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2024-04-14

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四个阶段(精选12篇)

篇1: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个不重视营销的企业不会是一个好企业,一个只会重视营销的企业同样也不会是一个好企业。现代营销无疑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头戏,但如果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营销,那就等同于只追求利利润的最大化。现代企业产品的销售应该经过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是:卖产品→卖信誉→卖品牌→卖文化。能走到最后一个时期的一定是优秀的。

一、卖产品。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商界确实热闹过一阵,受了多少年贫穷的中国人面对这个掘金时代很难保持绅士风度。昨天还紧缺的商品一夜之间充盈市场,真可谓是空前的繁荣。在那种繁荣之下,太多太多的商家都在不顾一切地向外兜售自己的产品,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当初参与兜售产品的那些第一代企业到现在早已所剩无几了。那时的企业一个饥饿的婴儿,贪婪地吮吸着市场的价值,却最终大都经不住市场的考验而过早的夭折了。对于一个企业或者刚走上市场的产品来说,很多经营者想到的就是如何地把大批的产品卖出去,换来大把的金钱,以解决自身的亏空。在他们心中,金钱最重要也最可观,别的东西,比如信誉、质量等等,都是后话。

卖产品的时期往往是最激动人心的时期,眼看着自己的产品成批外出,大把的钞票滚滚而来,那心情没有切心的体验是很难想象到的。很多的产品、很多的企业,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消亡。这主要是把钱看得太重,本来很好的产品,很好的企业,总想先赚足了钱再去想信誉、想质量,结果萝卜快了不洗泥,见利忘义。这是大多在卖产品时期遭遇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卖信誉。大浪淘沙,经过市场的洗礼,那些能从卖产品时期走出来的企业或产品,大多是明智的。他们或过早地意识到产品要想在市场中永远能得以立足,必须得到市场的认同,这个认同就是信誉。现在很多的企业、很多的产品都在讲信誉,信誉要抵挡金钱的诱惑,同时信誉更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孔子说:“民无信不立。”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讲的都是信誉。2001年有首届中国信誉论坛上,山东鲁花集团董事长孙孟全代表入会企业家在信誉宣言中说:“信誉不仅是道德规范,也是市场游戏规则,更是市场准入证和通行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失去了信誉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根本无法运转。”在咨询活动中,我曾发现这样一家公司,他们通过一系列的虚假汇报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取得了巨额贷款。在他们得到贷款之后,便用这些资金做起了另外的项目,可悲的是,项目还没有开始运营,企业便面临着倒闭的困境。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家公司的信誉度相当差。天天呆在公司里要拖欠的外地公司就有四五家。有一位洛阳客商感叹地说:“做了这么多年工作,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公司。”

他们的产品由于宣传到位,一个时期内在市场上曾很受欢迎,可惜他们没有把握好机遇,信誉连连出错。先是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接着是与客户的信誉出了问题,常常是经销商贷款早已汇出,产品却迟迟不到。甚至有的贷款打出,业务代表却无影无踪。结果是一边开拓市场,一边在自己扼杀市场,不到两年时间企业基本瘫痪。

现在的市场状况是,越是大型的企业信誉度越高,越是小型的企业信誉度越低。这也正是消费者相信大型企业,相信名品的主要原因。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小企业更应讲求信誉。

三、卖品牌。中国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聪明的企业都开始重视公司的品牌、产品的品牌。温州人是觉醒的最早的一个群体。温州人从加工厂时代转到现代的品牌时代,可以说是聪明的温州人的一种必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已经来到了寻常百姓家,从家电到服装,再到现在的日用生活品,人们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聪明的商家开始把品牌建设提到了企业发展的台面。品牌时代仅有产品质量是不够的,仅有信誉也是不够的。计划经济时代基本属于卖产品时代,那时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品牌时代最大的特点是酒香还得会吆喝。这个吆喝并不是你花大把的钞票到央视做广告。那些只知道花钱做广告的公司实际上只是停止在卖产品时期,因为他们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的只是他们的产品,而并非是品牌。这种情况下,产品很可能如白驹过隙,企业很可能会在做高兴着大把地点着钞票的时候,轰然倒

掉。

这方面的事例不是没有。当我们企业进入到卖品牌时期时,最起码证明你注重了产品的质量,注重了市场的信誉,注重了产品的宣传,更重要的是注重了产品的附加值。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在希望自己能做成一个百年品牌,当然就是希望自己在市场上永立于不败之地。这是能说得出来的,但不一定是能做得到的。看看现在市场上那位数不多的百年企业、百年老店或说百年品牌,有几家对市场上的同类能形成具大的冲击?对市场形不成冲击的品牌,纵有千年历史只能算是古董。真正的品牌就是要卖得多、卖得快、卖得久、卖得贵、对市场有冲击力、在消费者心中有影响力,能走到卖品牌时期的企业一定是优秀企业,但离长寿企业百年品牌还差几步。

四、卖文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企业文化进入我国之后,企业文化就逐步被一些英明的企业管家运用。实际上,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和市场运作中,只是一种无穷的助力,但决不会成为主力。不能一味的重视,你又不能不重视。当一个企业的产品到了品牌时期的时候,如果再想进步,这个时候最好的东西就是文化。文化可以为你的品牌带来无限的附加值。当你在为你的好产品在一个市场打不开新的局面,这个时候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是文化。文化入侵比武装入侵更可怕,只要精神不死,武装入侵就没有胜利可言。但文化可以改变人的思想,思想改变了,还有什么不能改变的?

当代文化入侵的成功典型就是韩国,韩国在经济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开始了他的文化攻势。这几年韩国式文化对中国的强势进攻不能说对我国的市场没有形成冲击。过去说,当经济入侵达不到目的时最后的办法就是战争,现在我认为经济入侵达不到目的时,就进行文化入侵。看看美国对世界的大范围入侵,不也是文化在辅着经济吗?文化与经济一旦绑在了一起,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是无法估量的。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带来的冲击也是无法估量的。任何一个禁固的地区或民族,最终被打开大门的不是枪炮是文化。

市场上,可口可乐在卖文化,五粮液在卖文化,海尔在卖文化,同仁堂也在卖文化。文化是品牌的升华,文化不是面向市场喊出的口号。文化的真伪市场是块试金石,没有几年的修炼是不敢到市场上闯的。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如果走过了品牌时期来到文化时代,离做一个长胜企业、一个长寿品牌,就不会太远了。

篇2: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初创期: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有22%的企业在这个阶段死掉。

初创期,企业的目标就是生存,这个阶段谈什么公司管理,流程、制度建设,都不是很现实。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培训以业务和销售为主,几乎都是内部培训。

二、成长期(快速成长阶段):在我国,有67%企业在这个阶段死掉。

在经历过原始积累的生存努力之后,很多企业都会慢慢找到属于它的生存方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财务管理等,这些是一个公司运转的基础。这个阶段人员也开始增长得很快。企业进入到了一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呢是企业具有一定的营业额和规模,进入初步规范化管理,但是很多管理的决策还需要老板的参与,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开,将会碰到管理危机。另一个问题就是,老板的战略很好,但是员工的能力却跟不在。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才能够更好地为团队完成任务。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所长,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协调一致,才能使团队更具活力,也才能使我们的方向更为正确,速度更快。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既是业务的竞争,也是人的竞争,更是人与人之间能力的竞争,一个企业真正唯一的持久的生命力就是你比你的竞争对手快多少,你是不是一个更新换代、新陈代谢非常快的学习型组织。

所以,当企业进入快速上升期之后,面临最大挑战是企业人的问题。如何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如何找到正确的人来做正确的事情,如何提高人的积极性,如何提高领导自身的修养,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不要亲自主刀,而是指导、培养一批人,即使创业者不在的时候也依然能把企业做好。

那这个时候外部的培训是最好的方法,这个阶段的培训以管理类培训(包括通用能力、变革管理等)和全员培训为主。

三、稳定期:

基业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这个阶段就是企业需要找到一个蓝海,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在这个阶段企业就需要建立自己完善的培训体系。

四、衰退期/持续发展:精细化管理

上边的规范化过程曾经提到管理的科学规范化会影响个人的创造性,而这个阶段要就是要解决规范与创造并存的问题。这是把企业管理的粗放转变为精益化过程,包括:

1、组织的流程化运作

2、精益化制造

3、文化型组织

4、自主化组织

5、核心竞争力

6、扁平化组织等

篇3:语言测试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前科学语言测试阶段

语言教学出现后便有了语言测试。通常把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语言测试统称为前科学语言测试。在这个时期, 语言教师对于什么是语言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科学的认识, 只是把语言当作一门包括语法知识、词法知识和语音知识的知识体系去教。把语言看作一套知识, 是这一时期外语教学和测试体系的语言观的内涵。测试中对技巧、技能的考查没有量度依据, 测试结果主要根据教师的主观判断。试题常包括短文写作 (essay writing) 、翻译 (translation) 、语法分析 (grammatical analysis) 。这些测试方式被称为短文写作—翻译方式。在测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而对于测试中的数据统计、效度和信度等几乎没有任何的关注。

二、第二阶段:现代语言测试阶段

到了20世纪40年代, 人们发现关于语言规则知识的学习并不等于语言学习。以Bloomfield为首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第一次提出, 语言是一套形式结构, 是一套习惯。以Skinner为首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语言行为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过程。因而, 语言就是要获得及操作这套符号系统的技能, 训练对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的一套语言习惯, 于是, 产生了结构主义教学法, 如听说法。在语言测试方法上, 汲取了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心理测量学 (psychometrics) 的方法, 形成了所谓的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或现代语言测试。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个系统, 这一系统是可以分解的。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是一个有限的集合, 由这些有限集合的成分可以构成无限集合的句子。所谓掌握一门语言, 就是掌握语言中的这些元素并用来生成和理解无限数量的句子的能力。由于语言是可以分解成构成元素的, 因此可以设计出离散的题目 (discrete items) , 来逐项测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元素。这一测试方法又称为元素法 (atomistic approach) 。在这一时期, 语言测试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题型就是多项选择题。由于采用离散题, 每题只考核一个语言点, 在有限的答题时间内考生有可能做大量的题目, 因而增加了采样的覆盖面。采样量大, 信度就高。另外, 采用多项选择题评分具有客观性, 这进一步提高了语言测试的信度。语言测试发展的这一时期开发了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 包括对试题难易度、区分度、整卷信度等的定量分析方法, 使语言测试成为一门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成熟的测量统计方法的学科。

三、第三阶段:后现代语言测试阶段

依据分析法所得到的分数只能对学生的语言水平作间接的推断, 不可以直接做出解释。Chomsky在1965年提出了语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 和语言行为 (linguistic performance) 的概念。1972年, 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的概念, 认为使用语言不但要能够按照语法规则产出形式合格的句子, 而且还应具有在不同的语境中合理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 即语言使用涉及社会文化因素。因此, 语言交际能力不但包括语法能力, 还包括其他能力。1979年, J·Oller提出了单一语言能力假说 (Unitary Competence Hypothesis) , 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个整体 (unitary competence) , 可以通过综合性的完形填空和听写来衡量语言能力。语言测试界开始重视所谓总体综合法 (the global integrative approach) 。综合法是针对采用以离散题为主进行测试的方法而提出的。离散题把语言技能一一分解, 一次只测试一个语言点, 而综合法则主张通过一次测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总体语言水平, 学生必须综合地运用各种语言知识和技能。他们认为, 语言不但是一个可以分解的体系, 更是一种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功能体系。这一时期采用得比较多的是综合题, 如完形填空 (cloze) 、综合改错、听写、口试、作文等。综合法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做到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当然, 有些综合题可以采用客观题形式, 如完形填空等, 但采用客观题形式所考核的仍然只是领会能力, 而非综合语言能力。

四、交际语言测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发展, 交际法语言测试 (communicative testing) 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从交际法的角度看, 所谓掌握一门语言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 交流思想感情, 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1980年, Canale和Swain提出了四能力说, 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语法能力即掌握有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知识、社会语言能力即关于语用方面的知识, 使语言运用得体、语篇能力即掌握和组织连贯的话语而不是孤立的句子的能力和会话策略能力即运用言语的非言语的手段进行有效语言交际的能力。1990年, L.F.Bachman在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一书中提出, 交际语言能力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CLA) 由语言能力 (language competence) 、策略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 和心理生理机制 (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三部分构成。其中, 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 (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 和语言使用能力 (utilizing competence) ;策略能力是在语言交际时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心理生理机制是语言交际时作为物质现象如声、光等所涉及的心理和神经活动过程。不论关于交际能力的模式如何,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即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角度看, 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 仅仅掌握语言形式是不够的, 因为语言交际过程涉及交际的目的、语境以及彼此的角色地位等等。同样的语言形式, 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讲出来, 其含义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解释过程 (interpretation) , 是交际双方的协同过程 (negociation) 。这就要求语言测试在真实的 (authentic) 语境中采用真实材料来进行, 观察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 并以此来判断学生的语言水平。在教学中大量采用多种形式的语言交际活动, 各种以完成一定任务为基础的活动 (taskbased activities) , 如解题、角色扮演、模拟活动、搞一个课题等等, 综合运用听说写各种语言技能。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和真实情景中进行的, 使用的材料都以信息为纲, 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但是, 人们的交际需要千变万化, 交际语境也无法穷尽, 因此很难设计出真实的语境来进行语言测试。此外, 语言测试还存在变量如何控制、评分如何保证客观性和一致性、分数如何解释等困难, 很难保证考试的效度、信度和高效率。因此, 交际法语言测试尚处于发展阶段, 还没有成熟的方式可以采用, 但交际法测试提出的有关语言交际能力的思想是值得从事语言测试研究的人思考的。

从以上对语言测试发展的简单回顾可知, 语言测试是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测试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 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 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的、准确的、公正的评价, 从而反映教学中的长处和短处, 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目前, 交际法教学发展迅速, 但交际法语言测试却刚刚起步。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语言教学工作者在语言测试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一定会摸索出更多符合交际法语言教学的语言测试形式。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HEATON J 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Longman, 1988.

[3]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4]SPOLSKY B.Mcasured Word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5]刘润清, 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改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篇4:企业竞争战略观的四个发展阶段

关键词:企业竞争战略观;企业资源;知识创新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从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发展的纵向历程来看,它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以环境为基础的企业竞争战略观;20世纪80年代的基于产业结构分析的企业竞争战略观;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战略观;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以知识积累与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战略观。

一、 以环境为基础的企业竞争战略观

这一时期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是伊戈尔·安索夫和肯尼思·安德鲁斯。其中,安索夫正式提出的“战略管理”概念为后来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莫定了基础。安索夫的战略理论主要认为,竞争战略行为是对企业环境的适应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竞争战略的出发点是追求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安德鲁斯提出了企业竞争战略的SWOT分析框架(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ies、Threat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认为企业的战略制定应建立在对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外部环境中哪些是企业发展的机会,哪些构成企业发展的威胁,然后找出在当前环境下企业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抓住机会,避开威胁。

与此同时,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咨询专家们则创造了包括“经验曲线”和“增长与市场份额矩阵”在内的一系列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概念和工具,深深影响了美国各大企业的战略观,出现了几乎席卷全球的“战略热潮”,当时美国500强企业中有85%的企业建立了竞争战略部门。“波士顿矩阵”盛行一时,几乎每一个称职的战略制定人员都学会了用“金牛”、“瘦狗”、“问题”和“明星”来对自己企业的产品与业务分类,并决定其取舍。

可以将这一时期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企业竞争战略的重点是适应环境。企业所处的环境往往是企业自身难以左右的,因而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必须充分考虑环境的变化,只有适应环境变化,企业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2. 企业竞争战略的目标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竞争战略适应环境变化旨在满足市场需求,获取理想的市场占有率,这样才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可以说,企业如何获取理想的市场占有率在这一时期的战略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3.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要求企业结构与企业竞争战略适应。这一阶段的企业竞争战略实质上是一个企业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因而,在战略实施上,势必要求企业结构要与企业竞争战略相适应。

以环境为基础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主要有以下不足:该理论缺少对企业参与竞争的一个或几个产业的分析与选择,它从现存的产业市场出发,要求企业所适应的环境实质上是己结构化的产业市场环境,这势必导致企业往往被动地适应环境,处于被动地追随领先者的困境之中,充其量只能是战略的追随者。另外,该理论主要是从企业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缺少对企业内部环境、结构与特征的考虑。

二、 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企业竞争战略观

以产业结构分析主导的竞争优势观点,其理论基础是产业经济和企业理论。它有三个前提假设:企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行业和竞争环境决定着能否赢得高额利润;对于许多特定的行业来说,由于企业拥有类似的资源,就可以采用类似的战略;实施战略所需要的资源在企业间可自由流动,因为资源的流动令企业可开发资源,这使得企业间的资源差异只是暂时的。

波特指出,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首要和根本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竞争战略是源于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则的深刻理解。而竞争规则又体现于五大竞争力之中,即:新竞争者的入侵、替代品的威胁、消费者的议价能力、供货商的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这五种作用力决定了产业的盈利能力,因为它们影响价格、成本和企业所需的投资。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影响着企业的产品的定价,替代品的威胁也是如此。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决定着原材料和其它的投入成本。竞争的强度不仅影响着价格,同时也影响着诸如厂房设施、产品研发、广告及销售等的成本。入侵者的威胁限制着价格,也要求企业为防御入侵而进行投资。

根据产业企业理论和五力竞争模型,波特提出了通用竞争战略,即企业可以通过低价无特色的产品(成本领先型竞争战略),或顾客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购买的差别化产品(差别化竞争战略)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收益形成竞争优势。波特亦提出另一类通用竞争战略,目标集中战略,即企业在一个细分市场建立起自己的产品,在成本或产品差异方面的优越地位,其实只不过是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具体应用而已。

以产业结构为本的观点风靡于20世纪80年,其立论基石在于,通过多种分析工具的运用,市场产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被认知的。

以产业结构为本的观点最主要的弱点在于它是建立在对产业聚合的理解之上的,而不是内部战略的系统化。重外轻内导致的主要后果之一是战略抉择的单一化。使用聚合的产业分析方法无法在战略水平上采纳有效、灵活的方法。对企业内、外部认知水平的不一致,乃至错配导致难于适应变化的战略刚性。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观点难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企业有超常的收益,而其它运用相同战略的同类企业却没有相当的收益。而以资源为本的竞争战略观则对此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三、 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战略观

企业如何发展和维护竞争优势的挑战,是战略管理理论主要的研究分支之一。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企业的资源主导整个企业内外部分析的战略框架,已经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探讨的热点,这个框架就是所谓的“企业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这种方法指出资源是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它与以产业定位为核心的产业分析方法不同。它采取了一种内部考究的方式去探求为何某些企业比其它企业更有竞争优势。

始于Wernerfelt(1984)引导先河的论文,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在若干学者的努力下得以不断完善。其基本假设是:每个企业是独特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它们是战略的基础,也是利润的重要来源;假定企业具有不同资源,开发出独特的能力,同样,在特定行业竞争的所有企业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战略资源和能力;资源不能在企业间自由流动,企业间的资源存在差异,其它企业无法得到复制。因此,企业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

以资源为基础的观念的倡导者强调,竞争优势来源于个体企业所拥有和掌握的独特资源。因此,对竞争优势的研究便着眼于那些蕴藏于企业中的资源。Peteraf(1993)以资源难以被仿制、转移、买卖或者替代的观点,对竞争优势的关键作用作出了解释,并受到广泛的关注。这些资源关键的性质以及它们存在的经济价值的原因,在于它们在相互竞争的企业之间无法将其同质配置。

以资源为本的观点,其核心问题是企业的异质性(Peteraf,1993),它阐述了构成竞争优势的理论环境。在分析中,竞争优势的来源涉及到企业以及与供给和顾客相关的资源,乃至社会资本理论所强调的对企业有价值的各类无形资源。

虽然以资源为本的观点正确地强调了企业的异质性,但由于分析能力的局限,它没有强调主要的资源是系统知识。以资源为本的观点在价值的定义上缺乏完整性,异质性本身是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

四、 以知识积累及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战略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发掘和解释无形资产及企业知识积累的关键作用的努力下,企业理论的研究者提出了知识基础观。在这种观点下,企业的知识被认为是企业的关键资产,因为知识及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能够让企业有效地获取、支配并转化其他的资源。Teece,Pisano,& Shuen(1997)认为企业依靠知识基础的资源来驱动业绩并依赖其快于其竞争对手的学习及发展能力来超越竞争对手。而且,知识的进化是路径依赖型的,这使得其他企业难于模仿这种资源。正因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迅速,企业的学习能力或知识的创新能力被认为是所有企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企业知识是一种无形资源,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概念,因此研究者以几种不同的方式、观点来定义它。如,将知识定义为“知道如何做”及“信息”的结合体;专业与经验的一种配置,而非在企业内个人传递的信息流;为允许企业以现有方式运作的现存的一系列的能力和“知道如何做”以及指导企业现有行动及理解力的一系列的原则、技能和流程。以上种种定义认为,企业知识是现存于企业中的一系列积累的知识的集合。

然而,企业的现有知识集合并不能够为企业提供长期的竞争优势。因为环境持续改变,企业必须能够持续不断地以新的方式整合生产资源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以创新的方式运作,采取新的步骤,或应对于市场的挑战都依赖于企业知识创新的能力。查尔斯·德普雷及丹尼尔·肖维尔(2004)认为企业现有的知识集合对保证企业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是不足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学习并快速创建新知识集合的能力才使企业能够迅速适应或引领快速变化的环境。

因此,以知识积累及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战略观的核心观点是企业知识积累及创新的能力决定着企业可持续地发展、整合资源并获得超越其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Peteraf,M.A.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 resource—based view.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179-191.

2.Teece,D.J.,Pisano,G.& Shuen.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509-533.

3.查尔斯·德普雷,丹尼尔·肖维尔.知识管理的现在与未来.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姚玉成,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05级博士生;朱文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副教授。

篇5:儒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概况

1,春秋时期,主张“仁” “克己复礼”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潜心讲学和著述,儒学勃兴。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他们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改造吸

收,使之成为蔚然大宗。

2,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新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的肯定并付诸实行,儒学处于独尊地位,成为正

统思想,逐渐成为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宋代:“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宋朝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使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形成,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都产生了

深远影响。

篇6: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式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虽然它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

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3.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计算机

篇7: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

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制度建设已具备了较完整的安全体系,形成了以文化主导行为,行为主导态度,态度决定结果,结果反映文化。安达思安全文化咨询机构认为: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让员工在科学文明的安全文化主导下,创造安全的环境,通过安全文化理念的渗透,来改变员工的行为,使之成为自觉的规范的行动。企业安全文化模型——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安全文化建设从初级到高级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阶段。

此阶段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安全承诺仅仅是口头上的,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安全完全依靠人的本能。以服从为目标,不遵守安全规程要罚款,所以不得不遵守。这个阶段事故率很高,事故减少是不可能的。

第二阶段,严格监督阶段。

此阶段企业已经建立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知道自己的安全责任,并作出安全承诺。但没有重视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员工处于从属和被动的状态,害怕被纪律处分而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制度没有自觉性,只有依靠严格的监督管理。此阶段,安全业绩会有提高,但要实现零目标,还缺乏员工的意识。

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阶段。

此阶段企业已经具备很好的安全管理系统,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负责,员工已经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对岗位工作各个方面的安全隐患都十分了解,员工已经具备了安全知识,员工对安全作出承诺,按规章制度进行生产,安全意识深入员工内心,员工把安全作为自己行为的一个部分,视为自身生存的需要和价值的实现,员工人人都注重自身的安全,集合实现了企业的安全目标。

第四阶段,互助团队管理阶段。

篇8: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其中, 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形转换能力是“几何直观”的基础层面。“几何直观”以几何图形为研究问题的工具, 这就需要对几何图形的特点有准确的认识, 并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此外, 数形转换能力也是几何直观的重要内容, 即在符号语言 (数) 与图式语言 (形) 之间建立联系, 能熟练地进行互译。读图分析能力和画图思考能力是几何直观的表现形式。前者主要体现了借助图形描述数学问题, 后前则是借助图形分析和思考数学问题。因而, 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笔者将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孕育阶段→过渡阶段→萌发阶段→生长阶段, 各个阶段培养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本文试就此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作一些探讨。

一、孕育阶段——关注直观载体的逐步抽象

“几何直观”能力发展的孕育阶段主要是指小学一、二年级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为主, 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直观教学。但这里的直观教学主要借助实物、图片、符号等直观载体, 从严格意义讲还不能称之为几何直观 (以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为直观载体) 。因而适当进行抽象和提炼, 由实物、符号直观逐步向图形直观过渡是很有必要的。如人教版一下“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 教材上借助回形针、小棒、第纳斯木块等实物帮助学生认识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 (图1) 。

这是以实物为直观载体来认识数学对象, 我们可以称之为实物直观。从几何直观的角度看, 这三种实物中哪一种最具价值?我们不妨做一个比较:用回形针计数, “10个回形针一小堆”“100个回形针一大堆”分别对应计数单位“十”和“百”;用小棒计数, 则是“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用第纳斯木块计数, 1个小木块对应“一”, 10个小方块排成一行对应“十”, 而10行拼成一片对应“百”。如果仅从促进本课时知识内容的理解来看, 三者差异并不大, 但是从后续发展来看显然第纳斯木块更有价值。因为尽管在这里小木块只是作为实物呈现, 但它的构建方式具备了“点—线—面”的几何图形特征, 并为进一步认识“千” (体) 积累了直观经验 (如图2) 。这样的构造系列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与几何模型之间的关联, 从而促进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发展。

二、过渡阶段——关注几何活动经验的积累

直观是对事物的直接判断, 是属于经验层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几何直观”就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积累所形成的数学素养。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即实践的经验和思维的经验, 两者均有赖于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获得切身的过程性体验。小学阶段的几何课程以直观几何、实验几何为主, 包括通过直观感知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 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等。其中, 平面图形的认识大部分编排在三、四年级, 如线段、直线、射线、角、多边形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 , 我们将这一阶段称之为几何直观能力发展的过渡阶段。教学中, 一方面要重视开展“看一看、做一做、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画一画”等实践活动, 积累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反思和提炼, 逐步将实践经验上升为思维经验。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为例:

一般来说,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度量三个内角的度数, 求和;

(2) 把三个内角撕下来再拼成一个平角 (图3) ;

(3) 通过折纸, 把三个内角向内折叠拼成一个平角 (图4) ;

显然, 这三种探索的方法都是基于实践操作的, 探究过程远不如几何推理那么严密 (存在操作的误差性) 。但就小学阶段而言, 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强调动手实践。它的价值不在于结果, 而在于过程, 在于实践活动中所积累的活动经验和获得的直观体验。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以进一步对这三种方法的思维方式进行沟通, 即想方设法将三个内角拼起来, 体现出“求和”的思想。这样, 实践的经验上升为思维的经验, 为初中阶段的演绎几何 (图5) 奠定基础。

三、萌发阶段——关注几何直观意识的培养

一般来说进入第二学段——小学四年级, 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进入了萌发阶段。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数学学习内容的抽象程度逐步提升, 越来越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手段来提供支撑。由于简洁表达的需要, 这时的直观载体逐步由实物变为图形, 初步呈现出几何直观的特点。这个阶段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意识, 也就是说要促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主动地与几何图形建立联系。意识的培养取决于价值的认同。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 让学生不断体验几何直观的价值和作用。

在这里, 理解为什么必须先通分才能相加是教学的关键, 直指分数加、减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累加”的数学本质。我们可以借助“分数墙” (图6) 这一几何模型进行解释。

四、生长阶段——关注数形之间的转换训练

五、六年级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发展进入了生长期。几何直观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形转换能力。数形转换, 也就是数与形之间的互译, 即能从数 (式) 想到图式, 能从图式想到数 (式)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强图式表征的训练, 如“看图写数 (式) ”“看数 (式) 画图”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形转换的能力, 感悟数与形的互助性。如“正方形数”的认识:

呈现图7,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点子图分别表示哪些数?点子图的排列有什么特征?通过讨论和交流, 揭示像这样的数叫“正方形数”。进一步, 通过图形操作 (分一分、连一连) 寻找“正方形数”的数学模型, 如表示为“完全平方数n²”;可以表示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和:1+3+5+……+n;也可以“回”形构造:例如4+3+3+2+2+1+1;甚至可以表示为两个“三角形数”之和:1+2+3+……+n+……+3+2+1 (图8) 。

像“三角形数”“正方形数”等都是比较特殊的数, 具有明显的图形特征。运用这样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感悟数的几何特征, 反复进行数 (式) 与形 (构造方式) 之间的转换训练, 对于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感悟数形之间的密切关联都是很有价值的。

篇9:奥康鞋业成功营销的四个阶段

从1988年发展至今,奥康集团在营销模式上经历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批发制——粗放的产销分离阶段

王振滔随着温州的十万推销员大军一起,走南闯北推销自己的产品。经销商带着钱,到奥康的销售点进货,进货后再拿到市场、商场上进行销售。这个时候的营销模式,厂家获取的是低额的生产利润,失去的是网络资源。

第二阶段:厂商联营制

王振滔1986年开始了推销皮鞋的生涯。当时,温州的皮鞋质量参差不齐,又以中低档为主,只能做“地摊货”,很难打入正规商场。王振滔静下心来,分析了市场形势,认为商家主要是对温州货不信任,怕担风险,影响自己的商业信誉。如果自己生产,质量有保证,再有“注册商标”,发挥温州皮鞋款式的优势,一定能打开大商场的大门。

当王振滔背上自己生产的皮鞋重返武汉他熟悉的商场找到经理时,经理不仅为他生产的鞋而赞叹,也为这位年轻人的执著而感动。但囿于“国营”体制和供销方式的种种局限,经理仍拿不定主意如何接纳这个“私营企业”的鞋。这时,王振滔适时地把早已想好的点子提出,他要承租柜台,自产自销,并提前先交承租费,不让商场担风险。经过几次说服,经理才答应先租给他一个半柜台试试。一个月试下来,他的一个柜台的销售额,比商场10个柜台还高。经理这才吃了定心丸。

王振滔亲自站柜台,听取顾客对款式、尺码、颜色和质量的意见,及时把信息传回厂里,调整生产计划,往往三五天,顾客的要求就能在柜台上实现,生意越来越火爆。就这样,王振滔大胆打破原来的商场体制,将信息的触角直接延伸到市场,实施“厂商联营”,打响了“引厂进店”的第一炮。后来,在全国各大中商场开设店中店与专柜,一度和经销商分销制成为奥康营销工作的“两条腿”。至今,王振滔已在全国各地商场设立了800多处店中店和专柜,为奥康的原始积累、扩大规模再生产、提高品牌知名度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三阶段:特许经营制——导入连锁专卖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产品的款式、服务及品牌的知名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一来,原来实施的“厂商联营”和“多级分销”的营销战略,特别是由于“多级分销”而带来的成本过高和品牌效应难保障的弊病已明显不适应市场的要求。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要求的营销网络和营销方式,以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占据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审时度势,决定开国内鞋类同行之先河,引进“麦当劳式”的特许经营的销售模式,大胆导入连锁专卖,较早地致力于特许经营的探索和实践。

1998年1月,第一家奥康连锁专卖店正式亮相浙江永嘉县上塘镇,这也是中国皮鞋业的第一家连锁专卖店,开业当天就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效应,销售火爆。从此,奥康的营销工作走上了新的连锁专卖之路,企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在奥康的带动下,一股连锁风在中国皮鞋市场上迅猛刮起。目前,各种大大小小的皮鞋品牌专卖店在全国遍地开花,使得中国皮鞋市场硝烟四起,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这一连锁专卖的营销模式在网络的快速复制上、品牌的提升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厂家获取了二次利润,既有产品利润,又有品牌利润。

第四阶段:多品牌经营制

近年来,女鞋生产和品牌是业界羞于启齿的话题,摆脱不了国外品牌叫板、广州圈地的尴尬境地。奥康集团推出的“美丽佳人”系列女鞋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马尼奥先生领衔设计,原材料大多从国外进口,具有不可模仿的独特魅力。同时,“美丽佳人”的推出还结束了温州没有高档女鞋的历史。

篇10: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按计算机联网的地理位置划分,网络一般有两大类:广域网和局域网。Internet网(因特网,许多人也称其为“互联网”)是最典型的广域网,它们通常连接着范围非常巨大的区域。我国比较著名的中国科技信息网(NCFC)、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公用经济信息网(CHINAGBN)都属于广域网。局域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例如:你所在的机关电大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个局域网,我们通常也把它称之为校园网。局域网通常也提供接口与广域网相连。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计算机-终端 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终端通信线路连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用户可以在自己办公室内的终端键入程序,通过通信线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分时访问和使用资源进行信息处理,处理结果再通过通信线路回送到用户终端显示或打印。这种以单个为中心的联机系统称做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在主机之前增加了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用于处理终端的通信信息和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预处理,这台计算机称为“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也叫前置处理机;在终端设备较集中的地方设置一台集中器(Concentrator),终端通过低速线路先汇集到集中器上,再用高速线路将集中器连到主机上。

2、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连网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ISO 制订了OSI RM成为研究和制订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基础。各种符合OSI RM与协议标准的远程计算机网络、局部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地区计算机网络开始广泛应用。

篇11:业务员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各位伙伴,大家好!

自我介绍„„

一、兴奋期:

当你刚刚投入到我们完美事业里来成为一名业务员的时候,你是不是感到非常的兴奋?想马上就去给你的朋友介绍这个美好的事业,与你的朋友一起分享这个世界级的品牌产品,是不是?(是)

这个时期你表现得非常的积极,是不是?(是)

但是在时候的你,心理承受能力非常的脆弱,经受不住别人的冷言冷语,是一颗玻璃做的心—容易碎!对不对?(对)

当你受到别人的拒绝的时候,你会感到特别的难受,往往承受不了沟通失败的打击,对不对?(对)

这个时候我们的业务指导要注意给你的新业务员打预防针,适当的给他泼冷水降温,首先要他要加强学习,加强了解,增强自身的能力,要端正学习的形态,要归零,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你没有学好,就讲不好,可能连你的亲兄弟你都说服不了,对不对?(是)这个时期的新业务员不能放单飞,你要带着他干,讲给他听,做给他看,要陪同他,要给他讲你自己的成长故事,让他明白凡是好的事业都需要有一个奋斗的过程。你告诉他千万不要自大,自己认为自己了不起,以免遇到挫折的时候承受不了打击。好不好?(好)记住一句话:做人要方正,做事要圆滑。

这个时期的业务指导要进行有效管理,要抓重点。

二、困惑期:

这个时期我们的业务指导要给你的业务员看病,帮助他解决问题,让他看到未来成功的景象。这个时期你的业务员往往是:

1、约人不来:是不是他在邀约的时候说的太多了?是不是他在讲话的时候不自信?一定要注意邀约朋友时要做到“三不谈”,问题等到见面后再清清楚楚地谈,一定要按照规则来做。

2、来人不听:是不是约的人太多了?沟通的方法不正确?约人一次只能约一个,参加大型聚会前要进行预沟通;要善用abc法则,借力使力不费力。

3、听而不做:你要做倾听者,真正找到他的需求,然后你才有可能打开他心结,让他真正的看懂完美事业,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共同的事业中来。

4、做而不长久:

1你的伙伴他有没有看到事业的前景?有没有真正看懂完美?一个成功的领导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下级业务员不断看到未来成功的景象,让他内心深处点燃对成功的渴望,于是充满激情,你要把美好的未来不断地放给他看。好不好?(好)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的环境,而在于他的心境。一个人的心境能给他带来无穷的力量,能给他带来成功。让你的伙伴看到国内、国际的大环境,也要看到我们当地的小环境,要看准机会,勇于行动,要既有心动而又有行动。

2你教了你的业务员多少东西?只有他自己看懂了他才会坚持做下去。让你的团队永远保持活跃的诀窍就是你要不断地给他希望。对不对?(对)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所看到的,而在于他所想象的,成功的人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生活在盼望之中。成功是一个过程,幸福也是一个过程,人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处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

人的幸福感是很短暂的,当他获得了就要给他描绘更好的景象。因为当他的目标达到了就会有更高的需求。一个心理学家讲过,要提前支取快乐,以增加兴奋度与幸福感。已经到达了

目标的人是没有多少兴奋度的,而将要达到目标的人才是最兴奋的人。伙伴们,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最兴奋的人)好,恭喜你永远保持这样的兴奋度,直到成功!好不好?(好)人的大脑是最容易受骗的,要善于引导你的大脑,让他时刻保持兴奋。《犹太人执行死刑的故事》说明了消极的心态会要了人的命。

3心态决定命运,不好的情绪会障碍你的成功。《董事长和老鼠的故事》。

永远展现你最美好的一面给你的朋友,因为你的激情会感染别人,激情中的人最具有创造力。你愿意展现出你最美好的风采吗?(愿意)好,祝贺你们!

5、预防针:告诉他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经过了奋斗和坎坷的,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对不对?(对)

三、再度兴奋期:

这个时候他已经基本上进入成熟期了,这个时候你要更加关心他,帮助他,以诚相待,要充分体现出相亲相爱的情感来,不能存在谁利用谁的状况,要做好兄弟,而不要仅仅做上下级关系,我们是伙伴,我们是同事。你要给他加温,给他勾画未来的蓝图,要让他生活在希望当中。这个时候我们业务指导要多多鼓励和帮助我们的下级部门,好不好?(好)

四、成熟期:

这也叫做管理期,你已经在管理网络了,你需要的是网络知识和管理知识,工作要有计划,会抓重点,要抓骨干,而不一定要沉迷于感情,要看发展前途。

当然,必要时要进行越代培养,以下级来推动上级,如果下级能够超过上级是自己的荣幸,因为你有了强有力帮手。

这个时候,你要经常给骨干打气,要学会培养骨干,要学会培养你的讲师队伍,好不好?(好)

1、这时候你的新业务员可以让他放单飞了,高兴吗?(高兴)恭喜你!

这个时候的业务员要每天做到7件事:

1看书、整理笔记;

2、听录音、看光碟;

3、使用产品;

4、分享零售;

5、服务跟进;

6、沟通促成;

7、主动与上级业务指导联系。

2、你要帮助你的业务员分析他的网络的现状,教他怎样抓重点,与值得合作的人进行合作,充分利用你有限的时间。好不好?(好)

3、复制资料。不是复印资料,是要讲给他听,你要教给他从事这个事业的方法和技巧。我们的目标是做大,不是只卖一点小产品。对不对?(对)

我们的生意是全国性的,全球性的,你都不能上讲台,你将来怎么做大?

在整个事业的过程中我们都要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要消除消极悲观的心态。

《两个犹太战俘的故事》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我们成功所必需的,积极乐观的心态要贯穿我们完美事业的始终。你要充分认识到骨干的作用,有了几个优秀的骨干,就不怕你没有庞大的网络了。现在,我以一个《找金子的故事》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誓言

篇12: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成功地经营一个博客到可盈利的状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努力和专注。很多人就无法实现通过博客来获取一定收入的目标。很多人无法实现通过博客来获取一定收入的目标。我认为博客的发展应该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阶段一: 博客的创建经营博客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非常简单的创建博客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博客内容和配置。你的大部分精力主要花在创造出高质高量的内容以使博客能够持续更新。可以在创建博客之前就先写好10到50篇文章。

基本的博客安装任务如SEO和插件设置也是这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不过与创建内容相比,这些任务花的时间相对少多了。另外,你也应该确保有一定的反向链接,这样博客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我一般偏向于自然地获得反向链接,让搜索引擎“自然而然地发现”你的博客而不是通过向搜索引擎提交博客。越多的内容被搜索引擎收录,外链的增加也就变得更加自然了。

大多数人因为把重心放在了如何赢利上了因而在这个阶段就失败了。博客的早期想要赚钱是非常难的,还不如干脆先不考虑这一点。

完成第一阶段所需时间: 3 C 6月第二阶段:流量增加如果你的博客有高质量的内容,很快就会进入到这个增长阶段。你开始获得一定的评论并且有可能有了一些比较固定的读者。由于内容被搜索引擎收录也给你带来了一定的流量。

这个阶段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流量的增加、订阅数量的增加以及博客开始为你赢得一点收入上。即使在这个阶段,流量的增长仍然比收入更为重要,因此流量才是应该值得关注的。当然流量的增加时依靠连续性的高质量内容和高质量的外链来实现的。

获得反向链接没有简单的方法。谷歌比我们认为的聪明多了,它能很清楚地判断你的反向链接是通过“耍诈”手段轻而易举地获得还是一步步自然而然获得而来的。因此,我不强调评论、论坛和社交媒介中的反向链接。来自guest posts的反向链接和自然的反向链接(一些人因为认同你的观点决定链接到你的网站)才是高质量的外链。与其他博主建立好关系也可以帮助你提高外链。

反向链接主要有两个作用。首先,通过它能给你的博客带来流量,当然要是这些访客中的某些人能成为固定读者是最好不过了。其次,反向链接能够帮助你提高搜索引擎的地位,这是非常关键的,

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每个月给一些比较出名的博客写两篇guest posts,这些博客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读者并且PR值都比较高。当然,给其他博客写guest posts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说服那些博主向他们的读者推荐你的博客,给你带来外链。

阶段二的过程比较长,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来完成。有可能流量的增长非常缓慢,但是目标是保证流量能够稳步增长。有些博客可以借助于特定的形势或者也有可能一点点运气就能非常迅速地发展起来,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这个过程都是挺长的。

完成第二阶段所需时间: 6个月 C 2年第三阶段: 成熟和赢利对于大多数商业周期来讲,成熟阶段是指商业能够比较平稳增长。而对于博客而言,成熟并非一定要指平稳增长。我个人认为,博客的成熟意味着这个阶段你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获得先前同样的增长速度。再次强调一遍,这个阶段仍然以流量的增长为特征。

因为如前面所说,这个阶段与之前相比,不需要那么多的精力为你的博客或者其他博客(发布guest posts)创造内容,你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使你的博客商业化上。可以通过签署广告协议,优化Adsense有可能的话尝试一些affiliate 项目。虽然如此,高质量的文章在这个阶段仍然不能忽视。

这个阶段除了流量继续增长外,你还可以看到收入也有明显的增长。正是在这个阶段,你才开始享受之前几个月、几年的辛劳的果实。

完成第三个阶段所需时间: 6个月C 1年第四个阶段: 维护这个阶段非常有意思,有一些非常大的博客在这个阶段关心内容的质量和数量却让他们的博客退化了。这通常是因为他们已经无需像之前的几个阶段那样需要创作高质量的文章才能使流量持续增长、收入增加。要是他们能够始终保持文章质量不下滑,他们的博客能否增长得更快?能否赚更多的钱呢?有可能,但是在这个阶段,只要稍微注意维护就好了,基本上大家都这样,已经是一种自然趋势了。对于一个运营得非常成功能够达到这个阶段的博客,维持它并不需要费太大的精力,它已经能够自我维持了。读者会继续增长,并且不需要你的鼓动就会互相传播信息。内容虽然也是必须的,但已经不像之前几个阶段那么重要了。

这个阶段,有重大的潜在收入,很有可能博客的收入可以取代你的职业收入。大多数博客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只有极少数的博客能够实现。

小贴士:

博客的话题要么跟你的兴趣相关要么跟你从事的行业相关。这样在创作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轻松不少。

用运营商业的各种方法来运营你的博客。需要你花时间和精力,没有任何捷径。

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如增长缓慢、有时会气馁等。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不懈!

上一篇:虹吸工程预防高空坠落方案下一篇:这是我的舞台满分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