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基本应用题

2024-04-22

第三讲基本应用题(通用6篇)

篇1:第三讲基本应用题

第三讲 基本应用题(归一问题)

【例题求解】

例一 汽车厂8名工人每天生产汽车零件48个。按照这样的速度,19名工人3天能生产多少个零件?如果要用5天的时间生产出300个零件,那么需要多少名工人?

例二 若干盏一样的台灯5小时要用40度电。如果把其中一半的台灯关掉,那么120度电可以用多少个小时?

例三 一艘远洋轮船上共有30名海员,船上的淡水可供全体船员用40天。轮船离港10天后在共海上救起15名遇难的国外海员。假如每人每天使用的淡水一样多,剩下的淡水可供船上的人再用多少天?

例四3只猴子3天吃了3个桃子,照这样计算,6只猴子6天能吃多少个桃子?9只猴子要吃9个桃子,需要多少天?

例五 9个人6天完成了12件作品,照这样的速度,3个人3天可以完成多少件作品?21个人12天可以完成多少件作品?

【学力训练】

1、30名同学去植树,每小时能挖60个树坑。照这样的速度,60名同学4小时能挖多少个树坑?如果要用3小时挖出600个坑,需要多少名学生?

2、若干只老鼠4天可以吃8吨粮食,如果老鼠的数量变成原来的两倍,那么120吨粮食够吃几天?

3、有20人修筑一条公路,计划35天完成。动工5天后抽出5人植树,留下的人继续修路,4、如果10只猫10天吃10条鱼,按照这样的速度,20只猫20天能吃多少条鱼?100只猫要吃100条鱼,需要多少天? 5、15个和尚10天挑了30吨水,照这样的速度,5个人5天可以挑多少吨?30人25天可以挑多少吨?

思考题

老李从批发市场以6元钱3千克的价钱买进一些柚子,然后以5元钱2千克的价钱卖出去,那么要想获利180元,需要买进多少千克柚子?

【课后作业】

1、张师傅5小时能加工200个零件,那么他6小时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他加工44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

2、若干人在一起修公路,6天可以修720米,现在临时有任务,一半的人撤走了,那么剩下的人修900米,需要多少天?

3、6名工人8小时加工零件240个,如果增加2名工人,那么加工800

个零件需要多少时间?

4、10辆卡车10趟可以运走沙石10吨,那么60辆卡车60趟可以运走沙

石多少吨?5辆卡车要运走20吨沙石,需要多少趟?

5、3名工人7天可以采摘15亩果园,那么13名工人21天可以采摘多少

亩果园?如果要完成200亩的采摘任务,10名工人需要工作多少天?

篇2:第三讲基本应用题

一 立论

什么是立论?

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必须警惕和避免的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不动脑筋,照搬照抄文件,而不联系实际,不作具体分析,不解决任何问题;或者反过来,不了解全国工作大局,自以为是,标“新”立异,以致使选题立论有意无意地跟中央精神“唱反调”。

二是赶浪头,“凑热闹”,大轰大嗡,人云亦云;或者反过来,拖拖拉拉,松松垮垮,不讲究时效,缺乏预见性。

立论要具有针对性新颖性和前瞻性

1、立论的针对性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针砭时弊,对症下药。(文章立论不仅切中时弊,而且对症下药,予以诊治。应该说,立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事实表明,报纸宣传尤其是新闻评论唯有正视实际矛盾,善于针对人们的迫切要求和疑虑落笔,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决,才会产生积极的引导效果。)

(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这不仅要求体现在着生批评不良倾向和风气的评论方面,也还常常体现在正面引导乃至颂扬正面人物的评论之中。)

2、立论的前瞻性的具体表现

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1)、重提示:也就是注重提示式舆论引导。它是一种富有前詹性的引导艺术。

(2)、洞察力:在政治与经济的结合上有着锐利地洞察社会矛盾及其趋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

(3)、预见性:对复杂莫测的矛盾的未来结局通过镇密分析论证进而作出具有科学预见的论断。

3、怎样体现立论的新颖性?(1)、论题的新颖。

论题是否新颖,直接关系到立论的新颖性,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写言论只要重视抓住新矛盾、新事物、新论题做文章,并从中引发出人尚未言的见地和主张,自然也就有了新意,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2)、见解独到。

立论的新颖性,还表现为是否有一点新鲜的论点,是否言人之所未言,是否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开掘,从中引出精辟独到之见。独到的见解并非拍拍脑袋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作者调查研究和深刻分析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正视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矛盾,在破与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辩证思维和分析,深入开掘,方可从中引出精辟独到的见解。离开了这个前提,孤立地追逐标新立异,就会滑向奇谈怪论,走向愿望的反面。(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典型而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只要由头的事实构成新鲜引人,整理融合得好,且能在融合上生发独到之见,即使老论题也不难引发出新意。(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一是注重揭示矛盾的本质和关键。二是注重被掩盖着的矛盾侧面。三是注重追溯矛盾缘由。(5)、交锋中闪现亮点。

针对错误思想或片面认识,通过论辩交锋和实事求是的分析说理,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闪现智慧的亮点,引出富有深刻性和启迪性的新鲜见解。【例】

材料:3个壮劳力供不起一个大学生

青海师范大学由于扩招,导致贫困生绝对数不断增加。2004年青海师范大学在校生总人数6841名,贫困生人数4167名,占60%,贫困生中的特困生人数2908名。每个学生每年支出费用最低在7000元以上,包括学费3000元,最低生活费3000元,公寓费800元,书费400元。

青海师大一个学生每年最低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一个4口之家的西部农村贫困户家庭,即便有3个身强体壮的劳动力,一年的纯收入也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到外地就读的大学生每年最少花费1万元~1.5万元,其家庭经济状况更是苦不堪言。

“贫困生”是社会臆造的伪概念

“贫困生”是社会臆造的伪概念,是社会对现实的某种妥协和对教育的某种放弃。对于教育的千秋大业和人才的培养来说,如果只把贫困定义为物质的贫乏、每月生活费的低下那就太过简单了。“贫困生”是一把并不科学的标尺,如果拿这个尺子来衡量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大学生并不准确符合这把尺子的度量标准。

他们虽然也穷,但是他们自强不息;他们虽然生活费微薄,但却是他们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他们深刻理解国家和社会扶助措施的意义,却更多地把压力和责任留给自己;他们忙于各种赚取生活费用的劳动,却并未影响自己的学业反而使两方面都得到促进;跨入校门时,他们几乎一无所有,但走出校门时,他们已经自信地领会求知的话语、以昂扬的姿态和坚实的能力面对求才若渴的社会。“贫困生”概念是凭空杜撰的吗?

目前高校在校“贫困生”的比例为20%,已达240万左右;“特困生”为5%,约160万;从局部的个案看,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1998-2002年,“月生活费”低于150元的贫困生比例从16%激增到41%,而月生活费低于90元的特困生的比例,从1998年的6.2%增至12.3%。

对大学生的“关怀”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慈善”,但某种“慈善”事业总还是需要的,甚至是不可少的;“施加”一些“温暖”也是需要的,某种程度的“鞭策”也可说是“必须”的,只是请注意,切不可过分,应该以社会的“尺度”来衡量,并且以大学生们所能承受的能力为限。【点评】:

全国“贫困生”的比例为20%,已达240万左右;“特困生”为5%,约160万。西部农村家庭,即便有3个身强体壮的劳动力,一年的纯收入也供不起一个大学生。虽然许多同学乐观面对,但是对于有的同学一天只吃一顿饭的现实,我们能认为他们不贫困吗?精神上再富有的英雄汗,也会被一分钱难死呀,回家的几百元钱有些同学能省则省有什么难以理解的?社会提供些帮助有什么不好?

二 新闻评论中的三“论”——论点、论证、论据

1、论点的含义

是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2、论据的含义

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说明论点的证据,就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它的作用在于形成论点、引发议论和证实论点。作为新闻评论,其思想、观点、论断的提出,唯有当它被有力而充分的论据证明了的时候,才能使人信服。)

3、论证的含义

是运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旨在将论据和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论证的过程,实质上正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也即积极思维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论证包括证实和证伪两个方面。证实,即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自己的论点;证伪则之相反,是用论据反驳并否定对立面的谬误论点。两个方面常常交叉运用共存于同一的论述过程之中。

4、论据的种类与运用

(1)论据的种类: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统计数字不是具体而是概括的事实,也不是单个的事例而是事实的总和。恰当的运用数据进行论证,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理论性论据,包括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已经实践证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断、理论、原理;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现行的法令、条例;科学的定理和法则;公认的道德规范;古今中外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等。

还有以故事、典故为论据的。

(2)运用论据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论据务必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

二是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的背景和读者的特点。

5、论据和论点怎样统一

首先要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实事”就是全面掌握材料。“求是”就是从占有的大量的材料中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掌握其规律。

其次正确处理好论据和论点的辩证关系。在构思阶段是材料在先,论点在后,从充分的材料中引申出论点。因此材料越充分越全面,所形成的论点才能更加准确、鲜明。表述阶段论点要统率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因此论据不在多而贵在精。力求置论据于论点的统率之下,寓论点于论据的分析之中,使论据和论点恰当地融合起来。

再次,掌握论证的具体方法,有助于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增强说服力。

6、论证的具体方法

(1)例证法(以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2)引证法(运用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原理、原则、道理,来证明某个具体论点的正确);

(3)反证法(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即通过对反面论点的否定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例】

材料:浙江大学开办“淑女”速成班

日前,来自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各专业的40余位女生,经过自荐、推荐、考核等环节脱颖而出,成为“白领女性塑型班”的首批学员,这个班被大学生们形象地称为“淑女班”。据悉,像这样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培训班在浙江省高校还是首次。

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白领女性塑型班”就是专门为适应女大学生个性化培养需要而设置的一种非专业教学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未来优秀白领职业女性。“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女大学生希望借此使自己在婚姻恋爱方面更有竞争力。”

“淑女”培训班不开也罢

如果以前我们培养的女大学生不是“粗妇”,则以“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为培养目标的“淑女班”只是一个噱头。事实上,主办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经不起推敲的,就拿“学贯中西”来说,自古至今,学者万千,可真正能顶起这顶大帽子的有几人?一个短短的培训班就能让女生们“学贯中西”,这不是荒唐可笑么?再看进入“白领女性塑型班”的门槛,有“自荐、推荐、考核”等环节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的肯定都是女生中的“精华”,即使不经过“培训”,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因此,我们很难说最后那些“淑女”到底是选出来的还是培训出来的。看所开课程,无非让女生们增加点文学艺术修养,懂点公关礼仪、化妆艺术,再不就是形体与舞蹈训练课上伸伸胳膊压压腿,并无什么高明之处。由此看来,“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培养目标有点言过其实了,顶多能满足一下“个别女大学生希望借此使自己在婚姻恋爱方面更有竞争力”的心理。如果真是这样,则这样的班不开也罢。就算真的要开,也请别给它戴这么大的帽子。

给“淑女教育”一点掌声

“淑女教育”就是现代文明素质教育的一种。根据主办方观点,这样的“淑女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未来优秀白领职业女性。显然,这样的培训和教育理念,是符合现代社会对知识女性的要求的。其实,对女性来说,具有“淑女”气质,使她们的学识、修养都得到提升,使她们的审美品位、审美情趣都趋于高雅,使她们更具有才情,这实际上就是在提高她们自身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可见,这样的“淑女教育”,最终就会传达给学生一种高雅行为准则,一种博爱的精神,一种严于律己的道德要求。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如何为社会培养出有着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举止的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这在学校教育中已经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试想,纵然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是其行为举止粗鲁不堪,这样的“人才”是很难被人接受的。因为在一个文明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着眼点首先是对其谈吐举止、待人接物的评价,如果这样的基本素养都不过关,谁又会注意你的所谓学识和能力呢?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给那些旨在提升个人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的教育多一点掌声,不要简单粗暴将这样的“淑女教育”异化为“贵族教育”。从语言、举止、气质当作切入点,从一点一滴的细节进行培训和教育,让“淑女”的行为更趋于文明,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三 新闻评论的几种结构:

1、归纳式结构

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在提出论题、摆出论据之后,运用材料依次说明和论证观点,再由分论点集合成总论点。这种结构方式顺应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2、演绎式结构

是一种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法。一般先摆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引入事实或材料,并分别加以论证。这种结构方式符合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有利于突出评论的中心论点。

3、并列式结构

是一种将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与前两种以纵向展开为主的结构方式相比,它以平行的方式安排观点和材料,使评论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较为丰富的内涵。

4、递进式结构

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这类结构的评论,其各个层次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层都既是上一层次的总结,又是下一层次的铺垫,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实质。

四 评论开头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评论的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开门见山”不能简单理解为在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就论题或论点直来直去和盘托出,而应采用一些办法,变换一些方式,使开头部分在直接挑开话题或点明主旨时,讲求一些艺术和技巧。开头的形式有:

摆出结论 提出问题 亮出靶子 交待意图 借事入题等

五 评论结尾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评论的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评论的结尾的基本形式有:

呼应开头,作出结论,提出呼吁,引发思考,举一反三等。

六 评论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实事求是地讲道理

道理要讲得实在,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说真话,讲真理,要尊重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真理是朴素的,只有朴素自然的论述,才能把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准确地表态出来。实实在在的讲道理是一种朴素的文风。当然,朴素并不等于内容空洞,语言粗糙;更不能故作斯文,哗众取宠。评论要有感而发,但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即使是批评性的言论,也要尊重事实,不能感情用事,而要考虑社会效果。精粹的内容和长短适度的篇幅

2、新闻评论平易朴实的内容,一般都会用简练的篇幅和语言来表述。所以朴实的文风和简洁的语言是相辅相成的。评论的内容要正确,语言又要很简洁,不说空话,不舞文弄墨,哗众取宠。当然,简练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短,更不能认为评论写得越短越好,而要同它的内容结合起来考虑。评论的内容要根据内容量体裁衣,该长则长,能短则短。在一般情况下,还是要尽量用短小篇幅表达丰富的内容,把评论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炼意、炼句、炼字,语言准确规范

3、新闻评论要写得简洁精粹,首先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就是古人说的,要“炼意”。其次还是“炼句”、“炼字”,就是要锤炼语言,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如果一篇评论中出现许多“浮词”、“累句”,不仅会使受众感到别扭,而且还会影响评论说理的逻辑力量。通俗而生动的群众语言

4、平易通俗的语言,是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把评论的内容很好地传达给受众,增强评论的效果。新闻评论的语言,首先要通俗易懂,反对艰深晦涩、矫揉造作;其次要生动活泼,接近群众,反对空话、套话和各种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人民群众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而且有很多语言是生动而表现实际生活的,运用得恰当,可以使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所讲的道理。

5、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

新闻评论主要靠逻辑的力量说服受众。如果在评论的论述中适当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或者使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就可以把说理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从而把评论写的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使受众更容易理解评论的内容和思想。

6、善于运用比喻

运用比喻是形象说理常用的方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通过鲜明而熟悉的事物理解评论的思想内容。这种说理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刻的思想讲的通俗易懂,增强评论的生动性和说服力。语言文字的形象性

为了使说理形象生动,还可以运用“画像”的方法,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的形象。这种形象化的笔法的运用,要求作者深入观察生活,发现客观事物的特点,从而选择适当的形象,同时在描述过程中,就自然包括了作者或褒或贬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道理就可讲的生动而贴切。

7、诗文曲故形象的借用

巧妙而恰当的运用成语典故、寓言故事以及古代诗文,也是形象说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评论可以从一个故事引发议论,可以依托一个人物形象以古喻今,也可以借用一句诗文或成语作为标题或用于文中说明自己的观点,等等。这既有助于说理,也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8、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新闻评论既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它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受众,还要在感情上打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理与情常常是联在一起的。我们常说的通情达理,就是说一个人做事要入情入理,你讲的话人家乐于接受,你办的事也容易行得通,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乳义融的关系,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

【例】 材料:“哈佛女孩”是素质教育的胜利?

全亚洲仅有的两名学生之一——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被哈佛提前录取了,并且她获得了哈佛大学最优厚的入学待遇——每年4.5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资助。

以哈佛论成败是素质教育的噩梦

汤玫捷被哈佛提前录取昭示着素质教育的胜利,也预示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应成为我们教育发展的方向。在一些地方还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水平的惟一指标时,汤玫捷的成功无疑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和启示意义。

“哈佛女孩”出了一个又一个,如果用这个“哈佛女孩”因“综合素质”高被提前录取来说明素质教育的胜利,那么,由于“哈佛”录取人数毕竟有限,是不是素质教育必然失败?素质教育应该是培养成功者的,只要做好自己想做的就是成功,就此而言,做一个好家庭主妇与考上哈佛之间有成败高低之分吗?

美国的大学是市场化经营。市场经济中,大家发愁的不是买不到东西,而是东西卖不动。结果顾客成了“上帝”,最名牌的产品也要主动推销,厂家恨不得对你“行贿”来卖给你东西。包括哈佛在内的美国名牌大学,拉学生常常主动出击,而且盯着一些优秀的高中,对能提供生源的高中老师也非常礼遇。所谓“最好的推荐信”,是对这些高中老师常用的客气话,老师也愿意把这话传给学生,让你意识到这个高中对你多么尽心,以鼓励其他的学生来读书。如果要问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简言之,素质教育是培养成功者的,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而应试教育是培养失败者的,你考不上哈佛,你就失败了。将被哈佛录取视为素质教育的胜利,是用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衡量素质教育,不亦谬乎!

篇3:第三讲基本应用题

肉毒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存在于土壤、鱼及家畜的肠内和其粪便中, 在缺氧的环境下可大量繁殖, 产生外毒素 (为嗜神经毒素) 。肉毒杆菌依其血清型不同而分为A、B、D、E、F、G等8型, 引起人类中毒的主要血清型是A、B、E三型。

一、病因

凡被本菌污染的食物稍呈酸性或碱性。肉毒杆菌外毒素自胃肠道吸收后, 阻断周围神经触突, 释放乙酰胆碱, 使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发生障碍, 致使全身骨骼肌呈持续软瘫状态。婴儿肉毒杆菌食物中毒是由于婴儿食入被肉毒杆菌及其芽孢污染的蜂蜜等, 在肠道中繁殖产生外毒素而致病, 常为婴儿猝死原因之一。亦可见由伤口感染肉毒杆菌而致中毒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 多见于腌肉、腊肉及制作不良的罐头, 部分地区曾因食用豆豉、豆瓣酱、臭豆腐、米送乎乎 (食用面酱的半成品) 及不新鲜的鱼、猪肉、猪肝而发病。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较长, 一般为6~36小时, 最短1小时, 长者可达10日。潜伏期越短, 病死率越高。起病突然,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胃肠道症状不明显。初起时出现头晕、头痛, 全身无力, 尤以颈部无力显著, 继之有四肢麻木, 舌硬, 进而发生各种肌群麻痹:眼内外肌麻痹、吞咽肌麻痹、呼吸肌麻痹等。

消化系统症状多见便秘及鼓肠, 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腹痛及频繁腹泻等。一般不发热或低热, 脉搏先快后慢, 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唾液腺、汗腺分泌先增加, 后减少或有尿潴留。婴儿中毒多发生6月龄以内, 其首发症状为便秘, 继之出现神经麻痹, 哭声无力, 动作困难伴肌张力减退, 特别是肢体及颈部, 眼肌麻痹, 颜面表情呆滞, 咽下困难, 肛门括约肌张力减弱, 可以突然出现呼吸停止, 很快因中枢性呼吸衰竭突然死亡。

三、诊断

1. 流行病史

豆制品与面制品。同进食者可集体发病。

2. 临床表现

有脑神经麻痹症状, 如眼肌瘫痪, 吞咽、发音、呼吸困难等, 但神志清楚, 体温正常, 感觉存在。

3. 实验室检查

对可疑食物做厌氧菌培养, 可发现肉毒杆菌。以食物浸出液做动物实验 (口饲或腹腔内注射) , 如有外毒素存在, 则动物发生典型的四肢瘫痪。

四、鉴别诊断

与脊髓灰质炎、白喉后神经麻痹、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毒蕈及河豚中毒等相鉴别。

五、治疗

1. 尽快排除毒物

催吐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 2%碳酸氢钠溶液或活性炭混悬液洗胃、导泻、高位灌肠等。

2. 抗毒素治疗

此为本病的特效疗法, 早期使用抗毒素可使病死率明显下降, 一般在进食24小时内或肌肉麻痹前给予最为有效, 但是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如出现过敏反应, 则需用脱敏方法给药。用法:过敏试验阴性之后, 可用多价抗毒素 (A、B、E型) 5万~10万U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或静脉及肌肉各半量, 必要时于6小时后同量重复1次, 儿童用量同上。近年来用单价抗毒素对应治疗, 效果亦好。对可疑中毒病人, 应给注射5000~10000U防治。

过敏试验:将多价肉毒抗毒素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 皮内注射0.1ml, 30分钟后, 如注射部位无红肿, 则为阴性;如出现直径大于0.5cm的红肿, 则为阳性, 可按白喉抗毒素脱敏的方法注射。

3. 对症处理

(1) 补液促进毒物排泄, 并防止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2) 吞咽困难用鼻饲或胃肠外营养, 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

(3) 呼吸困难时应给氧,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

(4) 给予青霉素防止并发感染, 禁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 以防加重症状。

(5) 忌用麻醉药、镇静药。

(6) 卧床休息, 保持安静, 适当保暖。

4. 创口局部治疗

彻底清创, 防止伤口感染, 局部敷涂抗菌剂。

5. 婴儿肉碱中毒

一般不用抗毒素, 而用青霉素口服或肌内注射, 以减少肠道内肉毒杆菌的数量, 防止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同时予对症及支持治疗。

(霍习敏郭艳梅)

真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是因食入由于霉菌生长而腐败或变质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所引起的中毒。真菌毒素通常是在谷类和其他植物上合成, 可通过食入、吸入或直接接触皮肤而进入体内, 这类毒素极小量就可以引起明显的健康损害。常见的真菌有:曲霉菌, 如黄曲霉菌、棒曲霉菌、米曲霉菌、赭曲霉菌;青霉菌, 如毒青霉菌、桔青霉菌、岛青霉菌、纯绿青霉菌;镰刀霉菌, 如半裸镰刀霉菌、赤霉菌;黑斑病菌, 如黑色葡萄穗状霉菌等。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真菌中毒:

一、常见真菌中毒

1.黄曲霉毒素中毒

现已分离出12种, 其中最重要的和毒性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B1, 常寄生在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米及花生饼中, 属肝脏毒素。鸭口服黄曲霉毒素B1半数致死量为0.36mg/kg, 慢性毒性为对大白鼠的致癌性 (1mg/kg, 雄性41周, 雌性64周) 。表现为肝脏急性损伤 (如肝细胞变性, 脂肪浸润, 胆小管纤维组织增生及出现黄疸, 肝脏出血、坏死等) 所引起的有关症状, 大剂量或长期小剂量喂饲动物, 可以发生肝癌。

2.黄变米中毒 (毒青霉中毒)

为黄绿青霉毒素, 其被侵染特征是米上有色斑点, 具有麻痹性臭味, 属神经毒性。大白鼠皮下注射10mg/kg, 1.5~3小时即死, 或口服30mg/kg, 3~8小时可致死。急性中毒时中枢神经麻痹, 下肢瘫痪, 最后可导致横膈和心脏停搏、呼吸麻痹而致死。慢性中毒可引起贫血, 停食后逐渐恢复。

3.桔青霉中毒

为桔青霉毒素, 其被侵染特征是米初呈淡黄色, 后变黄绿色, 属肾脏毒素, 表现为肾脏肿大、尿多、肾小管扩张和坏死。

4.岛青霉中毒

为黄米毒素 (又名黄天精) 和含氯肽 (环氯素、岛青霉毒素) , 常寄生在稻米、玉米、大麦和小麦中。其被侵染特毒素属脂溶性, 小白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221mg/kg, 2~3日出现反应。含氯肽属肝毒素, 小白鼠半数致死量为5mg/kg, 2~3小时即可致死。人中毒后肝脏受侵害, 引起肝脏的脂肪变性, 最后可发生肝硬化, 并可导致肝癌。

5.镰刀菌中毒 (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

为梨孢镰刀霉菌 (早熟禾镰刀霉菌) 和假分枝镰刀霉菌 (拟顶胞镰刀霉菌) 及牙枝霉菌, 常寄生在麦类、玉米、水稻中。骨髓损伤性白细胞缺乏症, 在流行时, 病死率很高。急性中毒时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加快, 重症出现痉挛和心力衰竭。亚急性中毒可分4期。 (1) 初期:出现急性中毒症状; (2) 静止期 (3~8周) ; (3) 症状恶化期:口腔黏膜坏死、咽炎, 鼻腔、口腔、消化道、肾脏出血;白细胞极度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增大 (可到90%) 、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和凝血时间延长, 并易发生二重感染; (4) 恢复期:在发病初期即停食有毒食物, 轻症3~5日恢复, 重症可持续数周, 偶有后遗症。

6. 黑葡萄状穗霉毒素中毒

为黑葡萄状穗霉毒素, 常由麦秸、谷糠和草藁所致。典型症状: (1) 初期为流涎、颌下淋巴结肿胀、眼部口腔充血及黏膜皲裂; (2) 静止期为起病后8~30日开始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粒细胞消失和凝血时间延长, 持续5~50日; (3) 第三期为体温升高、腹泻、脱水、脉搏微弱不整。血小板显著下降, 白细胞下降, 机体抵抗力降低, 非病原性感染、口腔、齿龈、舌系带、硬腭黏膜、软腭黏膜、口唇等处发生坏死, 一般1~6日死亡。非典型中毒是在吃了大量有毒物后发生, 特点是出现神经损害和休克。

7. 紫色麦角菌中毒

为紫色麦角菌生物碱, 存在于麦类和一些禾本植物的果穗。急性中毒时出现口渴、呕吐、腹泻、腹上部有烧灼感、头痛、皮肤刺痒、发冷、脉弱而快。严重时意识丧失、惊厥、虚脱, 最后因呼吸麻痹、心跳停止而死亡。慢性中毒为开始四肢无力、头痛、嗜睡、腹泻、腹痛、四肢末端剧痛、发冷、失去感觉, 出现坏疽变黑, 最后因长期化脓或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可发生精神错乱和癫痫。

二、治疗

(1) 尽快尽早洗胃、洗肠并服泻剂, 洗胃可用1∶2000~1∶5000高锰酸钾溶液 (若病人已发生呕血、便血, 则洗胃、洗肠都应特别小心) 。

(2) 服生大蒜50克。

(3) 补液, 防止脱水、酸中毒, 但要注意心、肾功能。

(4) 对症治疗, 如强心、止血, 保护肝、肾等。

(5) 对食入未经杀死真菌的食物应给予抗真菌药物。

(6)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篇4:第三讲基本应用题

要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建立一支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目前,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职人员很少,兼职人员较多,这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将以兼职教师为主转变为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模式;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技能,必须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并逐步形成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结合起来;第三,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当然也包括教师。因此,要把师源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减到最低程度,避免学生受到消极影响,从而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第四,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

二、充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笔者认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存在着问题,但这种问题主要是发展性的。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发展性问题上,以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对学生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予以指导,同时还要兼顾极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心理治疗与行为的矫正。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小学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可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可以体验和调适兼顾,但要始终贯穿一条活动主线,突出实践性和实效性;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从生活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与职业辅导并重,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还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主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要把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寻找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今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会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各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学校正规教学计划中,保证课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组织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心理素质;利用班级或团队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和教育干预,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咨询;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减少学生内心的矛盾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

篇5:五言律绝的基本知识第三讲及作业

关于五言律绝章法的几个问题五言律绝既然是一种诗体,那么它就其内在的规律。以前我们讲到的五言律绝的平仄律、韵律以及拗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从创作的形式方面谈起的,这是外在的。然而,只了解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深入探讨五言律绝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它的内在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五言律绝的实质,才能在写作上有一个飞跃性的进展。下面我就五言绝句的写作问题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五言律绝的章法简介写作五言律绝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否则就会杂乱无章,这个结构俗称章法。对于五绝和其它诗体来说,都有一个起承转合,也有的称为起承转结。起承转合之法,清代初期金圣叹先生曾借明代的八股文的结构来系统分析诗的结构的。他在《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把起承转合(结)之法运用到分析律诗的结构上,一直沿用到现在。前人经验,“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元.杨载《诗法家数》)五言律绝篇幅短小,开端一般不能迂回曲折,或随意铺排,而应直入本题,从靠近诗的主旨着笔,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平平道来,从容承接。写作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因题因人而异。诗的开端也有“如爆竹骤响”,突然而起的。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开始不仅楼的位置、形状等未写,连登楼也只放在末句最后才点出,“起”更简捷,直写所见景色,“白日依山尽”。一般说来,五言律绝的写作,后两句比前两句更重要,第三句尤其重要。“七绝(五绝略同)用意宜在第三句,第四句只作推宕,或作指点,则神韵自出。”“第三句是转舵处。”(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舵转好了,方向对了,船便顺流而下,胜利地到达终点。今人丁芒把写绝句比作打排球:球(题目)发过来了,首先是一二句作为一传手接球,接传球要到位,要能为二传手创造条件。第三句就起着二传手的作用,有正、反(设问)各种手法,对诗主旨的点明,起着拉出、铺垫、反激的作用。到第四句,已经是水到渠成的地步,正如球在网前被二传手高高地巧妙地托起,攻击手可以其突兀、机巧、沉重,把球打死,“一锤定音,主题点明,胜负自分。”(《当代诗词学》)“转”,要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转出新路,拓出新意、深意。通常是转的弯子较大,角度越新,既出人意外又在人意中,诗就越能动人。仍就《登鹳雀楼》来说,前两句写东西方上下、远近所见的雄浑苍茫景色,画面广阔,还有未见到的遥远渺茫的大海,第三句“欲穷千里目”开始,转入自己的思想意愿和后续行动,向读者展示更大的视野,将诗思推向更高地境界。第三句的转,既是承上,又是启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三句的“转”,为了起拉出、铺垫、反激、强调等作用,前人常用“不”、“莫”、“独”、“更”、“如”、“若”、“何”、“谁”、“纵”、“欲”、“愿”、“今”、“只今”、“昔”等字,以转出新意。第四句“结”,往往是诗的最精彩处,是作者画龙点睛之笔。结句一好,全诗尽活,顿然生辉。结句应如撞钟,馀音袅袅。结句要“语绝而意不绝”,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句是承接第三句,又或隐或露地照应前边一、二句。绝句结尾一般有三种情况:(1)以理结。纯粹以理结束不易动人,多半是伴随抒情、议论,寓理于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2)以情结。由景及情,或是情的深化。如唐·王勃:”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3)以景结。结得好,能有神韵。如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有的人在学习实践中,写五言绝句由触动灵感,得某句开始,此句往往即是所谓的“诗眼”。一般要安排在尾句之上。再通过尾句,求得第三句。最后对前二句进行铺设,使之为后一句服务。反之如安排在首句,则会造成头重脚轻,架构不稳。张炎《词源》云:“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字一句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所论虽是词之小令,同样也适用于绝句。绝句单一营句的这一特点不同于律诗,律诗或得一句,或得一联,要根据具体需要安排其位置。五言绝句章法,书本上多以起承转合开始讲起,而又与上文经营尾句之说似乎矛盾,实则不然,得了尾句,同样也须谋求起句。

二、对起承转合的说明

(一)、起承转合

所谓起、承、转、合之说,以五言绝句诗论,一般说来是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三句为转,四句为结。其法各有不同,现分述如下:

1、起句

起者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最理想的起句要响亮、突兀、高绝,可是于绝句而言,一般情况下难以办到。绝句求其自然即可。起,又分明起、暗起、陪起、反起等等,试举例说明如下:

(1)、明起。所谓明起者,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毫无些许做作。如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起句直接入笔“音书绝”,可谓下笔擒题。此法最便于初学。

(2)、暗起。暗起者不见题字,而题之本意固在焉。如唐·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3)、陪起。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如唐·朱放:“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能得几回过?“

(4)、反起。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如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其他还有引起(与陪起相类)、兴起(由眼前物况,引出不大相关的主题)等,不再一一赘述。

2、承句

承,即是承接。承的方式也很多。有总接、明顺、暗接等等。无论那种方法,都须依据诗的景路、理路、情路接续下来,使上下文连接严密紧凑。承接应注意与题目关合,并紧接起句之立意,不可松泛,力求一气贯注之妙。古人曾云:“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又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方称佳妙”。此即承接之要领也。如唐·贾岛:“野坐分苔石,山行绕菊丛。云衣惹不破,秋色望来空。”

起承二句,一般是一体的,即二句往往可以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

3、转句

绝句的转句一般是第三句,转句在一首绝句中占极重要之地位,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须与起承相揖让,且要灵活,而又不可离题太远,能互相照应方为杰作。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思路上的转换,即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等等。转句是诗的着力点,是为尾句的蓄势。转不仅使诗在章法上给人一种回环往复、摇曳多姿之感,更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进而品味出情感和主旨,故历代诗人对于转,无不费煞心思,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刘熙载《艺概》云:“妙在衬跌”,正是对转作用的诠释。转法之技巧略述于后:

(1)、推进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如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于起、承二句正写湖上晴雨,第三句即从“西湖”进一层着笔,转到“西子”的比喻上来,奇而不突,以发对美景的感叹,此谓之进一层转法。再如刘庆霖《题张家界天子山》:

手握金鞭立晚风,一声号令动山容。如今我是石天子,统领湘中百万峰。

前二句写天子山执鞭(金鞭为水名)令山之态,第三句由“天子”进一步写入,转到“我”上来了,为神采之尾句拉满弓弦。

这种转法,转句也常使用最是、更有、偏是等强调性词语。

(2)、退让转法。即就题目本意退一步来说。如 南行别弟唐·韦承庆:“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转句“不知”二字是一种假设。既能呼应上文,又能照顾下句,此退一步转法也。

转句也有用假设的。在一二句与尾句之间形成转折。

此种转法往往使用但使、倘若、谁将、我欲、但期、欲教、纵然、纵教等比较模糊性词语。

(3)、反意转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如春雪唐·东方虬:“春雪满空来,触处是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4)、忽字转法。用“忽”字或与忽相类的转折词,做为转的连介词。如唐·刘禹锡公馆似仙家,池清竹径斜。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岩花。

以一“忽”字,形成了转折。

(5)、逆挽转法。逆挽不限于第三句,绝句各句根据需要适时而用。如:唐·李商隐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化不合理为合理,令坏句起死回生。逆挽之法也适用时间上、空间的顺序逆排,是一种造境方法,非关章法,故不述。

4、结句

结句又称落句。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作一总结以为收束也。古人云:“合处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须言有尽而意无穷”。即指结句而言。杨载之《诗法家数》亦云:“作诗结句尤难,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

《说诗晬话》又云:“收束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或就本位收住”。所谓收束,即是点题作结。放开一步,即是题外作结。亦是作结的二大类。

(1)、点题作结。秋日湖上唐·薛莹:“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沉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2)、由题外作结。这种结,由诗题宕开、引伸、外延,但不应离题范围过远,仍要与题意相合。此种结,较之点题结更为含蓄。如唐·崔莺莺:“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明·谢榛:“春草青犹短,牵愁尔许长。天涯白首客,独立几斜阳。”

5、几种结句技巧

(1)以景托情。沈义父《乐府指迷》云:“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情最好。”说明了以景作结,产生的余韵较长。如望湖亭唐·郑谷:“湘水似伊水,湘人非故人。登临独无语,风柳自摇春。”

(2)直抒胸意。直吐情感,多用于豪放慷慨之作。如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3)置问猜想。以问达意、以猜传情,情感欲吐不吐,表达情感婉曲,引人遐思。

先说置问,诗中运用设问、反问、问而不答、有问有答、答非所问等例子很多。如唐·许敬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九日唐·王勃:“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再说猜想。作者的创作已经是猜测了,又要引导读者去猜测。

唐·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

前三句较平,结句一个大胆猜想,使全诗顿时生色。

这类型的结,往往用上“想是、料是、料得、疑是、可能、猜作、或可”等猜测、不肯定的字眼。

(4)宕出远神。就是常说的“宕开一笔”,以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结句就前句之势,进一层描写。表达上更深更远。再如唐·储光羲:“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结句一般须与第三句紧密配合,才能发挥得最好。结句常法还有抒情作结,反语作结、劝慰作结、警策作结、引理作结、悬念作结等等。与诗一样,结亦无定法,概因题材、思想、语势、韵味之不同而结异。沈德潜云:“就上文体势行之”是之谓也。

三、起承转合并非金科玉律应该承认,“起承转合”这种对于诗文章法的总结确实能概括出许多文章和诗词结构的特点或者说创作经验,所以,作为经验之一,甚至是重要的“之一”,是有参考价值的,尤其是对于初学者。但是把它程式化了,已经不可取。如果进一步地把它经典化,乃至神圣化了,那就不仅不可取,至少是迂腐。如果程式化了,绝对化了,乃至法制化了,就成了思想文化发展的极大障碍,所以,五言绝句之章法,绝非起承转合、开合顿锉等几个条框可以概括了的。如对句双起,对句作结,四张联屏,句句转入等等,各色各样。其实,这种从元朝开始总结而盛行于明清八股科举考试时期、深受八股文影响的关于诗词章法的理论,只是概括了唐宋时期一部分诗词的特点,大量的甚至更多的唐宋优秀诗词并非都是如此。它们的作者依然像先秦风、骚以及汉以来的乐府作者那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依然是“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根本就没有想到起句应该怎么“突兀”,中间应该怎么“承转”,“结句”又应该怎么“有力”,但他们的作品千百年来依然是公认的名篇。比如:

1、祖咏《终南望积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起、承、承、承合)

2、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起、承、承、承合)

3、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第一二句并列,都是起句,第三句承,第四句合)

4、权德舆《玉台体》: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首句“起”,第二句不是“承”而是“转”,三四句“承合”)

5、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双起、转、结)由此看出五言律绝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别于律诗。近代刘永济说:盖大匠诲人以规矩,不能诲人以巧也。作诗还要善于用心体味,独出心裁,另辟新径才能写出更高更好的作品!

四、作业:

1、以国庆节为题材,题目自拟。

2、用“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写作两首五言律绝。

3、平水韵或新韵皆可,新声韵注明。

4、尽量写出自己的所闻所感,写出新意,避免老生常谈。

篇6:第三讲基本应用题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1、5 课时

实训教学 0、5课时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即古人所称的“笔法”,今人又称表达手法、表现方法。文章表达方式通常有五种: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应用文书(语言)的表达方式主要为: 说明、叙述和议论。

本讲只学习应用文书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说明、议论和叙述。

一、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状态、性质、特点、功能、成因、关系、功用等属性,加以客观的解释和介绍的表达方式。

(一)说明的作用

介绍背景材料和环境,可为叙述起好铺垫作用,可为议论提供依据。总结、简报、调查报告、工作报告、表彰、处分决定或通报介绍有关人员或单位,常用说明;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章文书、专用书信以及启事、经济合同、广告等也常用说明。

(二)应用文书说明的特征 1.常与议论、叙述结合使用。2.常多种说明方式同时使用。

(三)应用文书常用的说明方法 1.比较说明

即是利用相同事物、事理之间的异同,或不同事物、事理之间的异同以说明被说明对象的方法。例如:

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俄国的贝加尔湖,由于污染,湖中的水生物至少比50年前灭绝了一半。

事物之间一定要有可比性,且比较的标准要一致。2.举例说明 即是列举具体的例子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类型有两种: 通常有典型举例;列举性举例。例子要真实、具体,有代表性。3.数字说明

即是用数据来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例如: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544.3元提高至4377.2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708.6元提高到1926元,扣除价格因素,平均实际增长5.7%,是建国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4.分类说明

即对事物或问题,按同一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不同的方面,逐一加以说明。例如:

营业税设置了三档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税率为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税率为5%;娱乐业多属于高消费的范围,因此规定了5%至20%的税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税务机关可在税法规定的幅度内实行较高的税率。

5.定义说明

简要说明事物的概念或本质属性的方法,即讲明事物、事理“是什么”。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给“人”下的定义:“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定义说明“是”的前面和后面的内容可以互换。6.图形说明

即是用图形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

图形说明具有其他说明方法所没有的直观性。7.引用说明

引用有关的论述、文件资料来说明事物或问题的性状、特点、本质和规律

二、议论

所谓议论,是作者对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评论,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意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一)议论的作用

对人或事做出自己的评价、判断,阐明处理某些公务活动或社会事务的立场观点、政策原则、决策主张。

(二)应用文书议论的特征

1.以正面议论为主,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2.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使用,如夹叙夹议。

(三)议论的构成

完整的议论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1.论点„„提出“被证明的是什么” 2.论据„„回答“用什么证明”

即是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3.论证„„解决“怎样证明” 即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点是统帅、核心、灵魂,论据是基础,论证方式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

(四)应用文书常用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

即是用事例或统计数据作论据,举例直接证明论点的议论方法。例如: 米糠和麸皮含有大量维生素。这个问题,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早就注意到了。曾经用米糠和麸皮治疗那些患有维生素缺乏症的病人。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问题:经化学分析,米糠和麸皮中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B和E。用作论据的事实,既要典型,且量要适度。

列举的事实过少显得单薄,过多又会淹没、冲淡论点。2.对比法

即将性质相反或有差异的两种或几种事物作比较,做出论断,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例如:

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问题,尤其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党的建设的实践看,这方面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哪个地方、部门什么时候党内监督工作抓得比较紧,民主集中制执行得比较好,个人专断、滥用职权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就比较少,消极腐败现象也会受到抑制,出了问题一般也能得到及时解决。反之,监督工作薄弱,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权力被滥用而又得不到制止,往往就会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

3.引证法

即是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党和政府的文件等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例如: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版。”因此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为解放全中国的浴血奋战,不能忘记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不能忘记改革开放以来的奋斗历程。

4.因果法

即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并以此证明论点的方法。可由因及果,也可由果溯因。例如:

我们系统内的大多数老企业,多年来负担很重,有的厂福利性开支竟占年收入的20%;有些老厂,离退休人员工资占全厂年收入的30%以上,这些企业的亏损是体制造成的。有些企业没有市场意识,产品几年不变,质量低劣,大量库存积压,造成投资无法回收,从根本上说,这些企业的亏损也是体制造成的。因此我们要走出困境,就必须要深化体制的改革。

这里用因果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国企亏损的原因,从而证明了“必须深化体制改革”这一论点。

5.喻证法

即通过打比方讲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例如: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如“一朝分娩”。6.归谬法

即将错误的观点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该观点错误的证明方法。例如:

阶级斗争不是推动历史的惟一动力,因为如果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的惟一动力,那么蒸汽机就一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一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而人类的发展史证明,并不是这样。

三、叙述 所谓叙述,是有次序地叙说、介绍人物的经历、言行或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达方式。

完整的叙述包括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一)叙述的作用

叙述是应用文书的基本表达方式。为议论提供事实依据,也要用到叙述。

(二)应用文书叙述的特征

1.以顺叙为主,讲求平铺直叙,注重叙述事件的过程。2.一般采用概括叙述,极少是具体、详细的叙述。

应用文书对叙述的要求是:

概括准,粗线条。

只注重对事件的整体勾画,不要求细节的具体、内容的详尽。只叙述与表达主旨、说明问题有直接关联的部分,或者只是综合地、概括地叙述若干人或事的共同点。3.常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运用。

夹叙夹议,叙事论理,叙述说明等。

(三)叙述的方法 1.顺叙

顺叙是根据人物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时序进行的叙述。2.倒叙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再以顺叙的方式进行的叙述。

3.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因为需要,暂时中断叙述主线,插入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四)叙述的人称

人称是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

选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是主观性叙述,能给读者真实、亲切的感受; 选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是客观性叙述,叙述面较广较自由,可不受时空和经历限制 使用第二人称叙述,有亲临感,像在面对面交流。

应用写作对人称使用有特定要求:

撰写总结、拟定计划,必须采用第一人称,写市场调查报告则主要使用第三人称。而有些文种的写作须三种人称同时使用,如涉及第三单位的来函、去函、情况通报,就常出现“我们”、“你们”、“他们”。

二、写作的常用思路

一、思路的基本含义

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作出自觉、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路,是思维活动的运行轨迹,文章思路,就是作者的思维“路线”。按照思路写成文章,就是所谓组织结构。

应用文书写作主要沿逻辑线和时空线展开思路。

二、思路与结构的一般关系

文章结构实质上就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文章的结构与作者的思想相对应或相统一的。

“思路,这是关乎文章结构的最根本的东西”(张志公:《怎样锻炼思路》)。文艺作品的这种反映和体现是曲折迂回的、深藏含蓄的; 应用文书的结构,通常是作者思路的直接呈现。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思路是文章的脉络。

如果文章结构杂乱无章,则表明作者的思路杂乱不清。

如果文章结构不严谨不清楚,则表明作者的思路不缜密不清晰。下笔之前先理清、理顺思路的目的:

是使结构完整、严谨和条理清晰,是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

三、应用文书写作常用思路简述

应用文书写作构思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进行。

(一)递进思路 递进思路是认识事物或事理由浅入深、由表到里、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一种思维方法。

递进思路的作用:

可以深入地、清晰地阐释某些比较复杂的事理,说明某些比较复杂的关系,有助于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使文章达到一定的深度。递进思路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

例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混乱的现状亟待改变》的调查报告,就是典型的递进思路: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混乱

“财务管理混乱”导致乱账多,员工主人翁精神衰弱

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

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财务制度

又例如,《农村文化活动设施量少质差的现状亟待改变》的调查报告,按以下思路写成:

××县农村文化活动设施量少质差

“文化饥饿症”带来农村精神文明滑坡

文化活动量少质差的原因

采取有力措施重视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

很明显,是典型的递进思路。

(二)并列思路

并列思路,即是运用平等、平行、并列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对待事物或事理而形成的思路。并列思路将事物或事理平等看待,横向发展。

如通知、决定的诸多事项、规章文书的许多同类条文,许多体现的都是并列思路。

(三)比较思路

比较思路是运用比较和鉴别的思维方法而形成的一种思路。

比较思路是应用文书写作的常用思路之一。比较的标准(简称比标)要一致。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比较。

注意比较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和写作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对事物进行比较。

(四)归纳和演绎思路

1、归纳

归纳,是从两个以上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或道理的共同属性中,推出同一类事物或道理的普遍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它是从个别到全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应用文书写作运用这种思维方法便形成了归纳思路。归纳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完全归纳法

即穷究同类事物中所有个别事物的共同属性,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允许漏掉任何一个性质相同的个别事物。

2)简单枚举法

即根据对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概括,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这实际上是不完全归纳法。

如《中共××县委员会关于向徐庆文、吴春山同志学习的决定》归纳出的结论:

“徐庆文、吴春山同志忠诚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们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们不愧是我党的优秀党员”。而归纳出这个结论的依据,只是选择介绍了他们一生中一些典型事迹,并没有罗列全部事迹。

3)科学归纳法 即由某类事物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具有的必然联系,而推出这类事物全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方法。

2、演绎

这是从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它与归纳的思维方向正好相反。

例如《××市××局关于机关干部勤政廉政的规定》写道:

“廉洁奉公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党取信于民的根本保证,也是机关干部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只有做到高效廉洁,党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的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关心和拥护,党和政府才有可能带领和团结大家同心同德,共渡难关,深化改革,实现发展„„。”

这里采用的就是演绎思路。在说理性较强的应用文书中,较多地运用演绎思路。

运用演绎法时,作为根据、前提的一般性结论必须正确无误,才能进行直接演绎。

归纳和演绎既是两种方向完全不同的对立的思维方法,又是互相依存的辩证统一体。

(五)综分思路

综分思路是运用综合和分析两种思维方法而形成的思路。

分析就是把事物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加以研究,由总到分,化整为零。综合则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考察,也就是由分到总,集散为整。综合的过程,就是对实体事物组合、对抽象事物概括的过程。

文章要点面结合、铺陈展开,构思时要善于分析客观对象,在分析的基础上善于综合。

(六)因果思路

因果思路是运用探因和寻果的思维方法形成的思路。

在应用文书写作中,根据写作意图和受众接受心理,常常采用由果溯因的思路。

因果思路:

要全面分析导致结果或现状的原因。抓住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同时也不忽视次要原因。

要深刻地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

“因因分析”:

即深入分析,从原因中去探究产生原因的原因。例如:

某厂生产的传统产品出现销售疲软势头,厂方要求做出调查并写出市场销售情况的调查报告。

1、通过调查,发现销售疲软是存在广告宣传不力、营销渠道不畅、产品包装陈旧、产品式样单

一、产品质量下降等多种原因。

2、经过分析研究,认定其中质量下降是关键。

3、进一步分析,发现质量下降的原因是生产第一线工人不顾质量,检验工不负责任。

4、又深入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状况是管理不善,制度不严,职工普遍缺乏质量意识。

5、再追本溯源,发现根本原因是厂领导班子缺乏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只抓产品数量、产值,忽视产品质量。

经过这样层层深入分析,方找出了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领导重视,狠抓质量,注重宣传,打通渠道”的对策,使产品销售重新出现了增长势头。

应用文书写作常常会综合运用几种思路成文。

四、复习与训练

1、通过复习与训练,重点强化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和概括叙述方法。

2、课堂讲授外,作为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

上一篇:马路写景作文下一篇:鸣凤镇安全办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