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怎样积累语言

2022-10-01

我校的学生除了教本, 顶多还多了一本作文书外, 就什么也没有了。原因是一部分学生家长不愿意跟孩子买书, 另一部分是学生自己不愿意买, 久而久之, 学生也懒得看书了, 语言贫乏就很正常了。老师再着急, 再强调, 学生就是不看书, 或无书可看, 大部分学生就是到了初三, 作文水平也提高不了多少。我现在所教的班级就是如此, 刚接手时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不如城里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的水平。面对如此情况, 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需要做更多更细致的工作的。

一、名言佳句的利用

一篇优秀的作文, 讲究谋篇布局, 而开头和结尾是其关键部分。可学生在作文时常碰到“开头难, 尾难收”的难题。我班的学生的作文就是如此, 往往是中间部分叙述得非常好, 就是在开头和结尾上的点睛之笔令人不敢苟同。于是我决定让学生记住一些名言佳句, 告诉学生这样可以先给读者留下好的印象, 起点高, 有文采 (当然不是唯一的方法) 。可光让学生死记硬背, 过不了两天, 学生会因收不到效果而放弃。于是我利用课前3分钟, 由于学生资料有限, 我只好亲自去找一些名言佳句, 让他们在课前写好, 在上课3分钟跟他们解释这些句子什么意思, 可以用在什么情境下。逐渐地学生便会应用名言佳句了, 而且越来越熟练, 最后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

二、作文书、教材的利用 (主要是作文书)

选修课的设置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无论在学习的方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对传统的语文学习有所突破。选修课的开发, 既涉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理论问题, 也涉及选题、教材、实施、考核等具体的实践问题, 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 都是新事物。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事物, 我们在一线工作的教师, 既兴奋又迷惘, 甚至无所适从。笔者以为, 上好选修课要做到“两忌三要”。

一忌选修课上成语文知识专题课。长期以来, 高中语文教学受到“高考指挥棒”的严重影响, “‘但求好分数, 考上好大学’成了师生的共识”。选修课一开设, 老师们就迅速地翻阅各种教辅、习题集, 编写与教材同步的“学案”。学习《唐诗宋词》, 就把一首首诗词变成一道道的诗词鉴赏题;学习《中国古典小说选读》, 课堂就成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各种特殊句式”的大汇总。

二忌选修课上成以人文为中心的文化课。选修教材的每一模块, 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有的老师采用大学授课的方式, 在课堂上, 大量地讲解文学鉴赏理论, 无休止地补充文学史知识, 高中语文选修成了专业文学赏鉴理论课, 成了文学史课!

语文新课程与高考的关系是现实教育活动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特别是选修教材的教学如何应对高考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那选修课怎样教才能让学生提高成绩呢?

一要突出个性化。选修课要将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学习个性化了, 多样化了, 主动性起来了, 有了探究与合作, 这个选修课就到家了。因此, 选修课在教学上的核心问题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问题。例如在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 学生主动把

经过一学期名言佳句的积累, 很多学生除了记住我抄的句子外, 还开始自己主动去找, 去积累名言佳句。于是这种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后, 我又决定利用学生有限的资源 (教本、作文书) , 强调在教材中、作文书中积累语言。教本分析较透彻, 学生理解后大部分佳句佳词都能记住了, 只是对于在作文书中找出佳词佳句积累, 他们又为难了。他们只知道读故事情节, 并且很快就忘了。于是我在讲课外书的阅读短文时, 增加了一个训练项目“在文中找出好的地方”。在我的指导下, 学生找出了好的动词、形容词、富有哲理的句子等, 并逐渐会利用自己手中作文书了。

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让学生在听中积累语言

每个人身边总有一些人表达能力强的, 教学中强调学生平时多听, 多记, 记住同学、朋友、师长说的一些好的词语、句子, 并养成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生活在现实中, 每天都跟周围的人、事、物接触, 每天都接受到众多的语言信息, 尤其是老百姓的口头语言, 都是语言中的精华, 是我们平常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如俗语、歇后语、谚语。另外当今传播媒介也丰富多彩, 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 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 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 认识人物的个性, 知道事物的善恶, 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会有再听的欲望。我充分利用电视, 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新闻报道、各种活动等, 在收听、收看完后作适当讲解、赏析, 让学生获得活生生的语言文字。

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

要做到“两忌”“三要”

◇钟儒成

“杜十娘”的形象与“琵琶女”“刘兰芝”乃至现实社会中诸多悲剧女性的形象作对比, 学生在认真阅读、深入思考的基础上, 畅所欲言, 热烈讨论,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悲剧的产生与社会制度无关, 每个人的命运要靠自己去把握。这一结论与教参上的“抨击黑暗的封建制度”这一主题大相径庭, 但却更深刻新颖, 技高一筹, 显示出学生独到的见解。

二要把握好难度和深度。高中不同于大学, 高中学生的语文选修是初步的接触、了解和学习, 不是高校中文专业专门化、深入地研究, 要防止类同于大学课程, 不宜深挖、深究。教学要量力而行, 对教材的内容要做适度取舍。由于模块学习短时间、小容量、快节奏、多板块、个性化, 不宜对学习做很高要求, 不能贪多求深, 不能求专求难, 有了一些涉猎, 能突破一些重点内容、顾及其他内容即可, 要以学习实效为重。

三要“因课制宜”。不同的模块系列, 其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应该有一定的区别。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 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像和联想, 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 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学习《唐诗宋词》《中国小说欣赏》等模块,

上一篇:探讨失效模式对液压软管总成可靠性的影响下一篇: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