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的愉快教学法

2024-05-11

谈语文的愉快教学法(通用9篇)

篇1:谈语文的愉快教学法

而然地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于是,我试着让学生自己理解下一句“吹红了桃花”,先让学生认真读这一句,然后用彩色笔在纸上把这句话所描写的内容画出来。学生兴趣很浓,都认真地描绘,我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他用绿色笔画了一棵桃树,再画了一些粉红的桃花。画完后,我请他说说这样画的理由,他说:“因为春天一到,桃树上就开满了粉红的桃花。”我带头为他鼓掌,接着放手让学生自读这一节后面的句子,同时把句子中写的内容画出来。同学们大都能根据“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画出飞翔的燕子和跳出洞口的青蛙。这样,学生读读课文,画画图画,说说图意,沉浸在浓浓的文情画意中,一篇课文学完,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们都兴奋极了。这种既能学习知识,又愉悦身心的教学活动,何乐而不为呢?只要我们认真琢磨,每一篇课文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三)表演增趣,寓教于乐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情节生动而又浅显易懂,可采用“课文剧表演”的方法,既激励学生主动探求,学到本领,又愉悦课堂气氛。例如,我在教《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通课文以后,根据课文中出现的角色,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五人一组,分别扮演小白兔、燕子、小鱼、蚂蚁和兔妈妈。先让学生各自认真读课文,再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表演,课文怎么写就怎么演,可以互相讨论,想想怎么演才像,特别是对话、动作和表情。接着让学生离开座位,各小组找地方排练。此时,同学们惟妙惟肖地练习表演,有的互相指正,有的还拿着书,读读、演演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之后,请几组同学到讲台前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看看他们有没有根据课文里写的来表演。就在大家的评议过程中,我可以了解学生哪些地方已经读懂了,哪些地方还没有读懂,相机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评、指导,这样演演、评评、读读、练练,学生不但把知识学得扎实,活学活用,而且课堂上充满了欢乐,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处于兴奋状态,各各竟先登台,学习热情特别高涨。

这种“课文表演”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手段,是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过程,老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它是一种动态过程,满足学生“爱动”的欲望,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既学得积极又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除外,还可以用“分角色朗读”、“讲故事”等方法来实施愉快教学。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灵活地运用,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愿望,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收获。

篇2:谈语文的愉快教学法

明朝教育家王守仁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过这样一种教学法,王守仁形象地把这种教学法比喻成“时雨春风”,其中论述“今教童子,必使其倾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其实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愉快教学法,其宗旨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乐化教材,努力创造各种愉快教学情境,寓教于乐,从趣促思,激发学生乐学动机,学在乐中,变苦为乐,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这种愉快教学使儿童达到兴趣盎然,情意舒畅,自强不息的境界。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就肯定了愉快教学是教改方向之一。然而时至今日,一些与教改格格不入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如很多人仍抱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一贯做法大搞题海战术,上课时还是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头,而且是灌鸭式满堂灌,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在课堂之上是高高在上的导师,在这么一种环境之下,一些学生为了那让父母高兴地看到高分数,让老师对自己另眼相看,一味地死记硬背,就连作文也是通过背诵优秀文选而复制到考卷的„„在分数的高压下,学生减负成为一句空话,处于被动地位,后进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教学方法违背了教学宗旨,违反了教学规律,抹杀了小学生活跃、灵动的思想,束缚了青少年身心智能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国家素质的提高。正因为这样子,为了不让自己的教学也步此后尘,这几年我在语文教学中多采用愉快教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与创造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愉快教学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施行?在运用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采用愉快教学法会收到怎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把这几年在采用这种愉快教学中的一些见解和体会谈谈。

愉快教学的主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进行愉快教学,首先要面向全体。为此教师要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力争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渴望与热情,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这样做的:对学生一视同仁,深入了解学生,鼓励他们敢于相信自己,敢于肯定自己的潜力,尊重他们的感情和意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使他们感觉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真诚的,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也会因此而能真正充分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否则就难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也难活跃起来,愉快教学更无从谈起了。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所以进行了愉快教学要因材施教。大家都知道大多数学生有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等年龄特点,现代心理学和研究也表明,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牲各有差异,只有当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符合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时,教学才易于被学生接受。相信每一个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小学语文的课文大多是接近生活,通俗易懂的,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图文并茂,故事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利用竞赛、抢答、表演、编故事、讨论等,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要求,做到治面不乱,管而不死。

比如在学习课文《登天都峰》一课时,我通过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天都峰的高峻危险,创设情境的同时也让他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形,从而感受到攀登的不易与攀登后领略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惊喜,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走进文本,走进了课文内容中,并学到了知识。

篇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学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 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 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 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不管在什么场合, 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 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 处理问题公允不倚, 不带偏见。平时应多鼓励引导, 忌无处不到的批评训斥, 任何鄙夷讥讽、怒斥甚至体罚学生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 都是要学习, 有旺盛求知欲的, 能够改正错误的。

二、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首先, 提倡教师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 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是创设和谐的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 老师的微笑如甘露, 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 老师的微笑似春风, 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

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 做到情绪饱满, 态度端庄、语言亲切, 富有激情, 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 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再次, 要善于发挥正强化的作用。“正强化”这一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发掘一个人的优点使之得到及时巩固、发展, 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使用正强化, 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 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还可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故意设置障碍, 造成疑虑, 教师佯装不知, 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引导他们争论, 以及用故事、表演、挑刺、幽默等趣味性措施, 可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 更全面。

三、善于调控扣人心弦的教学节奏

节奏本是音乐上的术语, 杰出的乐师总是十分讲究节奏和旋律的美, 以此抓住听众的心, 使之驻足凝神, 屏气入境。教师也应像乐队的指挥一样, 善于调节, 使课堂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教学节奏是愉快教学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能过快, 否则感觉不到乐趣, 也不能过慢, 否则断断续续, 学生感觉不到完美, 又要抑扬顿挫, 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 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 以此紧扣学生心弦。

四、教师利用激励手段实行多元化评价

如果教师能以饱满的热情、热切的关注、殷切的期待去激励、鼓舞学生, 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 从而逐渐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任何聪明的教师都懂得让学生得到一次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说教。我曾经教过一个叫黄丽的女生, 每次语文考试还可以, 但一提到作文就头疼, 写出的作文结构支离破碎、语言枯燥乏味姑且不说, 通篇的错别字有时竟达十几个。有次, 她有感而发, 写下了数百字的随感, 情感真挚、内容丰富。我批阅后把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点评。在同学们诧异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中, 黄丽微微泛红着脸, 开心地笑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黄丽从此对语文, 尤其是对写作有了格外的兴趣。还自订了《语文报》《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报纸杂志。此后在学校组织的征文比赛中, 她写的《放飞诚信的翅膀》获校二等奖。尝到成功甜头的她, 不忘“一鼓作气, 再创辉煌”, 撰写的《我自信所以我美丽》参加学校演讲比赛获一等奖, 在全校引起了轰动。当然表扬激励也应讲个度, 要恰如其分, 不能过多过滥, 否则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篇4:浅谈职中语文的愉快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化解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且提高教学成效。例如在教学古典诗歌的创作手法等内容时,《诗经》里面的“赋”“兴”等手法经常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虽然朱熹对“赋”“兴”的定义进行了解释。但是这个解释相对较为简洁,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简单叙述,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而且会使学生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产生枯燥的印象,降低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如果能够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拓宽思路,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学成效就会大不相同。如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将当前学生较为喜欢的怀旧流行歌曲带进课堂教学。如在讲解“赋”的含义时,着重强调“赋”的含义实质上就是进行直接的叙述及描写,播放一曲当年曾经非常流行的歌曲《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引导学生将其歌词描写的方式与“赋”的写法进行比较,使学生发现这种方式其实就相当于古代诗歌里面的“赋”。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渲染,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赋”的定义与用法。

其次,课堂要全面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想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提高教学参与程度上下功夫,以双边互动教学模式作为组织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让教学过程快乐起来。例如在教茅盾先生的文章《风景谈》时,针对文中的六幅图画,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出学习提纲,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搜集文章中的关键事物,对这六幅画进行命名。各自提出见解。在学生完成了命名之后,教师按照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推荐出本组代表进行学习交流,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命名情况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并共同对学生学习成果中的独到之处进行点评,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完善,最终确定一批较为成功的名称。

再次,要努力挖掘教材文本的文质之美。语文课本应是最具魅力的,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甚至一些普通的人,至今仍然神往当年语文学习的乐趣。而现在令人尴尬的是——本应最有魅力的语文课却日益不受学生欢迎。其实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一个重要途径,那就是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的美,将美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去发现美、审美、创造美。现行职高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美、语言美。《诗经》直率大胆的情感、《离骚》忧国忧民的情怀、春秋的谋臣策士、战国的游侠门客、司马迁的发愤著述、李白的浪漫气质、杜甫的博大胸怀……无不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学生或为强烈的爱国激情所感染,或为高尚的人格魅力所震撼。或为优美的形象所吸引。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牢牢抓住这些“兴趣点”,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的兴趣之花深深扎根于远大理想的土壤之中。

篇5:初中语文“愉快教学法”初探

让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期望的——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愉快学习的境界。在信息爆炸、信息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创设一种高效低耗、气氛愉悦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且必要。如何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所做的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一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接受、掌握知识技能,而这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达到。因此,我的语文课堂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把课堂自能习得的快感,增长学习的信心。这种摒弃传统教学专一垄断的“教”或“讲”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成了一种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学生们能更自觉、积极地投入学习。

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把握每单元阅读教材前的单元教学内容、目标,并将每个目标知识点分解到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们对课文“定向”后,再按照我设计的“初读质疑——再读解疑——三读巩固自测”的思路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即可。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我还尝试开展

“今天我来当老师”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课文的提问,设计课堂学习的流程,交流评选后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自编、自导、自演充当一节课的老师。在这个构思问题、构想课堂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习得了知识,更在充分体验到成为课堂的主体后的愉悦感和自信心,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可以说:“情”是文之要,文之魂。把观文、赏文变成“沿波探源”、“顺藤摸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过程就可由情感活动、审美活动带动知识点的求知、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可使语文教学的知、情、理三者统一起来。

教学七年级下册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课前在讲台放置一面国旗,在教室黑板上写三句标语,如毛泽东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等。上课时,全体起立,课件里播放中国近代屈辱史录像,并安排一位同学读出旁白:“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一般密不可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过创设这些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饱含激昂情感的情境,学生受到感染、震撼,高昂的学习情绪贯穿课堂始终,学生投入地学习了课文,这样很好地体现了知情理的统一。

又如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情景交融、语言优美的美文。为了强化文章的美感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试图以“感染”—

—以情、以趣、以美感染学生,作为营造教学情境的主要手段。我用美画、美读、美乐,极力渲染一个情趣盎然、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学生“披文入情,沿波探源”,和教师一起走进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学生怀着欣然的心情、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全身心倾注于教学内容,近一半的同学当堂背下了课文。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时期是人的大脑最容易疲劳的时期。要肩负学习重任的中学生在一堂课里自始至终保持连贯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专心听讲并积极思考,这是不可能的。为使“教”与“学”两者和谐,必须优化教学过程,除了巧设引人入胜的导语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和情感,引导他们积极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外,还要灵活运用、优化组合多种多样的艺术教学手段,做到动静结合、张弛相济,激发学生的热情、化解学生的疲劳,使学生始终走在一条充满轻松、愉悦的学习道路上,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出高效低耗的教学效应。

雨果先生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情感强烈,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并不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我知道圆明园的过去与未来”的活动。一上课,就展示各组收集的各种资料,如圆明园的简介说明、圆明园的图片、名人笔下的圆明园、献给圆明园的歌等。学生在欣赏着自己的成果时自然就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今日的颓败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文

中的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圆明园的盛赞与对劫掠者的鄙视就这样在学生目不暇接的展示活动中迎刃而解.有一个学生甚至还总结出了雨果这种“把美毁灭给人看”悲剧效果。这节课不仅充分发挥了学子们的想象力和理性思考能力,更以这种变换了的课堂形式营造了活跃、愉悦的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收效甚佳。

美的课堂设计还可以借助音乐、绘画、舞蹈、小品、戏剧等艺术手段。如教《核舟记》,通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让学生了解了核舟上物件的位置;教学《雷电颂》,让学生看暴风来临时的录像片段,感知雷电的特征,从而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借助这些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可是“教”与“学”这两个因素更科学、更自然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节奏有张有驰、有起有伏,使课堂教学有情节美、整体美。

篇6: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愉快教学法

〔内容摘要〕: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音乐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愉快的音乐气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关键词〕:音乐课

愉快

课堂气氛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音乐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愉快的音乐气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炉,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个性,扩大想象力及培养创造力,丰富人的生活都有其他学科无所替代的作用。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的心里特点,以兴趣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充分的享受音乐的美感,鼓励学生大胆的表演与歌唱,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只有把枯燥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性,让学生先感受音乐的魅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学生才能逐步的喜欢上音乐,才能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首先,教师要认真的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搞好学情分析,分析教材和教法。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用良好的带着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享受音乐的快乐与美感。愉快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将兴趣、创造、审美、理解、尊重和信赖贯穿于教育过程中,使师生获得教与学的愉快体验,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它的本质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回忆。之所以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一、运用多种视唱教学,鼓励学生创新的热情。

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模式常常陷入固定化。即教师示范,学生跟唱。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势必受到大大的局限。在音乐课教学中,在视唱曲谱方面,学生往往重视不够,老师必须选择较优美的曲调,通过多种的视唱教学,使学生能较准确认识节拍、节号、旋律。此时,音乐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及爱好,鼓励大家进行音乐“创作”。如根据所给曲谱拍号进行音乐创作训练,把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找自己的同伴进行音乐创作训练,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所长。这种初步的训练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节拍、节号、旋律对音乐情感所起的不同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音乐想象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起初,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死板单调的内容很快使大家陷入了简单机械的视唱训练之中。此时,我给予了大家及时的揭示和帮助,“音符要有跳跃性,要有起伏才能使乐句欢快、活泼。”“音乐就是用音符来画一幅美景,把我们的心情可以用音符来传递和表达。”同学们的创作思路打开了,大家纷纷用“音符”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课堂洋溢在欢快的气氛中。

二、利用多种击拍训练调动学生的激情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视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应用了以下各种击拍法,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一)划、念、拍、唱有机结合法。对于乐曲中的一些节奏难点,运用此法学生很快就掌握。首先,把难点抄于黑板上,先划拍、接着边划边念、然后口手并用、最后再用双手把节奏拍出来。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把节奏练熟后再唱曲。由于眼、口、手三者并用作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因此学生印象特别深,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二)强弱拍交替击拍法。在全体学生拍一种节奏的基础上稍做变化,换成两个声部强弱交替击拍,这样有变化也比较生动。

(三)不同节奏击拍法。即左手拍节拍节奏,右手拍旋律节奏,学生唱歌曲旋律。这种方法适用于节奏感较强的视唱曲,可训练一脑多用和左右手的协调性。

(四)多层次节奏的击拍法。在以上几种击拍法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节奏的击拍法。例:给予固定的节奏,让学生创造不同的拍打方式。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节奏句型,让每个学生根据节奏采用不同拍打方式进行自由创作。音乐的感知形象是多方面的,节奏千变万化。在视唱中用恰当的节奏,分声部击拍进行多层次练习,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到丰富的、多层次的节奏效果,身心感到无比的愉悦和欢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三、利用自制乐器调动学生音乐的热情

孩子好玩、好动是天性,只让他们安静的听,仔细的看是不够的,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参与体验中体会到参与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形成持久的音乐学习追求。

打击乐器由于品种繁多,每件乐器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音色和个性,要让学生掌握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精心组织安排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探索打击乐器音高的活动,探索不同材质的活动,探索乐器的独特音色的活动等。在探索乐器的独特音色的活动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比比哪个组能让一种乐器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个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有一句话我很欣赏: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到,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才会理解。可见只有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才能让他们理解并掌握。但是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就直接示范,手把手的教学。这样的方法既死板,又无趣,还严重的遏制了学生的独立探索、思考的能力。我的做法是将自制乐器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亲自尝试找出演奏方法,并将自己找到的演奏方法与老师、同学交流,然后总结并互相学习。这种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既找出了乐器的演奏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玩中学的乐趣,真是一举三得。

篇7:谈语文的愉快教学法

马应兰

摘自;《文山县第三中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教学途径的运用与实施把握以下四个方面: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师生关系的融洽性、课堂评价的多元性。

【关键词】:兴趣、愉快教学法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乐意去接受新知识,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音乐课存在种种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如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教材内容在艺术性方面与思想性方面有一定的深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此时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引导,找到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还有的把音乐课看成副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认为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不把音乐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看待,仅仅把音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如何改变现状,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运用愉快教学法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此方法,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一、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一)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怎样运用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如:歌曲《青春舞曲》。在课前我的想法就是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听、看、体验、表演等方式,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因此我在课堂上就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身体各感官的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激发性。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学习地比较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分组讨论分组学习分组表演,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性,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自由度,使每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且思维也比以前活跃了,上课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让学生每每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开始把音乐当作空气、水一样是我们生活的必需。

(二)有机地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模仿,也不是简单地接受。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的容器,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出现更深层次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研究教材,对它们进行二度创作。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新的信息,给他们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我在乐曲《二泉映月》的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丰富歌曲的内涵,加强乐曲的影响力,引导学生投入到创造性活动中去。例如:在了解曲作者之后,我请同学们欣赏其中的几个片段。加上我深情的讲解,同学们被深深地感动了,真正感悟了用自己拥有健康的幸福和快乐。同学们的心都很激动,都畅所欲言起来,同学们的发自内心的感受,感染着其他同学,同时也激起了全班同学的热情。每个同学都以其特有的表情和动作,表现着作品。难道这不是音乐的二度或三度创作吗?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可以经常从报刊杂志上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音乐知识、音乐故事等内容,同时把乐器引进课堂。这样在丰富学习内容的同时,开阔了音乐视野,在愉快、良好的氛围中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探索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我在上每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视唱教学中用“音阶填空法”、“接龙传唱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视唱是音乐基础知识组成中最基本的因素。视唱相对比较枯燥,但它又是唱好歌的基础。要让学生重视视唱,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音阶填空法”,帮助学生唱准音高,特别是4-7(老师在琴上只弹出“4”,让学生顺音阶上行找到“7”的音高,中间被填空的“

5、6”两个音只能默唱,这样学生就很快记住了47的音高)、7-4两个增

四、减五音程以及音程大跳的唱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音高位置,在反复训练后他们心里就有个固定的音高位置了。这样降低了教学难度,减少了学生的畏惧感、陌生感,能在相对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视唱,于是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逐步培养起来了。另外,我还采用了“接龙传唱法”,把乐谱分为若干句让学生按座位或分小组接唱,学生在聆听、思考、演唱中熟悉了乐谱,这样就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视谱问题。

(二)充分运用打击乐器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我们每节课上都会遇到它。运用打击乐器辅助教学,进行多层次节奏的击拍练习,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例如:在歌曲《青春舞曲》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创编节奏型,有的根据歌曲的节奏,利用打击乐器进行多种多声部节奏组合练习,表现了歌曲情境,渲染了节日欢腾的气氛。各种音色、节奏的编排,训练了学生多声部节奏的感受能力、听力,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到丰富的、多层次的节奏效果,身心感到无比的愉悦和欢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此外,教师可充分地发动学生,引导他们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如有的学生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里面装进沙子或米粒、小豆,做成沙球;有的学生用一根铁丝将许多瓶盖串在一起,做成了串铃;有的学生甚至用旧钢条做成了三角铁;还有的学生用竹板做成了响板„„学生用他们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即兴伴奏,不仅兴趣浓郁、情绪高涨,学得特别开心,而且在演奏中还能大胆地、别出心裁的使用与众不同的音型进行伴奏,可以说此时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而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打击乐器进行分声部、多层次的节奏练习,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

(三)利用媒体辅助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提倡学科整和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的表现语言是静态的,要使它流动起来可以借助媒体,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音乐形象。我在课堂中,将诗歌、图画、多媒体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通过多种方式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表现美。如在《青藏高原》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采用视听结合这一手段,通过媒体讲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画面、故事情节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视觉上更能体会到音乐。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同时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通过网络等方法,动手搜集相关的知识,下节课集体汇报。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四)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对他们进行启发、诱导,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需求。

如:在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时,初听作品我不出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带着“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等问题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了解音色与音乐作品表现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分析音乐作品,通过听赏音乐的情绪情感变化,逐步领会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感受节拍、节奏、音色、和声、配器等音乐要素的对比与变化,通过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形象的情感体验,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与意境,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引起共鸣。因为在教学中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保持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进行学习。用好问题欣赏法,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或者身边的事情,或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提出有一定特殊性的、有利于激趣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定的活动,使他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这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得出结论,这更能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而且克服困难越多,心情就愈加愉悦,学习的兴趣就愈浓,学习效果也越好。

音乐的魅力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游戏、创设情景,不但能增加教学情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所以,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彩的。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力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我的欣赏课上,我经常让学生聆听乐曲,并发挥创造力,把主动权给孩子们,让他们给乐曲起名字、用多种形式大胆表现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做动作。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意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使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这一切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师生关系的融洽性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教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老师心境良好、学生情绪稳定,这能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情趣,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利用一切时间,主动接近学生。如课前十分钟放一些音乐,找一些与学生共通的语言。这可以帮助了解学生,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感。还让兴趣课的成员帮忙,发动、带动其他同学。因为他们其实就是艺术骨干,让他们起到组织、管理的作用。

四、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表扬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其意义在于能让学生看到“明天的欢乐”。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语言、动作、表情适当地、风趣幽默地给予学生评价,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都要进行适当的表扬或鼓励。或是鼓掌对其成绩予以肯定,或是送上一句名人名言,或是赠送一件小礼品对学生适当地进行鼓励,同时在表扬时要指出努力的方向,以防止学生的盲目自满。因为教师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上课时,教师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的机会,一旦发现学生哪怕是再小的成绩也及时送给学生一个肯定性的语言或鼓励性的动作,让他们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很多学生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教师教育和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一堂音乐课,如果能科学地、充分地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做到愉快教学,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

篇8: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学

几千年前, 《论语》开篇就载有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荀子曰:“夫声乐之入人也深, 其化人也速。”他认为音乐能够振奋人的精神, 具有感化和教育人的力量。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 并且非常注意以乐教吸引学生的乐学。“夫子之设科也, 往者不追, 来者不拒”, 说明先秦教育家也已对愉快教学有所认识, 并且在以乐教引发乐学、融洽和谐师生关系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实施语文愉快教学十分重要, 也符合新课改精神。

(一) 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 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学校、班级要根据教育目的, 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设置优美的环境, 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标志, 同时也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秩序。优美的环境能使中学生心情舒畅, 精神焕发, 乐于学习, 有助于愉快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 让他们人人都为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出一份力, 把学校布置成一个整洁、清新、美丽的乐园, 使每个走进校园的人都感到赏心悦目, 精神抖擞;把教室布置成一个优美的、激励奋发向上的小环境, 使置身其中学习的同学们感到轻松自然, 其乐融融。

(二)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愉快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 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只有双方携起手来, 互相理解, 互相尊重, 密切合作, 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了感情倾向, 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 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韩愈说得好:“亲其师, 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 教师对学生不热爱, 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 这样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 还谈什么愉快教学?

师生关系和谐, 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 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不管在什么场合, 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 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对优生差生应一视同仁, 处理问题公允, 不带偏见。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 都是要学习的, 都是知错能改的。

(三) 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愉快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分不开。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相协调, 教与学双方的认知、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应该是既静谧又炽热, 既活泼又紧张的, 既有播种的繁忙, 又有收割的喜悦, 既有在知识的殿堂里舒心的漫步, 又有攻克知识堡垒的激烈的战斗。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 乐而忘返;同时还能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上, 产生一种对崇高、悠扬而心旷神怡的美好境界的向往之情。

首先, 提倡教师微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 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是创设和谐的、稳定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 老师的微笑如甘露, 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 老师的微笑似春风, 总让我们感到温暖。”

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 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

再次, 要善于发挥正强化的作用。“正强化”这一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发掘一个人的优点使之得到及时巩固、发展, 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式。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使用正强化, 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 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大有好处。

(四) 善于调控扣人心弦的教学节奏。

节奏本是音乐上的术语, 杰出的乐师总是十分讲究节奏和旋律的美, 以此抓住听众的心, 使之驻足凝神, 屏气入境。教师也应像乐队的指挥一样, 善于调节, 使课堂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教学节奏是愉快教学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能过快或过慢, 应该抑扬顿挫, 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 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 以此紧扣学生心弦。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有节奏感, 做到快慢适度, 疏密相间, 抑扬顿挫, 起伏跌宕。心理学研究表明, “机关枪式”的语言, “大辩论式”的语言, 都会对学生大脑细胞产生超荷刺激, 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语文教学要按不同作品的基调调控教学语言的速度。内心情感变化平缓或感情色彩灰暗时, 语速要减缓;内心情感强烈或感情鲜明时, 语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抑扬扬, 有波有澜, 有时慷慨陈词, 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有时娓娓道来, 像涓涓而去的溪流, 给人以无穷美感。这样做才能吸引学生, 激发兴趣, 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篇9:浅谈农村学校的语文愉快教学

关键词:农村学校 快乐教学 师生关系 兴趣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孩子普遍具有情感体验不深刻、目的性不强等特点。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持续四十分钟接受枯燥的学习,不但学习效率低,而且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我针对本班学生特点及的儿童心理,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进行教学,初见成效。我认为,实施快乐教学,并不是单纯地设计一堂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课,而是要求老师从与学生的日常感情沟通、交流开始做起,到课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最后是课后的巩固。把以下这几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老师的都愿意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老师如不能了解、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素质教育无形中就被架空了。现实需要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快乐教学的情感基础,而这种情感基础不是通过一节或二节课就能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因为,和风细雨的教导,才能安定学生激烈的情绪;表扬鼓励能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关心、爱护能令他们对老师产生强烈的信赖感。久而久之,老师与学生之间就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达到情感的交流。

二、课堂教学中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课堂不专心听讲,经常做一些小动作,有的甚至对老师讲课置之不理。一节课后,教师课讲得非常卖力,而学生却一无所获,收效甚微。课堂是教师传播知识和学生获得知识及技能的主阵地,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这样说对于儿童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意味着教育已成功了一半。所以,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整个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下面,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探究兴趣的两点作法:

1、生字教学形式多样化:枯燥的生字教学,孩子往往会感到厌倦。如果把它变成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就会很快地记住它的字形、字义,不至于写太多的错别字。一些难写的字可以用编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把难写的生字形象化,学生很感兴趣。

2、引言导语设计童趣化:孩子爱听故事、爱猜谜语,我在设计新课导语时,尽可能采用讲故事、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探究过程之中。

三、快乐学语文的整体设计与实施

1、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后,才能进一步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必须充分地考虑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去设问、讲解,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障碍,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一动,就能感受到快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2、利用循环复习的方法巩固基础知识

巩固练习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堂新课前要提问上一堂课的知识,让学生反复的学习,充分练习所学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儿童加深记忆。。

3、善于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活性等特点,老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如教学《秋天到了》一课,可以运用电脑课件,制作叶子从树上落下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秋天落叶的情境,这样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落叶表明秋天已经来临这一季节特点,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所教的知识也更形象、更生动,更让学生记住秋天落叶这点生活经验

4、开展生活化语文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自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其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学生亲自去体验,要体验就要实践。

⑴、让儿童的学习由“接受式”变为“体验式”。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实践机会,“先体验后教育”,先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充分实践与体验中,找出问题,再在同学、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老师要有意识地把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⑵、生活化语文课堂,使课内与课外相互开放、拓展、交融。例如:教学《讲究卫生》一课,为了使学生真正学习到位,我设计了每日检查评分表,每天给学生打分。根据完成情况评比发奖,从而让学生不仅懂得了如何讲卫生,讲卫生应做到哪里几点,更有效地推动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逐步形成。

5、巧妙的运用游戏教学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有许多是游戏教学,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精心准备,设计好一个游戏教学的过程,用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在你设计好的游戏中学习相关知识。

四、把微笑留给每一个孩子

把微笑带入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农村孩子,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的心理比较单纯,较为敏感,他们极易满足,老师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脸色,甚至一种说话的语气足以让他们感到高兴和伤心,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以一个慈母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和帮助弱智孩子,始终以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的每一次表现,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常以“你真棒!”“再来一次,你能行!”等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让教育变成快乐的事情,师生同乐,教育才会快乐。

上一篇:乡镇长党性分析材料下一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