贡献的客观分析;同时也是全面了解自身业务素质及潜力的过程, 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从企业方面来说, 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系统能为录用人才的业绩提供预测。例如, 针对相关岗位的竞聘员工, 可以通过对企业现有相关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 确定相关能力体系, 实现企业员工录用源头的质量把控, 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3. 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

现代企业管理中, 企业文化的塑造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极为重要, 企业文化往往影响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传播企业文化中对企业绩效考核理念,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同时也能促使员工按照企业考核规范要求, 在生产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 符合企业的行为规划,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提高企业竞争力, 提升企业形象。

二、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问题

1. 绩效考核脱离本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对很多企业来说, 虽然大多数将绩效考核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分支, 但还未能将绩效考核纳入企业战略管理高度, 没有明确绩效考核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企业的管理高层到人力资源部门, 各业务部门以及员工自身对绩效考核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考察产出阶段。而绩效考核的实践要求我们明白绩效管理的功能不只是监控, 还有如何通过绩效考核促进员工自身的发展, 实现员工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中的明确化与具体化过程, 从而促使企业的整个体系围绕统一目标努力前进。

2. 绩效考核操作与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不符。

绩效考核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 虽然目前大多数企业已意识到绩效考核对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但仍然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时直接照搬了国外的做法, 或是自己的考核方式一经确定, 就长久不变。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就是为了考核而考核, 达不到绩效考核的实际目的, 使得整个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3. 绩效管理的过程被忽略。

实际上, 对绩效目标来说, 过程管理和监控相当重要, 因为缺失了过程的控制, 只是在绩效考核周期末时大家才关注绩效, 原本的改进机会已错过, 可以避免的问题已出现。同时, 这也将大大削弱绩效考核的反馈作用, 不能全面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未能实现绩效考核融入企业文化营造中。

三、企业绩效考核改革策略

1. 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观念。

要打破传统绩效考核仅仅是为员工工资分配、奖金兑现的理念, 倡导企业转变观念, 认识到绩效考核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要强化绩效考核意识, 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树立绩效考核的理念, 对下形成示范效应, 提升绩效考核地位。另一方面由人力资源部门的牵头, 各部门相关负责人亲自落实, 提升其战略定位, 从制度到落实进行全方位监控, 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中对人力资源的高度重视, 满足企业在竞争中所需要的人才支撑。例如, 国内某家员工数量上千人的公司, 近年来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注重绩效考核在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企业高层的重视推动, 改革传统的绩效考核层次, 将企业对中层干部的考核纳入企业年度发展计划中, 在年中还由企业高层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考核小组, 对一般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方式和程序通常包括被考核者填写述职报告、在自己单位或部门内召述职、民意测评、向中层干部甚至全体职工征求意见、考核小组进行汇总写出评价意见, 并及时与被考核人进行沟通, 以达到考核效果等。

2. 科学设计考核指标, 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

企业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职能部门人员都应具有绩效考核相关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 根据本企业生产管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 使考核对象明确化、考核主体固定化、考核标准合理化。一套完整的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 不仅需要有考核指标, 同时应有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明细考核指标, 形成全体系、多层次、多层级的考核指标体系。例如, 将生产性员工的定量考核指标与行政员工的定性考核指标相结合, 综合评价其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率, 满足不同岗位的考核特点与要求。此外, 指标模型的建立应按照相关通用标准或行业标准, 以保证其准确性、合理性、公允性。

3. 形成动态化考核过程, 实现从过程到结果的全程监控。

我国多数企业的绩效采用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方式, 忽视绩效考核在生产过程中的动态监控过程。企业在建立考核体系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动态化的相关要求。首先, 考核体系要与本企业生产特点相符合, 将静态化的数据表格, 运用于动态化的生产过程中, 实现用数据说话, 用指标定量。确定合理考核周期, 并及时反馈、及时修正, 真正实现绩效管理在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反馈效益。目前, 多数企业绩效考核中的时间周期多以自然时间分割的月、年为考核周期, 并以此作为员工薪资、奖金的发放标准。但是作为一种事后行为, 绩效考核仅仅发挥了其在员工评价中部分作用, 未能实现其对企业管理的实时反馈作用。因而在企业绩效考核的管理中应该以本企业的生产周期为考核周期, 打破传统格局, 形成有效考核, 增强绩效考核对企业的贡献度, 实现从战术作用到战略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任何事物的成长, 都将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这就要求企业不断丰富自身的管理理论, 勇于改革、科学改革。通过科学合理动态的绩效考核制度, 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人力资源价值、市场价值。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 树立员工对企业、对自身正确的认知。明确自身定位、知晓自身岗位职责, 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各项绩效考核目标。员工从战略高度上认同企业目标, 对企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 企业也应更加注重员工价值, 建立与员工之间的情感纽带, 使得绩效考核是在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信任员工的基础上进行, 实现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方晖玉.组织变革时期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价值工程, 2011 (21) .

篇4: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研究

一、DF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绩效考核现状及存在的的问题

DF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作为新成立的公司,经过几年成功运作,已经成为有色金属行业的领头羊。由于业务扩展过快,由单一经营项目转型为多种经营,管理机构由原来的项目管理转变为集团公司管理,操作层和管理层混为一体, 由此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绩效考核中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有效支撑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

DF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原来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采用岗位指标法,但是目标设置不仅过于僵化,没有充分进行调研和认证,而且没有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孤立地看待各项考核指标。导致考核方案执行不顺畅,考核结果存在偏差,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没有起到提高公司绩效水平的目的。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对考核定位的模糊与偏差

考核的定位问题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DF公司现有体系对绩效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上,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束后,考核的结果不能充分利用起来。

(二)绩效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

员工的绩效中可评价的指标一部分应该是与其工作产出直接相关的,也就是任务绩效;另一部分绩效指标是对工作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但并不是以结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通常被称为是周边绩效。对任务绩效的评价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的反应等指标来进行评价,对周边绩效的评价通常采用行为性的描述来进行评价。在DF公司的绩效指标中,在任务绩效方面仅仅从静态指标去衡量,甚至孤立地衡量各业绩指标,很多指标没有囊括进去,这样不能通过绩效考核来判定其工作是否达到了任职资格。

(三)绩效考核与其前后的其它工作环节衔接不好

要想做好绩效考核,还必须做好考核期开始时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确诊工作,以及考核期时的结果反馈工作。DF公司没有将绩效考核放在绩效管理的体系中考虑,孤立地看待考核,不重视考核前期与后期的相关工作。例如在考核之前,主管人员未与被考核者共同确认工作的目标和应达成的绩效标准。在考核结束后,主管人员也没有与被考核者进行绩效面谈,共同制定今后工作改进的方案,使得员工对绩效考核不理解,抵触情绪大。

(四)DF公司在制定绩效考核体系时没有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工作——工作分析,造成员工之间职责不清,无法进行正确的考核。

(五)没有对绩效结果进行充分利用,不与平时工资、奖金挂钩,也没有与培训、晋升、岗位调配和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导致开展绩效考核的积极性不高。

二、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一)绩效管理体系的确定

通过对DF公司原有的考核体系的分析,并根据DF公司的情况及考核的目的,决定采用目标管理法与关键业绩指标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目标管理法考核员工的工作结果,采用关键业绩指标确定考核员工的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及权重。由于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侧重点不同,还要对每个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KPI)进行界定,同时还要结合公司战略需要和经营目标的需要进行目标管理,对公司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使所有员工的工作都服务于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此次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本着如下的原则:

1、重结果指标,轻行为指标。因为通过前面了解的情况可以看出DF公司各级管理者在管理上不习惯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容易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制度执行上主观色彩浓,使员工有抵触情绪,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绩效。因此为了降低制度的执行成本,减少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考核时的主观随意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我们尽量做到重结果指标,轻行为指标。

2、绩效标准尽量量化,做到具体、可理解。让每位员工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完成得怎样,达没达到要求,从而增强绩效管理体系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3、考核的内容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对任务绩效的考核。任务绩效与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直接联系,是活动的结果。它与周边绩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4、发挥绩效计划的重要作用。通过企业基本情况诊断和平时观察笔者了解到DF公司虽然有工作计划,但可操作性较差,一方面计划周期跨度大,计划制定不够详细,另一方面上级对下级的工作计划安排多采用口头传递的方式,无详细的书面计划,这样计划内容在传递过程中易丢失,会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并且难以界定工作责任,不利于对工作的监控。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制定绩效计划可以使被管理者对自己工作和所要达到的绩效标准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加强绩效管理体系的透明性和公平性。

5、强调绩效沟通的作用。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沟通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员工和管理者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可以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员工需要在执行绩效计划的过程中了解到有关的信息。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工作进展情况,以便协调团队中的工作。

6、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的结果。绩效管理实施成功与否,很关键的一点在于绩效考核结果如何运用;很多绩效管理的实施未能成功,其主要原因也是没有处理好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中的问题。

(二)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1) 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标准

科学的指标体系是将考核内容由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可以观测的客观指标体系,使复杂的考核内容变得条理化和简单化。为了使考核过程的可操作性更强,我们选择那些足以反映考核对象的本质特征和行为的关键点进行考核,即关键绩效指标法。

例如,综合管理部经理的主要工作职责有: 负责公司各部门年度计划目标及阶段性工作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负责组织公司各项会议,做好会议议定事项的催办、落实等17项内容。结合岗位职责,就可以明确地界定其工作产出和衡量这些工作产出的绩效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SMART原则把关键指标分为数量、质量、时间、成本、行为5种类型,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2)绩效管理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用图1表示这个系统中不同环节之间的关联。

绩效管理循环是从制定绩效计划开始,制定了绩效计划之后,被考核者就开始按照计划开展工作。经过绩效实施和管理过程,然后进行绩效考核,最后是绩效反馈面谈。在这个过程中,绩效计划、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都可以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完成,而耗时最长的是绩效实施与管理,它贯穿于整个绩效期间。绩效实施与管理不但是耗时最长的活动,而且绩效计划是否能够落实和完成要依赖于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的依据也来自于绩效实施与管理的过程中,所以绩效实施与管理是一个重要的中间过程,这个过程做得怎么样直接影响着绩效管理的成败。

在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绩效计划并不是在制定了之后就一成不变,随着工作的开展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在整个绩效期间内,都需要管理者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指导和反馈。

三、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应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它是考核目标达成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考核活动有效性的一块试金石。通过考核结果与任职资格标准的比较(如图2)可以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以及个人发展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调换。

图2考核结果与任职资格标准的比较

A类员工工作绩效一直在任职资格标准之上,且呈上升趋势,说明有实力又有潜力,是可用之才;B类员工不稳定,暂不宜大用;C类员工走下坡路,要及时分析原因,促其改进和调迁;D类员工不合标准,且停滞不前。

DF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在实际操作中对这四类员工进行了如下调整:A类员工优先列为职务晋升对象和后备干部;D类员工若为中层管理人员给予行政降级处理,若为普通员工进行工资降档;A、 B类员工在年终和公司激励机制挂钩;C类员工要求部门经理给予帮助改进,根据改进结果可上调至A类,也可下调至D类。

同时将考核结果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起来:(1)结果直接与薪酬挂钩 ;(2)人员培训;(3)工作岗位的调配;(4)职业发展生涯管理。

四、结论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和核心,其作为约束机制的作用不言而喻。该企业通过两年来绩效管理体系的试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人才队伍较稳定,人才的离职率由前五年的4.7%降至3.5%,同时也吸引了大量高级人才;其次,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也取得较大的进展,企业经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效益翻番。因此,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忽略绩效管理作为激励机制的作用,往往會引起员工普遍的抵触情绪,阻碍企业的发展,使绩效管理体系形同虚设。所以绩效管理体系应与员工的个人发展计划紧密相连,无论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否达到标准,都清楚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这样员工才不会对绩效管理体系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使绩效考核落到实处。

篇5:谈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改革

论文摘要:对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机制,通过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人力资本投资制度,营造绩效考核的社会环境,为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制度、资源及服务的保证。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国有企业;考核机制

一、前言

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特别是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中原有人事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而要从这种模式过渡到完全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当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实施绩效考核系统使之与企业效益、长期发展达到协调关系,还需要我们结合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状况进一步探讨。

二、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组织发展与成功的战略性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主要环节提供确切的基础信息,可以说,没有考核就没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来说,绩效考核具有以下作用:

(一)绩效考核是人员任用的依据

通过绩效考核,能够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每个人的能力、专长、态度和工作,从而将其安置在合适的岗位,达到人职的匹配。

(二)绩效考核是员工工作调动和职务升降的依据

用人应扬长避短。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提供员工们的工作信息,如工作成就、工作态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程度等。而这些都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员任用的依据,对个人来讲既用人所长,对组织来讲也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绩效考核是确定薪酬和奖励的依据

现代管理要求薪酬分配遵循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绩效考核的结果是决定员工报酬的重要依据,进行薪资分配、调整时,应依据员工的绩效和工资表现。

三、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

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战略实现、人才开发以及员工管理等反面发挥着重要的的作用,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企业的一种共识。

(一)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管理变革的内因来自于利益的不同利益分配的变革必然要引起制度上的变化人力资源优势增长的缓慢相当大程度上要归根于绩效考核制度的滞后。而追根溯源,我们从内外因上来看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弊病。

1.考核环境方面的问题:(1)长期的计划经济使得国有企业在人员负担、分配机制上都远远滞后于后来居上的非国有企业,造成了不平等竞争;(2)人才市场发育滞后,人才积压和人才短缺的双重矛盾难以得到有效化解,严重影响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和战略发展的实施;(3)政府职能转变过慢,相关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国有企业在外部环境恶劣的环境下首先失去发展的外因支持。

2.考核管理方面的问题:(1)由于国有企业不景气、收入低、用人机制不活和考核激励手段乏力,致使企业里人才流失,而这部分人又正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管理人才、技术骨干或技术工人;另一方面,企业所需的外部人才又不愿进入国有企业;(2)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分配体制的问题,绩效考核得不到有效实施,又不能通过竞争消化而造成人才既“富余又奇缺”的两难状况;(3)在国有企业中,即便是认识到绩效、考核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而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受分配体制缺乏效率及政府干预过多的制约往往不能根据市场和效益来真正做到绩效考核,使得员工往往对于绩效考核的意义及作用感到沮丧或丧失信心。

(二)绩效考核与评价不够科学

1.指标设置不当。对于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存在三种做法:一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粗,过于泛化,与被考核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二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细、过全,看起来很科学、很合理,但执行起来很困难;三是盲目追求量化,只考核能量化的指标,不能量化的指标则被当作不重要的指标被取消掉。

2.主体不明确。许多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时搞的声势浩大,要求所有的员工之间互相打分,然后算出一个平均分,似乎这样的评价才算得上科学和客观公正,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评价员工的业绩,将其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但不能对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并进一步开发员工的潜能,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总体评价。

四、完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举措探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的单键日趋激烈,企业绩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可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创造更大效益,留住优秀人才。反之,则会打击员工士气,影响企业竞争力。

提升绩效管理理念

目前,在国有企业中,管理者的观念还比较落后,管理层对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主要存在两种错误认识,第一种是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企业用来管理员工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进行薪酬分配;第二种是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要想使绩效管理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树立全员绩效意识,尤其是改变管理者的观念,因此:

1.高层管理者应该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如何借助绩效管理来提升整个公司的绩效水平,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管理者与员工应该正确对待绩效管理,而不能抱着一种应付,甚至是抵制的心态来看待绩效管理。

2.企业要使绩效管理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即:岗位安排、薪酬、职位升降、员工解职等都看成是企业的控制手段,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企业一致的目标,也为员工营造一种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氛围。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

企业应根据发展状况和战略目标,确定绩效管理战略体系。同时,要善于充分动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其他手段,增强绩效管理的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完善绩效管理系统,加强沟通与辅导,克服绩效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1.绩效管理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此可以将绩效管理作为一个项目来看待,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来推动它的实施。各部门负责人是绩效管理实施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上对单位的绩效管理体系负责,下对自己所主管部门员工的绩效负责,各部门负责人确立了绩效管理的目标任务就可以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提升企业绩效。

2.在绩效管理的实施中,要注重打造绩效管理的生态链。(1)管理者要承担起在绩效管理中的责任,应该承担起对员工做出客观公正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2)绩效管理重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参与,要使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工作就是要按标准执行,要把任务具体化,并在工作中做好记录,做到科学规范,有据可查,要使管理者充分地认识到,对员工的期望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脑海中,要经常不断地与员工沟通,使得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达到通过共同的参与和承诺的方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五、结语

鉴此,结合现代经济管理的特点着重研究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发展、以及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中的方向。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过程入手探讨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例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现状提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必须重视绩效考核系统的构建。

要完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笔者认为一是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三是要加强对职能部门的绩效管理的研究,探索适合职能部门工作特点的管理模式;四是要通过从外到内的环境营造为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制度、资源及服务的保证。

参考文献

篇6:谈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改革

连锁企业有自身的业务特点——分布广、人员多、业务活动复杂、超市门店、配送网点、商品联合采购等业务广泛的分布在不同的领域,绩效考核工作量大,往往不能深入到整个连锁企业,因此绩效考核在连锁企业中操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基于这样的特点,为了更好的开展绩效考核,从而让企业更好的发展,连锁企业的绩效考核要从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以下原则设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这样以来,也可以较为客观地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公开透明原则。考核目标、考核标准、考核方法、考核程序以及考核结果等整个绩效考核工作对员工进行公开。每个绩效考核周期结束后,由部门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通过不同的渠道告诉每一位被考核者结果,保证员工及时了解;要求考核流程以及具体操作程序要公开透明,接受被考核者的监督,保证考核结果不会被个人主观操纵、臆断以及个人情感因素影响,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公开透明性。

公正客观原则。因为员工岗位职责的不同,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会受到很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绩效考核会具有不同的形式,绩效考核的结果也会产生差异。为了保证绩效考核遵循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原则,应该在制定绩效考核计划之前,根据员工的不同工作性质以及实际情况,经过多方面的征求意见,制定合适的绩效考核计划。

沟通反馈原则。套用著名管理学专家罗伯特·巴克沃先生提出的观点:绩效考核过程,是一个持续需要有员工和直接主管之间达成某种协议来保证其完成的交流过程,需要将整个企业高层、各级主管和

员工都融入到整个绩效考核体系中,这种协议是建立在在未来的工作中要达成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理解的基础上。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进行沟通,通过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沟通,使被考核者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而提高工作的质量,达到员工激励性的目的,最终帮助企业和员工一共实现成长与发展。

常规制度化原则。连锁企业要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变成一种日常的基础绩效考核工作,从而改变传统人事部门管理的“事后算账”的做法。由于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的工作内容作出的评价,也是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分析,只有将绩效考核变成定期的、常规制度化,才能全面了解员工的绩效完成量,及时发现并且纠正员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发现在企业中的工作价值。

差别化原则。这是关于绩效考核指标选取的很重要的原则。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应该有清楚的差别界限,要充分考虑到工作职责的问题,不能“一刀切”。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和选取应该根据岗位职能、连锁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制定。

篇7:公司绩效考核改革实施总结报告

为推动公司组织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健全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规范工作流程,促进上下级及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同时,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对绩效进行了改革。

一、改革背景

公司于1998年首次引入绩效管理理念,2008年全面推广实施。经过了十多年时间的不断创新和优化,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绩效管理工作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主要归纳为:

1、绩效理念缺乏,且管理干部绩效考核意识不强;

2、绩效执行不到位,重视度不高,实际设臵率不足60%;

3、目标设臵不科学,与实际工作脱节,且难以衡量指标;

4、结果应用不系统,仅用于绩效奖金核算,且惩处措施难以执行。

二、绩效创新

本次改革主要围绕年初总裁提出的“同岗同资不同酬”的管理理念,并衔接薪酬改革的实施,确立了职员重岗位职责考核,干部重结果考核的绩效管理思路。

人力资源部于2015年4月启动了绩效改革调研工作,并于8月正式组建绩效改革小组,同时完成创新绩效改革方案的制定。本次绩效改革主要创新了: 1、8月15日至9月15日完成总部500个岗位的职责梳理,并提炼出4500条绩效考核主要职责指标,明确每个岗位的主要职责,为员工指明日常工作开展的方向;

2、明确考核对象,首次将公司副总裁列入绩效考核,从公司高管到普通员工,全员绩效;

3、营造沟通氛围,强调考核目标部门与个人,上级与下级的一致性,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4、注重绩效改进与绩效反馈原则,建立绩效面谈机制,促使管理干部对下属员工绩效过程的监督与辅导工作;

5、统一考核模版、绩效工资比例、考核周期,考核流程较以往更加规范;

6、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联合信息服务中心构建了OA绩效考核系统与OA绩效结果公示系统,不仅提升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让绩效考评更加地公开、公平、公正;

7、赏罚分明,明确考评标准,以员工能够胜任其岗位要求为引导方向,并有力执行惩处措施;

8、建立绩效管理培训体系,10月8日召开了绩效改革实施专题培训会,会上总裁作了重要讲话,明确了绩效管理在公司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性,传达了公司实行绩效管理的中心思想。

三、绩效实施

创新绩效管理方案于10月正式上线执行,人力资源部绩效薪酬部全员对各单位的绩效执行进行了全面的监控,并逐一对不符合绩效标准的单位及个人进行了培训与辅导,同时还对部分总监/总经理进行了绩效实施效果调研,同时也开展了部门经理、一般行政员工的绩效反馈面谈。通过对两个月的执行情况分析表明各级管理干部对绩效管理的重视度加强了,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现主要针对10月至11月改革实施后的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及仍需完善的方面进行总结:

(一)绩效改革取得成效

1、各单位10月份绩效设臵率达99.7%(两人未设臵);35个区域公司11月份绩效设臵率达100%;

2、绩效考核氛围愈发浓厚,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采购部、研发部、品牌管理部等单位针对10月份绩效结果展开绩效面谈,表扬先进者,鼓励并帮助后进者正确认识自己,为今后开展工作树立目标,员工接受度良好;

3、管理干部对绩效考核评分更加客观、公平了,10月份已基本实现干部对下属人员绩效目标的考核进行反馈点评;

4、体现绩效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10月份绩效结果OA全员公示,员工对考评结果投诉明显降低,对上级领导的信任有所增加;

5、上下级、部门间的工作交流与沟通更加主动,目标也更加一致,各部门主管均能开展月度绩效会议,提前规划部署月度工作目标;

6、部门经理对下属员工绩效目标的设臵更加严格,粗略统计10-11月各部门经理主动退回绩效流程共计四十余人次;

7、部分总监/总经理反馈,员工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效率有所提升,部门经理对员工工作的指导频率也增加了;

8、通过对10月份OA绩效的抽查分析,员工绩效设臵的目标与实际工作开展更加吻合,工作成果与质量有明显提升。

9、绩效惩处措施得到落地,10月份共执行25名后进人员绩效工资的扣除,且顺利完成绩效面谈;

(二)不足与需要完善之处

1、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副总裁对总监/总经理的绩效沟通;

2、绩效设臵考核指标量化度不高,仍需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辅导与监督执行;

3、OA绩效考核界面部分操作细节较为繁琐,需要进行优化,以简便操作为主;

4、OA绩效结果公示平台功能较为单一,后期将结合新协同进行功能开发,以适应各种查询等需求;

5、管理干部对员工绩效辅导普及率不广且频率不高,需完善绩效辅导与绩效面谈机制,加强监督力度;

6、各区域公司对绩效改革理念理解程度有所不同,计划2016年重点推动区域公司绩效改进实施落地,强化绩效管理学习培训。

2016年人力资源中心绩效管理工作,将主要围绕公司战略调整需求,健全公司绩效管理系统,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运用绩效持续改进机制,为公司挖掘和培养综合性优秀人才,推进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篇8:浅谈企业绩效考核

1 企业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企业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的过程中, 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如盲目追求指标量化、盲目追求指标精细、盲目追求指标面面俱到、考核不分个人和团队、盲目追求所谓“关键指标”、指标忽略全局协调等。

不仅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环节容易陷入误区, 绩效考核工作具体开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偏差。对于各个级层、岗位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及责任不明晰, 容易造成员工岗位职能的错位。整体观念较差、各部门分别执行自己的绩效考核方法, 容易造成绩效考核与整个企业的战略脱节。绩效辅导环节的缺失, 不利于后进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 容易出现“短板效应”。管理者与组织内其他成员的沟通不足, 容易引发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 甚至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

1.2 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似乎纷繁复杂,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管理者没有真正理解绩效搞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简单地以绩效考核来代替绩效管理, 而不是以绩效管理思想来指导本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这就造成了一种为了考核而考核的局面, 最终使管理因单纯的强调绩效而流于形式。

2 科学开展绩效考核工作

2.1 完整、科学地建立KPI体系

绩效考核工作是整个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而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又是绩效考核工作的关键步骤。可以说, 绩效考核指标确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成败。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 建立KPI体系是一种广泛采用的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中文可翻译为“关键绩效指标”, 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量、取样、计算、分析, 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 是一种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工具, 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考核可以使各级主管明确各级部门的主要责任, 并以此为基础, 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

KPI考核具有关键性、可操作性、敏感性、系统性等突出特点, 这些特点正是它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根源。关键性是指KPI选择对公司价值、利润的影响程度很大的关键指标;可操作性是指KPI有明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易于取得可靠和公正的初始数据, 同时指标能有效进行量化和比较;敏感性是指KPI能正确区分出绩效的优劣;系统性是指KPI考核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组织、管理者和员工全部参与进来, 管理者和员工通过沟通的方式, 将企业的战略、经理的职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 在持续不断沟通的前提下, 经理帮助员工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 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帮助, 与员工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目标, 从而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

2.2 全面、协调地开展绩效考核工作

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分解。为了确保整个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应将其层层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岗位, 通过每一个员工的有效行动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这一环节应注意时每一个员工认识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性, 认识到自己在这一工作中的作用。

员工激励与绩效改进。获得考核结果后, 还要及时与激励制度和能力发展计划挂钩, 只有这样, 绩效考核工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整个的绩效管理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循环。

3 协调部门绩效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的思路

3.1 正确认识团队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的关系

团队是由两个以上具备互补知识与技能的人所组成的、具有共同目标和具体的、可衡量的绩效目标的群体, 团队成员为达到共同的团队目标相互负责、彼此依赖。员工绩效是员工行为和产出的综合结果, 是企业绩效的基础。部门绩效是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 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 将组织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 形成各个部门有利于组织目标达成的预期的利益和产出。部门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竞争优势、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团队绩效的考核对象是来自各部门的组成团队的团队成员, 团队绩效目标是跨部门的;部门绩效目标是各部门对企业整体目标分解所得到的任务, 是该部门全体员工奋斗的共同目标。要实现部门绩效, 也必须部门的员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在完成个人绩效的同时, 互相协调、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部门绩效任务。如果过分强调员工绩效, 会导致部门内部过度竞争, 影响部门整体绩效, 甚至牺牲部门利益;如果过分强调部门绩效, 忽视员工绩效, 则很难确定个体在部门的作用。因此, 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正确处理部门、员工二者绩效考核的关系, 将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紧密联系, 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 只有部门绩效、企业绩效的实现, 才能使员工绩效得到肯定。

3.2 部门、员工绩效关系处理方法

3.2.1 进行员工多纬度绩效考核, 协调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的关系

员工绩效考核可以实行季度考核、年度考核。部门考核实行年度考核。员工绩效考核主要从绩效维度、能力维度、态度维度等方面进行。绩效纬度包含任务绩效、管理绩效 (管理人员) 、周边绩效。周边绩效体现对相关部门服务的结果。主要包括:协作性、响应时间、服务质量等。周边绩效考核员工与有关协助部门和部门员工内部之间的工作协调、配合情况, 从而杜绝了部分员工只顾自己的绩效完成而不管部门整体绩效任务完成情况, 也倡导了企业积极的绩效文化。

3.2.2 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到员工绩效考核综合评定对应等级比例中

部门绩效考核后, 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通过员工绩效考核综合评定等级比例联系起来, 从而协调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的关系。

3.2.3 部门绩效考核结果计入员工绩效考核结果

部门绩效考核在年底进行, 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人力资源部在计算员工年度绩效结果时, 部门考核结果可以按50%比例计入中层管理人员年度最终考核结果, 按20%比例计入员工年度最终考核结果。

结束语

在影响绩效的四个因素中, 只有激励效应是最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的因素, 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 组织和员工会尽力争取内部资源的支持, 同时组织和员工技能水平将会逐渐得到提高。因此绩效管理就是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 激发组织和员工争取内部条件的改善, 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

参考文献

[1]付亚和, 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篇9:浅谈出版社绩效考核改革

关键词:编发矛盾;绩效考核

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要求除少数几家出版社保留事业单位体制外,其他出版社一律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维持原有的优势和地位,编辑和发行的职能都与传统意义上有所不同。现在的编辑,已不再坐等来稿上门、凭自己的学识和文字功底“为人作嫁衣”,而是改做“策划”。策划编辑不仅需要进行市场、读者需求等调研,还要在调研的基础上策划出有市场潜力的选题,还要会算盈亏的平衡账、效益账。新体制下的发行,也不再以“发”为主,而是改做“营销”。“营销”需要找市场,找客户,懂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宣传手法,还得会分析市场,会算账,能做到及时回款,不形成呆死账。

在出版工作中,编辑与发行犹如人的左右手,编辑是出好书的龙头,发行是卖好书的关键,只有二者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出版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听到编辑埋怨发行:“这么好的书,别的出版社能卖出去多少万册,可在我们出版社怎么就成了库存?”发行也这样指责编辑:“做不出好选题,编不出好图书,如何能卖得好?”双方的出发点不可谓不好,都是为了出版社的发展,但结果却是责任推诿,互相拆台,增加内耗。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编辑与发行的矛盾日渐尖锐,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出版社的良性发展。

一、当前绩效考核制度加剧编发矛盾

出版社转变为企业后,在经营管理上,一般都是通过按部门实行绩效考核来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

1. 绩效考核制度现状

以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为例,员工薪资由按月发放的基本工资和年底发放的奖金两大部分组成,基本工资与职务、级别、岗位有关,奖金则与业绩挂钩。

对于策划编辑,奖金与所策划图书的盈利水平有关。单本书盈利越多,带给策划编辑的奖金就越多,而且奖金占图书利润的比重随图书盈利的增加而增加。比如,一本图书毛利2万元以下,则该图书不能给策划编辑带来任何奖励;如果一本图书的毛利超过10万元,则10万元以上部分的盈利可以给策划编辑带来超过10%的奖励。

对于发行,奖金总额与回款、回款周期挂钩。回款越多,奖金越多;回款周期越短,奖金比重越高;对于不能按期回款的在途欠款,则根据欠款数量和欠款时间按一定的比例从奖金中扣除。为了提高出差效率,差旅费从年底奖金中扣除。

2.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的指标过于偏重经济效益

编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只关注财务类指标,有助于提升出版社的经济实力,却忽视了图书的社会效益。这样的考核会导致编发人员追求短期性行为,忽视长远的战略发展。编辑选题出现同质化,单品种出版不能形成规模,选题结构不合理。发行对渠道随意降扣,出现超额结款现象。

(2)绩效考核指标未考虑工作协作性

编辑岗位虽然在选题、组稿、编辑加工等流程的工作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是很多工作都需要编辑人员协同配合,对于需要分工协作的项目,编辑个人往往不会投入较多的精力,导致协作的图书项目难以按时完成;这样的考核方式还导致编辑人员各自为战,部门层面的选题规划难以实现;出版结构不均衡,员工都争相选择经济效益好的图书出版方向,不愿意去开拓短期效益不明显、但是有利于部门形成完整出版结构的出版方向;编辑为争抢选题而产生激烈的竞争,有时以牺牲部门乃至出版社的利益为代价,比如为争夺作者资源而答应作者不合理的要求。此外,编辑与发行工作是相互联系的,但目前针对发行人员设计的考核指标没有体现这种联系性。发行人员往往将精力用在销售渠道上,忽略了图书市场信息的收集,不能为编辑部门策划图书选题提供市场的反馈信息。

(3)绩效考核指标未考虑知识型员工的特性

在当前的绩效考核指标中,没有针对知识型员工特性的考核指标,没有考虑到员工知识水平提升对于部门乃至出版企业整体绩效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

二、试点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缓解编发矛盾

1.绩效考核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考虑到出版社编辑与发行系统绩效考核中的突出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成立了策划营销部,根据关键业绩指标法和平衡计分卡的思路,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首先,出版社把策划和营销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成立策划营销部。出版社每年对策划营销部下达任务,包括每年的发货实样、库存、在途款、回款率等。具体做什么样的图书、做多少图书、什么时候做,由策划人员和发行人员共同商定。

其次,策划营销部的所有成员都兼有策划和营销两种职能,工作侧重点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每个成员对部门的贡献,用以下3个指标考核:(1)发行工作量:与传统发行考核方式类似,从发货、回款、在途款等几方面考核,在回款率合格的情况下,重点考核回款实洋。(2)策划工作量:与传统策划编辑的考核机制类似,考核所策划图书的发货、库存及回款状况,重点考核发货量。(3)文稿加工工作量:根据编辑加工文字的多少计算工作量。以上三个指标,考虑各自的权重,相加后形成一个综合的绩效考核指标——工作当量,用以对每个成员进行绩效考核。

工作当量的计算方式是:GZDL=fx/a+ch/b+bj/c,其中,GZDL表示工作当量,fX表示发行工作量,以回款实洋计,单位为万元;a表示发行工作的权重系数,ce表示策划工作量,以发货实洋计,单位为万元;b表示策划工作的权重系数,bj表示文稿加工工作量,以万字为单位;c表示文稿加工工作的权重系数。

2.绩效考核体制改革试点后,编发矛盾逐步缓解

自2012年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策划营销部成立以来,原在发行岗位但对组织选题情有独钟的同志可以进行选题策划了;对发行有兴趣偏好的编辑可以做图书的营销和发行工作了。通过工作当量这个评价尺度考核每个人的实际贡献,更加公平合理,调动了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对于每一个选题,从策划案提出之时,就得到了部门所有人的关注,每一个人都从策划的角度提建议,从发行的角度分析市场,甚至把来自不同策划编辑的类似选题进行整合,组建编委会,使选题更优,更贴近市场。

两年来,绩效考核体制的改革,让社里的编辑和发行工作面貌焕然一新。编辑,对市场更加了解,对发行工作也逐步熟悉,也具有了片区管理和网络营销的工作能力,例如个别编辑管理亚马逊网站图书销售工作,业绩得到了很大提高,策划的图书也与市场需求更为贴近。发行,能在工作中敏锐的发现好选题,同时提高了书稿策划、文稿加工能力,部分发行人员已经拿到了中级编辑证,个别发行人员的年策划选题达到20多种。编辑、发行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图书的市场命中率不断攀升。

(贾慧娟,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编审;李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市场中心主任)

上一篇:成熟学生写的毕业赠言「最好的同学毕业赠言」下一篇:法制建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