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2024-05-03

怎样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共8篇)

篇1:怎样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郑煤集团米村煤矿时咏梅

邮编:452470

摘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应主要培养幼儿自主地观察、想象、表达、操作、探索的兴趣和意识。

关键词:培养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的幼儿,就是祖国明天的栋梁,他们将肩负着建设祖国、繁荣社会的重任。而学前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重视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幼儿的创造性火花,尤为重要。幼儿因其好动、好玩、好奇,对周围事物、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疑问,常常带着为什么等问题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因此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大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就成为我们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如何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

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可以增强其感受力、悟性、创造性和适应性。在我们与幼儿的不断接触中,会经常发现幼儿的“创新”。他们可以把苹果画成三角形、方形;他们会把草画成黄色、红色;他们会把红太阳

打扮的五颜六色;他们会给汽车加上翅膀;他们会把楼房画的高过白云„„这都是出自孩子的想象和创新。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孩子们异想天开,其实不然,现在方苹果已经问世了,这些是异想天开的孩子们开动脑筋、大胆创新的表现。这些异想天开更需要得到保护、得到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给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对幼儿多鼓励、多支持、多肯定,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以保护幼儿初步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充满自信、保持旺盛的创造欲。

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着导演和指挥官的角色,起着领导和控制活动的作用,幼儿则担当着演员和士兵的角色,是被领、被控制地参与活动。而在创新意识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传统的输出知识的教育者,也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学习,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如在幼儿语言的教学上,教师为确保知识目标的落实,一味讲授,要求幼儿背诵儿歌、复述故事、记住作品的题目、作品中的角色,能按照教师的范例看图讲述等,所有这些都极大的损伤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幼儿个性的发展。目前,已有不少教师正在尝试角色转换,比如有的教师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做法,而是走到孩子们中间,与幼儿围

坐在一起,完全以语言教材中的角色身份出现,与幼儿一起讲讲、唱唱、跳跳,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轻轻松松。从表面上看,这只是活动组织形式的变化,其实,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幼儿为教学主体,为幼儿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环境,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实现。对幼儿集体活动而言,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幼儿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幼儿的独创性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归根到底,教师观念的变化,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

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关键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做、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平等、民主的交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幼儿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告知他人。然而由于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幼儿的语言常常会出现使用“错误”和“创新”。此时,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这些“错误”和“创新”,而是采用讽刺、嘲笑等不正确方式相待,幼儿的好奇心、发散思维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受到压抑,培养幼儿的创新思想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能正确对待幼儿,给他们支持、鼓励及补充和修正的机会,相信他们会在交往过程中有效的调整,不仅会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还会起到支持鼓励幼儿创新,让他们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要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掌握幼儿的特点,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自由自在宽松的环境中直接自由的发挥想象,进行创造。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还要针对幼儿的特点,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如投放那些具有多种玩法的物品,给幼儿以充足的想象、创造空间,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一些瓶瓶罐罐、木片、彩纸、小棍、豆子、沙石等安全的废旧物品,幼儿就会从中创造出所需的婴儿瓶、小轿车、小哑铃„„,这些玩法看似简单,却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去想象、创造。

要适时组织小组讨论。在幼儿的活动中展开小组讨论,能为教师与幼儿之间提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机会,激发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小组讨论中提高学习能力,并且能使幼儿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迪,取长补短,对所讨论问题不断深化认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是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友好的气氛,特别是要包容幼儿讨论过程中的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从而形成一个让幼儿愿意想问题,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氛围。

要给幼儿充分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组织各种活动,应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空间。如在讲故事的时候,可根据故事情节,适时停止讲述,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让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自豪感和快乐。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核心理念。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引导,并放手让幼儿实践和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力”。要培养这样的一代儿童,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性,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有一定的“自主度”,创设一个能让幼儿充分表现自己能力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激发幼儿富有创意的思维,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篇2:怎样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每次做完游戏让孩子们在水池洗手,洗完后总有那么几个水龙头滴滴答答的;每次吃完饭,饭碗里总会剩下不少饭粒……这样的细节在幼儿园中并不少见。现在的孩子都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只要孩子需要,父母都会埋单,没有“缺衣少食”的经历,怎样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呢?

注意“言传”的方式方法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有“浪费”行为的时候,往往会采用“说教”的方法,讲一些前人“吃不饱”之类的.故事,幼儿听了似懂非懂,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马山镇中心幼儿园陈老师认为,幼儿常常喜欢和玩具、小桌子、小椅子说话,其实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的特点决定的。如果在生活中,能把“关水龙头”这件事编成小故事,比如水龙头没被关紧,“水龙头很伤心,流了很多眼泪,看它哭得多伤心。”幼儿很容易被这样拟人化的故事情节所打动,就会主动关掉水龙头。利用孩子的语言,按照孩子的思维来达到“节水”的目的,可能会比简单灌输更为有效。

“身教”同样很重要

幼儿的行为习惯受成人的影响很大,成人的一言一行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幼儿突出的特点是喜欢模仿。模仿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家长要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来强化他们的节约意识。幼儿由于生理发育不成熟、小动作准确性不高,在进餐时会有掉饭粒的现象,往往一顿饭下来地上、桌上满是饭粒,碗里的饭也吃不干净。这时就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为幼儿寻找模仿的对象,家长除了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以外,还可以做一些小游戏。比如家长在和幼儿一起吃饭的时候,可以做做“比比谁剩下的饭粒最少”比赛,用竞赛的方法来让幼儿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利用小游戏来培养

据记者了解,现在不少幼儿园的自制玩具很多是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的,利用这些玩具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游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节约意识。

游戏一:《看谁找得快》

将百宝箱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成各种交通工具,让幼儿找一找、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是用什么做的。

游戏二:《小厨师》

篇3:怎样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搭设平台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 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 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积极思考 , 甚至与教师辩论 , 学生才能积极思考、丰富想象、敢于表达、急于标新立异 , 学生的思维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只有在这种学习氛围中 , 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保护、延续和发展。在教学中 ,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 , 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 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搭设平台。例如 , 当学生在提问、质疑时 , 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 , 以示教师对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很远或提不到要害之处时 , 教师要鼓励他敢于提问题 , 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引导 , 从而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

二、运用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诱发创新能力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学生没有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机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知识缺乏激情和兴趣,而如果教师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构建工具。同时,多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强烈,具有新颖多样、趣味性强的特点,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而产生直观形象、动静变换、快慢调控、化小为大、由近及远的直观优势,使规律性的知识表现得更为直观,更易于学生接受,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更易于启迪思维,更易于形成学生的能动性。这样,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启迪后,有了更多的观察、探索试验和模拟机会,从而形成顿悟,进而作出预测,再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联想、想象,拓宽思维空间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牛顿的万有引力源于苹果下落引发的联想、想象,瓦特的蒸汽机源于沸水掀动壶盖引发的联想、想象。由此可见,联想想象是创新和创造之源,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不断地有所创见。语文教材,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尤其具有形象性、表意性、灵活性,它本身就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联想内容。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多向展示,引导学生从“已知”中预测“未知”,作更深更高层次的分析、思考、联想、想象,进行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尽力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教师应通过挖掘教材、讲解习题以及其他途径,多设置一些“空白”让学生借助联想、想象去填补,使学生隽逸奔突的才情、明睿深刻的洞察得以张扬和生发。比如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可引导学生想象情节上的空白,情节的走向,人物的命运走势,艺术形象中鲜明而模糊、富有张力的意蕴,作者意念上的省略等。如教《竞选州长》,可让学生设想:“假如我不退出竞选,结局会怎样?”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续写出不同的结尾。又如根据《最后一课》的结束语:“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进行想象:1. 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道别;2. 二十年后的小弗郎士;3. 韩麦尔先生悲惨遭遇等。说明文阅读教学,可引导学生想象被说明对象的形象、结构等。议论文阅读教学,可引导学生把想象与分析、推理联系起来。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去生动地再现课文内容,灵活地填补课文内容,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合理的再造课文内容,就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空间。如“一滴水的联想”这样一个题目,教师可启发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联想,从而总结出这个题目至少可以作几种立意的文章:1. 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2. 表明了个人离不开集体;3. 强调了持之以恒。此外,还可经常设置各种情景,让学生快速展开联想想象。如“星期天,你到花园玩,看见一个小男孩在和一只小狗说着悄悄话……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写篇四五百字的短文。”又如,“早晨,王老师一踏进办公室,只见办公台上插着一束鲜花,她将花儿捧起,心想:这是谁送来的呢?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续写下去。”总之,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之外,更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训练联想想象能力。学生联想想象力的开发 , 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4:怎样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日常生活;主题活动

社会在发展,時代在进步,随之而来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也在悄然滋生。幼儿天性单纯活泼,好奇心重,模仿力强,社会中的那些不安全因素很容易对他们造成伤害。我园针对此种情况开展了《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中特别提到,幼儿由于年龄小,接触的事情比较少,没有经验,不懂事,所以,对幼儿园来说安全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将结合课题要求,谈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保护孩子安全,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责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这样的要求:密切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例如,当幼儿洗手时,我这样教育他们:大家排好队,不要推不要挤;当幼儿倒水时,我这样教育他们:杯子里有热气,不要喝;当幼儿在室内活动时,我这样教育他们:不要把手放在门缝里;当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我这样教育他们:不要推搡、不要拥挤。

二、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虽然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内容很多,但是我们的幼儿接触的知识却不够系统,而且很零散,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常常把各科内容整合起来,精心设计一些主题教育内容,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观看防火、防震知识演练,让孩子们看后说出当房子内发生火灾时,你应该怎么办?当地震来临时,你又该怎么办?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了安全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当然,安全教育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正如我园课题《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提到的:幼儿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在幼儿心里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陈美华.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预防意外事故发生.山东教育,2010(30).

[2]葛祥梅.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11).

篇5: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石家庄市长安区第一幼儿园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创造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活的真正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类心理学家创始人马斯洛认为:创造性是从我们呱呱坠地时便已形成,遗憾的是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因此,我们要正视孩子们那种与生俱来的创造天赋,挖掘、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我们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启发幼儿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把深藏在孩子们身上的潜在才能开发出来。而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它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面素质的主要手段。我们要运用不同的游戏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将孩子看看、听听、玩玩、想想、做做的活动,变成其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通过长时期的诱导、培养,将他们的各种潜能、创新意识很好地开发出来。

3-6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朦胧期,好比是一块璞玉,需要我们去进行雕刻、琢磨。而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我们就要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加以启发、诱导,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们的期望和追求,更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1.善于质疑、提问 孩子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是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在孩子们的心里有问不完的问题,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启发孩子勇于质疑,引导他们取敢于提问,并诱导他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自己先去找找答案,看谁答案好。如在游戏活动中,就要重视思维的过程,要让孩子充分显示其思维过程,要为他们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多问一些你怎么想的?你觉得该怎么玩?有哪些玩法?鼓励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地想象,自己去探索玩的方法。同时,教师更要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既要富有艺术性,更要体现创新性,有时可让孩子们“有机可乘”,鼓励他们质疑问难提出新见解,训练思维的批判性,通过求佳思维的训练,以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2.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积极的互动评价,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游戏受幼儿的喜爱,也取决游戏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教师与同伴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多给幼儿说的机会,交流的机会,采用叙事性和表现性评价。这样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创造性。

3.注重启发、诱导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游戏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乃致教师的穿着,都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他们以模仿的余地。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讲解、示范性动作,都是孩子们进行仿照的对象。我们就要抓住这一过程,启发、诱导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独立思考,促使幼儿见解独到,标新立异,有自己的独创性意识。如在游戏的讲解中,教师要尽量简洁明了,给他们有展开想象的空间;在游戏的示范中,教师要富有变化,给他们以“我也能做好,并能比老师做得更好”的余地。在游戏活动中的“一物多玩”、“多物多玩”等,教师只提供一种玩法,启发、诱导幼儿开动小脑筋,比谁玩得花样多、花样新。这样,孩子的兴趣浓了,思维也拓展了,久而久之,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记得那次美术活动――设计自己喜爱的住宅楼。为了上好这堂课,事先我带领孩子们到附近住宅区进行了参观。回来后,我就组织他们开展结构游戏,教师先示范构建一幢一般性的建筑物,然后让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自己进行设计构建,并诱导他们:看谁设计、构建得比老师好?能不能几个小朋友一起来构建一座有一定规模的住宅群呢?在我的启发下,小朋友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了:有的在纸上设计、有的在几个人商量、有的正在构建。你看――好多小朋友都设计出了与众不同的小住宅楼:有尖顶的、有圆顶的、有三角形的、有梯形的……有的小朋友还进行了颜色的搭配、图形的组合;你看这边几个小朋友通过分工,在各自构建零部件的基础上,正在组装一座儿童游乐城呢!……这次美术活动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在模仿老师的基础上,孩子们大胆想象、大胆实践,都有了自己的创新,设计出了与众不同的建筑作品。整个活动过程,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联想、想象,促进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又不同程序地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所以收到了预料之外的效果。

4.重在发现、捕捉 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会突出奇想,说出与众不同的话语;出现与众不同的想法;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假如我们不加留意,也就这么转瞬即逝了。而作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精神的教师,我们就是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这些求异思维的火花,并加以引导,使其成为我们对孩子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好材料。在一次桌面游戏活动中,我给每个组分配了不同的活动材料,如:积木、拼图、小棒、橡皮泥、纸片等,活动到一半时,突然听到有些小朋友在惊呼:啊,太美了!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有一个小朋友把搭成小别墅的积木放在了另一小朋友用拼图拼成的花园里。这虽然是两种不同玩具材料的组合,但那位小朋友却打破了陈旧的玩法,进行了不同的组合,可产生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6:怎样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陈玲芳

(福建省建阳市实验幼儿园)

摘 要:自主游戏是目前很多幼儿园进行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自主性游戏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所以成为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之一。依据自主性游戏的特点,提出了创设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游戏环境、创设有助于稳定幼儿角色的游戏标志、创设不同幼儿不同游戏所需要的游戏材料的观点,并从意识培养、规则产生、规则遵守、规则强化、规则内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自主性游戏中规则意识培养的途径。

★ 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 怎么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 游戏中的数学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游戏中达到“惩罚”效果

★ 怎样在幼儿园里培养好习惯

★ 游戏中的科学读后感500字

★ 游戏中的语文作文600字

★ 口语训练与培养外语创造力

篇7:怎样培养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冉乃彦 自我教育是一个由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和自我评价四个环节组成的动态结构。一般的人都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标引导下,不断地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力争达到一定预期效果;然后用自己认可的价值意识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形成对自己的新的认识。在这一新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自我教育循环上升过程。

一、什么是自我评价能力

如果把自我教育过程比作一个螺旋上升的链条,那么自我评价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环。这一环将决定自我教育过程在进入下一周期时,驶入哪一个轨道。

雷锋的战友乔安山,热心助人,将一位被别人撞倒的老人送进医院后,竟被老人的家属诬陷,把肇事者的帽子强加给乔安山。这时乔安山必然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个自我评价,如果认为“救人反被诬”,“好心不得好报”,这样的评价结果,肯定会下决心今后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了;而乔安山却是坚定地用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来评价这件事,宁肯自己受委屈,今后还要坚持这样做,他认为这样做是一种社会进步的需要。

可见,自我评价必将影响着自我教育的方向。

“价值”是一把尺子

评价就是评定一个事物的价值,自我评价就是自己对自己各种表现的价值评定。自我评价要有标准。人每当做完一件事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价值”这把尺子量一量,即通常说的“值不值?”。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把尺子并不是不变的,不但每一个人用的尺子可能不同,即使同一个人,自己用的尺子也会发生变化。这个尺子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在长期实践生活中形成的,欲望、动机、兴趣、爱好、情绪、情感是较低层次的价值意识,而信念、信仰和理想则是较高层次的价值意识,在系统化和理论化之后,就成为对人影响极大的价值观了。

我们的精神活动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知识”形式表现出来的,叫非价值意识;另一类是以“态度”形式表现出来的,叫价值意识。

例如,这是一朵花;这朵花是红色的;花授粉以后结果实;这些是以“知识”形式表现出来的非价值意识;

再如:我喜欢这朵花;我喜欢红色的花;我希望这朵花授粉以后结一个大瓜;这些都是以“态度”形式表现出来的价值意识;

在实践中,这两种精神活动往往是结合在一起,我们总是在非价值意识中渗透价值意识,例如我们发现这个学生聪明(这是非价值意识),自觉不自觉地立刻产生自己的态度——喜欢这个学生,或者是盼望这个学生学习成绩好(这是价值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处处区分价值意识和非价值意识。但是在社会中,我们学习其它人的经验的时候,在分析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和行为的时候,就需要区分价值意识和非价值意识。

以“态度”为代表的价值意识有两个特点,一是态度的内容是主体的主观性;二是态度是在对客体知识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选择。

因此,要想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是——知识要尽可能搞清楚,态度要尽可能弄端正。

获得新的动力

自我践行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会看到实践的对象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必然极大地影响自己的认识,不但影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影响对主观世界的认识。小男孩把大石头搬开,他评价自己是大力士;小女孩出色地完成了一个手工,她评价自己为“巧姑娘”,这些都会增长信心,获得新的动力。幼儿把自己的好吃的东西送给别的小朋友,得到了“好孩子”的评价,产生了一种幸福的体验;小学生把字写得特别工整,老师奖给他一朵小红花,他感觉特别光荣„„虽然这些开始都是他人的、间接的评价,但是都会进一步变成为他的自我评价,成为继续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相反,间接的批评性评价,也都会成为一种痛苦体验,转化为他自己的评价,有的会削弱了他继续前进的动力。例如,有的学生满腔热情地学雷锋,做了好事,回到家里,得到的却是:“都什么年代了,还学什么雷锋,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大傻冒”的讽刺挖苦。这种他人评价,使学生得到的是负面的体验,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往往会转化为他对自己的错误评价,从而改变了他的前进的方向。

对待小明的故事

在我4岁上幼儿园时,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名叫小明,因为他的妈妈是清洁工,所以我们班的老师总是瞧不起他。老师告诉大家,小明特别傻,所以大家都不跟小明玩。听了老师这样说,我想:小明不傻,老师为什么说小明傻呢?我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告诉我:“就是因为小明的妈妈是清洁工,所以老师说他傻。”奶奶还问我:“你觉得小明傻不傻?”我说:“我觉得小明不傻。”奶奶告诉我:“别的小朋友说他傻,你别说他傻。别的小朋友不跟他玩,你应该跟他玩。”我记住了奶奶的话,在幼儿园里,我总和小明一起玩,他也总和我玩,我们成了好朋友。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不能污辱别人,要对谁都友好。(小学四年级一班小乔)

这个小乔同学就是在自己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又得到奶奶的支持性评价,她必然获得新的动力。

重新认识自己

自我教育过程中,一方面价值意识会影响自我教育的方向;另一方面,自我践行也会影响人的价值意识,并进一步影响自我认识,使他重新认识自己。尤其对于不成熟的学生,这种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例如,有的中学生在班集体中,为了集体的荣誉,不拖集体的后腿,自己也努力使自己学习成绩上去。在这种目的尚不远大,认识也不深刻形成的动力驱使下,自己的学习的确上去了,而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他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体验到掌握知识和本领的愉快,产生了学习更多知识的需要,形成了新的价值意识。用这种价值意识评价自己,就会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过去的想法和做法上的问题,对那种不求上进的心态感到羞愧,对自己不再是“自我感觉良好”。于是他将会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走上一个健康的自我教育的道路。这个过程,对于那些所谓后进生的转变与发展更加重要。

通过自我评价培养自尊的品质

自尊,就是自我尊重。究竟自己应该尊重自己什么?自尊要有个标准,自尊的核心问题是评价标准,所以苏联心理学家科恩说:“自尊心就是个人的价值判断”,自尊也就是自己要捍卫自己的价值追求标准。

自尊应该是体现了社会价值的一种自我价值追求,是指向深远的人生目标的追求,而不是为了虚荣心,为了面子的肤浅的价值追求,更不是出于狭隘目的,寻求私利的价值追求的自尊。

著名的“詹姆士公式”是:自尊=成就/追求。

这个公式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适用的,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真正的具体内容又可能是完全不一样,原因就在于,对成就、追求,每一个人的标准可能不一样。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自尊表现又很不同。例如,有的人把为人类发展做贡献,作为自己的追求;而有的人则把生活享受作为唯一的追求;甚至有的人把“面子”作为重要的追求。因此他们的自尊表现必然不同。虽然表现不同,但对每个人来说,因为它是人的最根本的追求,所以在重要性这一点上,又是完全一样的。

应该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标准建立自尊,用正确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所做所为,用正确的价值追求,形成自己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准备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对人类做出贡献,用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价值。

要使孩子具有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又不容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超出物质利益的浩然气节。

二、不同年龄孩子的自我评价标准

人的自我教育能力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有一个发展、培养和成熟的过程。因此不同年龄孩子的自我评价标准,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幼儿的自我评价标准

──做好孩子

人们很长时期认为幼儿不可能有什么自我教育,更没有什么评价标准,其实并不是这样,幼儿已经有“好孩子”,“坏孩子”,“勇敢的孩子”,“胆小的孩子”,这些评价标准。

1.幼儿主要是根据“重要他人”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

在某小学实验班有一个出色的女学生,她性格开朗,落落大方,热心助人,讲文明、懂礼貌。谁也想不到,她过去在幼儿阶段竟会是一个非常胆小、自卑的小女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于是我们做了回顾调查。

经过家长介绍,发现原来是幼儿园的教育起了关键作用。在到幼儿园之前,她脾气非常坏,不爱笑,认生,见生人就哭。每次送幼儿园都大哭大闹……后来到了一个设备较好的幼儿园,又遇到了许多开朗的老师,带领她参加了许多活动,尤其是参加了幼儿珠算学习,她的成绩一直是班上的第一或第二,接着又参加了不少比赛。从那时起,家长发现她变了,变得爱说爱笑,开朗大方。

为什么出现这么明显的变化呢?原来在这个过程中,她通过实践活动展现了她的优点,这个优点又不断被大家承认,“重要他人”的评价使得她由原来的自卑变成了自信。从原来的一个胆小、爱哭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勇敢、泼辣的小骨干。从此她就一直以一种优秀生的自我评价度过了幼儿和小学阶段,顺利地进入了初中。

2.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是情感性质、模仿性质的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处在情感层次,通过情感体验得到的,体验虽然比较肤浅,但还是丰富的。例如,幼儿画了一张画,自己非常喜欢,就认为自己很不错;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就认为自己做对了;母亲板起面孔,就以为自己犯了错误。

幼儿往往是看到别的孩子怎么做,自己也模仿着做。尤其是经常被成人夸奖的孩子,更是许多幼儿争相模仿的对象。

例如有一个幼儿园里,有一个叫毛毛的孩子经常被老师表扬,于是竟然有好几个孩子要求自己也改名字叫毛毛。

(二)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

──有好行为

由于儿童开始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但是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因此,小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更多地是停留在行为的层面上。

1.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主要在行为层面上

对小学生的教育,如果不和他的行为联系起来,不落实在行为习惯上,恐怕都会费力不讨好。因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主要处在对外感知的层次上,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体验尚不经常、不稳定、不深刻。当问小学生:“你爱不爱劳动”时,他的回答往往是一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如:“我每天都做值日”,“我扫地扫得特别干净”;问:“你学习努力不努力”时,他就回答:“我上课认真听讲”,“我每天都完成家庭作业”。

小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主要是行为上的。

有一个一年级学生,看到别人都得到了小红花,可是自己字也写不好,课堂上又管不住自己,靠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要想得到小红花实在是希望渺茫。于是有一天,他就见到哪个老师都鞠躬,每见一次就鞠躬一次,有时甚至向“值周”的大同学也恭恭敬敬地鞠一个大躬,他想用这种行为得到一个礼貌方面的小红花。可以看出,这个小学生,仅仅是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要求,还没有达到较深层的道德品质的自我要求。

但是小学生在行为层面上的自我评价,对他的成长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生在各种活动实践中,会积累起十分丰富的亲身体验,这是他了解世界和了解自我的重要基础,是深化自我教育的必要条件。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小学生的心理体验逐渐增多,自我评价就会出现新的特点。

根据小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在行为层面上的这个特点,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养成做为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将自我教育引向深化。

2,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开始从他律转向自律

儿童时代的自我评价标准,之所以开始从他律转向自律,一方面是由于心理发展逐渐成熟,其中主要是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渐达到了自律应具备的条件。另一方面,是他的生活环境逐渐扩大,“重要他人”逐渐增多,特别是家长和老师这些“重要他人”之间的评价不一致,甚至出现了矛盾之后,迫使他必须在若干个他人评价之间,进行比较、选择,“大主意还得自己拿”。另外,他人的评价如果和事实明显不符,和学生自己的亲自体验不相符时,也会促使他独立思考,自己进行评价,逐渐建立起自己认可的评价标准。

从他律转向自律时间的早晚,和学生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尊重学生,气氛民主的环境里,学生的自律就形成得早;而溺爱学生或高压学生的环境里,学生都会由于失去了自我或压抑了自我,自律形成得就晚的多。

小学生是处在自我教育的准备阶段,自我评价的学习阶段,特别是处在他律转向自律的阶段中。这个阶段就更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艺术,一方面要把握小学六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应该是呈现六个层次,对不同的年龄都不要要求过高或过低;另一方面,由于同一年龄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着差异,还要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培养的方法。

(三)初中生的自我评价标准

──有好品质

和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自我评价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开始以抽象的品质作为评价标准。由于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飞速的发展,开始进入了和成人相类似的自我教育阶段。当然还是极不成熟的,所以经常出现片面性、表面性和过分理想化的弱点。

1,少年的自我评价开始进入内心世界,已经处在比较抽象的道德观念层面上

人们常说少年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主要是指少年已经开始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由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经验型的抽象思维阶段,开始用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进行思考了。这时他们喜欢用一些道德观念对照自己,或是分析他人。他们已经能够对自己学习的方法,学习上解题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教育的发展全程来看,少年期都是一个关键时期、转折时期。

少年喜欢照镜子,喜欢观察别人,重视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认真、秘密地记自己的日记,喜欢和别人争论,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都说明少年已具有本质意义上的自我意识,进入了真正进行自我教育的阶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2.少年的自我评价标准,开始以自律为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但是尚不成熟

到了少年期,学生开始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大脑,重新观察、分析和评价自己及他人。开始运用自己的评价标准重新来看世界,这对少年来说是一件大事。这时他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既可能和儿童时代基本相同,也可能有了区别,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这是他自己的看法了。而在这之前,他的嘴里说出来的往往是重复成人的看法。

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此他将用自己的这些看法自觉地指导他的一切行动了。正确的看法当然表现为正确的行动;而错误的看法必将导致错误的行为。所以成人在这时要极其关注少年这时形成的、他认可的是什么观点,要想方设法力争引导他的观点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少年这时的评价标准并不稳固,也不成熟。不成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片面性。少年常常是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追求,过分强调某一方面,夸大某一方面。不善于全面地、辩证地分析事物。这是因为他们的认识还没有系统化,知识积累也不够充实造成的。

在一个中学,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件看似十分矛盾的事情:学校领导们正在开会研究如何表扬上午英勇救火,抢救公共财产的几个同学的时侯,有人反映,有个学生在操场上用桌椅打闹,破坏公共财物。等到把这个同学叫到办公室后,大家吃惊地发现这个同学竟是上午参加救火的一个同学。这件事典型地说明少年的片面性,他在一个情景下会积极地去救火,而在另一个情景下却又去破坏公物。

但是少年的这个片面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逐渐得到改善。二是表面性。少年常常被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被一些非本质的、次要的理由牵着鼻子走。这是因为他们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理论化的深度,生活经验不足造成的。但是随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表面性同样会逐渐得到改善。

需要强调的是,正是由于少年期处在一些重要观念的构建阶段,因此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这是一个极其可贵的教育时机。成人在这时要善于观察、了解少年,又要善于巧妙地指导少年(因为他们自认为已经长大,以为自己什么都成,不愿接受成人的指导,而实际上又缺乏经验,面对这种矛盾的心理,成人的指导必须具有艺术性才能得到成功),使他们少走弯路,顺利地度过人生最佳塑造期。

(四)高中生的自我评价标准

──有好人生

高中生的自我评价,应该是逐渐深化,慢慢走向成熟,开始以抽象的“人生价值”作为评价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如果缺乏实践,则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

1,青年的自我评价,已经到达比较系统,具有理论色彩的观念层次

青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般已经比较成熟,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比少年丰富多了,因此是处在自我教育的深化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是努力地使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达到一定的深度,进入初步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层次,以此来指导自我教育。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驱使下,曾经出现过一些令人十分遗憾的现象:在高中和大学低年级这个阶段,本来是他们深化自我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在这段时间认真思考人生,思考世界,深化自我教育,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但是这时他们都被绑在高考的战车上,集中全力去为分数而拼杀,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往往无暇顾及。直到上了大学,或是工作之后,在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找上门来的时侯,才发现自己之所以显得

那么束手无策,就是因为自己曾经缺少了自我教育深化的重要一课。

2,青年自我评价的标准,在自律的基础上逐渐成熟,但对知识青年来说,由于他们对社会的理解,缺少在实践中的亲自体验,从社会化的角度看,真正达到成熟,仍有一个不短的距离。

青年的自我评价标准,如果是主要来自书本,那就往往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在这些青年头脑当中,对社会总是较长的时间存在着理想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矛盾,对个人也总是存在着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本来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属于正常的现象,人类就是不断地在一个一个更新的理想的引导下,去变革世界和变革自己,去推动事物的前进。但是脱离实践的青年的理想,往往由于过分脱离实际,因而经常碰壁,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就显得十分尖锐,甚至无法调和,也就更让他们感到痛苦。

篇8:怎样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鼓励、赞扬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独特的思想行为, 鼓励能给予幼儿一种肯定的信心, 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都得到信心的激励。孩子有天资差异的存在, 老师在活动中要找出他们不易为常人所发现的创造金点, 要多鼓励、支持或肯定, 培养其自信心, 使他们能够放飞思维, 自由想象、大胆探索。如鼓励孩子说“真不错, 你的这一处和别人都不一样, 很有创造性”。这样的语言会让幼儿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不容置疑的肯定, 他会在创造活动中竭尽全力。有的孩子天生爱创造, 善于创造, 然而他超一般人的奇特想象创造往往得不到同伴和老师的接纳, 有时甚至是排斥, 这时老师要用语言对他的大胆无忌给予支持、鼓励, 这样不但会增强此类幼儿的创造反应, 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幼儿, 使他们也敢于创造、敢于表达, 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下乐于创造性地进行活动。

二、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学习的过程, 实际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幼儿有不同的经历和个性特点, 所以他们对老师所教的知识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应该尊重这一独特性, 让幼儿各抒己见, 进行创新, 不应一味地追求统一, 否则就会抹杀幼儿求异的思想, 阻碍幼儿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音乐活动时, 幼儿会创编出鞋子穿在手指上, 或袜子套在头顶上, 其实, 这也是一种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张图片或一套教具, 教师讲——幼儿听, 教师问——幼儿答, 教师演——幼儿看。创新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内容来确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要通过感知、操作、探索的形式, 给幼儿提供反馈、交流、思考的机会。注重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有机结合, 增加幼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的能力。既要面向全体, 又注重个别差异, 教学设计要体现层次要求, 坚持正面教育, 方法手段应选择合理, 恰当有效, 使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在幼儿生活中, 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 倘若视而不见, 任这些教育机遇流逝, 就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 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所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创新火花, 并加以引导。具体做法是:正确对待孩子的各种提问, 甚至是荒唐的提问, 因为提问本身就说明孩子在思考和钻研, 教师要正确引导;通过提供富有幻想色彩的图书、半制品的游戏材料和开展一物多玩等活动, 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增长知识, 拓宽视野, 因为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三、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强调:“天天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 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教师要给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是物质环境。我们墙饰的布置、活动区的设置中, 应充分考虑创新教育的因素。如开设结构游戏区、讲述区、娃娃家、手工区、音乐区等活动区域, 并可在活动区中投放大量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将各种联想加以具体化。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变的活动材料, 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插上了翅膀。二是精神环境。对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来说, 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时, 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 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要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心理和优秀的个性品质, 要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冒险性和挑战性。教师、家长都要多给幼儿一些选择的自由, 不要包办限制得太多。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 所以, 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愉快的精神环境, 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四、开展良性竞争, 培养幼儿的创新品质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需要具有竞争意识的人才。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机会, 让幼儿在竞争中一展所长, 不断进取。例如, 在唱歌活动中, 我经常创设竞争机会, 鼓励幼儿向唱得最好的小朋友挑战, 向录音机里的歌声挑战。对敢于挑战的小朋友, 不管成功与否, 我都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这样, 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演唱水平, 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培养了他们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与创新品质。

上一篇:让健康情绪伴随学生快乐成长下一篇:学生近视眼怎么治快速有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