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关联词

2024-04-22

第三讲关联词(共6篇)

篇1:第三讲关联词

新起点文化培训中心

第三讲关联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联词的种类吧。

(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又„„又„„,一会儿„„一会儿„„。

(2)递进关系。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不但(不仅)„„而且„„,不仅(不光)„„还„„

„„甚至„„,„„还„„,„„也„„。

(3)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

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还是。

(4)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否则„„。

(5)因果关系。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既然„„就„„,这所以„„是因为,„„因此„„。

(6)假设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要是„„就„„。

(7)条件关系。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只有(除非)„„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总„„。

(8)取舍关系。

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一)关联词练习:

1、()不努力学习,我们()会落后。

2、我()喜欢语文,()喜欢数学。

3、关在“笼子”里的()动物,()游人。

4、()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物的一个奇迹,()吸引了许多游客。

5、王红()成绩优秀,()从来也不骄傲。

6、同学们知道,()现在好好学习,将来()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7、小杨很爱劳动,只要有空闲,他()打水()扫地。

8、()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9、开国大典那天,()群众把嗓子都喊哑了,()觉得不能充分

表达自己心里的兴奋和激动。

10、()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1、()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方法把人的头盖骨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

(二)成语填空

气象()()、风云()()、奇峰()()、()隐()现、()()驾雾、飘飘()()、白云()()、()()万变

有利()()、有机()()、有()有()、有()有()

有口()()、有()无()、有求()()、有志()()

风华()()、出类()()、才思()()、后生()()

文思()()、手不()()、笔下()()、力透()()

(三)小小神医。

1.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2.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3.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使我的素描画进步很快。

4.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5.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四)轻松一刻。

1、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

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

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2、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

了冠军。”

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足球赛山东队赢了。公报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另一个人说,不对。战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二:阅读篇:

天才少年——比尔·盖茨

美国人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900美元变

成139个亿,让世人大吃一惊。有人说,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盖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还是在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

晃动,这好像很有趣。直到今天,他还是喜欢不停地摇晃,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

知的盖茨特征。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他到学校里去给学生

讲解西雅图的历史,盖茨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地听讲,这时好动的习惯却一点儿

也找不到了。

盖茨从小志向远大。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好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

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概认真完成,就是花很长时间,也要尽力争第一。一次,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故事,不超过20页,他却写了100页。盖茨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

盖茨生于名门世家,但父母却不过度奢华。在母亲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吃饭、出游,包括孩子们的穿衣都弄得井井有条。家庭这种严谨、精细的作风自然而然也

影响了比尔·盖茨,使他养成节俭的习惯。

“时间”和“观念”是盖茨最注重的两个条件。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清楚地记下这

样一句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自从他在中学就读后,便迷上了计算机,从此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阅读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妇孺皆知()秃丘()..

奢华()不解之缘()..

2.“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联系上文,盖茨特征指的是

3.“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的橡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读了短文,你认为比尔·盖茨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5.从下面所举的事例中选择一个,联系前后,加以想像并简要回答问题。

(1)当“苹果”电脑公司开发了“鼠标”这种新技术后,“微软”落后了。你认为

盖茨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

6.亿万富翁盖茨,有一次和同事去开会,由于迟到了一会儿,找不到免费停车位,同事建议付12美元停到贵宾车位。你认为盖茨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

(二)放弃天堂的导盲犬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

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

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

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

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样,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问:“哦,什么比赛呢?”

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主人想了想,同意了。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都不肯离开主人。天使恍然大悟:原来,多年来这条导盲犬已经养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行动,在主人的前方守护着他。可恶的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的狗停下,就能轻轻松松赢得比赛。

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

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的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的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地往前走,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果然,离终点还有几步的时候,主人发出一声口令,狗听话地坐下了,天使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主人。

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我终于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所以我才想帮它决定,请你照顾好它。”

天使愣住了。

主人留恋地看着自己的狗,又说:“ 能够用比赛的方式决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让它往前走几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不过它陪伴了我那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如果可以话,我真希望永远看着它走下去。不过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该去的地方,请你照顾好它。”

说完这些话,主人向狗发出了前进的命令,就在狗到达终点的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落向了地狱的方向。他的狗见了,急忙掉转头,追着主人狂奔。满心懊悔的天使张开翅膀追过去,想要抓住导盲犬,不过那是世界上最纯洁善良的灵魂,速度远比 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

所以导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狱,导盲犬也永远守护着它的主人。天使久久地站在那里,喃喃说道:“我一开始就错了,这两个灵魂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分开......”

同学们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呢?(200~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第三讲关联词

关联速度(两课时)

郭金朋

所谓关联速度就是两个通过某种方式联系起来的速度.比如一根杆上的两个速度通过杆发生联系,一根绳两端的速度通过绳发生联系.常用的结论有:

1,杆或绳约束物系各点速度的相关特征是:在同一时刻必具有相同的沿杆或绳方向的分速度.

2,接触物系接触点速度的相关特征是:沿接触面法向的分速度必定相同,沿接触面切向的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相同.

3,线状相交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双方沿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4,如果杆(或张紧的绳)围绕某一点转动,那么杆(或张紧的绳)上各点相对转动轴的角速度相同·

类型1质量分别为m

1、m2和m3的三个质点A、B、C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已拉直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AB和BC连接,∠ABC=π-α,α为锐角,如图5-1所示.今有一冲量I沿BC方向作用于质点C,求质点A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图5-1

图5-2

类型2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缠在圆筒上,圆筒半径为R,放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光滑斜面上,如图5-2所示.当绳变为竖直方向时,圆筒转动角速度为ω(此时绳未松弛),试求此刻圆筒轴O的速度、圆筒与斜面切点C的速度。类型3直线AB以大小为v1的速度沿垂直于AB的方向向上移动,而直线CD以大小为v2的速度沿垂直于CD的方向向左上方移动,两条直线交角为α,如图5-3所示.求它们的交点P的速度大小与方向.(全国中学生力学竞赛试题)

图5-3

图5-4

以上三例展示了三类物系相关速度问题.类型1求的是由杆或绳约束物系的各点速度;类型2求接触物系接触点速度;类型3则是求相交物系交叉点速度.三类问题既有共同遵从的一般规律,又有由各自相关特点所决定的特殊规律,我们若能抓住它们的共性与个性,解决物系相关速度问题便有章可循. 首先应当明确,我们讨论的问题中,研究对象是刚体、刚性球、刚性杆或拉直的、不可伸长的线等,它们都具有刚体的力学性质,是不会发生形变的理想化物体,刚体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距离是恒定不变的;任何刚体的任何一种复杂运动都是由平动与转动复合而成的.如图5-4所示,三角板从位置ABC移动到位置A′B′C′,我们可以认为整个板一方面做平动,使板上点B移到点B′,另一方面又以点B′为轴转动,使点A到达点A′、点C到达点C′.由于前述刚体的力学性质所致,点A、C及板上各点的平动速度相同,否则板上各点的相对位置就会改变.这里,我们称点B′为基点.分析刚体的运动时,基点可以任意选择.于是我们得到刚体运动的速度法则:刚体上每一点的速度都是与基点速度相同的平动速度和相对于该基点的转动速度的矢量和.我们知道转动速度v=rω,r是转动半径,ω是刚体转动角速度,刚体自身转动角速度则与基点的选择无关.

根据刚体运动的速度法则,对于既有平动又有转动的刚性杆或不可伸长的线绳,每个时刻我们总可以找到某一点,这一点的速度恰是沿杆或绳的方向,以它为基点,杆或绳上其他点在同一时刻一定具有相同的沿杆或绳方向的分速度(与基点相同的平动速度).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结论1杆或绳约束物系各点速度的相关特征是:在同一时刻必具有相同的沿杆或绳方向的分速度.

我们再来研究接触物系接触点速度的特征.由刚体的力学性质及“接触”的约束可知,沿接触面法线方向,接触双方必须具有相同的法向分速度,否则将分离或形变,从而违反接触或刚性的限制.至于沿接触面的切向接触双方是否有相同的分速度,则取决于该方向上双方有无相对滑动,若无相对滑动,则接触双方将具有完全相同的速度.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结论2接触物系接触点速度的相关特征是:沿接触面法向的分速度必定相同,沿接触面切向的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相同.

相交物系交叉点速度的特征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交叉的两直线a、b,如图5-5所示,设直线a不动,当直线b沿自身方向移动时,交点P并不移动,而当直 线b沿直线a的方向移动时,交点P便沿直线a移动,因交点P亦是直线b上一点,故与直线b具有相同的沿直线a方向的平移速度.同理,若直线b固定,直线a移动,交点P的移动速度与直线a沿直线b方向平动的速度相同.根据运动合成原理,当两直线a、b各自运动,交点P的运动分别是两直线沿对方直线方向运动的合运动.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图5-5

结论3线状相交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双方沿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这样,我们将刚体的力学性质、刚体运动的速度法则运用于三类相关速度问题,得到了这三类相关速度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并运用速度问题中普遍适用的合成法则、相对运动法则,解题便有了操作的章法.

下面我们对每一类问题各给出3道例题,展示每一条原则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

例1如图5-6所示,杆AB的A端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在杆运动时恒与一静止的半圆周相切,半圆周的半径为R,当杆与水平线的交角为θ时,求杆的角速度ω及杆上与半圆相切点C的速度.

图5-6 分析与解考察切点C的情况.由于半圆静止,杆上点C速度的法向分量为零,故点C速度必沿杆的方向.以点C为基点,将杆上点A速度v分解成沿杆方向分量v1和垂直于杆方向分量v2(如图5-7所示),则v1是点A与点C相同的沿杆方向平动速度,v2是点A对点C的转动速度,故可求得点C的速度为

图5-7 vC=v1=v·cosθ,又 v2=v·sinθ=ω·AC.

由题给几何关系知,A点对C点的转动半径为:AC=R·cotθ,代入前式中即可解得:ω=(vsinθ)/(Rcosθ).

例2如图5-8所示,合页构件由三个菱形组成,其边长之比为3∶2∶1,顶点A3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求当构件所有角都为直角时,顶点B2的速度vB2.

2图5-8 分析与解顶点B2作为B2A1杆上的一点,其速度是沿B2A1杆方向的速度v1及垂直于B2A1杆方向速度v1′的合成;同时作为杆B2A2上的一点,其速度又是沿B2A2杆方向的速度v2及垂直于B2A2杆方向的速度v2′的合成.由于两杆互成直角的特定条件,由图5-9显见,v2=v1′,v1=v2′.故顶点B2的速度可通过v

1、v2速度的矢量和求得,而根据杆的约束的特征,得

图5-9 v1=(v2=(/2)vA1;

/2)vA2,于是可得由几何关系可知

vA1∶vA2∶vA3=A0A1∶A0A2∶A0A3=3∶5∶6,则vA1=v/2,vA2=(5/6)v,由此求得vB2=(/6)v.

图5-10 上述解析,我们是选取了速度为沿杆方向的某一点为基点来考察顶点B2的速度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选取其他合适的点为基点来分析.如图5-10所示,若以A

1、A2点为基点,则B2点作为B2A1杆上的点,其速度是与A1点相同的平动速度vA1和对A1点的转动速度vn1之合成,同时B2点作为B2A2杆上的点,其速度是与A2点相同的平动速度vA2和对A2点的转动速度vn2之合成,再注意到题给的几何条件,从矢量三角形中由余弦定理得

而由矢量图可知 vn1=(/2)(vA2-vA1),/6)v. 代入前式可得vB2=(两解殊途同归.

例3如图5-11所示,物体A置于水平面上,物体A上固定有动滑轮B,D 为定滑轮,一根轻绳绕过滑轮D、B后固定在C点,BC段水平.当以速度v拉绳头时,物体A沿水平面运动,若绳与水平面夹角为α,物体A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图5-11 分析与解首先根据绳约束特点,任何时刻绳BD段上各点有与绳端D相同的沿绳BD段方向的分速度v,再看绳的这个速度与物体A移动速度的关系:设物体A右移速度为vx,则相对于物体A(或动滑轮B的轴心),绳上B点的速度为vx,即

vBA=vx,方向沿绳BD方向;而根据运动合成法则,在沿绳BD方向上,绳上B点速度是相对于参照系A(或动滑轮B的轴心)的速度vx与参照系A对静止参照系速度vxcosα的合成,即

v=vBA+vxcosα; 由上述两方面可得

vx=v/(1+cosα).

例4如图5-12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凸轮以等速v0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带动从动杆AB沿竖直方向上升,O为凸轮圆心,P为其顶点.求当∠AOP=α时,AB杆的速度.

图5-12

图5-13

分析与解这是接触物系相关速度问题.由题可知,杆与凸轮在A点接触,杆上A点速度vA是竖直向上的,轮上A点的速度v0是水平向右的,根据接触物系触点速度相关特征,两者沿接触面法向的分速度相同,如图5-13所示,即 vAcosα=v0sinα,则vA=v0tanα. 故AB杆的速度为v0tanα.

例5如图5-14所示,缠在线轴上的绳子一头搭在墙上的光滑钉子A上,以恒定的速度v拉绳,当绳与竖直方向成α角时,求线轴中心O的运动速度vO.设线轴的外径为R,内径为r,线轴沿水平面做无滑动的滚动.

分析与解当线轴以恒定的速度v拉绳时,线轴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从绳端速度v到轴心速度vO,是通过绳、轴相切接触相关的.考察切点B的速度:本题中绳与线轴间无滑动,故绳上B点与轴上B点速度完全相同,即无论沿切点法向或切向,两者均有相同的分速度.图5-15是轴上B点与绳上B点速度矢量图:轴上B点具有与轴心相同的平动速度vO及对轴心的转动速度rω(ω为轴的角速度),那么沿切向轴上B点的速度为rω-vOsinα;而绳上B点速度的切向分量正是沿绳方向、大小为速度v,于是有关系式,即

图5-14

图5-15 rω-vOsinα=v.①

又由于线轴沿水平地面做纯滚动,故与水平地面相切点C的速度为零,则轴心速度为vO=Rω,② 由①、②两式可解得vO=(Rv)/(r-Rsinα).

若绳拉线轴使线轴逆时针转动,vO=(Rv)/(r-Rsinα),自行证明. 例6如图5-16所示,线轴沿水平面做无滑动的滚动,并且线端A点速度 7 为v,方向水平.以铰链固定于点B的木板靠在线轴上,线轴的内、外径分别为r和R.试确定木板的角速度ω与角α的关系.

图5-16

图5-17 分析与解设木板与线轴相切于C点,则板上C点与线轴上C点有相同的法向速度vn,而板上C点的这个法向速度正是C点关于B轴的转动速度,如图5-17所示,即

vn=ω·BC=ω·Rcot(α/2).①

现在再来考察线轴上C点的速度:它应是C点对轴心O的转动速度vCn和与轴心相同的平动速度vO的矢量和,而vCn是沿C点切向的,则C点法向速度vn应是vn=vOsinα.②

又由于线轴为刚体且做纯滚动,故以线轴与水平面切点为基点,应有 v/(R+r)=vO/R.③ 将②、③两式代入①式中,得ω=(1-cosα)/(R+r)v. 例7如图5-18所示,水平直杆AB在圆心为O、半径为r的固定圆圈上以匀速u竖直下落,试求套在该直杆和圆圈的交点处一小滑环M的速度,设OM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φ.

图5-18 分析与解当小环从圆圈顶点滑过圆心角为φ的一段弧时,据交叉点速度相关特征,将杆的速度u沿杆方向与圆圈切线方向分解,则M的速度为 v=u/sinφ.

例8如图5-19所示,直角曲杆OBC绕O轴在如图5-19所示的平面内转动,使套在其上的光滑小环沿固定直杆OA滑动.已知OB=10cm,曲杆的角速度ω=0.5rad/s,求φ=60°时,小环M的速度.

图5-19

图5-20 分析与解本题首先应该求出交叉点M作为杆BC上一点的速度v,而后根据交叉点速度相关特征,求出该速度沿OA方向的分量即为小环速度. 由于刚性曲杆OBC以O为轴转动,故其上与OA直杆交叉点的速度方向垂直于转动半径OM、大小是v=ω·M=10cm/s.

将其沿MA、MB方向分解成两个分速度,如图5-20所示,即得小环M的速度为:vM=vMA=v·tanφ=10

cm/s.

例9如图5-21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轴环O1立在水平面上,另一个同样的轴环O2以速度v从这个轴环旁通过,试求两轴环上部交叉点A的速度vA与两环中心之距离d之间的关系.轴环很薄且第二个轴环紧邻第一个轴环.

图5-21

图5-22

分析与解轴环O2速度为v,将此速度沿轴环O

1、O2的交叉点A处的切线方向分解成v

篇3:第三讲关联词

肉毒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存在于土壤、鱼及家畜的肠内和其粪便中, 在缺氧的环境下可大量繁殖, 产生外毒素 (为嗜神经毒素) 。肉毒杆菌依其血清型不同而分为A、B、D、E、F、G等8型, 引起人类中毒的主要血清型是A、B、E三型。

一、病因

凡被本菌污染的食物稍呈酸性或碱性。肉毒杆菌外毒素自胃肠道吸收后, 阻断周围神经触突, 释放乙酰胆碱, 使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发生障碍, 致使全身骨骼肌呈持续软瘫状态。婴儿肉毒杆菌食物中毒是由于婴儿食入被肉毒杆菌及其芽孢污染的蜂蜜等, 在肠道中繁殖产生外毒素而致病, 常为婴儿猝死原因之一。亦可见由伤口感染肉毒杆菌而致中毒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 多见于腌肉、腊肉及制作不良的罐头, 部分地区曾因食用豆豉、豆瓣酱、臭豆腐、米送乎乎 (食用面酱的半成品) 及不新鲜的鱼、猪肉、猪肝而发病。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较长, 一般为6~36小时, 最短1小时, 长者可达10日。潜伏期越短, 病死率越高。起病突然,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胃肠道症状不明显。初起时出现头晕、头痛, 全身无力, 尤以颈部无力显著, 继之有四肢麻木, 舌硬, 进而发生各种肌群麻痹:眼内外肌麻痹、吞咽肌麻痹、呼吸肌麻痹等。

消化系统症状多见便秘及鼓肠, 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腹痛及频繁腹泻等。一般不发热或低热, 脉搏先快后慢, 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唾液腺、汗腺分泌先增加, 后减少或有尿潴留。婴儿中毒多发生6月龄以内, 其首发症状为便秘, 继之出现神经麻痹, 哭声无力, 动作困难伴肌张力减退, 特别是肢体及颈部, 眼肌麻痹, 颜面表情呆滞, 咽下困难, 肛门括约肌张力减弱, 可以突然出现呼吸停止, 很快因中枢性呼吸衰竭突然死亡。

三、诊断

1. 流行病史

豆制品与面制品。同进食者可集体发病。

2. 临床表现

有脑神经麻痹症状, 如眼肌瘫痪, 吞咽、发音、呼吸困难等, 但神志清楚, 体温正常, 感觉存在。

3. 实验室检查

对可疑食物做厌氧菌培养, 可发现肉毒杆菌。以食物浸出液做动物实验 (口饲或腹腔内注射) , 如有外毒素存在, 则动物发生典型的四肢瘫痪。

四、鉴别诊断

与脊髓灰质炎、白喉后神经麻痹、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毒蕈及河豚中毒等相鉴别。

五、治疗

1. 尽快排除毒物

催吐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 2%碳酸氢钠溶液或活性炭混悬液洗胃、导泻、高位灌肠等。

2. 抗毒素治疗

此为本病的特效疗法, 早期使用抗毒素可使病死率明显下降, 一般在进食24小时内或肌肉麻痹前给予最为有效, 但是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如出现过敏反应, 则需用脱敏方法给药。用法:过敏试验阴性之后, 可用多价抗毒素 (A、B、E型) 5万~10万U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或静脉及肌肉各半量, 必要时于6小时后同量重复1次, 儿童用量同上。近年来用单价抗毒素对应治疗, 效果亦好。对可疑中毒病人, 应给注射5000~10000U防治。

过敏试验:将多价肉毒抗毒素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 皮内注射0.1ml, 30分钟后, 如注射部位无红肿, 则为阴性;如出现直径大于0.5cm的红肿, 则为阳性, 可按白喉抗毒素脱敏的方法注射。

3. 对症处理

(1) 补液促进毒物排泄, 并防止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2) 吞咽困难用鼻饲或胃肠外营养, 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

(3) 呼吸困难时应给氧,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

(4) 给予青霉素防止并发感染, 禁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 以防加重症状。

(5) 忌用麻醉药、镇静药。

(6) 卧床休息, 保持安静, 适当保暖。

4. 创口局部治疗

彻底清创, 防止伤口感染, 局部敷涂抗菌剂。

5. 婴儿肉碱中毒

一般不用抗毒素, 而用青霉素口服或肌内注射, 以减少肠道内肉毒杆菌的数量, 防止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同时予对症及支持治疗。

(霍习敏郭艳梅)

真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是因食入由于霉菌生长而腐败或变质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所引起的中毒。真菌毒素通常是在谷类和其他植物上合成, 可通过食入、吸入或直接接触皮肤而进入体内, 这类毒素极小量就可以引起明显的健康损害。常见的真菌有:曲霉菌, 如黄曲霉菌、棒曲霉菌、米曲霉菌、赭曲霉菌;青霉菌, 如毒青霉菌、桔青霉菌、岛青霉菌、纯绿青霉菌;镰刀霉菌, 如半裸镰刀霉菌、赤霉菌;黑斑病菌, 如黑色葡萄穗状霉菌等。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真菌中毒:

一、常见真菌中毒

1.黄曲霉毒素中毒

现已分离出12种, 其中最重要的和毒性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B1, 常寄生在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米及花生饼中, 属肝脏毒素。鸭口服黄曲霉毒素B1半数致死量为0.36mg/kg, 慢性毒性为对大白鼠的致癌性 (1mg/kg, 雄性41周, 雌性64周) 。表现为肝脏急性损伤 (如肝细胞变性, 脂肪浸润, 胆小管纤维组织增生及出现黄疸, 肝脏出血、坏死等) 所引起的有关症状, 大剂量或长期小剂量喂饲动物, 可以发生肝癌。

2.黄变米中毒 (毒青霉中毒)

为黄绿青霉毒素, 其被侵染特征是米上有色斑点, 具有麻痹性臭味, 属神经毒性。大白鼠皮下注射10mg/kg, 1.5~3小时即死, 或口服30mg/kg, 3~8小时可致死。急性中毒时中枢神经麻痹, 下肢瘫痪, 最后可导致横膈和心脏停搏、呼吸麻痹而致死。慢性中毒可引起贫血, 停食后逐渐恢复。

3.桔青霉中毒

为桔青霉毒素, 其被侵染特征是米初呈淡黄色, 后变黄绿色, 属肾脏毒素, 表现为肾脏肿大、尿多、肾小管扩张和坏死。

4.岛青霉中毒

为黄米毒素 (又名黄天精) 和含氯肽 (环氯素、岛青霉毒素) , 常寄生在稻米、玉米、大麦和小麦中。其被侵染特毒素属脂溶性, 小白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221mg/kg, 2~3日出现反应。含氯肽属肝毒素, 小白鼠半数致死量为5mg/kg, 2~3小时即可致死。人中毒后肝脏受侵害, 引起肝脏的脂肪变性, 最后可发生肝硬化, 并可导致肝癌。

5.镰刀菌中毒 (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

为梨孢镰刀霉菌 (早熟禾镰刀霉菌) 和假分枝镰刀霉菌 (拟顶胞镰刀霉菌) 及牙枝霉菌, 常寄生在麦类、玉米、水稻中。骨髓损伤性白细胞缺乏症, 在流行时, 病死率很高。急性中毒时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加快, 重症出现痉挛和心力衰竭。亚急性中毒可分4期。 (1) 初期:出现急性中毒症状; (2) 静止期 (3~8周) ; (3) 症状恶化期:口腔黏膜坏死、咽炎, 鼻腔、口腔、消化道、肾脏出血;白细胞极度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增大 (可到90%) 、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和凝血时间延长, 并易发生二重感染; (4) 恢复期:在发病初期即停食有毒食物, 轻症3~5日恢复, 重症可持续数周, 偶有后遗症。

6. 黑葡萄状穗霉毒素中毒

为黑葡萄状穗霉毒素, 常由麦秸、谷糠和草藁所致。典型症状: (1) 初期为流涎、颌下淋巴结肿胀、眼部口腔充血及黏膜皲裂; (2) 静止期为起病后8~30日开始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粒细胞消失和凝血时间延长, 持续5~50日; (3) 第三期为体温升高、腹泻、脱水、脉搏微弱不整。血小板显著下降, 白细胞下降, 机体抵抗力降低, 非病原性感染、口腔、齿龈、舌系带、硬腭黏膜、软腭黏膜、口唇等处发生坏死, 一般1~6日死亡。非典型中毒是在吃了大量有毒物后发生, 特点是出现神经损害和休克。

7. 紫色麦角菌中毒

为紫色麦角菌生物碱, 存在于麦类和一些禾本植物的果穗。急性中毒时出现口渴、呕吐、腹泻、腹上部有烧灼感、头痛、皮肤刺痒、发冷、脉弱而快。严重时意识丧失、惊厥、虚脱, 最后因呼吸麻痹、心跳停止而死亡。慢性中毒为开始四肢无力、头痛、嗜睡、腹泻、腹痛、四肢末端剧痛、发冷、失去感觉, 出现坏疽变黑, 最后因长期化脓或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可发生精神错乱和癫痫。

二、治疗

(1) 尽快尽早洗胃、洗肠并服泻剂, 洗胃可用1∶2000~1∶5000高锰酸钾溶液 (若病人已发生呕血、便血, 则洗胃、洗肠都应特别小心) 。

(2) 服生大蒜50克。

(3) 补液, 防止脱水、酸中毒, 但要注意心、肾功能。

(4) 对症治疗, 如强心、止血, 保护肝、肾等。

(5) 对食入未经杀死真菌的食物应给予抗真菌药物。

(6)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篇4:第三讲:婴儿的营养

在本讲中,主要介绍如何根据婴儿时期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合的饮食。如母乳或人工喂养的方法、月龄婴儿辅食的添加、在婴儿喂养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越来越关心“吃”了,但是你是否发现“吃”出来的毛病却越来越多了?

以现代的眼光反观我们传统的饮食习惯,再以传统的饮食习惯反观现代人的健康问题。现代人,包括孕妇、婴幼儿、青少年、中年、老年各个年龄段该如何吃得营养呢?人们在“吃”这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荣幸地请到了我国目前营养界泰斗,从事临床营养工作近70年的著名临床营养学家李瑞芬教授,在本刊独家开辟“李瑞芬讲坛”,介绍营养缺乏症、营养过剩导致的“现代社会文明病”、饮食宜忌、饮食与美容、饮食与疾病、食疗食补等现代营养学热门话题。从第一期开始每月一讲。

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我们将根据读者的需求选出有价值的选题请李瑞芬老师详细讲解,或针对你个人的健康问题专门指导。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能给读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帮助。

增加辅助食品与断奶

乳类虽然营养全面,但终究是流质食物,只能适应于未出牙及胃肠道娇嫩的新生儿。婴儿3个月后,胃肠道消化酶的分泌逐渐完善;6个月后出牙,胃容量也较初生儿增长了3倍以上。此时应从流质、半流质到逐渐增加软质及固体食物,使婴儿逐渐增强咀嚼能力,适应固体食物,为断奶做好准备。要使婴儿在断奶时不致因食物的突然改变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代谢失调、对营养特质的利用不全以至营养不良。

我国的婴儿与国外相比,6个月前发育基本相同,以后发育的距离渐渐拉大,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抓住添加辅食这个关键。

大多数的婴儿应在1~3个月时添加维生素A、C、D、E,维生素A、D、E可以从鱼肝油、晒太阳中获得,维生素C可以从各种菜汁中获得。

3~4个月时开始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但不能单纯以月龄的大小为依据,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因为母亲的奶量、婴儿的食欲、生长速度以及生理发展和活动等方面都不相同。如有的婴儿个子大、活动力强,就比文静的婴儿需要早些添加辅助食品。

热能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婴幼儿为了维持生命,促进生长发育,必须每天从食物中取得足量的热能。热能来源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热能的单位是用“千卡”表示。即在正常大气压下,将1公斤水,从14.5℃加热到15.5℃所需的热能。食物经氧化后,可产生一定的热能,经测热器测定,每克蛋白质产生热能4.1千卡,每克脂肪产生9.3千卡,每克碳水化合物产生4.3千卡。但在消化过程中,热能稍有损失,故这三种营养素实际的产热分别为4千卡、9千卡和4千卡。

婴幼儿有一部分生长所需的热能,所需热能与生长的速度成正比例。如果饮食所供热能不符合这项需要,生长发育就会迟缓或停顿。这项热能需要是不能用测热器测定的,因为饮食的一部分存储于体内,供生长发育,并不燃烧消耗。

1岁以内婴儿体重增加最快,按每公斤体重每日所需热能,初生儿第一周时约为60千卡,第2、第3周时约需100千卡,第2个月至第6个月时约需110~120千卡。1岁以内婴儿,用每公斤体重每日110千卡计算,以后每3岁减去10千卡,至15岁时为60千卡左右。这种计算方法是根据正常婴儿所需热能的平均数。月龄相仿,体重相差的健康婴幼儿的需要量可以相差很多。

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和相互关系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的相关。0~1岁婴儿吃母乳或饮用牛乳,糖类以乳糖为主,但此阶段正是婴儿大脑细胞发育的高峰,大脑中除水分外,一半物质由胆固醇、磷脂、糖酯等构成。因此婴儿食物中要有充足的脂肪,脂肪比例应占总热量的40%~50%。如婴儿在吃米糊的时候在其里面加入一勺猪油,才能保证大脑的高度发育(见图1)。2~3岁婴幼儿,以粮食中的淀粉为主要糖类,应占总热量55%~60%;断奶后的婴幼儿,如有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不吃五谷杂粮,挑食鸡、鸭、鱼、肉,淀粉摄入量过少,总热量就不足。

所以三大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一般是碳水化合物供热不足时,才动用体内储存的脂肪和蛋白质来供热。以致体重减轻、消瘦,严重时易发生浮肿。如长期热能不足,蛋白质食物作为热能消耗,影响了蛋白质补充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作用,因而婴幼儿生长缓慢而消瘦。反之,如不论餐次的喂食,使婴幼儿热量过多,造成脂肪细胞数多和增大,引起营养过剩而肥胖。

合理的食物结构应该是主食与副食同时食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作用。如两者供给的时间相距在4小时以上,则蛋白质的利用率也会降低。因此,婴幼儿半岁以后,就应逐渐食用混合食物的平衡膳食。

添加辅食的原则

添加辅食的原则,是从一种食物到多种食物,由稀到稠,由少到多。每当添一种新食物时,从一茶匙开始,观察第2天大便的颜色和气味,如正常,再逐渐添加一种;如发现异常,即要停止。

在添加辅食时,膳食要注意平衡。婴儿若摄入蛋白质不足,碳水化合物过多,即摄入肉、蛋类少,主食和糖过多,就会不正常地积存一些脂肪,肌肉生长不好,出现一时性的虚胖。如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则会出现血糖降低和营养素缺乏的表现,使体内蛋白质作为热能消耗,形成营养不良。

应当如何搭配婴儿的饮食,逐渐过渡到断奶呢?下面介绍一个比较实用的断奶食谱和辅助食品制作方法。

米粥的制作:将米洗后,浸在水中,米与水的比例是1∶10,大火烧开然后改小火煮70分钟左右。中间不要加水或停火,煮至粘稠为止,放置5分钟后取米油。

菜汁:将胡萝卜、白菜、白菜花切碎,加水烧开后,关火焖10分钟左右。1个月后即能在两次哺乳之间喂食。

菜泥:将胡萝卜、土豆煮熟调味后研碎,再用勺子边压边擦边加牛奶。3~4个月时即可从一茶匙开始喂。

熟蛋黄:鸡蛋带壳煮熟后,去皮,取出鸡蛋黄,压碎后加入碎米粥里喂食。

添加辅食要过好两个关

要过开口关 训练婴儿由吸吮到咀嚼的能力,为断奶做准备。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牛乳喂养的婴儿,都只会做吸吮动作,不会上下张口咀嚼。当添加辅助食品时,婴儿接触到一些固体食物时,会试用唇的动作试吃食物,称为唇食期;当食物由唇进入口中时,会运用舌头的动作,叫舌食期;最后能在牙龈的动作下进食。在母乳或牛乳喂养过程中,要及早训练婴儿学会这一过程,使他们不断提高咀嚼和吞咽能力,体验不同硬度、脆度、粘度和不同营养性质的食物。要让婴儿逐渐适应,过好张口关,首先要训练他张口。

喂奶时,娃娃是用嘴吮吸汁液,若要让他张口,改用口腔上、下运动咀嚼食物,需要有一个过程。如果母亲启发诱导得好,过不了多久,喂饭时只要举起勺,他就张圆小嘴,用口腔的上下动作,把喂进嘴里的饭吃下去。小儿咀嚼时,口腔内分泌大量唾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许多家长不注意及早训练幼儿张口,两三岁的幼儿,还叨着妈妈的奶头,或捧着奶瓶吃喝。虽已长满了牙,对于蛋糕类的固体食物,还只会含在嘴里不会吞咽,结果因咀嚼能力差,不能食用多种食物,影响了正常生长。

要过适应关婴儿在出生后头几个月,由于唾液腺细胞不太发达,唾液分泌少,缺少酶,所以只能消化乳糖、葡萄糖。随着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各种酶也逐步发展完善。

从3~4个月起,婴儿的唾液分泌量开始增加,唾液内的淀粉酶才随之增加。因此,不宜过早喂食淀粉类食物。有些父母怕孩子吃不饱,未满月就加喂代乳粉、奶糕,结果由于食物中含淀粉类过多,在肠内引起发酵产酸,刺激肠蠕动而引起腹泻。

粪便是婴幼儿健康的晴雨表

正常粪便含水分80%,其余是黏液细胞和食物残渣,包括中性脂肪、脂肪酸和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质、淀粉类和矿物质。

婴儿的大便能反映体内消化吸收的变化,并可以提示婴儿健康状况的好坏。父母经常注意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早纠正。所以说,粪便是婴幼儿健康的晴雨表。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即初次排便。最初3天内排胎便,质黏稠,色深绿或黑绿,不臭。因为它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浓缩的消化液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组成的。

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金黄色,软硬均匀,偶尔微带绿色,酸而不臭,每日排便2~4次。

人工喂养的婴儿粪便淡黄色或土灰色,较硬。因牛乳中蛋白质较多,所以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后的臭味,每日排便1~2次。

混合喂养的婴儿粪便添加淀粉食物多时,大便深棕色,有泡沫,量多。

吃菜泥食物多时,大便绿色,较稀。

吃蛋白质食物多时,大便干燥,有凝块,色淡黄,呈碱性。

吃脂肪食物多时,大便水泥色,油滑,排时成条形,后散开,酸性,有腥臭味。

吃糖多时,大便软而糊,初排时黄色,渐变绿色,酸腥;如糖很多则促进肠蠕动,成泄泻,带出未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

吃肉多时,粪便黑褐色。

吃副食多时,粪便泄泻,带出未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

篇5:第三讲 诗歌

诗歌 第一节

《诗经》

一、概说 1.性质与相关概念

《诗经》是旧时所谓的“四书五经”和“十三经”之一。所谓“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前两部是独立的著作,同时又是十三经中的两部;后二者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朱熹作注时,把它们抽出来,与前二者并列,称为“四子书”,后人即将它们合称为“四书”。“五经”则是指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的五部古代著作,即《易》、《诗》、《书》、《礼》、《春秋》。原来是六经,《乐经》亡佚。这五经既与四书并列,同时又是所谓“十三经”中的五部。

所谓“十三经”,即被儒家奉为经典的十三部古代文化典籍。即在“五经”的基础上,《礼》分三部,除原有的《仪礼》外,加入《周礼》和《礼记》,《春秋》一分为三,除原有的《春秋经》附《左氏传》外,加入《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再加上《论语》、《孝经》、《尔雅》(《尔雅》本是一部词典,但是因为它专门解释经书中的文字,并有一些发挥的内容,所以也被列为经)、《孟子》。

本来,“经”是丝线,尤其是指织布时的纵线。因为它往往是主线,所以经过引申,就有总纲的意义。同时,在春秋战国时期竹木简被用作书写的材料后,丝线又常用来编捆书简成册(当然也还有用其它材料的,如《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曾经“读《易》,韦编三绝”,就是牛皮,但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丝线用得较多),因而“经”被借而指书。

又,古代书写困难,凡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书的内容常常具有纲领性,因而有“经书”之称。到后来随着书的数量的增多,经书便通常只用来指称那些具有原则性、纲领性的著作。

在先秦时期,有不少书是被称为“经”的。凡诸子中各家各派的具有纲领性、原则性的理论著作,都可以称为“经”,如《墨经》、《道德经》(即《老子》)、《黄帝内经》(古医书)等等都是。另外,记载杂谈、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的著作,也有被称为“经”的,如《山海经》就是其中一种。到汉代儒家独尊后,“经”才成为儒家经典的专用名词,专指被儒家引为经典的著作,而且主要的只指前面介绍过的十三经。孔门弟子及后世儒生的著作,也大多只称为“传”、“记”、“说”。

当然,自汉代定儒学独尊后,除儒家经典外,也还有被称为“经”的著作,如《水经》、《茶经》(陆羽)、《蚕桑经》(蒲松龄)等等,但数量不多,而且在一般的观念与图书分类中,也不能列入经部。

再回到《诗经》本身上来说,它虽被定为经部的第二部著作(第一部是《易经》),但事实上,根据它的内容和特点,即使严格按照古代的图书分类法,它同时也应该是集部的第一部著作,因为它原本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2.《诗经》的编辑

《诗经》是怎样成书的,先秦的典籍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到了汉代,有所谓“献诗”之说。相传在周代有公卿列士献诗、陈诗,用以颂美或讽谏,在多种典籍中都曾提到。《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国语·晋语》六说:“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左传·襄公十四年》云:“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左传·昭公十二年》又说周穆王时“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礼记·王制》也载:“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诗经》中也提到“王欲玉汝,是用大谏”(《大雅·民劳》),“家父作诵,以究王汹”(《小雅〃节南山》)等。(以上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P80注5引。)如果这种说法可信的话,那么,《诗经》就是这类作品的结集。然而,从现存《诗经》中的作品来看,虽然可能有润色加工,但多数并非出于公卿列士之手。

此外,汉人又有所谓“采诗”之说,如刘歆《与扬雄书》:“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采代语、童谣、歌戏。”(钱绎《方言笺疏》)《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六“宣王十五年”何休注云:“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五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以上参见同上P80注6。)如果这种“采诗”之说真实可信的话,那么,《诗经》中的诗,一般便是由“采诗之官”定期到民间采集,然后经过朝廷乐官选择、加工、编纂成书的。不过,后代否定汉人这种说法的也有很多,如崔述《读风偶识》卷二《通论十三国风》即称:“旧说‘周太史掌采列国之风,今自邶、以下十二国风,皆周太师巡行之所采也。’余按:克商以后,下逮陈灵近五百年,何以前三百年所采殊少,后二百年所采甚多?周之诸侯千八百国,何以独此九国有风可采,而其余皆无之?„„且十二国风中,东迁以后之诗居其大半,而《春秋》之策,王人至鲁虽微贱无不书者,何以绝不见有采风之使?乃至《左传》之广搜博采而亦无之,则此言出于后人臆度无疑也。”(《崔东壁遗书》)由此推测,大约《诗经》中所收的诗歌,原本有多种来源,一部分是公卿列士之作,一部分来自于民歌,而后者在采集、编辑过程中,有的被删汰、修改、润饰了。《诗经》中的诗歌,在地域上,包括了黄河流域至江汉流域即今陕、晋、豫、鲁、冀和鄂北一带,而现存的诗歌,在形式和用韵上比较一致,就是一个明证。

不过,在《诗经》时代,交通不便,要克服地域限制,将十余个诸侯国散在民间的诗歌集中起来,绝非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不是诸侯国选送的却又难说,所以,关于《诗经》的编辑问题,尚难确定。3.《诗经》的结构

现存《诗经》共305篇(另有《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目无辞,被称为“笙诗”),在先秦时或称《诗》,或举其成数而称《诗三百》。自汉以后,一般称为《诗经》。

《诗经》中的诗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因为古时的诗一般是可以歌唱,而且往往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所谓“风”、“雅”、“颂”,大约就是以乐调或是乐曲的风格来加以区分的,有可能分别相当于现在的民族、流行(通俗)、美声三唱法,也可能“风”是地方乐曲,“小雅”为诸侯国乐,“大雅”为王室乐,而“颂”则为庙堂音乐。

《诗经》中的“风”,共有160篇,包括从十五个不同地区收集来的民歌(地方乐曲),即“十五国风”。这些诗歌广泛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思想感情,是《诗经》中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诗经》中的“雅”共有105篇,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基本上是朝廷和京城附近的乐调,也就是所谓“正声”、“正乐”,被称为雅乐,所以叫“雅”。其中所收诗篇,大多是朝廷中歌咏的乐歌,内容多是描写王事,记载历史,也有一部分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达了下层贵族思想和不满情绪。除“小雅”中有少数民歌出自下层平民之手外,其作者多为各阶层贵族。“颂”共40篇,包括“周颂”31,“鲁颂”4,“商颂”5,为所谓庙堂之诗,通常在朝廷或宗庙中的大型祭祀活动或庆典中使用。4.《诗经》作品的产生时间与作者问题 《诗经》中的作品的创作年代,通常认为是上起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年,下迄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中叶,前后长达五百多年。不过,因为对其中“商颂”写作时间的看法不同,对其上限的看法也就不同。

《诗经》中所收编的作品,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只有一小部分是贵族们创作或是曾经过贵族们加工、整理过的。大抵来说,“国风”大部分作于春秋初、中期,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大雅”多数为周初和宣王“中兴”时的作品,少数为西周后期厉、幽两代时的作品。“小雅”也以西周后期的作品为多,少数作于春秋时期。“颂”中“周颂”产生最早,主要为周初之作;“鲁颂”较晚,是春秋时鲁国宗庙祭乐;“商颂”通常被认定并非商诗,而是春秋时殷商后裔宋国的庙堂乐歌。不过,过去的古文经学家根据《国语·鲁语下》所载:“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认为其所校即商亡后散佚而幸存的商诗,而今文经学家则认为是正考父创作以赞美宋襄公的,后来王国维也认为是宋人所作,所以分歧很大。不过,正考父生活在宋戴公时(前799—前766),而宋襄公在位于前650—前637,相距一百多年,今文学家的说法,在时间上似乎有点说不通。现存者有可能有在原诗的基础上有所改易和润色的,也有晚出的。至于所有各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则已无法一一考定。

《诗经》中所收诗歌,除极少数篇章有作者署名或大致能考出作者的身份外,绝大部分无从考出作者。很可能多数是由公卿列士采自民间,而后献于王官、乐师,由集体创作、加工而成的。5.关于孔子删诗问题

历代儒生多认为,孔子曾经对《诗经》进行过删订,《诗经》原有三千余篇,经孔子删订、重编后,只剩下三百余篇,也就是大约十分之一。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但司马迁是根据什么而如此说,我们已无从知悉。有人认为,到孔子时有“诗三百”之称,《论语》中载孔子本人即多次提到“诗三百”、“诵诗三百”,而《左传·襄二十九年》也曾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观乐,乐师为他演奏了十五国风及雅、颂,当时孔子才八岁,说明《诗经》早已定型,删诗之说并不可信。对于孔子删诗之说,唐代孔颖达就曾言司马迁之说不可信,清人崔述亦曾力辩其非。(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P81注8。)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古史辩派又曾就此作过不少论辩,但仍然没有统一的意见。

孔子曾自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说明孔子同时还是一位音乐家。《史记〃孔子世家》也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由此看来,比较可信的,大约只不过是孔子曾经对已有的三百多首诗进行了正乐工作,或者还可能对其错乱了的次第进行了重新编排,对其流传中的文字讹误进行了一些订正工作,并以之作为“六艺”(即六经)之一,用作教授门徒的课本而已。也就是说,《诗经》在各地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版本的差异,甚至有的还只是因为字词稍有不同而重出,孔子对其进行了删重订误工作。又,原来《诗》、《乐》二经可能是并行的,礼坏乐崩后,新声竞起。而原有的旧乐,即所谓典雅的古乐已渐渐不用,且乐与诗渐渐分离,与诗并行的乐也出现了很多错误,于是,孔子曾经做了订正的工作。6.《诗经》的流传

因为是诗歌,便于传唱,同时又被列为儒家经典,因而它能得以经历秦代焚书及其后的历次劫难,比较完整地流传到现在。

《诗经》在汉代有齐(辕固生)、鲁(申培)、韩(燕人韩婴)、毛(鲁人毛亨、赵人毛苌)四家。先是三家诗盛,毛诗受到压抑。东汉时三家诗趋于衰微,毛诗代之而兴。现存的只有毛诗,即经过战国人毛亨、西汉人毛苌作过传注的本子(古文经学),其他三家传授本(今文经学)多已亡佚。

二、《诗经》的内容

文学作品大抵都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往往都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反映。《诗经》中所收入的诗篇,即对商末周初直到春秋前期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方面的情况,都有所反映。(正因此,它常被用来证史,作为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古史材料看待。)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对于商、周部族的起源神话与早期历史传说的歌咏

这一类的诗歌主要是祭歌。因为中国自古就对祭祀问题特别重视,甚至有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左传〃成公十三年》),所以,用于祭祀活动中赞颂神灵或祖先,企求祈福禳灾的祭歌,也就成为了《诗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内容则多为叙述部族发生、发展历史,赞颂先公先王德业的,所以又往往具有史诗的性质。

其中有关商代的,主要见于《商颂》中。因为商颂是商人后裔宋国人祭祀时歌咏的,不是后出就是经过了后来的润色加工,因而史料价值要低一些。但从文学角度看,因为受“风”、“雅”的影响较大,艺术水平要比《周颂》高一些。

有关周代的,主要是“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从其先王后稷、公刘、古公亶父一直记叙到文王、武王,这部分诗又成为了关于周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另外,“小雅”中的《出车》、《采薇》、《六月》,也可资考察东迁以前周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

2.记述或是间接地反映西周时期的一些社会制度

这一类的作品有很多,而且因为中国古代较早进入了农业文明阶段,因而在《诗经》中对与农业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制度,反映尤多。其中比较典型的如: 《小雅·信南山》,保存了一些土地制度材料。

《周颂》中的《臣工》、《噫嘻》等,反映了当时的耕作制度。《大雅》中的《公刘》、《崧高》记载了赋役制度。《秦风·黄鸟》则表明了秦穆公时仍存在人殉制度。

这些作品,课本中只收了《噫嘻》一篇(课本P46),是一首记述周成王举行亲耕礼,进行象征性劳动的诗,反映了当时大规模集体劳动,从事耦耕的制度。3.对于一般社会生活的歌咏

《诗经》中所收诗篇,对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基本生活,包括生产、生活和祭祀、宴飨等宗教或风俗礼仪活动等都有一定的记述,而且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

反映贵族腐化生活的有《小雅》中的《湛露》、《鱼丽》、《宾之初筵》等等。

反映当时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悬殊的生活状况的有《小雅》中的《甫田》、《大田》等。

反映当时劳动者耕织生活的有《豳风·七月》、《周南·芣苢》。反映春夏祈谷和秋冬报祭活动的则有《丰年》、《载芟(shān)》、良耜》等。

反映君臣或亲朋之间欢乐宴飨的有《小雅·鹿鸣》等。而且这类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礼乐文化,而且往往还反映了宗法制度下血缘亲族间亲亲之道的纽带作用。《鹿鸣》一诗后来还被经常借用以表达饮宴活动的欢快祥和以及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

在《诗经》中,反映劳动者困苦生活的篇章更多,“国风”中有不少作品即是诉说对生活不满的,同时也就反映了生活的困苦。如:

《邶风·式微》就写了劳役之苦: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又如《唐风·鸨羽》,即反映了徭役不仅使劳动者痛苦异常,而且还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年老的父母无人奉养,妻子儿女不能团聚:

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另外,“雅”中的一些政治讽喻诗,也对人民生活的艰难、统治阶级内部及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生活的悬殊状况等等,都有一定的反映,揭露了不少社会问题。如《小雅》中的《正月》、《节南山》、《雨无止》、《甫田》、《大田》,《大雅》中的《民劳》、《桑柔》、《荡》、《抑》、《瞻卬》、《召旻》等等都是。这类作品,课本收了《节南山》(P31)、《雨无止》(P34)。

4.对社会矛盾与阶级对立的反映

文艺作品,尤其是早期的诗歌创作,通常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宣公十五年》),自然,《诗经》中反映社会矛盾与阶级对立的篇章也就有不少。例如:

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有《大雅·瞻卬》、《小雅·十月之交》等。

反映劳动者的愤怒与反抗的,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见课本P16、17)。

另有《小雅》中的《大东》、《苕之华》、《何草不黄》以及《大雅》中的《桑柔》等篇章,也反映了频繁的战乱与沉重的赋役给人民生活所带来的灾难及人民的愤慨与反抗。课本上收了《何草不黄》(P37)。5.对战争、军事、徭役、兵役的反映

《诗经》中的诗篇,有不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战乱的频繁及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除上面已经提到的《大雅·桑柔》和《小雅》中的《大东》、《苕之华》、《何草不黄》,《邶风》中的《式微》,《唐风》中的《鸨羽》外,这类作品还有《邶风·击鼓》、《魏风·陟[阝古]》、《王风·扬之水》《君子于役》(课本P15)、《召南·殷其雷》、《卫风·伯兮》、《豳风·东山》(课本P25)等等。所有这些诗篇,不仅反映了当时繁重的徭役、兵役给被役者带来的沉重痛苦和折磨,还反映了对正常的生产和家庭生活的破坏。

另外,也有反映劳动人民在外族入侵、强敌压境时表现出的共同御侮、争取和平生活的要求与昂扬斗志以及浓厚爱国精神的,如《秦风·无衣》(课本P19),就是其中的一首。6.对自然现象的记录

《诗经》中的若干篇章,还对流星、陨石、慧星、日食、月食、地震等自然现象有所记载。如《小雅·十月之交》所谓: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山为谷,深谷为陵。

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地震记载。诗中不仅比较准确地记载了地震发生的时间(有人考定这次地震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九月六日),而且还用生动的语言,记载了地震时所出现的各种典型状况。

7.对于恋爱和婚姻问题的歌咏

《诗经》中记述和反映当时婚恋生活的情歌为数不少,尤其是在“国风”中,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民歌,更占有较大的数量,在三分之一以上。即如《诗经》的第一篇《关雎》(课本P1),便是一首很著名的恋歌。

所有这一类的男女情歌,无论是表现爱情的欢乐,或是相思的痛苦,都比较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婚恋生活的基本状况与对自由、平等、和谐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两性关系在春秋中叶以前是相对自由的,两性道德自战国以后才逐渐严厉起来的历史事实。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和题材都很广泛。虽然有不少是反映恋爱关系中各种各样的矛盾,表现不同的心理和遭遇的,但绝大多数是感情纯洁健康的优秀民歌,艺术性很高。如:

《诗经》的首篇《周南·关雎》就是写的男子对女子的追慕之情,唱出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普遍情状;《郑风·子衿》则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描摹出了痴心女子对可心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的典型心态。

《卫风·木瓜》的投桃报李,《郑风·萚兮》的男女唱和,都表现了由两小无猜发展出的和谐欢乐的爱情。

《郑风·狡童》写失恋女子的痛苦心情,《郑风·蹇裳》写热恋女子对情人的戏谑,都饶有趣味,生动地刻划出了劳动妇女率直、纯真的性格。

《郑风·溱洧(zhēn wěi)》写青年男女节日郊游的欢乐,《邶风·静女》写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周南·汉广》写相思的千千结,《王风·采葛》写相思不见的痛苦心理,《郑风·风雨》写相思而见的欢快心情,都表现出了爱情的真挚和深切。

《郑风·出其东门》、《王风·大车》则表现出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态度。《郑风·女曰鸡鸣》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美好和乐生活和互相之间的警戒、尊重与体贴。

另外,还有《召南·摽有梅》写出了青年女子唯恐耽误青春的心理表现,《卫风·氓》、《邶风·谷风》、《王风·中谷有蓷(tūi)》、《郑风·遵大路》等反映了妇女被抛弃的悲惨遭遇(这些诗便是中国最早记述妇女悲惨命运的诗歌),《鄘风·柏舟》则描写了逐渐严格起来的封建礼教束缚下,青年女子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

此外,“国风”中还有一些思妇诗,既反映了兵役、徭役带给人民的痛苦,也表现了被迫离别的夫妻相互间深切的思念和忠贞的爱情。如《卫风·伯兮》(课本P13),便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行人的怀念和对爱情的忠贞,其词意则为汉魏以后的思妇诗广泛汲取。

《诗经》中还有许多牧歌式的爱情诗,其感情热烈、健康,格调欢快、明朗。这与其后许多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不同。后世封建社会的文学中,恋爱、婚姻的主题,若不是悲剧,便是发被歪曲和变态的形式表现出的,反映的是强化了的封建婚姻制的社会基础。如唐代传奇中的《李娃传》、《霍小玉传》,写贵族阶层对妓女之爱,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门阀社会等级观念对婚姻的支配作用。其破坏性远远超过《诗经》时代。后来的《莺莺传》、《西厢记》,写男女欢会,也只是反常而别扭的偷摸苟且。在其它作品中,如《牡丹亭》中“倩女离魂”式的魂的追逐,更多的是写风流才子留恋沦落风尘的妓女,或人与狐鬼神仙之恋。因为只有这样可以超越礼教去想象。即如《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也还是将主人公划定在姑表、姨表关系之内,封锁于“大观园”的高墙之中。除此之外,就是以男作家模拟女性的口吻,以一种变态的形式来表现。从总体上来说,两千多年间封建作家对于爱情的歌咏,大抵都只是驰骋于这个局限之内。

《诗经》中的诗歌,虽然也有的开始表现出了封建家长制正在形成无上的权威,但还远没有达到主宰一切的地步。只是如《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中所写的“父母之言,亦可畏也”,《齐风·南山》中的“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说明当时已开始向严酷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制度过渡。从总体上来说,《诗经》中更多的还是男妇青年间比较明显的自由、大胆、热烈。同时,诗中的主人公,又多半不是水性杨花之女或朝三暮的轻薄男儿,诗中所表现的,也并非轻狂和淫靡,而是少男少女率真的个性。

孔子及其后的历代儒生们都曾说“郑卫之风淫”,大约只是这两地民风相对开放,在情歌中有一些俚俗淫秽之辞,但现存《诗经》中,并没有这样的作品,只不过是这两地的诗歌中,情歌的数量比较多一些而已。

就总体而言,《诗经》中的爱情诗,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评价的:倩巧、婉秀,别有一种媚态,一种美趣。8.对于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生活的讽刺

《诗经》中不仅有不少诗歌歌咏了劳动人民纯朴真挚的爱情,也有不少诗歌揭露和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虚伪面目和荒淫无耻的秽行,鞭挞了他们的丑恶灵魂。如《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等等,便都是这一类作品。

三、《诗经》的主要特色

1.所收诗歌涉及地域非常广泛,当时的全国各地都有

以其十五“国风”而言,它们既代表了各地不同的曲调,也是来源于各不同地区的诗歌:

“周南”、“召南”产生于南方江、汉、汝水流域的民间,当今河北至湖北江陵。(《周南》11首,《召南》14首)

“邶”、“鄘”、“卫”属同一地区,即原殷商首都附近地区,始有邶国、鄘国,后并入卫国。当今河南淇、滑、汲、安阳及湖北滋县。(《邶风》19首,《鄘风》10首,《卫风》7首)

《王风》来自王都,即洛阳及邻近地区。(10首)

“郑”、“桧”相邻,原为两个封国,后桧并入郑。当今郑州、新郑、荥阳一带。(《郑风》21首,《桧风》4首)

魏在今山西芮城,后并入晋(与春秋战国时魏国位置不同)。(7首)“唐”是晋国的前身,在今山西翼城、闻喜、曲沃一带,所以《唐风》又称《晋风》。(12首)

齐国当今山东大部分地区,乃古齐国之地,临海。(11首)《秦风》、《豳风》产生于古秦国(当今陕西西部咸阳以西的几县)、豳国(当今陕西彬县)。(《秦风》10首,《豳风》7首)《陈风》产生于古陈国,当今河南淮阳、柘城及安徽亳县。(10首)《曹风》产生于古曹国,在今山东西部、南部曹县、菏泽、定陶一带。(4首)2.题材丰富

从前面的介绍中即可看出,《诗经》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广泛。3.以现实主义作品为大宗

现实主义是文学史上一条奔腾澎湃、波澜壮阔的长河。它与浪漫主义构成文学史上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或侧重客观,强调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子去描写,或侧重主观,强调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所理想的样子去创造。现实主义以遵循现实为原则,取材于实际生活中,艺术形象(人物、事件、环境等)具有高度客观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不作奇特惊人的想象和夸张,不轻易直接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它的基本特色。

《诗经》中虽然也有不少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追求美好生活、憧憬未来的作品,但现实主义的作品占绝大多数,突出地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发展史上现实主义风格的最早的杰出成就。

4.艺术成就高,影响大 ①直抒胸臆

中国诗歌直抒胸臆,是从《诗》三百篇开始的。这主要表现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在“真”的统率下,达到思想深度和艺术美感的统一。《毛诗序》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孔颖达《正义》所谓“舒心志愤懑,而卒成于歌咏”等等,讲的都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征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都是直面人生,抒发真情实感。这些“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的诗歌,既朴素真实,又自然生动,汉代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以及唐代的“新乐府”都继承了这种艺术传统。后代作者所谓“独抒性灵”、“我手写我口”,也都是这一传统的新体现。而反映现实生活,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真切的乡土情调,也就成为了《诗经》作品的突出特点,朴实自然也就成为了《诗经》中的最典型的艺术风格之一,直率真诚则成为了《诗经》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特征。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赋、比、兴的说法最早见于《周礼》,与风、雅、颂并称“六义”或“六诗”。汉代经学家郑玄释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之。”(《周礼〃春官〃大师》郑注)这个说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把赋、比、兴与“政教”扯在一起,有些牵强附会。

后来,刘勰、钟嵘、孔颖达、朱熹等都重新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其中,以朱熹在其《诗集传》中提出的最为简明:“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周南〃葛覃》注),“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周南〃螽斯》注),“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周南〃关雎》注)。

实际上,简单地说,赋即铺陈叙述,多见于《颂》和《大雅》;比即譬喻,也就是打比方,兴即借物发端,触物兴问,多见于《风》和《小雅》。

赋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明人谢榛在其《四溟诗话》卷二中说:“予尝考之《三百篇》,赋七百二十,兴三百七十,比一百一十。”由此即可见《诗经》用赋之广。除绝大部分《颂》以外,《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大明》、《民劳》、《板》,《小雅》中的《十月之交》、《北山》、《无羊》,《国风》中的《豳风·七月》、《秦风·无衣》、《郑风·将仲子》、《王风·君子于役》、《鄘风·载驰》、《邶风·静女》等等,都是纯用的赋法。其中有不少诗篇,虽然是纯用白描手法进行铺陈,却能穷形尽态,历历如绘。

比、兴手法的运用,目的是为了加强形象性,发端于民歌,而成为古代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

具体而言,“比”的形式很多,“或喻于形,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通过对所歌咏的人或事物加以形象化的比喻,使其特征更鲜明、更突出。在说理时,则避免了枯燥的说教,收到“理随物显”的效果。在《诗经》中,如《魏风·硕鼠》(课本P17)、《鄘风·相鼠》用老鼠来比喻统治阶级的可憎可鄙,《卫风·氓》(课本P9)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性容颜的消褪和夫妇感情的变化,都很有特色。尤其是《小雅·鹤鸣》,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于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在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攻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于渊。乐彼之园,爰在树檀,其下维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采用并列的比喻来说明对人才的认识和主张,全用比体,更见特色。

兴的用法有两种:一种仅仅是作为发端,兴句与诗的内容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作用只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委婉,避免给人突兀的感觉。另一种则既有起兴、发端的作用,与下文也有一定的联系,往往是隐喻他义,起着比喻的作用。如《关雎》中的首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既是起兴,同时又以雎鸠的鸣叫隐喻求爱,具有双重作用。

就总体而言,诗歌作为艺术创作活动,必然有着选择和加工,因而“国风”中的不少起兴,不仅表现了诗人状物的工巧,而且也有助于诗人对形象的刻划,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如《周南·桃夭》以鲜艳盛开的桃花起兴,即烘托了行将出嫁的少女光彩焕发的姿容,《谷风》以“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起兴,则暗示了将有不幸的事情发生。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从根本上来说,比、兴都是诗人对情与物的一种联想,是“比物征事”的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因而二者既有所别而又往往相互交错使用,从而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或是烘托出典型的形象,收到奇特的艺术效果。

周代民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大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这也就是《诗经》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个方面。③语言特点突出

《诗经》本是诗、歌一体的,且不少诗篇本身就富于音乐性。这主要表现在其语言结构上,即其中有许多诗篇是以重章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或意境,使之在音律和修辞上都收到了美的效果的。

《诗经》中的重章多见于“风”和“小雅”。为了歌唱,便于记忆,加上民歌本身的对唱形式,便形成了重章。

有的是通篇重章,只是各章对应地更换几个字。如《芣苢》(课本P4)是妇女采集野菜时唱的,全诗三章十二句,中间只换了六个动词,却写出了采集所得由少到多的情况。正如清人方玉润在其《诗经原始》中所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有的只是章首或章尾重叠,如《汉广》。有的隔章重叠,重首重尾,如《关雎》。

正是这种反复咏唱的形式,加上内容上的层层递进,便使得这些诗篇不仅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节奏感,而且在意境上收到了跌宕回旋的效果。《诗经》中的叠句也多见于“风”和“小雅”,包括双声(如“参差”、“玄黄”、“踟蹰”)、叠韵(如“窈窕”、“辗转”、“崔嵬”)、叠字(如“夭夭”、“忡忡”、“凄凄”、“喈喈”、“萧萧”、“胶胶”)等修辞手段,不仅增强了韵律(音乐美),而且更好地表达了细腻的思想感情,真实地描摹出了事物的属性。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gǎo,太阳很明亮的样子)为日出之容,瀌瀌(biāo,形容雨雪大)拟雨雪之状;喈喈(jiē,鸟鸣声)逐黄鸟之声,喓喓(yāo)学草虫之韵。皎日、慧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概括地说明了《诗经》在语言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

这种反复咏叹形式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入乐歌唱的缘故。它们配上音乐的旋律,唱起来不但无重复单调之感,而且韵味无穷。同时,稍加改动,便能体现出后一章对前一章的补充与递进。这种叠咏,是利用音乐的旋律和重复的字句来表现出“一唱三叹”的效果,是民歌所有的表现手法。而且,不需多费笔墨,就可将客观事物的发展情况——时间、背景、人物心理变化等毫不费力地描摹出来,其特出之处,也就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而且《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运用,都很自然贴切,并无雕饰造作的痕迹。往往因其简单却很巧妙的运用,提高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自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另外,《诗经》中对于比拟、夸张、对偶、排比、递进、拟声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也是其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正是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更增强了其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④结构相对整齐而具有灵活性

《诗经》中的诗篇,除了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外,形式也比较整齐,大多是四言。

正是这种相对整齐的形式与重章叠句的运用,体现了早期诗歌的基本特点。不过,《诗经》中的诗歌,也不单只有四言,间或也有杂言,如《伐檀》就是一首杂言诗。这样的诗往往显得灵活自由,节奏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正如唐人成伯《毛诗指说》所称:“《三百篇》造句大抵四言,而时杂二三五六七八言。意已明,不病其短;旨未畅,则无嫌于长。短非蹇也,长非冗也。”这种基本上是四言体而又不受字数限制,句型变化多样的形式,成为了后代各种诗体发展的基础。⑤人物形象的刻划和景物的描写独到

《诗经》中的诗篇,在人物形象的刻划和景物的描写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尤其是“国风”中,多数诗篇是篇幅短小的抒情诗,但往往都有一个或几个鲜明的人物。作者在抒情的过程中,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是人物的细微心理变化与行为活动,用精练、生动的语言加以概括,或者运用映衬、烘托、渲染等手段,使生动鲜明的形象得以展现出来。如《邶风·静女》中用“搔首踟蹰”四个字描绘了一个富有特征的动作,逼真地表现出了一个男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心情;《王风·采葛》则以“一日不见如三秋”的心理特征,充分地体现出了恋人间深深的思念;《齐风·甫田》写一个女子因突然发现恋人已经成年而感到惊奇,却只用了“突而弁兮”四个字,将惊奇中所包含的对少年相恋的甜蜜回忆、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期望婚配的美妙遐想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巧妙地表现了出来,自然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另外还有一些诗篇,则通过利用主人公的直接倾诉或内心独白,表现了他们的欢乐与悲哀,激起读者的同情,而且也让读者很清晰地看到了主人公的行动和性格特征,以及他们的不同面貌。如《郑风·蹇裳》、《召风·野有死麕》等等都是。此外,不少诗篇的景物描写,对人物也起了烘托作用。如《君子于役》(课本P15)中,诗人以家畜、家禽傍晚归来的景象,衬托女主人公倚门伫望归人的悲伤、企盼心情,既写得朴素简净,而又感人至深。《秦风·蒹葭》则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秋萧瑟景象,衬托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见的空虚与怅惘,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总之,《诗经》中大多数诗歌的作者都善于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突出生活的一个侧面或人物特征,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面反映社会现象,在艺术表现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四、《诗经》的作用

《诗经》在其产生及结集流布的初期,曾被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并为孔门立为“六艺”之一进行传习。尤其是汉代儒学独尊,它被立为儒家经典后,既受到了儒者的尊崇,也受到了文人,尤其是历代诗人的宗法和褒扬。

在先秦时期,它除了作为文学作品被传诵歌咏外,还常常被用来表达思想,或是作为阐释见解的辅助材料。在前一个用途上,它往往是被应用于政治、外交、祭祀、婚礼、宴飨等各种活动与生活中,作为进行讽谏或交流思想,表达愿望、意见与感情的工具,即所谓赋诗言志。(通常是点一首诗或诗中的某一片断让乐工演唱,用来暗示出自己的意见或态度。)这在先秦历史散文中就有不少记载。(如《左传〃文公十二年》载:郑穆公背晋降楚后,又欲归附于晋,适逢鲁文公由晋回鲁,途中相会,穆公请他代为向晋说情,双方应答即全以赋诗为媒介。在宴会上,郑大夫子家赋《小雅〃鸣雁》,这本是一首民歌,是劳动者在服徭役中唱的,其首章曰:“鸣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qú)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郑大夫取其首章,暗示其鳏寡孤弱,需要鲁国哀恤之意。鲁季文子答赋《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非人,胡宁忍予?”表示拒绝。子家又赋《睝风〃载驰》第四章,表示盼望大国救助之意,季文子答赋《小雅〃采薇》第四章,取其“岂敢定居”表示同意。这就是在外交活动中借赋诗来表达各自意见的典型例子。)而在后一个意义上,则是著述中引诗。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各家都对《诗经》中的诗句有所引用。(始于《论语》,而后《墨子》、《孟子》均有,以《荀子》为多〈约百处〉,自此《诗》实际上开始有了经的意义。)

在汉代以后,《诗经》的作用更被神化,儒生们往往根据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的“兴”、“观”、“群”、“怨”作用(“兴”即有感染力,能“感发志意”〈朱熹《论语集注》〉,“观”即观风格之盛衰,考见得失〈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群”即“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砥砺,“怨”即“怨刺上政”〈同上〉)与“诗言志”的观点加以推衍、神化,从“诗言志,歌永(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虞书〃舜典》)而进一步提出了所谓的“诗教”,即《礼记·经解》所谓:“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礼记正义》认为:《诗经》中的作品,虽对王室政治有所讽刺,但并不作直接、尖锐的揭露,故教人以温柔敦厚。)这种说法虽然与《诗经》的实际内容并不完全相符,但由于儒家的竭力提倡,在封建社会中影响很大。而且,它也确实反映了文学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感染、认识、教育和讽刺方面的作用。

五、《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1.现实主义的榜样

《诗经》的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其民歌部分所表现出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了后代无数的诗人。历代诗人在创作中倡导“比兴”、“风雅”,实质上也就是倡导《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屈原学习民歌而创骚体,就是对《诗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所以人们历来以风骚并称。而西汉时期诗歌创作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乐府民歌,则是其直接的继承。乐府民歌朴素优美的风格,也不失“诗三百篇”的艺术本色。

历代文学批评家们,也都十分推崇风、雅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当他们反对文坛上的形式主义倾向时,更是常常以风雅为号召。如唐初陈子昂在诗歌革新运动中,就是以“风雅不作”、“兴寄都绝”批判齐梁间诗歌的“彩丽竞繁”的。他曾说:“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他所耿耿于怀的,也就是要以“风雅兴寄”、“汉魏风骨”为号召,扫荡六朝诗文的绮靡之风。李白在对“绮丽不足珍”的形式主义诗风不满时,也慨叹过“大雅久不作”、“王风委曼草”的现状。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既赞叹元结是“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同元使君舂陵引序》),他自己也是以“别裁伪体亲风雅”作为创作方向,其《三吏》、《三别》即正是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杰作。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中,也以“风雅”、“比兴”为标准,批评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说它们“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同时,他又总结了魏晋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这也正是《诗经》现实主义的进一步发扬。其他如陶渊明、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代表一代的诗人,也都毫不例外地受到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的影响。就是以浪漫主义著称的诗人李白,也继承了《诗经》的优秀传统,写出了大量的闪射着现实主义光芒的伟大篇章。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是对《诗经》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就表明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

概括起来说,也就是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后世文学发展中,通常被用作向形式主义进攻的武器。2.来自于民歌的启示

《诗经》中的大量作品是民歌,或者是由民歌加工而成。这既说明了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源泉,也表明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即劳动人民对生活的体验最广泛、最深刻,而且也有很高的艺术创作水平。尤其是由集体创作加工而成的民歌,蕴含了很丰富的文学精华,启示和推动了其后历代作家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从中汲取养分。中国文学史上历次文学高潮,往往都和民歌创作的繁荣与作家们向民歌学习有很大的联系。如魏晋五言诗的发展,唐代诗歌的繁荣及后来由诗到词、由词到曲的文体转变,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3.自然的语言风格

《诗经》中的诗歌,往往用一些准确简练的语言、自然的笔调去描写事物,抒发感情,也为后世树立了一种朴素、优美的风格。历代作家崇尚自然、真切,主张“天然去雕饰”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对这种风格的取法和发扬。4.对庙堂文学和宫廷文学的影响

也无庸讳言,《诗经》中的“颂”和部分“雅”,对后世统治阶级的庙堂文学和宫廷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世封建文人一些用以歌颂统治阶级文治武功和祖先的“圣明”,曲意献媚求宠的诗歌,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诗经》在这些方面的作品。历代《礼乐志》中所收录和记载的郊庙歌、燕射歌,以及虚夸的赋、颂、铭、诔之类作品的繁富,除受了整体传统文化与思想的影响外,在创作上,也多少受到了《诗经》中某些诗篇的影响。但是,劳动人民阶层则相反地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中大量具有反抗意识或讽喻意味的创作精神与风格,将文学作品用作了一种有力的战斗武器。

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它都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影响了其后两千多年的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而且,积极的影响一直是其主流。《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闪烁着不灭的光辉。参考书目:

《毛诗正义》(汉)王弼注(唐)孔颖达正义 《诗集传》(宋)朱熹 《毛诗传笺通释》(清)马瑞辰 《诗经今注》高亨 《诗经选》余冠英 《古史辩》顾颉刚等

第二节

《诗经》选讲

《关雎》(课本P1)

一、解题:

本诗是《国风》的第一篇,也是《诗经》的头一篇。古人将其冠于首,可见它的重要性和对它的评价之高。《史记·外戚世家》称:“《诗》始《关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汉书·匡衡传》亦称:“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虽然有些迂腐,但对其本质的概括却是基本正确的。它确是一首男女言情之作,是写男性对姣美女性的爱情追求的。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其评价是很恰当的,也是很准确的。

至于《毛诗序》称本诗是咏“后妃之德”,后世儒生或又称是借指求贤,则不可信。这些说法,多半是因为《诗经》中有关爱情的诗歌比较多,与儒家礼义标准不很协调,由此而进行的曲解和附会。

二、释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雎鸠鸣叫应和之声。雎鸠:自古认为是鸟名,即所谓王雎,一说为水鸟或鱼鹰,一说为鸠类。高亨认为“即鱼鹰,雌雄有固定配偶,古人称为贞鸟。”但以现实情况来看,鸠类通常不生活在水边,而鱼鹰之类水鸟没有叫声如“关关”者。疑此雎鸠即青蛙,不仅叫声相似,且为求偶之声,春夏之交于田间水畔此伏彼起,鸣叫不绝,与诗中所写情状也相吻合。至如取以鸟名,大约与今俗称田鸡相似,今名鸡非鸡,则古名鸟亦未必是鸟。)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窈窕:课本释为“幽闲”,误。幽闲意为安详和顺的样子,常与“贞静”相连,幽娴贞静者,固然可爱,而机灵颖慧者,亦未必非君子所求。高亨、余冠英注为美好的样子,泛而未确。此当是指端庄冶丽。淑:善良,娴淑。指品格。好逑:课本注为好的配偶,即读好为hǎo。余冠英注为hào qiú,逑为动词,即因爱慕而希望成为配偶。余说可能更确。事实上,外貌姣好的女孩往往为众多男士所追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水生植物,俗称水葫芦,常用作猪饲料,根茎可食。流:课本注为求取,一说通“摎”,择取。聂石樵注为流动,即在水中浮动之意,与下一章“采”字相对。以文意推之,既以此引出淑女求之不得,则聂说是。之:课本释为代词,指荇菜,一说为虚字。根据古诗押韵规律看,句末虚字不入韵,即可以转换语气而不影响韵脚,此处当为虚字。)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寐:醒着和睡着,指日日夜夜。清人马瑞辰释为“梦寐”,亦通。)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服:思念。服与思同义。)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课本注为感思,高亨注为忧思,余冠英注为绵绵不断的思念。哉:语助词。悠哉悠哉,即课本上所注的“想念呀想念”。辗转:翻覆。反侧:翻身,与辗转义同。此指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友:亲近,亲爱。琴瑟友之:课本注为用琴瑟来亲近淑女。或是。古代青年男女交往,可能常以琴瑟为媒介,尤其是“士”与仕女阶层。后世卓文君听司马相如弹琴,《西厢记》中崔莺莺听张君瑞弹琴等,都以琴为媒介,大约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手段,就象今天的跳舞、看电影一样。但也可能是一种求爱的形式,就象中世纪的欧洲,以在窗下弹吉它或拉小提琴示爱一样。且古有踏青,今也有郊游或逛公园,意义可能都是一样。)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芼:mào,古来都释为摘取,采摘。疑非。此可能是指被搅动或是弄翻了,以致根须在飘忽或外露,借指女孩被打动而心旌摇荡,从而引出下文进一步用钟鼓乐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钟鼓乐之:用钟鼓取乐她。此“乐之”当有使其快乐、幸福的含义,也就是暗指迎娶。)

三、内容分析:

“求”字是全诗的中心。通篇表现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姣美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爱慕到深切的思念,再到取悦和实现结婚愿望的全过程。

第一章以雎鸠的鸣叫求偶开篇,以此起兴而引出诗中的“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舒缓平正,形成全诗基调,并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纲目,统摄全诗。

第二章(课本第二章的上半节)乃触景生情,以荇菜之飘浮不定,喻淑女之难求。

第三章(课本第二章的下半节)抒发“求之不得”的焦虑与忧思,最能体现出全诗的精神。尤其是对心理的描划极为形象、贴切,并表现出了所谓的“哀而不伤”。陈垣《诗经通论》认为此四句承上启下,必不可少,“若无此,则上云‘求’,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

第四、五章写的是追求的方式和求而得之的喜悦,既表现出了快乐和欣喜,又不涉于侈靡,正是所谓“乐而不淫”。

四、艺术特点: 1.借物起兴,长于寄托。

《诗经》中的诗篇,往往以草木虫鱼见意,即借用兴辞,先以别的事物引出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本诗以雎鸠的“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寄托深远,能产生文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参聂石樵《诗经鉴赏集〃漫说〈关雎〉》)

2.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

本诗中恰当地选用了大量双声叠韵连绵字,因而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与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叠韵,“参差”—双声,“辗转”—双声叠韵。用这类词语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保持了古代歌谣淳朴自然的风格。3.用韵方面采用了偶句入韵方式。

由此开始的这种押韵方式,支配了其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古典诗歌的押韵形式。同时,这首诗中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不入韵,而以前一字为韵,这种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也为后世诗歌灵活变通用韵提供的了参考。

鸠、洲、逑叶韵(即押韵),属幽部; 流、求叶韵,属幽部; 得、服、侧叶韵,属职部; 采、友叶韵,属之部; 芼、乐叶韵,属宵部。

《芣苢(fǒu yǐ)》(课本P4)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旺盛、蓬勃的样子。芣苢:车前草。薄言,发语词。采:采摘。)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有:收取。)

采采芣苢,薄言掇(dūo)之。(掇:拾取。)采采芣苢,薄言捋(lūo)之。(捋:捋取。把籽捋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袺:用衣兜。)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襭:用衣裹。)

这是一首记述妇女们采摘车前子的情状,描述她们在劳动中的欢娱之情的诗歌。诗中具体地写出了劳动的场面,用“采”、“有”、“掇”、“捋”、“袺”、“襭”描绘了劳动时的动作和程序,完整地刻画了一群采车前子的妇女劳动的全过程。句式虽然简单,但能使读者很容易地想象出劳动时的具体情状及轻松、欢快的心情。而且,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疗女性不孕,自然在采摘这种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时的微妙心态,也就在不断采摘,已多犹少的一系列动作中隐然可见。

《卫风·氓》(课本P9)

一、释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méng,课本注为民,疑误。此非指庶民之民,而是同“某”。在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我们现在对旁人称自己的恋人或配偶为“我那位”,正同。蚩:同嗤,笑的样子。此蚩蚩,指笑嘻嘻的样子。布:课本上释为布泉,货币。有人认为是“镈”(bó)的同声假借,指布币。皆误。此当即指布匹。布币铸行的地区,主要是周朝的京畿之地,春秋时则有秦和三晋地区的国家,卫国到战国时才用布币。物物交换在中国古代一直流行,赶集、赶场、庙会之类即遗俗。贸:买,交换。)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来即我谋:来和我商量(结婚的事)。即:就,往,到。谋:商量,在这里包含有谋取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来和我换丝只是晃子,来打我的主意才是真的。)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子涉淇:送你渡过淇水。也就是说丝换完了,悄悄话也说完了,送你回去。淇:淇水。顿丘:小山丘,在淇水南,后成为地名。)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愆:错过,拖延。期:指结婚时间。这里是说,不是我有意要耽搁结婚的时间,而是你没有请正式的媒人来提亲。由此可见,在途中男主人公在抱怨女方,虽然没有明写,而从女方小心的辩白就不难看出,男方修养不佳,说了很多,而女方则很柔顺。另外,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当时已经开始出现。)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将:请。无:不要。秋以为期:以秋为期的倒装。期:婚期,约定的时间。)

乘彼垝(gǔi)垣,以望复关。(乘:登。彼:指示代词,那,那个。垝:坏。垝垣:崩塌的城墙。复关:有顶盖的车厢。课本注释引王先谦说,认为是重关,指男子所居之地。王说误。如指重关,则关是固定的所在,就不得有下文的“不见”和“既见”。课本注中又引一说指返回的车子,亦误。回去的车子是越走越远,自然看不到,这里是指来的车子,才会有下文的望其来而有“不见”与“既见”。)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载:则,又。这里通过“不见”和“既见”,描绘了热恋中对见面的企盼和期待,以及不能见面和相见时的不同情绪与表现,将青年男女热恋中的不同心态表现得极为真切。我们今天所谓爱情让人疯,使人傻,所说的大约也就是这类时哭时笑,如醉如痴如狂的状态。)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尔:你。卜:占卜。筮:算卦。体:卦兆,卦象。咎言:凶辞,不吉利的话。意谓两人的结合,是很好的。后世所谓“天作之合”,也就是这一类。)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动词,让;介词,把。贿:财物,礼物;此指嫁妆。“以我贿迁”为“以迁我贿”的倒装。此指按计划于秋天正式结婚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未落:没有凋谢的时候。沃若:沃然,指鲜嫩润泽的样子。这里以桑叶的鲜嫩起兴,引出男的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同时也暗示出将有不幸发生。)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shèn)。(于嗟:同吁嗟,叹词。桑葚:桑树的果实。据说鸠喜食桑子,多食则醉,此借以比喻女性易受甜言蜜语迷惑。以劝鸠不要食桑葚起兴,引出对女性不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告诫。)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溺。此指沉溺于欢爱。)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一说为本义,指解说,即男性沉迷于卿卿我我是正常的,可以说得过去,而女性要这样就不好说了,但这种观念应该是后来才出现的。一说通“脱”,指解脱,即男性在恋爱中不会受到伤害,或不会有损失,容易解脱,而女性则易受到伤害,难于解脱。既可以指热恋是否不会过于沉迷,又可以指失恋后容易解脱。)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黄:叶黄,此借指女性容颜衰老,今之谓黄脸婆意同。陨:堕,落下。)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自:自从。徂:往,到。食贫:受苦受穷,生活贫困。此谓自从我嫁往你家,三岁来受苦受累,没过一天好日子。)淇水汤汤(shāng),渐车帷裳。(汤汤:水盛的样子。渐:渍,浸湿。帷裳:车箱的围帘。旧说是虽知其贫,仍冒深水涉河而来,一心想要和你白头偕老,课本注称一说指女子被休弃后渡淇水而归的情况。两者在这里都难说通。事实上,根据上下文意,这里是指连过去由男方负责的“抱布贸丝”之事,也全部承担下来了,常常往返涉淇,不辞艰辛。)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也:语气词。爽:差错。贰:前后不一致,此指变心。课本注释认为是“貣”字之误,通“忒”,意为过错,恐非。行:行为。这里是说,我做妇人的没有半点差错,而是你做丈夫的变了心。)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极:没有准则。二三其德:犹三心二意。此如今之所谓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都是喜新厌旧,朝三暮四的。)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没有。室:家室,一说指家务。劳:操劳。此指结婚三年以来,一直是不分内外地操劳着。中国传统的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大约在当时就已经成为习惯。理解为不辞辛苦地包揽了一切家务,亦通。)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此两句意谓起早摸黑,不是一天两天,即天天如此。)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言:当指上文“秋以为期”之言,一说为语助词。遂:如愿。课本注为“久”,非,上文明言“三岁为妇”,也就谈不上久。此指目的达到了,就对我粗暴了,并非是指时间长了就粗暴了。)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咥:大笑的样子。此指兄弟们不知真情或不能理解,还拼命地讥笑我、嘲弄我。这可能包含人是自己找的,罪该自己去受,甚至是当初不听劝告,活该之类的意义。在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中,往往是女的和丈夫闹了别扭,即使不回娘家投诉,也通常会回娘家呆上几天,大约自古而然。)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思:思量。躬:身。悼:悲伤。此谓静下来细细想来,也只有自己独自悲伤而已。)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及:和,与。本想要和你白头到老,但这种白头偕老的愿望,却使我平添了很多的痛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水边。此意谓自己的痛苦却看不到尽头。课本注为其夫行为放荡,没有拘束,似未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晏晏:和悦的样子。此指孩提时青梅竹马办家家酒的时候,言谈笑语是多么的和悦,又是何等的快乐。暗指印象极深而希望成为现实。)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旦旦:即怛怛,诚恳的样子。承上意谓不仅有儿时的预习,又曾有婚前的信誓旦旦,没想到他居然会翻覆、变心。或者说是没想到婚后的生活情况完全会相反。一说不再幻想那样的日子还会再来,当非。从诗中所载来看,其婚后生活根本就没有过快乐与幸福,又有什么的日子值得追念呢。)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是:违背那些誓言。是:代词,一说为虚词,则。不思:不念旧情。已:止,罢了。意谓你既然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我也就只好罢了;或者是得到的与自己所追求完全相反了,也就不去想了,干脆就让它结束算了。课本释为我是没有想到你会违反誓言,但我们的爱情却就这样地完了呀,似误。这样理解的话,则说明女主人公还存有幻想,而曾前面提出的告诫来看,她已然明白、觉悟,所以应该是肯定的决绝。)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以叙事为主,兼以抒情的长诗。在《诗经》中,这样长的篇幅并不多见。诗中抓住几个生活片断,叙写了一个女子婚前的热恋、婚后的苦辛及最后婚姻破裂的结局,是《诗经》中有代表性的一首独具特色的诗歌。按照过去的理解,这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弃妇诗。(《诗经》中同类的作品还有《邶风〃谷风》。)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纯洁、诚挚的心追求爱情和幸福,但结果却是受骗、被弃。她没有想到当初一幅笑嘻嘻的样子,显得十分热烈、真诚,从而使自己一往情深的男子,原来是个负心汉,在私欲得到了满足后,便欺负她、虐待她。而且,作为一个无辜受到虐待的妇女,竞在自己的兄弟那里也得不到同情。因而,她对于自己的过去悔恨交加,但对那个负心郎则决不留恋,不再心存幻想,将一腔的深情,一腔的血泪,全化成一腔的怒火,既愤怒地斥责男子的负心,决心结束这段不幸的婚姻。同时又把自己惨痛的教训,告诫同样处境中的妇女,以及正在恋爱中或将要恋爱的女性,不要被花言巧语迷惑,不要重蹈她的覆辙,以唤起更多人的觉醒。

诗中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恋爱婚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自由,但已开始出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从《诗经》时代开始,劳动妇女地位低下和命运悲惨的社会现实。她们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在社会观念上被视为男性的附庸,往往成为了男权社会中夫权的牺牲品。诗歌对于压迫妇女及不忠于爱情等现象,对于社会生活中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现象,都进行了有力的控诉和批判,塑造了受压迫妇女的正面形象。同时,诗中还通过女主人公愤怒的控诉和坚决、果断的决绝,宣扬了一种独立意识和反抗精神。这种揭露、批判和对女主人公客观上的肯定,都是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后世所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等说法,就正是在这一类诗歌影响下,妇女觉醒的反映。

对于本诗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与上述观点相反,历代也有以朱熹为代表的很多人认为:“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诗集传》)其实,诗中根本就找不出她是淫妇的证据,悔恨的也只是当初自己没能看清负心汉自私的本质。诗中“无与士耽”的警告,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的。充其量也只是不是被弃,而是因为不堪虐待,而主动要结束这段悲剧性的婚姻而已。当然,朱熹作为一代大儒,所说又能被后来的儒家普遍认同,自然也有他的理由,那就是诗中的女主公的婚姻从鞽意义上来说是自主的,与后来强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符,而且她在诗中提出的告诫和诗末表现出的决绝,体现出了强烈的批判精神,与后来日益严厉的封建礼教严重冲突,因而被扣上了“淫妇”的帽子。

三、艺术表现手法:

1.通过细节刻划,在叙事中展现人物性格与心理变化

如在其第一段中,一开篇便以一个特写镜头显现出了一个笑嘻嘻地抱着布匹的青年男子——“氓之蚩蚩”,“蚩蚩”既象声,又状貌,不费多余笔墨,便形象地勾勒出了他那得意的样子。到“将子无怒”一句,已暗示出此男子的修养不佳,喜怒形于色。同时,明写男的,暗写女的,隐然衬托出了一个未经世面,一被追求,便深陷情网的善良纯真的女子。中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一句,则说明了女主人公并未变卦,同时也说明她不是一个轻易以身许人的轻浮女子,而这又并不影响她的爱的真切与热烈。

又如第二段,通过登高“以望复关”的行为,写出了女子的一片痴情,而又通过“不见”与“见”两个细节的对比描写,更刻画出了女子盼望未婚夫到来的心情,一层比一层强烈。“不见”是“泣涕涟涟”,见了便“载笑载言”,对比鲜明,将女子未见到情人时的痛苦、失望与见到时的欣喜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地表现出了女主人公大胆炽烈的情感。

接下来的几段都是一些具体的细节描写,一步步完善了人物形象。通过揭示男子的变心过程,充分地暴露了其本质,同时也真实地展示了女主人公态度的转变,即由单纯、轻信、热烈的回忆,到醒悟与悔恨,再到决绝而刚强的全过程,并且很自然地表现出了这种变化的由来有自。2.比、兴手法的运用

本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见于第三、四节,以桑起兴并比: ①以桑叶的“沃若”和“黄陨”,暗喻女子容颜,表现出男子的喜新厌旧;

②以桑引出鸠食桑葚,暗喻女子不可贪图虚伪的爱情而上当。这是比、兴结合在一起的。

最后一节中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是纯粹的比,暗喻苦难无边。

这样,通过运用比、兴手法,便使诗的内容更加婉曲、生动,耐人深思。

蒹葭(秦风)(课本P18)

一、释文:

蒹葭苍苍,(蒹葭:jiān jiā,即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深青色,此指老壮的样子。这里有可能是指秋日之晨蒹葭中霜冻情况下杆与叶挺直的样子,说明一大清早主人公就在望着芦苇出神,思念其心上人。)白露为霜。(白露为霜:晶莹的露珠凝成了白霜。)所谓伊人,(伊人:那个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指在水的另一边,比喻相隔很远。)溯洄从之,(溯洄:逆流而上。)道阻且长。(阻且长:艰险而且漫长。)溯游从之,(溯游:顺流而下。)宛在水中央。(宛:宛然,好象。)

蒹葭凄凄,(凄凄:老青色,指茂盛的样子。这里可能是指霜化为露时,主人公还在一动不动地出神,兀自想着心事。)白露未晞。(晞:xī,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湄:méi,水边高崖。)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跻:jī,上升,攀登,此指险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坻:chí,水中高地,即小渚。)

蒹葭采采,(采采:众多的样子,犹言形形色色。这里可能是指主人公一直望着芦苇出神,渐至日中,一直陷在深切的思念中。)白露未已。(未已:未止,也是指没有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涘:sì,水边,指滩头。)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右:指迂曲。)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沚:zhǐ,小洲。)

(二)解析:

本诗抒写怀人之情,以清秋萧瑟的景象起兴,通过写景衬托出意中人不在身边的空虚与怅惘,引出对意中人的思念与追寻,而后由寻而不可得,表现出深深的困苦与无奈,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诗中所谓“伊人”,旧时或释为隐士,今人多指为恋人。《诗序》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郑笺》亦以“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似属附会。朱熹即斥《诗序》说为穿凿。

篇6:报关第三讲习题

1、我国海关实行三级组织机构,其中隶属海关负责本关区的审单、查验、征

税、放行等工作,是海关监督管理职能的基本执行单位。

2、报关企业与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分别为2年和3

年,并且都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0日到海关办理换证手续。

3、在海关办理了报关注册登记的外贸公司和外贸工厂都是报关单位,都只可

以为自己的进出口货物报关。

4、从事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货代企业经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委托,都可

以为自己承揽的货物办理报关业务。

二、单选题:

1、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证书和收发货人注册登记证书的有效期是:

a、均为2年b、均为3年

c、报关企业2年,收发货人3年d、报关企业3年,收发货人2年

2、下列企业单位中不属于报关单位的是:

a、经海关批准在海关临时注册登记的某大学;

b、接受某大学委托快递函件到国外的、经海关注册登记的快递公司; c、捐款给某大学、并在海关注册登记的某外商投资企业;

d、临时进口钢琴用于音乐教学的某大学;

3、按照海关规定,注册报关企业除了满足相关条件外,还需要注册资本不能低于多少人民币:

a、20万元b、30万元c、150万元d、200万元

三、多选题:

1、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许可条件中对企业人员的要求包括:

a、报关员不得少于5名

b、投资人、报关业务负责人、报关员无走私记录

c、报关业务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外贸工作经验或者报关工作经验 d、报关业务负责人、报关员要通过海关规定的业务考核

2、根据海关规定,目前可以向海关办理报关注册手续的企业有:a、专门从事报关服务的企业

b、经营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并接受委托代为报关的企业

c、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

d、经常接受境外捐赠的儿童福利机构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错

二、单选题

1、c2、d3、c

三、多选题

上一篇:易经的智慧-读曾仕强《易经的奥秘》摘记下一篇:荣德基点拨训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