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2024-04-27

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有哪些(精选14篇)

篇1: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我把这作为最后一点是因为我想当然地认为,学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如果他们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也许就“有救”了。然而现实可能是,他没有如此幸运。

学生上网,老师可能上报政教处,给学生以严厉的处罚,甚至是赶学生回家;学生谈恋爱,老师可能是打击讽刺,闹得满城风雨,让他们抬不起头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和风格,瞧不起教师的水平甚至是为人。遇到这样的老师,学生如何搞得好学习呢?

篇2: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手机是方便人们交流的通讯工具,由于价廉物美,很多高中生也拥有了手机。然而,有的高中生却把手机当成了形影不离的宠物,学生本应手不释卷,他们却手不释“机”。上网、聊天、发短信、听歌曲、看书……老师在上面认真讲课,他在下面认真玩手机。

自习的时候,别的同学在认着学习,他却全神贯注盯在手机上……长此以往,手机降低了他们的视力,也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有MP3、MP4等电子产品,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影响都较大。学外语常常成了购买这些产品的正当理由,然而鲜有学生言行一致。

篇3: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一、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

1. 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不够强。

汉语虽然是母语,但是这并没有提高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语文不仅时常受到学生的“遇冷”,学生家长甚至学校对语文学科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学生和家长都侧重理科学习,走入“语文上课听不听考试都一个样”、“花同样的时间补课,语文较其他理科学科提分慢”等观念误区。某些学校非常重视理科学科的教学建设,认为语文学科并不能成为学生拉分的学科,故对语文学科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某些学生对语文仍然有一种不亲近感,这种不亲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弱、语文老师上课不够风趣、作业量太大等。所以他们对语文采取的是一种较消极的学习方法:上课听听,下课做作业,应付了事,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他们和教师的教学互动是非常少的。非常值得反思的现象是:某些学生到了高中,即使知道题目的答案,但他们并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提问。只有在教师点名后,才会说出答案。不仅如此,他们的课外时间大多都让给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功课。虽然这种做法是十分不理性的,但是仍有某些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

2. 没有很好地进行有效的预习。

某些学生认为反正教室课堂上会讲解,就不需要预习。但是上新课前不预习,会造成对课堂知识平均用力,获取不到重点难点的情况。某些学生因为没有预习习惯,对教师将要讲述的课堂内容一无所知,所以只等着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十分呆板和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某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只是大致浏览一遍。虽然有预习这种形式,但是这种预习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 听课学习方式不正确。

某些学生只是听教师上课的内容,看课件、板书等,并不会摘抄很多笔记,致使复习时知识点不全面,甚至连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把握。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是一些理科学生只是一味地照抄教师的笔记,没有听教师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他们认为课堂笔记比较重要,课后再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理解。在学生课业压力繁重的今天,其实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再重复理解课堂大部分的内容。但这些错误的学习方式仍在学生中广泛存在。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虽然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各门知识,但通过课堂讲授(含在老师指导下的实践、实验课等)这一形式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听课无疑是预习、听课、作业和复习这四环中最重要的一环,别小看教师短短四十分钟的上课时间。这短短四十分钟的所传授的内容需要花费教师许多备课时间:写教案、做课件,整堂课的基础、重点、难点内容及考虑学生上课会提出的有关问题等。教师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比较强,而且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可能会超出现有的教材。虽然教师为课堂传授的知识做了许多前期的努力,但是不同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新知识有着很大的差距。

4. 没有很好地及时复习。

复习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某些学生不会经常复习,只会在临近考试时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方式。这类学生普遍学习不太用功,成绩不够理想。一些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督促下,才会复习。

5. 严重缺乏常态阅读和深度阅读。

当前学生因为学业压力繁重,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常态阅读和深度阅读。某些学生尽管考分很高,但是知识面狭窄,近年来“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尤其是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学生认为作文为自身语文学科考试中的薄弱题型。所以,阅读应该引起学生及教师的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的丰厚是非常重要的。但遗憾的是,目前某些学生和学生家长还存在重理轻文的思想。

二、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建议

1. 要有规律地复习。

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可见复习从古到今都是被重视的。学习在学习中起到了巩固、强化的作用,是将新课知识掌握的一个重要环节。生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发现在学习中,人的遗忘是有规律可循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根据提出者艾宾浩斯的说法,刚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会减慢,遗忘的数量就会减少。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为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照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此次实验后,我们可以发现甲组的记忆率明显低于乙组。实验结果从侧面证明复习的重要性。但很可惜,虽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很有名,但是当前学生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进行复习的并不是很多。如果有更多的学生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相信学生的复习效率就会更高。

2. 要独立完成作业。

写作业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觉地、有目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智力活动这一过程。作业一向是被教师和学生家长看重的。某些教师认为给学生布置较多的作业能使他们对知识进行更好的巩固,进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说,做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一个学生如果正确对待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并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错题建立错题集,那么这样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某些学生对待作业很认真,但是成绩平平,或者一直不能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就自暴自弃。经过调查发现,那些学生在做作业前,从不复习课本知识,拿起题目来就做,不会了才翻书或者直接问同学、家长,不经过思考。但是考试的时候不可能翻书,也不能问问题。所以学生写作业时必须经过独立思考,这样做作业才会有效果。

3. 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指课前的自学,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积极主动地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这一准备。预习这一习惯在学生接受新课前进行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预习能使学生课前便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时解决部分不懂的问题,减少不少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第二,有利于学生在上课听课时跟着教师讲课的思路走。这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自主性便提高,对课堂内容的选择性增强,明确在哪些知识上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第三,预习便于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并学会质疑,提高思想的深度,增强学习效果。第四,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效率。因为课前预习过,在教师上课时,对于教师解的内容和板书,学生心中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因此在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已经理解了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知识难点、教师额外补充的,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学生的上课效率提高,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不懂的问题上。

4. 要培养听课的集中注意力。

有了集中的听课注意力,就能紧跟教师的思路,认真思考问题。在整个课堂听课过程中,做到眼、耳、脑并用。有研究表明,在学习中调动的感官越多,知识掌握得就越快。

5. 要多读多练多积累。

对于课文要求的名著阅读例如《昆虫记》、《童年》等一定要浏览熟记。初中生可以考虑看长篇小说,高中学生因为时间较紧张,可以阅读《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以此提高文学素养,积累作文素材。对作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采用一些“公式化”套用方式,如为了应对议论文文体,采用“三例三引”的方法:就是在每段详细叙述观点时,引用切题的名人名言。这样既可以使文章论点明晰,又可以使文章有文采,为文章增分,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在批阅同学的作文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所处的水平及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一次次的评阅中,学生可以积累到其他同学的一些好词好句,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

摘要:作者通过调查,结合亲身经历,在分析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建议。

关键词:语文学习,考试成绩,现状与对策

参考文献

[1]钱文军.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J].吉林教育,2009(01).

篇4:浅谈中学生数学成绩有差异的原因

一、中学之前所接受到的教育有差异

学生所获得的遗传素质有所不同。遗传素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但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遗传素质,而是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和教育(学校教育)。环境与教育相比,教育又居主导的一面。环境的影响是自发的、偶然的,教育的组织是有规律的,其作用是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的。历史上有不少关于“神童”的记载,但是他们在成长之后的成就不一定显著突出,有的甚至默默无闻。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二、学科本身的特点也是学生成绩产生差异的原因

首先,数学学科有严密的系统性,是一门集逻辑推理、抽象思维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前面所学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学习数学需要灵活的分析思维,单凭呆板的记忆、模仿的方法学不成数学。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再加上学生入学前已经在学习上形成的差异。在中学阶段,数学学习成绩的差异程度和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更为突出。

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进入中学之前,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这对以后的学习很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基本智能条件,基础知识并非难以掌握,这一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有很多。如美国的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学,考试成绩名列全班末位,但后来竟有1382项发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郭沫若小学成绩不佳,到中学有一学期的成绩竟有几科不及格,后来却成为文化巨人,是继鲁迅之后伟大的文化旗手;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读初中时数学不及格,但后来却成了著名的数学家等。

再次,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也是学生成绩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指出:“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是这样体会的:一是抓好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二是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思考及回答问题,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三是学会科学的思考问题,注重理解,不要只背结论,要及时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师讲解的条理性,要大胆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四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真正达到排疑解难、巩固提高的目的;五是正确对待作业,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在完成作业时,把预习、上课、课后复习衔接起来,先要审好作业题,善于分析和理解题目,然后理清解题的思路,准确表达,最后还要认真检查,掌握对数学作业进行自我订正的方法。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好的学习习惯所取得成绩肯定是不一样的。

三、学生成绩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在同一個班级的学生中,在教学上提出统一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成绩方面要达到大致相同的水平,这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要求全班学生都要有最好的成绩,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在提出这一要求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对于后进生,教师要根据其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的客观现实,因人施教,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必要时,应该放慢速度,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生数学成绩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分析这些原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篇5: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总觉得亏欠了孩子,为了弥补,他们尽量多给孩子金钱。结果使孩子认为,父母在外打工钱来得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逐渐养成了大手大脚的坏习惯,花在学习上的心思少了。

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缺乏督促甚至是不闻不问。有的父母认为,高中的知识自己都一窍不通,怎么能辅导孩子呢?其实,父母的关心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很大,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做经验交流的时候都提到:父母的期望和关心是激励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

篇6:考试成绩差的原因有哪些

这是成绩在高分以下学生的通病,如果一百分的考试咱考了95,那么这一条跟你关系不大,但是如果咱考了59,那你就得好好看看这一条了。

我之前也遇见过这样的老师,很少讲基础知识,觉得讲这些丢人,结果他没有怎么丢人,但是他的学生却一直丢分。

时至今日,还有学生不清楚等式的定义(含有等号的式子),所以他认为1=2不是等式,而认为π≈3.14是等式;还有学生不知道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他认为x+1=x-1不是方程,因为它没有解;还有学生不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所以他认为

是而

或者

不是,此类问题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2、基本运算能力差

这个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只要是小学计算能力一般,初一基本上也会受影响,同时也和学生的习惯有关,有的初一小孩只要是计算题,就立刻拿出来计算器,啪嗒啪嗒把题算出来了,有时候计算6乘以9,他都恨不得翻出九九乘法表,而不愿意去开动脑筋运算,长此以往,导致计算能力低下。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个题一定有人算得18,因为他认为负负得正,这个题,会有人很冲动地把后面两个数先算,因为乘法有结合律啊,多牛掰的一个律啊,然后变成100÷(-2),得-50.唉,不说了,都是泪。

3、实际应用能力差

到了方程和不等式,数学就开始和生活结合起来了,这个时候有的学生不是很懂生活,因此应用起来可就要了亲命了,咱们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名校的考试题,正好是我之前做的一个免费课的原题,就有一个孩子考试的反应是这样:唉呀妈呀,这题我见过,我真的见过!我应该是见过的,怎么做的来着?唉呀妈呀我忘了!看题:

超级二中6名教师和234名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准备租用45座大车或30座小车.若租用1辆大车2辆小车共需租车费1000元;若租用2辆大车一辆小车共需租车费1100元.(1)求大、小车每辆的租车费各是多少元?(2)若每辆车上至少要有一名教师,且总租车费用不超过2300元,求最省钱的租车方案?

这个题的第一问还是非常简单的,设大车小车分别为x,y辆。X+2y=1000,2x+y=1100.求得xy分别为400,300.第二问呢就开始有问题了,有的孩子直接设最省钱的方案为x(???),然后算了半天也不知自己算的啥。

有的孩子设对了,算得大车4又三分之一辆,我想问车还能租三分之一辆么?一个轮子?三分之一辆车应该只有在车祸现场才能看到啊。有的孩子设二元,后来越算越晕,最后直接吐了,因为他成功地设大小车各为xy辆,然后列出了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400x+300y≤2300),然后就开骂:咱们学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我都觉得条件不够,您这来了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这是题有毛病还是出题人有毛病啊?

其实这里面首先咱们得了解两个常识:每辆车得配一个老师,那最多就是6辆,大家都坐大车的时候需要的车是最少的,所以最少也需要5又三分之一辆(240/45),所以就是六两,那咱们就可以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了400x+300(6-x)≤2300,45x+30(6-x)≥240.

4、逻辑推理能力差

这也是一大丢分点,许多学员希望考试能碰见之前做过的题,或者类似之前做过的题的题,甚至希望数据都不要变,只把小明变成小日或者小月,小花变成小化,新题最好不要出,新题型更不能出,因为一旦出了学员容易觉得晕,推理几步之后就不知身在何处了。咱们举几个例子:(m*m+1)x<2,有的人想到了含参不等式,要讨论参数的符号,但是这个题x的系数一定是一个正数。|x-2|+|x+3|≥5,这个题许多人想到了分类讨论,但是没有敢于把这个题和数轴联系起来,否则的话,这个兵不血刃就看出答案了,解集为全体实数。

5、缺乏细致的审题和规范的解题习惯

这可能和学员的性格有关系,我以前也属于那种赶着投胎型的,边看题边做,有时候题还没有读完,我这答案就已经做出来了,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我这真是太不达了,做的快就错的快,解题规范这个也非常普遍,我觉个例子,许多人在写点的坐标的时候会这么写A(y、x),这里犯了什么错误呢,咱们之前讲过一个口诀,横前纵后加括号,中间不忘加逗号,所以应该是A(x,y),这题两分,咱三个错误,老师怎么好意思给分呢?

6、马虎大意

就算是中考,填空选择45分,一般学生水平应该能拿到39分左右,但是部分学生因为马虎大意要丢去十几分。中考都会这样,就更别说平时的鸡毛蒜皮级别的小考了。例如:的倒数为,我曾经做实验,历次提问中都有学生会错,屡试不爽,错答案以“-2”居多,此题为初中阶段最基础不过的题目,但是学生屡屡出错,原因何在?疏忽!看到简单或者常见类型的题目就麻痹大意。

7、艺高人胆小

面临考试的学生中,总有这么一部分学生:在做选择和填空时如果碰到几道稍微有点难度的题,会反复验算,并且在做后边的大题时很是不放心,影响发挥,更有甚者会放下后边大题重新审阅前边,以致耽误时间,未能做完本该会的题目。此类学生往往还是成绩不错,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自信!过于追求完美反倒很不完美。

8、速度低下

每次考试都有一部分学生会说:其实这些题我都会,但是没时间。考试是公平的,给的时间也是合理的,考生并非没有时间,而是在前边的题上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原因就是做题速度上不去!很多考生(特别是成绩比较好的)在大复习中往往攻克自己不会的题目,对自己会的题目不加练习,对自己会的题目反复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并且是惊人的速度,填空选择和几道简单的大题,如果放在基础题做的比较多的同学手里会比其他同学省下十几分钟的时间,并且正确率很高,从而有较多的时间做后边大题。

9、“最后的压轴题后两步根本做不出来”

很多学生都有这种感觉,其实现在的卷子本没有什么太难的压轴题,有的学校压轴题最后一步甚至是“直接写出该点坐标”,并不需要什么证明过程,考的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压轴题能够解答是建立在学生能灵活运用初中阶段知识点的基础上,在平常的练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大题难题根本没有真正掌握,从而失去一次有一次锻炼思维的机会,到了考试就认为自己根本做不出来,并且压轴题有一个惯性:前一步提示后一步。这一点很多学生不能领悟运用。

10、考前做题“事倍功半”

篇7: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初二.四班郭占军

初二年级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两级分化问题。有人说:“一年级变化不大,二年级两级分化,三年级天上地下。”就是说初二年级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发展为乐学、会学者,成绩稳定在优秀线上,一部分学生出现“跟小学的学习成绩比差多了”的情况,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初二部分学生的家长必须分析可能造成孩子学习退步的因素,防止孩子退步,对学习上已经退步了的孩子要查漏补缺,分步推进。

造成初二学生学习退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松弛的思想和紧张的学习节奏的矛盾孩子在初二出现明显的退步现象之前,早在初一时就在思想上产生了导致退步的因素。孩子在小学六年级时,学习生活紧张,老师对其行为督促严格,上中学一年级后,没有毕业竞争的压力,产生了“松一口气”的思想,对自己要求不严,而中学学习课程增多,学习节奏加快,孩子就开始与中学阶段的学习要求拉开距离,到初二时,这种距离就明显地显示出来。

(2)半成熟与半幼稚的心理矛盾初中生这一总的心理特点在初二阶段十分突出,其表现有这样几个方面:性成熟与性知识、性道德滞后的矛盾;独立性增强与思维能力不足的矛盾;成人感增强与角色地位的矛盾;运动能量大与认识能力低的矛盾等。由于孩子不可能把这些矛盾都处理好,因此容易出现认识和情绪方面的障碍,如狭隘、抑郁、自卑、对抗、猜疑等。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又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如缺乏学习激情、违反课堂纪律、骂人、打架等。这种心理上的“分化”必然导致学习上的“分化”。

(3)学习方法的水平低与多学科学习要求高的矛盾初一年级,孩子所学课程献出小学多几门,在学习方法上就有一个“爬陡坡”的问题,“爬”上去的孩子在初二学习阶段中便得心应手;没有“爬”上去的孩子在初二学习阶段就力不从心,并且因受挫而丧失了学习信心,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孩子还会随着学习内容的加多、加深而“掉队”更远。因此,在初二阶段,家长在预防孩子学习落后或解决孩子学习落后的问题上,要抓紧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关于这些内容的教育,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参考本书有关篇目内容进行。

篇8: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一、影响学生高中数学成绩的因素

1. 学生在数学思维上先天存在的障碍

所谓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对数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之后,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一般性的思维方法, 深入理解熟练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并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研究解答, 最终形成的认识数学本质和规律的能力。高中生在数学思维上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障碍:一是数学思维的肤浅性。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 往往会对一些公式定理、概念法则的推导发展过程理解不到位。有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和局部, 同样的知识点如果提问的角度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不知从何下手。例如笔者曾经给学生出过这样一道证明题:如果|x|≤1, |y|≤1, 那么。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是通过引进三角函数进行证明, 一看到|x|≤1、|y|≤1, 立刻就跟|sinα|≤1、|cosα|≤1联系起来, 很自然地就跟x=sinα、y=cosα联系上了, 殊不知x和y根本是没有关系的两个变量。二是数学思维的差异性。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后, 各自的数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尽相同, 在课堂上对于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理解领悟时会发生偏差, 反映到解答具体数学问题时出现已知条件利用得不够充分、隐含条件挖掘得不够深入、解题思路选择得不够灵活等现象。如这样一道数学题, 已知非负实数a、b满足a+2b=1, 求a2+b2的极值。在解题时, 如果学生没有注意到0≤a≤1、这样一个限定a、b取值范围的条件, 就会很容易算错结果甚至算不出结果。三是数学思维定势。在进入高中之前, 每个学生都有长达9年的学习数学的经验, 有些思维习惯和学习心理已经根深蒂固, 消极的方面就是面对新的问题时无法根据问题特点快速灵活地做出反应, 还是按照自己以往的习惯按部就班地予以解答, 这样不但阻碍了其他更为合理有效思维的出现, 而且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如刚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时, 说到两条直线垂直, 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还是这两条直线必然相交。

2. 学生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存在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被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赖心理比较严重, 对于教师采取恭敬顺从的态度, 没有从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开学初期不制订学习计划, 课前没有进行预习, 课中将主要精力放在记笔记上, 不能第一时间领会教师所讲授的精髓。二是学不得法。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会从知识的来龙去脉入手, 提出重点难点、揭示内涵外延, 最后总结归纳思想方法。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第一时间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 而将精力花在一丝不苟地记录笔记上, 往往记的笔记越多没听明白的地方就越多, 课后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弄懂笔记所记的内容。有些学生课后不能及时进行复习巩固, 常常是还没有回顾所学知识点就急于着手解答大量习题, 在做题过程中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生搬硬套公式定理, 根本达不到通过习题强化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三是不重视基础, 有些学生眼高手低, 对于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练习训练不屑一顾。解题时满足于只列出大概的思路和步骤, 没有真正书写出运算的结果, 将省下的时间用在解答难度比较大的题目上, 最后难题没解出来, 基础题也没能踏实对待。

二、有效提高学生高中数学成绩的策略方法

1.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 尤其是高一刚入学时, 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进行深入考察, 了解掌握每个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和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帮助学生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能够经常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在讲到函数这部分内容时, 笔者设计了以下例题: (1) 求出下列函数在x∈[0, 1]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 y= (x-3) 2+3, (2) y= (x+3) 2+3, (3) y= (x-4) 2+3; (2) 求函数y=x2-2ax+a2+2在x∈[0, 3]时的最小值; (3) 求函数y=x2-2x+2在x∈[z, z+1]时的最小值。在例题中首先通过第一个问题回顾了初中阶段所学的二次函数内容, 接着第二个问题引入含参数的二次函数求最值, 最后第三个问题涉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确定的二次函数求最值。通过这样三个问题层层递进, 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突破以往感到头疼的二次函数求最值的问题,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提高学生数学意识,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3.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三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课前要好好预习提高听课效率。在预习中把没看明白的和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标示出来, 上课的时候特别留意听讲这部分内容, 然后对比教师讲授的重点难点和自己之前预习时标示的重点难点, 看看其中有哪些差别, 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 在教师演示公式定理的推导和讲解例题的过程中, 紧跟教师的思路, 提醒自己难点在哪里、如何去突破这些难点、解题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哪些解题技巧, 从而让自己的听课记忆和印象更加深刻,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二是上课做好笔记为复习准备资料。无论上课时听得多么投入、印象多么深刻, 都不能保证课后回忆起来就很清晰全面, 这时候就需要做好笔记以备课后翻阅复习。记笔记过程中也要选择性地进行记录, 切忌将教师所讲的内容事无巨细地全部记录下来, 要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和没听明白的以及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作大概记录, 课后再抽出时间进行补充完善。在习题课中做好“好题集”, 对教师讲解的例题, 特别是其中涉及的特殊的解题技巧和知识点的特殊用法应当予以重点记录。还有一些习题引出的公式和结论也应多加注意, 下次遇到的时候就可以省却许多步骤运用到解题过程中。另外自己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觉得有意思和有价值的题目, 无论是从解题方法还是涵盖的知识点有一定代表性的都可以记录下来, 这种对数学习题的赏鉴也可以锻炼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三是通过作业巩固强化及时归纳总结。每天上完课后, 将当天的笔记翻一遍, 然后开始做习题, 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这道题目涉及了哪些知识点和哪种解题方法, 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难题尽快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并做出相应的标记。做完习题后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做错的习题挑选出来, 分析错误的类型和犯错的原因, 准备一本专门的“错题集”将之记录在案, 单元学习结束后和考试前拿出来翻一遍, 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每天坚持做这几件事, 会做的题目多了, 容易犯错和不会做的题目少了, 数学成绩就会得到提高。

摘要:从初中进入高中后, 数学学习的内容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难度上都相较于初中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学习强度, 必将给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本文从分析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因素入手, 尝试探索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解决办法, 希望能够对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篇9: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成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48-02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1]数学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大部分同学都对它既爱又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数学成绩严重下滑或成绩不理想。

一、影响高中数学学习成绩的几个因素

笔者在2011年暑期参加了宁夏自治区组织的“新一轮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时,和许多同仁谈到这个问题,相互交流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研,深深感受到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够。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数学逐步产生依赖心理,初中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荡然无存。其主要表现在:盲目学习,被动应付,不能真正进入课堂的“学习场”。从而难以真正理解老师所教授内容。

2.欠好的学习方法。老师一般在授课过程中都要把讲授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其知识结构进行阐述,对讲授的新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重点讲授和认真分析,突出重点,深入解析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有部分学生上课无法专心致志听课,对知识要点没听或听不全,虽然笔记记了一大堆,但对教师讲授知识的重点、难点不能正确理解,课后又不能及时复习、只是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应用。这些同学虽然晚上加班加点,但白天上课却无精打采,或是自己另搞一套,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极差。

3.基础知识掌握不够。这部分学生与别的同学不同: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极易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巩固,很少认真考虑解题思路、主动演算解题,而是好高骛远,一味追求偏题、难题和怪题,以表现自己的所谓“水平”,这部分同学通常眼高手低,解题技能不够,丢三落四,重“量”轻“质”,往往陷入题海的旋涡。到正规的作业或考试中成绩不理想。

4.学习中知识难点无法突破。大家知道,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从知识的多个层面都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特别是高三年级)都是难度较大、方法较新的知识。如平面解析几何中的二次曲线问题,集合的映射问题,二项式公式,三角等式,三角函数的反函数问题,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初等概率统计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经常碰到的难以把握的问题,这些内容正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边缘内容,对这些内容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深刻理解、深入分析,影响学习成绩是不可避免的。

二、解决高中数学学习成绩不良的有效策略

鉴于上述影响高中生成绩的四个重要因素,笔者认为,教师必须采取用力措施,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同时,突破重点,分析难点,具体而言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法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认真制订学习计划,做到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其次,及时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第三,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3个方面。在课堂上学生应该重点领会老师讲课的思路,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预习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更能把握住各个知识点的重点,力求对数学知识全面认识和掌握,了解数学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理解其内容本质、内在联系,掌握形式表达,体会及掌握数学方法、思想、精神和作用。在课堂上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记。认真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对教材的系统总结,是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养成系统小结的习惯,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一要弄清知识结构,把握知识重点和难点;二要注意前呼后应,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三是注意归纳习题类型,积累解题规律。

2.克服急于求成。由于高中生总体年龄较小,不少学生存在着对高中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上的不适应,造成一些学生盲目求快,对知识不求甚解,还有的同学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得意,忘乎所以。相反,遇到挫折便会觉的前途无望,以致心灰意冷,无所事事。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对症下药,使学生懂得学习数学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研究发现,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他们的学习习惯良好,基础知识扎实,运算技能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他们具有较强的运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到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3.注重数学学科之特点,探求最佳学习方法。数学不仅研究现实中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而且还研究可能的形式和关系。它是描述客观世界的,是一种文化。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的确定性、抽象性、精确性、广泛的实用性和纯洁美,数学中充满着创新精神,因而对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数学这门科学是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结晶。”[2]学习高中数学一定要注重它的“灵活性”,必须做到手脑并举,仅仅题海战术,不去认真总结积累,不是良策。对课本知识首先要深入钻研,做到融会贯通。同时,还要探求最佳学习方法。记得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只要辛勤劳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攻克不破的堡垒。对教师而言,应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批判性和探索性上,教师必须熟知某些微观的数学方法论,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能力。

4.激发学习兴趣,排解分化点。大家知道,凡是有兴趣于某事物,人们总是想办法去接近它、认识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情绪的体验。反之,没有兴趣,人们是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非知不可之感,体验到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的愉快。

参考文献:

[1]易南轩,王芝平.多元视角下的数学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傅敏,张维忠,等.数学教育研究新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301.

篇10: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高中生压力大怎么办 高中生如何提高记忆力

高中生压力大怎么办

高中是每个学生最关键的阶段,可以说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焦虑情绪和所承受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重。

高考升学的压力,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把同学们压得踹不过气。于是同学们拼命学习,睡得也越来越晚,学习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了下降,记忆力锐减。

高中生如何提高记忆力

我们知道高中阶段要背诵很多知识的,好的记忆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记忆力呢?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定要注重调节心理状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压力太大影响睡眠又影响学习状态,还会使记忆力衰退,就是因为你休息不够学习效率低下的体现,还有就是过度疲劳会导致脑供血不足,所以记东西的效率就会不高。

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充足的睡眠。在学习的时候也要注意合理安排。

首先、读书的时候,不要图快。读完一章,一节,甚至一页,只要你觉得信息量略大,就先合上书,慢慢咀嚼。

其次、发现自己忘了刚看过的东西,怎么办呢?翻回去看,一遍一遍地看。哪里记不住看哪里。看完,再合上书,在心里把它讲给别人听。

第三、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立刻上网查,不要放任任何一个障碍存在。

第四、一定要动笔。想,和做,是完全不一样的。写字,是帮助你记忆和理解的最好方法。

高三学生成绩不稳定该怎么办 高三心态调整的诀窍是什么

上了高三之后,面对高强度的学习与巨大的压力,很多学生都会变得焦躁,同时成绩也会不明缘由的忽高忽低,这让高三的孩子们很是头疼。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成绩的不稳定的呢?在心态上面,学生们要怎么调整比较好呢?

高三学生成绩不稳定该怎么办

第一,分析命题人的出题角度和命题形式

这类学生除了多刷题,更主要的是分析命题人的出题角度和命题形式,这道题考察了那些基础知识,学会举一反三,积极适应题型的转变,不懂的要及时问老师。另外家长和学生要理性客观的看待成绩变化,家长也应多给予孩子支持。

另外,每一次考试,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检验,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尤其是失利的考试,更要分析自己失分点在哪里。善于总结,那么就能从每一次的考试中都能有所收获。

第二,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你的发挥。

高三考试频繁,难免会有几次不在考试状态,特别是高三很多时候由于“挑灯夜战”,身心疲惫是正常的现象。有时考试会不在状态,有时对自己希望过高,或者是外界的压力太大,在考试中背着心理的包袱,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调整好心态,除了高考,其他的考试都是为了检查知识漏洞,不要有畏惧心理,要相信自己能通过一次次的考试有所进步。但是也要充分重视。

高三心态调整的诀窍是什么

1.自我减压

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老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要知道高考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复习与考试,对进入最佳状态关系很大。若把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2.自我质辩

自我质辩是心态自我调整的良方之一。比如,有“离高考越近,便越担心自己能力”的忧虑的同学,不妨进行如下自我质辩:自问:这种担心必要吗?自答:毫无必要,平时自己一向学习认真,虽不十分优秀,但只要认真做好考前准备,正常发挥,这次考试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为这无端的担心而苦恼。

又问:这种担心有利吗?自答:没有,它有百害无一利,它松懈人的斗志,转移人注意目标,若不及早排除,到考后将悔之晚矣。再问:我该怎么办呢?自答:最要紧的是对考试充满自信,要有条不紊的地组织复习,扎扎实实地做好考前准备。通过这样自我质辩,心中的担忧也就化解了。

3.积极暗示

积极暗示能强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烦恼。消极暗示会降低人的信心,徒增忧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我行,我一定行”。“我潜力大”。“我进步大”。“我喜欢挑战”。

如遇到自己实在解不出的题难题也不要忧心忡忡。从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聪明过人”之处。面对一颗自己确实吃不到的葡萄,与其在架下上窜下跳白费力,还不如说这颗葡萄是酸的,另找甜的——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以长补短,同样可以成功。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4.积极的心态

篇11:取得好成绩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天才儿童常常是长子长女,或者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享有突出的地位,得到父母更多的激励。

天才儿童生长在活泼有趣、充满刺激的环境中。他们的家里摆满了书,他们可以听到无穷无尽的有趣故事。有人带他们出去观光旅游,丰富他们的见识。他们的父母不一定具有很高的教育程度,但平等待人。

天才儿童都受到父母的精心培养,家中的一切资源都集中用到发展孩子的才能上,父母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激励和教育孩子上,或者聘请好老师以确保孩子得到高水平的教育。

天才儿童的父母往往是工作勤奋、责任心很强的人。他们在紧张工作这余,总是做家务、锻炼身体、积极消遣,从不无休止地泡电视,懒散度日。

父母给孩子较多的自由,鼓励孩子自强自立,他们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按个人的意愿去从事创造性生活,甚至允许他们去冒险。他们有权威,能对孩子提出高标准,但他们并不专制,能容忍孩子的差错。

学习方法五原则

关于学习,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很少有普遍适用的,因此,在众多的方法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上课,做作业 复习方法,复习,做参考书,准备考试,事情很多,人的精力有限,每样都做是不大可能的。对我而言,有一下几条:

1、上课集中精神,积极思维,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东西。

2、重视复习。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我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多,但是反复的遍数很多,以加深印象。

3、我高中时没有做过参考书,但是我花在习题上的时间并不少。在作题时同时还在思考,总结概念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作题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平时我做题比较慢,但到考试时由于有平时的积累就可以提高速度。虽然我做的题量不多,但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我有即错即问的习惯。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会随手拿张纸记下,放在铅笔盒里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就扔掉。只有少数有价值的才用专门的本子记下。

5、考试时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解题中去,而不要想考试的最后成绩会是怎么样。考前注意休息好,宁可复习少一点时间,也保证考试时有充沛的精力。考试时先易后难,要能够狠心跳过难题,不要有心理负担,要立刻投入到后面的解题中去。

作者:徐琰恺,江苏省理科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爱因斯坦谈学习方法

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且非常有趣。也许你不会同意我,每天一背起书包你就垂头丧气,仿佛一场灾难即将降临。你害怕上学,主要是你害怕。如果说得更确切,那就是你不会,是吧?

不用羡慕那些成绩优秀的,你是否想过,你也可以在学习上出类拔萃。你行的,而且你一定行的。

成绩好的关键就是你会不会学习。其实我很早就总结了一个关于的公式:

W=X+Y+Z(成功=刻苦学习+正确的+少说费话)

少说费话相信你一定做得到,或许你也很刻苦,但是你能不能确信你现在的是否正确呢?

学习方法事实上决定了你的成绩,方法就是你征服未知的工具。伐木工人用斧头一上午只能砍一棵大树,但用电钮十分钟就完事了。如果你没有好的方法,即使你每天刻苦学习,你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因此,你会经常看到那些整天抱着书本,戴着厚厚眼镜的人,一上考场常常被打得一败涂地。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对。

不过,我首先得坦言我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糟糕,原因也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以前就读了一些关于如何学习的书,那我的成绩肯定不会那样糟。

除了方法我还想谈谈,你一定要对你的学习感,否则你会感到很不愉快。好的方法在你的指引下会事半功倍。我曾经这样来说明我的相对论:在火车上,你与一们美丽的小姐相对而坐,已经过了一小时,你好像才进了十分钟;如果你对面是一个滚烫的火炉,才过了十分钟,你就会觉得好像是一小时。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总是乐于沉迷于感兴趣的事情,而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就会精神浮躁。你在心情愉快的时候,你的是你平常的好几倍,而且会记得很好。如果你把学习当做“火炉”,那你在上就会度日如年。

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在快乐习光们才能学得更。上帝总是奖赏那些走在别人前面的人——那就是未来的你。

热爱学习吧!年轻人!

不能很好地掌握“简便方法”这会影响我的成绩吗?

在学习中,我只会使用一些基本的或解题思路,而那些巧的、偏的、怪的、难的思路我从来都不会使用。在日常的中,我也并不是一个擅长这些思路的人。班级内有同学会在黑板上讲解他对于某道题的“奇怪”的解法,可以说,这些我从来都想不出来,我只会听同学讲 复习方法。如果我听懂了并且觉得好,我就为同学鼓几下掌,但我从来不会去记那些方法;如果听不懂我认为也没关系,至少它不会扰乱我正常的思路。我认为,在中,所有的习题用基本的、正常的方法都是可以解决的,虽然说,用那些怪的方法解题会简便些,但我用正常的方法一样也可以拿到。我认为,在中,那些只能用奇怪的方法解决的是不存在的,命题者会考虑到的区分度,不会出那些一个思路想不出来就没法解决的题,所以我只选择基本的方法去解题。

学习中的加减问用和创新

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学会,更要会学。关于学习方法,我首先想起的是华罗庚院士的形象比喻: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指知识的摄取和积累过程,是加法;由厚到薄是指知识的提炼和升华过程,是减法。在学习中,要会加会减,减法比加法更难、更重要。

在学习中,还要会问、会用、注意创新。做学问,要既学又问,问是学习的一把钥匙。学和用要结合,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用是学的继续、检验和深化。在学习中还要有创新意识。

下面我根据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从会加这个方面与同学们谈一谈。

①勤于积累

摄取和积累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也是研究创新的基础。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语)。要有集腋成裘,积土成山的志趣。

②融会贯通

要把知识点连成一片。互相沟通,左右联系,前后呼应,融会贯通。在数学语言和力学语言之间要会翻译:把抽象的数学公式翻译成具体生动的物理概念;把直观的力学思路翻译成严密的数学程序。

③用心梳理

积累的知识要用心梳理,使之条理化,成为一个脉络清晰、有主有次、有目有纲的知识网。这样才便于储存,便于提取,便于驾驭。

④落地生根

把别人的、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化他为己,这样的知识才是牢靠的,生了根的。牛吃草,变成奶,也就是化他为己。把新学来的知识融化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把“故”作为“新”的基地,使“新”在“故”上生根发芽成长。

学习方法3个方面需注意

一、预习。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所以,预习就是自学。预习要做到下列四点:

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

3、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4、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二、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不言而喻,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做到:

1、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听课要抬头,眼睛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专心致志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7、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的“开场白”往往是概括上节内容,引出本节的新课题,并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和要讲述的中心问题,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老师的课后总结,往往是一节课的精要提炼和复习提示,是本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8、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最好是一边听一边记,当听与记发生矛盾时,要以听为主,下课后再补上笔记。记笔记要有重点,要把老师板书的知识提纲、补充的课外知识、典型题目的解题步骤和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记下来,供课后复习时参考。

三、作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作业必须做到: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只有先弄懂课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减少作业中的错误,也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准确运用所学过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作业之后,认真检查验算,避免不应有的错误发生。

4、作业要独立完成。只有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才能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准确,从而克服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逐步形成扎实的基础。

篇12:让学习成绩变好的方法有哪些

第一,为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凡是错题都要重点抄录复习,一段时间进行一下分类整理。

第二,用红笔重点标注错误之处,让孩子找到哪里错了,加深印象。

第三,找出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会出错,哪一步出错了,吸取教训。

第四,写出正确答案,重新做一遍,做对为止。

2、应对磨蹭,写作业要计时

我们可以在孩子写作业时,给他一个计时器,同时将写作业的时间及时地反馈给老师,或者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比赛,比如,在做口算题的时候。这样可以渐渐纠正孩子磨蹭的问题。

应对不专心,用“舒尔特方格法”和追视法

第一,“舒尔特方格法”。

画一个表格(如下图所示),让孩子在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25 。训练时,要求孩子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来,七八岁的孩子可能需要42秒,12~14岁的孩子可能需要26秒,这样像做游戏似的每天坚持练习,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水平。

第二,追视法。

比如,有10条像乱麻一样的线,一条线前面写“1”,然后让孩子顺着它找到尾巴,在后面写上“1”,第二根写上“2”……最后到第十条,这个如果能在1分钟内完成就说明孩子很专心了。

★ 10个好方法让你拥有灿烂心情

★ 使心情变好的句子

★ 所有让你变好的选择过程都不会很舒服励志散文

★ 四种方法让你的英文自我介绍脱颖而出

★ 四方法让你网上投简历更有效

★ 让你更有说服力的17种简单方法成功励志

★ 让你获得面试机会的有用方法介绍

★ 五个超级简单方法 可以让你延长寿命22年

★ 让你高兴散文

篇13:学习心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一、愿望和需要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学习并且能够刻苦学习, 而有些人则不愿学习甚至厌恶学习呢?这是因为前者具有学习的内在愿望和需要, 而后者没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青年学生来说, 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自我实现是指一个人对个人的成长发展的追求, 是最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掘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能够成才的那种需要。自我实现意味着人们对自我表现、审美经验和欣赏的需要, 以及人们追求知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了解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的需要。因此,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使他们把今天的学习与立志成才、奉献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 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需要, 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从而做到刻苦顽强, 孜孜不倦。

二、动机和兴趣是搞好学习的原动力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一个人的行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从事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学习, 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是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一系列积极行动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动机”, 也就是说, 是在外在压力下产生学习愿望的, 例如为考试或逃避指责而学习等外在动机, 常常可以使人被迫地学习。另一类是“内在动机”, 指在没有显性外力高压下, 由于学生的追求、审美情趣、求知欲望而产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主体所感受到的是内在的、自己给自己的压力。由上述两种不同动机分别支配的学习活动, 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为应试而学, 往往学过、考完即忘, 而自觉自愿地学习, 印象比较深刻。所以我国明末哲学家王夫之提倡“自勉”与“乐为”、“自得”相结合的读书原则。一般说来, 学习总是既受外在动机支配又受内在动机支配, 内在动机有时是外在动机的“内化”, 而外在动机必须“内化”为内在动机才能起作用。

学习的主体是人, 是人的眼、脑、嘴、手的有机配合的独立活动。动机要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实际作用, 一切社会性的外在动机必须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动机, 外在的需要必须转化为自我的需要。深层的学习动机是由世界观、学习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知识水平所决定的。把人类的前途、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利益看成至高无上的价值, 才能有长久、远大的学习动机, 才能信心百倍地克服学习障碍, 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又一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接近的倾向。这种趋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凡是有兴趣的事物, 人们总是想办法去接近它、认识它、获得它, 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学习好坏, 很重要的条件之一, 是能否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 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就会产生抑制, 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情况, 这样是搞不好学习的。

兴趣是自觉学习的起点。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乐趣, 而不是负担;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甚至还会使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乐此不疲。郭沫若先生从大量史实中概括、提炼出了“兴趣出勤奋, 勤奋出天才”的科学结论。实践证明,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一个学生有了强大的学习动机, 还难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动力, 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只有当他对所学内容建立了浓厚兴趣和热爱的感情时, 其学习积极性才可能达到最高水平, 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兴趣是兴趣品质的具体体现。良好的兴趣品质应具备两个特点。第一, 广博而又有中心。兴趣必须是广泛、多元的, 而不是狭窄、单一的;兴趣又是有中心的, 而不是均一的, 也即在广泛兴趣的背景上, 必须有一个决定活动基本倾向的中心兴趣。第二, 积极而又持久。兴趣只有积极, 才能形成正向动力, 才能推动人向正确方向发展;消极兴趣对人有害无益, 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兴趣或引导其向积极兴趣转化。而积极兴趣只有稳定, 才能持久地巩固、不断地发展, 缺乏稳定性的积极兴趣不能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 因为只有稳定而持久的积极兴趣才能推动人持之以恒地深入钻研问题, 从而获得广泛的知识, 取得良好的成绩。

兴趣并非天生, 而是后天培养的。培养良好的兴趣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促使他们对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热情。二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引导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生活。三是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激励他们创造成绩。兴趣会因为成绩的取得而越来越浓, 会使信心与日俱增, 形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 促人勤快, 催人奋发, 激人前进。四是引导兴趣发展, 推动兴趣发展为志趣。兴趣分为有趣、乐趣、志趣三个层次。当人在强烈兴趣的引导下, 掌握了学习内容的本质和规律时, 兴趣便会上升为乐趣;当人把理智、信念、意志因素融入乐趣之中时, 乐趣就会上升为志趣。志趣是在人生理想、事业志向、人生目标基础上产生的, 是学习中更高级的心理现象;志趣是兴趣的深化, 只有促使学生将其学习兴趣上升为学习志趣, 才能使他们自觉、积极、不懈地长期追求目标。

三、注意力和意志是搞好学习的保证

有人说, 哪里有注意力, 哪里才会有思考和记忆。“注意”是心理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趋向和集中, 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征、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不能单独存在, 必须依附在具体的事物上, 如注意听课, 注意做作业, 注意回答问题等。人在学习中的“注意”是有差别的,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意的稳定性。这主要指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例如学生刚学一门功课, 引起注意并不难, 难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注意保持下去, 坚持到底。二是注意力的转移。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是重要的, 但注意力的灵活转移也十分重要。这种转移表现为注意力有限制地、能动地分散, 表现为注意力由“外向”迅速地转为“内向”。学习过程中, 根据内容的变化及时进行思考和记忆的灵活的“内向”注意转移, 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既要有自我主动支配注意力的能力, 更要有能力把注意力调转到最需要注意的对象上去。

人的注意力虽然有差别, 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注意”是一种能力, 完全可以通过培养来提高。

意志, 是一种调节和驾驭各种动机、意图和行为的积极心理状态, 对学生而言, 意志就是一种有意识的理性的学习动机。学习是一种高度智力活动, 只有用理性的意志克服种种障碍, 才能深入理解学习的内容;而要让学生能够超越兴趣地去学习, 就不能缺少意志。

四、要正确对待挫折与焦虑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 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困难, 这些困难也不可能毫不费力地得到解决。当困难未克服时, 个体的行为目标就要受到阻碍, 这就是受到挫折。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挫折是难免的。导致心态不良的常见因素是挫折, 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就必须努力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一般说来, 影响挫折耐受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五个: (1) 是否有远大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 (2) 心胸是否开阔, 性格是否开朗; (3) 意志是否坚强, 是否能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实现目标; (4) 身体是否健康, 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健康状况; (5) 是否能经受失败的锻炼。由上述决定个人耐挫心理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可见, 心理受挫感受和挫折耐受力还与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关, 实际上也是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或水平有关。

学习心理障碍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焦虑。所谓焦虑, 也指某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 或者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焦虑由情境对自尊心构成的威胁而引起, 表示的是一种人格特征。

焦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它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还是起抑制作, 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同的焦虑水平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一定的焦虑可以增强人的学习动机, 但焦虑过度, 则会动机过强, 从而造成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干扰。根据心理学研究, 高焦虑与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结合往往会抑制学习, 只有高度焦虑与高度能力相结合才能促进学习;处于低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高度焦虑心理状况的三种学习者, 以中度焦虑者学习效果较好, 其心理上怀有一定的紧迫感, 构成正常的学习焦虑, 形成一种内驱力, 能有效产生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而从焦虑程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看, 普遍认为适度的焦虑能生发较高的学习效率, 身心完全放松则难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篇14: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我孩子小学时数学成绩很好的,可升入中学后数学怎么就成了老大难了。”是的,许多小学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初中阶段就栽在数学上了,这样的现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面对众多小学数学学习的成功者沦为初中学习的失败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我认为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学生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家庭的原因等几个方面。

一、造成初中生数学成绩滑坡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學习方法不恰当。教师在课堂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联系,并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突出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套正确的思维方式。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忽视了情感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的训练,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数学便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2)不重视基础。不少学生眼高手低,不重视对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理解、总结,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殊不知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这丢弃了数学重要的系统性,也缺少基本数感有效训练。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常常会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导致不是基本运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进而影响考试成绩。

(3)学习内容的改变、进一步自主学习条件不具备。

2.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这门课程中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也起着直观的作用。有不少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以教师为中心,仍忽视了学生的核心地位与参与度,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到了初中,在众多的符号、概念、严格的逻辑推理和论证中,一部分学生更难以理解,于是很多教师便更注重讲解,生怕学生没听懂,甚至挤掉了课堂的练习、消化时间。为此很多教师又在教学中加入了教材中,而在中考中出现的思维点和题型,人为地增加了学习内容的难度。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产生影响。

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应当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对策

1.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应从学习行为的各个方面抓起。

(2)做好预习。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

(3)专心听讲。上课学习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

(4)及时复习。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与同学共享学习成果,长期坚持使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2.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出学习的主题,并提供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这将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

(2)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应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关心、关爱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与学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最好地发挥出教学效果。对于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赋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他们需要被理解和接受,哪怕是教师对他们言语中的一点点关心和鼓励,对他们来说,都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总之,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家长和学校都应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上一篇:十九大测试题试卷下一篇:如何进行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