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阶段成果

2024-04-27

课题阶段成果(精选8篇)

篇1:课题阶段成果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成果

课题名称_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课 题 主 持 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

通过对课题“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将“数学课堂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题研究方向,旨在寻求合理、有效的策略,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形成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校本化的课程平台,学生在这样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环境中智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达到优势互补、相互激励,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获得新知的快乐,真正学会学习。

阶段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准备阶段:

资料文献的准备、数据调查与访谈、理论学习与专题知识学习: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

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月)调查及构建模式阶段: 现状调查分析,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组建课题研究小组:从科研能力、科研兴趣、组织能力和工作热情三个角度出发,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

第三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实施阶段:

实验以来,我们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掌握了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点重点放在通过智慧课堂开启和丰富

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共生的课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课题研究:

第一,选好智慧课堂的切入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师

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构建健康课堂。

第二,合理分工。合理分工是智慧课堂的前提,恰当分工,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每一个人完成的具体任务都是总任务的一个方面。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合理分工要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分工,然后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第三,让学生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一个

成员在独立基础上的协作需要每一个成员都学会表达及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理解,还要要求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思考中有益的东西,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准备怎样讲更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了合作教学的目的。

第四,学会互助和支持。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

键,是不同于独立学习的所在。会分析解题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讲述中合作者之间的互助可以解决语言障碍。实践证明,来自同伴的互助与支持比来自老师的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与支持的作用,“同荣辱,共患难”,这样才能促进小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2)学生、教师的素质均得到了提高

智慧课堂,既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于智慧的发展,将“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学生”的理念落到实处。

智慧课堂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产物,它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的简化形式,表述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容易被教师掌握,并能具体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同时,它是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么做,后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智慧的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帮助教师预见教学活动所预期的效果,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主要解决了教师怎样智慧的教,学生怎样智慧的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于智慧的发展。

第四阶段(2010年8—2010年9)成果展示阶段

阶段性成果总目录:

1、课例: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案例:

①、创新教学案例 “合并同类项”

②、教学案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 ③、教学案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④、教学案例《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⑤、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教学案例

3、创新教学设计:

创新教学设计-----------概率的含义

篇2:课题阶段成果

单位:大庆市第十中学

日期:2014年6月25日

小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课题名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类别:高中生物

课题编号:2014gxkt341

课题主持人:崔巍巍(执笔)

课题参与者:李双林、朱丹

汇报单位:大庆市第十中学

汇报时间:2014年6月25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选题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随着全社会对教育减负工作的日益关注,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成为当前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真正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的,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思维和方法,达到终身获益的目的。构建高效课堂,既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又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吻合,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一条实践创新的道路。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欲在课堂教学中身体力行,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首先应当做好每一堂课的有效教学设计。

选题的价值:

(1)使学生变厌学为主动学习,改善师生关系;

(2)将教师与学生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

(3)解决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难题,注重学生能力及兴趣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2、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高效策略,如:高效的导入、高效的探究、高效的合作、高效的课件、高效的作业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的方法

2.调查法:了解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并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和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3.行动研究法:组织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学习。要按计划所制定的措施采取行动,组织活动。要注意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注重实际效果和问题的解决。对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要进行系统的科学处理,及时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报告,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研究背景,理论依据,目标内容,实践操作,效果结论及思考与建议等。

4.统计法、列表法、图示法:把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数据等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数理统计,列出表格,做出图示,以直观地显示实验结果。

5.观察法:如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和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一些与实验有关的因素,在分层取样的基础上,随机选取部分实验对象进行观察,以获得有关实验资料。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立项阶段:

2014年3月——2014年4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做好开题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人员工作进行分工。

1、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2、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3、李双林老师开始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

2014年5月—6月,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研讨课、教研课、基本功大赛等,在活动和日常教学中进行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未开始小课题研究前,我们理解的“高效”就是容量大。可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我们感觉到高效课堂不是这个狭隘的课堂,它应该是和谐的课堂、热情洋溢的课堂,甚至可以是欢声笑语的课堂。在和谐宽容协作的氛围学习,才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2、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为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的集体备课就更加深入,更关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每周主备人会按照计划完成主备方案,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共同探讨每一个细节,针对可以更加高效的部分进行挖掘。

(1)高效导入:之前的授课我们不是很关注课堂导入,但是通过讨论和实践我们发现,高效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高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比如,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这节课上,我们引入了世界上最陡的过山车视频,此视频的拍摄角度使观看者身临其境,在感受到刺激和疯狂之后,自然高效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

(2)高效的学案:我组编写的学案最初只是基础知识的罗列,以填空的形式呈现。随着大家学案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在学案设置上值得深度思考或讨论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学案的效力。学案编写不在千篇一律,可以更加灵活。

(3)高效的课件:在课件制作上,我们也有收获。将意义不大的文字罗列从课件中删除,只保留核心问题和对本节课难点突破有帮助的内容,而且在颜色文字和图片的选取上也下了功夫。

(4)高效的小组合作:在课堂上,我们结合授课内容,恰当的组织合作学习,将一些原来由教师讲授的内容交给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并尽量给学生展示、评价的机会。虽然表面上牺牲了一些时间,但是只要讨论的问题指向性明确,还是很能提高学生能力并且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比如,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等,都是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

这两个月来,我们课题组三名成员撰写了四篇教学设计、四篇教学反思、三篇教学心得、四个课件,收集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图片视频,以及研讨课、教师基本功大赛和组内教研课的视频。

五.存在的问题

1、如何让小组合作更高效。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上有时候不能按照教师的一厢情愿进行分配成员,还有考虑到各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等,所以结合实际运作,还有出现中途调整的情况。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还存在游离于合作之外的成员,如何调动他们参与学习还需要继续研究。

2、高效的课后反思有待加强。随时积累每一天的教学感受和心得是很好的反思,但是我们做的还不够,总是用脑想了想就算反思了,今后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室,记录每天的收获。

3、高效的作业一直是困扰我们课题组的老大难问题,我们除了将当堂检测题编写在学案上外,作业更多的是以练习册上的习题为主,或者抄写每节课的知识点、绘制概念模型。如何让作业更高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也许它可以作为我们的下一个小课题。

六.下一步研究措施及展望

1、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针对自己的研究分工形成文字材料、佐证材料。

2、进一步交代课题组的分工和研究任务,使每位教师的工作目的进一步明确。

3、计划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类型和学法。

篇3:课题阶段成果

1. 课题来由

十一五~十二五时期, 深圳市做为践行住房保障政策的前沿城市之一, 一直在努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繁重, 仅深圳市的住房保障规划量就达24万套。如此大量性的建设, 如何做到既高质量完成住房保障规划的建设目标, 又保证未来新建的保障性住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标准化系列化的研究, 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同时, 为了推进住宅建设标准化、工业化, 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改变住宅生产方式, 加快产业升级, 根据市政府《关于研究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等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深圳市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596号) 精神, 对该项目进行立项。实施该项目, 其目的是通过对政府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化设计, 形成保障性住房标准户型、组合单元楼和平面图、施工系列图库、构件部品图库及相应的工程量清单、材料清单;通过BIM建模、分析单元模型;编制五个专题报告等供保障性住房建设使用, 以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可控、投资可控、工期可控。

2. 研究意义

保障性住房作为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部分, 不仅可以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同时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标准化系列化的研究, 不仅能快速实现对更多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环境保障, 更能从根本上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质量, 增强他们对社区、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当前,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 无论是宏观的制度建设还是具体的规划建筑设计, 都有待系统深入的探讨, 因此, 本课题研究成果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二、主要研究内容

1. 标准户型与组合单元研究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以35m2、50m2、65m2、80m2四种建筑面积为标准, 设计研发12种标准户型, 并以12种标准户型为基础提供户型自行组合10种单元平面图。

2. BIM应用研究

通过BIM建立与标准设计图集对应的保障性住房电子图库、构件部品库、工程清单库、材料清单库、施工全过程动态演示等, 实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即策划-设计-施工-运营) 的管理, 实现建造前的虚拟建造和仿真, 通过BIM的分析软件对项目结构、通风、保温、采光、日照、能耗等所有环境性能和建造成本进行分析, 实现建成后运营维护数据的共享。

3. 经济性分析

在课题研究中,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 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的成本, 最后通过与传统的建造方式比较, 对本项目采用标准化设计与产业化技术运用的成本进行分析, 编制经济性分析专题报告。

4. 专题研究报告

根据设计图集、BIM建模和分析、经济性分析等研究成果, 结合公众意见、专家意见、调研结果, 形成5个分析报告:一是保障性住房居住功能需求和空间高效利用研究报告;二是保障性住房模数化和模块化设计研究报告;三是厨房卫生间标准化精细化设计研究报告;四是BIM设计研究报告;五是以标准化设计为基础, 整合住宅产业链, 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政策及技术标准建议的研究报告。

5. 设计标准

研究成果须编制成深圳市地方推荐性标准, 并委托国家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邀请全国权威专家进行评审, 编制成国家推荐性标准。形成三个设计标准:一是保障性住房标准户型设计标准;二是厨房卫生间精细化设计标准;三是保障性住房模数化设计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核心

1. 核心是标准化

课题研究的核心是标准化。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形成一系列成果, 系统解决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设计欠合理、建造质量偏低、工期长、建造方式粗放、能耗大等诸多问题, 并通过课题研究推广应用工业化方式建造住宅, 同时发展绿色建筑, 最终快速而健康的推进深圳市住宅产业链整合、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标准化设计, 促使产品标准化与规范化。

2. 标准化的研究范围

标准化就是建立一个行业产品的基准平台, 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标准化的操作模式, 包括技术标准与设计模块;二是标准化的产品体系。课题研究是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提供标准化操作模式与标准化的产品配套建议。从部品部件到社区规划的标准化, 针对各部分包含的具体研究对象, 全方位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标准化设计 (如图1) 。

课题围绕标准化核心形成保障性住房设计研究的技术路线, 即通过对市场产品与使用者需求的调研, 建立统一的部品部件库, 将其置入以精细化设计的功能空间模块中, 通过多种协调方式组合形成符合使用者实际需求的户型、楼栋, 乃至到整个社区, 并融入工业化设计与绿色节能设计的先进技术与理念, 最终形成具有从设计、建造到管理维护的保障性住房标准化体系 (如图2) 。整个过程以模块化设计生产为依据, 利用先进成熟的生产管理方式着力推动住宅的产业化、工业化发展, 提高建筑质量, 打造绿色环保、品质优良的住房。

四、研究方法

1. 调研

1) 入户调查。为了保证准确了解深圳市保障性住房使用人群的实际需求, 在课题开始之初, 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住宅研究团队对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及被保障人群需求展开调查, 调研深圳已有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通过筛选、比较以及前期的试调研踩点, 确定对2个公共租赁住房小区 (高新公寓、梅山苑一期) 和2个经济适用房小区 (深云村、红树绿洲) 开展问卷发放调研。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住户基本资料的填写, 第二部分为生活习惯与居住需求的调查。全程累计发放问卷500份, 共回收有效问卷410份, 并选择40余典型住户开展入户详细访谈与实测 (如图3) 。经统计, 调查对象基本包括被保障房覆盖的各类人群, 户型也与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规定的户型面积一致, 具有较高的可参照性。

2) 先进城市经验借鉴。首先了解国内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并根据项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 组织团队前往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具有标准化设计和工业化施工先进经验的地区进行专题调研, 把握国内外相关研究动向, 借鉴保障性住房建设先进经验, 确保研究成果的前沿性 (见表1) 。

2. 精细化设计

精细化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即针对各类人群的需求, 在设计细节中给予满足与关怀。保障性住房面积普遍比商品房小, 但功能和空间布局与一般商品房相同, 不可避免的户内空间也比商品房要紧凑。同时, 小户型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 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在面积相对小的户内空间中如何兼顾以人为本的精细化设计, 是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难点之一。

1) 高品质设计。通过对全国各地保障性住房的调研, 了解到人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是对于安全、实用以及舒适的需求, 借鉴国内外相关设计经验, 并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 总结出一系列设计要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方法, 与设计要点进行比较与整合, 形成适合深圳地区保障性住房的重要依据性资料 (见表2, 图4) 。

2) 适老化设计。我国早已进入老龄社会, 老年人不断增加, 社会养老设施无法覆盖人数众多且不断增加的老年人, 且一部分老年人也更倾向于在家里养老, 因此, 户型的适老性设计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细化设计理念的重要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以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经验, 整理出适老化设计要点 (见表3, 图5) 。

3. 模块化设计

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在住宅设计中, 模块化就是将功能空间或部品作为单一的对象进行研究。如标准户型是由起居室、卧室等几个功能空间模块组成, 而标准户型又是组成楼栋单元的模块。

模块化设计利于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的特点:互换性, 模块接口部位的结构、尺寸和参数标准化, 容易实现模块间的互换, 从而使模块满足更大数量的不同产品的需要;通用性, 有利于实现横系列、纵系列产品间的模块的通用, 实现跨系列产品间的模块通用。在户型中, 每一个功能空间模块拆分出来后, 还可以继续拆分出更小的模块, 如厨房, 还可以拆分出洗涤池、灶台、操作台等模块 (如图6) 。最终将具有一定模数的各细分模块与市场产品相互对接, 形成同时满足使用与市场需求的可组合与更换的模块化产品。

4. 工业化设计

工业化作为一种高效高质、流程标准的建造方式, 是标准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崭新选择。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化设计研究有利于推动住宅工业化发展, 因此,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通过工业化设计方法, 将研究成果与以后保障性住房的工业化建造需求进行对接, 是确保研究成果前沿性与时效性的重要方式。

保障性住房的工业化设计即通过工业化结构体系选型比较分析, 选择适合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结构体系, 再融入工业化设计理念, 对预制构件进行拆分, 最后根据构件实际生产与建造要求对户型及建筑整体设计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对国内已实际应用的装配式工法体系的分析与比较 (见表4) , 结合深圳及周边住宅产业配套资源、技术标准和工业化应用案例, 并基于工业化的建造高度适宜性与经济性要求, 在满足常规建造方式要求的前提下, 课题以装配式内浇外挂与装配式剪力墙两种工业化结构技术体系 (如图7) 为主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为其他装配式工法预留接口。

5. 绿色节能设计

绿色节能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满足四节一环保要求的前提下, 确定地域化、低耗化以及人性化为绿色设计的基本策略, 保障性住房的绿色应以被动式设计为主, 辅以高效低耗的技术设备, 营造节能、低碳、生态、和谐的绿色住区。

设计中强调采用被动式的节能措施, 即利用建筑空间和构件来降低运行能耗, 通过优化建筑平面、立面构件、采光遮阳与自然通风形成最优化的对应方式, 利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适当的外墙自保温提高室内的热稳定性, 设置合理的外窗、屋顶遮阳减少建筑的太阳辐射得热量 (如图8) , 从而降低空调能耗, 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6. BIM信息化设计

所谓BIM是指基于先进三维数字设计解决方案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 (即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 简称BIM) , 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都能够有效实现节省能源、节约成本、降低污染和提高效率。在课题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采光通风模拟分析。如图9所示, 运用BIM系列软件技术, 在设计过程中模拟分析户型的自然采光状况与通风环境, 根据采光、通风的模拟情况, 对户型进行优化调整, 保证最终形成的户型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采光:采光率满足1%, 符合规范要求。通风:主要活动区域空气流通状况较好, 风速保持在0.4~0.7m/s范围内, 较舒适。

2) 管线综合布置优化。如图10所示, 运用BIM系列软件, 建立楼栋模型并布置管线。通过同比例模型的可视化, 对楼栋中各类管线的整体布置进行检查并优化设计。

五、研究过程

1. 标准化部品部件

1) 门窗标准化。在满足规范规定与节能标准的基础上, 通过节能计算与BIM采光通风模拟分析, 对各类门窗的尺寸进行优化并整合, 形成统一的门窗尺寸表 (见表5) 。

2) 家具标准化。通过对各类户型使用人群的实际需求分析, 结合市场已有的成熟产品, 总结出不同户型的家具基本配置 (如图11) 。

2. 精细化功能空间

根据需求调研所得结论, 对各户型配置相应标准的家具模块, 结合人体工程学尺寸与相关规范标准, 对各功能空间的家具进行精细化设计与合理布局, 再通过户型整体优化设计确定功能空间尺寸, 并形成各空间模块 (如图12、13) 。

注:估算梁高0.55m, 窗台高0.9m, 窗高1.3m, 室内外门高2m;按照采光窗地比1/7, 通风开口面积比1/10计算;本次尺寸为估算结果, 需审核节能计算要求。

3. 模块化公共空间

高层住宅的公共空间包括走廊、核心筒、活动平台等几个部分, 根据相关规范以及使用者实际需求, 最终通过研究形成各公共空间标准模块。如核心筒模块, 将电梯、前室、楼梯间尺寸确定, 并根据标准层配置需求确定设备管井尺寸的截面面积, 搭配组合平面形式, 最终形成各公共空间模块 (如图14) 。

4. 多样化立面

建筑立面是城市界面的主要构成元素, 立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的基本审美需求。保障性住房作为深圳地区建设量较大的一种建筑类型, 其立面形式应符合地域建筑与人文特色, 在此基础上融入工业化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形成具有深圳地域特色的保障性住房立面。 (见图15)

六、研究成果展示

1. 调研报告

通过对大量成熟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详细了解其设计优点及不足;再结合深圳市保障性住房使用人群的反馈信息, 归纳总结出保障性住房使用者的切实需求, 为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提供详尽的参考。研究过程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课题召开专家会议, 取得了大量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整理后编制成调研报告。

2. 户型研究成果

通过厨卫、客厅、卧室等标准化空间模块的组合, 在满足采光通风等舒适性需求的基础上, 形成了三个系列十二种标准户型, 如表6所示。十二个具有不同系列不同特点的户型, 可满足单身到夫妻二人, 再到核心家庭甚至三代居等不同使用人群的居住需求, 并为后期适老性改造、soho办公改造预留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同系列的户型采用相同的厨房、卫生间等空间模块, 并根据平面组合的需要提供同进深的拼接墙面。系列化的户型设计为组合平面提供了多种组合拼接的可能性, 也充分满足了标准化的设计及建造需求。 (见表6)

3. 组合平面研究成果

以节地为基本原则, 参考住宅设计中普遍采用的组合方式, 对标准化户型进行多样化组合, 形成了数十种不同类型的组合平面, 见表7所示。运用BIM对所有组合平面进行采光通风模拟比较分析, 结合深圳本地实际情况, 优选出10种组合平面, 并在此基础上, 再次运用BIM对选定的10种组合进行采光通风模拟并优化调整, 最终形成10种符合规范要求且舒适度高的组合平面。在组合形成的过程中, 同时配合现行最新保障性住房相关的国家与地方政策, 如深圳市的保障性住房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与安居型商品房, 课题的组合平面研究成果可适应这两类保障性住房的政策需求。

注:户型为阶段成果, 最终成果以结题图集为准

篇4:课题阶段成果

目前,3个课题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课题在深入研究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保护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安全可持续水平5个一级指标和规模养殖比重等17个二级指标。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课题通过对现有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的分析评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政策实施效果的意见建议。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模式应用效果评价课题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技术现状和持续运行的可能性,立足不同区域提出了“三改两分”再利用模式、沼渣沼液农业利用养分平衡技术模式、粪便集中处理中心模式等先进适用技术模式。

下一步,畜牧业司将组织开展对已完成战略研究的论证,推进战略研究成果的充分运用,同时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组织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为健全完善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

篇5: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

各位领导,我是“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课题主持人田杰,现就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摘要

2014年3月27日,我校向丰县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申请了题为《“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的课题,并于4月22日在县级立项。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市中小学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改进,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但是,在农村部分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变学与教的方式,仍然是教学改革面临的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在此背景下,我市本着“行政推动,全面推进,科学推广”的行动策略,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旨在通过推进“学讲方式”应用,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我校从实际出发,对农村小学实行“学讲方式”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调查和材料分析,深入调查农村小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揭示农村地区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认知特点及教育规律,从理论和实践中探寻在农村学校教学活动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对策,使农村教学实践也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小学教学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

2、农村孩子需要的学习方式;

3、农村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必要性;

4、农村小学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需要的外部条件;

5、在农村小学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具体措施;

6、“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实施,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分析,确立课题,收集相关资料,制订课题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分析调查报告阶段。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实际效果;第三阶段:实践阶段。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每学期都有阶段性成果;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

从确立课题至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相关工作:

1.理论学习。组织多层次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使全体教师深刻领会“学讲方式”的意义和内涵,规范教学行为,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大转变。我们阅读了一些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文章和书籍,并书写读书笔记。

2.教研引领。加强校本教研,形成教改合力,推动“学讲方式”的实施。教务处根据学科将教师合理分组,开展集体备课、教师沙龙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让“学讲”课堂活起来。

3.赛课推动。从研究学情、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着手,着力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以常规性的听课、评课、教学检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以“赛课”的形式,发挥能手引领作用,推动教学方式转变。开展教学效果调查活动,调研了“学讲”课的教学效果和受欢迎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书写了教后反思、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

4.典型示范。通过实施“学讲方式”,使教学观念新、改革意识强、转变教学方式卓有成效的教师脱颖而出,作为示范、榜样,带动课堂教学改革。

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如:①学讲方式调查问卷,针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层次展开调查研究;②采取同课异构方式,调研“学讲”课与传统课不同的教学效果;③采取测试等手段,调研“学讲”方式课前、后的效果对比;④课题组成员每人读一本书,上一节课,分别写一篇读书笔记、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⑤汇集研究成果,写一篇论文。

篇6: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

《自主学习三步走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人员:徐景元周丽徍郑明辉 李享琴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够成才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学生,相对来说,其经历和见识不如城里的学生多,因此更要求我们的老师认真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将来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研究过程:

1、课堂教学上,让每一个教师明确导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首先,教学目标只有带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自主地把握学习方向。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老师在导入新课之时就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达到的要求及注意的地方,清楚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在每一个学习的小环节上都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明确学习的途径。教学结束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反刍”,加深印象。

其次,教学目标要定得适度、适量,即学生通过一定的自学时间可以达到的程度。如果教师的目标定得过高、过难,学生完成目标的期望就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小,激发的力量也就显得较低,反之,如果教师制定的目标太低,那么目标的价值就显得较低,也无激发力量可言。

此外教学目标还应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从而形成班集体良好的学习氛围。

2、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而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自由地发展。

教师坚决摒弃单一的讲解和灌输,而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自我做好示范、点拨答疑等方面多下功夫。学习上一定要给学生留足充足的自学时间,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观察、自己动手、自己动口等方面,真正让学生学会自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时,教师在提出了教学目标,进行了适当的点拨以后,要敢于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不要怕一时失败。提倡讨论式、辩论式、质疑式等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切方法。

课外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兴趣爱好的权利。对文学有偏爱的同学,我们组织他们成立文学社,让同学们读报、评报、组织知识竞答;对理化实验有兴趣的学生,我们组织理化实验员成立学生的科学小组,对学生的科学探索给予及时的指导„„

3、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受传统的“满堂灌”以及爱面子、怕出丑的心理影响,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不积极主动,此时,教师要多鼓励。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古怪,都要对其积极的参与加以肯定,从而保护他的上进心,增强他的自信心。教师要以“共同探讨者”的角色和学生平等的出现在课堂上,以崔永元似的引导艺术,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活跃气氛,点燃、引发学生灵感的火花。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保留意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教师要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和学生共同研究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适当露拙,对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和露短的氛围大有好处。

4、让学生有多样的学习形式

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格、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为学生编排小组,产生“小组教学”。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建立以个人自学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交往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样通过互相讨论、交流启发、集思广益,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互相练习,有助于提高训练效率;通过互相交往,能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5、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相当关键。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力求具体明确,便于操作。既要有学习程序上的指导,又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上的点拨。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自身学习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宜自己学习的有效学习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大致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知识占有的水平,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自学内容,完成自学目标,不过高追求,也不过于放松。

2、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必要求全班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统一,而要经常启发学生自问是否日有所得,月有所进,要经常教育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做自我的纵向比较,做经常性的自我竞赛,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只有这样久而久之,自我强化意识才能形成,自学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了。

篇7:正式稿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学、疑、议、导、测教学模式》确立的目的是课堂教学中如何使教师真正做到“少教”学生做到“多学”,这一教学法研究目标就是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通过自学和互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自学、互学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教师加以适当的学法指导;同时学生把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发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课堂交流,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互相交流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重新确定了课题的研究原则,梳理构建学科(课型)教学模式基本格式,为每一个教学环节找到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课题研究更趋于科学化、专业化。

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理论依据呈现如下:

一、学

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包涵自学和互学。通过自学培养学生查阅资料从而获得知识;通过互学,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理论依据:尝试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说: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教学原则: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合作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基本操作:

自主尝试----在灵活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选取喜欢的或适宜的方式自主尝试学习新知识,教师出示导学提示,并在巡视中帮助学生解决基础性疑问。规定时间到后,采取学困生做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办法,整体上了解掌握学生的自主尝试情况。

合作学习----自主尝试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选择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解决,教师参与其中一组或几组的讨论。之后,师生进行展示评价。

二、疑

质疑问难,活跃思维。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善疑好问,要善于巧妙设疑,创设问题的情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会答”到“会问”。

理论依据:狄德罗认为: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周光召认为: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原则:创造性原则 基本操作:

探究解疑,大部分同学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全班合作或教师的讲解点拨来解决,不能解决的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目的意义:调动学生处于疲劳期之际的学习兴趣,也为课后的预习、学科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实践活动指方向、做引导、打基础,起到补充学习目标的作用。这一环节是联系课堂内外的桥梁。

三、议——研讨争辩,分清事理。有疑就要释疑,释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议论、研讨、争辩。

教学原则:主体性原则、奖励性原则。

理论依据:“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吴心田《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

“教育不能再限于那种必须吸收的内容,而应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人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他自己,如何和别人进行交流。”(《学会生存》)

四、导

学习的过程是以中国探究的过程,学者任长松认为,教师的导不是包办代替,而是担任指导角色。

教学原则:主导性原则、目标性原则。

基本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结构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变“学会”为“会学”。

五、测

检测提高,运用新知。学以致用方为最终目标,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检测练习题,优化检测的形式,使学生从“少而精”的练习中悟出一定的规律,变“会学”为“会用”。

理论依据:布鲁姆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基本操作:

教师出示预设的梯级练习题,形式灵活地让学生自主练习(以课本中的题目或单元训练专项为主)。

篇8:课题阶段成果

1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各级领导对教学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单位的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 会上不讲档案工作, 检查不问档案工作, 考评没有档案工作, 导致档案工作成为副业中的“副业”, 档案工作中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档案工作条件难以改善, 档案工作人员也难以得到提拔与重用。一些领导自身对教学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轻视教学档案工作, 没有象对待教学工作、行政工作那样将教学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评, 档案工作、教学档案工作的好坏, 不与单位、部门的奖惩、领导的政绩、职务升、降挂钩, 加上一些专、兼职档案员的责任心不够, 业务能力不强, 严重影响着教学档案建设水平的提高。

1.2 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

近年来, 随着国家《档案法》、《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办法》等一系列档案法规的出台, 各高校的档案法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目前我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现状来看, 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存在着诸多问题。档案法律、法规在学校中认知度不高, 很多人不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更不知道违反案法规所要承担的责任。

1.3 教学档案管理不标准、档案收集不系统。

调研中我们发现, 三所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和贯彻落实上级各项规定。有些院系、部门不严格执行规定, 不按规定归档, 不按期移交档案, 导致档案丢失、损坏, 影响了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造成损失。由于教学管理人员极少是档案专业毕业, 而且很多人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他们不懂档案管理业务和要求, 致使教学档案管理虽有标准, 却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 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同时, 教学档案收集不系统、不完整, 使大量宝贵的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散失, 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与利用。

1.4 教学档案缺少开放性。

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往往是建档入库, 注重保藏而忽视其应用价值, 缺少开放性。由于对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认识不足, 教学档案管理归类工作常常在半封闭的系统中进行, 其服务只是一种以收集、保存、借阅为主的模式。通过案卷目录、索引来反映档案信息, 需要人工查档来传递信息, 服务形式呈现被动性, 缺乏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功能, 没有形成档案管理者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如黑河学院的档案科, 档案室门口曾有的“档案重地, 严禁入内”的标识让人望而生畏。这表明, 人们在思想意识上, 普遍认为档案是要保密的, 同样, 教学档案则被误认为是与认识、干部档案信息资源一样, 具有极强的保密性, 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1.5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

三所新建本科院校都没有给教学单位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 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基本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秘书、科研秘书、辅导员、干事等兼任, 而且人员更换非常频繁。由于他们身兼多职, 往往忽视档案管理工作, 到年度归档立卷时常常敷衍了事, 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很大不利。经过实地考察, 我省新建三所本科院校一些教学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 普遍存在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不高的共性问题。如黑河学院各系的13名兼职档案员, 近三年内几乎全部被更换, 很多刚刚熟悉档案工作的兼职档案员非常轻易地就被调离原有岗位。

1.6 教学档案的资金投入严重短缺。

经过实地考察, 三所新建本科学校在教学档案管理资金投入上, 普遍存在投入量少、投入不及时等共性问题。三所院校中只有绥化学院花三万元钱购置了“南大之星”档案管理软件, 并逐步利用和开发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 为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服务。相比较而言, 绥化学院在资金投入上, 要好于其他两所院校。黑河学院至今没有档案密集架, 没有阅文室、办公室, 三名工作人员在档案库房中工作, 真可谓是经费紧、条件差。新的档案难以进室, 历史档案难以抢救, 现有档案难以保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各系、部门档案工作的科学规范的检查和指导。

2 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规范和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种动态的存在方式, 要考虑到它与其他工作的相互作用, 结合高校教育实践的有关特性和思想理念, 应制定、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如《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教学档案的保管期限》、《教学档案案卷格式》、《教学档案档号编制规则》、《教学档案整理细则》、《教学档案开放办法》等, 确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 使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 调动其积极的进取心。相关工作制度要由学校分管的校长负责组织, 由学校档案馆 (档案室) 具体牵头草拟制定, 以体现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三所院校应尽快制定符合本校档案事业实际状况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认真贯彻落实, 以规范教学档案工作行为, 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 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2.2 提高全员档案意识、确立教学档案管理

新理念。当前高校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出符合教学管理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的、至少是全校统一的归档范围, 消除档案收集的现有盲区。有关领导要充分认识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情报作用, 高度重视教学档案工作, 确立信息时代所必需的“教学档案一体化管理”新理念, 建立教学档案科学管理新机制, 使教学管理工作与档案工作真正有机结合。为此, 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 大力宣传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专业知识, 努力树立和提高全员档案意识, 确立教学档案管理的新理念。

2.3 加大资金投入, 改进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和技术。

要加大教学档案工作信息化所需硬件设施的投入,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尽快采购高配置的计算机, 标准的档案装具。要采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录入, 实现教学档案的保管、编目统计、检索自动化, 切实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水平, 形成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并存的新格局, 为方便师生、为方便教育教学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一系列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方法, 对教学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 使教学档案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2.4 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

培训的方式有很多, 如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业余讲座、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等, 同行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激发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使命感。黑河学院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 2008年3月份, 单位组织了部分专兼职档案员分赴省内哈师大、哈商大、大庆师范学院、绥化学院等各高校考察学习档案管理知识, 大家一致反映, 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7月份放假前, 组织了黑河学院档案业务培训会, 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总而言之,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 高校档案管理特别是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相信, 我省三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档案工作将在全体档案人的共同努力下, 一定能够克服暂时的困难和不足, 取得更大的进步。

摘要: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历史记录, 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对黑龙江三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实地考察, 分析了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程音姻.对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再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6 (14) .[1]程音姻.对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再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6 (14) .

[2]汤卫新.加强高校系级教学档案建设[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 (3) .[2]汤卫新.加强高校系级教学档案建设[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 (3) .

上一篇:何应先进事迹下一篇:《危急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