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2024-05-06

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好习惯与坏习惯(精选14篇)

篇1: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中,大约有95%的行为是习惯性的,有5%属于非习惯性的。

行为心理学研究结果: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常年累月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习惯能载着我们走向成功,也能拖着我们滑向失败。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如何选择,完全取决于自己。

在提高学习成绩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还要有信心,对学习充满热情,要有毅力,让成功成为一种习惯,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好习惯

1、积极思维的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做不起的题时,用“我怎样才能……”,去掉大脑里闪现的“我做不来……”,坚持下去,就可以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了。

这是因为难题本身并不影响人,影响人的是对难题的看法,必须改变以往的被动思维习惯,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

2、高效学习的习惯

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欲望,然而,提高学习成绩的欲望常常被不利于成功的习惯所撕碎,让我们陷入平庸的学习之中。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高效学习从每天早晨开始:

(1)认知自己每天的精力充沛期。在精力最充沛时期去做最困难的学习任务。而我们的同学常常习惯于把最困难的学习课程拖延到自己精力最差的时候去完成,用同学的话来说就是,我先做我最感兴趣的功课。学习时间偏好是可以通过测试来认知的(请见:午餐,被家长们忽视了的提高分数的快速通道)。

(2)每天集中处理紧急且重要的学习任务。养成对任务进行分类的习惯。

(3)学会高效地利用零碎时间,我们每天都有非常多的零碎时间在我们不经意间丢失了。在咨询时,我问得最多的是:上学放学的路上,你在做什么?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在思考。不信的话,可以回家问问自家的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在做什么?一个简单有效的利用方法是,听英语、听……。

(4)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包括发手机短信。

3、养成有计划的习惯

养成有计划的习惯,进行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状态管理等等,详见《提升学习竞争力》第155页(策划学习,学习策划)。尽量按照自己的目标,有计划地做事,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快速提升成绩。方正测评报告中的静夜思清晨问,值得提倡,在临睡前开列次日学习清单,这样第二天早晨就可以按计划全力以赴了。

4、养成自制力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看见同学学语文自己也想学语文,看见同学使用了一种学习方法自己想使用。如果你缺乏自制力,那么就会被诱惑牵着鼻子走,找不到那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就会偏离成功的轨道。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有着非凡的自制力。

5、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如果你想保持高效地学习,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计划地锻炼身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对于学生而言,往往以学习都忙不过来,那还有时间锻炼来搪塞,从而缺乏相应的行动。

坚持锻炼有了强健体魄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去做学习。要把锻炼当作一种乐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除了锻炼外,注意饮食结构,保持合理膳食,详见饮食与升学考试,养成好的卫生习惯,都是强健身体的好习惯。

6、微笑的好习惯

微笑是情绪好的表现,保持微笑可以改善我们的情绪。每天清晨和晚上对着镜子笑一笑,对着自己的眼睛说,“我能……”、“我是最好的,……”,……,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增强自信心,详见《提升学习竞争力》第181页(自我暗示训练)。

二、坏习惯

与建立良好习惯相应的,是克服不良习惯。不破不立,不改掉不良习惯,好习惯是难以建立起来的。坏习惯使成功寸步难行。

以下不良习惯是必须加以克服的:

1、经常性迟到

经常性迟到传达出的信息是:你是一个只考虑自己、缺乏合作精神的人。

2、拖延

在方正性格中,绿色和平型和青色支持型的同学表现得比较明显,虽然最终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拖延会让人感到疲惫不堪,反过来又会毫无疑问地增多在学习上的延误。社会心理学专家说:很多爱拖延的人害怕冒险和出错,对失败的恐惧使他们无从下手。

3、一味取悦他人

附和他人意见,考虑得更多的往往是他人的看法,总想做“好好先生”,在方正性格中,青色支持型的同学表现得更为充分一些,自身的情绪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难以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进行学习。

4、出尔反尔

经常变更自己的计划,对于确定下来的事情、做出的承诺,时常无法兑现。这样的情况,发生在黄色活泼型同学身上往往会更多一些。

5、随大流

随大流是人类进化中的一种行为表现,然而我们却不可以无主见。习惯性地随大流可能会养成某种思维定势,导致既便有主见也不敢表达。

篇2: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拓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孩子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也能激发求知欲,产生学习兴趣。通过预习,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那么该怎么预习呢?

在书上做简单的笔记,在看完窗口内容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并在课本上划出重点概念、公式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不明白的地方作为上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课,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同学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二、平时练习不要翻书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平时完成作业时能够完成得很好,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成绩就会比较不理想?这就是因为平时回家练习的时候翻书了。做题的时候翻书会导致我们对一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比如一些概念和定义等内容。长此以往,我们就没办法通过作业了解我们有那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这样自然就没有好成绩了。

三、学会整理错题

错题本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做过的考试题、模拟题及其他习题中的错题整理成册,便于自我发现薄弱环节,进而进行针对训练以提升成绩的学习工具。所以学会整理错题很重要。那么该怎么整理错题呢?

要分别类整理

将所有错题整理,分请错误的原因。如:概念模糊类、审题错误类、记忆错误、理解错误、计算错误等,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便于按原因查找原因,给今后复习带来方便。

不要只记错题

我们在记错题的时候,不光要记错题,还要写下自己错误的原因,已经正确的解题过程及答案。对于部分题型,我们还可以记下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举一反三

类似的题目,可以摘写在旁边,将解题思路写清楚。拓展延伸,将其难度延伸的题目也要摘写下来,好相互比较一下。这样达到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学会整理学习资料

在学习过程中, 老师会发很多单页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数都是老师们针对一个单元中易错的问题内容等做的整理。还有一些其他的学习资料,都是容易损坏、遗失的。如果没有一个整理学习资料的习惯,那么这些学习资料到了复习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平时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到了初高中以后,面对更多的学习资料,会有很大帮助。

培养习惯是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人们往往具有惰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但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做到这3点,再不为数学担心!

试题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熟能生巧”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题不是搞题海战术,要通过一题联想到很多题。

你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多条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做二、三十道考查思路重复的题,不如深入透彻地掌握一道典型题。

例如深入理解一个概念的多种内涵,对一个典型题,尽力做到从多条思路用多种方法处理,即一题多解。

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努力摸索规律,即多题一解。不断改变题目的条件,从各个侧面去检验自己的知识,即一题多变。

一道题的价值不在于做对、做会,而在于你明白了这题想考你什么。

从这个角度去领悟题,不仅可以快速的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而且不容易进入出题老师设置的陷阱。

分析试卷总结经验

每次考试或多或少会发生些错误,这并不可怕,要紧的是避免类似的错误在今后的考试中重现。大家第一次月考基本结束了,可以借助第一次月考的试卷对自己进行一下分析:

平时注意把错题记下来,做错题笔记包括三个方面:

(1)记下错误是什么,最好用红笔划出。

(2)错误原因是什么,从审题、题目归类、重现知识和找出答案四个环节来分析。

(3)错误纠正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错误原因的分析提出纠正方法并提醒自己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应注意些什么。

你若能将每次考试或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分析,并尽力保证在下次考试时不发生同样错误,那么在中考时发生错误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

把好的做法形成习惯

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不好的习惯终生后悔、吃亏。如“审题之错”是否出在急于求成?

可采取“一慢一快”战术,即审题要慢,要看清楚,步骤要到位,动作要快,步步为营,稳中求快,立足于一次成功,不要养成唯恐做不完,匆匆忙忙抢着做,寄希望于检查的坏习惯。

另外将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作中考,从各方面不断的调试,逐步适应。注意书写规范,重要步骤不能丢,丢步骤等于丢分。

根据解答题评卷实行“分段评分”的特点,你不妨做个心理换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平时做作业“全做全对”的要求中,转移到“立足于完成部分题目或题目的部分”上来,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时间,有时放弃可能是最佳选择。

眼看着期末考试就要来临,要想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现在开始就要改变了。

虽说期末考试只是检验这半学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手段,但考得好和考得不好,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篇3: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一、培养作业习惯

1.作业本要有规定草稿的地方。

对学生作业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作业本上。 从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态度, 并且认真完成作业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但是, 常常会发现学生因计算失误而整道作业题都错了, 其情况有: (1) 计算能力不过关; (2) 计算不认真; (3) 没有笔算, 马虎口算。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 我将作业本进行了规定:每页作业纸的右边的或划分出来, 作为草稿区。 每页纸的作业题的横式计算或竖式计算的草稿都在这草稿区完成, 这样就可以养成做题目打草稿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草稿, 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笔算失误的原因 (有的是数位不对齐, 有的是小数点不对齐, 有的四则计算不过关, 有的书写错误, 有的则是从草稿抄正到题目上抄错了等) 。 这样了解了错误的原因, 便于对学生进行纠正, 并且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专门的草稿本。

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本草稿本, 对于不能口算的数学题, 要先打草稿, 在草稿本上不要东涂西画, 要层次分明, 步骤清楚, 便于检查验算。 “草稿纸不要太草”孩子对草稿纸往往不太认真, 急急忙忙, 写得乱七八糟。 可不少孩子错题往往就出在这个草稿上。 由于草稿写得乱, 往往计算出了问题, 或草稿过乱, 孩子往作业纸上抄正时常常抄错了, 因此, 管理好草稿纸是很重要的。 有的老师会对学生说草稿可以写得快一些, 草一些;其实草稿写得乱, 表面看是省了时间, 可实际上往往费了时间, 也形成了应付思想。 如果草稿不乱, 就可以减少很多错误, 有了错误也便于检查, 这就等于赢得了时间。

二、讲究讲评方法

1.填空题和选择题的解题要求。

做《优化设计》配套练习、试卷或其他练习的填空、选择部分, 我都要求学生在题目上列出算式, 答案填在空格里。 这样虽然比较费时, 但是如果学生有做错的题目我们根据学生列的式子一下子就知道了, 这样讲评时就能对症下药。 这种习惯的养成便于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 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 为教师的讲评省去了不少力气。 例如一道六年级试卷的一道填空题, 一个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的度数比是2∶1, 顶角是 ( ) 度, 底角是 ( ) 度。 学生在做这道试题时, 就出现如下列式:

(1) 180÷ (2+1) ×2和180÷ (2+1) ×1

(2) 180÷ (2+2+1) ×2和180÷ (2+2+1) ×1

(3) 180÷ (2+1+1) ×2和180÷ (2+1+1) ×1

通过学生列出来的式子, 我们就清楚地看出学生错误的根源在哪里, 讲评时就可以更准确地讲出问题所在, 也可以对这些题目更清楚地进行分析和再练习。

2.对于试卷的讲评。

我反对整班一起讲评, 每次试卷讲评我一般把90分以上的同学先“放”到教室外去, 因为这部分同学的知识比较牢固, 学习好的同学自觉性也比较高, 让这部分同学在教室参与讲评, 会滋生成绩差的学生的依赖性。 把剩下来的那部分同学留在教室里讲评, 效果比“全班灌”好。 第一, 他们会听得比较专注。 第二, 没有好的同学可以依赖了, 他们对错的题目会改得比较认真。 第三, 学生比较少, 教师照顾的点也比较集中。

3.对学困生的错题的讲评。

学困生是教师最头疼的, 如何才能提高学困生的理解水平, 帮助学困生提高成绩呢? 在讲评时, 我主要采取如下措施:第一, 对于应用题的讲解。 多读题目, 四遍, 五遍……做到熟读。 只有在了解了题意基础上, 对学困生的讲评才感到相对的简单些, 老师问的问题, 他才能回答得准确些。 第二, 相对容易的题目。 学困生把这类题目做错了, 教师讲评后还是订正错了。 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发脾气后就把答案给讲出去了, 只要说一句话“错了, 再去改一下。 ”反复两三次后, 学困生就能充分思考了。 如果还是做不出来, 老师再来讲解, 这样既把题目解决了, 又让学困生经过了一番思考, 效果不错。 例如一道数学题: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到乙地, 前3小时行驶了3/5, 距离中点多少千米?

这样理解能力较低的同学就会出现错误:

(1) 400-400×3/5 (中点误以为终点)

(2) 400×1/2-400×3/5 (学生跟我说题目错了, 减不了)

对出现错误一的学生要求多读题, 看清题目的每个字, 理解意思后再完成, 果然学生通过仔细读题与理解, 自己了解到错误的地方, 并且自己解决了错误。

对出现错误二的学生, 要求他画出线段图, 并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在线段图中体现, 通过几次画图, 学生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画在线段图中, 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出3/5的路程已经超过了中点, 应该列式:400×3/5-400×1/2。

4.讲评试卷时, 要对试卷里的知识做归纳安排, 不要按题目顺序一题接一题地讲评, 这样讲评的效果很差。

要按照试卷中的知识点, 整理成系列的知识, 综合讲评。例如六年级上册圆这单元的试卷, 我们就不要按照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画图题、解决问题等部分依次讲评, 而是应该根据试卷中出现的题目, 把有关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画法、圆的面积、环形面积、组合图形这样的分类, 把相同类别的题目串起来讲评, 这样系统知识的讲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篇4: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学习习惯;数学;成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细的老师总会发现一个怪现象:平时看起来聪明伶俐、知识一点就会的学生,往往考试的时候,考试成绩却与他平时的表现不甚相符,不该错的题总是出错。而平时一些看起来有些木讷的学生,虽然上课时候感觉反应不是很快,但是考试中屡屡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成绩好过前面聪明的学生。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好的学习习惯比起好脑瓜,更有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数学成绩。因此,在小学这一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努着力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从正面引导,帮学生领悟什么是好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即便是到了六年级,辨别是非的能力也相对较差。他们对于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并没有准确清晰的认识。因此,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当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好习惯。小学生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般纯净,他们的可塑性强,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呵护学生美好的心灵,尽量采用正面启发引导的方式,教他们学会怎样做是正确的行为方式,并逐步在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这样做的好处,进而使学生主动地、自愿地按照正确的行为方式展开数学学习,并在持之以恒中养成习惯。如,我们在进行作业点评时,可以着重强调认真审题、读题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审题、读题是一种好的习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对认真预习的学生进行表扬,从正面告诉学生认真预习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养成这种习惯对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意义重大。我们还可以把好的习惯编成顺口溜,让学生闻其声,正其行。

二、搭建平台,让学生持之以恒练就好习惯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第一步,知道并不等于践行,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将好习惯习而惯之,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速成,因此,我们必须搭建合适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研究表明,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21天,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概数。好习惯有很多种,每个人也有不同的先天禀赋、性格特点,这会使习惯的养成时间有所差异。但是要养成好习惯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是毋庸置疑的。由此我们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坚持练习,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今天想起来了我就在数学课上抓一次,今天想不起来了就不管了。具体而言,搭建平台的方法有: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读题的好习惯,可以在每日的课堂练习时间,集体进行读题、审题训练,指名一些学生找到题眼,分析题目的关键词,并对易出错的地方予以重点提醒;若要培养学生的自动纠错习惯,我们可以在每日的常规作业点评前,让学生先对同学的作业进行纠错,这样学生就会在发现他人错误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予以反思,当自己的错误被同学指出时,学生下次碰到这样的问题便会提高警惕,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错误多了,发现自我错误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动纠错也会习惯成自然。

三、树立典型,榜样力量中养成好习惯

小学生是模仿性和可塑性极强的群体,他们所崇拜和佩服的人是他们模仿的榜样,因此,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而言是巨大的。数学课虽然不同于语文课充满着名人轶事,但是我们数学老师却可以把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学习的故事带入课堂拓展环节,让学生在他们崇拜的这些大家的学习故事中,体会良好学习习惯的巨大作用,并在榜样力量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好的学习习惯。

不可忽视的是,数学老师往往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争取为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学生良好数学习惯的养成做表率。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忽视班级学生本身的榜样作用。我们要让学生养成某一好的数学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多次对有这种习惯的学生进行肯定、表扬,这样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在模仿的基础上养成这一好习惯。如,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评出“规范答题小标兵”“独立完成专业小能手”“小小观察家”等有好的学习习惯的榜样,一方面激励这部分学生将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下去,另一方面则可让其他学生发现差距,在完善自我中养成好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项细致、艰巨、长期的工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富有耐心、充满信心,将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到底。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便能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张亚宁.抓住课堂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内蒙古教育,2015(14):23.

[2]陈飞.让习惯之花绽放: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5(13):39.

篇5:七大坏习惯影响学习成绩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习惯只能带来不好的结果。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

一、学习无计划。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走。凡事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二、学习不定时。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学习不定量。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账,该做完的作业他欠账,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账。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四、学习马马虎虎。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写到试卷中。

五、不懂的东西也不问。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不会的东西从来也不向别人请教;学习心里没数,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完全掌握。

六、有错也不改。作业本发到手里,虽然上面有许多老师的订正,可很少往心里去;测验题和考试卷基本都是只看看分数便扔到一边,从不认真分析原因、检查和修改错误。学习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漏洞的过程。

七、不复习就做作业。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要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语法、定义、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果孩子不求甚解地完成了作业,根本就起不到这些作用。

篇6: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习惯带来不好的结果,那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诱因我想家长已知一二,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一、学习无计划

二、学习不定时

三、学习不定量

四、学习不要求结果

五、学习时一心二用

六、轻易放过知识盲点

七、有错不纠错

八、课前不预习

九、作业之前不复习

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篇7: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同学们:

你们有没有想过:同样是一个班的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效果比较好,成绩优异,而有些同学的学习效果就不尽如人意呢?这难道真的是智商上的差别吗?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总结教育与习惯时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人按习惯做事,因为习惯具有力量。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所以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助人成功,坏的习惯使人受挫。所以我们必须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中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所以,我们首先要树立学习第一的思想。在12月举行的“中国学习论坛首届年会”上,专家们谈到,有一个重要的学习理念,可以用公式来表述:L

提高学习成绩必须要培养合理安排的时间、高效率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心理学中,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一条记忆的科学规律,即遗忘的发展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新的知识后,应该及时复习和做作业进行巩固,这样既省时高效,而又不容易遗忘。大家都知道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学习任务的完成也要有时间限制,估计能在半小时完成的任务不能以各种借口1小时才完成。有些同学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打游戏等不良嗜好,时间都是用在学习上的,但效率低下。如:学习物品杂乱无章,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上课注意力容易转移,不能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联想和拓展,而是经常想到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学习,日积月累,逐渐就和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距离。

篇8: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于常规性学习习惯已经基本掌握,而与探索实践相关的非常规性学习习惯的形成才刚刚起步,也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学习习惯是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的行为方式。(1)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特点与数学成绩相结合,从而探寻此学段数学学习习惯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一线教师建议,总结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教学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划分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为研究基础,参照“小学生学习习惯问卷的编制”制订了《天津市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按照程序分法将数学学习习惯分为“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和“非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其中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分为“预习习惯”“听讲习惯”和“复习习惯”,非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分为“反思质疑习惯”与“合作探究习惯”。正式问卷中预习习惯主要调查学生课前预习的频率及预习的自主性;听讲习惯主要调查课堂听讲表现及笔记情况;复习习惯主要调查复习的及时性及自主性;反思质疑习惯主要调查学生在课堂中反思质疑的频率;合作探索习惯主要调查学生合作的频率。

为了探究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研究将样本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分为五组,包括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60分以下,不包含60分),以此区分出成绩差异。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拟定教师访谈提纲,教师访谈对象为各学校的优秀教师,访谈时长在15~90分钟,访谈问题会根据受访者的具体情况及学生问卷的数据分析而有所改变。

三.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对数学成绩影响的分析

1. 预习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预习频率的学生成绩差异是非常显著的(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12.037,渐进显著性值为0.007<0.05):1)成绩优的学生中每次都预习的学生占45.3%;成绩良的学生中每次都预习的学生占33.8%,随着成绩的下降,每次都预习的占比率大致呈下降趋势;2)在不预习的学生中随着学习成绩的下降,占比率逐渐升高。

数据表明该不同预习自主性的学生成绩差异是显著的(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13.515,渐进显著性值为0.004<0.05):1)在自己进行预习方面,成绩优秀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为60.8%,随着学生成绩的下降,占比率基本呈下降趋势;2)受同学的影响才预习的学生中,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为33.3%,随着学生成绩的下降,占比率基本呈上升趋势;3)在“家长的要求”和“老师的要求”下才预习的学生中,成绩合格的学生占比率分别为40.0%和50.0%。

2. 听讲习惯

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9.415,渐进显著性值为0.024<0.05,表明不同听课表现的学生成绩是有显著差异的:1)成绩优、良、中的学生在课堂中能经常举手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学生占比率分别为47.2%、43.1%及46.7%;2),在“经常走神”这一维度中,成绩优的学生占2.8%,成绩中的学生占3.1%,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占50.0%。有了良好的听讲习惯并不能让学生对知识保持长时间的记忆,记录下上课的重点及自身的难点,在未来的学习中经常翻看笔记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才能使其成为永久性记忆。

成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31.773,渐进显著性值为0.000<0.05,表明不同课堂笔记表现的学生成绩差异是显著的:1)有70.3%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记录重点,而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无人记录笔记重点,这表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立的思考;2)从图表中得知,记笔记的学生比重很多,表明他们具有好的记数学笔记的习惯,但是通过对比发现,成绩优、良的学生在“记录重点”这一维度比重较多,分别为70.3%和53.8%,而成绩中、合格、不合格的学生多会照抄笔记,分别为73.7%,70.0%和66.7%,这表明能划分课堂重点、自身难点并将其计入笔记的学生往往更优秀。

3. 复习习惯

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11.795,渐进显著性值为0.008<0.05,表明不同复习及时性的学生成绩差异是显著的,在“当天进行复习”和“考试前统一复习”这两个维度之间学生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数据分析:1)在“当天进行复习”这一维度中成绩优及良的学生比重较多,分别为59.4%和58.5%,在“考试前统一复习”这一维度中成绩中、合格、不合格的学生比重较多,分别为53.3%、70.0%和50%,这表明复习不及时是造成学生成绩低的原因之一。

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25.467,渐进显著性值为0.000<0.05,表明不同复习自主性的学生成绩差异是显著的:1)成绩优、良的学生在“自觉复习”这一维度比重较多,分别为74.1%和63.1%,而成绩中、合格、不合格的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要求”这一维度比重较多,分为6.7%、30.0%及50.0%,这表明能够自主复习的学生,成绩更优秀。2)成绩合格及不合格的学生往往是在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下才进行复习,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在复习的过程中缺乏思考,多数是草草复习来应付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在复习过程中缺乏思考及自主性。

4. 反思质疑习惯

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32.176,渐进显著性值为0.000<0.05,表明不同反思质疑表现的成绩差异是非常显著的。通过统计图对比,“有疑问,主动提出”和“有疑问,下课找老师解决”之间,学生更倾向于后者成绩,但是在“有疑问,下课找老师解决”这一维度中,成绩优、良的学生所占比重并不高,可见即使具备了“有疑问”的反思质疑习惯,如果不在课堂上表现出来,那么它对提高成绩的作用也非常小,可见在“有疑问”的基础上在课堂解决问题对提高成绩有帮助。

5. 合作探究习惯

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16.390,渐进显著性值为0.001<0.05,表明不同合作探索表现的学生成绩差异是显著的:在小组学习中,成绩优、良的学生以讨论学习为主,有部分学生合作探索习惯不好,在小组学习中讨论其他方面多余学习,尤其是成绩合格及不合格的学生,甚至有50%的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讨论学习。这表明有良好合作探索习惯的学生成绩在平均水平以上,说明良好的合作探索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积极作用。

四、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探讨及建议

本文针对“预习习惯”、“听讲习惯”、“复习习惯”、“反思质疑习惯”、“合作探讨习惯”展开调查,试图找到学习成绩与上述五种学习习惯间的关系及影响,并通过访谈尝试总结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建议。

1.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探讨及建议

数学是一门注重学习内容连贯性,前后知识紧密相连的学科。预习可使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可以与之前学过的旧知识产生联系,更关键的是学生可通过预习发现不能理解的知识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听课,由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小学数学课本的难度并不大,且课本上的提示是完全可以让学生顺利自学一节新知识的,那么听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学生便可称之为“复习”了。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有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但并不能称之为习惯,所以老师应加强巩固部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使之成为习惯;矫正部分学生不良的数学学习行为,使其向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对待预习作业不仅要坚持留,更关键的是要坚持检查,但是预习作业相对来讲是一个抽象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抽象的作业具体化,即将预习和简单的练习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反映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能让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教师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在检查学生预习作业后,教师要做到及时表扬,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针对他们的预习内容进行提问,从而使学生觉得自己的劳动被认可,让他们有预习可以正确回答教师提问的体验,这样会更好的促进他们以后的预习。

2.培养学生数学听课习惯的探讨及建议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成绩的最根本且最有效的途径。课堂上全神贯注的听讲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所以听讲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听”,但在培养“听”之前,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严格的控制周围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听课环境。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并不是不想参与进课堂教学,而是教师的讲题方法学生并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时也就无法继续下去,导致他们失去了学习新知的动力,注意力也就随之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准备不同的讲题方法,以确保学生理解新知。

五年级数学没有太多需要记录的重点,并且对于刚接触笔记的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应该记什么,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他们在预习时发现的疑、难点来引导他们记笔记,教会他们记笔记,尤其是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

3.培养学生数学复习习惯的探讨及建议

部分学生一到考试就手忙脚乱,书、练习册、笔记不知道该复习什么,或者面临着大量的知识而复习不到位,表现出对学习不自信、考试成绩低、消极学习等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临时抱佛脚效应”。家长也常常由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所以将复习计划与教学计划结合,将复习任务分散下去,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预习—听讲—复习”的学习体系,是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复习习惯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发展都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学生无法明确掌握复习的重点内容,造成学生即使有复习的习惯,也不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成绩,所以要求老师明确每节课的复习内容。在最初培养学生良好复习习惯的阶段,部分学生并不会听从教师建议,所以严格的监督学生的复习情况,也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

4.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质疑习惯的探讨及建议

反思质疑习惯的形成标志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地发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反思质疑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寻方法解决,尤其在处理较为棘手的数学问题及掌握数学概念中效果极为明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掌握反思质疑习惯的学生成绩往往更出色,在解决较为困难的数学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犹豫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回答不正确而被同学嘲笑,所以在上课时他们多表现为不自信等。对于帮助学生培养回答问题的信心及勇气,部分优秀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全体学生鼓励行为,即对于在课堂上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不仅会耐心听完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且会带着全班同学夸奖该名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让学生感受到在课上即使回答错了也不会被嘲笑,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上课发言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质疑习惯。

5.培养学生数学合作探索习惯的探讨及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组内以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有职责分工明确的相互学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将教学过程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待解决问题,然后帮助他们优化问题,待解决的问题要有意义、接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是对他们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老师可以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带领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分组活动时要合理安培组员构成,根据每位组员的特长来确定其在组内的职务,并且小组内成员的职能要经常轮换,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天津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进行调研,从“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和“非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两个维度进行诊断性研究,分析数学学习习惯对数学成绩的影响,结合一线教师建议,总结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学习质量,数学学习习惯,小学高段学生

参考文献

[1]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1999(9):27-31.

[2]胡先红.初中预备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李晓丽.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田澜.小学生学习习惯问卷的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0,30(119):89-94.

[5]郑庆文,田澜.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与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5):127-129.

[6]杨琳娜.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200(2):29-30.

[7]陈倩.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与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篇9: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关键词: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

进入高中阶段,有许多同学对数学投入了大量精力,成绩却不理想,逐步丧失学习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初中或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是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听课只顾记笔记,没听到“门道”;只赶作业,乱套题型;轻视基础知识,眼高手低,看着会,做着错;学习被动,学不得法等。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学法指导,使其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可见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上课时听讲的效率,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通过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新颖课题导入方式和习题,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方法导入:本月起,在以后一年的时间内,本人愿意每月出资人民币600元赠与在座的某一位同学,作为条件:要求该同学在这一年必须在第一个月返还1元钱,第二个月返还2元钱,第三个月返还4元钱……,以后每月返还的数量是前个月的两倍,有谁愿意?学生兴致骤起,问题解决迫切,情于心而会于意,引入自然,水到渠成。

2.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就不利于学生参与意识养成。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练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大有裨益。

3.增强数学教学语言趣味性。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教师一味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往往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鼓励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然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于相反的意见。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与做法,应该做到不轻易否定,而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以保持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展开合情合理的联想。要教育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想要比不想好,想得不对,没有关系,这是在求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错误想法的修正,新的认识由此产生,新的知识也就获得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和判断数学问题,既不轻易放弃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也要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学会对自己的解题策略与学习结果做出适当的评价。总之,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探索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机会。如果学生什么都不去想,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那么,学生将难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教学的最大失败。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學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克服学生容易急躁,贪多求快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篇10: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十大坏习惯

一、学习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

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泉州家教:http://)

三、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账,该做完的作业他欠账,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账。

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那种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二、学习不定时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

五、学习时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里搭茬儿。

四、学习马马虎虎

篇11: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渭源县清源镇马家窑小学李兵

关键词: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语文学习成绩

内容摘要: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态度以及学习习惯,往往决定了学习的好坏,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情激学、以导促学、合作助学、以检督学”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种方法。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突出表现、普遍存在问题,诸如:总写错别字,知识面窄,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讲话和与人交流,讲话缺乏条理性,一提写作文就头疼„„以上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致使成绩平平,无所建树。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导致小学生语文成绩不见起色的根本原因,那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态度决定成败,习惯保驾护航。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儿童少年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乃至终身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以情激学,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情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孔子在《论语》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一个人对某事或某物有好感时,就特别愿意接近它、了解它。学习

也是一样,当学生对书中的主人公或爱或憎时,就非常希望找出他的闪光点或可耻处。比如:学习《秉笔直书》一文时,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已经种下了他们对宰相崔杼的憎恶和对太史伯仲叔季的敬佩之情,进而再由学生自己挖掘他们的可耻之处和可敬之处,学生在情感的引导下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人物的品质,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书中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懂得了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开启自己的心灵之窗。把这种情感付诸于行动,久而久之,必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端正语文学习的态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以导促学,以教师的指导促使学生学习。

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其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要教学生会学,就要教给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学习语文的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但无论何种方法,都应做到眼看、脑思、手写,这里主要谈谈“五字阅读法”。以供参考。“五字阅读法”即“审、查、找、辨、品”的读书方法。审:审察标题,弄清题意和课文体裁;查:查课文注释,查工具书,查有关资料,弄懂生字生词的音形义,疑难句段,与课文有关的史地科技等问题;找:找课文组织材料的线索,顺序,找课文内容转换的过渡句段,以便理清课文层次,理解作者的思路;辨:辨课文所用的材料,以便归纳中心思想;品:品味课文语言和写作特色,以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

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学习的利器,只有学生乐学、善学,学生才会将全副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合作助学,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同伴的互助来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共同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均衡的发展,此种学习方式也为我们提高学困生的语文能力找到了一把解决的钥匙。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难,往往经过努力都是可以克服的,而所谓的学困生,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主要还是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改变了学习的态度,再辅以正确的学习态度,相信学困生的语文学习会登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四、以检督学,以平时的检测、考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时学习的日积月累,我们想要全面、高效地培养学生能力,并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检测。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们可将对学生习惯、能力、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融进读课内外书籍,上课听讲与发言,作业完成与书写,复习与预习等几项具体的学习要求之中,学生每天围绕要求去参与学习,搞好学习,教师每天按照要求去规范学生的学习,考查学生的学习,学生在严而有序的平时考查过程中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并逐步形成习惯。

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形成的时间虽然不是漫长的,但也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注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持久性地抓好一切常规性的训练,为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铺就坦途。

篇12:影响你孩子学习成绩的十个坏习惯

影响你孩子学习成绩的十个坏习惯

影响你孩子学习成绩的十个坏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特点,好的习惯会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习惯只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很多时候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也是由于一些坏的习惯而造成的。 ・     一    学习无计划 ・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做。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     二   学习不定时 ・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完全凭自己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做不来。 ・     知识是靠日积月累起来的,一个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只能事半功倍。 ・     三   学习不定量 ・     每天该学习的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急抱佛脚,每天该记的内容他欠账,该做的作业他欠账,该复习的东西他也欠账。 ・      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天的积累。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积累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考验。 ・     四  学习马马虎虎 ・     上课时忘记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却变成了“d”,作业经常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而且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写到试卷上去。 ・    马虎在孩子中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家长不注意,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    五  学习时一心二用 ・     上课精神经常溜号,甚至做一些毫无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里搭上一翻。 ・      专心致志是学生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一般人都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正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     六  不懂的东西也不问 ・     虽然学习上有很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过于害羞,也不敢问老师,太爱面子,为懂也装懂,不会的东西从来不会向别人请教。学习上心里没数,自己都搞不清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不完全掌握。 ・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的过程。圣人都有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况且还是在求学中的学生,做家长的`就要提醒和鼓励孩子不仅要‘不耻下问,还要不羞下问’。 ・     七 有错不改 ・     作业本发回到手里,虽然上面有很多老师的改正,可极少放在心里。测验题和考试卷基本上是看看分数,便扔到一边,从不认真去分析原因,检查和改正错误。 ・      学习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补漏洞的过程。一门课程,你的知识漏洞越少,证明你学得越好,考试时的成绩也会提高。那些考试时出差错的地方,往往是你漏洞最大的地方。而这些就要家长督促孩子要经常看这些题目,时间长了,漏洞也就会补上。 ・      八 课前不预习 ・      即使老师有要求,也很少去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上课时只带一双耳朵,连最简单的东西都要老师告诉他。 ・・ 预习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没有预习,听课时就会对老师所讲内容理解和把握就会大打折扣。 ・      九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 课堂上思想开小差,分神,小动作多,坐不稳,爱说话,快到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心思早就在课后的娱乐之中。 ・・ 课堂45分钟对孩子的学习好重要,老师是孩子的指路人,如果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搞不明白,课后他花多几倍时间都未必能补上。 ・・十 不复习就做作业 ・・ 做作业前不看书,不看参考资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做完就万事大吉。 ・・ 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要独立完成的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语法,定义,定理和公式等,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果孩子不求甚解地完成作业,根本就起不到这些作用。。。。。。

篇13:让习惯成为提高数学成绩的动力源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每一个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好的方法, 是成功的开始。初中学科具有知识量大、难度大、学习进度快、综合性强、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理解要求高等特点。初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较为放手, 不可能像小学那么具体地要求学生每个环节怎样做, 而是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 如预习、听课、记笔记、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单元小结、考后分析等。学生应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如果还是用小学老一套的方法是不行的, 学习成绩也会下降。更为严重的是, 许多学生进入初三后, 忽然发现自己不会学习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认为: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变死记为活用,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学以致用, 是最佳途径。

一、充分认识培养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 学习习惯的差异是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在研究和反思教的方式的同时, 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 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更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良好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教是外因, 学生的学是内因, 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而, 关注并落实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有效转变, 是更好地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

2. 是教学方式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将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因此, 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培养应是教法改革的重要方面。

3. 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倡“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埃德加·富尔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已经成当今教育界最流行的口号。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内容, 还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做笔记、复习、作业、小结步骤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

认真听取别人讲话是对讲话人的尊重, 在听取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盯住对方,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 能够及时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对别人的发言作分析与评价。有不同意见要善于和敢于人交流, 态度诚恳、不卑不亢。

2. 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 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 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 并能始终坚持。

3. 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 根据学习内容, 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 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

4. 各学科全面发展, 不偏科。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 不能偏科。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 可适当降低标准,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 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

5. 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 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 认真研读, 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 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 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 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6. 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必须盯着老师听, 跟着老师想, 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 精力集中;抓住重点, 弄清关键;主动参与, 思考分析;大胆发言, 展示思维。

7.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 加深理解, 增强记忆, 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回答问题要主动, 起立迅速, 声音宏亮, 表述清楚。

8. 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 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而且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 注意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有所创造, 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 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 敢于挑战权威, 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9. 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

不惟上、不惟书, 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旧观点, 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没有依据不轻易同意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先把问题想好, “想”是“说”的先导, 只有“想”得周密, “说”得才能有条理, 才透彻。

1 0. 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篇14:好习惯与坏习惯

孩子睡觉的坏习惯

只有抱着心爱的玩具才能入睡;必须吮吸手指才能睡着;睡前需要大人陪着,甚至必须抓住大人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才能入睡;晚上不想睡觉;嗜睡。

帮助孩子摆脱“恶习”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帮助孩子在小时候就改掉坏习惯会对他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宽容的态度

面对孩子“顽固”的坏习惯,家长几乎没有耐心讲道理了。但是,你应该了解,孩子本身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所以,父母应对孩子抱以宽容的态度,在帮助他改正缺点的同时,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他的问题。即使是“屡教屡犯”,家长也不要抱有成见。以防伤害孩子做事的动机,反而不利于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成长。

在孩子改正的过程中,不要给他心理压力。放弃常挂在嘴边“你瞧xxx 家的孩子多乖”这样的话语,多给孩子鼓励,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偶尔的退步你也不要表现出失望,相信孩子可以战胜自己的坏毛病。

善于抓住时机

解决问题的时机选择,是能否成功改正孩子坏习惯的另一关键。一般情况下,家长可以在孩子坏习惯出现后立即进行纠正。

例如发现孩子不洗手就吃东西时,要及时给孩子讲明“病从口入”的道理,并督促他洗手。当孩子再吃东西时或许就会想起了上一次妈妈(爸爸)的教训。当然,对于孩子的进步,你也要及时表扬。

发挥榜样的作用

虽然玲玲是个女孩子,可是她有着男孩子一样的坏毛病:邋遢,不爱收拾。尽管爸爸妈妈不知批评过她多少次,玲玲还是我行我素。暑假里,妈妈把玲玲的表姐方方接来。方方是一个爱整洁的小姑娘,玲玲的小房间总被方方表姐收拾得整整齐齐。暑假过去了,爸爸妈妈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个邋遢小姑娘不见了,玲玲变得和方方一样爱整洁了。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候家长针对小孩子难以改正的坏习惯,不妨在平时生活中为他树立一个榜样,天长日久,坏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改正了

利用故事改缺点

中国有很多寓言故事,可以教导小朋友正确的做事方法。比如《孔融让梨》告诉孩子要谦让,《司马光砸缸》让孩子在危机时开动脑筋。故事中同龄人的做法,让孩子对某些坏习惯认识的更加透彻,或者强化了某些好习惯。这种利用故事纠正孩子缺点的方法,比起纯粹的说服教育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循序渐进效果好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因此纠正孩子现有坏习惯,家长要切合实际,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只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就可以了。在一些情况下,以前的坏习惯可能又会在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操之过急。

在掌握了上述几点总的原则后,你就可以根据孩子不同情况的坏习惯就行纠正了。

纠正生活的坏习惯

生活上的坏习惯往往和家长有很大关系,挑食、咬手指甲、无法独立生活、不讲究个人卫生,不爱锻炼身体等等,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坏习惯,只是有些坏习惯连家长都没有意识到。

1、睡觉不踏实

孩子睡眠的坏习惯,包括很难入睡、早醒和睡不踏实等。据统计,大约有20%的1-3 岁的孩子以及10%4-5 岁的孩子存在睡眠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是晚上不睡觉的“夜猫子”,你可以让孩子白天拼命玩耍,直到精疲力竭,到了晚上自然倒头就睡。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早醒,并且吵得家里不得安宁。那么,你应该明确地告诉他上床睡觉的时间和起床的时间,并且让他明白,在家中睡觉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当自己不想睡觉的时候也不要影响别人的休息。

切忌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其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避免睡觉前的剧烈运动。因为运动神经与支配睡眠的神经是相互抑制的作用,其中一个兴奋起来,必然压抑另一个的兴奋。

2、用餐没礼貌

在饭桌上大喊大叫,用手“夹菜”,嘴里含满食物的时候涂抹横飞地说话,甚至不留神打了几个喷嚏,这样没有规矩的孩子相信谁都不会喜欢。这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可能因为家长不重视孩子这方面修养的培养,或者孩子想故意做出一些胡作非为的事情,引起大人的注意;再者就是家长的进食习惯不好,从而影响了孩子。其实,从孩子2 岁家长就可以动手训练他们的餐桌礼仪了。

饭前要洗手。这点非常重要,不仅是用餐之前的礼仪,也是对孩子的健康负责。

饭间的礼仪。吃饭时要“量力而行”,最好能够把碗里的饭吃完;喝汤不要发出“啧啧”的声音;不要在菜盘中挑来挑去;当嘴里含满东西的时候尽量不开口说话,这样不仅避免唾沫横飞的场面,也避免孩子会将口中的食物吸如气管。

如果你的家庭还经常出席西餐酒会,那么一定要教会孩子分辨中西方用餐的差异。让孩子在餐桌上做一个合格的小绅士或者小淑女。

3、爱挑食

不爱吃蔬菜,只喜欢吃肉,或者只爱甜食,不爱吃菌类等,都是很多孩子存在的挑食和偏食坏习惯的表现。广告里总说孩子挑食偏食是因为缺乏某种营养素,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原因也是由于家长的饮食偏好造成的。还有一些是因为孩子零食摄入过多,反而没有地方吃正餐了。

控制零食数量。坚果、水果中含有大连的营养物质,因此要让孩子适当的摄入,但是过多的食用会降低孩子食用正餐的欲望。而像薯条、薯片等膨化食品,则更应该控制。

家长以身作则。忙里偷闲地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顺便带上孩子,让他对蔬菜有更直观的认识。吃饭前,让孩子在厨房里帮忙张罗。将用餐作为家庭中的一件大事来做,就像过一个节日一样,孩子肯定吃的比平常香。而且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评价饭菜的好坏,而且家长还应该尽量改正自己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改进烹调技术,增加花样。尽量把饭菜做的可口,增强孩子进餐的欲望,比如,孩子不爱吃肥肉,可以把肥肉掺进瘦肉里做肉丸子吃。

4、咬指甲

吮指和咬指甲的都是孩子本能的行为,而且很多孩子咬指甲的动作都是下意识的,比如在认真地听大人讲话或者在专心做作业的时候。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些孩子不再有这种行为,可还有一部分孩子则将它作为一种需要。如果上学后还有这种毛病,可能会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而且从卫生角度讲,手指经常接触各种各样的物品,细菌很多,再接触到嘴,很容易产生一些疾病。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让孩子感到生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有研究表明,咬指甲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对人的不信任,或者感觉紧张,很可能是由于父母之间经常吵架或者对孩子态度过于严厉造成的。因此家长们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使孩子情绪稳定,改掉这个习惯。

咬指甲的时候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无事可做。家长可以拿些事情让他干,画画、写字,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可以。但是切忌叫嚷和训斥,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让孩子看到自己咬指甲的样子。让孩子坐在镜子前观察自己咬指甲的样子,孩子会明白这个动作有多难看。一般来说这个方法很管用,大

部分孩子都会受到强烈地触动。

试着让孩子放弃奶瓶和奶嘴。这招适用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当他喝奶的时候,不要替他拿奶瓶,你只需要抱住孩子就可以了。

纠正学习的坏习惯

上课走神、学习效率低下、粗心、不喜欢上学、记忆力差、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这些都困扰着家长,但是说教的方法并不能打动孩子,反而还会让他们对上学更加反感。帮助孩子集中精神、提高效率掌握知识,是让他们喜欢上学的途径之一。

1、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孩子天生愚笨,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家长心里也许还比较坦然,可孩子明明挺聪明就是不能把心思集中在学习上。这就让家长犯难了,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寻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症候。孩子到底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是被其他事情吸引了,还是因为患有“多动症”,如果是后者,那么最好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

尝试给他规定完成作业的期限。你可以对孩子说:你可以不用心,但是你必须在8 点前完成作业,否则,周末就不能做XXX(孩子喜欢的事情)。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会逐渐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过你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地做同一件事情,这样也有可能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时,将电视音量调到很大或者约了同事、邻居在家里“垒长城”,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家长能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和学习的习惯,孩子就能耳濡目染。

不要陪着孩子读书。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看着孩子写作业是帮助孩子。其实不然,因为家长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更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

2、学习效率不高

走路看书、吃饭看书、说梦话都在学习,这样的孩子也不在少数,只是看起来用功的学生却未必能够学有所成。别人看了两三遍就能记住的单词,他可能10 遍8 遍也记不住。

心理训练提高孩子学习能力。让孩子做旋转圆筒的运动,训练孩子的前庭平衡能力,让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也能得到提高。而拍球等协调性动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制力。

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要提高学习效率,先要了解孩子学习的心理规律。与其让孩子在各种不感“兴趣”的兴趣班中浪费时间,倒不如彻底放松精神,“一张一弛”亦是学习之道。

3、不爱阅读

孩子不喜欢读书,更喜欢电视、网络这种电子媒体的信息,省去自己阅读的繁杂。只是孩子尚未意识到,文字所表示的寓意是图片无法传达的,尤其是一些文学巨作的深刻内涵,往往无法通过电影或者连续剧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保证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是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法宝。不要赖在沙发上做“couch potato”,让阅读变成你和孩子的兴趣。

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让孩子阅读经典。孩子阅读应从识字开始,随着孩子识字能力的增加,家长需要有意识的让孩子阅读。在全面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自然是孩子阅读的首选。

细节“炼”成好习惯

纠正坏习惯的同时,家长应该将正确的方法变成孩子的好习惯,这是早教中的必修课。专家研究表明,3—12 岁是个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 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了解孩子。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孩子的健康成长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分不开,而顽皮的孩子经常会受伤,如果碰巧家长不在身边,伤口无法及时处理时,很容易滋生细菌。而挖鼻子、掏耳朵、不爱洗手等“小毛病”,长大了以后就很难改正了,因此家长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健康的习惯。

1、护理碰破的皮肤

碰破的皮肤容易感染细菌,这是常识,但是对于孩子来讲这个常识太陌生了。他们往往认为不流血就没事了。如果你发现孩子身上有一些划破的伤口,那么一边处理伤口一边就要告诉他,手脚划伤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叮嘱孩子如果出现磕伤、划伤皮肤的情况,一定要告知家长。然后要告诉他如何处理。首选要保持伤口清洁,防止不干净的东西进入伤口。如果是毕竟深的伤口要及时就医。

2、少吃洋快餐

汉堡、薯条、可口可乐、油炸鸡翅膀,充斥着孩子的生活。但是诸位是否知道,常吃洋快餐后患无穷,不仅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肥胖,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脑发育。因此对孩子言明其中的厉害关系,给孩子讲明道理非常重要。

家长要下定决心,不能手软。孩子闹着去吃快餐就带孩子去。吃洋快餐只能偶尔为之,不能拿它当每天的主食吃。

给孩子合理安排饮食。家长要将自己家的饮食尽量做得可口,而且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的训斥孩子。

3、正确用眼

电视、电脑都是让孩子的眼睛无法离开的诱惑,也是让孩子视力下降的“罪魁祸首”。教导孩子正确用眼,是防止孩子近视眼的最好方法。

日常注意保护眼睛。不让眼睛受到外伤是护眼的前提,因此给学龄前儿童要选择安全的玩具,不要让孩子玩尖锐的器具。日常良好的用眼习惯更是必不可少,保证看书写字的姿势正确,看电视的距离至少是电视屏幕对角线的5 倍为宜。至于喜欢玩电脑的孩子,要注意一定时间就要走到窗前眺望远处。

预防眼睛疾病。眼睛不舒服时不要用手揉,要用干净的手帕或纸巾,而手帕也要经常用开水烫洗。

常做眼保健操。“为国家保护视力”的眼保健操,相信很多父母还有印象,让孩子的眼保健操真正的发挥作用,而不是“糊弄”,就可以达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培养运动好习惯

一个只懂得学习,却不会任何体育运动的孩子是不可能合群的,也不是健康发展的孩子。3-12 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家长要抓紧这段时间培养孩子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

提供安全的场地。孩子从幼儿园出来时,总希望在外面玩一会儿,这时父母不要急着把孩子带回家,而是应该做些必要的户外活动,可以在小区周围找块安全且安静的空地让孩子蹦蹦跳跳。

跟着孩子一起做。独生子女往往缺乏玩伴,这时父母就可以充当这一角色。不仅保护孩子更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比如一起拍球、传球、单腿跳等等。

鼓励孩子喜欢各种运动,很多人认为自己不适合运动,往往是在想起运动的时候,就突发奇想般的疯狂锻炼,让自己精疲力竭甚至连第二天起床的力气都没有了,于是认为某一项运动不适合自己。其实循序渐进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并不难。而对于孩子来讲,他们的兴趣尚未定型,完全可以让他们多接触一些运动,这样他们可以在不同的运动中获得身体不同部位的锻炼。同时也是学习间歇的放松。一个在球场上头脑灵活的孩子,相信学习上也一样会有自己的一套。

培养课堂中学习的好习惯

不要以为课堂上学习的好习惯,要等孩子上了学再培养,早些着手让孩子了解,对孩子的入学很有帮助。不过,可能很多父母都不知如何下手辅导孩子。在这里告诉各位家长几个课堂学习好习惯的要点。

1、专心听讲

如何让孩子在45 分钟之内不走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是有窍门可循的。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别看是三个字颠来倒去地说,却是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区别。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在听课的时候脑子要不停地转,考虑自己如何运用老师所讲到的知识,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自己应该从何着手。换言之,即使老师只讲了10%,自己亦应主动思索,找到背后的100%。

教会孩子不要抱怨老师讲的不好。有能力的学生不管遇到什么的老师都有办法获得知识,而且人生初期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课堂中获得。如果孩子还是抱怨老师的授课水平,那么可以让孩子试着给父母讲同样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体会传授知识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增加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另外,通过孩子的讲述,可以让他们自己理解学过的东西,并通过自己的讲述加深印象。

2、积极回答问题

鼓励孩子举手发言,是孩子在众人面前说话迈出的第一步,也通过发言找寻自己的问题。如果孩子很腼腆,不习惯,那么你可以这样诱导他。鼓励孩子在家里回答问题。父母可以在家里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多提一些问题,鼓励孩子回答。当孩子在家里养成了回答问题的习惯,到了学校就自然而然的可以举起手来。

成绩是最好的回答。孩子不喜欢回答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他曾经回答错误而遭到同学的嘲笑,打击了信心。如果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应该鼓励他,“答错了可以让你比其他同学记得更牢靠。”、“如果你不回答就会知道自己的错误,反而问题会反映在考试里,平时回答错误是为了考试的时候回答正确。如果你取得更好的成绩,还会有笑话你吗?”

3、提出问题

在中国很多学生认为不提问是听懂的表示,即便是有问题也不好意思提问。而在美国,学生们为了证明自己听懂了,而纷纷举手提问。提问是积极思考的标志,问题越多的学生,知识掌握的越全面,领会的也越透彻。那么如何教会孩子在课堂上独立思考呢?

首先,让孩子预习,在上课的时候将自己预习时的了解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纠正自己先前主管理解的错误。第二,大胆怀疑现有的结论。注意对所学课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独立思考找寻答案。如果找不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就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第三,超前的思考。比较性的听课,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牵头,如果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不一样,先听老师的讲解,在举手提出自己的思路。

4、善于总结

可能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就将这一课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了,不过孩子回来还是要鼓励他做自己的总结。

要求孩子每天对所学知识做一次小结。每天写完作业后,学生应该对当天的知识做一次小结,这样可以培养归纳能力。

5 分钟汇报。要求孩子用5 分钟的时间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向父母汇报。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总结能力以及叙述能力。同样,家长可以从中判断孩子是否掌握了所学的重点。

检查孩子的小结。父母的督促可以促进孩子做小结的积极性。

5、教育孩子养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

上一篇:高中数学直线方程的教学计划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家族聚会》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