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第五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

2024-05-05

从化市第五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精选4篇)

篇1:从化市第五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

从化市第五中学2010年关于培养青年教师的规定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青年教师更快地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早日成为教学骨干,全面担负起培养青少年教育的重任,推进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完善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制定培养青年教师的若干规定,从本学期起按规定执行。

二、具体实施意见

1、培训对象:本规定适合新分配、由新调入到我校的青年教师和刚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

2、培训模式:导师制培训模式。

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核心是“互动开放”。导师与被指导老师结成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信息的循环互动系统,各自都是一个向外开放的学习系统。导师不能墨守成规,只重视复制自己的经验风格,还必须广泛吸纳众家之长,给被指导教师广阔的空间;被指导教师也不能满足于导师个人或导师提供的现成操作模式,生搬硬套,而应在导师的诊断下认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的潜力面,博览众采,为我所用。如此的互动开放,是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操作要义,是导师制培训模式的生命力所在。

3、各科组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要虚心向导师请教,结合自身特长和教育教学需求,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尽快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优秀的教学方法,争取早日适应五中的课堂教学需要,成为教学骨干。导师应根据青年教师个体差异,采取“跟踪培养”“研究——指导”等模式,帮助他们钻研教材,研讨教法,积累经验,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因此,教务处明确规定其中一项内容:互相听课——导师每学期至少要听新教师5节课,新教师要听指导老师10节课,双方要详细记录听课人听课的情况、听课的内容、意见和建议、以及指导老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后点评、今后努力方向等,青年教师要经常将自己日常的教学常规,遇到的问题向导师多请教、多学习、多总结。

4、青年教师平时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批改作业要按学校规定的要求,尽量全收全批,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科组本学期安排青年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学年结束前,教务处将对新教师一年的政治学习、工作态度、备课情况、听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综合评价。以上意见,请各科组认真执行,同时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为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做准备,具体由教务处协调、指导。

5、鼓励青年教师勇于承担科研课题,在做好本职的教学工作中,多在教研方面出成绩,包括论文的撰写;鼓励青年教师勇于承担学科竞赛的“培优”工作,鼓动青年多参与学校校园生活建设,多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使他们尽快融入到五中这个大集体中来,一起为五中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6、导师制教师安排表 语文:陈健伟—黄志明

数学:刘苑香—江保伸

英语:肖晓玲—黄肖红

叶群璀—殷丽梅 政治:李艳玲—李辉云

生物:邝超兰—徐永锋 化学:张刚—钟颖 物理:李燕芳—周其培

从化市第五中学教务处

2010年2月

篇2:从化市第五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

(2011年至 2015年)

一、校情分析:

从化市第五中学创办于1980年,原为完全中学,2003年后成为高级中学,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1800余人,教职员工14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9人,中级教师81人。学校有1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市级名班主任2人。2005年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11年顺利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次。学校近年先后获得的荣誉有:“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教育》理事单位”,“广州市家长学校示范校”,“广州市教育工会先进教职工之家”,“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学校民主管理工作三星级单位”,广州市“健康促进学校(铜奖)”。

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层次办学、高标准育人”的总体发展思路,秉承“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依照“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教师是关键”的方针,一边加强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快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一边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了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特色日益凸显,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为了创设与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学校陆续投入资金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教学设施设备比较完善,其配备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学校建有局域网,光缆连接学校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实验楼、校内所有的多媒体教室、办公室。依托校园网络中心平台,建成并配备了下列电教设施:学生电子阅览室1间,教学设施较齐全

教研,建立信息化的评价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多层次、多方位地推动校园管理、校本培训和课堂教学的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实行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的思路,坚持管理与教学并用,开发与建设同步的战略,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将学校建设成具有综合性网络应用环境的数字化校园。

三、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构建信息化环境,争创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通过五年的建设,做到硬件设施配置到位,软件面向教师和学生,构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使其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并逐步得到完善。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研的探索,通过网络教研促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校园管理数字化系统,提高管理效益。

(二)具体目标:

1、合理配置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五年内不断更新每个教室配备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构建一个具有教学科研平台、资源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管理平台等多种功能,集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园网络应用环境,让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间办公室都能接通网络,按照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标准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2、继续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进行工作、教学和学习的能力。开展基于网络信息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做好课题结题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3、不断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与三学苑教育网合作,将“从化市第五中学网站”打造成校园文化的平台,建设成为一流的校园网站,2、重新整合学校的网站,力求更方便、及时的提供各种资讯和教育资源给老师、家长和学生。

3、做好教育部国家重点子课题《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结题工作。与研修共同体学校实现网上交流互动。以课题带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开展网上教研,促进校本研究工作的推进,同时抓好课题的深入研究。

5、进一步完善校本资源库建设,有计划的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实录研究和存储。

6、组织参加上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课、电教录像竞赛课、教育技术成果评优等研究活动。

(二)2011年—2012年:

1、完成校园视频系统的建设。逐步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

2、加强所有学科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使教师能通过资源库可以方便共享和再加工。

3、建立校园博客群,每位老师建立自己的网上博客,利用博客反思教学,交流学习。

4、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新模式,通过实验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的教育模式并将信息技术融合在学科的教学中、落实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

5、继续搞好专题研究工作以及成果推广工作。

(三)2012年—2013年:

1、完成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更新工作。

五、保障措施: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要实现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总目标,必须要有强硬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一项具有开拓创新的工程,是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锐意进取的一项新的事业。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信息化工作小组。

组长: 陈宇航(校长)

副组长: 赵如松、李建波、李剑名、谢巨潮

成员: 朱锦才、白石斌、卢国森、屈柏河、邝国华、林 芬、骆健钊、廖元胜、陆 真、潘建英、李少连、黄志凌、殷丽梅、胡丽娟、徐焕玲、邱绍升、周其培、汤 韬、徐永锋、殷溢添、陈亚畴。

2、加快硬件建设

加大投入,搞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学校预算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维护和发展。及时申报购买和维护信息技术设备,完善信息技术各类设施。每学期期末由学校总务处、教务处和技术学科组联合检查现有电教设备,登记备案;学期开学初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所需添置或更换的电教设备。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要确保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维护费用优先安排。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确保设计超前、设备先进、规模达标、配套完整。

3、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做好设备的清查核

把检查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作为年终个人考核、评职称、晋升、奖惩的的重要指标。

六、附则:

1、本规划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五年发展规划,由于时间较长,而科学技术发展又很快,在实施过程中,应适应形势发展而作相应调整和进一步的完善。

2、规划中的实施步骤是一个工作安排的计划,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如条件允许和需要提前完成的工作,可以提前实施。

3、本规划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发展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每实施一步都要制订相应的阶段性实施方案。

篇3:从化市第五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

关键词:科研管理,学术管理,行政管理,协同作用

我国大多数三级甲等医院都同时肩负着医疗、教学和科研三重责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即为其中之一,它是一所集口腔医院、医学院和口腔医学研究所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医疗机构,不仅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层次结构、多种隶属关系、承担着医疗任务的社会组织,还是一个以口腔医学为科研和教学内容的学术机构,具有多重功能,在运行管理中既涉及到行政管理,又涉及到专业的学术管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效率化、等级制的行政管理是维持整个机构良性运行以完成肩负责任的重要保障[1];作为一所学术机构,围绕口腔医学发展的独特规律而进行的学术管理是促进整个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

医院科研管理是对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创新性活动中的人—事—物系统进行现代科学化管理行为,目的是通过管理促进医学科研发展,发挥医学职能的整体放大功效[2]。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学术活动展开,其核心内容就是对学术活动的管理。可以说,科研管理工作是医院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交织结合最紧密的地方。本文将在探讨二者各自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实践,阐述在科研管理中如何发挥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各自的效用,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科研发展。

1 学术管理概念、方法及主要任务

学术管理主要指根据教学和科研的特点与发展的规律及知识技能的权威性,依靠专家学者对医院内部学术性工作进行管理。它是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对学科发展规划、发展方向、学术评价、科研创新等有关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学术性事务和活动的管理。学术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科发展,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使科学研究水平更上一层楼。在管理中采用学术至上的原则,以平等的民主讨论的方式进行决策。医院学术管理的主体是具有掌握前沿专业知识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一线的医生、护士、教师、科研人员、技师等,他们依靠在本学科领域深入探求获得的认识和渊博知识所形成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品质来影响他人。

科研管理中学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依照学科发展规律确定学术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一般包括判断、规划和决策学科发展方向,选定、论证科研课题,鉴定研究成果,评价学术水平,以及指导学术人才的培养等。

2 行政管理的概念、方法及主要任务

行政管理是指为了充分发挥机构的作用,根据上级赋予的行政权力,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内部行政事务进行的管理。医院的行政管理立足于医院发展全局,主要依赖规范性的规章制度和上级部门赋予的权力去实现整体目标。行政管理的目的是更有效地提高医疗水平和效益,充分发挥医疗和学术机构的作用,加快医院发展。管理的主体是行政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其权力主要通过层级式的行政系统,依据规章制度和下级服从上级的服从关系,以命令、指令等自上而下的方式贯彻执行。行政管理强调管理的整体性、层次性和服从性。

医院科研管理中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科研所需人、财、物的投入、分配和调控,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处理,以符合医院的发展规划,协调医院与外界的科学研究活动关系,优化科学研究的内、外环境和条件,并对机构的运行工作状况进行检查、反馈、协调和完善,以保证医院科研工作的正常高效进行和持续发展。一般包括不断争取科研资源,完善和优化科研基础条件;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检查;组织成果申报和转化,以及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各种支持保障服务等。

3 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区别

根据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内容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既有目标的最终一致性,也存在因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等不同所带来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

(1)是松散、自由的管理,还是有计划、有组织、职责明确的系统管理。

学术管理的主体是拥有本学科专业的权威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学术管理中以其拥有的知识和人格来影响他人,管理组织内部通过平等讨论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对学术事务管理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部门,采取集中统一的方式,依据上级部门要求、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各方面力量使得工作按计划进行,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等级排序,下级服从上级的指挥、指导和监督,在工作中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因此,从管理主体的管理方式和责任分工来看,学术管理是松散、自由、无计划、不受限制的,行政管理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明确的职责要求的系统工作。

(2)是本学科专业的管理还是统领全局的整体性管理。

学术管理是采用学术至上的原则,强调以民主讨论的方式、以科学合理的原则对学术事务进行决策,对学术事务坚持科学论证的方法,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标准来评价,而不考虑学术以外的因素。行政管理则立足于全局,依赖规章制度和上级赋予的权力,工作范围涉及组织内外广泛领域,作出的决策除了主要考虑学术因素外,还要考虑不同学科及系统外的现实环境因素,既要照顾决策的学术目标,又要充分考虑决策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学术管理具有学科专业的独立性,评价标准单一,而行政管理具有统领全局作用,注重整体性和现实可操作性。

4 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联系

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共同存在于科研管理中,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其中,前者是科研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核心;后者是科研管理的外在保障,是重点。

(1)学术管理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

医院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其核心技术是医学诊疗水平,而诊疗水平的持续提高则有赖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即学术上的探索、创新、突破,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因此,作为一所学术机构,学术管理在科研管理中具有主导地位,是科研管理的核心,行政管理决策是以学术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行政管理是学术管理作用有效发挥的保障。

行政管理为学术管理作用有效发挥提供系统的保障与支持。学术管理的决策依赖于并最终通过行政管理得以实施[3]。行政管理能否为学术管理决策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资源,是否完全、高效地执行学术管理的决定,都将影响学术管理决策的执行效果。此外,学术管理的松散、自由和无计划性往往会影响学科发展规划等内容的制定和实施,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提高,如果不及时根据学科发展情况加强学科建设,凝练和调整方向,学科发展将受到影响。因此,在管理中还需要通过规范的行政管理来组织学术管理主体有计划地进行管理,提高学术管理的计划性和效率。

5 在实践中处理好二者关系,共同服务于医院发展

根据上述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各自的内容、特点、区别与联系,在科研管理实践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各司其职,又要注意二者的联系、协作,发挥合力作用,更有效地服务于医院科研发展。

(1)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要使得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更有效地协同服务于医院发展,不仅要靠院领导强有力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为基础。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科研管理工作在院长、科研主管院长的指导下由科研处负责医院科研学术事务的行政管理,管理中有明确的职责要求和规章制度。全院秉承“厚德尚学,精医济世”的院训,十分重视医院的科研学术发展,学术管理在科研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医院设有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机构作为学术管理的最高权威机构,各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决定医院重要学术发展、学术规划和评价等问题。医院还设有教职工代表委员会,负责将全院教职工对医院各项管理,包括科研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提交相关部门,为自下而上的学术管理增加了沟通的渠道。

(2)实施行政指导—学术决策—行政执行的管理运行模式。

体制是协调好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实施中使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合力还需要具体的运行模式作为保障。科研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调动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引导他们将科研兴趣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在国家医疗科技发展和改革中,往往通过行政管理部门传达国家政策、征集项目建议、完善管理制度,以及广泛调研项目需求、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而这些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在科研管理中注意发挥行政部门、医疗科研一线人员和学术委员会等不同主体在科研管理全过程各个不同阶段的作用,实施行政部门负责前期政策解读、指导和后期具体执行及形式把关、学术委员会决策的运行模式。以科研项目管理为例,科研处要随时关注国家需求,正确解读相关政策,将信息及时传递给由广大医疗科研一线人员组成的学术团体,广泛征集项目,并在项目申请人撰写申请书时给予政策指导和形式审查把关;项目研究报告等学术内容完全由申请人所在的学术团体结合学科特点选题、论证、撰写并提交科研处整理,科研处再组织有关专家组或学术委员会对学术内容进行评审把关,最终将评审结果反馈给项目申请人,如果课题为限项申报项目,则根据学术委员会的最终决定通知相关人员认真准备提交最终申请,科研处负责组织项目申请人完成所有材料、对材料的形式内容把关,并经相关部门上报。

实践证明这种管理运行模式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重大项目组织和实施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术管理各自的优势,推出高水平、满足国家需求的研究项目。采取此管理模式,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在接到卫生部征集2011年度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建议通知后,立即组织专家论证并提交项目建议;项目建议经上级部门再次论证后进入项目指南;医院随后成立行政保障组和项目专家组,分别负责行政协调和学术把关,先后多次组织全国多家兄弟院校有关专家深入研讨,并制订详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最终联合申报的《城乡居民牙病综合防治模式推广应用研究》并获得批准。该项目是我国自解放以来卫生部投入规模最大的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口腔重大项目,项目的设计切实响应国家号召,目的是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水平。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为保证项目研究开展的科学合理,医院分别成立了项目执行专家组、行政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组,进一步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支持。

(3)形成群策群力、全院参与的浓郁的科研文化氛围。

科学研究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不仅需要政策制度和管理手段的支持与引导,还需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科研文化氛围形成的软环境来烘托,使行政管理人员与专家学者等学术人员更好地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医院发展。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领导在医院发展问题上十分重视职工的广泛参与,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大家对医院发展的建议,一切以利于医院发展为核心。医院已形成一年一次的工作研讨会制度,在总结一年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下一年度工作任务及发展重点。2009年医院通过对医疗、教学、科研、护理和管理以及后勤人员广泛发放调查问卷,征集本院医、教、研、防和管理各领域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建议,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委员会及有关专家座谈,为医院发展献计献策,基于现实分析的基础形成了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些举措使得全院上下形成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全心全意为医院发展做贡献。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也努力创造条件,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甘于奉献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传承给年轻一代,在全院营造浓郁的科研文化氛围,让文化来提升各项发展政策和制度,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在科研管理中,通过举办各种学术交流讲座、口腔论坛、各类人才座谈会,营造科研氛围。医院自2007年开设的“青年医师学术沙龙”至今已举办32期,邀请了国内外口腔医学领域知名专家教授,以多种形式和主题,从各种角度与青年医师和研究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启迪思想,排解困惑,引导青年医师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和科研思维,继承和发扬医院的优良传统,维护医院学术声誉。沙龙等学术活动在探讨科研思路、激发创新思维的同时增强了医院科研氛围,在全院内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科研环境,为医院科学精神增添了时代的内涵。

6 小结

在科研管理中,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虽然在管理主体、特点和内容等方面均有所区别,但具有最终目标的一致性,都是为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只要在科研管理中树立学术管理的核心地位,建立符合学术发展的管理模式,借助和谐的文化氛围,便可协调处理好二者关系,使其相互协同、形成合力,实现科研资源、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为医院学科发展、学术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为实现科技兴院,创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熊东亮,周汉新,王燕华.医院经营管理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协调制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5-8

[2]吴乐山,孙建中.医学科技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

篇4:从化市第五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

一、建设教师发展的立体结构

“科研出名师、名师强科研”,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全校教师在“弘毅精神”为核心的教师生态文化浸润下,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一大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甚至一些成为省内外有影响的专家。例如: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授级高级教师严侠华主持申报的“地理课程基地”, 被列入江苏省教育厅遴选的31个2011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教授级高级教师朱占奎, 荣获数学教师的最高荣誉———第九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在这些名师的带动下, 学校教师的生态分布趋向于良性循环。学校现有“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称号的骨干教师共有9人, 其他的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很迅速 (如下表) 。这为我校教育科研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建设教师发展的立体结构, 我校主要做法如下:

(一) 建立青年教师发展学校

为了使教师有一个成长的智力背景和支持系统, 学校不仅加强“青蓝工程”的建设, 还成立“青年教师发展学校”。该学校自成立以来, 采用培训、教研、教学融为一体的培师模式, 在名师引领和指导下, 他们举办读书活动, 展示优秀备课笔记, 走进“名师课堂”, 观摩“魅力课堂”, 聆听名师讲座, 推出“活力课堂”等。经过教学实践的磨砺, 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在各级各类优课评比、教案评比、论文评比等活动中屡屡获奖。

(二) 健全骨干教师发展机制

学校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制定了《骨干教师评定标准》、《骨干教师管理办法》, 从制度上进行规范, 以促其发展。每年派出优秀教师到名校挂职研修;建立与国内名校的定期互访制度, 定期进行教师校际对口交流互访;每年安排并资助一定数量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接受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 (硕士研究生学位或研究生课程) 、境内外短期的高级研修班和学术活动;定期派遣教师到外国合作学校参观考察、学习等。五年来, 有50多位教师在泰州市三级骨干评比中被评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

(三) 建构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库

为了带动一些骨干教师向名师迈进, 名师工作室在对他们的师德修养、教学业绩、教育科研等情况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 遴选出一些具有发展潜质的骨干教师作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对象。学校为他们提供培养经费, 对他们进行个性化分析, 提出发展建议, 使他们进一步明晰年度发展目标, 教科研发展目标, 并坚定信心, 有计划地逐步实现发展目标。在这种促进机制的帮助下, 很多骨干教师发展很快, 其中一位教师被选入“泰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库”, 另一位教师荣获“首届‘浙、沪、苏’长三角教科研标兵”。

二、完善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

(一) 组建名师科研群体, 发挥榕树效应

我校的名师科研群体组织形式是“名师工作室”, 包括校长、两位副校长在内的9位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组成。不仅担任着构建学校教育科研生态系统的总顾问, 而且还是学校重点项目的“领题人”、课题研究的“设计师”、课题实施的“执行者”。名师工作室定期开设“弘毅讲坛”, 引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开放“名师课堂”, 指导教师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方略。同时, 他们的专家引领作用还不断地向外辐射:名师工作室成员陈国祥校长兼任“泰州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名师工作室主任严侠华兼任“泰州市地理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成员朱占奎兼任“泰州市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成员陈斌是“泰州市物理学科基地”负责人、成员张纯是“泰州市英语学科基地”负责人。他们像榕树那样, 让我校的教育科研根系发达、不断扩展、枝繁叶茂, 甚至“独木成林”, 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 打造协作科研团队, 推进群体实践

良性循环的教育研究生态应该注重“群体效应”, 学校鼓励教师组成协作团队, 团队完全由教师自主形成, 有强强联合式的, 有异质互补式的, 其目的都是通过团结协作, 集中智力资源, 提升团队效能。团队内部定期进行专题研究、主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学校还采取多种措施, 如举办教科研讲座、组织理论学习来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制订激励措施, 运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杠杆效应, 有效地调动教师的教育研究激情, 促进全体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逐步走向自觉从事研究的境界。

(三) 依托资深科研专家, 强化有效督导

良性循环的教育科研生态少不了强有力的评价机制, 为此我校成立了督导室, 由省英语特级教师张纯负责, 两位副校长及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参加, 同时还返聘了一些退休的特级教师、科研专家组成教育科研督导组。督导组的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 根据绩效管理的需要, 对教师完成教育科研工作目标的结果和工作表现, 实施绩效考核, 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其次, 定期督查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手段、具体措施、主要途径等, 定期督查各个阶段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阶段总结。另外, 督导室还重点督查结题课题的成果及成果转化情况, 对于教师而言, 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应用, 在应用中进行研究、改进和发展, 才是最有价值的。

三、构建课题研究的层级结构

我校发展教育科研生态是以课题为载体的:将各级课题打造成“专题研究项目”, 按照项目的需求和教师自身的科研意愿组建协作团队, 以“专家引领、明确专攻、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的16字方针运行协作团队。学校的课题分为三个层级:重点项目、专项研究、微型课题。

(一) 重点项目统领全局

我校将能够统领学校全局工作的课题称为“重点项目”, 全体教师参加, 校长亲自主持, 采用“三驾马车”驱动项目研究的模式进行过程管理———名师工作室负责“理论基础”, 各职能部门负责“实践过程”, 督导室负责“成果评价”。

“九五”期间, 重点项目是省重点课题《现代化教学与师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研究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开发师生创新潜能, 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人才、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方面开展有益的、有效的探索。“十五期间”, 重点项目是省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师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课题组立足于教育、教学、管理实践, 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网络教育管理、网络教学、网络德育对师生素质培养的影响。“十一五”期间, 学校重点项目是国家级课题《学校价值观的培育与传承》。课题组秉承学校历史文化传统, 明确“弘毅”精神的时代内涵, 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支柱, 成为师生员工追求的核心价值观;立足学校内涵发展, 探讨弘毅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基本路径, 铸造“弘毅”校园文化品牌;树立符合“弘毅”精神的先进人物, 使大家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弘毅”活动, 使弘毅文化渗透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成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十二五”期间, 我校将以国家级课题《学校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研究》为重点项目。

(二) 专项研究推进改革

我校将重点项目之外的市级以上课题称为“专项研究”。“十一五”期间, 学校完成结题的省级以上课题10个 (其中3个课题获一等奖) , 市级课题结题的共计22个。主要分为六个专项 (见下表) :

六个专项研究目的分别是:

(1) “文化建设”专项。这类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发挥学校文化的导向功能、发展功能, 以促进师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 “课程改革”专项。这类课题主要研究课程设计、课程决策, 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 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案例和经验。

(3) “教学探赜”专项。这类课题注重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 主要研究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 强调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探讨。

(4) “教材开发”专项。此类重点研究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依据课标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 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 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资源优化”专项。这类课题主要研究网络数字资源和中学教学如何整合, 关注校园环境资源优化、促进学校高品位发展。

(6) “心理研究”专项。此类课题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三) 微型课题贴身教学

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短、平、快”, “贴身式”的教育研究。研究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以教师本人为主体, 是教师自主发展的精彩呈现。浸染其间的, 不仅有教师的智慧、认知、经验, 更为欣喜的是, 这些智慧、认知、经验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 使得过程中的积淀越发厚重, 越发诗意般增长, 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关于微型课题的研究已有两年时间, 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生态中的草根研究, 学校教科室先期进行了培训、示范, 并且每年制定微型课题指南供教师选用, 定期组织专家指导、结题。目前, 已129个课题结题, 73个课题正在研究中。贴身教学的微型课题成了我校教育研究生态系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发展良性循环的教育研究生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北京大学生村官面试热点:一看2014年政府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