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论文

2024-05-14

音乐剧论文(共8篇)

篇1:音乐剧论文

从音乐剧四大要素分析音乐剧《悲惨世界》

音乐剧是一门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舞台艺术等表演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以其令人陶醉的流行音乐元素,扣人心弦的戏剧故事,吸引众人眼球的舞台艺术效果,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征服了和征服着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美国著名音乐剧作家奥斯卡.小哈默斯坦曾给音乐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你能想象到的任何一种形式。”从音乐剧的四大要素来看,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讲舞台美术融为一体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

改编自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同名小说的音乐剧《悲惨世界》诞生于1978年的法国,首演于1980年。1985年被改成英文版登上伦敦舞台。1987年亮相美国百老汇。乃当今音乐剧界“四大名剧”之一。

提起法国著名文学大师维克托·雨果的名字,中国人并不陌生。用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改编的同名影视及芭蕾舞剧,就有几种版本在我国放映或公演过。他这两部小说的中译本,以及戏剧《欧那尼》、《笑面人》,诗集《惩罚集》,也为我国文学、戏剧爱好者所熟悉。但是谈到雨果一生费时最长,耗去精力最多的作品,当数《悲惨世界》了。《悲惨世界》是雨果1828年在巴黎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后而创作的。从他搜集资料、构思情节,到1848年小说正式出版,前后整整经历了34年时间。也可以说,《悲惨世界》耗费了雨果一生大部分心血。是他创作的伟大结晶。从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取材,使音乐剧的作者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作,使音乐剧的剧本有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和艺术基础。自一九八五年上演《悲惨世界》以来,世界各地的《悲惨世界》剧迷们如滚雪球般不断地快速成长,超过《猫》、越过《歌剧魅影》,从来没有一出音乐剧可以十二种语言,同时在世界一百多个城市上演。《悲惨世界》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其剧本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而提起剧诗,许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是一提起音乐剧中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中令人难忘的歌词,人们会侃侃而谈。比如剧中拉马克将军的死讯传开后,学生领袖恩佐拉带领众人唱的“你可听到人民的歌声”充满着昂扬的斗志,激荡人心,让人听后不禁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且旋律朗朗上口,过耳难忘。而后面的一首“只待明天”也是一首很有气势的大合唱,与前一首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说,剧本和剧诗是“一剧之核”。

但在我个人看来,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其音乐创作的成功,而声乐在该剧音乐中又占有主要位置,从观众在欣赏完后对剧中的多首歌曲的久久难忘也可见该剧歌曲创作的成功。毫无疑问,音乐定义了音乐剧的存在,是音乐剧的灵魂。小哈默斯坦在解释音乐剧的定义时还说过另一句话:“其中,只有一个元素是音乐剧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音乐!”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其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曲目,比如《I dreamed a dream》、《Who Am I》等。《Who AM I》这首曲子是在悲惨世界的故事中,沙威暗示冉阿

让自己发现了冉阿让就是24601之后,冉阿让反复问自己是否要坦白的过程中,冉阿让的内心独白。冉阿让在内心反复思量,是否应该让被沙威抓住的那个人当自己的替罪羊,自己是应该坦白还是苟活下去,多次发问自己是谁,即《Who Am I》。这段唱段包含深思的感觉,是冉阿让对自己的发问,唱段的情绪由开始的疑惑,迷茫,渐渐变成挣扎,最后的时候情绪明朗,冉阿让的善良战胜了胆怯,于是在最后,长短的情绪转为激昂,强硬,全部管弦乐一起再次推出《Who Am I》的主题时,表明他的光明一面已经战胜了怯懦的一面,完成了精神上的升华。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全新的音乐并不很多,而且旋律很简单。而正是因此,才更显出作曲家超凡的创作才能,用很少的素材就能将雨果笔下的鸿篇巨著诠释地如此细腻深刻。旋律简单是为了好唱、好听,让观众容易理解和记忆。有人不屑一顾地说这远不如歌剧的音乐语言丰富。的确,我承认这点,但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比如芳汀在临终前唱响的曲子的旋律在最后快闭幕时又出现了,尽管歌词内容不同,但观众却能跟着哼唱了。这就是为什么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对某些旋律已经开始耳熟能详,产生一种亲切感了。《悲惨世界》中的部分音乐旋律感不是很强,但这些旋律感不太强的音乐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起到的作用却不小。观众也许听后忘了这些旋律,但是却记住了旋律衬托出的人物。

再来谈谈《悲惨世界》中的舞蹈表演。《悲惨世界》这部音乐剧中体现出来的舞蹈的部分真的不是太多,它是通过演员对剧情的了解然后以神态动作等一系列展现出来的。比如德纳第的表演把德纳第的势力,狡诈,阴险表现的恰到好处。他醉醺醺的神态,阿谀奉承的动作以及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让人一看便知他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一个人。芳汀在唱起“我曾有梦”时先是充满笑意与希望,随后因现实的残酷与无情使得她的希望破灭了,她的嗓音越唱越沙哑,脸上带着无奈与忧伤,扮演者在情感的转变上把握的很好。芳汀在沦为妓女之后,表面上看来变得沉沦放荡不羁,实则内心充满怨愤,扮演者通过表情和嗓音的转变把这些都表现出来了。总之,音乐剧《悲惨世界》里舞蹈成分不多,但这些也足以考验表演者的舞蹈功底,而且能把剧本的核心思想表演出来,更是这部音乐剧的成功。

话说音乐剧的舞美设计是一剧之美。这部剧在舞台背景,服装,音响,舞台灯光上也构思巧妙。剧中运用了许多如打字幕来转換时空背景的电影手法。舞台的设计十分巧妙,在中间有个大的旋转圆盘。人物在剧中利用圆盘在制造走路,远近上的效果上很有真实感。舞台上有一可个以组合、变化的大型场景道具。可以一瞬间从一座贫民窟的陆桥变成大学生的咖啡店,再成变成路障的,再变回去。歌曲不论是平靜、活泼或雄壮都透露著对生命的无奈,和对未來的期望。很完整的描绘出当时法国人民的心境。而剧中那个行径恶劣的店老板和他的老婆,都是穿着肥大的衣服,大大的垫肩,夸张的裤子臀围,这些服装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们不是好人。最重要的是在美国第49届音响协会奖上,《悲惨世界》夺得最佳音响效果奖。由这几点上看来,《悲惨世界》的舞美设计绝对是无可挑剔的。

我认为《悲惨世界》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为他对人性的描写如此真实如此深刻又如此亲切。他的沙威,那种绝对的不宽容,相信自己就是正义的偏执,难道不是我们人类千百年来多少悲剧的根源吗?他的那些小市民,他们自私,贪婪,嫉妒,没有廉耻,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得道德阴暗面?他里面的爱情,有那么痛苦那么绝望的爱情也有那么快乐那么自私的爱情。他包括了这么多人,好的坏的,却并没有太多的夸奖或者谴责,倒是有深深的理解和悲悯。而当他把人性看得如此透彻时,却没有悲观,反而,用冉阿让,来热烈的赞美爱的美丽,宽容的温暖,人性的高贵。音乐剧《悲惨世界》无论从剧本还是音乐,舞蹈还是舞美设计,都无可挑剔,还有比这更精美更宏大更深邃的作品吗?

参考文献:

1.《悲惨世界》,作者:维克多·雨果,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2.《综合音乐艺术赏析》,作者:刘星,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3.《音乐欣赏教程》,作者:张丽民编著,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4.《音乐剧魅影》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音乐剧》 作者:鲁狄杰·柏林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篇2:音乐剧论文

背景:

日期:2011-4-26 销售价格:100元 论文属性:本科毕业论文

作者:无忧论文网

论文编号:lw***574 论文地区:中国

编辑:ANTER

点击次数:339

论文字数:8303 论文语种:中文

关键词:中西 音乐剧 影响 差异 发展

西方音乐剧对中国音乐剧的影响

文摘:传统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音乐剧特征上的明显差异,因此对西方音乐剧论文代写对中国音乐剧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助于辨别和把握两者相异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脉络,进而对中国音乐剧本土化发展的意义及价值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关键词:中西;音乐剧;影响;差异;发展

引言

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立于舞台的音乐戏剧形式,经历了百年来的发展后,已经成为了活跃于二十世纪世界艺术舞台上最重要的舞台音乐形式之一。它凭借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及自身巨大的亲和力,赢得了大众的青睐和喜爱。它是从美国发展兴起的,之后在英国成为现代音乐剧的摇篮,并开创了音乐剧的新纪元。那么,西方音乐剧对中国音乐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中国音乐剧今后要走向何方呢?

一、音乐剧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里注明:音乐喜剧,又名音乐剧。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由喜歌剧及小歌剧演变而成。它熔戏剧、音乐、歌舞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及喜剧色彩,音乐通俗易解。最早的一部作品,是英国S•琼斯的 快乐少女》(1893)。音乐喜剧盛行于纽约的百老汇,故又称百老汇音乐剧或美国歌舞剧。其内容偏重于幽默风趣及谈情说爱,音乐轻松愉快,如J•克思作曲的《戏船》、G•格什温的《波吉与贝丝》、R•罗杰斯的《音乐之声》。

《外国音乐词典》则写道:音乐喜剧(MusicalComedy),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英国)的一种相当于轻歌剧的体裁,流行于19世纪末2O世纪初,音乐中缀以说白。国外的权威音乐词典,如《新格罗夫美国音乐辞典》认为,音乐剧(Musica1)是一种流行的音乐剧院剧(Musical Theater)形式,由一些音乐成分结合成一个戏剧性的框架整体。在2O世纪初演变为一种独特风格,成为美国流行音乐戏剧的主要形式。

由以上各定义,不难看出,音乐剧事实上就是以戏剧(尤其是剧本)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表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和娱乐产品。

二、音乐剧的特征

音乐剧既要用有艺术感染力的音乐表现剧情,又要以通俗化的表现方式呈现给缺乏古典音乐修养的现代听众。这就使得音乐剧具有如下特征:

1、戏剧性。音乐剧以戏剧为基本形式,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手段,通过这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带有表演艺术的娱乐性,是一个集上述艺术表演形式于一身的现代舞台剧。为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特别是常常把歌剧、轻歌剧和爵士乐融为一体。与歌剧使用美声唱法不同,音乐剧是真声演唱,有宽广的情感表现空间。音乐剧与大歌剧相比较,大歌剧受完整音乐形式的制约,而音乐剧更多具有戏剧形式的优势,冲突尖锐复杂,悬念此起彼伏,高潮迭起,紧紧围绕剧情的发展强化戏剧张力,节奏紧凑。对演员特别强调角色性格的塑造,唱中有说,说中有唱,表演、说白、形体动作都从“ 戏”出发,从人物出发。

一部音乐剧由不少歌曲连接起来,观众每一秒钟都提着紧张的情绪。一首首歌曲的展现,使观众沉浸在情感的海洋中,音乐剧的歌曲也得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现代性。在音乐方面,音乐剧不再坚持美声唱法,而求最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所以,早期有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剧,后来有摇滚乐的音乐剧,有乡村音乐的音乐剧,风格呈现出现代性。

3、多元性。音乐剧的音乐风格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化的束缚,作曲风格有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例如((猫》中韦伯尝试了许多不同的风格,乡村、踢踏舞、歌剧、流行,甚至还有赞美诗的成分。在配器上,有一段苏格兰风笛的两次插入特别出彩。而在《巴黎圣母院》中,更是能不断听到吉他的声音,为整部剧渲染了浪漫的气氛。、国际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音乐剧中的音乐也比以往更具备了国际性。许多作品不仅在对过

四、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对音乐剧的影响 4.1 我国文化传统特征对音乐剧的影响 人与自然的和谐

4.2 西方文化的特性对西方对音乐剧的影响 西

参考文献:

篇3:音乐剧论文

音乐剧起源于欧洲的通俗歌舞剧, 19世纪中叶以后得以在美国发展, 并逐渐成为具有商业性质的大众化艺术品种。作为20世纪舞台艺术新宠的西方音乐剧一直处于变化中, 可以说它是19世纪以来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剧场演出形式。而中国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最能反映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面对世界各国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如何继承和弘扬我国民族音乐传统, 是需要我们重视的研究课题。

一、音乐剧的历史发展

音乐剧作为一门艺术, 最早兴起于英美, 并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全球,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已经演变成为一门备受世界各地人民青睐的成熟舞台艺术。是集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于一体的戏剧表演形式, 充分展示了自身整合多种艺术元素的魅力。简单地说, 音乐剧是以单纯而有创意的故事情节为支撑, 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 使音乐和舞蹈得以充分发挥潜能, 并把这些要素融合为一体的艺术形式[1]。同时音乐剧还融入一定的舞台效果, 使这种表演方式比话剧和歌剧更能吸引大众, 可同时满足观众视听上的多重享受。

音乐剧这种娱乐表演形式在美国兴起并高度繁荣并非偶然, 而与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1865年, 当林肯总统在福特剧院被演员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刺杀之后, 一位牧师评论道:“剧院是好人绝不应该去的地方。”[2]正是因为这种对戏剧的敌视, 反而对音乐格外宽容些, 音乐不仅在教堂必不可少, 在日常生活中也被认为有陶冶情操的教育作用, 甚至被认为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出现了三位功不可没的音乐剧早期探索人, 他们分别是维克多·赫伯特、佛罗伦兹·齐格菲尔德和乔治·科翰, 在他们的积极探索下, 美国音乐剧逐渐从雏形走向发展阶段, 最终走上百老汇的艺术舞台。1927年上演的《演艺船》是自美国音乐剧诞生以来涌现出的艺术品位最高的一部洋溢着美国风土人情的故事情节音乐剧, 与以往偏重喜剧风格的音乐剧在艺术表演上有本质的不同。因此, 有关学者认为《演艺船》是美国音乐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标志着美国音乐剧的创作艺术体裁发生了转折性的改进, 第一次显示出音乐剧的艺术价值是由内容决定演艺的音乐表达形式, 推动了百老汇音乐剧演艺事业向更高层次音乐艺术台阶迈进[3]。可以说音乐剧是一个超级混血儿, 它的身体里流淌着欧洲喜歌剧、轻歌剧的高贵血液, 而骨骼则由欧洲城市歌舞杂剧、滑稽表演及黑人歌舞等架构。

1987年是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在中国音乐剧历史上正式发挥其影响力的一年。该年8月, 《乐器推销员》和《异想天开》两部音乐剧引进中国, 不仅开创了百老汇音乐剧进入中国的先河, 而且初步引进了百老汇的营销模式, 如驻演与巡演等模式。作为音乐剧元老的美国百老汇, 其众多经典作品逐渐被中国接纳和吸收, 中国音乐剧开始融入欧美元素。

音乐剧自20世纪80年代登陆中国大陆, 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很快就找到了适合其发展的艺术氛围, 尽管音乐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还较短, 但已经有近百部国产音乐剧作品问世, 并且逐渐朝着适合我国民族审美观念的方向发展。1982年, 由中央歌剧院创作的轻歌剧《现在的年轻人》在北京上演, 被称为新时代中国第一部本土原创音乐剧。早期艺术水准较高, 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还有1983年由上海歌剧院创作并在上海首演的《风流年华》, 以及同年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创作的《芳草心》曾风靡一时, 贯穿剧中的主题歌《小草》至今仍被广为传唱, 成为中国音乐剧最受欢迎的歌曲, 该剧也成为目前中国音乐剧最具利润的原创音乐剧。1985年沈阳市话剧团创作的大型歌舞音乐故事剧《搭错车》首演, 创造出在四年演出1460场的惊人纪录, 在艺术界引起了极大轰动。在此期间, 还有大量本土原创音乐剧不断涌现, 如《海峡之花》、《蜻蜓》、《小巷歌声》、《事物的月亮》、《灯花》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初由中央歌剧院发起并成立了中国音乐剧研究会, 该研究会创演的音乐剧秧歌, 对中国音乐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民族音乐———以西北花儿为例

在西北高原, 人们经常会听到一种地方色彩浓郁、风格独特的民歌, 它出自农民、脚夫、牧人、筏子手等职业人之口, 声调高亢悠扬, 感情深沉真挚, 曲调时而苍凉悲切, 时而欢快愉悦, 具有十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就是西北高原特有的民歌———“花儿”。

“花儿”是产生和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 是这些地区的回、汉、东乡、撒拉、土、保安、藏等族人用汉语歌唱, 其格律和歌唱方式都相当独特的一种民歌[4]。“花儿”亦称“少年”, 因对歌时男方称女方为“花儿”, 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而得名。这两个歌名同时并存, 而以“花儿”最为普遍。

“花儿”距今约有三百年的历史, 产生于明代初年, 由元曲演变而来, 发源于古代河州 (今甘肃一带) , 然后沿丝绸之路传播到青海、宁夏及新疆地区。“花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在清代, 由甘肃省临洮县诗人吴镇在他的诗作《我忆临洮好》中简略提及过。诗中不仅提到“花儿”这种民歌的歌名, 还提及其“饶比兴”的特点, 为后人认识“花儿”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 “花儿”可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这两大流派。花儿唱法多样, 大部分使用真声与假声相结合的唱法 (称为“尖音”) 和单纯真声唱法 (称为“苍音”) 两种, 前者运用较多, 也有对唱和联唱。“花儿”音域宽广, 节奏自由缓慢, 旋律高亢嘹亮, 以独唱为主。既可抒情, 又可叙事, 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家庭生活等方面, 且情歌尤多。“花儿”是大西北古今多民族音乐交响的结合, 是大西北文化艺术的奇葩, 被人们赞誉为“大西北之魂”。

在“花儿”流传的地区, 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 每年还要在特定时间、地点, 自发地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如今, 甘肃、青海、宁夏每年举办的“花儿会”大大小小多达几百个, 其中, 尤以六月初六在甘肃莲花山和青海五峰山举行的花儿会规模最大。届时临近各县的民歌歌手和当地群众, 不分男女老幼, 身着民族特色服装, 络绎不绝地前去赴会。会上人山人海, 从田间到山头, 从河边到树林, 人们打着伞, 摇着彩扇, 边走边唱, 悠扬动听的花儿此起彼伏, 交织成歌的海洋。会期一般为4天, 除赛歌外还进行物资交流。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像一面镜子能折射出本民族社会文化各个侧面的真实风貌, 对维护民族文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 维护各民族艺术文化特性成为当今的国际主题。同样, 从花儿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演唱习俗、濒危状况来判断, 花儿属于珍贵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鉴于此, 2009年9月30日, 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 “甘肃花儿”也被列入其中。据统计, 研究“花儿”的著作有90多本, 第一本专著是由张亚雄编写的《花儿集》, 此后比较重要的还有黄荣恩的《花儿源流初探》和柯杨的《西北花儿精选》等。近年来随着中外专家、学者及媒体的逐步重视, 已经产生出一门独立的文化学科———花儿学, 成为中国民间文化学术领域深受瞩目的一门显学。“花儿”是“活着的《诗经》”、“西北的百科全书”, 对于研究民间诗学、音乐学、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等都有珍贵的价值。由此可见, 传承和发展“花儿”是必然之路。

三、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策略

音乐剧在我国历经了近30年的发展, 但与欧美音乐剧一百余年的历史相比, 中国音乐剧只能算是“年轻”的剧种, 至今未能摆脱“百老汇式”等模仿模式, 这种单纯仿造, 没有本民族风格特色的音乐剧, 一开始就失去了文化底座和民族品牌。同时, 与京剧、话剧、歌剧等相对成熟的剧种比较可以发现, 中国音乐剧在创作理念、人才培养、市场运作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一) 坚持民族化、本土化的音乐剧创作思路。

西方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萌芽状态, 我们曾翻拍了西方的一些知名音乐剧, 但总是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甚至在几十年的发展中, 还有很多人并不了解音乐剧本身。因此, 在中国发展音乐剧, 应当“原创”和“模仿”并举, 即在引进欧美经典音乐剧的基础上, 把音乐剧这种外来的综合舞台戏剧样式实现本土化, 从而摆脱对欧美音乐剧舞台语汇和时尚理念的粗浅理解和单纯模仿, 转而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被吸纳的艺术元素进行处理, 并尝试运用于当代音乐剧的创演实践中, 如《云南印象》、《空中少林》等舞台剧在国际上的成功, 卖的就是中国本土文化特色[5]。同样, 2014年4月16日, 由著名歌唱家王宏伟、雷佳等人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青海花儿”音乐剧《雪白的鸽子》, 这一音乐剧与民族特色的完美结合, 充分体现出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 其民族化是必然趋势。

民族化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素材的民族化, 以是否具有“中国味”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 在最大程度上博得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其次是表演形式的民族化, 从音乐与舞蹈两大模块上进行突破, 将民间歌舞加以时尚化处理, 以满足当代中国人的审美习性。只有立足于本土本民族的文化资源, 将其现代化、时尚化、艺术化, 才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基本思路。

(二) 构建完善的音乐人才培养机制。

中国音乐剧事业的健康科学发展, 必须重视音乐剧人才培养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已有二十多所大中型院校开设了音乐剧教育类专业, 如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知名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音乐剧系或音乐剧专业, 以培养音乐剧人才作为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由于音乐剧是集戏剧表演、音乐、舞蹈和舞台美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这就涉及资源整合问题。如何改变传统单科性教学体制培养出的人才专业突出, 而综合艺术表现较弱的特征, 是音乐剧人才培养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 可以充分整合校内不同学科间的力量, 集中各方面优势资源, 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 加强院校间的合作, 如音乐学院可以发挥作曲的优势, 舞蹈学院则主攻舞蹈编排和表演, 戏剧学院可以在戏剧表演和舞美方面贡献力量, 实现院校间的优势互补。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向民间艺人学习, 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内外部整合, 不断优化音乐剧人才培养机制。

在培养音乐剧表演人才的同时, 还应注重编剧、作曲、导演等创作型人才的培养, 着重关注此类人才的音乐剧创新能力提升, 必要时还可向其他领域引进有丰富市场经验的营销推广人员, 使音乐剧人才培养实现从创作到表演再到市场的全方位链接。

(三) 开发音乐剧市场, 提升市场运营能力。

与国外相比, 中国音乐剧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受众群体, 在市场开发与运营方面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中国音乐剧要想坚定不移地走民族化、本土化的原创路线, 消除广大观众在欣赏层面上的隔阂, 求得文化上的认同, 开发与培养音乐剧市场是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中国音乐剧作为一种年轻的剧种, 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 且已逐渐表现出大众性、娱乐性、商业性的艺术特征。要想进一步扩大音乐剧的影响力, 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同与喜爱, 拥有本身的专门剧场就显得十分重要。正如中国京剧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样, 京剧凭借其专门的剧场, 带给票友们心灵上的归属感。同样, 目前处于“游牧状态”的中国音乐剧急需建设专门的音乐剧剧场, 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和加盟, 为音乐剧的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物质保障, 并通过定期交流、展演进一步营造专业化氛围, 从而实现音乐剧本土化发展和音乐剧市场化的双赢。音乐剧市场的不断活跃, 将激励音乐剧创作开发取得新的突破, 同时促进音乐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此文是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刘妍教授指导下完成的。

摘要:民族音乐作为音乐领域的一项艺术瑰宝, 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是最能反映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载体。随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日益频繁, 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各国音乐的交流逐步加深。本文在分析西方音乐剧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分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西北花儿的历史及现状, 结合当代音乐剧的发展态势, 对中国音乐剧的发展途径做了一些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音乐剧,西北花儿

参考文献

[1]张艺.音乐剧的概念与起源[J].人文论坛, 2010 (3) :230.

[2]张旭, 文硕.音乐剧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3]王珉.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发展历史简述[J].齐鲁艺苑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4 (3) :42.

[4]郗惠民.关于对西北民歌“花儿”的认识[J].西北民族研究, 1986.

篇4:音乐剧论文

《蝶》剧以“梁祝”故事为原型,但只保留了“梁祝”的两个符号,是一部演绎当代人对爱的态度的音乐剧。首演由蝶之舞音乐剧团的刘岩、林静分别饰演梁山伯、祝英台,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出演祝英台的老爹。当晚,北京国联交响乐队担任现场伴奏,三宝亲自挥棒。

钢架结构的舞台背景、炫目的灯光、“蝶人”独特的服装与多媒体的巧妙结合,打造出一个迷幻的“蝶人世界”、一道极具震撼力的“火焰墙壁”。激昂有力的音乐引领着观众一步步走进“蝶人”的世界。整剧没有一句独白、没有一句对白,完全用唱段连贯下来。演出结束后,观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蝶》剧的音乐、舞台、服装都给人以震撼,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很抓人,但近三个小时的长度显得拖沓。

首届东莞国际音乐剧节是我国第一次举办音乐剧节,将持续到12月。在接下来的5个月内,法国玩偶剧团梦幻音乐剧《玩偶世界》、广州歌舞团音乐剧《星》、上海话剧中心音乐剧《周璇》、香港舞蹈团音乐舞剧《笑傲江湖》等多台精彩剧目将先后登台玉兰大剧院。音乐剧节将以三宝担任音乐创作的另一部音乐剧《金沙》(修改版)闭幕。作为东莞打造通往“音乐剧之都”的重头戏,东莞国际音乐剧节拟两年举办一次。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余其铿介绍:音乐剧是介乎古典艺术和流行娱乐文化、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形式。东莞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文化消费能力正处于一个提升的过程,音乐剧正好是一个过渡。

7月28日,首届中国音乐剧发展高峰论坛之“蝶·中国音乐剧·东莞城市文化”研讨会在东莞同期举行。多位文化艺术工作者、音乐剧专家畅谈了东莞“音乐剧之都”梦想的实践可行性。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就“中国音乐剧的文化品格”作了论述,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钱世锦则介绍了上海大剧院在音乐剧引进、市场运作方面的成功经验。

篇5:儿童音乐剧走进我校音乐课堂

-----《乌鸦与狐狸》为我校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摘要】我校音乐教学大胆把儿童音乐剧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改编排的儿童音乐剧《乌鸦与狐狸》为我校开展综合艺术实践课创新小学音乐教学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一年多的艺术教育实践和我们所取的成绩证明,我们的音乐课堂活了,学生兴趣广了。现把儿童音乐剧引入我校音乐课堂实际遇到困难、问题、经验作分析和总结。

一、学校推行儿童音乐剧符合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崭新理念。

二、儿童音乐剧引入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儿童音乐剧引进课堂教学的步骤。

四、儿童音乐剧引入课堂教学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 音乐剧 目的 步骤 困难 乌鸦与狐狸

音乐新课改推行六年了,六年来音乐课改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形式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我校音乐教学大胆把儿童音乐剧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改编排的儿童音乐剧《乌鸦与狐狸》为我校开展综合艺术实践课创新小学音乐教学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一年多的艺术教育实践和我们所取的成绩证明,我们的音乐课堂活了,学生兴趣广了。现把儿童音乐剧引入音乐教学课堂实际遇到困难、问题、经验作分析和总结。

一、学校推行儿童音乐剧符合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崭新理念。新《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音乐剧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于一身,是综合性很强的戏剧艺术。如果将音乐剧小型化,因地制宜地结合教材进行创作、改编使之成为适合小学生表演的儿童音乐剧,并将创作、改编、表演、评价这一过程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将是进行艺术实践的最好方法,是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中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也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课堂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二、儿童音乐剧引入音乐课程教学的目的。

因我校地处农村,学生个个是天真纯朴。以前在音乐课堂上就像打野战,课堂自律能力差。参与音乐剧的表演正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并可以使他们获得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多方面艺术熏陶,通常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们通过自身对音乐体验表演,他们会很享受这样音乐课堂,也解决音乐课堂纪律差(喜欢音乐但不想上音乐课的怪现象),这时我会讲有趣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们在音乐课本找与此相关的歌曲结合,让学生小组合创编。这样学生不仅会自习歌曲也能够理解音乐的作用,使他们更加喜欢音乐。

去年我镇举行“庆六一

迎奥运”为主题大型文艺汇演是为了展示我镇中小学、幼儿园艺术教育成果,丰富学生课余艺术生活,提高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刚好我校在我镇是最早把校儿童 音乐剧纳入音乐课程教学的学校之一,把儿童音乐剧推动为学校艺术文化建设特色,我们改编排了《乌鸦与狐狸》的儿童音乐剧代表学校参加此次汇演,荣获了一等奖,并被推荐代表全镇小学参加东莞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在茶山赛区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出线获得参加市总决赛的资格。在东莞市总决赛我们荣获了二等奖。荣誉离不开老师和学生们的不倦努力和辛勤汗水,还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专门成立校园剧组,有以下部门分工合作:创作部门、舞美道具部门、角色表演部门、综合评价部门。相信儿童音乐剧纳入我校音乐课程教学会不断向前发展,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三、儿童音乐剧引进课堂教学的步骤。

首先,编排一个校园音乐剧前要先通过电脑网络、电视媒体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音乐剧,收集一些经典的音乐剧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如:《音乐之声》《猫》《福娃》等。帮助学生了解剧情、表演、道具、服装以及表演的要求,并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表演,比如:怎样说旁白,表演时应面向观众怎样与观众交流、喜怒哀乐怎样表演,怎样表演才自然,感情怎样才投入等。

其次,找剧本素材。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如:《小乌鸦爱妈妈》、《春天举行音乐》《小青蛙找家》、《三个和尚》、《蜗牛与黄鹂鸟》《卖报歌》等等都包含着音乐、文学、思品、社会、自然、人文等学科的知识,作为音乐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唱歌,还要充分挖掘音乐作 品里所蕴涵的深刻涵义,用音乐特有的魅力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要选择教材中具有故事性、童话性、哲理性及教育意义的歌曲作为“音乐剧”的剧本素材。

如编排《乌鸦与狐狸》要先了解这故事的主要内容:一天乌鸦妈妈在森林里找到一块肉衔回来,准备给它的宝宝吃,可是被狡猾的狐狸看见了。狐狸用花言巧语去打动了乌鸦妈妈、mimi和fafa,唯独lala一直对狐狸特别冷淡。当乌鸦妈妈展示她的歌喉时,它的肉从嘴里掉下来了,狐狸赶快跑过去捡起肉得意洋洋地回洞里去了。谁知还有一只聪明好学的乌鸦sisi想出了“狐假虎威”的办法,把狐狸吓得汗毛都竖了起来,最后,狐狸乖乖把肉还给了乌鸦妈妈,狐狸从此以后再也不敢骗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骗人,也不能只听好话,遇到困难还要会想办法解决。根据故事大意再进行剧本的编创。

再次,编创好音乐剧剧本。音乐剧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应有“开始、发展、矛盾、斗争、结局”。设立场次,确定标题。音乐剧中的台词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并要有童趣性。如:《乌鸦与狐狸》的剧本: 时间:一天 地点:森林里

人物:乌鸦妈妈、小乌鸦mimi、fafa、lala、sisi四个、狐狸 场景:(音乐起)四个小乌鸦一起同唱改编《欢乐颂》

歌词: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当空在欢笑,妈妈宝宝造新房,甜蜜幸福真逍遥,花儿盛开草儿弯腰,好象欢迎客人到,我们心中充满 喜悦,唱歌跳舞乐陶陶。

乌鸦lala:哎!这个书呆子,整天就知道看书看书,看书看书的!乌鸦mimi:难道书里面有个精美灵巧的小窝!乌鸦fafa:难道书里面有一块又香又肥的-----大肥肉!

乌鸦sisi:你们呀!一天到晚就知道吃、玩,一点知识都不要学,我要到山羊伯伯那里去读书了。再见!再见了!(然后跳着离去)乌鸦lala:神气什么,我们别理它。乌鸦mimi:唉!我想吃大肥肉 乌鸦fafa:我做梦都想吃肉!

乌鸦lala:哎!你们听,好象是妈妈的声音。音乐:改编《一分钱》

歌词:(乌鸦妈妈唱)我在大森林找到一块肉,把它带给我心爱的小宝贝,(三个小乌鸦唱)妈妈真能干,我们多欢喜,妈妈宝宝齐分享,真是快乐!

乌鸦lala:mimi、fafa,妈妈把大肥肉带回来了!(齐欢跳)乌鸦妈妈叼着一块大肥肉回来了,小乌鸦们跟着妈妈一边跳一边转,然后围着乌鸦妈妈很开心的样子。乌鸦lala:(发现狐狸)妈妈,狐狸!(狐狸出场,乌鸦躲藏)

狐狸:好香呀!我要想个办法,把这块肉衔到我的嘴里!(想办法)有了!乌鸦女士,乌鸦女士,你是一个多么好的母亲!欢迎你成为我的邻居!„„

最后,安排表演角色、排练时间、道具、演出服的制作。学校规定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是第二课堂活动,我们就把适合表演乌鸦与狐狸的同学进行培训。先让同学们了解狐狸的特点是狡猾善变,乌鸦的特点是温顺弱小。再进行角色定位,说台词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的,一定要注意咬字吐字气息平稳,动作的编排,音乐的配合。最后道具服装的制作,一定要按舞台的效果要求来制作。比如:《乌鸦与狐狸》是描述森林的故事,背景就以森林为主题,我们就制做了有立体感的假山、大树、小草等道具起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同台演出的其他学校还夸赞我们道具做的很好。服装就按角色的特点来设计制作,同学们穿起来也是符合角色要求很美丽大方。

四、儿童音乐剧引入课程教学遇到的困难。

我们作为音乐教师把儿童音乐剧引入课堂教学目的很明确,一切是为了孩子们能够走进音乐这个奇妙的世界,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但实际遇到的困难还很多只要我们有信心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如:

一、要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二、教学设备一定要跟的上。比如:多媒体的设备要齐全,儿童音乐剧所需的音乐都是要经自己创作和编辑,没有设备再想发展也是很难的。

三、缺乏理想的教学载体,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要更强,但同时也给教师教学能力充分施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广阔天地。

四、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评价标准。如: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对剧本角色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之,在儿童音乐剧进入我校音乐课堂后,我们音乐课堂活跃了,教师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学习兴趣就高了。学生能通过自导、自编、自演、自评的学习中,不断提高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教师起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各学习方式,是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

2、哈雷

篇6:让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一、“儿童音乐剧” 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崭新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社会生活、学习经验中构建智慧、技能,是遵从了学生认知的规律;过分强调学科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是违反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早在二十年代,我国现代儿童歌舞剧作家黎锦晖先生就创作了十三部儿童歌舞剧。其中《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月明之夜》 以及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比较著名,剧目语言生动、明快,词曲通俗易懂、采用民歌音调,深受少年儿童喜欢,多少年来影响、教育了几代人。这一综合艺术形式至今仍有其“人文精神” 的现实教育意义,值得继承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开创,我们的国家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具有丰富的人类情感、良好的人生态度、能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一代新人。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十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新的音乐教材,新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无疑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小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全过程。”

将儿童音乐剧“小型化”,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我们把这一尝试叫做“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

一年多的艺术教育实践证明,这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课堂音乐教学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二、“儿童音乐剧” 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实验目的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涉及音乐(声乐、器乐、音效)、舞蹈(中外、民族、现代)、美术(图画、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制作)、戏剧(表演、道白、情节、矛盾、冲突)、文学(剧本、语言、朗诵)、曲艺、笑话等学科领域。

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课,它的实验目的就是要有效地解决“孩子们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 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怪现象。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正确掌握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有效地由传统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孤立的学科、封闭的系统转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沟通。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体现“人文价值” 主题,发展了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完善、突出了“教学评价” 的作用,实际锻炼了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

三、“儿童音乐剧” 综合艺术实践课的生成过程

课堂“儿童音乐剧” 的生成过程依次是:创设故事、编辑剧本、搜集素材、分组分工、道具制作、排练表演、综合评价。

操作要求是: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剧本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应有“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设立场次,确定简单的“标题”,如:第一场《一天清晨》、第二场《池塘边上》、第三场《与狼争斗》、第四场《欢庆胜利》。

任务分组:导演创作组、舞美道具组、角色表演组、综合评价组、舞蹈组、伴唱组、伴奏组、音效组。

音乐材料的选择要恰当,要突出人物艺术形象;声音效果的配合要即兴、紧密,要源于生活,具有现场立体感。音乐要短小,道白要精练,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提倡教师同台参与节目表演,展现教师风采,拉近师生距离。发挥集体参与创作,学生自导、自编、自演、自评;鼓励自制布景、道具,因陋就简;当场打扮、化妆,要注意安全性,勿伤学生皮肤。

注意音量匹配,多媒体课件要有效配合,演出、道白要面向观众;学生情感要真实、投入,不要笑场,不要太随意;提醒试演反面角色的学生不要语言粗俗、浅薄、低级,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四、新理念、新方式带来音乐课堂的新变化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导向,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新尝试,学校领导们感到“音乐课变样了,不像老传统,活跃多了!”老师们感到学生“听话了”“好教了”“同学们兴趣可大了!”教研员们感到“这才是符合我们目标、要求的新音乐课!”现在听到学生的声音是“老师,我们喜欢您这样给我们上课,下节课您还这么上!”经常围着老师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您下次叫我演小乌龟!”“老师,叫我演大灰狼!”“老师,我演的比他好!”„„

新理念、新方式带来了音乐课堂的新变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手段、评价都发生了变化;音乐学习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学生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现;知识、技能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能力充分施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鲜明的“人文主题”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得以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创造能力、信心勇气、团结合·作等诸方面发展相得益彰,教师、学生、家长反映热烈。

篇7:音乐剧-《音乐之声》观后感

在看过的所有音乐剧和关于音乐的电影里,《音乐之声》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首先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的,这让人有一种对历史的认同感,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男主人公的爱国情怀让人敬仰,当然剧中音乐也是成功的一部分。故事的大背景是不得不说的主要内容,故事发生于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确切的说是纳粹吞并奥地利)的背景下,但是整个剧目却没有压抑的感觉,故事的主旋律却生动活泼,甚至有些场景看过还会让人隐隐发笑,但是也不缺反让人感动的场景。先说说故事的发展,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被德国吞并了的奥地利,讲述的是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玛利亚用智慧和爱心逐渐温暖了上校的七个孩子,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教会了孩子们许多歌曲。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一份久违的情愫在不苟言笑的上校和身份悬殊的家庭教师中萌生,上校被玛利亚美妙、动人的歌声和她带给整个家庭的快乐所融化,它讲述的故事是快乐地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重要方法是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还有借助音乐来创造快乐的重要方法。

剧中很多成功的角色都让人难忘,但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冯·特拉普上校,他的爱国情怀正是我所看中的,故事的最后讲述的是上校和玛利亚勇敢、智慧地带领七个孩子在修女们的帮助下突出重围,不屈服德国纳势力逃离家园,跋山涉水找寻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的情景,紧张的逃离让人凿实为他们捏了把汗,也为上校作为一名故国将士、一位丈夫、一位父亲所表现出的沉着担当、不屈不挠之精神喝彩,而此时他善解人意的妻子

一直勇敢站在他身边,尽心保护着孩子,默契地配合着最终获得胜利。

高潮出现在上校一家人被迫去合唱时,上校为解救全家不得不参加比赛,最后拿着吉他在台上独唱《雪绒花》,唱道“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时,想起自己的祖国沦陷自己要被迫离开时哽咽着唱不下去,一个大丈夫平时埋藏在心的情感通过吉他声和噙着的眼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一切被玛利亚敏感地捕捉到,她迅速用歌声接上,随后孩子们加入,最后全场奥地利观众加入,影片达到一个高潮。

冯·特拉普一家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抛下自己所有的财产和地位以及冒着生命危险逃出奥地利的行动让我非常的感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民族,为了祖国,为了国家的尊严。爱国是中华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不能因为被压迫而放弃自己的祖国,放弃这流传了几千年的美德。正所谓“威武不能屈”,我们绝不能因为威胁而投靠侵略自己祖国的人。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要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道理,这个道理绝对能使我受益一生。

篇8:让儿童音乐剧走进音乐课堂

音乐剧也被称为“音乐喜剧”, 是源于19世纪末西方的一门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儿童音乐剧则主要以儿童熟悉的生活、学习和日常事物为对象, 内容丰富有趣, 题材广泛, 主要由生活逸事、课文内容、成语故事、儿童语言等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题材组成。

一、儿童音乐剧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儿童音乐剧的主体是儿童, 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情感表达需要, 符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发展特点, 自由活泼的表现形式也能使学生处于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外,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 也使蕴含着审美教育意义和能力的小学音乐课堂变得更受学生的欢迎, 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音乐充满兴趣才有可能产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或者探究音乐的愿望, 才有可能在聆听音乐作品时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感受。儿童音乐剧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贴近学生的生活, 具有生动性、开放性、故事性等特点,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参与到音乐剧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学习儿童音乐剧时, 学生的情感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开心而难过, 获得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 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二) 发掘学生多种潜能, 促进全面素质发展

小学音乐课的宗旨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还在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儿童音乐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包括儿童歌剧、舞剧、歌舞剧等, 可以为拥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进行儿童音乐剧的表演时, 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进入编舞小组, 有绘画特长的学生进入道具小组, 通过音乐剧的实践, 学生的特长可以得到锻炼, 自信心可以获得培养, 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总之, 音乐剧教学是一种适应学生不同能力和水平发展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中, 学生的身心都会得到协调发展。

(三)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音乐剧教学, 获得收益的不仅是学生, 同样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有裨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教师将自身角色转换成学生个体才能的发现者、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者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构建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同时, 开展儿童音乐剧的教学也有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同时儿童音乐剧的教学活动也给了教师一个创作的平台, 表演创作、舞蹈创作、歌曲创作、剧本创作等都考验着教师的创作水平, 因此儿童音乐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音乐教师创作能力的提升。

二、儿童音乐剧应用于音乐课堂的推进策略

(一) 欣赏入手, 让学生了解音乐剧

小学生学习了解儿童音乐剧的概念是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表演儿童音乐剧的第一步, 可通过学生对儿童音乐剧的欣赏来进行教学。首先, 音乐教师可先用理论方法向学生介绍儿童音乐剧的含义及相关艺术特点, 但是要避免说教的形式, 要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表达, 之后再以一个儿童音乐剧的实例进行赏析, 如带领学生欣赏儿童音乐剧《麻雀与小孩》。基于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课堂时间的限制, 教师可以采取分角色、分场景的欣赏方式, 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 如剧中都有哪些角色, 他们是如何进行表演的,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等等, 这样一来, 学生在欣赏时会更有针对性, 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在欣赏结束之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既要看到音乐剧的外在形式, 又要通过思考和感悟, 体会其中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心中对儿童音乐剧形成概念, 只有了解了什么是儿童音乐剧, 才能明白该如何去表演儿童音乐剧。

(二) 夯实歌、舞表演基础, 为儿童音乐剧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

儿童音乐剧的核心表现形式就是对歌、舞、剧的掌握与理解, 当学生对儿童音乐剧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 教师就需要安排适当的课时对学生进行歌、舞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材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让学生边唱边跳、自由律动的活动, 打破以往课堂上学生“一坐到底”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中接受儿童音乐剧的教学, 并实现向儿童音乐剧、歌舞剧情境教学的过渡。小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 容易被欢快的气氛感染, 这种又唱又跳的课堂教学方式, 十分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为小学生学习儿童音乐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分类指导, 让全体学生体悟音乐剧的魅力

当进行了前两项的教学后,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歌舞用歌、舞、剧相结合的方式表演出来。教师需要为学生设定一个特定的场景, 将学生组织起来, 给予每个学生一定的表演题目,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 并以学生实际表演的方式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儿童音乐剧的技能进行检验, 检验学生对基本功的理解与演绎是否正确、学生的基本功底是否扎实等, 并将学生表演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再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纠正学生的错误。另外, 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 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音乐天赋, 对于那些音乐基础不好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 可以让他们参与道具制作、服装、伴舞、伴唱等内容的学习, 让这一部分学生也能充分参与到儿童音乐剧教学中来。而对于那些有音乐天赋、音乐基础好的学生, 教师就要重点对他们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 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儿童音乐剧的魅力,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儿童音乐剧。

上一篇:市场营销保险下一篇:懂你了的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