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2024-05-24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共10篇)

篇1: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首先,企业文化必须是制度的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萌芽于“不准随地大小便”的警语和公告栏;格兰仕的企业文化建立在“先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顾客和市场”上。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企业形成良好的向心力、亲和力和凝聚力,需要员工自觉扩大和维护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体现在制度上,就应该是对各项规章制度绝对忠诚遵守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其次,企业文化必须是具有销售力的文化。任何企业家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体现在他对满足社会财富累积的贡献和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张扬上。企业的任何传播、广告、营销、公益慈善活动,最终都必须扎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变现的物质追求上。因此,我们的报纸、杂志、网站都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为市场服务,为消费者服务。它们的宣传和主张重点亦即它们的功能角色应该是:

1、喉舌——传达员工心声,增强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

2、桥梁——加强内部沟通、协调,构筑和谐,将员工个人发展愿景和企业发展远景有力结合;

3、课堂——提升职工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窗口——对外展示企业实力和形象,激发公众注意力,引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内刊编辑人员要努力做到“深入员工,深入产品,深入市场”,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其三,企业文化必须是善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9.11事件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员工处理突发事件侧重点的细微不同最终导致了迥然不同的社会舆论指向。可口可乐员工主动上街将饮料和饮用水无偿派发给需要救助的逃亡者,百事可乐员工则先将大门紧闭防止混乱的市民冲击,向总部请示处理意见。虽然后来百事员工也走上大街参与救援,但已经丧失了快速提升品牌美誉度的最佳时机。被媒体攻讦为“缺乏公民道德行为和人道主义的企业”,差点引发全面信任危机,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压力。非典时期,格兰仕主动联系小汤山医院,捐赠了200台光波炉,结果“光波杀菌最安全、健康”的美名不胫而走,达到了“四两拨千斤”最佳的广告效果。

其四,企业文化必须是学习型和开放型的文化。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市场营销手段不断更新,消费潮流和消费观念转变加速,都要求企业和产品紧贴市场、紧贴消费者,不断谋求领导者地位。顶级品牌的行业绝对话语权从何而来?它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制度、传播、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不断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微软公司的大门墙上标语为“我们离破产只有一个星期”,格兰仕倡导“我们每天都在创新”,著名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合生创展一直在追求“优质生活,完美体现”,这些都充分说明:科学的,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具备学习和开放的特质。

其五,企业文化必须是讲求细节至上、速度第一的执行力文化。客人进入大堂,首先关注的是前台接待人员的精神面貌、衣着举止。你一微笑,客人觉得宾至如归;你一皱眉,客人可能立马不自在;同样的,促销员、导购员是否熟悉自己的产品、能否详尽、专业地解答顾客提问,都是决定销售行为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此外,市场信息能否及时掌握,消费潮流能否及时引导、跟进,能否及时找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等规律性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市场业绩、行业地位,影响到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硬骨头”精神是富绅集团一贯的优良传统,要不断加以发扬光大。

最后,企业文化必须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发展型文化。国际企业追求海外投资、经营的“本土化”,中国企业追求实现“与国际接轨”。怎样实现本土化、实现“国际接轨”?企业经营者和领导决策层除了要努力为企业和团队打造学习和开放型特质外,还必须时刻注意将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服务主张与当地、当时公众的主流价值观念、生活目标取向紧密结合,共融共进。

篇2: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企业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企业家和企业管理工作者探讨的.重要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要素,论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介绍了企业文化在福地电子的实践和取得的效果.

作 者:王约庚 袁清珂 作者单位:王约庚(东莞市福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077)

袁清珂(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510090)

篇3: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一) 企业竞争力的结构。

从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可知, 其摄取能力、推进能力和扩张能力, 不过是企业竞争力外化所体现出的能力。即这些能力, 都还不是企业竞争力“内部组成”素质能力范畴。从长虹、海尔、大众、娇子、五粮液等企业竞争力来看, 其结构细部各异, 但其共同结构可概括为“一体”、“两翼”和“三平台”。1、“一体”。即营销产品、服务的驾驭市场的能力。2、“两翼”。一是企业肌体、机制的建设、完善能力;二是不断实现正向效益的综合发展能力。3、“三平台”:一是构建体系性主导企业的精神文化中辐射平台的能力;二是构建优化、创新产品、服务的前沿性创新平台的能力;三是使项目 (专利、发明等) 、人才、资金、资源等实现价值、找到归宿和升值平台建设的能力。由于“一体”、“两翼”、“三平台”构成了优势发展企业竞争力的主部, 故建构企业竞争力必须考虑完备这些结构。

(二) 企业竞争力的功能。

企业竞争力应该有且必须有相应的功能。企业竞争力的功能可分为基本功能和理想功能。所谓基本功能, 就是企业能实现经营目标的功能。这种功能使企业在正常生存的基础上, 能获得逐步发展。所谓理想功能, 就是企业能不断获得扩张性发展, 使企业做大做强的功能。即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功能就是能生存和一般性发展的功能;企业竞争力的理想功能就是企业能扩张性发展或使企业腾飞的功能。

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经过对形成、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所有因素进行分层排列, 逐渐剔除, 最后可发现决定企业竞争力的素质、档次、强弱、功能的组成要素是“三质子一体”结构。即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组成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在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中, 就好比在核内有三个“质子”组成要素:一是企业领军人才或企业领袖;二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思想;三是领导班子——即优秀的领导群体。这个“三质子一体”结构系统, 至少有五个突出功能:一是形成了企业文化、精神的基础和核心;二是形成了企业综合建设的领导核心;三是使企业竞争力的全面形成有了依托;四是企业的综合发展有了督导、定向引导机制;五是企业各类工作规范地有成效地运行, 具备了前提和保障。

在企业竞争力结构中, 有其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和组成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法概念有别。显然, 将企业竞争力或核心部分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组成) 表达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是不甚妥贴的。

三、企业竞争力建设的策略、重点和方法

(一) 企业竞争力建设的策略是:

主干强实, 细枝可调;内敛聚势, 外化兼容。其中, “主干”是指“一体”、“两翼”、“三平台”及“核心”的构建, 要强刚、结实而肌体、结构稳定, 其细部分支、链环部分, 要灵活而调节方便;“内敛”是指对外不泛耗功用, 要精诚团结而严密形成一优势整体, 从而“聚”成强“势”之体, 一旦出击, 则马到成功和卓有建树, 与此同时, 对外部所有有利于企业发展之因素, 因势利导, 渗透把握, 以最终为我企业发展、腾飞所用而随时可信手拈来并物尽其用。

(二) 企业竞争力建设应抓住的重点有三项:

人才、机制、平台。在人才、人力资源建设方面, 有七个重点:以领军人才为重点;以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人才为重点;以统筹市场的人才为重点;以能搞到优势项目的人才为重点;以可方便调用社会资金能力的人才为重点;以能创造企业精神文化的人才为重点;以能综合治理好企业的优秀人才为重点。在机制建设方面, 以使人、财、物和资金、资源等最佳结合和价值实现的综合管理机制为重点。在平台建设方面, 以使企业目标、企业人员的价值实现, 企业对人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支持最大实现的平台建设为重点。

(三) 企业竞争力建设要在七个方面优化其方法。

第一, 企业领袖或或领军人才应选好合作者。第二, 建立好企业目标、人员价值、社会效率综合最高价值实现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第三, 由内到外, 组建好企业的优势项目链、资金链、人才链、资源链、营销链等的人力资源及其功能支持体系。第四, 建好企业思想创制和宣传、强化、引领机制。第五, 建好以企业利益为目标, 以优势项目为中心, 以效率效益为尺度的科学、规范、信用的督导机制。第六, 建好产品、服务创新的鼓动、激励机制。第七, 建好使企业永远处于“学习态”、“年轻态”、“创造态”、“进击态”的设计和推动机制。

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和建设, 是动态的、发展性课题, 其规律是各有特色、法无定法。市场竞争、发展竞争的本质还是人才竞争, 而企业竞争力建设之于关键是人才建设。所以, 企业竞争力之建设, 就要以人为本, 以人才为基础, 以企业人事的最佳结合、以人和企业内外各类资源条件的最佳结合, 来构建企业竞争力机制、机体。而本文所阐论的企业竞争力的结构、核心要素及其建设方法, 就恰恰是贯彻了此科学精神的。

参考文献:[1]魏金华.及早纳入信用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发展能力的明智抉择.信用管理资讯, (2005) 9;[2]四川省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四川科技创新机制与环境建设战略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7

参考文献

[1]魏金华.及早纳入信用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发展能力的明智抉择.信用管理资讯, (2005) 9;

篇4: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使命

使命说明一个组织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或其存在的独特价值。所谓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回答“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有时也称为企业宗旨。例如,中航工业的使命是“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中航工业机电系统公司的使命是“为防务和民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中航工业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使命是“为强军富民、为世界发展贡献动力”。

企业使命是企业的基因。德鲁克认为,使企业遭受挫折的唯一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使命是什么。德鲁克对管理这样定义:“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认知企业使命,发展企业的独特性,就是从根本上构建企业竞争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使命是企业一种根本的、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

确定企业使命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企业战略方案制定和选择的依据。

愿景

使命决定愿景。愿景是一个组织将其使命付诸实践、并为之奋斗,希望达到或创造的理想前景或目标。企业愿景是企业对未来的设想,是对“企业希望成为怎样”的回答。一个企业的愿景可以是“在该业界或某产品的技术水平、市场份额、服务质量等方面达到某种地位”。例如,中航工业沈飞公司的愿景是“把沈飞建成先进的飞机制造企业和世界级民机机体结构一级供应商”;中航工业自控所的愿景是“引领国内GNC技术发展,跻身世界一流航空企业”。

愿景是组织的最大驱动力。如果一个组织没有愿景,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组织就不会产生持续良好的绩效。好的愿景会让组织成员充满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同心协力追随着组织去跋千山涉万水,跨越艰难险阻,实现共同目标。

愿景建立在确认使命的基础上,又是将使命付诸实践的动力源泉。同时,企业愿景还是企业制订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期望、一种预测、一种定位。

愿景影响着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经营理念的培育和企业精神的提炼。

发展战略

组织的发展战略是关于这个组织为履行其使命、实现其愿景而采取的谋略。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就是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的设定,是对企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是企业愿景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是回答“企业怎样实现其愿景”的问题。

企业发展战略是多元化的。对于发展战略,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出了八个关键领域的战略目标,包括市场地位、创新、生产力、实物和财力资源、获利能力、管理者绩效和培养管理者、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社会责任等等,大致可概括为四大内容,即市场目标、创新目标、盈利目标和社会目标。如中航工业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是“两融、三新、五化、万亿”;中航工业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是:“产研结合、军民融合、转型升级”。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灵魂与纲领。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前者是纲,后者是目,纲举目张。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好坏、是非、应该不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价值观决定、调节、制约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同一件客观事物,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履行使命、践行战略、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所奉行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价值取向所做出的选择,回答的是“企业遵循什么原则去发展”的问题。企业究竟是政治导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客户导向、质量导向还是成本导向,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取向,即价值观问题。例如,国防科技工业确定军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利益至上”;中航工业试飞中心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向国家负责,为用户服务”;中航工业天津机电公司确定自己的价值观为“诚行天下,感恩客户”。

价值观同企业的愿景息息相关。如果愿景是目的地的话,战略就是路径,价值观就是规则。有了路径和规则,才有登顶的可能;没有路径和规则,就无法实现愿景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就是把组织核心价值观外化到组织运行的方方面面,最终形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企业价值观源自于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通过制度建设外化为行为和人际间的互动被注入组织。因此,企业价值观是对企业领导人价值观的“组织化改写”。

经营理念与经营哲学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涉及方方面面。在价值观的指引下,企业对某一方面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就形成了某一方面的经营理念。这一系列经营理念的总和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或称经营思想。这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否认识到、自觉或不自觉,客观上都存在着自己的经营理念。例如,企业在处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时,会有自己的效益理念;企业在处理自身与竞争对手关系时,会有自己的竞争理念。如中航工业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提出的“价值引领、任务刚性、效益优先、以快制胜”。中航工业西飞公司在人才、管理、科技、质量、营销等诸方面都确定了相应的理念。

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最高层次的思考模式,是处理企业矛盾的价值观及方法论。而价值观是处理企业种种矛盾的指导原则,是企业哲学思想最集中的体现。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员工在共同价值观指引下经过长期工作实践所形成的共同的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企业精神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回答“企业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和发展”的问题。例如,中航工业自控所的企业精神是“敬业执著,勇于担当,精细执行,追求卓越”;中航工业黎阳发动机公司的企业精神是“开放创新,激情进取”。

企业精神的塑造是在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下,根据企业的特点、任务和发展方向,使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的内在信念和追求,通过企业群体行为和外部趋势,表象而外化,形成企业的精神状态。培育价值观是塑造企业精神的前提,企业精神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使命、愿景、发展战略、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企业精神等这些企业文化核心要素,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企业文化核心层的有机整体,搭建起企业“核心意识形态”。清晰地界定和准确地描述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篇5: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存活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理由。一个企业从市场中脱颖而出被大众所认可、被消费者所接受,依仗的便是企业超出寻常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单个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一种能力,各个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个性化、差异化形成了各自的企业文化,个性化的企业文化熏陶出具有本企业特点的员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体现在其产品上被大众感知。其中得到大众认可,迎合大众口味的产品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得以生存下去。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要素构成?人才、整合资源的能力、团队学习能力、执行力……这虽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因行业而异的,不同行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简单照搬,相同行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会因企业的性质、规模、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习惯而体现其多元化的特点。同时正因为相同行业企业间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而使相同行业企业的产品呈现多元化,从而使同行业间的激烈市场竞争得到缓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本以人们生活消费为主,即与衣食住行紧密联系、以商品交换为目的提供劳务的传统服务行业不再成为安置就业的主力,取而代之,一系列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型的产业链,组成知识含量高,以工业生产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行业,包括金融、保险、通信、运输、租赁技术服务、设备安装维修、产品广告宣传等急需大量人才。

就保险行业企业发展的基本层面来看,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决策力、支持力、执行力

决策力、支持力、执行力的相互配合,使企业成为一个灵活的整体。

1、决策力:企业高管层的决策能力,能体现企业首脑人物的远见卓识。决策力好比船的导航系统,企业这艘船能驶多久、能驶多远、将驶向何处,决策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除了既得利益,还不能忘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如果能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给客户带来幸福的生活体验就会取得相应的回报。丰厚的利润会给员工带来稳定的收入,给企业带来充足的现金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赢得资金投入。企业稳健的发展会给消费者、企业员工、社会公众等多方带来诸多益处。一个将承担社会责任考虑到企业决策中的决策力更容易受到多方的支持,更有助于决策力的执行。

2、支持力:一个决策的提出要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才能顺利得以执行。支持源于理解,理解源于意识的认同。相同的信仰、相同的信念,诸如“我们因为一个共同的目的而聚首”、“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这种绝佳的支持力将企业上上下下紧紧凝聚在一起,使决策力成为合力。

3、执行力:执行力是一种行动,是改变物质的力量,是变化的因,决策与支持的果。英明的决策、果断的支持最重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实现目的。执行时不能盲从常需要变通,执行时出现问题要注意在取得大多数人理解、支持时对决策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体现企业中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决策力、支持力、执行力的相互配合,使企业成为一个灵活的整体。决策要正确,只有决策正确才能保证企业向着一个积极的方向发展,否则执行的高效只能让企业快速消亡;支

持要坚决,模棱两可的支持态度会让执行力大打折扣;执行要高效,高效的行动力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正确的决策,在坚决的支持力如果没有人去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二、人力、物力、财力

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管理,整合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打造出品质高、销路好、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

1、人力: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兴盛与否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对于人的培养与任用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以贯之,社会本源的的多元化决定了用人标准的多样性。不拘一格降人才,使人尽其才是企业留住人才,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在企业发展问题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其中优秀人才的阶梯发展、合理的人才晋升制度将人才自身发展与企业长远发展紧密联系,通过人的带动使企业的发展欣欣向荣。

2、物力:只有人力作用物力才能使人力、物力均发挥其该有的作用。没有物力,人力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进的器械设备;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高、新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是构成先进生产力的要素。先进的生产力作用于产品会大大提高产品的品质,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3、财力:如果只把财力理解为充足的现金流,那么在企业实际经营中要想保持充足的现金流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诸如企业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关系、库存原材料、库存商品、市场及通畅的销售渠道等可充抵现金流的生产关系也是企业构成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财力理解为对资源的有效占有更能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体现财力的作用。如何与相关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有效关系;如何将库存原材料及库存商品妥善保管,使长期具有其原有的高品质;如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通畅的销售渠道是直接影响企业盈利的大问题。

其中值得特别说明的企业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关系中,企业组织的八大利益关联主体包括投资人、经营决策人员、管理实施人员、现场操作人员、产品客户、合作伙伴、社会公众和国家政府。明晰了八大利益关联主体的关注利益对调控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着至关重要的用途。简而言之,投资人关注投资回报;经营决策人员关注企业未来发展和长、短期效益;管理实施人员关注决策是否能够如期实施,实施效果是否同预想的一致;现场操作人员关注计划完成情况,操作的准确和高效;产品客户关注提高生活品质,解决实际问题,企业提供产品是否物美价廉;合作伙伴关注合作关系是否融洽,能否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社会公众关注企业能否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国家政府关注企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主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政府压力。八大利益关联主体的业务往来贯穿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八大利益关联主体的既得利益得到有效关注就会使企业发展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企业如虎添翼。

人力作用于物力形成财力,人力的高低、物力的的优劣影响财力的品质和企业利润,在三者有机结合过程中,同时也是对人力的培养、提升和对物力的考验,有些物力的改变甚至会引发技术的革命。但就人力、物力、财力中某一方面而言,一个企业在某一方面有突出优势都会形成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因素造就的市场优势都是暂时的,很快会被后来者居上。唯有将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才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三、品牌形象

以诚信为根、以信誉为本,树立值得信赖的企业大众品牌形象。

不同企业的品牌形象因企业的性质、组织形式、规模等不同具有其不同的内涵,以诚信为根、以信誉为本是企业立足于商的最基本信条,所谓“商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正是

这个道理。以现代服务业中的保险业为例,保险产品是服务产品,与物质产品不同,它是一种无形商品,也就是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无形活动和利益。人们在购买保险产品之前是看不见成效的,挑选保险产品也只是挑选一种建议,通过投保书对商品进行申请,经过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客户挑选到满意的产品,同时客户基本情况必须符合公司对保险客户提出的投保条件。其中需要强调的客户向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个人基本情况必须属实,不得虚报、瞒报、漏报。保险合同生效后保险客户拿到的保险单是在出现某种情况后的公司履行义务或拒绝履行义务的依据。保单是一种合同,必须在双方诚信的前提下履行各自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基于保险产品的这种特点,诚信对保险客户和保险公司均显得尤为重要。

要做到诚信光靠宣传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做得到诚信的人或公司源于他的实力、源于他的能力、源于他的社会关系,源于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一个努力做到诚信的企业,它的文化必然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而变得厚重,同时只有厚重内敛的企业文化才有助于树立企业诚信的社会公众形象。

除此之外,保险公司对风险的整体管理、保险产品差别定价以及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品质的提升同样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保险行业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专业性极强的行业,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融资、管理决策等一套系统、全面的管理过程,防范和控制风险。目前整体风险管理要好过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能够给企业创造更丰厚的价值。所谓整体风险管理的思想是指以企业价值为分析基础,以整个企业所有经营和管理活动为考察对象,综合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所有的风险,借助风险分析、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等的风险管理方法和过程,充分利用不同风险可以相互抵消、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性质,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控制那些对企业价值有负面影响的因素,挖掘和利用企业潜在的发展和获利机会。(《提高保险业核心竞争力》作者:李设环 邵建)

随着保险费率的逐步开放,为保险公司根据市场供求定价提供了契机。从保险机理来讲,保险是风险及其损失在总体投保人之间的分摊。由于有大量的被保险人,保险公司可以对损失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保险公司通过收取一定的保费,对发生损失的投保人进行赔付,也就是将损失在一个大的团体之间分担,实现风险共担,达到风险汇聚安排的效果。公平保费理论所体现的最大公平在于保证保险人作为组织者收取合理的保费、同时获得合理的利润。公平保费可分解为期望索赔成本、管理成本和公平利润。公平保费的主要部分——期望索赔成本也是根据投保人群,以一定的模型模拟计算得出。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损失率的估算,比如寿险业务中的损失分布(死亡率的测算),即生命表的建立,在较长的时期内成为保险精算的核心工作。与一般商品不同,保险商品服务的对象是未来的风险以及风险带来的损失。由于未来的情形无法预计,投保人愿意的支付就取决于其对未来风险的评价和对保险商品效用的评价。显然,即使是对同一险种、不同的投保人对其价值也会有不同的评价,从而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同,在市场上就表现为不同的需求弹性,这就是所谓的保险差别定价。明确地说,保险差别定价的根据是按照不同的价格,直接把同种保险产品卖给不同的投资人;同一保险产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空间索取不同价格;针对不同的投保人群,对保险产品做适应性调整,分别索取不同的价格。综上所述,在保险定价中,以精算为基础,在控制定价风险的前提下,根据需求差异进行定价,可使保险公司实现更好的盈利。(《保险差别定价的条件及其宏观意义》)

保险产品作为一种服务性产品必须与时代相适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条件出现不同的社会问题、不同的社会危机。保险是对危机及风险的有效管理,势必要与时代互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提升是促使保险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方法。保险产品的差别定价也能鼓励和促进保险产品的创新和保险公司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品质的提升,与之形成联动效应,成为保险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四、营销

宣传新理念、倡导新观念、创造购买需求,打造新型营销团队。

营销要选对市场,针对不同的产品服务于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根据需求找对购买人群也就是选对市场,营销行为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有效进行。营销往往离不开新理念和新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一批由新理念、新观念指引下的新产品正悄然改变着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更方便、更美观、更营养、更清洁的产品逐步代替原有商品,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因此在营销团队进行营销活动时,往往在销售产品同时宣传新理念,一些潜在的消费者在理解了新的理念,接受了新的观念之后产生了购买的需求成为消费者。于是打造新型的营销团队,将新理念和新观念转变成为购买需求成为创造营销业绩的关键。

参考文献:

《保险业诚信问题思考》

《保险差别定价的条件及其宏观意义》

《提高保险业核心竞争力》 李社环 邵健 《2010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

篇6:思考力:校长文化的核心要素

——参加扬州市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有感

(2009年12月)

江都市仙女镇双沟小学李新梅

邮编:225200电话:***地址:江都市仙女镇双沟小学

近期,我荣幸地被邀请为江苏省扬州市第四届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的嘉宾之一,参与主题为“文化:学校的核心发展力”的沙龙讨论,感慨颇多。

平心而论,作为一名既无深厚理论功底,又无丰富实践经验的小学校长,平时对于学校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只是零星而不系统的,更是缺乏理性的。

所以,当拿到“作业题”时,便首先强迫自己进行了一番“轰炸式”的学习,将所有与学校文化相关的书籍、网络资料一股脑儿地装入脑中,然后才梳理出自己的头绪和思路,撰写出了题为“寻找自身文化生长点,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文章,反复研读自己的文字材料,自感应当是比较理性和成熟的了。

然而,当会议安排我们与沙龙主持人,江苏省原教科所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所长见面交流后,我的“理性和成熟”竟一下子变得不堪一击起来。

当我把自己的观点归属到“学校行为文化”版块,成所长便连续发问道:“你不觉得你所谈的实际是课程文化吗?”“你认为到底什么才是学校行为文化呢?”“如果你坚持自己的观点,那你今晚思考一

下这个问题好吗?”

带着成所长布置的又一道“作业题”,我重回宿舍再次搜索相关答案,可是,直至深夜十一点我仍然一无所获,因为我所能感知的资料中,有关学校文化的下延概念,理念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包括课程文化等都有比较系统的阐述,惟独行为文化内容很少,即使提到,也只是片言只语,或是阐述的观点本身就比较模糊。

我一下子陷入到了迷茫和困惑当中,更不敢想象,如果还形不成自己的观点,明天将如何登台面对犀利敏锐的成所长、面对台下数百名校长关注的目光。

就在我的思维陷入枯竭时,忽然之间联想到了“企业行为文化”,连忙搜索关键词,一下子很多有关于“企业行为文化”的词条进入我的视线,系统了解之后,我再将她移植入“学校行为文化”系统当中进行自己的梳理、归纳和提炼,作业完成的那一刻,我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了。

第二天的沙龙活动,当进入到主题发言版块时,我着重阐述了三层观点:“文化与行为的关系”、“我所理解的学校行为文化的内涵”、“我们学校是如何构建自己的行为文化的”。

记得在我发言时,成所长情不自禁地插话道:“哎呀,你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真的非常不简单,我应当向你学习!”

回来之后,再次回味这个特殊的学习、历练的过程,我得出的深切感受是:思考力是校长文化的核心要素。

作为一名校长,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培养自己的文化构建能力

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校长建构出自己的文化体系后,才有可能构建自己学校的文化体系。

而校长文化的核心要素便是思考力,如果作为校长,凡事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你的学校便不可能有丰富的文化,即便会有,也只能是“复制品”,既没有个性,更无法持久恒远地发展下去。

培养思考力的途径惟有静下心来多花时间进行深入有效的学习。会议期间,成所长借过我一部厚厚的有关文化的理论典籍,打开书页,那一个个圈圈点点的符号,一道道横线、波浪线符号,一个个着重点符号,让你不得不由衷地感慨:一位学识如此丰厚的老者竟然还能如同小学生一般地对待学习,相形之下,我们的学习太肤浅,我们的生活太浮躁了!所以面对成所长这样的智者,我们的思考便显得苍白无力,就像一株随意栽插在沙堆上的小树一样,注定无法生根、发芽、长叶和开花。

诚然,思考是一种艰巨的、异常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一种痛苦的劳动,但这样的痛苦,正是培养我们思考力的强大的力量。身为一名校长,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可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校长文化,不可能实施智慧型的管理,当然也无法真正体会到做校长的快乐。

篇7: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一、就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说,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这也是安索夫著名的企业战略管理要素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可以在企业中产生一种合力,形成企业的共同经营主线。在做企业经营战略策划时,首先应当从产品、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类似性,为企业确定出一条共同经营主线。这是企业战略策划中十分关键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金邦实业在策划企业经营战略时,首先对本行业产品、技术与市场领域进行充分的调研,对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有足够的分析,对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以及未来前景进行准确定位,以一种全局和动态的意识,确定本行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并以创新方式为企业增添独特价值,来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

二、就企业的管理战略来说,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系统、指挥系统、联络系统、检查反馈系统、预算计划系统等。它的特点是必须密切配合企业的经营战略特征来制定。服务于经营战略并服从于经营战略。搞好管理组织系统建设是做好管理战略策划的重要前提。因为企业战略确定后,管理层组织体系是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造就管理层组织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独挡一面、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的工作能力;坚忍不拔、披坚执锐、不畏艰辛的拼搏精神;群策群力、团结协作、相互依存的团队意识。必须是敢于否定自我、善思知进,擅倾听取长、勤奋好学的学习型组织;同时加强组织体系权力与责任的结构分配,各组织体系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责任明确。

三、就企业的人才战略来说,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人才的选用和招聘、培训、激励等。人才是每个企业梦寐以求的强盛之宝,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金邦实业一直把人力资源开发、构筑人才高地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1、善于选拔人才: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多渠道,全方位。要从道德品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身体条件等方面全面考察被选择对象,善于从现实的表现预测其发展,把有真才实学具有发展前途的人选拔出来,要善于给人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其潜在的才能变成对事业的贡献,从中脱颖而出。

2、善于使用人才:企业要善于使用人才,知人在于善任,优才要优用。要为人尽其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激励其充分发挥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用人所长时也要容人之短,克服忌贤妒能思想,见贤思齐,胜者为师。

3、重视培养人才:人才必须立足于自身培养。全面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有所选择有所重点进行培训、教育,培养人才,加强考核,以激发人才,使其尽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4、能够留住人才:事业留人,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远景规划,激发员工长期工作的热情;感情留人,注重企业文化培育,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建立起员工对企业深厚的感情是留住人才最好的办法;待遇留人,合理的分配机制,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晋升机会使优秀人才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有良好的职业发展。

四、就企业的文化战略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其核心就是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企业文化战略策划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种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再把这种价值观加以提炼、升华,从而成为一个极具个性的、鲜明的、并有强大生命力的著名企业品牌。未来的市场竞争就是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内强素质,培养企业精神;外塑形象,宣传企业品牌;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指导企业发展。

篇8: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一、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 国际工程承包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际工程承包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与升级发展。其突出的特点是:模式不断创新发展, 产业分工体系深化, 国际承包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营管理日益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 重视工程安全和绿色建筑, 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等。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承包商不断进入国际市场, 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使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发达国家承包商及双边和多边金融机构越来越认为最低价中标的竞争模式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正呼吁建立一个透明、高效的投标程序, 确保只有那些证明自己有能力完成项目的承包商才能通过资格预审。一些国际上大的承包商已经开始从单纯的承包商角色越来越多地向开发商角色转变, 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移, 使得国际工程承包的产业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这种产业分工体系深化的意义将十分深远, 它拓宽了国际工程承包高端市场的广阔前景—开发工程项目、投资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分析

1 9 9 0年,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之后, 核心竞争力理论很快成为全球关注的研究热点和实践问题。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之所以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 是与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分不开的。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规模与价格之间的竞争, 最根本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看谁能赢得持续的领先优势, 即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以此作为长期制胜的根本。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一经提出, 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许多经济学家针对这一概念提出了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理解。但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强调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这是核心竞争力最初意义上的定义, 以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区别于企业的核心能力。

2. 强调持续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要素, 保持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 需要企业源源不断的竞争力来支持。

3. 强调综合性。

“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结合, 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一到多项核心流程”。这一理论的代表者是麦肯锡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需要企业各环节的配合, 包括技能、文化、人力等。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突出强调多种资源形成的综合优势, 并且要在市场上实现其商业价值。

4. 强调能力性。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在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时提出了该观点。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生存发展能力、夺取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有效整合生产要素的能力等。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的一系列特殊资源组合而形成的占领市场、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真正构成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等资源的总称。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 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尤其重要。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力获得的基础, 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定者、执行者、创新者和评估者。

2. 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熊皮特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战略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战略。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源泉, 企业只有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3. 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包括企业家的决策能力、推理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有效的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发挥企业系统的优势, 产生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方法, 从而把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

4. 品牌价值。

品牌是决定市场竞争的胜负的重要因素, 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越来越同质化, 以及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日益差异化的趋势下, 品牌的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 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

5.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为企业成员普遍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它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和组织形式等。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的资源和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四、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研究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从1979年发展到现在, 虽然有着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距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适应时代要求, 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大力发展其核心竞争力。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关键的一环, 而正确认识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构成就成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以及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行业特点, 组成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产品的开拓竞争力。

工程承包业务是一项集设计、施工、设备、劳务等多项资源为一体的工程, 产品没有可替代性。如果要在工程承包领域进行业务扩展的话,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进直接产品, 不是被动地跟着市场建设项目生产所需产品。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另一个重要行业特点就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同时还需要带动相关产业或地区的发展。因此注重产品的开拓竞争力是树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2. 业务的关系竞争力。

工程承包业务的顺利完成, 不仅依靠于企业自身的执行力, 而且还有赖于工程实施环节中各个合作伙伴的执行能力和配合程度, 因此良好的关系营销竞争力是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领域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合作领域中, 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合作伙伴, 一类是供货方, 一类是买方。

就供货方来说, 合作的关键要素体现在价格方面, 供货方的价格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 而供货方的配合程度也将影响工程的进展速度。就买方来说,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所在国多是发展中国家, 项目业主多是代表项目所在国的政府部门。这些国家多是经济实力不强, 普遍缺钱, 需要援助, 但具有一定的资源, 而中国的国内资源短缺日益突出。目前国家采取多项政策鼓励企业将对外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等业务与境外资源开发相结合, 通过“市场换资源”、“工程换资源”、“贷款换资源”等途径, 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渠道。

3. 资金的融资竞争力。

由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自身的实力不足和金融支持体系的不完善, 融资条件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扩大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瓶颈”,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资产总规模偏小, 资产负债率较高, 导致其融资能力有限;二是对外承包工程的传统市场主要在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 其政治、金融和商业风险都较高, 承保条件要求高、保险费率高, 加重了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成本负担。三是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以带资承包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主要是依靠出口卖方信贷为国外大型工程项目融资, 提高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影响了企业再融资的能力, 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汇率风险。

为实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就必须尽快突破融资瓶颈, 扩大融资渠道, 完善金融服务的产品和程序, 更好地满足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要积极探索适合国际市场的融资渠道和担保方式, 尤其是应积极探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所通行的项目融资方式;推动国内商业银行尽快建立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体系, 进一步完善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的信用担保制度;积极推动国际承包工程企业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 扩展项目融资渠道。

4. 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以国际商务、工程技术、金融法律等一系列人才群体为基础。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策略, 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深入挖掘内部人才潜力, 拓宽外部人才引进渠道, 通过事业留才、重金聘才、竞争用才,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开发工作, 提高企业未来竞争的潜力。以企业内部培养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 进行各种在职培训, 同时鼓励职工进行各种继续教育。结合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实际, 在培训中重点突出项目经理班子人员的培训, 使员工的外语水平、专业技能、国际商务和团队精神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摘要:本文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特点入手分析,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的过程中, 结合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行业特点对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并提出了适合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运营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篇9:民营企业文化核心要素分析

【摘要】 我国民营企业作为处于快速成长通道,机制灵活的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必需跨越的障碍。就民营企业的特点,对民营企业构成企业文化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企业文化;民营企业;价值观

民营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从战略方面来讲可以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如果不好,也可以阻碍企业发展。以文化凝聚企业精神,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约束企业行为,引导企业发展方向,实现一个有目标性、有组织性和有共同信念的文化软物质,从而达到不可复杂和具有独有性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一、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家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优质企业家质量、才华、胆识等综合素质的扩展和放大。优秀的企业文化又以其成功后的自信,激励和鞭策企业家组织和带领全体员工在“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一种以人文精神为动力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企业文化的成功构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优秀的企业家;(2)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3)适宜的时机。由于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率先垂范和倡导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首先,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家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了解最透彻,理应该也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充当且当好设计师,实现企业文化的准确定位。民营企业家不仅是经济专家,也是文化专家,要设计或塑造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培育新精神,把文化融入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客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历史、文化、经营内容和战略方针等诸要素,对企业内部现有文化基础和文化条件、企业外部文化环境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详细诊断,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整体设计,精心概括提炼出本企业的理念,并将这些管理理念灌输和渗透到企业精神中,形成独具个性的适合本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

其次,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牧师。企业家的思想只有扩展为企业的制度,必须渗透进员工的心灵,成为他们的追求才能成为企业的文化。新企业文化形成概念模型后它不会主动扩散,企业员工也不会主动接受,原有的企业文化也不会自动瓦解。这一切都说明企业文化变革的艰难性。企业文化自身还具有极大的反弹阻力,变革需要巨大的权力推动,没有强大的推动力,变革不会发生。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深入员工内心才能发挥并显现其巨大的文化力。民营企业家必须要做一名忠诚的牧师,不断地布道。

最后,民营企业家要自觉地进行理念革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等多方面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民营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企业家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地开展理念革命,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真正的具有渊博知识、辨证思维、敏锐洞察力的企业家。只有如此,企业家才能以自觉的文化战略眼光,引导和创造一种文化,推动企业文化的构建、强化和变革,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

二、企业文化与员工

企业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微观组织,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企业的员工。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员工,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企业家,更多的取决于民营企业的员工。

1.企业文化是一种吸引力

企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吸引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念,生成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营企业相比其它类型的企业更需要利用企业文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人才的价值。企业不仅仅是一个单纯赢利性的组织,还是一个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寻求精神家园的社会机构;员工不仅是企业发展资产或财富的“经济人”、“工具人”,还是具有多方面需求和发展能力的“文化人”。民营经济是老百姓经营的经济,从企业主经营者到员工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主的私有权观念,员工的“打工”意识表现的相当强烈,个体意识突出,在利润利益导向之下,争权夺利散乱无序现象严重,企业员工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得企业很难吸引并留住人才。

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构建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从而形成有利人才脱颖而出和创造性发挥的文化氛围是解决当前民营企业人才问题的最有效方式。企业文化对员工来说是一种待遇,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满足作为“文化人”的员工的多种需求,可以使企业的全员对企业的目标、准则产生一种“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潜意识的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从而能够为企业吸引并留住大批有用的人才。

2.企业文化是一种方针

企业文化不是工厂的模具,造就企业的一个又一个一模一样的员工,让企业员工一切行为循规蹈矩,整齐划一,凡事谨慎,互相参照。建设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最根本的就是要培育员工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培育企业一种适应性氛围,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去接受企业,赞同企业,维护企业。重在发挥集体个性和智慧,是发散员工的思维,而不是限制员工的思维。

3.企业文化是一种学习氛围

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他们的生命意义在于成功的美好的体验。优秀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在向员工传递一个理念:企业是一所大学校,即学习性组织,员工在为企业做出奉献的同时,自身素质也会提高。民营企业的员工较之国企相对混杂,整体素质差异较大,员工的价值观、人生追求各异,很难迅速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并使之与企业融为一体。民营企业的文化就是要培养企业内部的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使企业跟上时代,使员工与企业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战略实施过程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企业文化的构建是着眼于未来和整体的一项战略,不同于追逐短期收益和季度利润的企业自然本能。大量研究表明,一个企业要是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建立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或更长时间。

民营企业家必须对此有清醒充分的认识,把企业文化培育的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精心设计,长期坚持,精心维护。企业文化属于微观上层建筑,既是企业自身状况的反映,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稳固而持久的影响,但是同时兼有动态变化性。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客观环境时时刻刻总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民营企业家就需要敏锐地感觉到这种变化的趋势,自觉地审视企业现有的文化与这种趋势之间的协调程度,如有必要则要自觉地引导企业文化的转变。否则,原有的积极的文化如果不及时更新就会变成消极的文化,阻碍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定位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断地适时地采用新的价值标准去充实和改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内容,建设与市场经济及民营企业特点相适宜的现代企业文化。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经济的时代,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篇10:企业文化的要素和建设内容

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

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在长期的企业管理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们在6个月的时间里,集中对80家企业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写成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该书在1981年7月出版后,就成为最畅销的管理学著作。后又被评为本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10本管理学专著之一,成为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它用丰富的例证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即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约定俗成的而非书面的行为规范;并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导致了这些决策的产生、企业中的人事任免,小至员工们的行为举止、衣着爱好、生活习惯。在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中,由于其文化的强弱,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就完全不同。企业文化的要素

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

〃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方向、外部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

〃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的宣传和体现本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之中。

〃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以及某一特定场合所组成,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企业文化的内容 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

1.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事事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它的战略决策哲学。北京蓝岛商业大厦创办于1994年,它以“诚信为本,情义至上”的经营哲学为指导,“以情显义,以义取利,义利结合”,使之在创办三年的时间内营业额就翻了一番,跃居首都商界第四位。

2.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人生就是为了价值的追求,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价值观不是人们在一时一事上的体现,而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观念体系。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只顾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价值观,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仅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会影响企业形象;只顾眼前利益的价值观,就会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使企业失去后劲,导致灭亡。我国老一代的民族企业家卢作孚(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始人)提倡“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服务是超报酬的,事业的服务是超经济的。”从而树立起“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价值观念,这一为民为国的价值观念促进了民生公司的发展。北京西单商场的价值观念以求实为核心,即:“实实在在的商品、实实在在的价格、实实在在的服务。”在经营过程中,严把商品进货关,保证商品质量;控制进货成本,提高商品附加值;提倡“需要理解的总是顾客,需要改进的总是自己”的观念,提高服务档次,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达,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如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就是用大楼人的光和热去照亮、温暖每一颗心,其实质就是奉献服务;西单商场的“求实、奋进”精神,体现了以求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真诚守信、开拓奋进的经营作风。

4.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即“济世养身、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

5.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6.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流通企业由于主要是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与顾客接触较多,所以表层形象显得格外重要,但这决不是说深层形象可以放在次要的位臵。北京西单商场以“诚实待人、诚心感人、诚信送人、诚恳让人”来树立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企业形象,而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优美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实实在在的价格基础上的,即以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营实力作为优质服务的保证,达到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的结合,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任。

7.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Yintl(鹰腾咨询)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应包含以下方面(Yintl同时也提高以下方面的企业文化咨询服务):

企业文化体系

1、企业文化体系

2、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

3、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提炼与提升

4、企业与企业人行为规范体系设计

5、企业视觉识别体系设计

6、企业文化推进系统设计

7、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

8、企业文化培训体系设计

9、企业家个人品牌建设

品牌与文化整合1、品牌梳理

2、文化梳理

3、品牌与文化整合传播定位

4、品牌与文化整合传播规划

文化变革

1、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

2、文化变革策略规划

跨文化管理

企业跨文化管理诊断/融合 并购文化整合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评估/整合

集团文化与亚文化整合

集团企业主文化与亚文化诊断/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一)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

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2.企业目标的指引

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二)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

2.道德规范的约束

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遣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三)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

(四)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五)调适功能

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调适功能实际也是企业能动作用的一种表现。

(六)辐射功能

文化力不止在企业起作用,它也能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文化力辐射的渠道很多,主要包括传播媒体,公共关系活动等。

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律

社会学家、《工会博览》杂志副主编艾君认为,计划经济、自由经济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现象是不同的。可以这样理解,自由经济下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以政治为纲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往往带有意识主导物质的发展痕迹;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实际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前提下,同时又会受到来自上层建筑这种意识的制约的企业文化现象……

上一篇:服装活动方案范文下一篇:开业启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