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种一间教室有感

2024-04-21

读种一间教室有感(精选4篇)

篇1:读种一间教室有感

读《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有感

教室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有这样一间教室,它被雷夫老师誉为“中国的56号教室”,李虹霞老师就是这间幸福教室的缔造者。书中用5个章节,128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李老师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教育历程,记录了李老师与家长、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的小故事,透过朴实的文字,我感受着故事中的温暖与感动,一种幸福感充溢着心间。

李老师在整本书中最让我觉得受益匪浅的地方是“当好一名老师,首先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幸福。”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越发觉得现在的学生不喜欢语文,无论多好、多明白的文章都要“痛下狠嘴肢解一番”,识字写字非要用“烂笔头”机械记忆,老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的品读体味,学生们更喜欢数学课,因为学生在数学课亲身体验多、积极思考多、迎接挑战多、收获成功多,看上去语文课离幸福好远。李老师也有这样的困惑,用“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语文”“假如学语文不再为了考试”这两个小故事来阐述。

李老师虽有困惑,但她更明白如何“对症下药”,她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整个教材的顺序,打乱重整自己的教学结构,重新组合教学资料,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课程,李老师用教学整合的方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李老师是教育的创新者。她在第一次教一年级语文时,大胆地将儿歌与音乐结合起来用于拼音教学,她没有按常规去一个个教字母的读音和书写,而是满怀期待地看着孩子们的脸,让“虹霞拼音律动”在教室里响起来,欢乐与笑声充盈着整个教室,短短的两周之内完成了拼音教学,将拼音教学的时间大大缩短了,既让孩子们掌握了拼音这一识字工具,有帮助孩子们提前两个月进入了借助拼音的阅读。

李老师除了在拼音教学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识字教学方面也有自己的高招儿。当孩子们第一次步入教室的时候,最引人注目的是讲台黑板上的几十只彩色气球,每只彩色气球上面都写上了孩子们的名字,第一堂识字课就有名字开始,在探索中与笑声中,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被点燃了,语文的学习开始了。我们的课堂的低效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索然无味,更多的是来源于教师教学方式的低效与枯燥,在不合理的课堂结构当中,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多的是不喜欢。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语文课也不例外。李老师用鲜活的课堂告诉我们,学科是相互联系的,改变课堂结构和流程,会让孩子们对学习提升兴趣,在此基础上学习表现得更为生活化,更为人性化,更富有趣味,创意不止,精彩不停。

语文课堂需要创新,教师有创新精神不够,还要用创新能力作为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撑。只有教师创新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多元化发展。比起李老师独创的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我现在做的只是一些皮毛。比如上《麦哨》一课中,我问学生:如果此刻你面前有一片青草地,你最喜欢做什么?有的学生说在草地上美美地躺一会儿,看看蓝天白云;有的学生说草地很柔软,可以翻几个跟头;还有的说可以在草地上玩游戏。看似简单的想法背后是孩子一颗颗天真无邪的童心。语文教材中还有科学知识的渗透,例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体现实践的观点,我在课上画出了一磅重的铁球和十磅重的铁球,先是十磅重的铁球着地,通过阅读课文得出这一结论是错的,我又让孩子们自己画出图,在下去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大部分都可以画出来,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在自己画图环节结束后,我让学生上台画,学生们很轻松的画出了正确的答案,又在接下来的一轻一重物体同时落地实验中证明了:物体自由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轻重即重量无关。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情,在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李老师的幸福课堂来源于她本人“不安套路出牌,不墨守成规”的创新思维,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思考,过着不重复的教学生活,语文教学中充满情趣,充满活力,适用于低段的语文教学,我想,每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更该如此,不应该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老师要根据级段的不同,课文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改变。

李老师有是工作上的勤奋者。她毫无怨言地接受了一年级和四年级的教学工作,即便是班长做的学期规划,她也亲力亲为,督促与帮助其完成。在“让孩子理解教师忙碌”的这一章节,她在博文中谈到早上上了两节课,听了一节课,下午又帮孩子们把葫芦丝贴上名字,还没来得及吃饭,又浏览了幸福教室的博客,一起与学生背诵《大学》,回家八点半准备课件,晚上10点与徒弟聊课。短短一天的安排可以看出李老师用忙碌与勤奋诠释着她热爱这份事业,她的成功的背后是一路的艰辛与坚持,她在为学生于家长创造幸福的同时,也付出自己最美的年华。现实生活中,面对工作的任务时,有时人总是专注于自己满脑子的想法和情绪,而不专注于要做的工作,有的人则是带着情绪工作,工作质量也便可想而知。李老师用踏实的行动告诉我们,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迎接挑战,我们工作在开展的时候便会畅顺得多,我们在工作中的心情同样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只要找到工作的乐趣,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读完《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后,我明白了幸福来源于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真正的幸福不是天上掉馅饼,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努力,不断创造,并且用心去经营。

高琴 2016年6月13日

篇2:读种一间教室有感

五年级组 南堡实验中学

暑假里,我读了南师附中周春梅老师所著《一间辽阔的教室》一书。这是周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集,内容多是在教学中所引发的点滴思考以及对语文、对教育、对阅读的感悟。周老师有着女性教师禀赋的细腻母爱,高屋建瓴的思考视角,宽广的阅读视野,以及一个教育者的灵敏之心。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记录着每一次教育中的感悟,储存着学生带给她的温暖记忆。

周春梅老师善于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这些话语都凸显出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因为学校有一重大活动,校园里突然多了一棵大树。周春梅老师关注到了这棵树给校园带来的变化,更关注到了学生对这棵树的态度。她看到,很多孩子行走在校园里,根本就不没关心这棵树为什么来到这里,对他们来说,生活和学习的背景是一棵树还是一栋楼并没有什么影响,四季的更替,只意味着衣服的增减;淅沥雨声,只提醒他们带上一把伞。他们的生活里充满了“速成”,甚至他们自己也是这样“速成”的。他们对凭空出现或消失的一切安之若素,何况只是一棵树?可是,这是教育应该做的事情吗?我们是如何让一个充满好奇的天真儿童,变成了“闭目塞听”的“塑料儿童”?如何把辽阔天地压缩成了纸上苍白而扁平的世界?

在课堂上,有很多看上去习以为常的细节,也常引起周老师的深思。比如说,学生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教师就是总是过度中途干预,一会儿提醒学生要关注这个、一会儿提醒学生不要忘记了那个;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总是过度解读,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结果不仅没有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拉大了两者的距离。上了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一个惯常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原本很活跃、话语很多的学生,一听到要总结,一下子就没有话要说了。教师是从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的完整性来考虑的,但却没有意识到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文本的理解并不相同,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统一思想”呢?

如何为孩子们的青少年时代打下明亮的底色,让他们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周春梅老师从语文教育的角度强调,要着力呵护他们在儿童时代的童趣、诗性和想象力。这些至为珍贵的品质极其脆弱,很容易被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被所谓的“教育”所摧毁。但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能让孩子们保有这些,以后就永远也补不上了。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她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思考,包括利用完整的、点滴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读诗、一起研读经典的作品。经常不断地给他们推荐书籍,或采纳学生推荐的书目,等等。这些事情看似和考试无关,但却关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关乎人的气质和修养。

篇3: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有感

寒假前,我们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这本书。初次看到这本书,仅从书名和封面看,就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顿时就有一种要看这本书的欲望,临近放假和假期期间,我如饥似渴的拜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3位可爱的老师,3个不一样的教室!

一个个动人的成长故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几十个精彩的故事,故事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故事中孩子们的成长奇迹并非我们所能想像的,又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深入思考就会发现,每一个精彩故事的背后无不是相信孩子的结果。海门镇中心小学倪颖娟老师带领的“阳光天使班”,就喊出了“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口号,她怀着“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通过开展书香课程、着眼人格课程、打造校本课程,成就了49名孩子一段精彩的成长史。海门实小郁蓓蕾老师在总结“班级社团化管理模式”中写到,“虽然在管理的初期,是激励机制在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渐渐地,孩子们因获得了更好的自我成长而乐在其中了。”她对一孩子在班级丢失小海螺的耐心处理,又再次给了她深刻的感悟:那一刻,我们真切感受到相信本身就是美好的。海门市东洲幼儿园“快乐星空班”的.孩子们在一次踏春活动中,用行动让班主任杨晶老师深深感悟:“原来孩子们是可以自主的,相信孩子没错的!”每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相信孩子,相信潜能,给孩子们空间、时间,让孩子们在读、写、创中发挥潜能,展示潜能,于是就有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成长故事。

“打造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是缔造完美教室的总体目标。刚看到书名“完美教室”时,我很想知道到底什么是“完美教室”的确切答案。朱永新教授没有给出,许新海博士也没有给出,在这本书里,来自海门的各所榜样学校的榜样教室也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他们只是用一个个榜样教室的展示来诠释“完美教室”.这些榜样班级“完美教室”的展示,正体现着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确实,孩子的心灵是美丽可爱的,又是十分脆弱的,就像露珠一不小心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因此需要我们教师用自己心灵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细细思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引导,需要我们用全力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最真切的呵护。那么,教室又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不断追寻的目标。为了孩子当下的幸福生活,也为了我的幸福教育生活,我愿意和孩子们一起怀揣七色梦想,从这个普普通通的教室出发,共创我们的精彩人生!

在这本书的动力和感召下,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做起,坚信:朝向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现在,让我用下面这段话结束我的感悟吧。

篇4:读种好心田有感

瑞金市八一小学管海东

《种好心田》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好好品读,暑期的生活中,没有了孩子的陪伴,虽然获得了宁静,但是却发现生活变得单调.加上学校再三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细读,所以在闲暇之余拿起了这本书,细细品读了后,深有感触!

上一篇:中国传媒大学传媒专业下一篇:颜港小学名师工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