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流程四个要素

2024-05-14

企业管理流程四个要素(通用9篇)

篇1:企业管理流程四个要素

项目管理有四个要素

项目管理有四个要素:工作范围、时间、质量、成本。

1.范围(Scope)。也称为工作范围,指为了实现项目目标必须完成的所有工作。一般通过定义交付物(Deliverable)和交付物标准来定义工作范围。工作范围根据项目目标分解得到,它指出了“完成哪些工作就可以达到项目的目标”,或者说 “完成哪些工作项目就可以结束了”。后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工作范围的定义,项目就可能永远做不完。要严格控制工作范围的变化,一旦失控就会出现“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做了许多与实现目标无关的额外工作,另一方面却因额外工作影响了原定目标的实现,造成商业和声誉的双重损失。

2.时间(Time)。项目时间相关的因素用进度计划描述,进度计划不仅说明了完成项目工作范围内所有工作需要的时间,也规定了每个活动的具体开始和完成日期。项目中的活动根据工作范围确定,在确定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还要考虑他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3.成本(Cost)。指完成项目需要的所有款项,包括人力成本、原材料、设备租金、分包费用和咨询费用等。项目的总成本以预算为基础,项目结束时的最终成本应控制在预算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IT项目中人力成本比例很大,而工作量又难以估计,因而制定预算难度很大。

4.质量(Quality)。是指项目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的程度。一般通过定义工作范围中的交付物标准来明确定义这些标准包括各种特性及这些特性需要满足的要求,因此交付物在项目管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另外,有时还可能对项目的过程有明确要求,比如规定过程应该遵循的规范和标准,并要求提供这些过程得以有效执行的证据。时间、质量、成本这三个要素简称TQC。在实际工作中,工作范围在《合同》中定义;时间通过《进度计划》规定,成本通过《预算》规定,而如何确保质量在《质量保证计划》规定。这几份文件是一个项目立项的基本条件。一个项目的工作范围和TQC确定了,项目的目标也就确定了。如果项目在TQC的约束内完成了工作围内的工作,就可以说项目成功了。

对一个项目来说当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多、快、好、省”。“多”指工作范围大,“快”指时间短、“好”指质量高,“省”指成本低。但是,这4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提高一个指标的同时会降低另一个指标,所以实际上这种理想的情况很难达到。

举个可能每个人都遇到过的例子—装修。假定原计划需要两个月完成,但由于原住房提前拆迁,必须1个半月内完工。因此,“时间”的要素发生了变化,为了缩短工期可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 措施一:原来厨房是自己做框架,买贴塑门面,现改为买整体厨房;显然代价是成本提高了。

★ 措施二:原来墙面要刷4遍立邦漆,这非常耗费时间,现在刷2遍就算了;但代价是质量降低了。

★ 措施三:先不铺木地板,灯具以后再安装;注意,这时您已经改变工作范围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项目中很难保证每个目标同时达到最佳。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能均衡多种因素做出取舍,使最终的方案对项目的目标的影响最小。

篇2:企业管理流程四个要素

一、就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说,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这也是安索夫著名的企业战略管理要素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可以在企业中产生一种合力,形成企业的共同经营主线。在做企业经营战略策划时,首先应当从产品、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类似性,为企业确定出一条共同经营主线。这是企业战略策划中十分关键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金邦实业在策划企业经营战略时,首先对本行业产品、技术与市场领域进行充分的调研,对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有足够的分析,对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以及未来前景进行准确定位,以一种全局和动态的意识,确定本行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并以创新方式为企业增添独特价值,来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

二、就企业的管理战略来说,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系统、指挥系统、联络系统、检查反馈系统、预算计划系统等。它的特点是必须密切配合企业的经营战略特征来制定。服务于经营战略并服从于经营战略。搞好管理组织系统建设是做好管理战略策划的重要前提。因为企业战略确定后,管理层组织体系是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造就管理层组织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独挡一面、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的工作能力;坚忍不拔、披坚执锐、不畏艰辛的拼搏精神;群策群力、团结协作、相互依存的团队意识。必须是敢于否定自我、善思知进,擅倾听取长、勤奋好学的学习型组织;同时加强组织体系权力与责任的结构分配,各组织体系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责任明确。

三、就企业的人才战略来说,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人才的选用和招聘、培训、激励等。人才是每个企业梦寐以求的强盛之宝,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金邦实业一直把人力资源开发、构筑人才高地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1、善于选拔人才: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多渠道,全方位。要从道德品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身体条件等方面全面考察被选择对象,善于从现实的表现预测其发展,把有真才实学具有发展前途的人选拔出来,要善于给人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其潜在的才能变成对事业的贡献,从中脱颖而出。

2、善于使用人才:企业要善于使用人才,知人在于善任,优才要优用。要为人尽其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激励其充分发挥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用人所长时也要容人之短,克服忌贤妒能思想,见贤思齐,胜者为师。

3、重视培养人才:人才必须立足于自身培养。全面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有所选择有所重点进行培训、教育,培养人才,加强考核,以激发人才,使其尽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4、能够留住人才:事业留人,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远景规划,激发员工长期工作的热情;感情留人,注重企业文化培育,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建立起员工对企业深厚的感情是留住人才最好的办法;待遇留人,合理的分配机制,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晋升机会使优秀人才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有良好的职业发展。

四、就企业的文化战略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其核心就是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企业文化战略策划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种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再把这种价值观加以提炼、升华,从而成为一个极具个性的、鲜明的、并有强大生命力的著名企业品牌。未来的市场竞争就是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内强素质,培养企业精神;外塑形象,宣传企业品牌;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指导企业发展。

篇3:企业管理流程四个要素

——树立和谐理念。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企业“和谐使者”的使命要求政工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和谐的内涵, 倡导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精神, 用和谐的思维去开展工作, 用和谐的标准去衡量工作, 构建“和谐政工”。一是用和谐的理念认识形势。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政工干部要充分认识企业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顺势应时运筹和开展各项工作。要从企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分析形势、把握方向、谋划长远,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项企业业务工作、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之中, 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努力方向, 在服从服务于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有所作为。二是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追求和谐并非回避矛盾、否认差异, 恰恰相反, 它是以承认矛盾和差异为前提的。和谐理念要求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 求同存异、和谐共处。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多元的社会所有制结构、多元的利益主体、多元的分配方式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存在及其发展, 使得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表现为多元和多样。同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就要求政工干部要思想解放、顺应潮流,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尊重差异, 既要在同一中把握事物, 又要在差异中把握事物, 坚持正确的、抛弃过时的、创造新鲜的, 正确处理好发展目的与手段、公平与效率等关系。三是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工作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环境里, 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就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心一意干事业。团结需要妥协和宽容。

——培养严谨作风。企业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要按照“力量往基层使, 工作往实里干”的基本要求, 努力克服作风漂浮、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业务工作服务、为基层一线服务,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基层基础建设的“生命线”作用。一要爱岗敬业。热爱岗位者才会真情投入, 珍惜岗位者才能勤勉干事, 安心岗位者方可有所作为。二要高效务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 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职工的利益, 只有这样, 企业政工部门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三要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练就博识本领。面对一个充满希望同时又面临严峻挑战的时代, 面对职工队伍思想空前活跃的实际, 企业政工干部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更要练就过硬的本领, 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结构。一要提高理论修养。理论修养是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要牢固确立不学习无以创新, 不学习难当重任, 不学习就要落伍的观念, 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二要深入调查研究。政工干部要紧密联系队伍实际, 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积极探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 力争在继承改进、有所作为。三要保持良好心态。要正确看待成功和挫折。每个人都难免有人生的“动荡期”, 都会有人生的顺境和逆流, 但不论是荣誉等身, 还是跌入谷底, 都应该学会沉淀自己, 学会“无故加之而不怒, 猝然临之而不惊”, 学会“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用平常心看待得失, 以进取心对待工作。

——永葆清廉形象。企业政工队伍要做到永葆生机和活力, 就必须把自我价值需求定位在讲奉献, 守清廉上, 言教身教并举, 自律他律齐用, 既能干事又很干净, 树立公道正派形象。一要廉洁从政。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 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做到讲亲情不能错位, 重友情不能变味。二要公正尚贤。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 为人之道, 处事之基, 自觉做到对己清正, 对人公正, 对内严格, 对外平等。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安排部署工作把好政治方向, 解决处理问题注意政治影响, 识人用人把好政治条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以政策规定为标准, 不搞亲疏远近, 不搞厚此薄彼, 做到一面镜子照是非, 一把尺子量短长, 保证处理问题的客观公正。三要正派高尚。大力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讲操守, 重品行, 注意防微杜渐, 坚决抵制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正确选择个人爱好, 摆脱低级趣味。在人情交往上, 既不逃避现实、自我封闭, 又不良莠不分、随波逐流。注意把握分寸, 坚持谨慎交友, 冷静交友, 从善交友, 择廉交友, 净化社交圈,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摘要: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政工干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博识尚贤、严谨高效、公正清廉、和谐共进”为追求, 与时俱进, 迎接挑战, 加强能力素质建设, 有效履行职责使命。本文对加强企业政工干部能力素质建设的四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企业,政工干部,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丽芳.浅谈新时期政工干部的素质要求与建设[J].学理论, 2009, (16) :44-45

篇4:阅读教学中把握“四个要素”

关键词:阅读;学习方法;四要素

中国分类号:G633.3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制约学生的个性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应“将开启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这把“钥匙”就是教学生学习方法,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完全具有可操作性,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在阅读教育教学中,认为应把握四个要素。

一、理解课文内容——要“放”

俗话说“海阔凭鱼游,天高任鸟飞”,阅读课,让学生减少心里压力,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放”就是让学生扮演主角,自己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好比自由的鱼儿在海里戏游,好比快乐的鸟儿在天空飞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激发了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一文时,教师把问题“放”出去:老师这节课要给同学们提哪些问题?问题会在哪里?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我该怎样回答?这时学生激情高涨,多方思考,畅所欲言。开始发言了,生:我认为老师一定会问,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师:这课写了什么事?你说说。生:本文写了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师:你提的问题不是老师要问的。生: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其他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师:那你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呢?生:父亲一直不觉得没有希望,因为文中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文中第23自然段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巴达。”为什么要颤抖地说?应该高兴才对。师:那你说为什么?生:我想他还是有点担心。生:我想他挖了很长时间很累了。生:我想他是激动的,挖了38小时才找到自己的儿子,一定很激动。教师这样的“放”,关键问题及主要内容都有了满意的答案,激发了学生思维,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阅读教学。

二、体味情感——要“扶”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掌握了主要内容。这时教师提出“课文写到,人们认为那位父亲因为悲伤过度而精神失常。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呢?这个问题正体现了一种情感,学生难以体味,这时教师就加以“扶”,指导学生找到“失常”与“不失常”的理由:一是两眼直直,二是只有一个念头,三是挖了38小时。教师加以小结;说父亲失常吗?确实失常,他失去了和一般的正常人一样的举动。说他不失常吗?确实不失常,因为一种伟大的父爱的力量充溢着他的全身,这是爱,伟大的父爱!通过教师的“扶”,学生从合作学习中体味了情感。

三、朗读课文——要“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标点符号有特别之处,一共有15个感叹号。学生理解课文时,必须通过朗读,怎样才能读出情感?教师加以指点,这些感叹号集中在对话中,这些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点拨,让学生读出不同对话中表现的不同情感,帮助了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朗读的效果。

四、知识拓展——要“引”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读后,每个人都会深受感动,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见异思迁,学生读后视野开阔,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过的表现父爱、母爱的文章加以升华,阅读教材中《背影》中父亲的爱、《游子吟》中母亲的爱是饱含深情的爱,无微不至的爱。同时“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生活中自己父母,给予了怎样的爱,让学生从文中汲取了伟大的父爱,体会到父与子、母与子情深义重的情感。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放’、“扶”、“点”、“引”四要素,更有助于激发學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及参考书。

篇5:PPT四个要素

PPT四个要素

做好一个PPT其实必须具备的是以下四个要素。

一、目标明确

在商务活动中,做PPT通常是为了追求简洁明朗的表达效果,以便有效辅助沟通。但是PPT也有局限性。不了解这些局限,?PT里面书写长篇文字报告,绘制复杂表格——这种“超能”的PPT,不仅制作过程痛苦,而且最终结果通常是“根本看不懂!”

那么PPT的特长和局限分别是什么?我注意到外企员工言谈当中,常用英文“Presentation”来代替这个意义模糊的“PPT”。我查了查,发现维基百科词典上对“Presentation”的解释,恰好说出了它的目的、能力特长和局限——

只能面向一类观众,演示一个话题内容,只能表达关键要点,达到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

牢记这几点,那我们做PPT的时候,就自然会比较“收敛”,也容易确定一个更合理的目标。这样就不会再洋洋洒洒做出六七十页,企图在一个文件里面讨论好几个复杂问题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资料:维基百科词典对“Presentation”的释义:

Presentation is the process of presenting the content of a topic to an audience.Presentation software such as Microsoft PowerPoint,Keynote or OpenOffice.org Impress is often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resentation content.二、形式合理

微软给PPT文件起了个中文名字:演示文档。顾名思义就知道它的用法了。

但实际上PPT文件有两种主要用法。一是辅助现场演讲的演示,二是直接发送给受众自己阅读。要保证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针对不同的用法选用合理的形式。考虑配合演讲或直接阅读时受众的感受,做相应的细节处理。

演讲现场用的PPT,就要全力服务于演讲。多用图表图示,少用文字。这样让观众可以一边看,一边听你讲。演讲、演示相得益彰,效果是最好的。这种情况下适当的运用特效、动画等功能,可以帮助你控制演讲的节奏,也可以让演示效果丰富多彩,有利于活跃演讲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氛。

图1 演讲用的PPT宜多图少字

直接送去给别人阅读的PPT,则必须添加尽可能简洁但描述清晰的文字,以代替你的演讲,引领读者理解你的思路。整个PPT和其中的每一页幻灯片都要具备很清晰的阅读顺序,逻辑性要求更高。这样才能保证受众独自阅读PPT就能“跟着你走”,理解你的意思。

而在这种PPT里面使用特效、动画就必须非常谨慎了。因为这些特效可能会让阅读者点鼠标点得手指发酸,更可能让PPT文件体积暴增,很难通过网络发送。

三、逻辑清晰

如前文所述,“简洁”正是PPT能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商业活动中广泛流行的原因。但为了追求简洁,我们很容易无意识地删减了一些要点,受众就“看不懂”。

想保证要点齐全,就要建立清晰、严谨的逻辑。有两种方法是非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常有效的。

一是遵循幻灯片的结构逻辑。通常一个PPT文件包含10~30张幻灯片,不仅要包含封面页、结束页和内容页,还必须有紧跟封面页的目录页来展示整个PPT的内容结构。必须有章节页(各章节的封面)把不同阶段的内容划分开,并呼应目录,保障整体连贯。结束页之前,还要有总结页,引领受众回顾要点,切实留下深刻印象。每一个内容页,也必须严格遵守大标题、小标题、正文、注释„„这样的内容层级结构。而且结构层次不宜太多,关系要么并列,要么递进。否则,不仅阅读者会看晕,很可能你演讲时自己都会讲晕。

二是运用常见的分析法图表。当我们确实有一些避不开的复杂问题需要带领听众共同分析时,这个办法非常实用。商业场合常见的SWOT分析图、矩阵分析图等,可以帮助我们排除情绪干扰,理清思路,分析利害,寻找解决方案。采用这类图表,就好像在算帐时掏出了计算器。演讲者表述更方便,听讲者也很容易理解相信。

图2 PPT中幻灯片的结构逻辑

四、美观大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演示就要“漂亮”。这是很多朋友做PPT时的想法。但我想这要求可能太高了。

日常生活中善于穿着打扮的人始终是少数。同样,能具备足够的美学修养,把PPT做到“漂亮”的人也很少。大家追求“漂亮”,结果却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得不偿失。

其实不必追求“漂亮”,只要美观大方就行了。具体可以从色彩和布局两方面着手。

Office软件的调色板里面有“标准色”,其实就是一套最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颜色。这就好像西装革履,可能不会耀眼夺目,但绝对美观大方。选用搭配色彩时,则可以参考Office的“配色方案”。同一个“配色方案”里面,差别较大的色适合用来标示不同内容。相近的颜色用来区分相近内容(如标题用黑色,副标题用灰色)。

如果你觉得自己“审美疲劳”比较严重,那么,根据你要做的PPT内容主题,参考仿学类似主题的PPT、印刷品、广告、网页,也是一个很快捷的方法。但是切记:大多数优秀的布局、配色都是整套方案,要么仿学一页完整布局,要么借鉴整体配色。东取一点西扔一点,则很容易搞得不伦不类,适得其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如果你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艺术细胞”,那就不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找出你们公司的信纸,这通常就是最简洁明快,美观大方的模版!

个人认为,把握好上述的四个要素,做出来的PPT就能基本满足商业场合的需要。其实PPT只是一个辅助演讲,帮助我们交流沟通的工具而已。能用好它就多用,不大擅长用它,就尽量少用。布什站在世贸中心的废墟上,稿纸都没有,不也一样发表鼓动人心的演讲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篇6:装修维权的四个要素

一、书面文件要求装修公司加盖公章在家装中,需签署装修合同、预算书、材料交接单、工程变更单、付款凭证以及结算书等。在签订时,消费者面临着装修公司的法定代表、设计师及施工队员等。一些消费者为图方便往往不要求装修公司在这些文件上加盖公章,而是觉得只要有具体经办人的签字即可。殊不知,这存在着极大的法律风险。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除了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签字能够当然代表公司以外,其他人员只有经过公司授权后才能代表公司签订合同。因此,当文件仅有经办人员签名,消费者便无法将该文件与装修公司联系在一起,而必须设法证明经办人员的行为是经过公司授权的。考虑到装修公司中人员的流动性,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此,消费者最好要求装修公司在每份文件上加盖其的公章,这样将免除日后诉讼中出现举证责任问题。

二、对合同内容予以明确对消费者来说,装修无疑是一项复杂工程,许多专业术语甚至从未听说过。但消费者专业知识的不足并不能改变法律所奉行的规则,即“买方应自己当心。”也就是说,法律在消费者未明确自己对装修标准的要求时,由此所产生的不利后果是由消费者自己来承担。比如,消费者与装修公司未约定装修所使用的板材标号,则装修公司有权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板材中进行选择;其完全可选择甲醛含量较高但价格相对便宜的“E2”级板材,而不选择甲醛含量低但价格较昂贵的“E1”级板材。因此,消费者在装修前,应尽可能地了解些基本的装修知识,并据此对合同中的内容予以明确。

三、将协商内容书面化

家装是一个费时的过程。其间,消费者与装修公司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改是常事。如不将变更内容写入合同,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会产生纠纷。一些装修公司为牟取高额利润,甚至在与消费者达成口头变更协议后,故意对书面文件不予变更。如某消费者原本与装修公司书面约定铺装某名牌瓷砖,后出于节省考虑,便与装修公司口头协商换较为便宜的普通瓷砖,并多次口头提醒装修公司。但在施工时,装修公司仍使用名牌瓷砖。当消费者欲交涉时,却无法证明口头协议的存在。依照合同法中的“书面证据规则”,在无法确定双方当事人间是否存在相反的口头协议时,其权利义务将以书面合同为准。因此,在工程变化时,尤其是将导致装修费用降低时,消费者应要求与装修公司签订书面合同。

篇7:高效课堂的四个要素

怎样才算高效?课后自我四问便知。此四问也可用来评价他课。此四问乃指:明确目标;提高效率;注重方法;课堂效果!

问题一 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这是明确目标的问题。备课首先要准确把握课标。但依据课标确定目标并非照搬,而应根据学情灵活变通,依据内容和学情确定目标。

课标是最低标准、基本门槛,可适当提高。上海格致中学就提出“国标校本化”要求结合校实际把课标具体化,变成校标班标师标,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

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英语单词就不能笼统地说要学会本课10个单词。何为“学会”?须知,课标对单词还有“四会”、“三会”之分,必须明确告知,另外,课中还要达标检测。

问题二 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这是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向课堂要效率,每节课的目标都应当堂完成。这节课的任务还需课后几小时作业才能完成,就不是当堂达标,而是加重了课外负担。目前,在课效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这是课教水平、效率最高的方式。北京22中孙维刚就是这种方式,中学六年大循环从不布置课外作业,所有问题都是在课内解决。

也许有人说特师水平高,一般难做到。现在,高青部分农村初中在尝试“课前零预习,课后零作业”:课前没预习任务、课后没书面作业、学生没有传统意义的作业本,做到了把时间、能力、健康“三还给学生”。高青县花沟初中就明确要求:

①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成套的书面试题,课上完不成作业不准留在课下,更不准留隐性作业;

②推行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制度。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达标”。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原则;

③自习课提倡“自助餐”式学习。学生选择要补学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都由学生自定,不受教师干涉。

这样,教师提高了课效,课业负担明显减轻,而教学质量却大幅攀升。为增加课间休息时间,还把课减为40分钟,课间延为15分钟,每天课时数不变,真正体现了“把健康还给学生”。

需要强调,课前零预习,课后零作业,必须以课堂高效做保证。高青县几所初中主要抓课教效率,对于双基做到了当堂教当堂会,当堂作当堂改,不留尾巴。当然,课前无预习任务不等于不许预习,只是不硬留,不检查;课后不留作业不等于课后不学习,而是不留与课本直接关联的书面作业。如自习课,学生可自由选择预习或复习内容,老师不能给学生硬性规定书面作业。这样,学校就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时政播报、影视教育、书法绘画、自由阅读等。

2.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

课前发预习学案,要求必须完成书面预习作业,上课先检查预习情况,只点拨不会的。课堂完成必要练习题,课后不再布置巩固性作业,但要布置下节课预习作业。实际上,每节课后仍有作业,只是把巩固性作业变成预习作业。有人说预习不是作业,预习有多种形式,如果自由看书,没有书面硬性规定,就不是作业;如果发学案练习并让学生必须完成还要检查,就是作业。如果每门课都布置大量课前预习作业,学生负担自然就会加重。

3.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

目前,大都课前有预习学案,课后有巩固作业,可以说一堂课前后夹击,学生没有轻松时间。甚至有学校搞循环式教学,不分课上课下,课堂无边界,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学生负担就会大大加重,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基本没有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同样上一节课,有的提前让学生用了3-4课时预习,并与学生进行反复演练,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表演,听课人都为之惊叹,但这种课没有效率可言。而有的仅仅是课前与学生交流10分钟就开始上课,虽然课堂不热闹,但学生学得很扎实。这就如同赛跑,发令枪响之时,运动员都应该站在零点起跑线上,而有的却提前站到了60米处,已没有可比性。因此,公开课或同课异构活动应该是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提前与学生见面或布置预习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看出一堂课效率高低。

问题三 让学生怎样获得?

这是教学方法问题。目前教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自学能解决就要让学生自学,教师不急于讲;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教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学与说的机会。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练习巩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要从最基本概念开始讲起。难道学生真的是一无所知吗?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吗,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怎么就知道学生自己看不懂?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数学例题时,只是自己在黑板上讲例题,讲完了就出几道题让学生练,上完了课学生也没有翻开书。我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看书?他说书上例题每一步都很清楚,连答案都有,学生看会了就不认真听讲了,有学生很浮躁,看一遍就不想看了,难以深入。什么是“会”?学生看明白了不一定会,能够写出来、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教师先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己看书,看完后合上,把例题每一步都写出来,再讲给同桌听,并就每一步说明为什么这么做,根据是什么。如果每个学生能够给别人讲明白,就是真会了。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看书,不要怕学生浮躁、不认真,而应跟上检查措施。“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先进教法没有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

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怎样掌握的,是教师灌输还是自学掌握,这有着本质不同!

问题四 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堂效果高不高主要看课堂达标率。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应当堂达标且要人人达标,只有少部分学生达标不能算好课。有些教师在“达标测试”环节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

①只检查学优生。教师提问几个好学生,这几个会了就以为全班达标了。这种检查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在一节课上,教师要尽量检查到每类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单靠教师提问很难做到这一点,可通过合作小组相互检查来实现;

②虽然全部检查,但对学困生无补救措施。有些教师在下课前也搞全班检测,做对举手,不举手也不问错在何处,课后谁来给他补课,何时汇报结果。没有具体补救措施,这些学生就会逐步变成落后生。

虽然对于需要拓展拔高、能力训练和价值观的问题,不可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但对于每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应要求每个学生掌握。这既是课标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一定要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来看待。

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做到“步步清”。如古文教学,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熟读,包括字音字义、断句、熟练程度等。不是只检查几个学优生,而是分组让每人都要读,同学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向全班汇报,大家都过关就是“步步清”了。然后翻译课文,要求每人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上书、不看注释、不看资料、不相互讨论,能够独立翻译,这才是真会了。只有把课教每一步都夯实,每个学生都检查到,才能做到堂堂清。这样做看似耽误时间,其实节省了重复劳动时间和课后大量作业时间。不然仅靠下课前几分钟搞达标测试,不会的没有时间清,只能放到课后,又加重了学生课后负担。

篇8:好时评“贵”在四个基本要素

一、时评言论, 贵在短小精悍。

一篇精辟的时评言论, 首先应该做到字字珠玑, 一字千金, 用凝练精湛的语言来阐明观点和问题, 这样才会具有针砭时弊的力度,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有的人认为, 长篇大论的时评更有分量, 工作中也经常会接触到这样的稿件, 阐述一个很小的现象, 竟然洋洋洒洒地写了1200多字, 甚至有的超过了1500多字。细看一下, 文章中观点问题的表达过于注重“反复强调”, 说白了就是啰嗦, 生怕读者看不懂或没印象似的, 其结果却适得其反, 如果见报后, 这一大篇文字, 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又是一篇“大道理”, 完全没了读下去的欲望。即使勉强读了, 想必也会走马观花, 加之原本作者阐述的观点就不是什么大事, 看后势必也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 相反, 还会留下对文章小题大做的反感。相对于长篇大论, 那些短小精悍、文风活泼的时评, 会更招读者“待见”, 读来妙趣横生, 痛快淋漓。过于冗长的时评, 可谓是“赚了篇幅, 失了眼球”。

二、时评言论, 贵在观点明确。

一篇好的时评言论, 还要做到开门见山地亮明观点, 不纠结, 不绕弯, 不做无病呻吟。常有一些稿件, 看完标题, 又看了文章的第一、第二段, 愣是没看出来作者的观点究竟是什么, 直到最后才看到结论, 好像结论底气不足, 羞于见人似的。总感觉文章绕来绕去, 想说的道理没说透, 云里雾里, 不知所谓, 问题现象叙述了一大堆, 自己的观点论述少得可怜, 这样的时评无法使读者产生共鸣与震撼。作为编辑, 在编改一些观点不明确的时评时, 需要把观点直接挑到标题上, 让人一目了然, 观点明确, 旗帜鲜明。例如, 曾经碰到过一篇阐述两名家长在孔雀园教孩子用花生诱骗孔雀, 然后趁其不备拔掉孔雀翎的时评稿, 原标题是《教孩子拔孔雀羽毛:拔掉了什么》, 在处理该稿时, 直接把文中的观点提到标题上, 改为《教孩子拔孔雀羽毛:“爱”里有毒》, 鲜明醒目, 形象生动。还有一篇对河南省边远小镇黎集镇向当地百姓收取“自然水费”的时评, 原标题是《征收“自然水费”令人忧思》, 在编辑该稿件时, 直接将文章中的结论作为标题《对“自然水费”等乱收费必须说不》, 表明态度。再有一种情况是, 本来可以寥寥数语讲明白的道理, 作者却东引西扯, 不着边际地讲了一大堆毫不相关的话, 或是引经据典的内容与所要阐述的观点缺少关联性, 风马牛不相及, 有凑字数之嫌。

三、时评言论, 贵在立论准确。一篇阐述问题深刻的

时评言论, 一定要立论准确、到位, 不做错误引导, 不起负面效应。立论准确的时评会成为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 立论错误的时评就如一颗埋在编辑身边的定时炸弹。例如, 曾经编辑过这样一篇时评, 是对“湖州市长兴县一名环卫工去当地的一家银行讨水喝遭拒, 并被银行工作人员拖出门外。事件发生后, 当地一些个体经营户自发起草了《为环卫工找个歇脚处》的倡议书, 主要路段100多家沿街商户设置了免费饮水点”一事的评论, 作者在立论时出现了严重的导向错误, 对银行这一不近人情的做法竟持赞同态度, 而把责任完全归咎于环卫部门没搞好环卫工人的保障。由于稿件后半部分尚有可取之处, 就没把该稿件简单地“毙掉”, 而是将原标题《环卫工人讨水遭拒责任在环卫部门》, 改为《解决环卫工人喝水难不能仅靠“道德自觉”》, 将文尾的“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 全社会都应该善待他们”这句话提到开篇首句, 先表明立场, 然后将错误的观点进行改写———“诚然, 银行设置饮水机, 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工作人员和顾客的需要, 但也不应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拒绝环卫工讨水喝, 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 令人遗憾。”在这一事情上, 作为编辑并不否认环卫部门存在未尽的责任, 所以将原文的“责任完全归咎于环卫部门”改为———“另一方面, 炎夏酷暑, 环卫部门更应考虑到环卫工人的艰辛。做到这一点, 其实并不难, 毕竟, 由社会上其他单位给环卫工人提供饮用水, 是出于‘道德自觉式’的关爱。而环卫部门把环卫工人的饮水问题作为一项制度稳定下来, 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经过这样一改写, 题文呼应, 该评论也有了见报的价值。

四、时评言论, 贵在客观公正。

时下, 一些时评言论经常会有一种错误的倾向, 即对待个别的负面现象, 在评论时喜欢把负面的东西绝对化,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观点完全绝对化。这样的评论只能激发社会矛盾, 起不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有弊无利, 这也不是党报所倡导的。编辑在编改时评稿件时, 应格外注意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尽量将原稿中过于绝对化的言辞加以修改删减, 使之尽量客观公正。例如,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但是, 不得不承认, 现如今, 在日常生活中,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 礼貌用语缺失了”这句话, 最后一句应改成“有些人的礼貌用语缺失了”, 毕竟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是具有较高素质的, 也不乏文明礼貌用语, 不注重礼貌用语的相对来说只是一小部分人。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都应避免使用过于绝对化的语言。

篇9:2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

--关于课堂观察的思考之二

什么是课堂观察?在开展课堂观察之前,我们首先对课堂观察的定义进行了考察,我们看到的比较通用的是陈瑶老师在《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一书中的定义:“简单地说,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笔者基本上认同这样的定义,但认为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比如说,“研究者或观察者”,这样的表述对课堂观察的主体描述是不清晰的,因为这样的表述容易把教师的自我观察排除在外;另外,这个表述也忽略了“相应研究”之后的后续工作——行动跟进,而“改进行动”正是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所以,我想能否这样描述更为科学: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我们认为,正确地理解课堂观察,应对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进行必要的分析。我们认为,课堂观察有四个关键要素:主题、细节、反思和改进。

一、基于现实需要的主题确立。

在我们进行的课堂观察实践中,陈瑶老师说的“明确的目的”,常常精细化为“主题”。课堂观察是一种有预设的观察,这种预设的核心就是主题的预设,主题的预设是观察的前提准备,课堂观察不打无准备之仗,确立观察的主题是课堂观察的第一步工作。主题的确立应基于现实的需要,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视角出发确立观察的主题:

1.从学校实际出发。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课堂观察的主题从学校实际出发,可以解决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天和小学提出来要观察教师解读教材的水平,因为他们的新教师比较多,教材解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而青云中心小学,我们建议他们以“差异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主题设计,因为他们的“十一五”学校主课题就是“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在平望实验小学,则以观察学生作为重点,因为他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察的主题正好与办学理念“虚实相生”。从学校实际发出容易形成学校课堂观察的特色取向。

2.从学科特点出发。每门学科有自己的核心特征,抓住学科中的具有核心意义的问题确立观察主题是进行学科研究的关键。如市实验小学在观察一节数学课的时候设计了关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主题,松陵第三中心小学观察数学训练的时候以“数学课堂训练思维价值”作为观察主题,震泽实验小学观察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口语实践”等等,都是抓住了学科的本质特点来确立观察主题的,从学科特点出发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3.从教师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主题,如我们观察特级教师的课,主要是为了学习与吸收的,而观察新上岗教师的课,最主要的是为了诊断与矫正的,目的不同,主题也可以相应的有所变化。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与经验、教学的特色与风格各不相同,这也是主题确立的重要依据。

4.从教与学的问题出发。教学中的问题即课题,也即课堂观察的主题。“问题”是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的,因此观察的主题也是不断生成的。比如,我们在平望实验小学确立以“学生学习投入状态”为观察主题时,讨论了半天时间,最后发现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

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而观察学生也正是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学研究中最为缺少的,于是,就确立了这个主题进行观察。

主题的确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对教学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观察的主题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针对性,课堂观察的主题应从现实需要中产生,应该具体、鲜明、富有针对性,富有针对性的主题才能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一味求全是永远求不全的;二是重复性,课堂观察的主题可以也应该重复使用,可以用同一个主题观察不同教师的课堂,也可以用同一个课题观察跟踪同一个教师不同时期的教学;三是预设性,主题的预设是指观察者应对确定的主题进行一定的界定与事先的研究,预设前提下的观察才会有一定的深度,比如对“学习投入状态”,我们进行了预设性的界定与假设,我们假定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表现为三种,一是非投入,包括做小动作、说话、开小差及其它;二是一般性投入,呈现为一般性的倾听;三是非常投入,包括深度倾听、回答问题、完成作业(任务)、质疑及其它。这样,教师在观课的过程中就有一个主题的引领,就可以作聚焦式的研究。

二、基于系统思考的细节观察。

课堂观察要求我们在预设主题的框架之内,对课堂的细节进行观察。所谓“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细节性资料”,或者说“细节即资料”。细节观察是课堂观察的基本功,越是成熟的教师,细节观察的能力越强,细节观察能力与教师的“专业判断力”直接相关。课堂中的细节观察应具有以下特点:

1.具象性。课堂观察所要求的细节是极为具象的,抽象化的概述是课堂观察的大敌。具象性就要求我们忠实于课堂的原始态,而不作任何的“删节”与“筛选”,如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观察的失败。比如,我们曾经观察一节语文课《九色鹿》,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背信弃义”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联系课文,谈了自己的理解,学生在回答时连用了五个“然后”,说话很不连贯:“然后„„然后„„”显然因为没有理清这些话语之间的关系,只好用“然后”“然后”来“串连”,那么,应该怎样指导比较好呢?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没有办法深入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记录的时候没有把学生这几句话的具体语言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当然,这种记述应该借助录音、录像法)。所以,细节观察必须是一种极其具体的观察。

2.主题性。有人说,“选择性是课堂观察与生俱来的特点”。这种选择性的特点也体现在细节的捕捉上,课堂观察的细节捕捉通常是基于观察主题进行。与主题无关的一般性细节我们常常会忽略之。但基于主题的观察并不是囿于主题,而是应在观察过程中不断丰富主题的涵义,比如,我们以“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主题观察一节数学课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老师提问“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同桌讨论一下。”可是,几乎是话音刚落,老师一看时间很紧张,马上就说“123停!”这个细节表面上看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观察无关,但仔细一想却是关系紧密,因为学生的思维习惯需要教师“留下空间”,这样,关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主题在原来预设的基本上就有了深化。

3.深刻性。细节观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善于观察关键性细节。课堂中发生的细节千千万万,课堂观察者要善于捕捉关键性的细节,我们所捕捉的细节应该蕴含着教师的理念,因而具有深刻性。

4.开放性。课堂观察的预设总是有限的,但课堂教学的本身总是千变万化的,细节的呈现更是无穷无尽。我们在观察“主题框架内”的细节的同时,仍应以开放的心态观察课堂。观察预设的主题应该成为引领我们深度观察的方向,但不能成为障住我们观察课堂世界视线的一张叶子,也只有适度开放地、敏锐地发现重要的细节,课堂观察的主题才能不断深化。课堂观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这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在不断地丰富着。

三、基于情境描述的深度反思。

课堂观察的反思是一种真功夫与硬功夫,观而不思,就不是“观察”,就只是“看看”。

观察必然伴着反思。课堂观察的反思是一种深度反思,在这种深度反思中,我们要求具有四个要点:

1.现象。现象是一种对课堂所见的概括性描述。比如,在观察学生课堂上草稿本使用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统计,说明有多少同学准备了或者没有在课前准备好草稿本,这就是一种现象的描述。现象描述是课堂观察的基础,但仅有现象描述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在现象描述的基础上重视细节的描述。

2.细节。如果说“现象描述”还带着一点“写意”的影响的话,那么,“细节描述”就绝对是一种工笔了。比如,观察学生草稿本的使用,笔者观察了两位同学(同桌)的情况,同学A已经完成了三道题目的计算是,同学B才刚才打开草稿本呢。这就是一种细节的描述了。课堂观察的反思就是以这种细节的描述为基础。

3.分析。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细节,要进行分析,课堂观察的分析应该是由表及里的,从现象与细节出发,然后分析其原因,分析其理论的依据和理念的支持。我们在一所学校观察了六年级一个班的作前指导课,要求是“写一件值得写的事”。这节课中,老师用了30分钟时间与学生就这次作文应该写什么、有哪些要求、什么叫“叙事清楚“、什么叫“突出重点”、“怎样才能写具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及讨论范文《写春联》中“对话”的写法,等到还有10分钟的时候学生才有了写作的实践,要求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情中的一段对话。在最后5分钟的时候进行了交流,但交流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其实并没有写“对话”,最典型的就是我观察的31号同学的一段话,那位同学站起来读了这样的一段话:“‘我的钱掉了,我的钱掉了……’他绝望地说着,摸了摸这只口袋,又摸了摸那只口袋,‘天哪,我的钱掉了……’”教师对这段话很为欣赏,表扬他能抓住动作,写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与细节,课后,我们在分析的时候首先要指出了这节作前指导课没有充分地尊重学生实践权利,我们还套用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教学的批评(苏霍姆林斯基批评阅读教学关于怎样阅读的讨论不少,却就是不让孩子们去阅读),这节课上关于如何写作的讨论不少,但就是没有充分地让学生们去写。这就是一种分析。当然,仅有分析还不够,分析之后,还应有一定的建构。

4.建构。课堂观察的建构也是一种具体地建构,甚至是细节性的建构。关于上述的作文课,当时,我们就从“作前指导应精细化”观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我在当天的日记中记样记述:“我又说到31号写的关于失窃的那段话,我说,我们也可以抓住这段话来大做文章——我的‘大做文章’,就是‘精细指导’,我说,作前指导课,就是要有具体的指导,通过我们的指导,让同学在课上有进步,而不是上与不上课差不多。我们很粗略地听听,也许会觉得31号同学写得够生动了,可是,细细一想,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的观察主题是学生遭遇的问题及教师的应对措施,我说这里,学生就遇到问题了,只是老师没有发现而已。第一,这里有的词语用得还欠妥贴,‘绝望地说’应该是‘绝望地叫了起来’等等。第二,更主要的事,就这么几句话,根本就没有《写春联》中的那种‘对话’,而王老师也说自己的重点要训练对话的写作,其实,我们不必追求‘交流’的同学越多越好,而是可以抓住一个同学的交流生发开去,成为整个作前指导的一种资源,比如在这里,让31号同学回忆场景,当失窃者叫了起来,边上的人是怎样说的,人们是怎么议论的,这样一来,就会有对话,就会有故事,我们作前指导就大有文章可做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练习着写,然后交流、比较,我相信,这才是作前指导的真正意蕴。”

现象、细节、分析、建构,这是课堂观察的一个完整的反思,也是一种深度的反思,在这种深度反思中,教师的理念必然会产生“不适感”,进而促进教学行为的自觉跟进。而这,正是课堂观察的根本目的所在。

四、基于理念变革的行动跟进。

课堂观察最本质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的改变基于理念的变革,所以

这种行为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深层性。课堂观察引起教师的理念变革不是轻描淡写的,而是从切身的体验中获得的,所以是深层次的,是一种强烈的觉悟。有一次,我们根据学生的编号交流所观察到的学生的语言实践情况,结果发现有8位同学在整个一节课中连一次语言实践的机会也没有,于是,大家对照着座位表一看,马上发现,这8位同学所坐的位置正好在教师所站位置的右后侧(这位老师这节课是在阶梯教室上的),这些同学在整个一节课上可以几乎始终处于教师视线之外的,这个发现给这位老师震动很大,给每一位参与观课的老师震动也大,从表面上看,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教师的站位原因,但教师震动的原因却是因为深层的理念,我们会说出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可是在课堂上居然会发生这样漠视学生学习的现象,在课堂观察的细微分析中,教师的骨子里的理念得到了锤炼。

2.自觉性。课堂观察对于教师是如此的深刻,因此,行为的跟进、行动的提升也必然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上述例子中,无论是上课的教师,还是听课的老师,恐怕以后在课堂上会特别地留意自己站位身后的同学,不要让自己的课堂留有“遗忘的角落”。而教学行为的改变只有是自觉的,才是有效的,强扭的瓜是不甜的。

3.迁移性。课堂观察所改变的行为,因为是基于理念变革的自觉行为,所以就不仅仅是停留在某一具体行为的改变,而是会有更多的行为改变,因为行为的深处是理念支撑,就象上述的例子中,我们也相信,影响教师的远不仅仅是“站在哪里”或者“注意身后的同学”这样的一种单纯的行为改变,而是会让教师地关注学生,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更多更多的行为之上。

上一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意见建议书下一篇:关于晚自习致学生家长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